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白的政治悲剧与文学成就 李白思想以儒家学术为体,道家、纵横家学术为用,杂糅名、墨、法、兵诸家思想,其思想体系之博杂,实属少见。然浸透其骨髓,主宰其一生的,无疑是儒家“亚圣”——孟子的修、齐、治、平思想及其调和儒道两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学说。故与先秦至盛唐众多知识分子先入世、后出世的人生选择如出一辙,李白终其一生,均对博取高官、建功立业表现出极大的政治热情。 李白一生都在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美好愿望而奋斗,但结果既未能自布衣直取卿相、兼济天下,也未能从宦途从容隐退、独善其身,而是栖栖惶惶,终生与失意和挫折为伍。冷静地审视历史事实,李白之所以“怀才不遭”,成为政治上的悲剧人物,除了政治黑暗和各种不利的客观因素的制约外,更为重要的恐怕还在于李白本人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的匮乏。首先李白对政治幼稚无知,其大言不切于实际和虚名不适于用。因此,在人生的几次大好机遇中,他均未能把握住,以致坐失良机,徒成悔恨。其次李白志行的游移不定与情绪的瞬息多变,显然有悖于政治家所应具备的精神素质。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既有雄心壮志,也有颓唐潦倒;既有进取精神,也有消沉意态;既有张扬自我、不卑不亢。也有曲意逢迎、自责自怜;既有爱国赤诚、民本良愿,也有狎妓解闷、泄愤恶念。总之,李白的情绪多变与放浪形骸,早已注定了他在政治上碌碌无为、含恨而终的必然命运。 可见,诗仙李白一生的主要兴趣其实并不是写诗,而是在于从政。但是作为诗人,他是“谪仙人”。作为政治人物,他却只是个“凡人”,甚至沦落到“世人皆欲杀”的地步,是彻底的失败者。李白的悲剧就在于他没有政治才能却总是希望在政治上大干一番,而且是至死不悟,这就必然要导致他四处碰壁,一败再败的悲剧结局。 也许正是因为政治上惨遭失败,反过来又促使诗人“不平则鸣”,在文学领域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李白从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转移到他所热爱的诗歌创作时,诗人的爱国赤诚、善良人性、潇洒风神、天赋才情和主体精神则如大江奔海、熔岩乍喷般挥洒自如,并幻化成无数扣人心弦的千古绝唱。 与李白同时代的大诗人杜甫相比,在专著的数量和质量上,可谓“扬杜而抑李”了,其实,更多的研究者离李白诗歌背后的人性挖掘很远,离浪漫主义精神的根源与神韵更远。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白以儒家学术为体,道家、纵横家学术为用,名、墨、法、兵思想因此糅合。 B. 李白思想体系博杂,实属少见,然浸透其骨髓,主宰其一生的是儒家思想及学说。 C. 李白在文学领域获得的巨大成功,导致其政治上惨遭失败,这又使其不平则鸣。 D. 研究李白应重视其诗歌背后的人性挖掘,不能远离其浪漫主义精神的根源与神韵。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围绕李白的政治悲剧与文学成就进行了论证分析,指出了其政治悲剧产生的原因。 B. 文章分析指出,李白成为政治悲剧人物的重要原因是其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上的匮乏。 C. 文章第二段采用总分逻辑关系,多角度分析论证了李白终生与失意和挫折为伍的原因。 D. 文章指出李白一生的主要兴趣不是写诗,而是从政,这是受孟子思想学说影响的结果。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白政治上碌碌无为并惨遭失败,这或许是他文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直接原因。 B. 本文阐述了李白的政治悲剧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末段委婉指出研究李白的方向。 C. 作者认为李白与同时代的大诗人杜甫相比,其在诗歌的数量与质量上均不及杜甫。 D. 如果李白具有很好的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那么他有可能在政治上实现远大抱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初,项梁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楚将宋义谏项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项梁弗听。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①,宋义曰:“公将见武信君②乎?臣论其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项梁死,章邯军巨鹿南。 高陵君显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必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乃置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诸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 吾闻秦军令王离、涉间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父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乃饮酒高会,而不引兵渡河取食于赵。且夫强秦攻赵,必举。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后项羽斩宋义头,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杀宋义子。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将救巨鹿。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项羽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选自《项羽本纪》,有删改) ① 陵君是封号,名叫显 ②武信君,即项梁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B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C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D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冠军”位列于诸军之首,后来也指将军名号。文中“卿子冠军”是上将军宋义的谥号。 B. “社稷”旧时指国家。“社”为土神,“稷”为谷神,“社稷之臣”指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C.文章第三段,项羽杀宋义后引兵渡河,之后情节可引申出成语“破釜沉舟”“作壁上观”。 D. 古代帝王外出止宿时以车为屏藩,使辕相对为门,称“辕门”。后来用它指代军营之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义能够审时度势。宋义曾预料项梁兵败,路遇齐国使者高陵君显,劝其慢行以免及祸。 B. 项梁刚愎自用。他没有听从宋义的劝谏,任将士骄惰,结果在定陶一战中被秦将章邯打败。 C. 项羽英勇无畏。巨鹿之战中他率将士誓死决战,最终大败秦军,赢得诸侯上将军的威名。 D. 项羽心狠手辣。他假托君命擅杀宋义;巨鹿之战俘虏秦将王离、涉间,并将其活活烧死。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乃饮酒高会,而不引兵渡河取食于赵。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11分)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8.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B. 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 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D. 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E. 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9. 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 携来百侣曾游, 。 (《沁园春长沙》) (2)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 (3)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18分)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丢脸。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啦。”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 ,您瞧,绳子在这儿。” (有删改)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因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小说通过这一故事,反映了小人物的悲剧命运。 B.小说中的下层人民思想麻木,是非不分,是荒唐社会道德的基础,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与这种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C.马具商是农村奸商,他狡猾、阴险、诡诈,他的行为和举动是造成奥士高纳之死的决定性原因。 D.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篇没有纤巧华美的辞藻,戏谑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体现出作者的匠心独具。 E.这篇小说叙事详略得当,巧妙地处理了“赶集”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的群众场面和主要人物的关系,使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12.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分析(4分 13.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哪些?请简要分析(4分) 14.小说中奥士高纳大爷这一主要人物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7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两项错误的一组是 ( ) (3分) A.檐头(yán) 飨(xiǎng)客 青苔(tái) 切齿拊(fǔ)心 B.氾(fān)水 濡(rú)缕 颓圮(pǐ) 目眦(zhì)尽裂 C.团箕(jī) 火钵(bō) 淬(cuí)火 百舸(gě)争流 D.忸怩(ní) 忤(wǔ)视 青荇(xìng) 变徵(zhǐ)之声 1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樊哙侧其盾以撞 B. 劳苦而功高如此 吾其还也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C. 欲诛有功之人 D. 窃为大王不取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1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3分) A、第31个教师节的晚上,我们学校举行了庆祝会,在载歌载舞中,大家尽享天伦之乐。 B、“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那些曾经指点江山的国际政治人物不会被历史所遗忘,他们的一举一动依然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C、时势造就英雄,每个纷乱的历史时代总会产生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D、图穷匕见,这个一向以友好邻邦来标榜的霸权主义者,终于撕去了“友谊”的面纱,进行军事交涉了。 18、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是()(3分) A、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打破高考户籍限制,从2014年起,凡在山东省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无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 B、诗人在赞美大堰河无私养育她的乳儿的同时,还通过讲述大堰河的不幸遭遇,对给大堰河带来无尽不幸的黑暗社会的愤慨。 C、鲁迅先生的孙子周令飞先生远道而来,为现场的观众朗诵了鲁迅先生在厦大执教期间写下的著名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庆祝厦门大学建校89年。 D、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夏衍尽自己最大努力,搜集素材,完成了《包身工》这部划时代的作品。 19下面一首《沁园春》上阙打乱了顺序,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 ②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 ③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 ④一曲狂歌,有百余言,说尽一生。 A.②④①③B.③①②④C.④②①③D.②③①④ 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 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B.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C. 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D.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21、诗人艾青以诗歌的形式深情地歌咏了保姆大堰河给予“我”的无私的母爱,季羡林用散文的形式深情地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愧疚之情,而当今很多人喜欢在母亲节或其他节庆时用短信的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请根据下列短信的内容和句式特点,将其补充完整。(4分) 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 , 。母亲您是伞,我们是伞下的孩子;母亲您是豆荚,我们是豆荚里的豆子; , 。 22、某学校语文组要举行经典文言文教学大赛,赛前有一个经典课文推介广告,请你从三篇经典古文中任选一篇,用对联的形式为赛课教师准备一个课文推介广告。所写对联要与经典古文内容吻合。(4分) 示例:郑庄公思前想后求贤士 烛之武能言善辩退秦师 供选篇目:①《烛之武退秦师》②《荆轲刺秦王》③《鸿门宴》 选篇目: 拟对联: 示例:选篇目:《鸿门宴》 拟对联:鸿门设宴,项羽优柔寡断放虎归山留后患 新丰请罪,刘邦包羞忍耻趁机脱逃得江山 (按对联的一般要求酌情给分) 五、作文(60分)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1)真者, 精诚之至也 ,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父》 (2)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史记》 (3)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高尔基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那些感悟与联想,请以“真情”为话题,联系生活实际,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答案及解析: 1. D 2. B 3. C 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意,筛选信息的能力。A项有两处错误,即“偷换概念”和“强加因果”;“李白”不同于“李白思想”,这里属于偷换概念;“因此”这里显然强加因果,原文是“杂糅名、墨、法、兵诸家思想”,而这里属于曲解文意,事实上李白思想并没有使纵横、名、墨、法、兵诸家思想得到有机糅合;体,指根基;用,指借鉴。B项 “范围扩大”(或偷换概念),原文是“儒家‘亚圣’——孟子的修、齐、治、平思想及其调和儒道两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学说”,“儒家亚圣”不等于“儒家”,明显扩大了范围或偷换了概念。C项强加因果,“导致”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 2.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论证分析能力。B项,犯了“或然变必然”错误,原文语意是“恐怕”,是推测之意,而这里变得肯定与必然。原文:李白之所以“怀才不遭”,成为政治上的悲剧人物,除了政治黑暗和各种不利的客观因素的制约外,更为重要的恐怕还在于李白本人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的匮乏。 3. 试题分析:C项,犯了“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及“绝对片面”的错误,“李白诗歌数量和质量均不及杜甫”于文无据且过于绝对。原文:在专著的数量和质量上,可谓“扬杜而抑李”了。这不是作者的认为,而是当时研究领域出现的一种现象。 答案及解析: 4. B 5. A 6. D 7. (1)(我们大家)齐心合力攻打秦军,他却久久停留不向前行进。如今荒年,百姓贫困,他竟然置备酒筵,大会宾客,不率领部队渡河去从赵国取得粮食。(2)略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诸将”“楚兵”均作句子的主语,前面断开。 5.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谥号”错,“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D项,原文最后一段可知,王离被俘,涉间不降,涉间自烧杀。 7.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戮力:齐心合力;留:停留;岁饥:荒年;高会:大会宾客;取食于赵:从赵国取得粮食,介宾短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项梁到定陶,两次打败秦军,项羽等又杀了李由,更加轻视秦军,显露出骄傲的神态。宋义规劝项梁说:“打了胜仗,将领骄傲,士卒怠惰,这样的军队一定会失败。如今士卒稍显怠惰,秦兵在一天天地增加,我替您担忧啊!”项梁不听。宋义出使齐国。在路上遇见了齐国使者高陵君显,问道:“你是要去见武信君吧?依我看,武信君的军队一定要失败。您要是慢点儿走就可以免于身死,如果走快了就会赶上灾难。”秦朝果然发动了全 部兵力来增援章邯,攻击楚军,并打败了楚军,项梁战死。章邯驻扎在钜鹿南边。 齐国使者高陵君显求见楚王说:“宋义曾猜定武信君的军队必定失败,果然败了。在军队没有打仗的时候,就能事先看出失败的征兆,这可以称得上是懂得用兵了。”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任次将,范增任末将。其他各路将领都隶属于宋义,号称卿子冠军。抵达安阳,停留四十六天不向前进。项羽说:“我听说秦军命令王离、涉间把赵王包围在钜鹿城内,我们应该赶快率兵渡过黄河,楚军从外面攻打,赵军在里面接应,一定能打垮秦军。”宋义说:“并非如此。如今秦国攻打赵国,打胜了,士卒也会疲惫,我们就可以利用他们的疲惫;打不胜,我 们就率领部队擂鼓西进,一定能歼灭秦军。”又派儿子宋襄去齐国做相,亲自送到无盐,置备酒筵,大会宾客。当时天气寒冷,下着大雨,士卒又冷又饿。项羽对将士说:“我们大家是想齐心合力攻打秦军,他却久久停留不向前进。如今正赶上荒年,百姓贫困,他竟然置备酒筵,大会宾客,不率领部队渡河去从赵国取得粮食。再说强大的秦国攻打赵国,一定是秦国攻占赵国。赵国被攻占,秦国就更加强大,还利用什么秦国的疲惫?上将军不体恤士卒,却派自己的儿子去齐国为相,谋取私利,这不是国家真正的贤良之臣。”项羽斩下了他的头,向军中发令说:“宋义和齐国同谋反楚,楚王密令我处死他。”这时候,将领们都畏服项羽。于是大家一起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项羽派人追到齐国杀了宋义的儿子。楚怀王于是让项羽作了上将军。 项羽诛杀了宋义,威震楚国,名扬诸侯。援救巨鹿。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用这些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 。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大败秦军,俘虏了王离。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援救巨鹿的诸侯各军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楚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栗胆寒。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自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答案及解析: 8. AD试题分析: A项,“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不当,没有萧瑟凄凉。D项,“实写眼前之景”不当,颈联第一句不是实写。“和霜欲起千村杵”承接上句而来,诗人听到大雁的叫声,知道下霜的季节就要到了,想象着千村万户也都响起了捣衣声,开始制作冬天的衣服。主题的鉴赏,其中A项,鉴赏诗句的意境,B项分析作者的情感,C项分析颔联的内容,D项,鉴赏诗句的写景手法,E项鉴赏诗歌的意象。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9. 情感: ①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②思乡之情,孤独寂寞:漂泊在外,孤身一人。③为生计而愁:岁末为温饱奔波。④感慨年华老去:每年白发增加,越显苍老。 试题分析:“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物华,自然景物。诗虽然写于漂泊,写于秋天,开始的景物却是明亮的,只是这明亮马上转为萧瑟的寂寞,感叹四周的美好景物已经变得苍凉。“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古人在远游思念家乡的时候,往往会登高望远。而大雁秋天南飞,也往往勾起游子对家乡的思念。独自登上高楼,看不到天边的路,凄然无语。忽然听到一只孤独大雁的叫声,想起远方的家。“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和,相伴;杵,捣衣声;绝漠,边远沙漠之地;笳,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管乐器。大雁在秋月下飞鸣而过,听起来就好像大漠胡笳那样悲哀。“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稻梁,比喻衣食生计,星鬓,发白的头发。我也和大雁一样,忧愁岁月,为免于饥寒而四处奔波。每年都为此增加星星白发。 10、(1)万类霜天竞自由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3)风萧萧兮易水寒士皆瞋目 【答案】11C D (C奥士高纳之死的决定性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只有一个马具商。 D “戏谑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错误,小说作者把自己的爱憎、褒贬寄托在情节中,体现出对人物的深深同情,没有讽刺之意,语言风格并不幽默。) 12突出法国北方的落后、喧嚣、简陋,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景,(2分)暗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观念的保守麻木(2分) 13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四种:一是马具商的诬告,二是乡政府的审问,三是周围群众的奚落,四是自身的软弱,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 (每种1分) 14 勤俭节约(看到掉到地上的绳子出于农民特有的勤俭品质而将其拣起);诚实(面对诬告,将实情和盘托出,没有任何隐瞒和添加);执着(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不断向别人解释,不愿意放弃,直至被别人粗暴地推开依然不放弃) ;软弱(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 有概括,并能结合文章分析,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答案15.B 答案16.C/之:均作结构助词,的。A其:上句,代词,作定语,他的;下句,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B而:均为连词,上句,表并列;下句,表修饰。D为:上句,动词,认为;下句,介词,被。 答案17、A 答案18、B(成分残缺) 答案19.C(依词牌的形式可知答案) 答案20、A. A项,“璧还”,敬语,原璧退还。用于归还原物或推辞谢绝赠品。句中使用正确。B项,“失陪”一词应是自己不能陪别人时的客套语。句中说姑姑“失陪”,不当。C项,“承蒙”,是敬辞,表示心怀感激地接受。句中使用不当。D项,“高足”,赞扬别人的弟子本领高,句中自称,不当。 答案21、示例:海,没有母亲的爱浩瀚。(或“太阳,没有母亲的爱温暖”;“云朵,没有母亲的爱洁白”)母亲您是大海,我们是大海里的浪花。(或“母亲您是天空,我们是天空里的云朵”;“母亲您是大树,我们是树下的小草”。)(2分)(注意句式、修辞、喻体之间的关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