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疆阿克苏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 一、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商鞅变法和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 )‎ A.改革都获得成功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改革的过程一帆风顺 D.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2.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 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诸侯竞相改革 D.生产力的发展 ‎3.“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 A.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B.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潮流 C.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 D.变法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4.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 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C.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D.实行二十等爵制 ‎5.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 )‎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国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北魏孝文帝比喻为“如身之使手,干之总条”的措施是( )‎ A.均田制 B.三长制 C.俸禄制 D.改穿汉服 ‎7.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 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 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5世纪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8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 ) ‎ ‎①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的生产力 ②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 ③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 ④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改革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9北宋建立后,首先集中军权,这主要是着眼于( )‎ A.加强军事力量 B.抵抗辽的进攻 C.保卫皇室需要 D.防止军事割据 ‎10.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 )‎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募役法 D.市易法 ‎11.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 ‎12.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评价正确的有( )‎ ‎①防止了武将夺权和地方割据 ②导致了官僚机构膨胀 ③降低了政府办事效率 ④造成了中央财政困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王安石变法的第一要务是( )‎ A.精简政府机构 B.增加财政收入 C.增强军队战斗力 D.改革科举弊端 ‎14.王安石变法的突出效果是( )‎ A.政府财政大大增加 B.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 C.军事实力有所增强 D.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15均田制实施的前提是( )‎ A.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B.北魏孝文帝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 C.封建政府手中有大量的无主荒地   D.屯田制无法顺利实行 ‎16.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A.抑制土地兼并以缓和阶级矛盾 B.限制地主特权以减轻农民负担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D.责令地主将兼并之财上缴国库 ‎17.宋辽边境“生息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指老年人),不识干戈”。这说明澶渊之盟( )。‎ A.削弱了北宋军事力量 B.使宋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 C.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D.使宋辽间的民族矛盾彻底消除 ‎18.北宋中期,“冗官”“冗兵”“冗费”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 ‎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造成机构重叠,官职混滥 ②形成庞大的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 ‎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 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 田产,逃避税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9.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但北宋兵额却渐增,建国初22万人,真宗时91.2万人,这说明( )。‎ A.边患日趋严重 B.立国政策改变 C.军人地位上升 D.藩镇拥兵自重 ‎20.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这说明他( )。‎ A.看到了科举制度的弊端 B.反映了私人办学的发展 C.产生了否定科举制的思想 D.认定地方教育大有提高 ‎21.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免役收庸法 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 ‎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 ②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 ‎③农户按高下出资兴修水利 ④向农民贷款,收取较低的利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3.王安石变法中设立市易务,其主要职责是( )‎ A.负责市场税收 B.调节市场物价 C.管理对外贸易 D.控制交易时间 ‎24.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 A.青苗法 B.均输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 ‎25.北宋中期,“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如某人为“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吏部郎中是官,龙图阁学士是职,知开封府才是实际职务。宋代这样做的影响是( )‎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完善了宋朝的科举制度 C.加重了财政负担 D.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威胁 ‎26.商鞅变法在社会经济方面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 A.废除井田制 B.奖励耕战 C.重农抑商 D.建立县制 ‎27.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 B.封建经济发展迅速 C.统一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28.魏孝文帝亲自主持的第一件大事是( )‎ A.颁布均田令 B.制定俸禄制度 C.改穿汉服 D.迁都洛阳 ‎29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 )‎ A.提高少数民族素质 B.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C.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 ‎ ‎30.王安石对科举考试改革的核心是( )‎ A.科举考试重视实际 B.选拔人才不拘一格 C.选拔人才一视同仁 D.大力发展军事教育 二、非选择题(第31题22分,第32题18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二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四(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 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2分)‎ (2) 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8分)‎ (1) 依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6分)‎ (2) 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6分)‎ ‎32.(18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规模融合,使这一时期的文化更趋于多元走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草原游牧民族打破了“与中国壤断土隔”的文化生态环境的疆域线,进入了与汉文化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于是,胡文化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一种低势能文化,……与此反观照,汉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高势能文化,并充分展现出其优胜性。胡汉文化之间的“社会距离”,产生了胡汉文化质的不相容性。……文化冲突中的对立诸面不可避免地在文化冲突中潜下改变自身原有文化心理结构,从对方吸收于已用的文化质,从而在调整、适应的过程中趋于体化。‎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中国古代文化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人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台所学知识概括改革的汉化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10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文化融合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4分)‎ 答案 ‎ 1―5CDBBD   6―10BACDD  11―15BDBDC  ‎ ‎ 16―20CBDAA  21―25DDBDC   26―30AADCA ‎31.22‎ ‎(1)冗官。2‎ ‎(2)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4‎ 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4‎ ‎(3)主要原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 其他原因: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挠。6‎ ‎(4)持肯定意见: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于改变北宋“积贫”状况起到一定作用。6‎ 持否定意见: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 ‎3218‎ ‎[答案] (1 )北方由畜牧业变为农业,或从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4‎ ‎(2)措施:去胡服着汉装,三十岁以下官员不得说鲜卑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改汉姓,同汉族通婚,宣布与汉族同祖同源;‎ 影响: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北魏封建化进程,加快了民族融合,推动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提高了汉族文化圈的影响10‎ ‎(3)为国家统一 奠定基础,或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