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 物理试题(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述情况中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是( ) A. 研究小木块的翻倒过程 B. 研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 C. 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D. 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的运动情况时的车轮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以至于可以忽略,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我们称做质点, 一般来说,研究自转或旋转问题时,物体不可以看做质点,所以只有选项C正确; 考点:质点 2.为使高速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其中最低限速是60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下一出口还有25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分别是() A. 60km/h是平均速度,25km是路程 B. 60km/h是瞬时速度,2km是路程 C. 60km/h是瞬时速度,25km是位移 D. 60km/h是平均速度,25km是位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最低限速表示在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瞬时速度;到下一出口还有25km,25km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路程;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平均速度表示某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的速度,瞬时速度表示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路程表示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距离。 3.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力的作用是使物体运动 B. 力的作用点一定在物体的重心上 C. 力的大小相同,作用效果也一定相同 D.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答案】D 【解析】 【详解】A、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错误; B、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力的作用点不一定在物体的重心上(比如弯曲香蕉的重心就在香蕉以外),故B错误; C、力的大小相同,如果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也不同,故C错误; D、力的作用效果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的单独存在,且每一个力都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4. 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物体间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 B. 两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和它们间的压力一定成正比 C. 在两个运动的物体之间不可能存在静摩擦力 D.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答案】A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可知,两物体间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选项A正确;只有两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或者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才和它们间的压力成正比,选项B错误;在两个运动的物体之间也可能存在静摩擦力,选项C错误;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两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选项D正确;故选AD. 考点:摩擦力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摩擦力的考查;要知道产生摩擦力的三个条件:有弹力、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的趋势;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静摩擦力的大小随外力变化而变化;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的趋势的方向相反. 5.甲、乙两车在同一地点同时做直线运动,其图像如图所示,则 A. 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B. 它们的初速度均为零 C. 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 D. 时间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甲图线的斜率大于乙图线的斜率,则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A正确; B、由图象可知,乙的初速度不为零,故B错误; C、在0~t1时间内,乙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大于甲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则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故C错误; D、在0~t1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6.由静止开始沿直线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在最初内的位移为,则它在第内的位移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得: 带入数据得: 计算得出: 则第四秒内的位移 故选A. 7.一辆汽车从车站以初速度为零匀加速直线开去,开出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从启动到停止一共经历t=10 s,前进了15m,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 ) A. 1.5 m/s B. 3 m/s C. 4 m/s D.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设汽车的最大速度为v,分别用平均速度表示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汽车的位移,根据位移之和求解该过程中汽车前进的距离. 解:设最大速度为v,则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汽车加速过程和减速过程的平均速度均为=v,则有 x==vt 解得 v==3m/s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两个过程问题,寻找两个过程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也可以通过作速度图象求解. 8.雨滴从高空由静止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 A. 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 B. 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 C. 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反 D. 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越来越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B、根据雨滴的运动情况知:雨滴先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减小,合力减小,说明空气阻力增大,当加速度为零时,做匀速运动,速度达到最大,故B正确,A错误; C、由于雨滴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故C错误; D、由上可知,加速度减小,而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即为加速度,则知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雨滴下落过程中重力加速度不变,根据雨滴的受力情况分析雨滴下落过程加速度如何变化,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即为加速度。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每小题有不少于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5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答的得0分。 9.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5 s时指的是物体在5 s末时,指的是时刻 B. 物体在5 s内指的是物体在4 s末到5 s末这1 s的时间 C. 物体在第5 s内指的是物体在4 s末到5 s末这1 s的时间 D. 第4 s末就是第5 s初,指的是时刻 【答案】ACD 【解析】 试题分析: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 物体在5s时指的是物体在5s末时,指的是时刻,故A正确;物体在5s内指的是物体在0到第5s末这5s的时间,故B错误;物体在第5s内指的是物体在第4s末到第5s末这1s的时间,故C正确;第4s末就是第5s初,指的是时刻,故D正确.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B. 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与其几何中心重合 C. 两个物体只要接触就会产生弹力 D.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答案】AD 【解析】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只有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比如手镯,其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不在物体上,A正确B错误;产生弹力的条件是相互接触并且发生弹性形变,二者缺一不可,故C错误;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要恢复形变对与其接触的桌子产生的力,D正确. 11.弹簧原长为10cm,当挂上一个50g的钩码时,弹簧的长度变为12cm,当在原钩码下再挂一个同样的钩码时,弹簧仍处于弹性限度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取g=10m/s2)( ) A. 弹簧长度变为24 cm B. 弹簧劲度系数为25N/m C. 弹簧伸长了4 cm D. 弹簧伸长了2 cm 【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F1=mg=0.5N,x1=2cm,F2=1N,根据胡克定律F=kx得;F1:F2=x1:x2;代入解得x2=4cm,即弹簧伸长了4 cm,所以弹簧此时的长度为10cm+4cm=14cm;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考点:胡克定律 12.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的v-t图线,则由图可知,正确的是( ) A. 第二个4s内位移为零 B. 6~8s内速度增大,加速度不变 C. 6s末加速度为零 D. 10s内位移为20m 【答案】ABD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像可知,4~6s内和6~8s内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第二个4s内位移为零,选项A正确;6~8s内速度负向逐渐增大,加速度不变,选项B正确;6s末加速度等于4~8s内的加速度,选项C错误;10s内位移为:,选项D正确;故选ABD. 考点:v-t图像. 13. 如下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木块靠在竖直粗糙的墙壁上,且受到水平力F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木块静止,则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mg,方向竖直向上 B. 若木块静止,当F增大时,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随之增大 C. 若木块沿墙壁向下运动,则墙壁对木块的摩擦力大小为μF D. 若开始时木块静止,当撤去F,木块沿墙壁下滑时,木块不受滑动摩擦力作用 【答案】ACD 【解析】 试题分析:木块在推力作用下静止时,处于平衡态,受推力F、重力G、向上的静摩擦力f和向右的支持力N,如图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F=N;G=f;当推力增大时,物体仍然保持静止,故静摩擦力的大小不变,始终与重力平衡;因而A正确、B错误;若木块沿墙壁向下运动,则墙壁对木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μF,C正确;撤去推力后,墙壁对物体的支持力减小为零,故最大静摩擦力减为零,物体只受重力,做自由落体运动,D正确;故选ACD。 考点:摩擦力;物体的平衡 【名师点睛】本题关键对物体受力分析后运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计算出静摩擦力;推力撤去后支持力减为零,故不受滑动摩擦力。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 14.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 ①图甲是不挂钩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其示数为7.73cm;图乙是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此时弹簧的伸长量Δl为________cm; ②本实验通过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的方法来改变弹簧的弹力,关于此操作,下列选项中规范的做法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逐一增挂钩码,记下每增加一只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 B.随意增减钩码,记下增减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 ③图丙是该同学描绘的弹簧的伸长量Δl与弹力F的关系图线,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OA,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7.93 (2). A (3). 弹簧超出了弹性限度,弹簧被损坏,弹簧的伸长量△L与弹力F不成正比 【解析】 ①乙的读数为13.66cm,则弹簧的伸长量△L =13.66cm–5.73cm =7.93cm ②为了更好的找出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规律,应逐一增挂钩码,记下每增加一只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A正确; ③弹簧超出了弹性限度,弹簧被损坏,弹簧的伸长量△L与弹力F不成正比 视频 15.(1)常用的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_______(填“直流电”、“交流电”),如果电源正常工作时的频率为50赫兹,则每隔____s打一个点。 (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电火花计时器正常工作时,其打点的周期取决于交流电压的高低 B.电火花计时器应接在10V以下的交流电源上才能正常工作 C.打点计时器连续工作时间很短,应注意打点结束之后要立即关闭电源 D.开始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3)如图1所示为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运动情况的装置:实验时由静止释放钩码,小车开始做匇加速直线运动,在小车进入布面前钩码己经落地了,小车在平玻璃板上匀速直线运动,后来在布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打出的纸带的一部分如图2所示,纸带上相邻两点对应的时间间隔为斤0.02 s,试分析:(以下结果均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①由图2可知,小车在玻璃扳上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 为v=____ m/s;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D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_______m/s. ②根据纸带可测得小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_______m/s2. 【答案】 (1). 交流电 (2). 0.02 (3). CD (4). 1.70 (5). 1.50 (6). 2.99 【解析】 【分析】 利用该实验的操作步骤和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和注意事项分析求解,如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交流电源,打点周期有交流电的频率决定;匀速运动的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并由中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最后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求解加速度; 【详解】解:(1)常用的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电源正常工作时的频率为50赫兹,每隔打一个点; 故答案为:交流电,0.02。 (2)A、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50赫兹的交流电,打点周期固定且为0.02s,与其它物理量无关,由交流电的频率决定,故A错误; B、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220V交流电,故B错误; C、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220V交流电,并且在使用时只能连续工作很短时间,打点之后要立即关闭电源,故C正确; D、实验操作中,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这样可以提高纸带利用率,在纸带上尽量多的打点,故D正确; 故选CD。 (3) 由图可知匀速运动时,0.04s内的位移为:,所以小车在玻璃板上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D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 由公式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1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在平直路面上以16m/s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4m/s2,求刹车后 (1)3s末汽车的速度; (2)汽车通过的最大位移; (3)汽车停止运动前最后1s内通过的位移。 【答案】(1)4m/s(2)32m(3)2m 【解析】 (1)3s末汽车的速度: (2)根据,可得: (3)将汽车最后1s的运动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7.一辆肇事汽车以15ra/s的速度匀速沿笔直的公路逃逸,经过警察岗亭时, 警察骑摩托车以3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追击,求: (1)第2s内警察的摩托车的位移; (2)在警察的摩托车追上肇事汽车之前,与汽车的最大距离; (3)当警察的摩托车追上肇事汽车时,摩托车的速度大小。 【答案】(1) 4.5m;(2)37.5m;(3)30m/s 【解析】 【分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第2s内摩托车的位移;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速度相等经历的时间,根据位移公式求出相距的最大距离;根据位移关系,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追及的时间,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摩托车的速度大小; 【详解】解:(1)摩托车在第2s内的位移 (2)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经历的时间 相距的最大距离 (3)设经过t′时间,摩托车追上汽车,则有: 解得 此时摩托车的速度大小 18.如图所示,甲、乙两小球位于的同一高度,零时刻由静止释放甲球,后再由静止释放乙球,释放后两球均做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取),求: (1)释放乙球时,甲球离地高度. (2)甲小球落地时,甲、乙两小球之间的竖直距离. (3)从甲小球下落开始计时,分析全过程甲、乙两球之间的竖直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并用图像准确表示。(球落地后立即原地静止) 【答案】(1)40m (2)25m (3)如图所示.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甲球1s内下落的高度,从而得出甲球离地的高度. (2)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甲球落地的时间,从而得出乙球下落的时间,根据位移是公式求出乙球下落的高度,从而得出两球之间的竖直距离. (3)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各段时间内甲乙两球之间距离的表达式,从而作出图线. 解:(1)释放乙球时,甲下落高度h1=gt12==5m 得甲离地高度△h1=h﹣h1=40m. (2)由h=gt22,得甲球落地时间t2==3s, 此时乙下落高度h2=g(t2﹣1)2==20m 所以甲、乙之间的距离△h2=h﹣h2=25m (3)从甲下落开始计时,甲下落高度y1=gt2,乙球下落高度y2=g(t﹣1)2,两者之间的高度差△y=y1﹣y2 在0~1s内,y1=gt2,y2=0,两球的竖直距离随时间的关系为△y1=y1﹣y2=gt2=5t2 在1~3s内,y1=gt2,y2=g(t﹣1)2,两小球的竖直距离随时间的关系为:△y2=y1﹣y2=10t﹣5 在3~4s内,y1=45m,y2=g(t﹣1)2,两小球的竖直距离随时间的关系为:△y3=y1﹣y2=40+10t﹣5t2 则图象如图所示. 答:(1)释放乙球时,甲球离地高度为40m. (2)甲小球落地时,甲、乙两小球之间的竖直距离为25m. (3)如图所示.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难度不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