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莆田九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语文试题 一、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在技术为人挣得自己本质过程中,第一步是为人建立了一个“家”,一个天然的“处所”。从人类学的角度看,这个“处所”、“居所”是城市、村庄、墓地、房舍。但从哲学上讲,这个“处所”首先是语言。海德格尔因而有言:“语言是存在的家”。 ②语言是否是人通过技术挣得的?如何挣得的?这里所要求的并不是人类学的证据。因为这里所谓的技术并不能归结为考古中发掘出来的工具。各式各样的工具、器皿可以看成是技术的某种形式,人类的集体劳动,有预见性的有规模的生产。都可以看作是技术的某种形式,但技术不能归结为它们。事实上正好相反,它们被称为技术的东西,是因为技术已经以某种方式先行驻留。这种方式就是语言。在类人猿的集体捕食成为人类的劳动生产之前,在动物的代具成为人的工具之前,语言已经先行在发生作用。正是语言使劳动成为人的劳动,使工具成为人的工具。因此,语言应该正确的看成是技术的原初形态。 ③语言的基本功能是“汇聚”。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最基本的名词都指的不只是一个特定的东西,“桌子”一词指的并不是某一个桌子,而是所有的桌子。在“桌子”这个词里,汇聚了所有的桌子。命名并不能简单地解释成给出一个与物相对应的符号,因为是否对应,用什么符号对应,都是问题。相反,命名应该恰当的理解成为某一类物的聚合提供了一个“公开场”。因为有了这个公开场,所有这类物突现出来成其所是,并共同分有这个名字。所以,语言的功能不是给出一个与物相对应、相符合的符号,而是展开一个物以类聚、物成其是的“场所”,从而物分有这个名字。因此,命名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反映过程,而是一个创造世界的惊天动地的壮举。命名即是开辟一片天地,让那些被命名的物显出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语言是存在的家,因为一切存在者都必定“住”(驻留)在语言之屋里。 ④技术思想家芒福德正确的意识到,人首先不是工具的制造者,而是意义的创造者;语言的进化比武器和工具的进化更原始更具先导作用,一切工具的进化都以特定的语言进化为前提。工具并不是人类特有的,许多昆虫、鸟类和猩猩都在人类出现之前做出了大量的工具意义上的技术发明。看看它们复杂的巢窝:海狸做的坝、蜜蜂几何状的蜂窝、城市般的蚁丘和白蚁窝,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发明。但是人类首先是说话的动物,或者说是“听” 得懂话从而能够说话的动物.听得懂话意味看进入了一个相互展开又相互连结的领域,从而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双手的活动就不只是“单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的工具,它意味着更多的东西,并且把这些东西相互联结起来:它产生有意义的手势,它在舞蹈中表达强烈的感情,它抚摸爱人的身体,等等。从发生学角度看,手语以及身体语言可能是最原始的语言,而最原始的技术都是身体方面的技术。最原始的语言与最原始的技术同一。 ⑤把语言只是理解成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与现代人对技术的工具性理解偏差直接相关,为看实现外在目的而起作用的工具,只是技术的一种堕落形态。工具性的语言也是本真语言的一种堕落,它是语言之召映和汇聚能力的一种遗忘和丧失。(摘编自吴国盛《技术与人文》)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技术为人类建立处所,首先建立的是语言,其次才是城市、村庄等居所。 B. 工具、器皿、人类的集体劳动和有规模的生产,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技术。 C. 语言是一切工具进化的前提,所以其进化比武器和工具更具先导作用。 D. 发生学认为手语以及肢体语言是最原始的语言,与最原始的技术相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技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作用,并阐明了中心论点. B. 第②段运用正反论证,确定了语言的先行性,否定了语言是通过技术形成的观点. C. 第③段以“桌子”的命名为例,具休论证了“汇聚”是语言的基本功能这一观点. D. 第④段列举海狸做的坝、蜜蜂的蜂窝和白蚁窝等,沦证了工具不是人所特有的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语言其实是技术的最初形态,在人与猿互相告别之前,就已经在类人猿的活动中发生作用,成为使人成其为人的必备条件。 B. 命名指向某一类物的聚合,所以最基本的名词都不只是指一个特定的东西,比如“风筝”一词被一类物共同享有。 C. 人能够听得倾话并说话,意味着人类进人一个相互展开相互联系的领域,各种各样的意义就随之被创造出来。 D. 语言只强调工具性其实是一种堕落,缺失了其召唤和汇聚能力,这是因为现代人们对技术工具性的理解偏差导致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些卖家在所谓“电话销售群”中专门出售外卖订餐客户的信息,还有网络运营公司借助软件搜集用户的订餐信息,打包后倒卖给电话销售公司,甚至一些外卖骑手也做起了客户信息倒卖的“生意”。 互联网在带给人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隐私暴露的风险,这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平台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平台使用这些信息的过程,必须受到严格的限制和监督。若没有征得用户授权,一些敏感信息,比如密码、指纹、签名字迹、人脸特征等,不该被信息采集方违规使用。同时,平台也必须负起保障数据安全的责任。外卖平台首先应该积极展开自查,及时堵上管理环节的漏洞。(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注〕E:表预测。 材料三: 最近一段时间,“约谈”成为网络订餐这个新领域的热门词汇。仅从各地公开的报道就不难看出,北京、上海、江苏等多个省市的监管部门先后都对网络订餐平台进行了约谈,并开展各种专项整治活动。然而,要么是卫生条件差等老问题未彻底解决又冒出伪造证照的新问题,要么是一些问题商家被查处后改头换面重新上线,让消费者和用户防不胜防,提心吊胆。 实际上,网络订餐平台的种种不是,只是“互联网+传统行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问题的一个缩影。从网络订餐到网络直播,从卖日常用品的网店到卖理财产品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平台被约谈了一次又一次,问题似乎总是屡禁不止。追根溯源,主观原因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主体责任缺失,客观原因则是监管制度上对主体责任没有充分强化。 剖析各种“互联网+”的问题,共性都出现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对接过程中,即如何确保交易双方特别是卖方信息更透明。既然这个转换过程的连接点是第三方平台,那么就必须强化其责任,而不能让其成为“甩手掌拒”。对消费者来说,一旦第三方平台“甩手”就不是好事。不妨看看那些“约谈”的相关报道,一些平台总是信誓旦旦地表态整改,但执行起来的效果却总是不乐观。这个过程中,有监管部门面对新业态要平衡管制与发展之间关系的考量,但更与平台自身的责任意识相关。那些问题屡屡再现的平台,十有八九是因为目光都盯在了流量上,一旦出现了问题,就报出平台协议里的各种格式条款或免责声明,成为另一种“甩手掌拒”。 要使第三方平台不至于成为“甩手掌拒”,首先要明确其在买卖交易中确保信息对称的主体责任,尽管网店的各种信息首先是由卖家提供的,但在对接卖家与买家过程中,第三方平台实际上扮演了某种中介或“极合者” 的角色,其责任不容回避。其次,就监管部门而言,除了依法落实经营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从源头上加强经营资质审查审核外,也应该强化第三方平台的事后责任追究,以免“甩手掌拒”总是心存侥幸。再次,在监管环节上,应该推动第三方平台与监管机构的信息共享共通,并将社会监督纳入整个监管体系之中,构建社会共治的格局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难题。 针对网络订餐平台的问题,某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人曾抱怨,平台屡教不改,根本就是缺乏诚意,其实,“诚意”不能太过依赖“约谈”得来,只有监管跟得上步伐,抓住问题的关键,才能及时堵住管理上的漏洞,不至于让各种平台“野蛮生长”。 (摘编自《南方日报)) 4. 下列不属于网络平台被“约谈”原因的一项 3分 A. 网络订餐平台下的餐饮实体店卫生条件不达标。 B. 互联网网络购物平台收集用户个人信息。 C. 网络订餐平台下的餐饮店伪造证照。 D. 互联网金融机构向客户兜售理财产品。 5. 下列对我国餐饮业外卖现状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某些外卖平台中,外卖骑手也做起了客户信息倒卖的“生意”,这反映出平台没有保障好客户的数据安全。 B. 从图表一可看出,2018年在我国的餐饮业外卖平台中,网络外卖平台占了绝大多数,少数餐厅也有自己的外卖平台。 C. 图表二表明,2015-2020年我国餐饮业外卖市场规模预计都将保持递增的态势,而增长速率恰恰相反。 D. 餐饮网络平台整改执行效果不好,都是因为平台自身责任意识差,十有八九仅把目光盯在流量上。 6. 请结合材料,分析如何规范和治理第三方餐饮网络平台。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套不住的手 赵树理 白云岗会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是高级社时期成立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生产的人学技术,两个做活质量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 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一般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该不参加主要劳动,大队成立敬老院,经过评议,请陈秉正老人退休入院。这老人只进去了三天,就觉着只做那些揭麻皮、拣棉花之类的轻微劳动,有气力没处使,自动要求出院,依旧当他的教练组长。 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他先做榜样,让徒弟们在一边跟着看。他一边做一边讲,往往要重复讲十几遍,然后才让大家动手他跟着看。因为格律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有时候腰太亘了,有时候步子乱了,有时候下锄没有计划……陈秉正不住口地提醒着这一个,招呼着那一个,也常常随时打断他们的工作重新示范。 徒弟们练架势练得累了,陈秉正便和他们休息一阵子,也招呼相隔八九段梯田下边的沟岸上的副组长王新春。陈秉正一见王新春过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是缩回手去躲开。王新春比陈秉正小十来岁,和陈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 陈秉正的手确实和一般人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圈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 王新春时周围的青年人说:“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教练场恐怕还是荒坡哩!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的大队长父子俩一攫头一攫头剜开、一条堰一条堰垒起来的。” 陈秉正一本正经地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用不着再长成这样了!” 一九五九年冬天,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套,老人带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说:“还好!”说罢,卸下来交给满红媳妇说:“哲且给我放过去吧!”满红媳妇说:“爹!你就带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说:“在沟里闸谷坊,戴上它搬石头不利落!”说着就放下走了。以后谷坊闸完了,别的活儿又陆续接上来—铡干草、出羊圈、窖萝卜、捶玉米……哪一种活儿也不好戴着手套做,老人也就忘了自己还有一双手套。 一天,陈秉正被评选为本年的劳动模范,要到县里去出席劳模大会。他除了换上新棉袄和新腰带外,又把他的手套带上。 他住在招待所,当天吃过午饭,人们差不多都想上街逛逛,老人束上腰带,戴上手套,便走出房间。因为院里两截剩余木料碍着路,他总觉着不太顺当。其中一截木料是截去两头、留下中间的一段盘节,又粗又短又弯又扁,很不好转动。老人很费了点气力才掀起来,转过去了一点就又映跌死了。老人邀四个青年一同去转动木料,且趁空子解了腰带脱下他的新棉袄来放在床上,就跟着走出去了。短短一截木头,四个人就护满了,老人插不上手,只好让他们转,而自己去搬动另一截。接着弯下腰用两手托住,两腿摆成骑马架势,两肩一耸,利利落落抬起来。 紧接着,大家用铁锨拢着院里的残砖、破瓦等类的零乱东西,老人跟在后边扫地。不过个把钟头就把六个院子都清理完了,垃圾都堆在大甬道的两旁,成材的东西都抬到存剩余材料的后门外,只等夜间有卡车来装载。老人对这成绩欣赏了一阵,觉着这样一清理,走步路也痛快得多。 老人重新穿起新棉袄。束住了腰,伸手去戴手套,才发现把手套丢了。老人跑到雨道旁边的垃圾堆里找,可几十筐垃圾,怎么会找到呢? …… 老人的手套洗得干干净净的,搭在靠近火炉的一个椅背上,都快烘干了。 第二天他回到家,换过衣服之后便把手套还给儿媳妇说:“这副手套还给你们吧!我这双手是找不住手套的!” (摘选自《人民文学》1960年,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构思上以小见大,通过一双“变形”的手,刻画出一位高级社时期农业生产技术、思想觉悟都很高的农民形象。 B. 小说的语言既质朴平易又生动幽默,口语化很明显,达到了通俗化和艺术化的高度统一。如“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 C. 小说情节可分为两个部分:先集中刻画陈秉正的手的故事,再集中讲述手套的故事。后者是对前者的深人延伸。 D. 小说通过对陈秉正以及像他这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讴歌了他们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间接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的现象。 8. 文章是如何塑造陈秉正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9分 屠岸贾为司寇,将作难。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皆灭其族。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居无何,而朔妇生男。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 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然赵氏真孤乃反在,婴卒与俱匿山中。居十五年, 晋景公疾,问赵尚有后子孙乎,韩厥具以实告。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氏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赵孤名曰武。诸将不得已,乃曰:“昔下宫之难,屠岸贾为之,矫以君命,并命群臣。非然,孰敢作难?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今君有命,群臣之愿也。”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及武冠,为成人,婴谓赵武曰:“昔下宫之难,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后。今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武啼泣顿首固请曰:“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9.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 B. 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 C. 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 D. 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 10. 下列对文中加波浪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冠即冠礼,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成年礼,一般在二十岁举行。 B. 顿首即磕头,古代跪拜礼之一,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比稽首礼更加隆重。 C. 齐衰亦作‘齐縗”,丧服名,用粗麻布制成,以其缉边缝齐,故称“齐衰”。 D. 祠是古代祭祀的一种,春祭为“祠”,引申为祭祀。也指供奉祖先等的庙堂。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公孙柞臼有勇有谋,他在赵氏旧主被害之后,冷静筹划,用自己的牺牲瞒过了抓捕的士兵,与程婴相互配合一起救下了赵氏孤儿。 B. 程婴忍辱负重。他没有为赵朔立即殉难,而是假装投敌,卖友求荣;他将赵武藏匿于山中,一直在等待和寻找机会将实情告知晋景公。 C. 程婴不负所托。他毅然决然地承担起更困难的奉养遗孤的责任,在十五年间,躲在深山,终于迎来复仇的一刻,并以死明志。 D. 赵武懂得感恩。他在程婴表明死志时极力劝阻,愿意终生报答程婴;在程婴义无反顾地赴死后,又他服丧、祭祀。 12. 把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赵氏先君遇于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2)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今君有命,群臣之愿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杂 感 陆游 雨霁花无几,愁多酒不支。 凑凉数声笛,零乱一枰棋。 蹈海言犹在,移山志未衰。 何人知壮士[注],击筑有余悲! 〔注〕壮士:此处指荆轲。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一景一情,上句雨后萧条之景烘托下句酒难消的忧愁悲愤,定下基调。 B. 颔联借凄凉笛声喻人民哀怨声,借棋局喻朝政混乱、国家日受宰割的局面。 C. 尾联借壮士荆轲击筑悲歌无人能识,抒发了诗人内心慷慨激愤的爱国情怀。 D. 本诗前两联主要写景,后两联主要抒情,和他的《游山西村》的写法迥异。 14. 诗的颈联用典历来为人称道,请加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文人诗心往往相通,陆游曾在某年的“十一月四日”夜阑人静之时“卧听风吹雨”,梦见“铁马冰河”;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也曾用“___,__”来表达类似情怀。 (2)《游山西村》一诗中,描写村中庆典将近,乐声不断,反映村中民风纯朴的诗句是“___,__”。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情抒景,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___,__”。 (4)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___,___,__”。 (5)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___,__” (6)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9分 知识或者说科学的确切性决定了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可以反反复复地运用,去获得相对确切的 效果。运用知识的人越多,知识的地位就越牢固,由此形成了一种人类共有的意识形态:知识是有用的,经得起检验,因而值得相信,值得崇拜,更值得追求。事实上,知识的“确切性”本身,就已经包含了“可以相信”或“无可 ”的内在因素。例如,“水往低处流”作为一种知识,不只是它的确切性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更让人看到或想到位势高低落差.确信一旦有水流过,绝对不会从低处流向高处。可见,“确切性”就是某种相信、信赖甚至于信仰的别名。基于此,( )。他们相信知识、运用知识和追求知识。他们清楚地知追,与“确切性”为敌,是不可能胜利的,也是很 的。 神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其自然和社会历史的复杂原因。它以人类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精神活动,构造了一个超然的思想体系, 出了一个极致完美的理想世界和超现实的终极善者,譬如上帝。 16.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预设 质疑 荒唐 推演 B. 预期 置疑 荒唐 推演 C. 预期 质疑 荒诞 推算 D. 预设 置疑 荒诞 推算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只是它的确切性经得起生活的检验,更让人在看到或想到位势高低落差时,确信一旦有水流过,绝对不会从低处流向高处。 B. 它的确切性不只是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看到或想到位势高低落差时,更让人确信一旦有水流过,绝对不会从低处流向高处。 C. 它的确切性不只是经得起生活的检验,更让人在看到或想到位势高低落差时,确信一旦有水流过,绝对不会从低处流向高处。 D. 不只是它的确切性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更让人在看到或想到位势高低落差时,确信一旦有水流过,绝对不会从低处流向高处。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知识或科学领域里聚集的求知者是为数众多的 B. 聚集在知识或科学领域里的求知者是为数众多的 C. 为数众多的聚集的求知者是来自知识或科学的领域 D. 知识或科学领域里,聚集了为数众多的求知者 19.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讯在问题,请参考1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手机是今天人类常使用的现代发明,可以满足生活中的所有需求,改变了人。社会,甚至世界。作为工具的手机,几乎进化成人类身体的一部分,手机里的信息,就是一个人社会关系的全部。没有手机的日子,会让人陷入恐惧的深渊。 1. 手机不一定能够满足生活中的所有需求。 2. 3. 20.根据下面一段话的内容,就“碎片化阅读”提取关键信息,不超过60个字。6分 网媒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碎片化的浅阅读已成为当代人阅读的主要方式。人们从微博、微信、头条及其他媒体上获取碎片化信息,快捷且看似忙碌的阅读使人们倾向没营养的快餐文化,而没时间投入经典作品的细细研读。加之碎片化的阅读不需要思辨,绝大多数人沉溺于此而忽略了从经典中提升思维和辨别的能力。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为解决日益严峻的作业问题,近来许多学校开始探索“私人订制作业”的模式,即为不同能力水平或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此举一经推出,顿时引来一番热议。老师们基本上肯定这种布置作业的方式,认为这样做有助于因人施教,减负增效;家长们却不大赞同这种做法,认为这样做是人为地将学生划成三六九等,有歧视后进生的嫌疑,也会加剧教育的不公平。 假如你是家长,请就此写一封致老师书,阐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相应的立场;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1. B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本题 A项,“首先建立的是语言,其次才是城市、村庄等居所”理解有误,原文从“人类学”和“哲学”两个角度分别说明,不分先后; C项,“语言是一切工具进化的前提,所以其进化比武器和工具更具先导作用”因果倒置; D项,混淆关系,把或然当成必然,原文说的是“手语以及身体语言可能是最原始的语言”。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 B项,“第②段运用正反论证”表述错误,文章没有运用正反论证,原文第二段只是说了一句“事实上正好相反”。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对应原文逐项分析。本题 D项,“语言只强调工具性其实是一种堕落,缺失了其召唤和汇聚能力,这是因为现代人们对技术工具性的理解偏差导致的”表述错误,原文说的是“直接相关”,不能得出这种绝对的因果关系。 故选D。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答案】4. B 5. D 6. ①明确平台信息对称的主体责任;②强化平台保障数据安全等方面的责任和事后追究责任;③推动平台与监管机构的信息共享共通,并将社会监督纳入整个监管体系之中,构建社会共治的格局,防止平台成为“甩手掌柜”。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筛选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读选项和原文,发现异同。本题 B项,“互联网网络购物平台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答非所问,文中相关表述为“平台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本来无可厚非”,所以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不属于网络平台被“约谈”的原因。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本题 D项,“都是因为平台自身责任意识差,十有八九仅把口光盯在流量上”表述错误,根据原文还有“面对新业态要平衡管制与发展之间关系的考量”,选项中原因表述不全面,属于以偏概全。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首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阅读全文,找准答题区间,勾画出重点词句,最后整合答案。考生不难发现,材料三第四段跟题目直接相关,根据“要使第三方平台不至于成为‘甩手掌拒’,首先要……;其次,……;再次,……”,可概括出答案,考生分条作答即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时最关键的是在找出答题区间后,将文本内容同选项内容表述进行认真而仔细的比较,注意出题者经常设置的各种陷阱,比如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张冠李戴等。选择题用好“比对法”;解答主观题,考生需通读所有材料,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 文学类文本阅读 【答案】7. D 8. ①白描。如“不但要求规格……有时候下锄没有计划”,寥寥数笔就写出陈秉正教青年们锄地的情节,表现出他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品格。②动作描写。如“弯下腰去两手托住,两腿摆成骑马架势,两肩一耸,落落抬起来”,在陈秉正的带动和组织下参加大扫除,烘托出陈秉正思想觉悟高。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考生应认真对读选项和原文,然后仔细辨析。本题 D项,“间接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的现象”于文无据,属于过度拔高。 故选D。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 【答案】9. D 10. B 11. B 12. (1)赵氏先君待你恩厚,你就勉力做难的事情,我做容易的事情,请允许我先死。 (2)如果君王没有小病,我们本来就要请求册立赵氏的后代,而今有了君王的命令,这是我们群臣的愿望啊。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①抓虚词看位置,②看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彼”为人称代词,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与“不可”搭配,无论从语法还是句意都不成立,应排除AC;“是以”,为固定短语,翻译成“因此”,表示要得出结论,一般放在分句句首,于是排除B。故选D。 文言大意为: 程婴说:“这是不行的!他们认为我能办成这件事,所以比我先死,而今我不去报告,就会以为我办事不成功。”于是,程婴自杀。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本题 B项,“顿首……比稽首礼更加隆重”,表述错误,根据史料记载“顿首”没有“稽首”隆重,“稽首”是九拜礼中最隆重的。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 B项,“程婴……一直在等待和寻找机会将实情告知晋景公”,于文无据。根据文本“韩厥具以实告”这句可知,告知晋景公实情的是韩厥。选项张冠李戴。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遇:对待。强:竭力,勉力。请:请允许我。(2)微:如果没有。固:本来。“今君有命,群臣之愿也”,判断句。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屠岸贾官至司寇,打其谋反作乱。屠岸贾不向国君请示,便擅自与诸位将士到下宫攻打赵氏家族。把赵氏宗族通通灭掉,赵朔的妻子是成公的姐姐,此时正有身孕,便跑到成公的宫里躲藏起来。赵朔家有一食客名叫公孙杆臼,公孙杆臼对赵朔的好友程要说:“你为什么还没死呢?”程婴说:“赵朔的妻子有了身孕,如果有幸是个男孩。我要奉养他继承赵家血统。”过了不久,赵朔的妻子生下一男孩。公孙杆臼说:“立孤和死这两件事,哪件难呢?”程婴说;“死很容易.立孤则很难哪!”公孙杆臼说:“赵氏先君待你恩厚,你就勉力做难的事情,我做容易的事情,请允许我先死。”于是两人谋划艳来别人的婴儿背着,用漂亮的小花被包上,藏匿到山中。程婴走出山,假意对各位将士说:“我程婴没本事,不能抚养赵氏孤儿,谁能够给我一千两金子,我就告诉他赵氏孤儿的所在。”各位将士都很高兴,答应程婴的要求,并派兵跟随程婆攻打公孙杆臼。公孙杆臼故意骂道:“程婴是个小人!当初下宫遭祸难,你不肯死,和我合谋藏匿赵氏孤儿,今大你又出卖我,你纵然没能力抚养他,难道就能忍心出卖他吗?”公孙杆臼抱着小儿呼喊道:“赵氏孤儿有什么罪呀?请你们让他活下去吧!只杀我公孙杆臼就可以了!”各位将士不答应,便杀了公孙杆臼和孤儿。然而真的赵氏孤儿却得以活命,程婴终于和他一起藏匿在山中。过了十五年,晋景公生病,景公问赵氏家族现在还有没有后代子孙,韩厥将实情完全告诉了景公。于是,景公便与韩厥商谋册立赵氏孤儿,将赵氏孤儿召回宫中藏匿起来。各位将士进入宫中问候景公的病,景公依仗韩厥人多势众,以此胁迫各位将士同赵氏孤儿见面。赵氏孤儿名叫赵武。各位将士没有办法,便说:“当初下宫造祸难,都是屠岸贾策动的,他假托君命,并且命令我们群臣去执行。不然,谁敢发动变乱?如果君王没有小病,我们本来就要请求册立赵氏的后代。而今有了君王的命令,这是我们群臣的愿望啊。” 于是,各位将士便反过来与程婴、赵武一同攻打屠岸贾。并灭掉屠岸贾的家族。等赵武长大成人,程婴便时赵武说:“当初下宫遭难时,我并不是贪生不肯去死,我是想扶立赵氏的后代。而今你既然长大成人了,恢复了原来的爵位,我要到地下去向赵宣孟和公孙杆臼报告。”赵武啼哭叩头,坚持请求说:“我赵武情愿使自己筋骨受苦来报答您一直到死,而您怎么忍心离开我去死呢?”程婴说:“这是不行的!他们认为我能办成这件事,所以比我先死,而今我不去报告,就会以为我办事不成功。”于是,程婴自杀,赵武为程婴守孝三年,为他设立祭邑,在春秋二季祭莫他,世世代代不断绝。 古代诗歌阅读 【答案】13. C 14. 颈联用“鲁仲连投海”“愚公移山”两个典故,都形容有决心、有毅力,不怕艰难险阻。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 C项,“壮士荆轲击筑悲歌无人能识”理解错误,“何人知壮士,击筑有余悲!”,这里用了荆轲的典故,结合原意应理解为“没有人能理解壮士荆轲,只有他的好友高渐离的击筑声依然让人感到悲凉”。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手法的能力。学生应认真阅读诗歌,从整体上把握,先写出用了什么典故,再介绍典故的内容,最后分析使用典故的作用。“蹈海言犹在,移山志未衰”字面意思:想要蹈海的话还在耳边回荡,移山的志向依旧没有消去。诗句中应该是藏了两个典故:鲁仲连投海,愚公移山。“鲁仲连投海”,齐人鲁仲连侠肝义胆,品格极高。魏国派辛垣衍出使赵国,要说服赵王尊奉秦昭王称帝。鲁仲连面见辛垣衍,竭力说服他不要这样做,并坚决表示,如强秦一旦称帝,自己将投东海自尽,誓与秦王不共戴天。后用为咏高尚之人坚守节义之典。“鲁仲连投海”和“愚公移山”两个典故都是形容有决心,有毅力,不怕艰难险阻。诗人借用这些典故表达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炽烈深沉的爱国情感。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 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⑦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 名篇名句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文人诗心往往相通,陆游曾在某年的“十一月四日”夜阑人静之时“卧听风吹雨”,梦见“铁马冰河”;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也曾用“__醉里挑灯看剑_,梦回吹角连营__”来表达类似情怀。 (2)《游山西村》一诗中,描写村中庆典将近,乐声不断,反映村中民风纯朴的诗句是“___,__”。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情抒景,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6)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三、语言文字运用 【答案】16. B 17. C 18. D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预设:预先设置,指的是说话者在说出某个话语或句子时所做的假设,即说话者为保证句子或语段的合适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预期:预先期待,是对未来情况的估计。根据语境“去获得怎样的效果”,应选与之对应的“预期”。质疑:心存疑惑,主观反对,提出意见,有“质问”意,不能与“无可”等搭配。置疑:心存疑惑,提出疑问,能与“无可”搭配。根据语境,应用“置疑”。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地步。也指(行为)放荡、不加节制。多用于形容人的思想、行为。荒诞: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侧重在虚妄、不真实。令人难以置信,多用于形容故事情节等。根据语境,此处修饰的是人的行为,应用“荒唐”。推演:推断演绎。推算:形容根据已有的数据计算出有关的数值。与“理想世界”等搭配,应用“推演。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首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常见的病句类型判断各项有无明显错误,然后通过语感或划分句子成分判断是否为正确语句。常见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A项,语序不当,“不只是”要放在“确切性”之后; B项,搭配不当,“确切性”不能和“考验”搭配; D项,语序不当同A项,搭配不当同B项。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这是一道补写句子的题目。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本段文字的中心话题是论述“知识或者说科学的确切性”,要使整个文段保持叙述主体的一致性,必须将“知识或科学领域”放在前面,“求知者”放在后面。故选D。 19.【答案】1.手机不一定能够满足生活中的所有需求。2. 手机里的信息不一定就是一个人社会关系的全部。 3.没有手机的日子不一定会让人陷入恐惧的深渊。 20.【答案】①颠覆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②从微博、微信、头条及其他媒体上获取信息;③不需要思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与段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所给材料,划分层次,筛选关键词句,最后整合答案。本材料共有四句话组成,前两句为第一层,“网媒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碎片化的浅阅读已成为当代人阅读的主要方式”可压缩为“碎片化的浅阅读颠覆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第三句话为第二层,即“ 人们从微博、微信、头条及其他媒体上获取碎片化信息,快捷且看似忙碌的阅读使人们倾向没营养的快餐文化,而没时间投入经典作品的细细研读”,主要介绍了碎片化阅读获取信息的方式,包含微博、微信、头条及其他媒体;第四句为第三层,即“加之碎片化的阅读不需要思辨,绝大多数人沉溺于此而忽略了从经典中提升思维和辨别的能力”,这里介绍的是碎片化的阅读的特点——不需要思辨。 四、写作 21. 【答案】 莫向“时尚”学“订制” 尊敬的老师: 你好!冒昧打扰,望你百忙之中抽空听听作为一名家长的我,对学校这次推出的“私人订制作业”的举措,谈谈看法。 “私人订制作业”,咋一听,似乎很“高级”,似乎作业也变得“高大上”了,犹如时尚界的“私人订制”一般,非具备一定的条件不足于获得。我一向十分支持国家的教育方针策略,我也支持教育的改革,我知道并非所有的教育改革都“十全十美”、都“尽善尽美”,但学校这次推出的“作业模式”,我实在不能接受,因为在我看来,它没有那么“高大上”。 作业,作为老师检查教学质量的天平,作为学生自检学习成效的法宝,它理应“层次不同”。我所说的“层次不同”,指的是教师在设计一份作业前,理应考虑试题的难易度、区分度,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学生听课的效率、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学生的不同学习习惯等等。这样做的目的,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做题的“快乐”或“痛苦”,从而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达到学习目标,以便有的放矢地预习、复习。所以,我不认为“私人订制”是“时尚”,它本就理应如此:一份作业体现不同梯度。但绝对不是不同学生做不同的试题。 作业的目的是什么?我粗浅的理解是这样的:作业就是为了更好地考好人生的每一次“大考”,小学有小学毕业试,中学有中学毕业试,高中更有“决定命运”的高考。试问,每一次这样的试题都是“统一命题”的吧?每一份这样的卷都是教育者、国家对人才的选拔,高考体现得更甚,这样的试题不会为学生“私人订制”吧?否则学生们也不用日以继夜地刷题,否则家长们也不用为孩子的辅导“焦头烂额”了。正因为这样的试题不是“私人订制”,试题有难有易,家长学生,甚至你们老师,我们才费尽心思要提高孩子、自己和学生的“应试能力”,即答对每一道题的能力。但如果学校实施作业“私人订制”举措,这不是与“大考”目的相违背吗?能力强水平高的学生就“享受”难度大的作业,能力弱水平低的学生就“ 应付”难度小的作业,更有一些落后的学生,他们又该做什么样的作业呢?久而久之,学习成绩是否会分出“三六九等”不可知,但学生们一定会分出“三六九等”,从而“分派结帮”、“歧视对待”也未可知。你们或者会强调,每一种类别的作业,学生都有自主选择的自由,但不同类别作业一旦产生,学生们必然“争先恐后”选择难度大的试题,因为人都是有虚荣心、自尊心的,每个学生更是如此,他们不想被人“另类”看待,他们更不想被认为“智力”“能力”不如人,如果结果真如此,试问“私人订制作业”还有何意义?显然,这样做,既不利于他们应对“大考”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我作为家长,希望的是孩子“能上学”,更能“上好学”,希望他天天向上、知难而进;希望他快乐成长,“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希望他学习不骄不馁,生活朝气蓬勃。但“私人订制作业”的模式推广,我认为与我的希望是背道而驰的,为此,我反对对我的孩子“私人订制作业”。我希望学校与老师能对这种模式作更充分的检验,作更谨慎的考虑。 我作为家长,明白老师的一切做法都是为了孩子好,我也感谢老师为教育为孩子做出的努力与奉献。但请体谅我对孩子学习成长的苦心。如有冒犯,请见谅。 最后,祝愿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此致 敬礼 ×××家长 2019年10月25日 【解析】 【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所给材料,明确写作要求。本题由“私人订制作业”的现象,引导出写作任务——致老师书。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到题目所提示的语境,要切合人物的身份、符合人物立场。站在家长的立场上,考生切忌从部分家长的利益出发,简单粗暴地否定“私人订制作业”的做法;相反,考生不妨从教育理念和教学规律的角度,先肯定这样做的合理性,再表达家长的忧虑。所谓“家长的忧虑”不是否定“好经”,而是警惕“被念歪”。也就是说,考生可从“私人订制作业”的实践蜕变出发,列举成绩歧视、自尊伤害、功利加剧、两极分化等种种弊端,最后归于教育本义的偏离与教育机会的不公。这样,家长的诉求也显得合情合理了。写作时,注意书信体格式。 立意: 1,“私人订制”是一种创新,是一种改革,但在执行过程中会不会“出轨”呢? 2.教育的本质是公平,“私人订制”是否背离教育的本意; 3.“私人订制”不可强迫,要征集学生意愿,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素材: 1.“因人施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一大原则。孔子是这一原则实施的鼻祖,他曾完美地因材施教,才有“孔门七十二贤”的佳话。这些贤弟子中,宰我善于言语,子游擅于文学,冉有致力于政事,更有子贡专攻生意。人才济济源于老师的“有教无类”。同样,当今是个个性化张扬的时代,承认并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施教基础。因人施教,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孩子的长处,弥补其不足,激发其兴趣,树立其信心,最终达到育身心健康之人的目的。 2. 差异化的作业设计不应该成为教师管理、奖惩学生的手段,而应该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策略。二者的差别在于:第一,前者把学生按照成绩分成三六九等,后者可能需要根据知识点或者某些解决问题策略等方面的差异分成几组;第二,前者更多的是对学习处于优势的学生的激励和对处于劣势的学生的鞭策,后者体现的是对所有学生学习给予的同样的关爱;第三,前者基于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比较,后者强调每一个同学和自身相比,每天的变化和进步。 3. 高中生学习压力很大,尤其到了高三经常是一节课一张试卷,一个老师一般要带两个班120名学生,如果课堂45分钟时间撒胡椒面那是无法达到教学效果的。采用大数据分析试卷后,老师们讲课时就可以分出轻重缓急,错得多的知识点重点讲,错得少的知识点可以不讲或少讲。学生自己也会收到个性化的分析报告,重点攻克自己的薄弱点,不必再陷入题海中。 4. 将小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进行提优教育,这都是应试教育在学校中最最彻底的表现。这种纯粹以提高升学率和学校知名度的做法,让孩子们幼稚的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使他们产生了自卑感,尤其对孩子们的心理成长危害更大,小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自我评价水平较差,小学生往往以外界对自己的评价来衡量和认识自己,因此,一旦外界的评价对小孩不利时,小孩很可能就会以此来评定自己。 行文结构: 1.首先拟一个观点明确的标题,如本题“莫向‘时尚’学‘订制’”。 2.正文开头注意礼貌性的称呼问候,然后先肯定教育改革,如“十分支持国家的教育方针策略,我也支持教育的改革”。 3下一步,陈述作为家长担心,并分层陈述理由。 “作业,作为老师检查教学质量的天平,作为学生自检学习成效的法宝,它理应‘层次不同’,但绝对不是不同学生做不同的试题”; “学生学习的直接目的是考试,“高考”是每个学生共同面对的,是同样的题目”; “这样既不利于他们应对‘大考’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层层递进,说理严密。 4.接着,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反对私人定制”,提出合理化建议。 5.结尾,注意使用书信体格式。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