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月考政治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许昌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月考政治试卷

政治试卷二 一、单选题(共 15 题;共 30 分) 1.《苟子·王制》指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 也。这启示我们( ) A. 物质世界示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 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 C.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D.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忽视客观规律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共同点有( ) ①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发展的基本规律 ②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④彻底解决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疑难问题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 ③④ 3.中世纪哲学家托马斯说:“凡事物运动,总是受其他事物推动……最后追溯到有一个不受其他 事物推动的第一推动者,这是必然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对此观点 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这一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②这一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③承认运动,但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④承认物质,但否认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 ③ 4.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是:( ) A. 生产力发展水平 B. 生产资料公有制 C.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5.2016 年 11 月,在伦敦地铁上由电影女星艾玛·沃森发起的“丢书大战”在我国的北上广上演。 “丢书大战”本是为了推广公众阅读,但在北上广地铁上被“丢”的书籍却屡屡遭遇尴尬。要么无 人问津,要么被地铁保洁人员当作遗落物品收走。即使被捡起书来,认真阅读的人也寥寥无 几。这一遭遇表明( ) ①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 ②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体本身 ③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认识具有同样的真理性 ④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 ④ 6.当前西方国家的三种经济模式在市场发挥作用的大小、政府干预程度和社会保障水平三个方 面进行比较,按大到小,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所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在市场作用大小方面,美国模式>德国模式>日本模式 ②在市场作用的大小方面,日本模式>美国模式>德国模式 ③政府干预程度方面,日本模式>德国模式>美国模式 ④社会保障方面,日本模式>德国模式>美国模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 ④ 7.非洲水牛是食草动物,但却是非洲大草原上最凶悍的动物之一,很难被人类驯服。它们经常 集体作战,组成大方阵冲向入侵者。单个的非洲水牛即使遇险,面对草原上凶猛的掠食者—— 天敌非洲雄狮时,也会凶悍反击,不落下风,有时还能重创对方。因此,非洲水牛成为目前 野生水牛最大的种群。从中我们可以推论出( ) ①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 ②非洲水牛集中了牛科动物的生存优势 ③适者生存是自然界固有的客观规律 ④非洲水牛具有区别于一般水牛的特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 ④ 8.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发现,脚下的土地不仅能生产农产品,还能生产田园风光,生产农 事文化,生产农家情趣。“种这种那,不如综合开发”。观念一更新,农民们在原有土地上创造 出了更多的财富。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掌握系统优化方法有利于优化整体目标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③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观念一更新就能创造更多的财富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 ② 9.在一些新建办公大楼内外,常见大理石、花岗岩或金属等材质的“镇邪兽”、“转运石”和“风水 球”。将事物的发展寄托于“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这种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 A. 朴素唯物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 主观唯心 主义 10.京剧演“技”,还是演“戏”?王国维说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中国戏曲始终都在非常认 真地描摹生活。“技”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戏中之“技”从来不能脱离剧情和人物而存在。一旦 “技”成了最高理想和唯一追求,戏剧就失去了灵魂。当“戏”被忽视,“技”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更无法精进了。材料说明( ) ①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技”与“戏”可单独存在 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戏”决定着“技”的发展 ③“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要丰富“戏”的内涵 ④要积极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既重“戏”又重“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 ④ 11.2016 年 9 月,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水组经过大量实验在量子理论方面获得重大突破。研究 发现,成纠缠态的两个量子,在空间上无论相隔多远,哪怕一个在地球一个在月球,它们仍 能保持神秘联系,对其中一个进行测量时,另一个瞬间也会发生变化,这就是量子力学中所 谓的“非局域性”,这就为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融为一体打下坚实基础。这一研究成果表明( ) ①意识活动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③人可以改变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新联系 ④事物的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 ④ 12.燃放烟花爆竹在增添喜庆气氛的时候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在绿色发展深入人心 的今天,限放禁放逐渐占了上风。这一变化体现的哲理有 ( ) ①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③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 ④ 13.中国高铁在发展过程中,有效推进了土木工程、动车组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的技术创新和 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通过系统创新,中国高铁在赢得国民信任的同时,也逐渐赢得了国际 信誉。截止 2014 年底,中国高铁运营总里程超过 1 万 6 千公里。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①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②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③新事物的力量总是强大的 ④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 ④ 14.《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正是借鉴了欧美选秀节目成功的共性模式,更主要是进行适合中 国国情的改造。这说明( ) ①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 ②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 ③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 ④要坚持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 ④ 15.有句话这样说:“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 文明结束了。”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A. 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必须改造自然 B. 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二、判断题(共 5 题;共 10 分) 16.唯心主义是“一朵无实花”,它不会影响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7.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 1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 19.水往低处流是规律。 20.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这句话是说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三、问答题(共 4 题;共 20 分) 21.郑和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 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 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 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 控制了海洋。”21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 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材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广东省惠州市主动适应文化建设新常态,积极探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新路、把历史文化资源 挖掘、保护与合理利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决避免大拆大建。在惠州水东街(始建于北宋 年闻)改造过程中,坚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 活动;坚持“传统中式为主,近代西洋式为辅”为设计原则.改造后的水东街将突出岭南文化特 色,恢复古城风貌,更好地将惠州古城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起采。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惠州市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是如何提高 创新能力的。 23.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新中国成 立初,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 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 展,生态建设遇到严峻的挑战,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 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知识,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一个从萌芽认识 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的原因。 24.2016 年 11 月 30 日,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下图是二十四节气示意图。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二十四 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根据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所形成的知 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 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二十四节气认知体系的形成。 四、辨析题(共 2 题;共 10 分) 25.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此,有人认为“文化创新的途径就是科技进步”。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26.有人认为英国国王只是一个“虚位元首”,所以可有可无。请评析这一观点。 五、材料分析题(共 3 题;共 30 分) 27.某校高三(1)班学生围绕“什么是世界的本原”这一问题,上网搜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 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这 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材料三: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气者,理之依也。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何共同点? (2)材料三所反映的观点是什么?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是指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和现实环境中生长出来,经过长期社会化过 程积淀下来的人们对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包括法治意 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取向等内容。法治文化意味着法治精神得以普遍化地实 践和实现,社会活动是按照法治精神实践的过程和实现的结果。 法律只有经过与之相适应的、反映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的解读,才能为人们所理解,成为人 们的行为准则。从历史上看,中国社会长期受封建统治,其后果是法治基础相对薄弱。反映 在文化上,人治文化对社会的影响较为深远。从传统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变,不仅 是法律制度不断健全的过程,也必然是人们的政治、文化观念转变的过程。只有形成了与现 代法治要求相适应的文化观念,才能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以新的观念、道德推动法律 的执行和发展,从而为法律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 (2)请你就如何“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写出两条宣传标语。(要求言简意赅,每条 20 字以内)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区域创新是《“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的一个亮点。由于各地创新发展不平衡,创新 要素的布局和创新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创新发发展不能齐步走,必须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 创新的环境,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创新发展。 材料二:区域创新发展,离不开创新文化的培育。《规划》强调,要大力培育中国特色创新 文化,增强创新自信,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冒尖、宽容失败”的斟新文化。深圳的企业创 新,离不开它的文化创新,正是依靠开放包客、勇于变革的创新文化,使深圳得到迅速发展。 材料三:2017 年 4 月 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 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 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习近平赋予了雄安新区高标准和高起点,要求把雄安 新医建设成一个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 行区。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培育创新文化对区域创新发展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怎样才能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一个“绿色生 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2.【答案】 C 3.【答案】 D 4.【答案】 B 5.【答案】 B 6.【答案】 B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 B 10.【答案】 D 11.【答案】D 12.【答案】D 13.【答案】 A 14.【答案】 B 15.【答案】 D 二、判断题 16.【答案】 错误 17.【答案】 错误 18.【答案】 错误 19.【答案】 错误 20.【答案】 错误 三、问答题 21.【答案】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 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③要求我们 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 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 22.【答案】 ①立足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扎实开展“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一主题实践活动,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提高创新能力.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注入时代精神。改造后的水东街 更好地将惠州古城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起来.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吸收、借鉴他人优秀文化成果,提高引 进消化再创新能力.新水东街的设计借鉴了部分西洋风格。 23.【答案】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建国初期,受物质匮乏等 历史条件的影响,人们形成“征服自然”等理念。②客观事物是复杂变化的,其本质的展现有 一个过程。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物质世界,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24.【答案】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形成的认知, 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二十四节气知识体系产生于中国人在生产生活中的需要。 ③二十四节气有效地指导着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真理 性的唯一标准。 四、辨析题 25.【答案】 ①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能极大地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 展。但不能等同于就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文化创 新的根本途径。 ③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还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26.【答案】 ①英国国王名义上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她拥有的各种权利都是形式 上的,仅具有象征性的地位。在实际政治生活中,真正的国家权力掌握在议会和内阁手中。 可见,英国国王只是一个“虚位元首”,②英国国王虽是一个“虚位元首”,但并非可有可无。 国王是英国的主要国家机构之一。她是国家的象征,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她是英国国家 的人格化,提供了国民效忠的对象,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作为国家元首, 体现英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延续性;她作为英联邦首脑,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纽带的作用。 五、材料分析题 27.【答案】 (1)材料一是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世界本源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材料二是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二者的共同点是都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2)材料三把具体物质形态作为世界的本原,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两者的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28.【答案】 (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加强法治 文化建设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对人的观念、行为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的影响。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法 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契约精神的培养,有利于让人们的人际交往和行为选择更加理性、规范。 ③法治文化作为一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加强法治教育,建设法治社会;从我做起,自觉学法、守法、用法。 29.【答案】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培育创新文化,能够为区域创新提供精神动力和智 力支持;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培育创新文化,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区域 经济发展;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冒尖、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有利于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推动区域创新发展。 (2)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原则,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履行经济和文化职能,培育 创新文化,创新驱动发展经济;发展对外经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 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