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语文分科考试试题(无答案)
【2019最新】精选高二语文分科考试试题(无答案)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复旦大学在建校110周年的校庆日当天发布了新版形象宣传片《To My Light》后,被眼尖的网友指出抄袭了日本东京大学2014年的宣传片《Explorer》(探索者),被截取的类似视频一经传出舆论一片哗然,纷纷谴责复旦的不地道。 复旦大学作为中国的名牌高校,在建校110周年这样一个重要的时刻,其学校宣传片竟然抄袭日本宣传片的创意,这让中国人情何以堪?难道连复旦大学这样的名校也只会靠抄袭别人来凸显自己吗?对此很多人不禁要问:我们中国人只是擅长抄袭吗?我们的诚信在哪里? - 20 - / 20 说到诚信,最近关于中国在美留学生的两则新闻,更让我们难堪,也更让我们反思:中国的教育为什么没有教会我们诚信?一则新闻是美国检方5月28日对15名中国学生提起诉讼,指控他们在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等考试中采用欺诈手段,收买枪手替考。如果被控罪名成立,这些中国学生可能面临几十年监禁和几十万美元的罚金。 另一则新闻是BBC中文网5月28日的报道,文中称2014年有大约8000名中国留学生被美国学校开除,其中不乏在常春藤名校就读的学生。而被开除的原因,该报告称学术不诚实的比例占到22.98%。由这两则新闻再看看复旦大学涉嫌抄袭的宣传片,我们是否能从中找到一些因果关系?中国学生不诚实,中国的教育机构应该承担很大的责任。 为什么那么多中国学生敢在美国造假?原因很简单,因为造假对中国学生来说真的很平常。想想我们自己在中国受教育的经历,我们会发现很多造假的事情:为应付上级的检查,学校会要求学生造假;为了学校之间的考试比赛,老师会安排学生相互抄袭;在学生之间内部相互抄袭、找替考更是经常发生的事。要么是学校让学生造假,要么是学生自己造假没有受到严厉的惩罚;在这种教育环境中,中国学生很自然的将“造假”当成了家常便饭。 教书育人的教育机构竟然教唆、支持学生造假,这是多么可悲的事!中国学生将在中国养成的习惯带到美国,所以上面两则新闻的悲剧也就发生了。其实不止学生,中国整个社会都在面临诚信缺失的问题,因此造成的社会矛盾数不胜数;这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正常运转,让中国人的生活烦躁不安。 - 20 - / 20 诚信问题应该到了重视、解决的时候了。我们看到,中国对这个问题也很重视,“明礼、诚信”的价值宣导在中国的大街小巷里都能看到,这当然是好事;但最重要、最关键的还是要从学校坚守诚信开始,只有学校真的变成了“明礼、诚信”的典范,学生们才能在学校的耳濡目染中养成诚信的习惯,形成诚信的品格,并将这种品格带到全社会。 由此,我们再看复旦大学宣传片抄袭事件,不得不说这对宣导诚信的中国来说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对广大的中国学子来说这也是一种极其不好的示范。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希望复旦大学以此次事件为警醒,沉痛反思自己的行为;在以后的作为中,坚守教书育人的职责,树立起“诚信”育人的典范,将诚信的价值观传导给一代代的学子,也为全社会带来“诚信”的正能量。 (选自《中国教育为什么没教会我们诚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复旦大学110周年校庆日的不诚信行为,引起了一片轰动,人们纷纷谴责不地道、不诚信。 B.关于复旦大学抄袭日本东京大学宣传片的事件,尤为将中国诚信问题展现出来,也激起每个中国人的深思。 C.美国检方控告中国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欺骗、替考等手段,如若查实,中国学生将可能会面临着严厉的法律惩罚。可见,美国教育重视诚信。 D.之所以在中国呈现出多种造假等不诚信行为,是因为中国教育环境让学生“有机可乘”。面对这种状况,老师和家长在其中承担着很大的责任。 - 20 - / 20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每年都会有部分留学生因为学术不诚实而被开除,体现出中国在教育学生诚信方面的不足。 B.为应付上级检查做假、学校间的考试做假、学生间的抄袭等行为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作风,所以造假在学生中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家常便饭”。 C.因为中国教育机构的唆使、支持学生造假的行为,不仅使中国学生把这种不良习惯带到了美国,还导致两则新闻的悲剧发生。 D.中国的不诚信行为不仅在学生中体现,甚至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这影响着国民的正常的生活;影响着中国整个社会的运转;影响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复旦大学需以抄袭事件为警醒,加大诚信教育,树立“诚信育人”的典范。 B.只有将诚信的价值观传导给每一代的学子,才能为全世界注入“诚信”的正能量,才能为广大中国学子树立起良好的示范。 C.中国虽然对诚信的重要性有着较好的认识,但是未能真正落实到学校,因为学校才是诚信教育的关键示范场所,才能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诚信的品格,将它带入社会中。 D.近年来,不诚信行为在中国各个地方屡见不鲜,这不仅带给我们沉痛的反思,而且中国人也将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 - 20 - / 20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谎 言 相裕亭 盐河北岸,有一小村,依河而居。几十户人家,却散落在一条两里多长的古河套里。远看,乌蒙蒙一片,恰如零零散散的旧船被遗弃到河岸边。走到跟前,透过河堤上茂密的竹柳,才可辨出一家一户错落有致的小院及房屋间的石巷黛瓦。 此村,名曰犯庄。 乍一听,此处是出土匪、罪犯的地方。其实不然。 日伪时期,那里曾上演过一场貌似影视剧里才有的故事。有两个偷偷摸进村里的小鬼子,被村里的男人打死,扔到村外的芦苇荡里。驻扎在盐河口的小鬼子追查下来,把全村的成年男子集中到盐河边的小码头上,架起机枪,限定时间,逼他们交出“凶犯”。否则,将统统杀死。 关键时刻,村里的陈铁匠站了出来。 陈铁匠说,小鬼子是他杀死的。 日本兵中,一个留着八字胡的小队长,看到陈铁匠站出来,嘲讽般地独自鼓起掌来。随后,那家伙满脸狐疑地走到陈铁匠跟前,指着地上的两具尸体,变换着指间的数字,问他:“你的,一个人,杀死他们两个?” 陈铁匠脖子一挺,说:“是。” - 20 - / 20 小鬼子“呦西”一声,随之,目光转向旁边陈铁匠的儿子,怒吼一声:“你的,不明白吗?” 小鬼子不相信陈铁匠一个人,能杀死他们两个日本兵。 当即,陈铁匠的儿子也被拉出队列。 在处置了铁匠父子后,小鬼子们仍不肯罢休。他们把村里的男人押上河边巡逻舰。说是要带他们到“据点”内继续盘查。其实,是强征他们到山东招远金矿做劳役。 不久,他们当中有人写信回来。 小村里,许多妇人听说那户人家有信来,都纷纷跑去看。信中提到几户人家的男人,在半道上逃跑,或是在开采金矿时不守纪律,被日本人给杀了。 那几户死去男人的人家,先是有妇人滚在床上或地上哭。随之,就有人帮着焚烧火纸。另有妇人们帮着收拾庭院,支起灵棚,支起锅灶,办一桌酒菜,来祭奠那家死去的男人。 此时,陈铁匠家的女人,一定会在这些妇人当中。因为,当初她家男人与儿子被日本人杀死后,村里的妇人们,就是这样帮她的。 但是,此番铁匠家的女人,在帮衬那户家人料理后事时,却如坐针毡!她从那户人家的哭声里,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人家的冤屈与愤懑。 “死鬼呀,你死得好冤!你跟着人家白白送死呀。” 盐河边的女人,哭亡夫时,都是那样称其“死鬼”。 人家哭她家的死鬼死得冤,白白地跟着去送死!这说明什么?说明她家男人是不该那样死的。究其原因,自然就落到铁匠父子的头上了。 - 20 - / 20 整个村庄的男人被日本人掠去做劳役,都与她家的男人打死鬼子有关。所以,铁匠家的女人在那户人家做事时,半天不说一句话。 村子里的女人,表面上看不出她们是怎样恨铁匠家的男人和女人。但是,那些女人的心里,或多或少地还是会怨恨铁匠父子招惹祸端,给大家带来麻烦。以至于,性格刻薄的女人,在街面上与铁匠家的女人走个对面,都不搭理她。 这样一来,村子里再传来哪家男人死去的噩耗,她干脆缩在家里,不去做帮手了。再后来,她悄无声息地带着孩子,隐居娘家。 解放后,陈铁匠的后人想为他们因打死鬼子而惨遭日寇杀害的先祖树碑立传。他们找到盐区地方政府。 编写盐区地方志的同志告诉他们,当年死在芦苇荡里的那两个“鬼子”,是被日本人打死的两个穿着日本军服的盐工,并不是真的日本兵。他们之所以要自编自导那样一场惨剧,是为了向金矿输送劳工。 这就是说,铁匠父子打死鬼子之说,是子虚乌有的事。 不过,地方政府还是追认陈铁匠父子为革命烈士。为了一众村民,不惜牺牲自己的人,不是烈士,又是什么呢?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形象地描绘了盐河自然古朴的风景,介绍了文中人物生活的环境,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增强了小说的地域色彩。 - 20 - / 20 B.日本小队长“嘲讽般地独自鼓起掌来”,这一细节暗示了这是日本侵略者自编自导的一场惨剧,揭示了侵略者阴险、卑劣的心理。 C.小说通过人们对铁匠和铁匠家女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以及事情的真相和铁匠父子被追认革命烈士的结果的对比,揭示了深刻的主题。 D.小说情节设计巧妙,在层层铺垫的基础上,结尾干净利落地交代了事情真相,不仅产生了出人意料的效果,而且使人物形象熠熠生辉。 5.“谎言”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6.本文除了写陈铁匠一家,还写了盐河边的女人们。请结合作品,谈一谈作者为什么要写盐河边的女人们。(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注:本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设计实施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调查在全国范围内抽取28个区县的112所城乡学校、438个班级、19487名初中学生作为调查样本,调查对象包括学生、家长、老师及学校领导。 (摘自《光明日报》2016年8月18日) 材料二 - 20 - / 20 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儿童最多,占51.7%,其次是父亲外出的,占40.2%,母亲外出的最少,占8.1%,但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在各个方面的问题最突出。他们生活习惯更差,网络不良行为更多,意外伤害更多,对留守生活的负面体验也更高;学校表现更糟糕,遭受欺负的比例更高;在自我接纳和人际交往方面,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表现矛盾,他们觉得自己更有用,同时也觉得别人比自己运气好;他们觉得自己更受人欢迎,但不愿意和别人谈话聊天;他们认为自己的好朋友更多,但无助感最强。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威尔对亲子依恋的研究结论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要求在于婴儿应该有与母亲(或稳定的代理母亲)之间的连续不断的温暖、亲密的关系。他深信,早期依恋特征对个体后期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早期依恋的发展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关键期,儿童依恋难以重新建立,个体会出现情感不稳定的状况,面对挑战时也容易出现易怒情绪。 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虽然面临学习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最低,但他们没有放弃对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仍旧表现得积极向上,他们中有94.4%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比父亲外出的高2个百分点;有87.8%对未来怀有希望,比父母外出的高6.3个百分点。 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打工父母跟孩子见面和联系次数存在“临界点”,即每年见面4次,每月联系4次,不到这个次数,孩子的心理状态比不见面、不联系的情况还差。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撩拨效应’ - 20 - / 20 ,如果完全没有联系,孩子不会再指望从父母那里得到支持和帮助,遇到问題会去寻求其他人。反之,如果联系紧密,孩子会指望得到父母支持。此外,当每年见面次数超过9次,每月都有联系时,孩子的心理状态基本能够达到正常孩子的水平。”北京师范大学李亦菲教授说。 (摘自《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及《工人日报》2016年7月) 材料三 对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关爱保护有了国家层面的制度,2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了基层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职责,首次提出了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台帐的制度,一人一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并且规定了台帐的主要信息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通过定期走访、全面排查后掌握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情况、监护情况、就学情况;乡镇政府组织的重点核查;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在工作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或虐待、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的,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6年2月16日) 材料四 - 20 - / 20 僵化的户籍制人为地把人画地为牢,把人们固定在户籍地,这才是留守儿童大量存在的制度性原因。很多人不去要求政府改革户籍制度,而要求政府投入更多的人力与财力去关注留守儿童,希望更多公益机构去关怀帮助留守儿童,这不是舍本逐末吗?如果改变了产生留守儿童的制度,也不需要政府投入这么多资源了,纳税人也可以节省一大笔钱;如果户籍制不变,恐怕再多的政府投入,再多的公益人士也无法解决问题。 (摘自黄凯平《留守儿童的伪问题与真问题》)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调查可以看出,只有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比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儿童在各个方面的不良表现是最突出的。 B.打工父母与孩子见面和联系的次数越多,孩子的心理状态越好,不见面和不联系情况最差。 C.如果想要让孩子的心理状态基本能够达到正常孩子的水平,每年父母与孩子见面的次数要超过9次。 D.针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对他们有关爱和保护的作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威尔的研究结论表明,婴儿只有与母亲之间有连续不断的温暖、亲密关系,才会心理健康。 B.对于儿童的成长来讲,早期依恋的发展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关键期,儿童就不能再建立儿童依恋,并且情感会不稳定。 C.从材料一的调查情况可以看出,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农村留守儿童的身高与城市儿童和随迁儿童的相比都要低。 - 20 - / 20 D.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和父亲外出的留守儿童相比,前者对现有生活的满意度低,但对未来却更怀有希望。 E.要求政府投入更多的人力与财力去关注留守儿童,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根本办法在于改革户籍制度,不要用僵化的户籍制度约束人。 9.结合材料分析,如何才能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易简少聪悟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赡。太平兴国五年,年逾弱冠,举进士。太宗方留心儒术,贡士皆临轩覆试。易简所试三千余言立就,奏上,览之称赏,擢冠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雍熙二年,与贾黄中同知贡举。易简幼时随父河南,贾黄中来使,尝教之属辞;及是,悉为同列。 淳化元年,丁外艰。易简续唐李肇《翰林志》二卷以献,帝赐诗以嘉之。他日,易简直禁中,以水试欹器。上密闻之,因晚朝,命取试之。易简奏曰:“臣闻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器盈则覆,物盛则衰。愿陛下持盈守成,慎终如始,以固丕基,则天下幸甚。”会郊祀,充礼仪使。先是,扈蒙建议以宣祖升配。易简引唐故事,请以宣祖、太祖同配。从之。知审官院,言初任京朝官,未尝历州县,不得拟知州、通判。诏可。改知审刑院,俄掌吏部选,迁给事中、参知政事。至道二年,卒,年三十九,赠礼部尚书。 - 20 - / 20 易简外虽坦率,中有城府。由知制诰入为学士,年未满三十。属文初不达体要,及掌诰命,颇自刻励。在翰林八年,太宗遵旧制,且欲稔其名望而后正台辅,易简以亲老急于进用,因亟言时政阙失,遂参大政。 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光逢遂造谤书,斥言朝廷事,且讥易简。易简得其书以闻,逮捕光逢,狱具,坐弃市。易简以杀光逢非其意,居常怏怏。母薛氏以杀父执切责之,易简泣曰:“不谓及此,易简罪也。”及易简参知政事,召薛氏入禁中,问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上顾左右曰:“真孟母也。” (选自《宋史·苏易简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B.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C.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D.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20 - / 20 A.冠,源于周朝的“冠礼”是中国古代的成年礼。古代男子一般二十岁要行“冠礼”,女子一般十五岁要行“笄礼”,以示成人。 B.丁艰,即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子女礼须持丧三年,官员须停职守制。丁外艰,旧指父丧或承重孙祖父之丧;丁内艰,则是指母丧或承重孙祖母之丧。 C.削籍,指削除官籍中的名氏,籍,指做官名册。革职,只是革去现有职务,有重新起用的可能;削籍,则意味着除名,意味着永不录用了。 D.弃市,是一种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犯人暴尸街头的刑法。古代死刑种类众多,如车裂、腰斩、枭首、墨、刖、大辟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易简聪明好学,二十岁就考取进士,才思敏捷,临殿复试时,很快完成了三千字的答卷,后来,他和曾经教他作文的贾黄中一同主持贡举考试。 B.苏易简的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他续写《翰林志》,皇上赐诗嘉奖;皇上认可他关于郊祀和京中朝官任用的建议,让他掌管吏部选官,升为参知政事。 C.皇上听说苏易简好奇心强,喜欢“欹器”这件事后,劝诫他要“慎终如始”,不要玩物丧志。苏易简在翰林任职多年,太宗准备等他名望大了再委以重任。 - 20 - / 20 D.挚友何光逢因贿赂丢官,客居京城时替人代考,被苏易简清除出来,于是怀恨在心,捏造谤书,因苏易简的举报被定罪诛杀,苏易简因此受到母亲的指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易简所试三千余言立就,奏上,览之称赏,擢冠甲科。解褐将作监丞。 (2)召薛氏入禁中,问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上顾左右曰:“真孟母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龙阳县歌① 刘禹锡 县门白日无尘土,百姓县前挽鱼罟。 主人引客登大堤,小儿纵观黄犬怒。 鹧鸪惊鸣绕篱落②,橘柚垂芳照窗户。 沙平草绿见吏稀,寂历斜阳照县鼓。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在朗州任职期间,微服巡察龙阳县后所作。②篱落:篱笆。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县衙门前的祥和场景,地面洁净,百姓正在整理渔网。 B.第三四句重在表现主人的热情好客,所以用孩子围观与黄犬怒吠来反衬。 - 20 - / 20 C.龙阳县河滩一带地势平旷,绿草如茵,环境优美,县衙很少有官吏出入。 D.最后一句以景结情,写斜阳静静地照在县鼓上,表现了作者的意兴阑珊。 E.全诗叙写作者微服巡察的所见所闻,写景叙事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15.“鹧鸪惊鸣绕篱落,橘柚垂芳照窗户”两句颇有特色,请加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写六国统治者长期抢掠百姓,积累大量珍宝,点明了六国统治者不爱护百姓的实情。 (2)李煜在《虞美人》中以物是人非来抒发亡国之痛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科举考试到了明清时期才逐渐走向僵化,导致了中国文人以死背硬记式地读经,胶柱鼓瑟式地作诗文、纸上谈兵式地议论政事为务的风气。 ②市场是瞬息万变的,消费者也是翻云覆雨的,一个精明的企业家必须时刻关注社会潮流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方向,善用创新引领潮流的走向。 - 20 - / 20 ③北京虽然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但从支持《新青年》的人们风流云散以来,倒有几分寂寞荒凉的古战场情景。 ④这时候已经到傍晚了,唱歌人慢慢转过山头望不见了,可是那美妙动听的歌声还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⑤由于近来楼价持续上涨,而且这个楼盘前临碧水背依青山,环境十分优美,又有地铁直达市区,所以发售第一天便十室九空,销售场面十分火爆。 ⑥从托举女童的“最美路人”到拾金不昧的“最美的哥”,从救学生的“最美教师”到救患者的“最美医生”,这无不彰显着从善如流的道德风尚。 A.②④⑥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环保部明确提出建立机动车环保召回制度,既是倒逼机动车制造企业提高技术标准的釜底抽薪之举,也是科学应对空气质量问题的智慧策略。 B.随着科技的发展,青少年中的科技迷越来越多,这说明中国的创新教育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创新教育的快速发展将决定中国经济是否能够快速发展。 C.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 20 - / 20 D.好多部门都希望借助学校这个阵地来实现“小手拉大手”的教育效果,殊不知,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仅靠征文、演讲、手抄报等比赛来完成。 19.下列有关贺词、对联和诗句的使用,全都得体的一项是(3分) ①杏林之光(赞教师) ②鱼跃龙门(贺升学) ③敬颂钧安(祝平辈) ④鹤驾已随云影杳,鹃声犹带月光寒(挽联) ⑤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自勉辞) ⑥一联佳句随流水,百合香车动画桥(贺友情)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手机通话环境不好时,噪音会随着我们的声音一起被传送至另一方。如何科学地过滤掉我们周围的噪音? ① 。双MIC降噪技术是指一部手机配备两个MIC.通话时一个MIC用于采集我们嘴里发出的声音,另一个MIC则 ② ,然后通过软件系统将其屏蔽,这就保证了 ③ 。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就承诺而言,即使千金一诺最为沉重,但空口无凭又最为虚泛,观其行径还要等待漫漫时间的印证,所以“信” - 20 - / 20 在外化体现方面,就产生了一种加固信任的仪式。信誉建立,比城池建造更难,信诺百事才可能筑造起一道信任的高墙,而且毁诺一事就可颠覆信任的根基。国之信,建之无形,毁之无影,易毁难建,去即无存。一国对外要维护信用,对内要建立信誉,政府的公信力就能形成。 ①假设关系不成立,应当修改为:虽然千金一诺最为沉重。 ②______________,应当修改为:但毁诺一事就可颠覆信任的根基。 ③充分条件关系不成立,应当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正月初一,一部演绎中国历史传统诗词的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火爆荧屏。节目以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流行乐,即所谓的“和诗以歌”,用歌声诠释诗词之美。 材料二:甘肃省××县幼儿园开展蒙古族民间传统游戏——沙嘎。全园大、中、小9个班级,330多名幼儿和家长共同参加了活动。沙嘎是蒙古族氏间传统智力游戏之一,该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智力发展,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到竞争意识和合作、分享、谦让以及成功的快乐。同时,在幼儿们的玩乐中传承、发展和保护蒙古族传统文化。 材料三:1937年5月,商务印书馆从《史记》《左传》《战国策》中撷取公孙杵臼、程婴、子路、荆轲等人的故事,编成《中华民族的人格》小册,向全民推广,激励全民以先民为榜样,保全固有的精神,像典籍中记载的仁人义士一样,筑起血肉长城,保家卫国,这在当时产生重大影响。 - 20 - / 20 读了上面三则材料,你对传统文化传承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则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使之形成有机联系,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20 - / 2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