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高二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考试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高二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考试试卷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考试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60分,每题2分)‎ ‎1.将纯合的野鼠色小鼠与棕色小鼠杂交, F1代全部表现为野鼠色。F1个体间相互交配, F2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野鼠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若M、N为控制相关代谢途径的显性基因,据此推测最合理的代谢途径是(   )‎ A.B.‎ C.D.‎ ‎2.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 ‎① 1866年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② 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 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① 假说—演绎法 ② 假说—演绎法 ③ 类比推理法 B.① 假说—演绎法 ② 类比推理法 ③ 类比推理法 C.① 假说—演绎法 ② 类比推理法 ③ 假说—演绎法 D.① 类比推理法 ② 假说—演绎法 ③ 类比推理法 ‎3.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4.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含n个碱基的基因,转录得到的分子的碱基数少于n/2个 B.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遗传信息相同的两条单链 C. 复制时所需聚合酶和转录时所需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在上 D.在细胞周期中, 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 ‎5.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6.关于复制、转录和逆转录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逆转录和DNA复制的产物都是DNA B.转录需要RNA聚合酶,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 C.转录和逆转录所需要的反应物都是核糖核苷酸 D.细胞核中的DNA复制和转录都以DNA为模板 ‎7.节瓜有全雌株(只有雌花)、全雄株(只有雄花)和正常株(雌花、雄花均有)等不同性别类型的植株,研究人员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节瓜的性别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其遗传方式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实验一中,F2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_B_,其中纯合子占1/9‎ C.实验二中,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F1正常株的基因型也为AABb或AaBB D.实验一中F1正常株测交结果为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1∶2∶1‎ ‎8.如图表示雄性果蝇精巢内某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细胞中DNA复制主要发生在BC段 B.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在AD段 C.等位基因分离主要发生在EF段 D.细胞中可能含有两条Y染色体的时期是FG段 ‎9.将玉米的一个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将子代细胞转入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下列关于细胞内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第二次分裂结束只有一半的细胞具有放射性 B.第二次分裂结束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可能有4个 C.在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D.在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10.关于DNA 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 分子第n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2n-1×m个②在一个双链DNA 分子中, G+C占碱基总数的M% ,那么该DNA 分子的每条链中的G+C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③细胞内全部DNA 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2次分裂的每个子细胞染色体均有一半有标记④DNA 双链被32P 标记后, 复制n次, 子代DNA 中有标记的占1/2n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1处于遗传平衡的进行有性生殖的甲、乙两个种群(属于同一物种,且每胎只生一 个幼崽)内,雌性个体中基因型为DD、Dd的均表现为长尾,基因型为dd的均表现为短尾,而雄性个体中基因型 为DD的表现为长尾,基因型为Dd、dd的均表现为短尾, 从乙种群中随机选出一只雄性长尾a,从甲种群中随机选出一只雌性长尾b。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两种群的d基因频率分别为40%、60%,则两种群混在一起,d基因的频率为50%‎ B.若甲种群内基因型为dd的个体占25%,让a与b交配, 生出雄性长尾个体的概率为1/3‎ C.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若存在地理隔离,则存在生殖隔离 D.该生物能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这些变异决定了该生物进化的方向 ‎12.以纯合的非糯性除草剂敏感玉米(甲,基因型为)为材料,通过诱变处理获得非糯性除草剂抗性玉米(乙,基因型为)。控制非糯性()与糯性()、除草剂抗性()与除草剂敏感()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性植株的比例逐代提高 B.通过诱变处理诱发的基因突变,不能决定玉米的进化方向 C.甲的花粉经诱变处理并培养后,有可能获得可育的糯性除草剂敏感的个体 D.若甲和乙杂交,后代性状比例接近1:1:1:1‎ ‎13.由于一次剧烈的地质变化,原来生活在某山谷的一个鼠种群被刚形成的一条汹涌的大河隔离成 A 和 B 两个种群 ,千百年后 ,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由交配。下表为基因 U 的相关基因型在种群 A 和种群 B 中的个体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理隔离致使种群 A、种群 B 之间不能自由交配 ,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个体的基因型,导致种群 A、B 的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种群中不同基因型的出现 ,体现了突变的不定向性及基因重组的多样性 D.种群 A 中 Ub基因频率是 25% ,种群 B 中UaUb个体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 ‎14.鸡的性别受ZW性染色体控制。鸡的羽毛的显色需要显性基因C存在,基因型cc的为白色。已知鸡的芦花斑纹由Z染色体上的基因B控制,非芦花由b控制。一只基因型为ccZbW的白羽母鸡跟一只芦花公鸡交配,子一代都是芦花,如果子代个体相互交配。理论上,后代表现型比例应是(  ) ①后代中公鸡和母鸡之比为1:1②芦花鸡中公鸡和母鸡之比为2:1③公鸡中芦花和白羽毛之比为3:1④母鸡中芦花、非芦花、白羽之比为3:3:2‎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肠道病毒EV71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下面为该病毒在宿主细胞肠道内增殖的示意图。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物质M的合成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 B.催化①、②过程的物质可能是 RNA ‎ 复制酶 C.图中+RNA 具有催化+RNA 形成-RNA 的功能 D.若+RNA 含有7500个碱基,其中A +U占40% ,子代 + RNA 形成过程共需G 和C9000 个 ‎16.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的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17.下图是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②过程,过程③中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 B.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C.植株a为二倍体,其体细胞内最多有4个染色体组:植株c属单倍体,其发育起点为配子 D.利用幼苗2进行育种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25%‎ ‎18.某遗传性肥胖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例能同时体现基因对性状控制的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 B.可通过注射促黑素细胞激素来治疗基因型为AAeebb的肥胖患者 C.双方体重都正常的夫妇不可能生育患遗传性肥胖的子代 D.基因型均为AaEeBb的夫妇生育体重正常子代的概率是9/64‎ ‎19.将两个抗虫基因 (完全显性)导入大豆(),筛选出两个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 (每个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植株自交,子代中抗虫植株所占比例为15/16。取植株某部位的一个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连续正常分裂两次,产生4个子细胞。用荧光分子检测基因(只要是基因,就能被荧光标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获得植株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可为大豆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B.若两个子细胞都只含有一个荧光点,则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40 C.若每个子细胞都含有两个荧光点,则细胞分裂过程发生了交叉互换 D.若子细胞中有的不含荧光点,则是由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的 ‎20.下图分别表示对几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赤道板存在于上一时期的细胞中 B.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C.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D.若图丙表示果蝇卵巢内的几种细胞,则b组细胞中不会出现联会和四分体 ‎21.如图甲、乙均为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丙为在细胞分裂各个时期每条染色体的含量变化,图丁为细胞分裂各时期染色体与分子的相对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所示细胞都有2个染色体组 B.甲、乙两图所示细胞所处的时期分别对应图丙的段和段 C.图丁时期可对应图丙的段;图丁中 时期的细胞可以是图乙所示的细胞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的含量变化均可用图丙表示 ‎22.如图为某高等生物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模式图,Ⅰ、Ⅱ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此时不进行核的复制 B.由图可以看出分裂过程中四分体中的 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换 C.图甲所示细胞若继续分裂可能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D.若两图来源于同一个精原细胞,则图乙是图甲细胞分裂形成的 ‎23.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1与Ⅲ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 C.Ⅱ3与Ⅱ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D.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 ‎24.某双链分子含有200个碱基,一条链上,则该分子(   )‎ A.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 ‎ B.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10个 C.四种含氮碱基 ‎ D.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100种 ‎25.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表面具有多种抗原类型(如Ⅰ、Ⅱ、Ⅲ 型等),不同的抗原类型之间不能通过突变而发生转换;在特殊条件下培养-Ⅱ型肺炎双球菌可从中分离出-Ⅱ型菌。将加热杀死的-Ⅲ型菌与-Ⅱ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病并死亡,而且从患病死亡的小鼠体内获得具有活性的-Ⅲ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Ⅲ型菌,小鼠未死亡。此实验结果能支持的假设是(   )‎ A. -Ⅲ型菌经突变形成耐高温型菌 B. -Ⅲ型菌是由-Ⅱ型菌突变形成的 C. -Ⅱ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Ⅲ型菌 D.加热后-Ⅲ型菌可能未被完全杀死 ‎26.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DNA复制、转录、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行翻译过程 C.DNA复制、转录都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是以mRNA为模板 D.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27.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 ‎9︰3︰3︰1。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 )‎ A.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B.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 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D.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 ‎28.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下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 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 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29.如图表示真核细胞内合成某种分泌蛋白过程中,由DNA到蛋白质的信息流动过程,‎ ‎①②③④表示相关过程。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A.①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催化②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 B.假设a、b为mRNA的两端,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a→b C.一个mRNA上连接多个核糖体叫做多聚核糖体,在原核细胞中分离出的多聚核糖体常与DNA结合在一起,这说明原核细胞是边转录边翻译 D.假设②过程表示豌豆的红花基因(R)的转录过程,那么可在豌豆叶肉细胞中分离出与基因R相对应的mRNA ‎30. .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抗逆基因(H)转入至拟南芥(2n=10)中,获得不同株系的拟南芥。为确定不同拟南芥株系导入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科研人员筛选并通过自交获得转基因成功的4个纯合株系:1、2、3、4,做了如下杂交实验。‎ 实验一:4个纯合株系植株分别与非转基因植株正、反交得F1,F1自交获得F2。‎ 实验二:将上述4个纯合株系植株间进行配组形成6个杂交组合1×2、1×3、1×4、‎ ‎2×3、2×4、3×4 ,每个组合得F1,F1自交获得F2。 对于上述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实验一的F2中抗逆性状与不抗逆性状的植株比例为3:1,则表明每个株系的H基因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点 B.若实验二中,2×4组合F2植株全为抗逆性状,则株系2和株系4中的H基因一定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 C.若实验二中,除2×4组合外,其它杂交组合F2中抗逆性状与不抗逆性状的植株比例为15:1,则表明1、2、3三个株系的H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D. 若实验中发现上述纯合株系自交后代的抗逆比例未达到100%,可能是由于抗逆基因丢失或未表达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共9分)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乙图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①中与②上对应碱基配对的三个碱基称为__________。‎ ‎(2)真核生物中合成②的场所是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tRNA与氨基酸结合的过程中可能有________生成。‎ ‎(4)细胞中①分子比②分子________(填“大”或“小”)得多,分子结构也很特别。‎ ‎(5)如果在细胞周期中,则________(填“①”或“②”)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 ‎(6)图示tRNA中,G和C的数目是否相等?___________。从图中还可以看出tRNA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32.(共9分)在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中,发现甲、乙两类矮生突变体(如图所示),矮化植株无A基因,矮化程度与a基因的数量呈正相关。丙为花粉不育突变体,含b基因的花粉败育。请同答下列问题:‎ ‎(1)甲类变异属于__________ ,乙类变异是在甲类变异的基础上,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变异。‎ ‎(2)乙减数分裂产生_____ 种花粉,在分裂前期,一个四分体中最多带有______个a基因。‎ ‎(3)甲的自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乙的自交后代中(各类型配子和植株的成活率相同),F1有_____种矮化类型,F2植株矮化程度由低到高,数量比为____________。‎ ‎(4)为鉴定丙的花粉败育基因b是否和a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丙(♀)与甲(♂)杂交得F1。再以F1做______ (父本,母本)与甲回交。‎ ‎①若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则基因b、a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则基因b、a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33.(7分)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二倍体,18条染色体)中提取的,假设黄花蒿的茎秆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素完全消失,Bb使红色素颜色淡化。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第一组:P白秆×红秆→F1粉秆→F2红秆:粉秆:白秆=1:2:1‎ 第二组:P白秆×红秆→F1粉秆→ F2红秆:粉秆:白秆=3:6:7‎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二组F1中粉秆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若第二组F1粉秆进行测交,则F2中红秆:粉秆:白秆= __________________。‎ ‎(2)让第二组F2中粉秆个体自交,后代白秆个体比例占________ 。后代粉秆个体比例占________ 。‎ ‎(3)若BB和Bb的修饰作用相同,且都会使红色素完全消失,则第一组F1全为白秆,F2中红秆:白秆=1:3。若第二组中白秆亲本与第一组中不同,F1也全部表现为白秆,那么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 ‎(4)四倍体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黄花蒿,低温处理野生型黄花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倍体黄花蒿与野生型黄花蒿杂交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_。‎ ‎34.( 15分) Ⅰ、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 ‎(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于 染色。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 (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 ‎(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 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 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 法进行计数。‎ ‎(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40℃、45℃温度下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mg、1mg、6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 ℃‎ 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 ℃设计后续实验。‎ Ⅱ、苹果醋是以苹果汁为原料经发酵 而成的,回答下列为题:‎ ‎(1)酵母菌的呼吸代谢途径如图所示。‎ 图中过程①和②是苹果醋生产的第一阶段,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中进行,其产物乙醇与________试剂反应呈现灰绿色,这一反应可用于乙醇的检验;过程③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_中进行,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增值速度_________。‎ ‎(2)第二阶段是在醋酸杆菌的作用下将第一阶段产生的乙醇转变为醋酸的过程,根据醋酸杆菌的呼吸作用类型,该过程需要在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才能完成。‎ ‎(3)在生产过程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发酵温度不同,第一阶段的温度_______(填“低于”或“高于”)第二阶段。醋酸杆菌属于___________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填“含有”或“不含有”)线粒体。‎ 参考答案 ‎1---5ACCBB 6---10CBCBA 11----15BDDDC ‎16-20BDCDC 21—25CDDCC 26----30CADDB ‎31.(9分)(1)核糖体 反密码子 (2)细胞核 (3)水 (4)小 (5) ② ‎ ‎(6)不一定 识别密码子 转运(相应的)氨基酸 ‎32.(9分)基因突变 染色体结构(2)2 4 (3)3 3:2:3(4)父本 全为矮化 正常:矮化=1:1‎ ‎33.(7分)(1) AABb AaBb 1:1:2 (2)3/8 5/12 (3)红杆:白杆=3:13 (4)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27‎ ‎34. (15) Ⅰ、(1)苏丹III(或者苏丹IV) 萃取法 (2)油脂 (3)血细胞计数板 稀释涂布平板 (4)45 40‎ Ⅱ、(1)细胞质基质 重铬酸钾 线粒体 快(2)有氧 ‎ ‎(3)低于 原 不含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