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酸和碱试题新版新人教版201803283108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总复习酸和碱试题新版新人教版201803283108

第十单元 酸和碱 ‎【知识网络】‎ ‎【分析解读】‎ ‎1.常见的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是重点内容。题型多以选择、填空、实验探究等题型出现,题型灵活且与工农业生产、生活联系紧密。中考考题将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境或图表信息,来考查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或实验主要事项,有综合性,有一定难度。‎ ‎2.对于酸碱的化学性质,要以常见酸碱为核心,将其同类物质的性质归纳整理,将不同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从而加深对其的化学反应的理解和掌握,寻找规律及性质差异将其知识网络化,并能综合运用。‎ ‎3.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变质探究是中考常见的考点,常以文字叙述出现在探究题中,常见的命题点有: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氢氧化钙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的程度、如何除去等。‎ ‎4.对pH概念的理解,题目不是抽象的给予,而是放在一定的生活情景中,要求用所学的知识,以生活实际作为切入点,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 ‎5.中和反应多以实验探究题的形式出现,题目综合性强,要注意审题,明确题目的已知(隐含)条件,根据中和反应发生的特点解答。‎ ‎【知识梳理】‎ 考点一:盐酸和硫酸(常见考点)‎ ‎1.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性质比较 ‎ ‎ 浓盐酸 浓硫酸 溶质化学式 ‎______‎ ‎______‎ 色、态、味 ‎“纯净”:无色液体、有______气味的液体 工业盐酸:黄色(含Fe3+)‎ ‎______色、______味、粘稠油状的液体 打开试剂瓶 现象 瓶口出现______‎ 无明显现象 原因 浓盐酸易 各成分的变化 溶质质量______,溶剂质量______,溶液质量______,溶质质量分数______‎ 溶质质量______,溶剂质量______,溶液质量______,溶质质量分数______‎ 特性 有腐蚀性 a。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发生脱水作用,属于______变化 b。浓硫酸具有吸附性,在实验室中用作干燥剂,属于______变化 c。浓硫酸稀释时______‎ 用 途 ①金属除锈 ②制造药物 ③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帮助消化 ①金属除锈 ②浓硫酸作干燥剂 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2.浓硫酸 ‎(1)吸水性:可用做______。如图:干燥气体时 导管应该“长进短出”‎ ‎(2) 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____________溶液。‎ ‎(3)稀释浓硫酸:______入______,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3.酸的共性:(酸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______)‎ ‎(1)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酸溶液使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______色,可使无色的酚酞试液______变色;‎ ‎(2)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______。(______反应)‎ 如:Fe+2HCl=____________ Zn+H2SO4=____________‎ ‎2A‎ l+6HCl=____________ 2Al+3H2SO4=____________‎ ‎(3)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______反应)‎ 如:铁锈+盐酸:Fe2O3+6HCl==____________(______溶液);‎ 氧化铜+硫酸CuO+H2SO4==____________(______溶液)‎ ‎(4)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______反应,______反应)‎ 如:NaOH + HCl = ____________‎ ‎(5)酸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复分解反应)‎ 如:HCl+ AgNO3=____________ H2SO4+BaCl2=____________‎ CaCO3 + 2HCl = 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常见考点)‎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颜色、状态 白色______,______溶于水(溶解放热)易______‎ 白色______,______溶于水 俗 名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制 法 Ca(OH)2+Na2CO3== CaCO3↓+2NaOH CaO +H2O== Ca(OH)2‎ 用 途 ①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 ②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 ③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 ①工业:制漂白粉 ②农业:改良______土壤、配波尔多液 ‎ ③建筑材料(CaCO3)‎ 方法总结:‎ ‎(1)潮解: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时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做潮解。‎ ‎(2)碱有腐蚀性,使用时应十分小心。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______溶液。‎ ‎(3)氧化钙(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放出大量的______。‎ ‎(4)氢氧化钙水溶液俗称石灰水,当石灰水中存在较多 未溶解的熟石灰时,就称为石灰乳或石灰浆。‎ ‎2.碱的化学性质 ‎(1)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碱溶液使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______色,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______色;‎ ‎(2)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如:Ca(OH)2+CO2==__________________,2NaOH+CO2==__________________‎ ‎(3)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______反应,______反应)‎ 如:Ca(OH)2 +2 HCl =__________________‎ ‎(4)能与某些盐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复分解反应)‎ 如:2NaOH+CuSO4=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总结:‎ ‎(1)Ca(OH)2与CO2反应时有明显的现象,适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存在。但由于Ca(OH)2微溶于水,不适合除去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2)NaOH与CO2反应时无明显的现象,不适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存在。但由于NaOH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少量的高浓度氢氧化钠溶液除去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3)NaOH和CO2、盐酸反应时,由于无明显反应现象,因此无法肯定反应是否发生,所以需要借助简单的实验,通过明显的现象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3.酸、碱、盐的组成 ‎ 定义 通式 物质 酸 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酸:______+酸根离子 H2SO4、‎ HCl、‎ HNO3‎ 碱 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碱:______+金属离子 NaOH KOH、Ca(OH)2‎ 盐 在水溶液中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NaCl、Na2CO3、NaHCO3‎ 方法总结: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的原因是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考点三:中和反应(高频考点)‎ ‎1.概念及实质 概念 ‎______跟______作用生成______和______的反应。‎ 表示式 酸 + 碱→______ + ______‎ 反应实质 酸中的H+ 跟碱中的OH- 结合生成水分子________________‎ ‎2.中和反应的应用 ‎ 应用 生活实例 碱中和酸 降低酸性 ①用熟石灰中和______土壤; ‎ ②用熟石灰中和工业生产中产生的______废水 ‎ ④蚊虫叮咬后可涂稀______中和; ‎ ⑤胃酸过多可服含氢氧化铝的药物。 ‎ 酸中和碱 降低碱性 ⑥用碳酸氢钠中和被碱液溅到的皮肤; ‎ ⑦农业上可用碳酸水灌溉植物,中和______土壤。‎ ⑧用稀硫酸中和印染厂生产中产生的______废水 方法总结:中和反应同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一样,是特征反应,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部分,复分解反应包含中和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中和胃酸,因它有很强的腐蚀性,会损害肠胃。‎ ‎3.中和反应(以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为例)中往往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其判断方法有:‎ 方法 判断依据 注意事项 方法一 借助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以用酸中和碱为例)‎ ‎①先在碱溶液中滴加几滴______试液;‎ ‎②为防止酸过量,应逐滴加入酸,并不断______;‎ ‎③当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______时,恰好完全中和 方法二 借助反应中的温度变化(以用酸中和碱为例)‎ ‎①先测量加入烧杯中______溶液的温度;‎ ‎②边加____液边不断搅拌并及时测量记录溶液的温度 方法三 借助反应中溶液pH的变化(以用碱中和酸为例)‎ ‎①先测出______溶液的pH;‎ ‎②逐滴加入______溶液,并不断搅拌,同时测定溶液的pH;‎ ‎③须保证溶液的pH______7,才能证明反应发生 ‎4.实验操作(以氢氧化钠与盐酸福为例)‎ 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______溶液,再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恰好变成______为止,此时恰好完全反应。酸碱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______过量。‎ 检验酸过量的方法:滴加____________试液、用____________、加入比较活泼的______、加入碳酸盐。‎ 考点四:pH(高频考点)‎ ‎1.pH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 pH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 pH______7‎ 溶液呈酸性,pH越小,溶液酸性越______‎ pH______7‎ 溶液呈______性 pH______7‎ 溶液呈碱性。pH越大,溶液碱性越______。‎ pH的 测 定 用具 用pH试纸或pH计 方法 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用干燥洁净的______蘸取待测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上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_____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值 溶液酸碱度的应用 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的溶液里才能进行 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__或接近___的土壤中生长 测定雨水的pH(因溶解有CO2,正常雨水的pH约为______,酸雨的pH小于5.6),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方法总结: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如NH4Cl溶液;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如Na2CO3溶液。‎ ‎2.使用pH试纸时的注意事项 ‎(1)测定pH时,不能直接将pH试纸浸入溶液来中。‎ ‎(2)测定前不能将pH试纸湿润。‎ ‎(3)pH试纸测出数值为______,不是小数。‎ 方法总结:加水稀释只能使酸性或碱性溶液的pH无限靠近7,但不能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考场练兵 中考回顾 ‎1.(2017山东青岛中考)下表列出了一些常见物质在常温下的pH范围,其中呈碱性的是(  )‎ 物质名称 鸡蛋清 牛奶 西红柿 柠檬汁 pH范围 ‎7.6~8.0‎ ‎6.3~6.6‎ ‎4.0~4.4‎ ‎2.0~3.0‎ A.鸡蛋清 B.牛奶 C.西红柿 D.柠檬汁 ‎2.(2017天津中考)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 食物 葡萄汁 苹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3.5~4.5‎ ‎2.9~3.3‎ ‎6.3~6.6‎ ‎7.6~8.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苹果汁和葡萄汁均显酸性 B.鸡蛋清和牛奶均显碱性 C.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 ‎3.(2017广州中考)下列关于H2SO4性质描述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  )‎ A.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 C.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 D.与Mg反应放出氢气 ‎4.(2017新疆中考)中和反应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下列应用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用盐酸除铁锈 B.服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硫酸处理印染厂含碱废水 ‎5.(2017重庆中考A卷)某实验小组将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溶液为酸性 B.B点恰好完全反应 C.C点溶液的溶质为H2SO4‎ D.B、C两点沉淀质量相等 ‎6.(2017成都中考)盐酸、氢氧化钠是常见的酸、碱。‎ ‎(1)盐酸中阳离子符号是    ,氢氧化钠的俗称是    (写一种)。 ‎ ‎(2)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当滴入稀盐酸至完全中和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取少量中和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现象是            。 ‎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含HCl ‎7.3 g的稀盐酸可中和氢氧化钠的质量为多少?‎ ‎7.(2017重庆中考B卷)2017年“全国生态文化村”遴选工作已启动。为了保护环境,某村办企业需对含硫酸的废水处理呈中性后排放。‎ ‎(1)若用pH试纸检测废水,其pH    (填“>”“<”或“=”)7,若要达到排放标准,可以向废水里加入    (填序号)。 ‎ A.氯化钠   B.氯化钡   C.生石灰 ‎(2)某同学欲利用该村的赤铁矿(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来处理废水,并制取红色颜料(Fe2O3)从而变废为宝。他设计了如下方案,试回答相关问题。‎ 废水溶液A沉淀BFe2O3‎ 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    (填符号),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③是分解反应,另外一种产物的名称是    (已知:不溶于水的碱受热易分解为两种氧化物,且化合价不变)。 ‎ ‎8.(2016呼和浩特中考)某同学将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和稀硫酸混合,反应完全后(假设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用品】pH试纸、Zn片、氧化铜粉末、稀硫酸、NaOH溶液、BaCl2溶液。‎ ‎【假设猜想】猜想一:Na2SO4‎ 猜想二:Na2SO4、NaHCO3‎ 猜想三:Na2SO4、H2SO4‎ ‎【实验探究】同学们取反应后的溶液用不同方案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现象或结论填空。‎ 实验方案 A B C D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无气泡产生 试纸变色,对照比色卡,pH<7‎ 产生白色 沉淀 实验结论 猜想三正确 猜想三 正确 猜想三 正确 ‎【得出结论】猜想三正确。‎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案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探究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分别是:‎ ‎①  ; ‎ ‎②   。 ‎ ‎【总结提高】依据所给实验用品,你还有什么不同类方案确认猜想三是正确的。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 ‎ 模拟预测 ‎1.在Ca(OH)2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冷却至室温,溶液的pH没有改变的是(  )‎ A.CO2 B.CaO C.Cu(NO3)2 D.HCl ‎2.根据下表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错误的是(  )‎ 向少量NaOH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 向少量BaCl2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 现象 ‎①‎ 白色沉淀 化学 方程式 ‎2NaOH+CuSO4=Cu(OH)2↓+Na2SO4‎ ‎②‎ A.①有蓝色沉淀 B.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Cl2=BaSO4↓+CuCl2‎ C.两个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D.只要有沉淀生成的反应就属于复分解反应 ‎3.下列各组气体中,均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一组是(  )‎ A.O2、CO、CO2 B.H2、O2、HCl C.H2、SO2、CO D.H2、O2、CO ‎4.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下列四种试液中,能将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开来的是(  )‎ A.稀硫酸 B.NaCl溶液 C.石蕊溶液 D.Na2CO3溶液 ‎5.在硫酸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能够大量存在的物质是(  )‎ A.BaCl2 B.AgNO‎3 ‎C.Na2SO4 D.Na2CO3‎ ‎6.为确认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时,滴加的盐酸是否过量,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所用试剂及判断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实验方案 使用的试剂 判断的方法 A 铁粉 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B pH试纸 如果pH<7,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C 硫酸铜溶液 如果有蓝色沉淀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D 紫色石蕊溶液 如果溶液变成红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7.下图中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用“—”连接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可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可以为盐 B.乙只能是氧化物或酸 C.丙只能是金属单质、盐或碱 D.其中一个反应可能同时生成两种沉淀 ‎8.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A.与二氧化碳反应 B.与盐酸反应 C.与氧化铁反应 D.与氯化铜溶液反应 ‎9.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实施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至b段有蓝色沉淀生成 B.d点溶质种类为三种 C.c至d段,溶液pH不断减小 D.c点所含的溶质种类最少 ‎10.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一定是酸 B.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该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C.碱溶液的pH大于7,碳酸钠溶液的pH也大于7,所以它属于碱 D.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所以水属于氧化物 ‎11.(1)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    色,pH   7(填“>”“<”或“=”),逐滴向锥形瓶中滴入盐酸并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的pH    (填“增大”或“减小”)。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 ‎ ‎(2)如下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 ‎①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是将       (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下同)滴  中,理由是                 。 ‎ ‎②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 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 ‎ ‎12.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到盛有无色酚酞和NaOH混合溶液的小烧杯中。当看到       ‎ ‎(填现象),证明它们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 ‎【学生板书】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理由是                         。 ‎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的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续表:‎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 ‎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 ‎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2SO4,除以上正确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     (填序号)。 ‎ a.铜 b.氧化铜 c.紫色石蕊溶液 d.硝酸银溶液 ‎(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 是           (写一条)。 ‎ 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 考点一:盐酸和硫酸(常见考点)‎ ‎1. 浓盐酸:HCl 刺激性 白雾 减少 不变 减少 减少 浓硫酸:H2SO4 无 无 不变 增加 增加 减少 化学 物理 放热 ‎2.(1)干燥剂 (2)碳酸氢钠 (3)酸 水 ‎3.氢离子 ‎(1)红 不 ‎(2)氢气 置换 FeCl2+H2↑ ZnSO4+H2↑ 2AlCl3+3H2↑ Al2(SO4)3+3H2↑ ‎ ‎(3)复分解 3H2O+2FeCl3 黄色 H2O+CuSO4 蓝色 ‎(4)复分解 中和 NaCl + H2O ‎(5)AgCl↓+HNO3 BaSO4↓+2HCl CaCl2 + H2O + CO2↑‎ 考点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常见考点)‎ ‎1.氢氧化钠:固体 极易 潮解 烧碱、火碱、苛性钠 氢氧化钙:粉末 微 熟石灰、消石灰 酸性 方法总结:(2)硼酸 (3)CaO+H2O==Ca(OH)2 热 ‎2.(1)蓝 红 ‎(2)CaCO3↓+H2O Na2CO3+H2O ‎(3)复分解 中和 CaCl2 +2H2O ‎(4)Na2SO4+Cu(OH)2↓‎ ‎3.H+ OH-‎ 考点三:中和反应(高频考点)‎ ‎1.酸 碱 盐 水 盐 水 H++OH-= H2O ‎2.酸性 酸性 肥皂水 碱性 碱性 ‎3. 酚酞 搅拌 无色 碱 酸 酸 碱 ≥‎ ‎4.酚酞 无色 酸 紫色石蕊 pH试纸 金属 考点四:pH(高频考点)‎ ‎1. < 强 = 中 > 强 玻璃棒 标准比色卡 7 7 5.6‎ ‎2. (3)整数 中考回顾 ‎1.A 2.B 3.C 4.A 5.C ‎6. (1)H+ 烧碱(火碱,苛性钠)‎ ‎(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产生白色固体(NaCl溶液蒸发结晶)‎ ‎(3)解:设可中和的NaOH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x ‎‎7.3 g x=‎‎8 g 答:可中和的NaOH质量为‎8 g。‎ ‎7. (1)< C ‎(2)Fe3+ 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 水 ‎8. 【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A B C D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Zn片不断溶解 实验结论 猜想二 不正确 ‎【评价反思】‎ ‎①方案B中pH试纸浸入溶液中 ‎②方案D中Na2SO4与BaCl2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或白色沉淀可能由Na2SO4与BaCl2反应生成),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或不能证明猜想三正确)‎ ‎【总结提高】‎ 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反应后的溶液,若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则猜想三正确 模拟预测 ‎1.解析:‎ A.二氧化碳能够消耗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从而使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变小,溶液的pH减小,故选项错误;‎ B.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冷却至室温后石灰水仍然是饱和溶液,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不变,溶液的pH不变,故选项正确;‎ C.硝酸铜能够消耗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从而使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变小,溶液的pH减小,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钙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从而使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变小,溶液的pH减小,故选项错误。故选B。‎ 答案:B ‎2. 解析:‎ 有沉淀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如CO2+Ca(OH)2=CaCO3↓+H2O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答案:D ‎3. 解析:‎ 二氧化碳、氯化氢气体、二氧化硫都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因此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故选D。‎ 答案:D ‎4. 解析:‎ 稀硫酸虽能跟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反应,但均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A项错误;NaCl溶液跟三种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B项错误;石蕊溶液遇石灰水和NaOH溶液都显蓝色,无法区别两溶液,C项错误;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与NaOH溶液不反应,因而可以区分三种溶液,D项正确。‎ 答案:D ‎5. 解析:‎ H2SO4与BaCl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HCl,因此不能共存于该溶液中,A项错误;HCl与AgNO3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因此不能共存于该溶液中,B项错误;Na2SO4与HCl、H2SO4都不能反应,因此硫酸钠能共存于该混合溶液中,C项正确;碳酸钠与盐酸、硫酸都能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不能共存于该溶液中,D项错误。‎ 答案:C ‎6. 解析:‎ 铁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产生,说明盐酸过量,A项正确;pH试纸测出的pH小于7,说明溶液显酸性,盐酸已经过量,B项正确;只有氢氧化钠过量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才能生成蓝色沉淀,C项错误;紫色石蕊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存在氢离子,也就可以证明盐酸过量,D项正确。‎ 答案:C ‎7. 解析:‎ 甲是盐,如碳酸钠,则乙为酸,酸既与碳酸钠又与氢氧化钙反应,满足题意,A项正确;乙如果是硫酸铜,硫酸铜会与氢氧化钙反应,甲是氢氧化钡,也满足题意,所以乙可以是氧化物、酸、盐,B项错误;丙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盐反应,所以丙是金属单质、盐或碱,C项正确;甲、乙、丙中有两种物质是氢氧化钡和硫酸铜时,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满足题意,D项正确。‎ 答案:B ‎8. 解析:‎ 碱能与指示剂反应,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与酸反应,与某些盐反应,但不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答案:C ‎9. 解析:‎ 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此过程中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然后和硫酸铜反应。‎ 答案:D ‎10. 解析:‎ 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是酸性溶液,但显酸性的不一定都是酸的溶液,有些盐的溶液也会显酸性,A项错误;中和反应是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是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B项错误;碱性溶液pH大于7,pH大于7的有可能不是碱溶液,有些盐的溶液也显碱性,C项错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水是氧化物,D项正确。‎ 答案:D ‎11. 解析:‎ ‎(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碱性溶液的pH大于7,加入盐酸,则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而使碱性逐渐转化为中性或酸性,酚酞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为无色,故会看到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溶液的pH减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2)①根据图像,在反应未进行时,溶液的pH=1,为强酸性溶液,所以该反应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②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原理是HCl+NaOH=NaCl+H2O,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5 mL时,溶液仍为强酸性,所以是氢氧化钠只与部分盐酸反应,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生成的NaCl也有剩余的HCl。‎ 答案:(1)红 >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减小 HCl+NaOH=NaCl+H2O ‎(2)①氢氧化钠溶液  盐酸  在未滴入溶液之前,溶液的pH为1,为酸性溶液 ‎②NaCl、HCl ‎12. 解析:‎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到盛有无色酚酞和NaOH混合溶液的小烧杯中,当看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证明它们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假设猜想】由于H2SO4和NaOH反应,两者不能共存,因此猜想四不合理;‎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则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因为如果含有氢氧化钠,则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评价反思】‎ ‎(1)实验操作中将pH试纸浸入溶液中,这样会污染试剂,故该操作错误;‎ ‎(2)实验方案将BaCl2溶液滴入待测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待测液中含有H2SO4是错误的,原因是BaCl2与Na2SO4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 ‎(2)氧化铜不能与硫酸钠反应,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显酸性的稀硫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因此利用氧化铜、紫色石蕊溶液可以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H2SO4;‎ ‎(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腐蚀下水道。‎ 答案:【演示实验】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学生板书】H2SO4+2NaOH=Na2SO4+2H2O ‎【假设猜想】猜想四  H2SO4和NaOH反应,两者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1)氢氧化钠 ‎【评价反思】(1)pH试纸浸入溶液中 (2)BaCl2与Na2SO4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反思与拓展】(1)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2)bc (3)腐蚀下水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