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6‎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在《国史大纲》中又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此,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B )‎ 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 B.宰相权力总体走向分散,明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C.宰相权力总体不断集中,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 D.唐代宰相轮流坐庄,宰相制度总共经过六百多年被废除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汉代的宰相是统帅百官公卿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到了唐代,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宰相的权力被分割了,故相权在不断削弱。明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故B项正确;A项中“完全”一词不符合史实,排除;丞相负责辅佐皇帝而非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故C项错误;丞相制度可追溯到秦始皇时期,到明朝时已经历了一千多年,故D项错误。‎ ‎2.《清史稿》记载:“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上述材料说明军机处( A )‎ ‎①能够参与国家机密大事 ‎②初设时,主要掌管西北宗教、民族关系事务 ‎③权力范围逐渐扩大,凌驾于内阁之上 ‎④权力逐渐上升,威胁皇权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④‎ 解析:题干的大意是:军机处并非以前就存在,虽然官职不是很大(初期军机大臣属兼职),但是相当重要,机密性很高。刚开始只负责对外(西北)出征的出谋划策。以后很多事关用兵和国家大计的决策,都由军机处负责统筹。从雍正、乾隆(两代王朝)以后的180多年,皇帝的诏令不再通过内阁,而由军机处发出,(军机处)基本上已经相当于内阁起到政府的作用了。因此①③正确;军机处初期只是负责西北军事,故②错误;结合已学知识可知,军机处职责:军机大臣跪受笔录,按皇帝旨意拟写成诏书,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所以军机处不能制约皇权,故④错误。故选A。‎ ‎3.明初之后的皇帝或年幼,或厌政,经验能力都不及其祖辈,于是让内阁大学士代阅奏章,草拟处理意见,形成“票拟”权。这说明明代内阁( A )‎ A.只有参政议政权没有决策权 B.是正式的中央行政机构 6‎ C.与宰相具有相同地位和职务 D.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解析:由“内阁大学士代阅奏章,草拟处理意见,形成‘票拟’权”,可见明代内阁只有参政议政权没有决策权,故选A,排除C、D;结合所学,内阁不是正式的中央行政机构,排除B。‎ ‎4.崇祯年间的内阁大学士黄景昉在《馆阁旧事》中写道:“文渊阁为禁中深严之地,门榜圣旨,闲杂莫敢窥者。跟随班从,至阁门止,唯一二书写仆得从入,各给牌为验。”文渊阁“禁中深严”主要是因为内阁( B )‎ A.为丞相办公所在 ‎ B.是处理政务的场所 C.为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 D.阁员参决政事品级极高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渊阁是内阁处理政务的场所,因此文渊阁“禁中深严”,故B项正确;明太祖时废除丞相制度,故A项错误;内阁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故C项错误;内阁没有决策权,故D项错误。‎ ‎5. 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判断下列《孟子》一书中的哪一句话最可能触恼了明太祖( A )‎ A.“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B.“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 D.“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 解析:“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大意是:如果君主把臣下视作粪土、草芥,那么大臣会把君主当作仇敌。“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大意是:助长君主的恶行,他的罪名小;迎合昏庸的君主,引他去干坏事,罪名就大了。“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大意是:与他的理想不相合的国君绝不侍奉,不是他喜欢的百姓就不使用,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为国家人民服务;天下混乱无道,就辞官隐居。“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大意是:大王,您为什么一定要说到利呢?只有仁义就够了。综上所述,“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强调君臣关系,体现君臣矛盾,这一言论最可能导致朱元璋的不满。故选A。‎ ‎6.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B )‎ 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 C.彻底解决了决策失误的问题 D.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 解析:材料中阐述了清朝实行的密折制,其主要内容是“官员的言行”“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等,这是加强君主专制(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手段,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因此B符合题意。‎ ‎7.左图到右图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C )‎ 6‎ A.中央集权加强 B.中央官制简化 C.君主专制强化 D.行政效率提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左图是唐朝三省六部制,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右图是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强化了君主专制,故选C;两图反映的不是中央集权问题,排除A;B、D两项不属于本质问题,排除。‎ ‎8.《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D )‎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根据材料“清代”“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知,清代内阁与明代相比地位大大降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康熙帝设立南书房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这些新的权力机构的出现使内阁的地位不断降低,D项表述符合题意。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B项表述在明朝已经出现,不符合题意;C项表述与内阁地位变化无关,不符合题意。‎ ‎9.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 D )‎ 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 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 C.选调翰林等官入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解析:A项是议政王大臣会议,B项是内三院,C项是南书房,均非最主要变化,排除;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D项正确。‎ ‎10.对下表中“大臣”职能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 ‎1.发折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大臣 ‎7.开面 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2.接折 章京将奏折送大臣阅 ‎8.交折 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 ‎3.见面 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9.月折 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 ‎4.述旨 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10.随手 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 ‎5.过朱 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11.封柜 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6.交发 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6‎ A.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 B.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 C.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 D.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 解析:由材料中“章京”可判断为清朝,材料反映皇帝是奏折批改的中心环节,对大臣奏折有绝对的决定权,而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体现了皇权的强化,可见材料是对军机大臣的职责的阐述,清朝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故选A;B项所述是宋代的特征,排除;清朝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阻碍了文化进步,排除C;从明朝初年开始废除宰相制度,排除D。‎ ‎11.学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 D )‎ A.《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B.《论西汉推恩令的实行及其影响》‎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解析:根据所学教材知识可知,因为明朝时期朱元璋就废除了丞相制度,所以清朝时是没有丞相的,所以D错误,符合题意。‎ ‎12.有学者总结中国古代“皇权的强化,一方面表现为有一定独立性的外朝中枢机构权力被削夺殆尽,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部分内廷臣属或机构因得皇帝信任而不断培养发展势力,成为实际上的权力中枢”。能支持上述观点的朝代是( D )‎ A.西周 B.秦朝 C.元朝 D.清代 解析:根据材料“外朝中枢机构……内廷臣属或机构”可知该朝代存在内外两种机构,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在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独立于六部之外,成为皇帝的秘书班子,形成内外中枢机构之分流,D项符合题意;西周时期尚未形成完整的朝廷机构,排除A项;秦朝设立三公九卿制,只存在一种机构,排除B项;元朝设立中书省,实行一省制,不存在内外中枢机构之分,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太祖开国之初,惩元季贪冒,重绳赃吏。揭诸司犯法者于申明亭,以示戒。”“山东布政使储蜒、张海,按察使刘本等坐纵盗诛。”‎ ‎——摘自《明史》‎ ‎“凡官吏受财者,计赃科断。”“凡风宪官吏受财,及于所按治去处求索、借贷人财物,若卖买多取价利,及受馈送之类,各加其余官吏罪二等。”“凡牧民之官失于抚字,非法行事,激变良民,因而聚众反叛,失陷城池者,斩。”‎ ‎——摘自《明律》‎ 材料二 朱元璋说:“从前我在民间时,见州县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疾苦,视之漠然,心里恨透了。如今要严立法禁,凡遇官吏贪污蠹害百姓的,决不宽恕。”‎ 6‎ ‎——摘自《明太祖实录》‎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初吏治的特点,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这样规定的目的。(1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朱元璋的思想并分析其吏治措施的积极作用。(10分)‎ 答案:(1)特点:明初统治者注重用法律制度重惩赃吏;对执法犯法的官员加重其刑事责任;注重用严厉的刑法惩治擅权失职之人。‎ 目的:督促百官忠于职守,维护和提高封建国家官僚机构的统治效能。‎ ‎(2)思想:封建官吏贪赃枉法、欺压百姓会危及政权的巩固,应当严惩。‎ 积极作用:在一定限度内缓和了社会的矛盾,维护了社会安定。‎ 解析:(1)从材料可直接概括出明初吏治的特点,即明初统治者注重用法律制度重惩赃吏;对执法犯法的官员加重其刑事责任;注重用严厉的刑法惩治失职之人。而目的是要督促百官忠于职守,维护和提高封建国家官僚机构的统治效能。‎ ‎(2)由材料“如今要严立法禁,凡遇官吏贪污蠹害百姓的,决不宽恕”可看出,朱元璋认识到封建官吏贪赃枉法、欺压百姓会危及政权的巩固,应当严惩。其吏治措施积极作用是在一定限度内缓和社会的矛盾,促进社会安定。‎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西周的封君封臣制经过春秋战国几个世纪的磨合、演变,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制度极其严密、坚固,其内在的传承性也极其顽强。那么究竟是什么使中国的皇权专制政体如此无懈可击、无缝可钻、坚如铁桶?国家原则和家庭伦理同构的高度垄断的国家学说和意识形态、具有共同信仰和基本由知识分子组成的庞大的官僚统治队伍、对经济生活无孔不入的行政控制恐怕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中国封建专制社会超稳定结构的三大支柱。中国古代皇权从来没有在法律和制度层面上被分割过,无论君权是君主一人独享还是实际上被别人分享甚至被完全架空,但整个社会的所有政治权力的最终归属在法律和名义上都定于一尊,专属君主。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玄学兴起,但是这些宗教始终没有形成一种独立的政治组织和政治力量和中国的皇权对抗,相反,它们很快被融入主流意识形态当中。‎ 材料二 在西欧封建社会,王权实际上处于和贵族、教会、自治的城市等各种相对独立的政治力量和政治权力并存的局面,它们既配合,又斗争,即使在以“神授王权”为标志的君主专制最典型、君主权力最集中的时期,君主从贵族、教会、城市收回的行政权、司法权也是不彻底的。英国是西欧封建君主制度发展较早较完备的国家,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率兵征服英国后,随后王权强化,但英国封建君主始终受到封建大贵族的制约,最典型的是对国王征税权的限制。“王权强化的同时,封建贵族接二连三地申张他们的权利。……国王要求贵族提供特别(即额外的)捐助,必须征得贵族的同意。”相对于王权来说,宗教组织或教会往往又拥有独立的政治经济利益,王权为寻求自身的巩固和垄断,往往还要屈从于宗教组织和教会,以取得他们的支持。‎ ‎——均摘编自凤凰文化《中西君主专制制度的区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特征,并分析其长期存在的原因。(16分)‎ 6‎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封建君主制不同于古代中国之处,并简要分析其影响。(10分)‎ 答案:(1)特征:产生较早,存在时间长;体系严密坚固;具有传承性;君主大权独揽,皇权独尊。‎ 原因:先秦政治文化制度的整合;家国同构的原则;庞大的官僚统治队伍及对意识形态和经济生活的控制;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服务皇权;小农经济需要强大君权的保护。‎ ‎(2)不同:君权未能实现高度集中,存在制衡君主的外部力量;产生时间较晚,存在时间较短;教权控制意识形态,教权高于王权。‎ 影响:加剧了中世纪欧洲的纷争与落后;客观上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为近代欧洲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借鉴。‎ 解析:(1)第一问,据材料“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制度极其严密、坚固,其内在的传承性也极其顽强”“但整个社会的所有政治权力的最终归属在法律和名义上都定于一尊,专属君主”加以归纳概括即可。第二问,据材料“西周的封君封臣制经过春秋战国几个世纪的磨合、演变”“国家原则和家庭伦理同构的高度垄断的国家学说和意识形态、具有共同信仰和基本由知识分子组成的庞大的官僚统治队伍、对经济生活无孔不入的行政控制恐怕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很快被融入主流意识形态当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即可。‎ ‎(2)第一问,据材料“王权实际上处于和贵族、教会、自治的城市等各种相对独立的政治力量和政治权力并存的局面”“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率兵征服英国后,随后王权强化”“王权为寻求自身的巩固和垄断,往往还要屈从于宗教组织和教会,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加以归纳概括即可。第二问,从促进欧洲的社会转型和近代民主政治的确立等方面加以回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