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2021 学年高三第一学期 11 月月考试题 语文学科 本试卷共 8页,23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 上。 2.用 2B 铅笔将考生号及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作答选择 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 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 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 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 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 二次元是一个 ACGN[注]亚文化圈专门用语,来自于日语的“二次元(にじげ ん)”,意思是“二维”。次元即维度的意思。日本早期的动画、漫画、游戏等 作品都是以二维图像构成,其画面是一个平面,所以通过这些载体创造的虚拟世 界被动漫爱好者称为“二次元世界”,简称“二次元”。二次元就是指以动画、 漫画、游戏等非写实画面构成的作品,它既区别于“一次元”——以文字为表达 形式的作品,又区别于“三次元”——真人电视剧、真人电影等以真人表演写实 画面构成的作品。还有一种“2.5 次元”,即真人表演与人造动画合作作品,以 及由 ACGN 作品衍生而来的舞台剧等真人表演作品,Cosplay(角色扮演)被认为 是“2.5 次元”的主要表现形式。“二次元”还具有“架空”“假想”“幻想” “虚构”之意,指人类幻想出来的唯美世界,用各种憧憬的体现虐袭观赏者的视 觉体验,本质其实还是三次元世界的人类心中模糊的对梦想生活的憧憬和对美好 未来的期望。二次元在 ACGN 文化圈中广泛被用作对“架空世界”或者说梦想世 界的一种称呼,但 ACGN 并非等同于二次元。 注:ACGN 为英文 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Novel (网络小说)的合并缩写。 (摘编自百度百科等“二次元”概念条目) 材料二: 在日本学者大塚英志通过考察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亚文化现象,指出以“角 色小说”为代表的文学作品是建立在“动画—漫画想象力”之上的文学类型,是 对于动画、漫画进行描写的文本生产。诚然,二次元文化符号本身的表现方式与 内容中多出现的魔幻、科幻等元素很容易让研究者误认为二次元文化在本质上即 是“虚幻”的,是不能反映现实的文本。这种说法显然值得商榷。二次元文化的 根基——日本动漫在产生初期,以《桃太郎海之神兵》为代表的一系列动漫片即 裹挟着特定的政治含义;而在当代的二次元国创中,写实性要素为卖点的动漫作 品如今亦不少见。例如,以《我是江小白》为代表的系列现代城市动画作品,不 但以初入职场青年人的困惑与成长为主题,甚至通过美术的方式精确再现了重庆 的城市风貌。可见,二次元世界中固然存在虚幻,但也不能否定其对于现实的指 涉能力,正如诸多日本研究者提到的战后日本动漫所表现的“阿童木问题”:以 一个不能成长的身体(阿童木的角色)来表现生老病死的社会现实性。 由于二次元符号本身所具有的再现与阐释之间的二义性,使其在现实与虚构 之间呈现了多层面的含义。这种多层面性已经不能简简单单将其定义为“虚构” 抑或“现实”,而正如电子游戏研究者艾思宾·阿塞斯(Espen Aarseth)在讨 论电子游戏的真实与虚构时所提出的,将游戏视为传统文学语境之下的虚构并不 符合数字时代出现的新状况,游戏中所出现的客体所表现出的是一种并不完全真 实也不完全虚构的中间状态。对于这一中间状态的归属,从米尔格拉姆(Paul Milgram)与岸野文郎所提出的“现实—虚幻”的连续轴来看,在当下的数字环 境下,虚幻与现实分别处于轴线的两端,而“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 与“增强虚拟(Augmented Virtu-allity)”均处于“混合现实(MixedReality)” 的状态。由此来看,二次元本体所表现出的无疑具有一种“混合现实”的特征, 其既可以通过符号形态引导受众、使其对表征背后的现实狂热;又可以看似再现 世界,但却使得受众仅仅沉溺于虚幻快感之中。毫无疑问,与其个别讨论二次元 内容所具有的现实抑或虚幻属性,不如以“混合现实”的方式去定义二次元的本 体更为恰当。 混合现实不单单限于文本之中,亦存在于认识论体系之内,这种与现实息息 相关的意义建构或因二次元文化的社会背景而造就,或由于二次元依赖于媒介使 用而产生。换言之,二次元受众不仅在解读二次元的文本,也在消费之中重新发 现自我、以现实的维度对其文本内涵进行重新建构。 (摘编自张路《从“符号”到“世界”:二次元文化的审美路径》) 材料三: 我国的二次元文化产业正处于发展上升阶段。2017 年,我国二次元用户整体 规模已经达到 3.1 亿人,核心二次元用户 0.8 亿人,泛二次元用户 2.3 亿人。“二 次元”群体数量之大,使得“二次元”文化产品得以不断生产传播,“二次元” 网络文化社区不断构建,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年“二次元”文化。 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影响力通过动漫、网络小说、电影、COSPLAY、游戏 等创作方式不断扩大,但同时,其中的一些不良思想也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挑战。 我们应注重对青年群体的思想道德教育,逐步使青年“二次元”群体充分认识、 理解以及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鼓励青 年群体在“二次元”文化作品的创作中,尝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中国优 秀传统文化与之相结合,不断丰富“二次元”文化的内涵。二次元文化企业在借 鉴他国优秀动漫作品时,行业内部要加强自律,以创新为动力,将本土文化植根 于人物设定、背景设定、世界观、文化内涵等,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二次元文 化作品。学校和家长要帮助青年学生理解二次元文化,对二次元文化中侵蚀心理 健康的成分予以摈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校园文化建设。社会也要重视 新兴文化,坚持文化的多样性,加强网络环境建设,营造积极正向的“二次元” 网络文化环境,在网络中弘扬和传递正能量。 (摘编自陈宁《科学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发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次元以非写实画面为主要表现形式,其视觉体验虐袭观赏者,架空了三次 元世界。 B.由 ACGN 作品衍生而来的舞台剧等真人表演作品,是人类幻想出来的唯美世 界。 C.材料二认为二次元世界呈现出一种“混合现实”的特征,能够让受众重新 发现自我。 D.材料三指出我国青年被二次元文化侵蚀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当严重,必须予 以摒弃。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角色小说”是建立在“动画—漫画想象力”之上的,这种文本能否反映现 实值得商榷。 B.艾思宾·阿塞斯认为电子游戏不属于传统文学语境之下的虚构,而是处于真 实与虚构之间。 C.二次元文化是新兴文化,对青年的影响不断加大,应该在坚持文化多样性的 同时加以引导。 D.在借鉴二次元文化的优秀成果时,还要将本土文化植入其中,不断丰富二次 元文化的内涵。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哔哩哔哩(英文名称 bilibili,简称 B站),其超越时空的弹幕功能构 建出一种共时性关系,其超过 1亿的活跃用户预示着二次元亚文化将成为 时代主流。” B.“二次元文化中‘萌’‘腐’‘虐’‘燃’‘佛’等标签化的审美情趣,正 是文化符号背后二次元受众‘丧’的现实表征显现。” C.“二次元世界与现实世界是无法调和的二元对立世界,很多二次元受众往往 因逃避现实而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D.“二次元文化表现的内容并不是对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描写,但其基于动漫 的独特的‘语言方式’显示其具有较强的社会隐喻功能。”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面对“二次元”文化的影响力,如何引导青年群体正确对待,请结合材料三简 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5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睡在麦田里的父亲 郭光明 父亲这一觉儿,一睡就是二十多年。直到现在,也没醒。而且,再也不会醒 来。但父亲睡觉的这块麦田,却一直鲜活在我的心间。 每年秋天,稻谷有序撤离,麻雀在稻茬间紧张觅食。父亲总是早早起床,模 着黑,趿拉着破胶鞋,给我家的老黄牛拌好草料,再撒上一把黑豆,卷上一根又 粗又硬的旱烟卷,一边吸着,一边瞅着老牛吧嗒吧嗒地吃个肚儿圆。母亲抱怨说, 黑灯瞎火的,咋能看见耕?父亲是不作理会的,执意犁翻深深浅浅的稻茬,好像 要让疲倦的稻田晒晒太阳。 稻田晒到了半干,父亲却没有摸黑儿套牛,而是等到天亮。我不只一次看到, 父亲弓着身,一手扬着牛鞭,一手拽着缰绳,站在铁齿朝下的木耙上,驱赶那头 老黄牛,将海浪般起伏的田垄耙碎。我发现,父亲甩起的鞭子,声音很响、很亮、 也很脆,但响在田野、脆在半空,没有一次打在牛背上。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宜。这句农谚,合辙押韵,像首诗,丰满而 凝重,是父亲告诉我的。但我记到了现在,虽然我不种麦已有好多年,但父亲起 埂、条垄、耧种的影子,有些像摄影家镜头里的《庄稼汉》。田埂笔直,麦垄方 正。寒霜如期而至时,变成麦田的稻田,像绿透了的春天,幸福地平躺着,懒洋 洋地晒着太阳。 麦苗用了一个冬天、一个春天、半年夏天来生长,父亲跟着麦苗的脚步,弓 身除草,弓身施肥,弓身呵护每一棵麦苗的拔节打苞和抽穗。东南角的那棵柳树, 粗大的树干,布满皱纹,像父亲的额头。 这棵柳树,是父亲种下的。没有柳树之前,麦田是盐碱地,是荒草滩,不长 一棵麦。那年冬天的一个中午,母亲“忽悠”我:你是个小男子汉,愿不愿意帮 大人做点事?我上了母亲的“当”。我挎着母亲递给我的篮子,按母亲指给我的 方向给父亲送饭,却不知走了多远,才隐约望见,一头牛影儿,一个人形儿,一 个在前,一个在后,一个伸长了脖子,一个佝偻着身子,弓步推着铧犁,像朱仙 镇的那组《耕牛图》木版画,许久才见他们动上一动,像睡着了一般。 午时的阳光,撩拨着沧桑的烟尘,漫漶苦涩的味道。太阳底下,父亲一边吃, 一边用粗糙的跟老树皮没什么两样的手,擦一擦脸上的汗水。他的裤脚和胶鞋上 沾满了黄土。牛的浑身,也是湿漉漉的,鼻孔和嘴巴,同父亲的一样,像是冒着 烟;而柳条篮子里的瓦罐,装着母亲熬出的粥,早已温凉不沾,冒出的热气,不 及父亲脸上的汗珠。而且,父亲的汗珠,不但有热度,更有力度,摔在地上,像 他干涸的嘴唇,丝丝的声响,洇湿一片白花花的盐碱。那年,我不到八岁。 盐碱怕汗,父亲说的。他说汗流多了,盐碱自然就没了。这么多年,父亲的 汗水像着了法力,淌到春天,麦苗绿得透明;淌到夏天,稻谷娉婷袅娜;而稻花 弥散、稻香缭绕时,父亲的汗水淌进了麦田,压低了碱,洗去了盐,却没有削减 父亲变了形的十指骨节的疼痛,洗白父亲黝黑的脸。 弯月不锈,锈了的是岁月。 麦子收获了一茬,父亲老去了一年。父亲老去了一年,麦子又收获了一茬。 周而复始,父亲像麦子的时令,白露耕地,秋分播种,立冬要给麦子浇灌过冬水。 过了年,一开春,父亲不是给麦子浇返青水,就是给麦子施拔节肥,总之,父亲 忙不得闲,而他的腰,弯得更像一把弓。 又一年,布谷鸟拖着长长的颤音,俯视这片麦田,但“咕咕咕”地叫了半天, 也没看到那把磨得如明月般的镰刀,更没看到“弓”一样的身影,只看到柳树的 旁边,隆起了一堆孤寂的土包,慈眉善目的,似是向布谷鸟招手,又像为骄阳下 炸响的麦粒送行。 这是一座坟茔,但不是我家的祖坟,却埋藏了父亲的憧憬。母亲说,这块麦 子地,是你爹的生命,既然他累了,就让他在这歇歇吧。说这话时,蓄在母亲眼 睛里的悲恸泪水,哀痛不堪地涌出,顺着她粗糙的脸颊,吧嗒吧嗒地掉到了麦田 里,而麦穗黄澄澄、金灿灿的,压弯了麦秆,像父亲的腰。 那年冬天,雪下得有点旺,合了父亲的心意。他常说,冬天雪盖三层被,来 年枕着馍馍睡。 就像他是雪中的一棵麦。但是,父亲不能再说话了。而且,永远也不会再说。 然而,父亲给我描绘出一个美妙的世界,尽管那个美妙的世界里,都是些草芥的 事物,却蕴藏着奇妙的生命密码,在我心中生长出了淳朴、善良和憨厚! 今年的清明节,我又来到这块麦田。麦苗依旧绿色,柳丝依旧金黄,依旧散 发着泥土的芳香。 父亲的墓碑前,一束牙白的菊花,安静地绽放着,映衬着墓碑黑色的光,显 得菊花的瓣更加淡雅,鹅黄的花蕊更加精彩。微风拂过,花叶微微点头,仿佛, 通了灵性。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题中“睡”内涵丰富,指父亲在麦田里昼夜劳作,对这片土地眷恋深 沉,也指父亲最后埋葬在这块土地里,引人深思。 B.“东南角的那棵柳树,粗大的枝干,布满皱纹,像父亲的额头”,对柳树 的描写既是对父亲形象的刻画,也是为引出麦田的由来。 C.作者给在盐碱地开荒的父亲送午饭,“不知走了多远”,可能因当时年幼 记忆模糊,但主要是借此突出父亲开荒之难与劳作之辛。 D.“像朱仙镇的那组《耕牛图》木版画,许久才见他们动上一动,像睡着了 一般”,该处描写是为了表现烈日下劳动者的疲惫。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让疲倦的稻田晒晒太阳”,“疲倦”修饰稻田,比拟修辞,土地供养了一 季作物,肥力疲倦;可是 “疲倦”的劳作者却没有止息。 B.“撩拨着沧桑的烟尘,漫漶苦涩的味道”,阳光本无味道,也无从撩拨, 但浸透了作者的独特感受,契合父亲在烈日下盐碱地上劳作的景象。 C.“弯月不锈,锈了的是岁月”,“锈”“月”二字,巧妙地将空间与时间相 勾连,在文中表达了昔日不再、物是人非的感慨。 D.文章语言如画,画中有诗,娓娓道来,清新而不失典雅,朴质而饱含情 愫;鲜活生动地勾勒出了热爱脚下这片土地的父亲的形象。 8.“这句农谚,合辙押韵,像首诗,丰满而凝重”,请结合文章,分析“丰满凝 重”的含意。(4分) 9.作者缅怀已逝去的父亲,却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麦田”,作者借“麦田”塑 造了怎样的父亲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范成大,字至能,吴郡人。绍兴二十四年,擢进士第。隆兴元年,累迁著作 佐郎,除吏部郎官,言者论其超躐,罢。起知处州。处民以争役嚣讼,成大为创 义役。随家贫富输金买田,助当役者,甲乙轮第至二十年,民便之。其后入奏, 言及此,诏颁其法于诸路.。处多山田,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 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隆兴再讲 和,失定受书之礼[注],上尝悔之。迁成大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充金祈请 国信使。国书专求陵寝。上面谕受书事,成大乞并载书中,不从。至燕山,密草 奏,具言受书式,怀之入。初进国书,词气慷慨,金君臣方倾听,成大忽奏曰: “两朝既为叔侄,而受书礼未称,臣有疏。”搢笏出之。金主大骇,曰:“此岂 献书处耶?”左右以笏标起之,成大屹不动,必欲书达。既而归馆所,金主遣伴 使宣旨取奏。成大之未起也,金庭纷然,太子欲杀成大,越王止之,竟得全节而 归。知静江府。广西窘匮,专藉盐利,漕臣尽取之,于是属邑有增价抑配之敝, 诏复行钞盐,漕司..拘钞钱均给所部,而钱不时至,成大入境,曰:“利害有大于 此乎?”奏疏谓:“能裁抑漕司强取之数,以宽郡县,则科抑可禁。”上从之。 数年,广州盐商上书,乞复令客贩,宰相可其说,大出银钱助之。人多以为非, 下有司议,卒不易成大说。除四川制置使,凡人才可用者,悉致幕.下,用所长, 不拘小节,其杰然者章荐之,往往显于朝,位至二府..。除端明殿学士,寻帅金陵。 会岁旱,奏移军储米二十万振饥民,减租米五万。绍熙三年,加大学士。四年薨。 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自号石湖,有《石湖集》行于世。 (节选自《宋史·范成大传》) 注:继“绍兴和议”(1141)后,隆兴二年(1164 年)宋金再订和约,改 “君臣之国”为“叔侄之国”, 宋递交金国文书改“奉表”为“国书”,却没有 改“受书之礼”(宋国起立受金国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 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B.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 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C.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 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D.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 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路,两宋行政区域名。行政区域名,各个朝代不同,如汉为州,唐为道, 元为行省。 B.漕司,即“漕运司”,是宋代独有的管理催征税赋、办理漕运等事务的 官署或官员。 C.幕,即“幕府”。古代将帅或地方军政长官设立府署招致人才帮助自己 处理事务。 D.二府,是宋代最高国务机关。西府“枢密院”主管军务,东府“政事堂” 主管政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范成大迁升提拔很快,受到指责。绍兴二十四年,范成大登进士第,后 来连续升迁至著作佐郎、吏部郎官,谏官指责他越级升职,随即被免。 B.范成大奉诏出使金国,不辱使命。在金人朝廷上,范成大借进献国书之 机,呈上要求修改受书礼的奏疏,面对威逼毫不退缩,最终全节而归。 C.范成大整饬地方盐政,兴利除弊。针对广西盐政弊端,范成大上书朝廷, 建议合理分配盐利,活跃两广盐市交易,这获得宰相的认可和资助。 D.范成大选用地方人才,不拘一格。任四川制置使时,范成大重视人才, 把可用之才招致幕下;向朝廷隆重推荐杰出人才,使之发挥重要作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上面谕受书事,成大乞并载书中,不从。 (2)人多以为非,下有司议,卒不易成大说。 14.范成大在处州做官时,为解决百姓的争端创立了义役法,请简要说说具体做 法。(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游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①(其二) 李商隐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②,并觉今朝粉态新。 [注]①回中:在今陕西陇县西北。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这年因有人作祟, 诗人应博学宏词科不第,从京都回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中。②“前溪”句:前溪是南朝 教习音乐的地方,江南声伎多出于此。此句用人的舞态描摹花之飘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首联中,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不要嘲笑石榴花开赶不上春天,牡丹虽 然在春季怒放,却“先期零落”,更使人忧愁。 B. 颔联中,诗人直接描绘眼前的残败景象,由暴雨惊梦想到牡丹的凋谢,“伤 心”“破梦”均就牡丹言,而牡丹之伤心破梦亦即作者之情怀遭遇。 C. 颈联中,诗人描写环境与花败后的情景:万里长空,阴云密布,气候恶劣, 已非当年旧圃之环境;花落委地,一年的美好生机,早付与污泥流尘。 D. 尾联中,“前溪舞”一典拓出新境;“并觉今朝粉态新”写出雨后牡丹新 艳动人,此联暗示将来之厄运更甚于今日,前途黯淡之感更加深沉。 16.与李商隐《锦瑟》相比,本诗“锦瑟”意象的含意和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 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 要的句子是: “ , 。” (2)《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 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牢记秦亡历史教训,向 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余秋雨在《乡关何处》中写道,思乡往往可以具体到一个河湾,几棵小树, 半壁苍苔。而我的乡思落脚点却不是河湾小树和苍苔, ① 。 灯火,是一个个村落最为亮堂的眼睛。晚曦殆尽,乡野渐渐被黑幔吞噬。这 时一村落的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盏灯火,紧接着另一家也亮了,于是全村也亮 了,到了后来另一村落也亮了。它们相互欣赏着,相互安抚着,相互守护着,直 到整个村落安然眠睡,高枕无忧。当一盏灯火赫然醒来,在狗吠中也赫然有了起 床声,赫然有了开门声,透过门窗的灯火穿过黑色热烈地奔向远方,于是一盏又 一盏灯火醒来,一个村落醒来了。透过门窗的万家灯火穿过黑色依旧奔向远方, 一个接连着一个,大大小小左邻右舍的村落齐刷刷地全醒了。 村落与村落似乎很近,近得只要有一盏有意无意的灯火,整个乡村便都在注 目: ② ,远得让乡人们循了灯火总要趟着黑走上个千折百回,才能完结 一段心事,收获一次喜悦。在我的乡思里,不断演绎着一幕幕播种和传颂乡情的 美丽记忆。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 A.对偶、借代、排比 B.对偶、借代、夸张 C.拟人、比喻、夸张 D.拟人、比喻、排比 19.请在文中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4 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为:“这时一村落的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盏 灯火,一盏再一盏,于是整片村落甚至邻村都全亮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 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 分) 21.下面是某校一则举办艺术节的通知,其中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 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通知 各班团支部: ①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彰显莘莘学子们的精神风貌,②校 团委将于 2020 年 12 月 29 日至 12 月 31 日举行学校第五届艺术节。③本次活动 围绕“激扬青春,点亮梦想”为主题,展现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④同学们准备 的节目,可以是相声、小品等,也可以是书法表演、绘画表演等。⑤希望同学们 精心准备的节目,一展才艺,⑥同时也希望全体师生对本次艺术节活动提出美 芹之献。 校 团 委 2020 年 11 月 23 日 22.请对下面这段话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0 个字。(5分)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由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在散裂中 子源研制中,快循环同步加速器遇到了新的技术难题。当时,我国还没有研制过 快循环同步加速器的 25 赫兹交流磁铁,关键技术掌握在国外大公司手中。我国 科研人员与工厂技师咬紧牙关、联合攻关,经过无数次失败后,终于研制出合格 的磁铁。研发团队还提出了谐振电源的谐波补偿方法,解决了多台磁铁之间的磁 场同步问题,其效果优于日本散裂中子源。不仅如此,散裂中子源的“眼睛”— —中子探测器的核心技术也曾由外国掌握,经过攻关,科研人员研发出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探测器,各项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 近日,南粤中学就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作了一项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有不 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不喜欢读课外书;有的家长支持孩子阅读课外书, 但没有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也有的教师认为高考考什么就读什 么,往往以训练代替课外阅读。 对此,南粤中学召开座谈会,就学生的课外阅读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 的意见和建议。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对上述看法进行回 应,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21 届高三 11 月月考 语文 参考答案 19.C。(A原文“本质其实还是三次元世界的人类心中模糊的对梦想生活的 憧憬和对美好未来的期望。”没有“架空三次元世界”;B 原文“还有一种‘2.5 次元’,即真人表演与人造动画合作作品,以及由 ACGN 作品衍生而来的舞台剧等 真人表演作品,Cosplay(角色扮演)被认为是‘2.5 次元’的主要表现形式。” 并没有说“由 ACGN 作品衍生而来的舞台剧等真人表演作品,是人类幻想出来的 唯美世界。”D 原文“学校和家长要帮助青年学生理解二次元文化,对二次元文 化中侵蚀心理健康的成分予以摈弃”。) 20.A。(原文“诚然,二次元文化符号本身的表现方式与内容中多出现的魔 幻、科幻等元素很容易让研究者误认为二次元文化在本质上即是“虚幻”的,是 不能反映现实的文本。这种说法显然值得商榷。”) 3.D 4.①论证层层深入,分析透彻。(先举例说明二次元可以反映现实,接着论 述二次元本体的“混合现实”特征,最后再论述二次元受众在消费中重新认识自 我、重新建构文本)②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对比法等。(括号 内不需要答出)(4分) 5.①注重对青年进行主流价值观教育。 ②鼓励青年创作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二次元”作品。 ③帮助青年学生正确理解二次元文化。 ④营造积极正向的“二次元”网络文化环境。(答出 3 点给 6分。答企业要 加强内部自律的,不给分) 6.D。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析:D项, “该处描写是为了表现烈日下劳动者的疲惫”分析错误。结合前后语境来看,作 者将其比喻为木版画,“许久不动,睡着了一般”,一是因为观察距离较远,是隐 约看见;二是为了表现盐碱地开垦的艰难,在一寸一寸地开垦,从而突出父亲的 辛劳与坚韧。故选 D。 7.C。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语言与艺术手法的能力。解析:C 项,“巧妙 地将空间与时间相勾连,在文中表达了昔日不再、物是人非的感慨”分析错误, 结合前后语境“弯月不锈,锈了的是岁月”一句,可知这是作者含蓄形象地表现 父亲在劳作中老去。选项分析脱离了原文语境。故选 C。 8.“丰满凝重”是作者对农谚的感受,也是对与农谚相关的父亲形象的感受。 第一层含义:是指农谚语言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及时种麦的时令特点,是劳动人民 在劳作实践中智慧的体现,作者印象与体会深刻,记到了现在;第二层含义:这 条农谚是父亲告诉作者的,凝注了父亲的劳动智慧,浓缩了父亲一生劳作的身影: 种麦时节父亲“起埂、条垄、耧种”;“麦苗用了一个冬天、一个春天、半年夏天 来生长,父亲跟着麦苗的脚步,弓身除草,弓身施肥,弓身呵护每一棵麦苗的拔 节打苞和抽穗。”。以父亲为代表的农夫一生丰满而凝重。 解析:该句出现在文章的第四段。结合语段内容来看,可从内容和情感两方 面来分析。从内容上分析,“丰满凝重”是对农谚的印象,“白露早,寒露迟,秋 分种麦正适宜”这句农谚是劳动人民在劳作实践中智慧的体现,生动形象地概括 了及时种麦的时令特点,作者印象与体会深刻,记到了现在;从情感上分析,“丰 满凝重是对告诉作者这句农谚的父亲的印象,从“虽然我不种麦已有好多年,但 父亲起埂、条垄、耧种的影子,有些像摄影家镜头里的《庄稼汉》”可知这句话 凝注了父亲的劳动智慧,浓缩了父亲一生劳作的身影;从“田埂笔直,麦垄方正。 寒霜如期而至时,变成麦田的稻田,像绿透了的春天,幸福地平躺着,懒洋洋地 晒着太阳”“麦苗用了一个冬天、一个春天、半年夏天来生长,父亲跟着麦苗的 脚步,弓身除草,弓身施肥,弓身呵护每一棵麦苗的拔节打苞和抽穗”可得出以 父亲为代表的农夫一生丰满而凝重。 9.①辛勤劳苦的父亲形象。父亲挥洒汗水把盐碱地、荒草滩耕耘成了肥沃 麦田,父亲在这块麦田一年两作,昼夜不息,早出晚归,忙不得闲。②眷恋土地 的父亲形象。在麦田劳作一生,麦田是父亲的追求与希望;父亲死后没有埋进祖 坟,而是选择埋在麦田边,麦田是父亲的归宿。父亲,是生死不离、深爱脚下这 片麦田的父亲。③智慧淳朴的父亲形象。父亲耕种麦田,深谙农事节气,依令而 作;父亲用自己在麦田的劳动无声教导孩子:生命就如麦田,用心耕耘才有希望, 才有收获。④作者借麦田塑造父亲形象,麦田是父亲的象征,父亲是几千年来, 一代代在“麦田”辛勤劳作的农民形象的缩影。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回答该题,须要审清题 干并抓住“麦田”“父亲形象”这两个关键点及二者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筛选 信息,归纳答案。从“每年秋天,稻谷有序撤离,麻雀在稻茬间紧张觅食。父亲 总是早早起床,模着黑,趿拉着破胶鞋,给我家的老黄牛拌好草料,再撒上一把 黑豆,卷上一根又粗又硬的旱烟卷,一边吸着,一边瞅着老牛吧嗒吧嗒地吃个肚 儿圆”“盐碱怕汗,父亲说的。他说汗流多了,盐碱自然就没了。这么多年,父 亲的汗水像着了法力,淌到春天,麦苗绿得透明;淌到夏天,稻谷娉婷袅娜;而 稻花弥散、稻香缭绕时,父亲的汗水淌进了麦田,压低了碱,洗去了盐”可得出 辛勤劳苦的父亲形象。从“这是一座坟茔,但不是我家的祖坟,却埋藏了父亲的 憧憬。母亲说,这块麦子地,是你爹的生命,既然他累了,就让他在这歇歇吧” 可得出眷恋土地的父亲形象。从“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宜。这句农谚, 合辙押韵,像首诗,丰满而凝重,是父亲告诉我的。但我记到了现在,虽然我不 种麦已有好多年,但父亲起埂、条垄、耧种的影子,有些像摄影家镜头里的《庄 稼汉》”“然而,父亲给我描绘出一个美妙的世界,尽管那个美妙的世界里,都是 些草芥的事物,却蕴藏着奇妙的生命密码,在我心中生长出了淳朴、善良和憨厚” 可得出智慧淳朴的父亲形象。综合全文情感,可知麦田是父亲的象征,父亲是几 千年来,一代代在“麦田”辛勤劳作的农民形象的缩影,作者借麦田塑造父亲形 象。 11.B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 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 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 等。题中 B项,漕司,管理催征税赋、出纳钱粮、办理上供以及漕运等事的官署 或官员。北宋称转运司南宋称漕司,元代称漕运司,明清亦有,并非两宋所独有。 12. 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言文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 寻找时间、地点、人物、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 C项,相 关文段为:“知静江府奏疏谓:‘能裁抑漕司强取之数,以宽郡县,则科抑可禁上从 之”,可知,认可范成大建议者为皇帝。用“宰相认可和鼓励”做关键词,比对可 知相关文段为:“数年,广州盐商上书,乞复令客贩,宰相可其出银钱助之。”宰相 认可资助的是盐商。 13. (1)皇上当面对范成大讲了接受国书的仪式的事情,范成大请求一并写 入国书中,皇帝不许。(“面”,“谕”“乞”各 1分;语意连贯 1分,侧重“不 从”要补充主语) (2) 人们多认为不好,(朝廷)下发(这个意见)给官吏们讨论,最终没能改变 范成大的方法。(“以为”,“下”“易”各 1分,语意连贯 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 先拿到句子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 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14.【答案】具体做法:规定各家按贫富输钱买田,用所收田谷来资助服役 的人家,民户按次序轮流支付,甲乙轮流可以排序到二十年。(2分) 积极影响:减轻百姓应役负担,改变“争役嚣讼”的局面。后来得到了朝廷 的认可,进行推广。(1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首先理解“义役法”的具体内容:“随 家贫富输金买田,助当役者,甲乙轮第至二十年”,根据后文“民便之。其后入 奏,言及此,诏颁其法于诸路”,说明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并进行推广。 【参考译文】 范成大字至能,吴郡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 年),范成大登进士第。隆兴 元年,成大连续升迁至著作佐郎,被授予吏部郎官,谏官指责他越级升职,随即 被罢免。任处州知州。处州百姓常常因为官府差役的事情而引发官司争端。范成 大为处州道创义役法。(规定)各家按贫富输钱买田,(用所收田谷)来资助服役 的人家,民户按次序轮流支付,甲乙轮流可以排序到二十年,百姓为之称便。在 这之后,范成大进入朝廷上奏,说到了这件事,朝廷下诏颁布义役法到各行政区 域。处州大多是山田,南朝萧梁天监年间始建通济堰,灌溉水田二十多万亩,但 是,通济堰因年久失修,多有破败。范成大亲自踏勘堰址,通过叠石筑防,设置 四十九道闸,在堰的上中下游设立用水法则,灌溉有序,百姓获得很大利益。宋 金隆兴再次和议时,朝廷忘了议定受书的礼仪,皇上曾为此感到后悔。(朝廷) 任命范成大为起居郎、代理资政殿大学士,充任祈请国信使,向金索求北宋诸帝 陵寝之地。皇上当面对范成大讲了接受国书的仪式的事情,范成大请求一并写入 国书中,皇帝不许。到燕山后,范成大秘密地草拟奏章,具体论述接受国书的仪 式,把它放入怀中。范成大首次呈进国书,言词慷慨,金朝君臣正认真倾听时, 范成大忽然上奏道:“两朝已经结为叔侄关系,而受书礼仪没有确定,我这里有 奏章。”于是把插在腰上的手板拿出。金世宗完颜雍大吃一惊,说:“这难道是献 国书的地方?”金朝群臣用手板击他要他起来,范成大一直跪立不动,一定要把 国书送上。不久,回到住所,完颜雍派伴使宣旨听候处理。范成大一直跪立着要 献上国书的时候,金朝廷上议论纷纷,太子想杀死范成大,经越王阻止才作罢, 范成大终得保全气节而归。范成大出知静江府。当时,广西贫乏,专靠盐利,漕 臣又把盐利全部取走,于是所属县邑有增加盐价抑配卖给百姓的弊病,朝廷下诏 恢复钞盐,漕司拘留钞钱平均分给所属各部,但钱没按时到。范成大到广西后, 说:“有比这更至关重要的危害吗?”他上疏说:“可以强制减去漕司强取的数目, 来让各郡县财政宽裕,那么科卖抑配可以被禁止。”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几年 后,广州盐商上书,乞求恢复客商贩盐,宰相同意他们的意见,拿出大量的银钱 帮助他们。人们多认为不好,(皇帝)下发(这个意见)给官吏们讨论,最终没 能改变范成大的方法。范成大受任四川制置使。凡是可用的人才,范成大全部招 到幕下,用其所长,不拘小节,对于那些优秀的英才,范成大就上书推荐,被推 荐的人往往扬名于朝廷,(甚至能够)官至二府。后被任命为端明殿学士,不久 到金陵主政。正赶上天大旱,范成大奏请朝廷挪用军用储备二十万赈济饥民,减 租米五万石。绍熙三年,加大学士。绍熙四年去世。范成大平素有文名,尤其擅 长诗歌。自号石湖,有《石湖集》流传于世。 15. B 。【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 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 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 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 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 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 项,“诗人 直接描绘眼前的残败景象”错,诗人借用“玉盘”“锦瑟”等典故渲染风雨摧残 娇花的气氛,而没有对眼前的残败景象做直接描绘。故选 B。 16. ①《锦瑟》一诗中,“锦瑟”既是诗人年华易逝兴感的凭借,又是诗人 不幸身世的象征,3 分;②本诗中的“锦瑟”,主要是渲染气氛,营造萧萧风雨 阵阵袭来,好似锦瑟哀弦惊梦的意境,为下文抒情张本,3分。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 明确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如直接对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细节描写,可以借助环 境和他人进行侧面衬托。然后要把握答题的模式:概括形象的总体特点,用两个 四字词语或四个两字词语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析其特征,有手法要 点出手法,诗歌中哪些具体词句,具体表现了人物的哪些特征。指出形象的意义, 作者的感情、理想、追求等,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本题中,锦瑟》一诗中,诗人 因睹锦瑟之形(五十弦)、闻锦瑟之声(弦弦柱柱所发的悲声)而生华年之思, 所以领、颈两联即承“一弦一柱思华年”,既摹写锦瑟所奏的迷幻、哀怨、清寥、 缥缈的音乐意境,又借助于描摹音乐意境的象征性图景对华年所历所感做概括而 形象的反映。由此可见,“锦瑟”既是诗人兴感的凭借,又是其不幸身世的象征。 本诗中,领联两句紧承首联,进一步描绘赏花人与落花的情牵意连:那点点雨珠 滴满花冠,如同泪洒玉盘,令人伤感;那萧萧风雨阵阵袭来,好似锦瑟哀弦,惊 人睡梦。无限怜惜的哀叹就由此而生:衰红满地的园圃笼罩着重重阴霾,今非昔 比,一年的蓬勃生机化为尘埃,万事皆空。可见,本诗中主要是借用“锦瑟”的 典故渲染风雨摧残娇花的气氛,为下文抒情张本。 17.(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2)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3)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8.【解析】选 D。“它们相互欣赏着”“一盏灯火赫然醒来”是拟人手法。“它 们相互欣赏着,相互安抚着,相互守护着”是排比手法。“灯火,是一个个村落 最为亮堂的眼睛”是比喻。 19.①而是无数个乡村的灯火 ②却又好像很远 20. 原文“也亮了”运用反复手法,有韵律美,1 分 更能充分表达作者对 故乡灯火次第亮起来的喜悦之情 1分,改句虽也用了反复,“一盏”,但只突出了 数量多;原句从“一家一户”写到“一村多村”,从点到面,层层递进,富有动 态感,1分 含蓄的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1分。 21.① “莘莘学子们”改为“我校学子”③“围绕”改为“以”⑤去掉“的” ⑥“美芹之献”改为“宝贵意见” 【解析】①“莘莘学子们”中“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子,不能与们连用, 应改为“我校学子”;③“本次活动围绕‘激扬青春,点亮梦想’为主题”句式 杂糅,可以把“围绕”改为“以”;⑤ “节目”后缺谓语,属于中途易辙;也可 以改为“希望同学们精心准备,积极登台表演,一展才艺”⑥“美芹之献”,指 地位低的人向地位高的人提建议。是用以自谦所献菲薄,不足当意。古人对自己 的上书、建议表示自谦,称“芹献”或“献芹”。这里说的是全校师生,不存在 地位高低,可改为“宝贵意见”。 22.【答案】我国在散裂中子源研制中 2 分,攻克快循环同步加速器的技术 难题 1分,并解决了多台磁铁磁场同步的问题 1分,还自主研发了中子探测器 1 分 。 【解析】本题阅读文段可知,中心对象是“散裂中子源”,文段以总分结构的方 式,分别写到了我国放在“快循环同步加速器”“谐振电源的谐波补偿方法”“中 子探测器”三方面的研究过程和效果。抓住了这四点,再将其组合成一段语句通 顺连贯的话即可。 23.作文(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