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模块综合测评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模块综合测评

模块综合测评 (满分:100 分 时间:90 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5 题,共 50 分) 1.(2019·全国卷Ⅲ)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 CO2 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 O2 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D [骨骼肌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 入骨骼肌细胞,A 正确;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 CO2 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 组织液,B 正确;组织液中的 O2 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细胞,C 正确; 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 错误。] 2.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温度、渗透压、酸碱度的相对稳定 B.CO2 既能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又参与了体液调节 C.内环境中渗透压的高低主要决定于蛋白质的多少 D.组织液中的水只来自血浆 B [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其理化性质及组成成分的相对稳定,A 错误;内环境 中渗透压的高低主要决定于 Na+、Cl-,C 错误;组织液中的水可来自血浆、细胞 内液等,D 错误。] 3.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A [突触前膜先兴奋,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膜再兴奋或抑制, A 错误。] 4.如图表示两个神经元的结构关系。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a、c 结构分别通过生物电、生物电与化学信号传递兴奋 B.结构 c 中的酶能与相应受体结合使兴奋终止 C.剌激 b,则在 a、d 处可测得膜电位的变化 D.静息时,d 处膜内电位为负、膜外电位为正 B [神经纤维上以生物电的形式传导神经冲动,突触中通过生物电与化学信 号传递兴奋,A 正确;结构 c 中的酶能把相应神经递质分解,使兴奋终止,B 错 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因此刺激 b 处可在 a 处和 d 处测到膜电位 的变化,C 正确;静息时,由于少量钾离子外流,导致 d 处膜内电位为负,膜外 电位为正,D 正确。] 5.吃糖 1 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 ) A.胰蛋白酶 B.胰淀粉酶 C.胰岛素 D.胰高血糖素 C [吃糖后血糖浓度会升高,则血液中的胰岛素会增加,降低血糖,使血糖 浓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C 正确。] 6.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淋巴细胞 B.抗体是由 B 淋巴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到细胞内的抗原 D.记忆 B 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 T 细胞 A [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淋巴细胞,A 正确;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 B 错误;抗体与入侵的病菌结合,可以抑制病菌的繁殖或是对宿主细胞的黏附。 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C 错误;记忆 B 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 的浆细胞,D 错误。] 7.下图表示正常哺乳动物体内多种分泌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 B 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激素 C 的含量与碘元素的供应密切相关 C.胰岛素的分泌调节与图中激素 C 的分泌调节过程完全相同 D.寒冷环境下,小白鼠血液中激素 A 和 B 的含量增加,激素 C 的含量不变 B [据图分析:图中激素 A 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 是促甲状腺激素, C 为甲状腺激素,A 错误,B 正确;胰岛素的分泌调节不存在从下丘脑→垂体→ 胰岛的分级调节,C 错误;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存在分级调节,因此在寒冷环 境下,小白鼠血液中激素 A 和 B 的含量增加,激素 C 的含量也增加,D 错误。] 8.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 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仅由 此调节过程判断,这一调节属于( ) A.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 B.神经调节,免疫调节 C.体液调节,负反馈调节 D.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A [根据题目所给信息,血压调节过程是一个反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在 该过程中,系统的结果(血压高)作用于调节系统使结果相反(血压降低),属于负反 馈调节。] 9.同学们在篮球场上打篮球,运动过程中体内不会发生的是( ) A.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下维持血糖平衡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增加水分的重吸收 C.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瞄准篮筐并投篮 D.视神经末梢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双向传递 D [同学们在篮球场上打篮球,运动过程中不断消耗能量,导致血糖浓度下 降,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下维持血糖平衡,A 正确;运动过程中失去了 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增加水 分的重吸收,B 正确;瞄准篮筐并投篮,需要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参与,C 正确;由于反射弧中突触处兴奋是单向传递的,因此运动过程中视神经末梢产生 的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D 错误。] 10.同学们在足球场上踢足球时,机体会发生的变化是( ) A.视神经末梢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B.在内环境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速率会加快 C.通过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加强使体内多余热量散失 D.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C [视神经末梢属于感受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只能沿着传入神经单向传导 到神经中枢,A 错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 发生在内环境中,B 错误;剧烈运动时,大量排汗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 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性增强,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进而导致肾小管和 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D 错误。] 11.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 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 A,小 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 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 A 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C [若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乙酰胆碱或呼吸抑制剂,则第一次注射时小鼠 就会出现相应症状。若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第一次注射不会引起小鼠发生过敏 反应,而在第二次注射时,小鼠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机体会发生过敏反应, 释放组织胺,出现皮肤红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12.用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不同部位(如图),并都用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 后能弯曲生长的有几组( ) A.2 B.3 C.4 D.5 D [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背光侧生长素分 布较多,且云母片本身不透水,图示中能发生生长素向下运输的有①、③、④、 ⑤、⑦共 5 组。] 1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激素必须与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B.植物激素具有调节作用,但不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 C.植物激素都是由特定的组织细胞产生的微量有机物 D.外界因素会影响激素的合成,进而调节基因组的表达 C [植物激素作为植物体内的信号分子,与动物激素一样,必须与受体结合 后才能发挥作用,A 正确;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而是调节植 物的生命活动,B 正确;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作用显著,但不是由特 定的组织细胞产生,C 错误;外界因素会影响激素的合成,但也受自身基因组的 控制,D 正确。] 14.下图表示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图中“+”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能够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甲、乙、丙、丁都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C.处于 K 值时的种群,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D.大量诱杀某害虫的雄性个体,能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显著降低 D [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数量的多少,但是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A 错误;据图分析,甲、乙可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而丙、丁间接影响种群密 度的大小,B 错误;处于 K 值时的种群,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 错误;大量诱 杀某害虫的雄性个体,导致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出生率降低,因此使该种害虫 的种群密度显著降低,D 正确。] 15.某中学的生物学习小组要对某草场中白羊草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在草 场上确定调查范围时,下列方法中恰当的是( ) A.200 cm×50 cm 的长方形 B.边长为 50 cm 的五边形 C.半径为 50 cm 的圆形 D.边长为 50 cm 的五角形 A [样方大小至少为 1 m2,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圆形、其他正多边形等不方 便计算。由此可知,A 项符合题意。] 16.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 A 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 A 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 A 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 A C.乙的出现使害虫 A 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D.乙和害虫 A 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 D [由题目所给信息“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 A 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可以直接推出新的种间关系和群落空间结构对害虫 A 是不 利的且乙的出现使害虫 A 的环境容纳量下降,A、B、C 正确。由题目所给信息“乙 生长良好,害虫 A 的爆发受到了抑制”可判断出乙和害虫 A 之间不存在互相抑制 的关系,D 错误。] 17.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中的生物种群均存在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 B.群落中捕食等种间关系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 C.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D.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群都在不断地发生着进化 C [标志重捕法常用于种群密度的调查,而不是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的调查, C 错误。] 18.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 B.三北防护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 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D [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若选择草多的地方,蜘蛛 数量多,则结果偏高,A 错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多于三北 防护林,营养结构复杂,则其自我调节能力强,B 错误;这两只猛禽追逐,是为 了争夺食物鼠,表现为竞争关系,C 错误;不同高度均是喜鹊巢,不属于群落, 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D 正确。] 19.如图表示由 5 个物种(U、V、W、X、Y)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Z 表示分解者,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V 是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 B.U 是草食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Y 是肉食动物,处于第三营养级 D.W、X 是肉食动物,均处于第三营养级 C [Y 是杂食动物,处于第二、三、四营养级。] 20.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 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 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 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 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 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 B [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与按蚊之间也是寄生关系。藻类能进行光合作 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是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异养生物,在生 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鱼类以藻类为食,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鱼类与藻类生 活在同一空间会因争夺生存空间、氧气等有限的生存条件而产生竞争。] 21.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 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竞争不断增强 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 C.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 D.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 A [刚进入一个新环境中的物种,最初种群密度会显著增加,同时由于该种 群密度的增大,种内竞(斗)争也在加剧。甲的引进改变了该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 链、食物网,即改变了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就要投入与 甲有竞争或捕食关系的生物,而土著食草鱼类不食甲,只食当地水草,大量投放 土著食草鱼类不能控制甲的蔓延。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底泥、水、空气、阳光 等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22.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 6 条食物链 B.该食物网中所有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C.蝗虫和老鼠在不同食物链中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若老鼠全部死亡消失,对狼的影响比对猫头鹰显著 C [读图可知该食物网中共有 5 条食物链,A 错误;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只为 某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不能构成生物群落,B 错误;蝗虫和老鼠在不同食物 链中都属于第二营养级,C 正确;猫头鹰仅以老鼠为食,而狼的食物来源有老鼠、 鹿、浣熊,因此若老鼠全部死亡消失,对猫头鹰的影响比对狼的显著,D 错误。] 2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 D.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 [读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该生态系统中有能量的输入和输 出,故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太阳能必须经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转化成 化学能才能进入生态系统并开始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可以电能、热能、化学能 的形式输出。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24.下列有关抗霾措施的叙述中,不恰当的是( ) A.植树造林、种花种草能吸附尘土,以缓解霾的发生 B.网络搜索信息显示:吃青菜能防止雾霾中毒,该措施可大力推广 C.转变生活方式,提倡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D.转变生产方式,尽量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可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 B [植树造林、种花种草能吸附尘土,以缓解霾的发生,A 正确;吃青菜确 实对身体有利,但是否能抗雾霾还没有定论,B 错误;转变生活方式,提倡低碳 生活、绿色出行,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这可减缓雾霾的发生,C 正确;转变生 产方式,尽量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可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D 正确。] 25.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 A.许多野生生物是新药开发的原料 B.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C.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定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C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一般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的重要调节功能,也叫 做生态功能,C 项正确;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 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功能,A、B、D 项均属于直接价值,均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50 分) 26.(13 分)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 T 细胞活 性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如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 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精神因素会使 T 细胞活性下降,进而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从而使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 (2)突触小体的__________中有神经递质,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 膜 释 放 __________ 直 接 调 节 免 疫 器 官 或 免 疫 细 胞 的 活 动 , 还 可 通 过 有 关 __________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3)人感染 H7N9 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了下丘 脑中的__________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__________的量增加, 从而使产热增加。 (4)若抗体能破坏人体自身的红细胞,这属于________;若抗体结合到呼吸道 上皮细胞,在再次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这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__。 (5)综合以上信息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 要调节机制。 解析:(1)T 细胞活性下降导致分泌的淋巴因子减少,进而影响 B 细胞增殖、 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从而使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 (2)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神经递质(直接) 或激素(间接)调节免疫活动。 (3)感染病毒后发热与体温调节有关,中枢在下丘脑,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分泌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4)人体内的正常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的过程,但当免疫系统过于 敏感、反应过强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会把自己的组织当作外来的成分处理,出现 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 的反应。 (5)图示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体现了神经 —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答案:(1)B 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2)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 激素 (3)体 温调节 肾上腺素 (4)自身免疫病 过敏反应 (5)神经—体液—免疫 27.(12 分)为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某同学用垂体切除法进行实 验。在实验过程中,用幼龄大鼠为材料,以体重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步骤 ①将若干只大鼠随机分为 A、B 两组后进行处理,A 组(对照组)的处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上述两组大鼠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饲养。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2)实验结果与分析 B 组大鼠的生长发育状况不如 A 组大鼠的,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B 组的处 理使大鼠缺失了来源于垂体的________激素和________激素。 解析:(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垂体,因此 A 组(对照组)的处理是不切除垂 体,同时为了排除手术操作对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A 组的处理应该是进行手术 但不切除垂体;B 组是实验组,对其进行的处理是切除垂体。根据实验步骤可知, ①为实验处理,②为实验培养,③应为实验结果的检测与记录,且题干强调“以 体重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因此,③的操作应该是定期测定两组大鼠 的体重,并记录实验结果。(2)垂体可产生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和促甲状腺激素(通 过作用于甲状腺使其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发育),所以 B 组大鼠切除垂体后,其生长发育减慢。 答案:(1)①手术但不切除垂体 切除垂体 ③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并记录两 组大鼠的体重 (2)生长 促甲状腺 28.(11 分)回答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问题: (1)图中群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 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可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自我 调节能力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可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对人类利用强度较 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________________ 的协调。 (4)同一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通常呈负相关,但也有特殊 情况,某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都很高或很低,请你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图中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生态系统。(2)据图可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 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自我调节能力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3)据图可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对人类利用强度较 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 调。(4)同一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通常呈负相关,但也有特殊 情况,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 答案:(1)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生态系统 (2) 负反馈调节 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或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3) 结构与功能 (4)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都很低 29.(14 分)1883 年 8 月 7 日,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炽热的岩浆滚 滚而出,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成了一片裸地。几年之后,地面上长出了小草, 形成了草丛。经历了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已发展成生机勃勃的一片森林。回答下 列相关问题: (1)上述群落恢复至火山爆发前的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 稳定性,该地区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__演替。 (2)与草丛相比,森林的动物分层现象明显复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用样方法调查森林下层草丛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需要进行随机取样, 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恢复初期后的生态系统中只有三个营养级,其碳循环和能量流 动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 a、b、c、d 等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和相应的能量数值。 ①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析,B 属于__________。 ②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用代数式__________表示。图 中的 d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由能量流动的逐级递减特点可知,__________(填字母)中的生物最可能成为 濒危物种。 解析:据图分析,A 利用了二氧化碳和太阳能,说明 A 是生产者,则 B 是初 级消费者,C 是次级消费者,D 是分解者。A 表示各个营养级固定的能量,b 表示 各个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c 表示各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 表示分 解者分解作用消耗的能量。 (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火山爆发后恢复到火山爆发前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恢复力稳定性。 (2)森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较为复杂,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而植物为动 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场所,所以森林的动物分层现象也明显复杂。样方法调查植 物种群密度时,要做到随机取样,以减少误差和主观因素的影响。 (3)①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 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②初级消费者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其同化的能量(a2)-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b2),可 用代数式 a2-b2 表示;图中的 d 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③由能量流动 的逐级递减特点可知,C 处于的营养级最高,获得的能量最少,所以 C 中的生物 最可能成为濒危物种。 答案:(1)恢复力 初生 (2)森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较为复杂 减少误差 和主观因素的影响 (3)①第二营养级 ②a2-b2 分解者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③C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