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乌兰察布分校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质量调研二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命题人:陈伟龙 审核人:白占良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日,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电梯劝烟猝死案”作出二审判决,认定杨某劝阻段某某在电梯内吸烟的行为未超必要限度,属于正当劝阻行为,不承担侵权责任。 改判结果一出,人们纷纷点赞。因为判决终还杨某以公道,既没有让正直的人无辜受伤,也守护了社会正能量,彰显了司法的公平公正。 其实,一审法院在判决中也认为,杨某行为与段某某死亡之间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是根据公平原则,判决杨某补偿死者亲属1万5千元。死者亲属认为杨某存在过错,判决作出后,提出上诉。 段某某突发心脏病猝死,让人惋惜同情;但杨某热心反而“摊上事儿”,不免让人寒心。尤其是一审判决要求杨某无过错而补偿,让人免不了产生司法裁判在“和稀泥”的感觉。 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适用此规定的前提,是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且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均无过错。本案中杨某劝阻吸烟行为与段某某的死亡固然有关,但是二者无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正如二审所指出的,杨某的劝阻理性、平和,未超必要限度,不会造成段某某死亡的结果。并且,杨某对段某某的死亡无法预见,也不存在疏忽或懈怠。因此,一审判决属于适用法律错误。 进一步讲,杨某劝阻吸烟的行为体现了一位公民所应有的公德心,这也是法律所予以鼓励的。作为地方性法规,《郑州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条例》明确规定,公民有权制止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的吸烟者吸烟。如果因杨某一时的正直之举而施以惩罚,必将导致人们不愿、不敢阻止违反公德的行为,那么,闯红灯、扒窃等行为者可能会堂而皇之、畅行无阻,长此以往,社会道德水准必然大打折扣。 迈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有更高的追求。如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重要的一条是要把握好法律原则和法律条文背后的立法精神,让天理、国法、人情实现有机统一。这样即使是败诉一方,也会感觉自己的权利得到认真对待,进而服膺裁判结果。 一次严谨的司法判决,胜过百次法律宣传。每一次的热点案件中,法官敲击法槌的声音,不仅当事人双方听得到,也会长久回荡在公众的心里。 (摘编自靳昊《“电梯劝烟猝死案"改判:司法当为“好事者"撑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审法院判决杨某虽然无过错,但是根据公平原则,要承担一定的侵权责任。 B.郑州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认定杨某劝阻吸烟理性平和,未超必要限度,不承担侵权责任。 C.我国法律规定,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均无过错,可由双方分担损失。 D.郑州市相关地方性法规规定公民有权制止吸烟者吸烟,杨某行为符合此规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就电梯劝烟猝死案改判事件,阐发了司法当为“好事者”撑腰的观点。 B.第二段提出公众看法后,从当事人、司法、社会三方面阐发了判决结果。 C.文章先是概述事件,然后表明态度,进行分析,最后指出此次判决的意义。 D.文中两次引用相关的法律法规证明杨某做法的合理性,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审与二审判决均认为杨某行为无过错,区别在于是否依据公平原则进行补偿。 B.死者家属之所以提出上诉,是因为认为杨某有过错,补偿1万5千元不公平。 C.一审判决认为杨某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属适用法律错误。 D.如果司法判决实现天理、国法、人情的有机统一,可使各方甚至败诉方服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影子 刘建超 老街有“三老”,老招牌、老古董、老学究。 老街的门店多,许多都是老招牌。看着不起眼的小店,门口的招牌上却是乾隆康熙所赐,在老街度过岁月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郑板桥之类的文匠骚客,他们题写的招牌楹联,不经意间就会出现在犄角旮旯的小店中。老街的古物多,古董遍地都是。老街家里打一口井,就能挖透几个朝代。老街流传个笑话,两个青年打架,一个用铁锨拍人,结果人没有拍到,却拍倒了一段土墙。这个小青年就被逮走了——被他拍倒的是隋朝古城墙,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老街以前的私塾多,教书先生多,有许多还给皇亲国戚做过先生。所以,老街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 霍老、乔老、贾老都是老街文化的标志性人物。在老街,只要是有沾点文化色彩的事情,三位老者是必被邀请的。三位老者都是鹤发童颜,神采奕奕,往场合里一站,就觉得文风氤氲,儒气荡漾,场合就显得有了品位,提了档次。 三位老者聚到一起,抱拳作揖,称兄道弟,一派和祥。其实,背地里谁也不服气谁,论年龄,三人同庚,出生月份不同;论资格,都是毕业于北京的名牌大学;论学识,也都出版过自己的文集著作。老街有场合时,请一位还行,如果是三位都到场,如何排座次就是个费死脑筋的问题了。常常是因为前后的次序不满意,有的老者就会拂袖而去,弄得主家不尴不尬。 天下事没有难得住老街人的。有人就刨根问底儿,看看是谁最先发表过文章。三老提供的资料竟然都是同一年。那就看看谁发表的报刊级别高,居然也都是当年的《人民日报》。那就再看谁发表的文章字数多,三人都含糊着说记不清了,反正是版面挺大的。就有好事的人,去了京城的图书馆,查到了三老当年发表的文章,还复印回来了。结果是霍老的文章815字,乔老的文章770字,贾老的文章602字。霍、乔、贾的排序就被默认了。霍老自然就是德高望重的领头羊了。老街的一些脸面的事务,霍老也就当仁不让地坐在主席台子的中间。 面子上的事情解决了,心理感受还是不舒服的。在有的场合上,有意无意地就会涌出点暗波。霍老若是发了言,乔老随后就会提点不同看法,与之“商榷”。乔老若是发言了,贾老也要从另一个角度看看问题,把乔老的意见给间接地损一番。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也都心照不宣,却能相安无事,得过且过。 贾老心里最不安分。三个人当中,只有他年龄最大,比霍老早来到世上二十五天,比乔老早活了四十五天。贾老也比那两位早毕业一年,在学校也是一支笔杆子,若不是当年自己把不住滑,犯了点小小的作风问题,早留在京城混出个模样了。在老街混到一把年纪了,还是个“小三”,这让贾老很是不爽。排在老三,实际上就是个搭头,有你没你都一样。 老伴最能理解贾老的心境,安慰他说,现在要看谁能熬过谁。我看那老霍老乔都不如你结实,好好锻炼吧,机会都是留给活得最长的人。贾老心中豁然开朗,制定了一整套的健身养身计划,把自己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出席一些场合,他就特别注意观察老霍老乔的状态,闲聊听他俩念叨这个脂肪高,那个血糖高的,贾老就特别受鼓舞,自己啥都不高,就是心气高。 事情总是在发生着变化,先是霍老中风住院去世,乔老接替了一大堆的名誉头衔。后是乔老心梗,撒手人寰,贾老继承了一大堆名誉头衔。以后,只要有车接,有饭局还有点小意思,贾老都会显身于各种场合。 贾老在场合上可以名正言顺地坐在正中间了。坐在中间的位置上,似乎只是坐着,因为场合上的发言不是长官就是老板经理董事长,轮到贾老该说话时,就到了饥肠辘辘的开宴时分,个个都心不在焉,交头接耳,贾老也就没有了讲话的兴致。 有一次,贾老坐在场合的中间,百无聊赖,忽觉自己的灵魂离开了肉身,在场合上空游荡,看到自己的那副没有灵魂的空壳,就如同影子一样在耗费钟点。贾老恍然,其实在场合上,自己就是被用来做影子的。 贾老觉得影子很好玩。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老街人办事爱请三位老者,主要是因为他们是老街文化的标志性人物,有他们在场,场合就一下子显得有了品位,提了档次,主家也就有了面子。 B. 相对于其他两位,年龄最长的贾老心里最不安分,他对自己是个“小三”耿耿于怀。他所制定的一整套健身养生计划,其实是在为日后的人生上位作准备。 C.小说开头说老街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可是在场合上轮到贾老说话时,大伙个个都心不在焉,交头接耳,这说明老街尊师重教是徒有虚名。 D.小说人物个性鲜明,语言诙谐幽默,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结尾,具有讽刺意味,引人深思,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叙述技巧。 5.小说第二段写老街之“老招牌”“老古董”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6分) 6.小说标题“影子”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本予以探究。(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五味调和 吴靖 ①中国食文化之道,突出反映于“五味调和”。《素问·五脏生成论》有言:“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周礼·天官·食医》亦言:“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可见古人以味在人体中起的作用作为“和”的先决条件。两段话反映了饮食对人体的作用和影响。调和是为了寻求味的适中,实现综合的味感,即融五味于一肴,达到菜肴整体风味的最佳效果。 ②传统的酸、甜、苦、辛、咸五味是五种单一的味感,其中甜是甘的同义词,即不带任何刺激的正味,又是减少刺激的佐味,而酸、辛、苦、咸如不调和,进入口中会给人强烈的刺激性,所以要“和五味以调口”,达到味之和谐感,以符合人的生理要求。在世界各国中,中华烹饪所用的调味品是最多的,从盐、醋、酱、糖、辣椒到酒、糟、胡椒、花椒乃至中草药等,凡数百种之多。然而,倘若只用某种单一的味料,或调制不适度,或不进行节制,就难以形成美味;只有将众多味料“合”在一起,才能使朵颐快感上升为品尝美感。可以说:“和”是中华食之道、味之美的根本标志。 ③在技术层面,烹饪要使五味“和”,即从差异到平衡,必须“善均五味”,掌握“调”的本领。中国调味技艺堪称世界之最,但无论哪一种准则都离不开“调”的技艺。这里的“调”不限于盐、醋、酱、糖之类味料的调,是利用主料、辅料、味料的配合及各种烹饪的手段来美化菜肴的味道。正因如此,中式调味技艺很难进行如西方科学所要求的定量分析,而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一切以味的谐调为尺度。 ④在中式烹饪中,调味主要是去除食物本身的恶味,激发食物固有的美味以及创制食物原本没有的新味,技法有涤除、压盖、化解、烘托、改进、融合等。以煮肉羹为例,常在其中加入醋和盐,醋不仅代表酸,还可以消杀肉类中含有的臊、膻、腥等不食气味;盐亦不仅仅代表咸,还可以“提味”,即能把肉类中含有的呈鲜物质突显出来。然而,这两种效应又必须让腥、膻、臊或鲜的物质与致酸、致咸的物质发生“化合”作用,这种作用的条件则是让它们溶于水中,用火加热促其反应,显然这种“和”是一种化学生成。 ⑤至于创造食物原本没有的新味,更是中华烹饪文化的本质。中式烹饪的最大特色就是能够将众多的主料、辅料和调味品,通过不同烹调方法和步骤,精妙地融于一锅,使其相互浸润、渗透和融合,互补于菜肴之中,使之变革为一种与下锅时的各种物料都不一样的全新美味。必须指出的是,这各种物料的“和”,决不同于“杂”,而是“集多味一品而取其和”,是要求调和多味中,产生一种全新而美妙的艺术境界。 ⑥一个“和”字,产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味之飞跃,让中国人吃出了美味,也吃出了健康,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言:“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常有天命。” (选自《书屋》2019年第3期,有删改)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素问·五脏生成论》所述,植根于传统五行学说,说明饮食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 B.单有味料并不能成就美味佳肴,还需要主料、辅料及各种烹调手段。 C.五味的融合离不开调和,所以中式烹饪的调和技艺非常重要。 D.作者将中式调味技艺和西方烹饪进行了对比,指出中式技艺无法做到西方科学要求的定量分析,而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具有神秘主义色彩。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采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手法,使论述既有理论依据,又生动形象。 B.中式烹饪中数量众多的调味品是产生舌尖上的美味的必要条件。 C.作者以煮肉羹为例,说明了调味对激发食物固有的美味及创制食物新味的重要作用。 D.中式烹饪技法众多,烹制过程十分讲究,常常能产生全新而美妙的艺术境界,这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所在。 9.结合全文,说说中国饮食文化中“和”的内涵。(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馀,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dān lán),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於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於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yǐ]。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 (偷盗) B.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假装逃跑) C.赵使人微捕得李牧 (暗中布置圈套捕获) D.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 (于是) 11.下列各句子中,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匈奴,历史悠久的南方少数民族集团,匈奴在西汉前期强大起来,屡次进犯边境,对西汉政权造成了强大的威胁,并控制西域,后为汉武帝所败。 B.烽火,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是表示国家战事的出现。古有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而失信于天下,导致周朝衰败的典故。 C.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D.百金之士,指有都能有作为的人。也指有功而受到重赏的人。 12.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的一项是( ) A.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B.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C.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D.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2)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病起书怀①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①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陆游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之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帽檐宽松,也暗含被贬官之意。 B.颔联为全篇的主旨,“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相近。 C.“事定犹须待阖棺”可见是诗人对暂时的挫折并不介意。 D.颈联宕开一笔,写北伐无望,故都难以重返,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和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15.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四、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直接描写即将展翅南飞的大鹏的后背和羽翼的语句是:“ ________ _,________ ” (2)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中“ ________ _,________ ”两句,赞美了刘裕北伐中原收复河山的雄壮气势。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比喻的方式描写自己身世的一句是“____ _ _”,然而诗人对自己的生死并不顾惜,因为他的人生追求是“ ___ ____”。 第II卷 非阅读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________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________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 )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书写形式。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________,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________,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B.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C.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D.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B.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C.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D.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B.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C.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抵抗的书写形式。 D.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使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20.下面文段有中有文化常识错误,请找出至少五处并改正。(5分) 年龄不同,喜欢的味道不同,喜欢的文字也大不相同:年轻时,喜欢淋漓酣畅的文字,如虎啸深山的磅礴之音,①最爱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皇祖母对小玄烨说的那句:“我孝庄,天塌地陷,岿然不动,日月星辰唯我独尊,记住孙儿,雄心的一半是忍耐!”②钦慕《水浒传》里的武松,绰号“玉麒麟”武艺高强、棒棍天下无双。③步入中年,对岁月有了深情眷恋,更懂得“唐宋八大家”中韩愈的《祭十三郎文》、苏洵的《伶官传序》里杂陈的人生况味。④从明代归有光以“名号”命名的文集《临川先生文集》也读出至情至性之味。③暮年,在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中洞察人生的经验教训,才感悟到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实录”精神写尽各阶层人物,才是平淡且百味的人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是某学校设计的“未来课堂”的图示框架,请根据图示概括“未来课堂”的三个基本特点。(6分) 六、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3月31日,凉山州木里森林火灾中,30人因救火而牺牲,这中间有27名是消防员,他们中1人是80后,24人是90后,2人是00后。王佛军,2000年7月生,来自甘肃陇南,在此次救火中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被评定为烈士,追记一等功。他总说自己太调皮,想在部队好好“改造”,入伍两年,从没回过家。刚入伍的王佛军,特别喜欢听老兵讲打火的故事,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说“以后要让新兵听我的故事”…… 有什么样的青年,中国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你的青春有着怎样的印记?请以中学生“夏雨”的身份,给王佛军的父母写一封信。 要求:请结合材料内容和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二调参考答案 1.B 2.D 3.C 4.C 5.①照应文章首句,突出老街历史悠久的特点;②点明人物活动的场所和背景,增加老街的传奇色彩;③为三个老学究的出场做铺垫(导引主要人物出场)。 6.① “影子”代指虚假的东西,文中指贾老灵魂出壳后的肉体。② “影子”是指被官员或富商用以装点场面、沽名钓誉的工具。③一个人在乎名利,就会丧失灵魂,成为受人摆布和利用的傀儡。 7.D 8.C 9.①五味调和,饮食顺应季节和人体需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②以调和之法去除恶味,激发食物固有美味;③融合诸味,通过各种烹饪手法,实现高于诸味,形成新味。 10. A 11. A 12.D 13.(1)李牧说:“大王一定要用我,我还是像以前那样做,才敢奉命。”赵王答应他的要求。 (2)三个月之后,王翦趁机猛攻赵国,大败赵军,杀死赵葱,俘虏了赵王迁和他的将军颜聚,终于灭了赵国。 14.D 15.①尾联写自己深夜难眠,挑灯细细品读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②借用《出师表》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③同时只能独自一人挑灯细看诸葛亮的传世之作,也暗含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慨叹。 16.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身世浮沉雨打萍 留取丹心照汗青 17.C 18 D 19 B 20.孝庄是谥号删去 武松改为卢俊义 苏洵改为欧阳修 《临川先生文集》改为《震川文集》 南宋 改为北宋、通史改为断代史 21.①在线组织实施教学;②师生互动更高效;③统计反馈更精准。 22.参考答案 1.最好的纪念 叔叔、阿姨: 你们好,我叫夏雨,是一名中学生。今天冒昧地给您写信,是因为看到了您的儿子王佛军救火的英雄事迹,他的勇敢深深震撼了我。我知道他的逝去对一个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请允许我代表我以及我的父母,送上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诚的问候。望您节哀顺便。 您培养了一个好儿子。我听说他很要强,总说自己太调皮,想在部队好好“改造”;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说“以后要让新兵听我的故事”。真的很佩服他勇敢的选择。我们这些00后身上确实缺少一股“狠”劲,怕苦怕累,而您的儿子选择到部队去锻炼,可见他是一个有坚毅品格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听说他入伍两年,从没回过家,您不要责怪他,我想,他一定是想好好努力,立下军功,成为您的骄傲。 如今,一场大火,宛若魔爪,所掠之处,生死相隔。他骤然离去,我能想象出您是多么痛心。但请您相信,他的战友不会忘记他,大凉山的一草一木不会忘记他,大凉山的父老相亲不会忘记他,祖国和人民更不会忘记他。您看,他的战友还保留着3月28日晚间,他发的一条朋友圈,他背后是熊熊山火,配文称:“来,赌命。”您听,班长杨杰在他遇难后,哭着说:“要是我能换他,我想去换。让我去吧……”您看,兰州数万群众走上街头接英雄回家,他们说,王佛军是陇南的骄傲 更是甘肃人民的骄傲!您听,凉山州人民政府决定,2019年4月4日为哀悼日,以后每年的今天,我们都会和您一起泪别英雄,痛悼这30个曾经鲜活的生命! 虽然您的儿子的英魂已经在兰州烈士陵园安放,但我相信,他的英雄事迹,一定会影响我们这些同龄人,他让我们思考,同样处在人生花季的我们该怎样让青春更有意义。习主席曾经对北大的学子说过:“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您的儿子就做到了把青春与国家、人民的福祉相联系,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应该怎样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今天我要说,如果祖国需要,我愿到雪域高原,做千里冰川上的一朵雪莲;我愿到万里戈壁,做茫茫黄沙中的株绿杉;我愿到帕米尔高原上的红旗甫,让绿色在生命禁区里闪耀光芒。 英雄已逝,生人当自省,什么是最好的纪念?对您来说,最好的纪念就是把儿子牢牢记在心底,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对我们同龄人来说,最好的纪念就是把他当作我们的榜样,时时鞭策,努力奋斗;对他的战友来说,最好的纪念就是增长本领,护林护国;对所有中国人来说,最好的纪念就是共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叔叔阿姨,您放心,我们不会忘记包括您儿子在内的这些英雄,每年的清明,我们都会为他们扫墓、献花。也希望您能够尽快走出悲伤,好好生活。最后,敬祝安康。 夏雨 2019年X月X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