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宋朝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这表明( ) A.义利观念发生根本变化 B.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重大改变 C.社会贫富差距大幅缩小 D.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明显松懈 2.明初,政府在江南地区大量设立官田。表2为这一时期苏州、松江二府官田和民田比率 表2 地区 民田 田额百分比 税百粮分比 苏州 301 62.99 松江 84 84.52 明政府的这一做法( ) A.刺激了江南经济的恢复发展 B.遏制了地主和官僚势力的膨胀 C.巩固了江南经济的重心地位 D.加强了政府对江南地区的控制 3.(2020·山东淄博一模·4)图1、图2、图3分别为中国古代汉、唐、明清时期的商业中心分布图。图中商业中心分布的变化体现了( ) A.商业中心与政治中心的变化同步 B.跨区域间长途贩运兴盛 C.黄河流域的商业比长江流域发达 D.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4.南宋时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有的窑“器尚黄黑”,最受浙江人欢迎;有的窑专产高足碗、雪花碟等,最受川广荆湖人欢迎;有的窑专产绣花、银绣、弄弦之类的碗碟,最受江浙福建人欢迎。由此可知( ) A.制瓷业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B.市场需求差异推动制瓷业发展 C.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 D.制瓷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5.在北宋初期,造船场多在江西、湖南等地,所造船只多为“纲船”(漕运船)、座船(官员乘坐船)、战船、马船;北宋后期,造船场多分布在闽、浙等地,大多生产抗风浪能力较强、吃水较深的尖底船。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南北经贸发展 B.海外贸易兴盛 C.经济重心南移 D.海防建设加强 6.北宋时期,江浙和四川成为全国丝织业的中心。河南、河北、江西生产的瓷器大量运销国外。苏皖地区金、银、铜、铁、铅、煤的开采冶炼规模相当大。据此可知,宋代( ) A.手工业的区域分工比较明显 B.丝织、瓷器等产品大量出口 C.“朝贡贸易”得到一定发展 D.手工业生产始终由政府主导 7.汉初,高祖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也规定商人子弟不能为官。但到汉文帝、景帝时期却出现了“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的局面。该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 A.重农抑商政策推行力度欠缺 B.汉初统治者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 C.社会经济的不断恢复与发展 D.商业发展改变了原有的阶级关系 8.据记载,海神妈祖信仰起源于宋代的福建,到明清时期遍及德州、济宁、山东乃至整个北方地区,并从海神兼而“河运之神”。这一变化是由于( ) A.明清海外贸易发达 B.运河流域商业的繁盛 C.妈祖信仰符合需求 D.女性地位的逐渐提高 9.自明中叶起,典当行出现显著变化,其资本规模、业务种类,与之前有很大不同,典当行不仅把库藏的钱财借出去放债,还不断扩充资本,注重资本的运用。这表明此时的典当行( ) A.具有早期金融机构的特征 B.带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性质 C.起到阻止白银外流的作用 D.达到增加政府税收的目的 10.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直属中央户工两部的宝泉、宝源两京局铸钱3.4亿~6亿文,18世纪中叶以后每年铸钱约14亿文,较前增加了2~3倍。各省铸钱增长更快,年铸钱总数保持在30亿文以上。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人口增长非常迅速 B.商贸规模日渐扩大 C.财政体系逐渐完善 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11.元朝政府起初在南方先后设七个市舶司,后来合并为广州、泉州、庆元三处,还制定了市舶法则,规定由市舶司审批货物等,发给公验、公凭。元朝政府设立市舶司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商业直接监管 B.政府垄断对外贸易 C.加强对外贸易管理 D.为了增加商业税收 12.唐代出现了“街使”等新型城防力量,其职能以街道为核心展开,主要负责维持治安、保护公共设施、稳定风俗、禁止侵占街道等。许多中央官员纷纷兼任此职,后逐渐成为固定官职。这反映出当时( ) A.官僚机构臃肿 B.治安形势好转 C.坊市制度松动 D.市镇经济崛起 13.法国史学家阿尔德伯特等人认为,16世纪大量黄金白银流入西班牙,“与葡萄牙相比,西班牙更有利于在17世纪成为经济中心”,然而它错过了机会,西班牙的黄金被投到欧洲其他地方,促进了英国、法国、荷兰工业的发展,西北欧成为经济中心。对上述观点的理解较为合理的是( ) A.商业革命延缓了西班牙的发展历程 B.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 C.封建制度阻滞了西班牙的社会进步 D.殖民掠夺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 14.1521年,“维多利亚号”船长因为环球航行获得了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授予的一枚纹章。纹章下半部都是互相交叉的肉桂,周围是3个肉豆蔻和12朵丁香花等香料植物图案,上面是个地球。这枚纹章侧面印证了( ) A.香料导致西欧市场金银贬值 B.西班牙环球航行的经济动因 C.世界各地新物种的频繁交流 D.“物竞天择”进化理论的正确 15.研究者指出:“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世界历史是在这两根主轴的推动下产生、发展、演变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历史现象和各个重大历史事件,归根结底,都是围绕这两根主轴展开的。”依据这种观点,对下列哪个事件评价最高( ) A.丝绸之路 B.新航路开辟 C.闭关锁国 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16. 16世纪以来,西班牙禁止拉丁美洲殖民地种植本国所出产的橄榄、葡葡和桑树等,强迫种植西班牙和欧洲市场上特别需要的棉花、可可、蓝靛、烟草等产品。其目的是( ) A.为本国工业品开辟市场 B.压制殖民地的独立思潮 C.变殖民地为其经济附庸 D.维护全球商业中心地位 17.下列有关图2所示信息的历史解释正确的有( ) 图2 15—18世纪大西洋奴隶贸易 ①该贸易应该始于16世纪,其数据真实性有待考证 ②美洲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当时奴隶贸易的主动力 ③18世纪数据急剧上升与英国原始积累紧密相关 ④戈雷岛是这场血腥贸易的重要枢纽及直接见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18. 18世纪英国小说家哥尔德斯密斯,在他的诗歌《荒村》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这片土地正在遭遇厄运,它是来势猛的灾难…财富在积累,人口在凋零…”。这种现象( ) A.是专制统治的恶果 B.导致了革命的爆发 C.有利于工业的发展 D.固化了社会的结构 19.以下是近代不同时期英国、德国、美国三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统计: ① ② ③ 1880—1890年 2.9% 2.2% 4.1% 1890—1900年 3.4% 3.4% 3.8% 1900—1913年 3.0% 1.5% 3.9% 判断①②③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 A.英国、德国、美国 B.美国、英国、德国 C.美国、德国、英国 D.德国、英国、美国 20.从17世纪末开始,一种追求进取的精神开始在全英国弥散,并得到社会的承认和鼓励,到18世纪中叶,英国基本形成了土地贵族、中产阶级和劳动者这样较为独特的三层式社会阶层结构。这一局面( ) A.使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B.推动了生产技术的革新 C.标志着新等级制度形成 D.激化了劳资之间的矛盾 21. 19世纪最初几十年间,相对工资基本上没有变化,但饮茶取代喝啤酒成为英国劳动者主要的消遣方式,茶叶消费成为家庭预算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恩格斯甚至说“只有穷得一无所有的地方,才看不到茶的影子”。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 A.城市化的水平显著提高 B.工人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C.与东方的贸易规模扩大 D.社会贫富差距逐步缩小 22.托夫勒在《第三次潮浪》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蒸汽时代大机器普及的推动 B.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求 C.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的推动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23.《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写道:“由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对材料中的“创造了奇迹”的最准确理解是( ) A.哥伦布发现美洲 B.荷兰建立商业殖民帝国 C.美洲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24.“19世纪中期,英国拥有空前绝后的机会在全世界扩大势力……可以按照自己的主张,与较不发达的经济体建立联系……可以毫无顾虑地对那些拒绝按它的意愿进行贸易的国家使用武力。”“拥有空前绝后的机会”主要是因为英国 A.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B. 实行君主专制统治 C.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D. 航海技术领先世界 25.下面是1871年和1901年世界主要国家钢产量(单位:万吨)统计表。这可以用来佐证 时间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1871年 33.4 7.4 25.1 8.6 1901年 498.3 1369.0 639.4 42.5 A.美国综合国力成为世界第一 B.主要国家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C.英国经济优势地位逐渐丧失 D.欧美国家工业化具有同步性 26.近代以来部分传统的士人,从知识结构上看已转变为近代的知识分子;从政治角色和社会地位上看,他们从作为皇权和族权二者关系调适的中枢位置转移到社会的边缘,他们大多以民间社会为依归,以知识技能为职业。由此可知( ) A.近代民族工商业有了显著发展 B.传统社会结构已发生较大变化 C.封建官僚政治体制已不合时代 D.传统士人热衷于投资近代企业 27.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写道:“臣近于直之南境磁州山中议开煤铁,饬津沪机器局委员购洋器、雇洋匠,以资倡导,固为铸造军器要需,亦欲渐开风气以利民用也……若南省滨江近海等处,皆能设法开办,船械制造所用煤铁、无庸向外洋购运,榷其余利,并可养船练兵,此军国之大利也。”下列体现其直接意图的是( ) A.兴办开平煤矿刺激资本主义发展 B.引进先进技术抵抗外国经济侵略 C.创办民用工业以解军事工业之困 D.筹划海防通过壮大海军实现自强 28.光绪十六年(1890)宜昌海关在报告中说:“印度棉纱和(中国东部诸省来的)棉花的零售价格相差无几,所以买进棉花再来纺纱,反而比直接用洋纱更贵。”这一现象反映( ) A.近代棉纺织工业发展 B.清政府提高关税税率 C.传统纺纱业受到冲击 D.中国已沦为西方附庸 29.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入幕洋务企业机构、任职海关等涉外机构成为上海士人竞相角逐的职业;甲午战后,“舍儒而商”成为沪上和江南士人的新风尚。这反映了( ) A.儒家的义利观念被士人抛弃 B.科举取士不合时宜 C.经济变动引发价值观念变化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30、“这是一次国际贸易的巨大调整,是国际经济财富的转移……亚平宁半岛(意大利)诸城市迅速衰落,里斯本、安特卫普、伦敦等城市成为世界贸易中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欧洲货币贬值导致了严重的商业危机 B. 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成为世界中心 C. 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 D. 西班牙垄断了东西方贸易的丝绸之路 31.据《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统计,1865—1894年,上海步东有2家造纸厂、11家火柴厂、97家缫丝厂,天津、上海共有2家面粉厂。而贵州省在1013年还没有一家近代企业,1920年仅有11万元的私人资本产业;内蒙古1913 年仍是空白这两个地区到1920年都没有官办企业。青海大概也是如此。这反映了中国( ) A.边疆地区封建统治强化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C.社会的半殖民地性突出 D.偏远地区经济发展 32.某学校举办一系列学术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讲座。讲座的题目包括:《变革世界的引擎》《哭泣的泰晤士河》《天朝上国美梦的破灭》等。通过以上信息可以判断这次学术活动的主题是( ) A.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B.东方国家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33题13分,第34题12分,第35题14分,第36题13分,共51分.) 33. 13分)货币不仅是市场交易的等价物,更折射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汉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文字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纸币——交子。明初,白银普遍流通,一两白银值铜钱1000文。明清时晋商在全国开设了许多票号经营汇兑、借贷等业务。 ——摘编自千家驹《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史》 材料二 明代的通货经历了从钱(金属铸币)钞(纸币)为主,银、谷、缭帛等实物货币并行到银钱兼用、白银为主的结构转变。明初贫农出身的朱元璋欲图构建一个反市场的劳役和实物经济制度,导致货币经济和市场极度萎缩。15、16世纪明代市场快速发展,市场力量使明初通货结构承受着内部紧缩的压力。同时,全球经济贸易结构的发展与中国在东亚贸易圈中的主导地位,使得明代的宝钞与铜钱难以充当世界货币的职责;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使得明代的通货结构转变成为可能。 ——摘编自邱永志《明代货币结构的转变及其原因:以白银的货币性质为分析视角》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进发展的基本特点。(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明代通货结构变化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货币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3分) 34 (12分)宋代商业经济空前繁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十字街南去,姜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闱……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井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 材料二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有哪些?(3分) (2)根据材料二,根括宋代发生商业革命的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商业发展中出现的近代经济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因素没有使中国步入近代社会的主要原因。(6分)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隋代……已经产生注病观念,这是一个进步。病情久延,反复发作,或注意旁人者,均被巢元方编撰的《诸病源候论》称为注病。 《诸病原候论》卷24生注、死注、食注、殃注一览表 注名 候 传染途径 生注 人有阴阳不调和,血气虚弱,与患注人同共居处,或看侍扶接,而注气流移,染易得上,与病者相似,故名生注 生者——生者 死注 人有病注死者,人至其家,染病与死者相似,遂至于死,复易传人,故谓之死注 死者——子孙 殃注 人有染疫疠之气致死,其余殃不息,流注子孙亲族,得病症状,与死者相似,故名为殃注 死者——子孙 食注 人有因吉凶坐席饮啖,而有外邪恶毒之气,随食饮入五脏,沉滞在内,流注于外,使人肢体沉重,心腹绞痛,乍瘟乍发,以其因食得之,故谓之食注 食物——人 ——摘编自于赓哲《弥漫之气:中国古代关于瘟疫“致”与“活”的思维模式》 材料二 19世纪后半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进程中,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日益显现。公众对城市公共卫生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加之霍乱等瘟疫的频繁爆发,推动了政府干预公共卫生。19世纪30年代,英国在流行病肆虐的恐慌中,开始出现政府干预控制疫情的迹象。《1848年公众健康法》是英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干预公共卫生,明确国家和政府在维护公共健康中的职责与作用,提出建立卫生管理机构的必要性。英国从1841年就开始免费实施疫苗接种,政府直接参与推广,这属于英国首次开展的持续性公共卫生活动。为了规范防疫制度,1867年英国制定新的《防疫法》。1865年,英国开始着手组建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的研究体系,该研究着眼于疾病病因理论和化学原理。这种科学的预防与控制疾病,推动了英国的公共卫生朝着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赵玉兰、吴俊《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的领导者:约翰·西蒙)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公共卫生治理工作。在工作大规模展开后,各大城市都组织了大规模的卫生防疫宣传,重点是宣传党和政府对各族人民健康的关怀和新中国卫生工作的宗旨。在此基础上,全国各大城市进行了很多环境卫生工程建设的工作。同时,清除城市垃圾,消灭病媒昆虫,改善环境卫生。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预防肠胃系统传染病的饮水卫生、城市饮食卫生管理等方面,全国各地也都做了不少工作。1951年9月7日,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的贺诚在给党中央的报告中称:经过21个月的艰苦工作,全国范围内历史上的疫区、少数民族地区、国防前线、政治中心、交通要道及经济命脉等,各种疫病发病人数均大大减少。 ——摘编自李洪河《建国初期的城市公共卫生治理述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对瘟疫传播途径的认识。(5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近代英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举措。(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城市公共卫生治理工作的意义。(3分) 36. (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医学具有独特的医疗原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特点。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名利思想是“医人之膏肓也”如果行医以敛财为目的,那应该是“人所共耻”;他认为,医者要把人的生命价值看做是医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医者必须“无欲无求”、“志存救济”;对病人都要一视同仁,“有疾厄来求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chi相貌丑陋),怨亲善友,华夷智愚”。《黄帝内经》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要防病于未然。中国古代医学主张人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影响健康的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要从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中去理解人的健康和疾病。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医学具有积极意义的医疗原则。 (5分) 材料二 1640年,用水冲刷的厕所由巴黎传入英国上层人士的家庭;18世纪末英国上层开始注意个人卫生,这种习惯逐渐传至欧洲和北美;1842年英国人查德威克发表调查报告,认为疾病同不卫生有密切的联系,提出建立干净的自来水系统,保证个人和公共用水卫生,建立地下排污系统,清扫街道等建议;1848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公共卫生法;1855至1875年伦敦建设下水道现代化工程并全部完工;19世纪中期公共卫生运动在美、法、德等国获得支持,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在欧洲各城市初步形成;1868年巴斯德的细菌理论获得证实,促进了公共卫生运动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卫生与健康成就取得的背景。(5分) 材料三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有权过一种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互相依存和密不可分的。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人类需要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3分)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D D D B B A C B A D C C D B B C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B C D B C B D C C B C C C C B B 33.【答案】(1)特点:钱文内容发生变化(由重量相称到年号相称);货币材质发生改变(由金属货币向纸发展);(2分)白银逐渐成为普遍流通货币;成熟的金融运作方式逐渐出现。(2分) (2)变化:由钱钞为主,实物货币并行到银钱兼用、白银为主。(2分)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的扩大;中国主导东亚贸易圈;海外白银大量流入。(4分) (3)作用: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扩大海内外贸易;推动社会发展。(3分) 34.【答案】(1)表现:专业化市场发展;坊市界限打破;街巷店铺林立;商品交易种类繁多、数额巨大;娱乐经济繁荣。(任答三点得3分) (2)原因:生产率的提高;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贸易量的增加。(任答三点得3分) (3)因素:出现“飞钱”;政府担保银行票据;专业经纪人;精通批发和零售;专业经理;理财专家等。(任答四点得4分)主要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重农抑商政策;重义轻利的观念。(任答两点得2分) 35.【答案】(1)认识:遗传性疾病;与病人的直接或间接接触;接触生病死者;饮食消化道、呼吸道传染。(5分,答出两点4分,答出三点给5分) (2)举措:政府干预建立国家防疫体系(或立法并建立卫生管理机构);开展持续性公共卫生活动;实行免费疫苗接种;组建公共卫生研究体系。(6分,答出三点即可) (3)意义: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增强了城市居民的卫生意识和防疫能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新生政权的巩固;积累了城市建设管理的经验。(3分,答出三点即可) 36.【答案】(1)原则:医者应该不追求名利,不以敛财为目的;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平等对待病人;重视预防疾病;综合人、自然、社会三方面理解人的健康和疾病(5分,抄材料原文不给分) (2)背景:工业革命促进技术进步;城市化进程加快,民众的卫生健康意识增强;社会调查的深入;民主政治的推动;微生物科学研究的发展。(5分) (3)全人类共同行动,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3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