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讲)-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讲)-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考纲要求 ‎1.掌握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2.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明确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4.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核心;‎ ‎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二)命题规律 考情分析:考查内容上看,本专题的高频考点: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等。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 备考建议:2019年高考命题可能涉及的时政材料及考点有:‎ ‎(1)以有关的史料和古诗文为载体,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2)以京剧等传统文化的形成、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元素的事例为背景材料,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以先进模范群体或英模人物的典型事迹为材料,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长征精神、女排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为素材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及意义 ‎【例1】(2018年高考全国2卷)截至2016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 ‎②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 ‎③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 ‎④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此题以我国中医药走向世界为背景材料,考查传播中华文化的意义。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这有利于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同时更好地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②④符合题意;①体现的是经济意义,不符合题意;③在材料中未涉及。故本题选C。‎ ‎【例2】(2018年高考全国1卷)近年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大力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现已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 ②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 ‎③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例3】(2017年高考江苏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答案】A ‎【解析】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奠定了中医治疗的基础,并一直发展到现在,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这说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文化间的相互交流,B项不选;材料没有强调文化多样性,C项不选;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A。‎ ‎【例4】(2017年高考天津卷)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 A.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B.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 C.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 D.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文艺繁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体展览”为背景材料,注意关键词“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因此,符合该展览主题的是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而其它三个说法,比较起来,都不贴切,因此本题选A。‎ ‎【例5】(2016年高考天津卷)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例6】(2015年高考海南卷)近年来,海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本土题材的剧目,如琼剧《海瑞》、人偶剧《鹿回头》、歌舞诗《达达瑟》、舞剧《黄道婆》等。这些剧目在全国各地演出,展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深受观众喜爱,引起了一股海南文化热,演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①剧目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魅力 ②剧目创作坚持市场至上的导向 ‎③剧目创作坚持现实主义风格 ④对本土历史文化的创造性发掘与转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展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说明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体现了剧目的鲜明的民族性特征,也吸引了观众的目光,深受观众喜爱,①‎ 符合题意入选;海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本土题材的剧目说明这些文艺工作者依托本地的文化资源,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创作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剧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喜爱。④符合题意入选;文化产品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②表述错误排除;③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故答案选B。‎ ‎【例7】(2015年高考安徽卷)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 )‎ A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 自强不息 B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爱好和平 C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勤劳勇敢 D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 团结统一 ‎【答案】A ‎【例8】(2016·全国Ⅰ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栋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郑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2)班级召开“我为英雄点个赞”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学习英雄列出发言要点。(两条,每条10~30个字)‎ ‎【答案】(1)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 ‎(2)树立崇高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勤奋学习,掌握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的本领;深入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一、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2.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在分析具体材料是否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时,可以从“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来思考。‎ ‎(2)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3)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说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非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 (4)包容性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 二、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内涵与特征——是什么 内涵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核心 爱国主义 特征 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 ‎2.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什么 ‎①重要性: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必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能够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③民族生存: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3.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怎么做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⑤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每个公民都要积极投身文化建设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4.多角度认识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1)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 ‎①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并给人以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文化对社会的作用角度:‎ 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动员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角度:‎ ‎①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②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③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4)思想道德建设角度:‎ ‎①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人们的行为选择提供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 ‎【例1】2018年7月12日至14日,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两岸和平发展基金会董事长连战先生率台湾各界人士参访团来北京参访。《人民日报》在报道连战一行时强调,“两岸是密不可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两岸中国人都是这一文化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在民族、文化认同和情感上从未分离 ‎③携手致力民族复兴符合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④民族认同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人心所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例2】2.五十多年来,三代塞罕坝人不断传承塞罕坝精神,将荒山沙地变成绿水青山,“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是塞罕坝人特有的理想追求。对塞罕坝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 ‎①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 ‎②是对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③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④是中华民族品格的卓越展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例3】一言重于九鼎,经典强师百万。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一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于2018年10月8日至19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播出。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有“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六个环节构成。这个节目发挥的作用有 ‎①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价值和意义 ‎②念兹在兹的中华智慧结晶承载着民族精神灵魂 ‎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 ‎④中华经典名句博大精深、历久弥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该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赋予了传统文化以时代价值和意义,做到了古为今用、推陈出新,①项符合题意;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以节目的形式呈现出来,有利于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③项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涉及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②项不合题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题干中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④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 ‎【例4】不同地方的食物拥有其独一无二的气质,不知不觉地塑造了不同地方的人的个性。川菜的辣带着一丝丝甜,就像悠闲的四川人,总是带着甜甜的体贴;湘菜的辣直接又毫无妥协的余地,就跟那里培养出来的伟人一样;扬州菜则是太平盛世的食物,温暖而抚慰人心。这从一个角度说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地域是文化差异性的主导因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例5】一场唯美且科技感十足的音乐会——多媒体交响乐《良渚》在本届大会上进行首演,整场演出宏大而深刻,完美再现了“5000年的文明史诗”。这是一次将文化遗产音乐化、考古叙述艺术化的“刺激的尝试”。材料体现了 ‎①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活力的保证 ‎②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 ‎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多媒体交响乐《良渚》是一次将文化遗产音乐化、考古叙述艺术化的“刺激的尝试”,表明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活力的保证,①正确且符合题意;它完美再现了“5000年的文明史诗”,这体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③正确且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错误;④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上受到热议。大到埃菲尔铁塔,小到路灯、雕塑、植被,让人真假难辨。其实,缺了非物质文化的滋养,建筑再雄伟也缺少脊梁;而有了乡愁和人文的淬火,哪怕穿越千年,安身之所也能成为精神家园。这是因为( )‎ ‎①文化首先必须是民族的,然后才能是世界的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文化日益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适应社会变迁,历久弥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例7】(2019届衡河北水中学)2018年3月CCTV-4播出的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乡愁》是诗人余光中先生生前漂泊异乡,留给我们的一首现代诗,“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在全球华人圈内引发强烈共鸣。这表明《乡愁》( )‎ ‎①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②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③凝聚着爱国的民族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 ‎④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精神、文化作用、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乡愁》蕴含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全球华人圈内引发强烈共鸣,说明这首诗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①③表述正确,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④说的是庆祝民族节日的作用。‎ ‎【例8】(2019届江西临川中学)2017年11月,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 ‎①是世界各国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度认同的表现 ‎②对国际社会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推动作用 ‎③能增强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④有助于丰富汉字的文化内容,推动汉字走向国际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