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六市(南阳市、信阳市等)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六市(南阳市、信阳市等)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20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一次联考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选择题)‎ ‎1.周灭商后,周公提出“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制,惟仁是亲”的政策,于是周武王“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令修盘庚之政,殷民大说(悦)”。这表明周武王 A.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B. 善于接纳大臣意见 C. 采取以殷治殷的策略 D. 严格防范商代后裔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周天子派遣商朝贵族后裔管理殷商的百姓,这体现了以殷治殷的策略。C正确;材料未体现对地方控制力度的加强,A错误;接纳周公此次建议不代表经常接纳大臣意见,B错误;材料表明周武王重用了商代后裔,D错误。故选C。‎ ‎2.西汉初年,一些先朝的礼制如车马殉葬制度不复存在;从汉文帝到汉武帝末年,车马殉葬制度在诸侯王墓葬中重新被发现。这一变化表明西汉 A. 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B. 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 诸侯王实力日益增强 D. 儒家思想重新受到重视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西汉初期经济凋敝,取消了车马殉葬制度。而后随着经济迅速发展,此制度又被重新采用。B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央集权的变化,A错误;汉武帝时期诸侯力量逐渐被削弱,C错误;材料未体现儒家思想,D错误。故选B。‎ ‎3.唐代瓷器注重异国情调、自然风格、雄浑的气质与彩绘的装饰;宋瓷则追求纹饰低调、冷色系的单色色调,体现轮廓、釉色和纹饰完美整合,流露出一种孤芳的排外心理。唐宋瓷器的不同特点折射出 A. 唐宋政治体制的变革 B. 欧洲审美情趣的影响 C. 中国文化心态的变化 D. 中国制瓷工艺的进步 ‎【答案】C ‎【解析】‎ - 11 -‎ ‎【详解】唐宋时期瓷器的不同,体现了唐代的文化兼容并蓄而宋代孤芳排外,表现了中国文化心态的变化。C正确;唐宋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未发生变革,A错误;唐宋瓷器的变化与欧洲审美情趣无关,B错误;材料只体现了唐宋瓷器风格不同,未体现技术的变化,D错误。故选C。‎ ‎4.明代中后期,民众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生活方式,旅游普及到普通百姓。每逢佳节众人成群结队,就近选择风景美妙之处尽情游览。这反映出,明代中后期 A. 政府户籍管理宽松 B. 民众个体意识增强 C.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民众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生活方式”表明民众个体意识逐渐增强。B正确;依据所学可知,明朝未放松对人民的控制,A错误;材料未体现出雇佣关系,C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才逐步解体,与材料时间不符,D错误。故选B。‎ ‎5.1850年,上海租界人口所占比重不足0.1%,1865—1866年间,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人口分别占上海人口总数的13.4%和8.1%。出现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A. 战争影响人口布局 B. 租界内生活设施较为完善 C. 上海经济发展迅速 D. 上海外来人口大幅度增加 ‎【答案】A ‎【解析】‎ ‎【详解】19世纪60年代初期,太平军攻入上海,引起人民恐慌,纷纷躲到租界寻求庇护,因此战争会对人口布局产生影响。A正确;生活设施完善与否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上海经济发展与人口涌入租界无关,C错误;材料未说明租界增加人口是外来的,D错误。故选A。‎ ‎6.1919年4月,蔡元培说:“北大不但未提倡‘铲伦常’,而且大倡父子有亲,兄弟相连,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据此可知,蔡元培 A. 改造北大以服务政府的要求 B. 肯定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价值 C. 认识到西方文化存在的缺陷 D. 主张以儒学为主兼容其他思想 ‎【答案】B ‎【解析】‎ - 11 -‎ ‎【详解】根据材料“大倡父子有亲,兄弟相连,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可知,这些内容是传统文化中优秀部分,可见蔡元培肯定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价值,选项B正确;北大当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并不是服务政府,排除A;选项C与题无关,排除;材料只体现了蔡元培对传统文化中积极部分的支持,并不能得出其以儒学为主兼容其它思想的主张,选项D过度解读材料,排除。‎ ‎7.中国共产党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 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 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C.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为了建立国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产党对根据地政策进行了调整,而且改编了军队。C正确;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处于合作的关系,而且没有苏维埃、红军,A错误;材料表明共产党为了团结一切力量,改变了根据地建设的政策,B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有助于抗日战争的结束,解放战争还未开始,D错误。故选C。‎ ‎8.下面是一幅创作于1953年的宣传画,该宣传画反映出当时我国 ( )‎ A. 人民公社获得了广大群众拥护 B. 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浮夸风”‎ C. 家庭副业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D. 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热情高涨 ‎【答案】D ‎【解析】‎ - 11 -‎ ‎【详解】根据“1953年”“农业合作有分工,男女老少齐劳动”可知,宣传画反映的是1953年开始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爱国增产真光荣”说明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热情高涨,故选D;1958年开始建立人民公社,1958年出现“浮夸风”,A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农业合作社,“家庭副业”表述错误,排除C。‎ ‎9.古代雅典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都终身研究学问,很少人愿意去担任官职而从政。出现这 一现象主要在于,雅典 A. 有较为严密的监督机制 B. 知识分子对民主制度彻底失望 C. 自由信仰环境较为宽松 D. 知识分子对社会道德沦丧不满 ‎【答案】A ‎【解析】‎ ‎【详解】雅典为了维护其民主制度制定了严密的监督机制,这种机制导致很多人不愿担任官职。A正确;彻底失望说法过于绝对,B错误;不愿担任官职与自由信仰无关,C错误;材料未涉及社会的道德沦丧,D错误。故选A。‎ ‎10.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取消了贸易保护政策,同欧洲各主要国家订立互惠关税协定,降低进口税率;1849年取消了《航海条例》;到1875年,英国工业品的平均进口关税税率降到几乎为零。这反映出英国 A. 自由主义成就了工业革命 B. 与荷兰经济竞争关系结束 C. 彻底放弃了贸易保护政策 D. 工业革命促使生产能力提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重商主义指导下,英国制定了《航海条例》,而后来英国完成了工业化,成为“世界工厂”,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导致关税税率的下调。D正确;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资本家要求“自由竞争”,因此是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主义,A错误;国家利益的不同导致两国竞争关系不会结束,B错误;彻底放弃说法过于绝对,C错误。故选D。‎ ‎11.1933年斯大林指出:“党似乎在鞭策国家,使它加速向前奔跑”,“必须催赶国家,因为它落后了一百年,落后带来了致命的威胁。”这一观点 A. 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局面 B. 体现了苏联实现工业化的紧迫感 C. 成为苏联开始工业化依据 D. 严重脱离了苏联经济落后的国情 ‎【答案】B ‎【解析】‎ - 11 -‎ ‎【详解】材料表明苏联在当时面临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威胁,要想保护革命取得的成果,必须加快工业化步伐。B正确;材料指的是要进行工业化建设,不是加快农业建设,A错误;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的召开确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C错误;苏联当时国情决定了苏联要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因此符合国情,D错误。故选B。‎ ‎12.源于西方的快餐连锁店进入印度和日本以后,导致了当地传统食品也建立起自己的快餐分店。西方时装进入日本以后,日本传统形成了自己的时装业,它有一套典型的日本式审美标准。上述现象说明 A. 全球化趋势削弱了民族国家的特色 B 东方各国本土文化被西方文明同化 C. 经济全球化导致各地文明产生冲突 D. 经济全球化可能导致本土文化复兴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传统食品也建立起自己的快餐分店”说明印度传统食品借鉴西方快餐店的做法,而材料“日本传统形成了自己的时装业,它有一套典型的日本式审美标准”,说明日本是时装业没有摆脱日式审美标准,可见经济全球化可能导致本土文化复兴,故D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全球化趋势削弱了民族国家的特色,故A不符合题意;东方各国本土文化并未被西方文明同化,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明冲突,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前期,由于人口激增,内地人地矛盾不断尖锐,于是便出现了向人烟稀少的边远或未经开发的深山老林地区的“长时间,大规模”的流动现象,至鸦片战争前后,由内地诸省迁往边远省份人口总计有700万~800万。同时,游民队伍也在与日俱增,不断扩大。嘉庆八年,滞留北京街头的“无业贫民”就有8万人之众。四川省“游民极多”,仅成都“每日清晨城门启后,四门进城者不下两万人”。苏北一带每到秋冬之际,“游民百十为群”,乞食四方。流民、游民的大量存在,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胡焕庸、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上册 材料二 ‎ - 11 -‎ ‎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各国失业现象愈发严重,为了吸引欧洲移民来美国,186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鼓励外来移民法》,1861年至1920年掀起两次移民高潮,移民人数猛增到2350万,有大约93%是熟练工人,85%的人年龄在14岁到44岁之间,并且以男子居多。美国历史上的移民潮不但对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使得美国在短短一百多年里能够迅速崛起;同时也促使美国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成为拥有十分多样化的种族及民族。由于在就业、宗教和民族问题上的矛盾,1920年以后,美国彻底结束了自由移民的时代,开始实行有配额的限制性移民政策。‎ ‎——摘编自世界人口网《美国人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人口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的中国与1920年前的美国人口增长最大的不同,并说明这种不同给两国带来的不同后果。‎ ‎【答案】(1)特点:人口增速加快、呈直线上升趋势。原因:清代前期,国家统一;社会持续稳定和生产力的发展;税制的改革(摊丁入亩);高产农作物的引进。‎ ‎(2)不同及后果:中国:人口增长主要为内增长。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流动,促进边区开发、民族融合,增强中华文明的内聚力;人地矛盾尖锐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流民、游民剧增,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美国:外来移民增长是其人口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和成熟劳动力;促进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及文化的多样性;促使美国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带来就业压力及种族问题,开始限制移民。‎ ‎【解析】‎ ‎【详解】(1)关于“特点”,由材料“人口激增,内地人地矛盾不断尖锐”,可得出人口增速加快、呈直线上升趋势。关于“原因”,可以从国家统一、社会经济发展、税制改革和高产农作物的引进等角度作答。‎ ‎(2)关于“不同”,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外来移民是人口增长的重要原因,清前期中国的人口增长主要是内部增长。关于“后果”,根据材料,可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作答,清前期的人口增长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使中国文明具有很强的连续性、稳定性、内聚性,另一方面,也对环境、社会稳定等带来不利影响;而美国大量移民的增长不但造成其长期的种族问题、民族偏见,同时也成为各种文明的大熔炉,进一步促进了美国的发展。‎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 - 11 -‎ ‎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以文化为载体的意识形态因素愈加复杂、多变,使对于世界各国乃至对各种社会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考虑。意识形态作为精神文化的特殊系统,往往把文化作为它的积聚地。当前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相在国际舞台上通过推销自己的文化以实现其意识形态扩张的战略企图。面对咄咄逼人的文化霸权主义,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全球化的潮流中维护本国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及文化自信,已成为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摘编自郝保权《对全球化背景下美国文化霸权及其意识形态意涵的战略沉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二战后的相关史实,围绕“全球化”“文化霸权”“文化自信”等关键词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答案】示例:论题:反对文化霸权,增强文化白信,推动文化的全球化与多元化。‎ 论述: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以文化为载体的意识形态因素更加复杂多变。当前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相在国际舞台上推销自己的文化,以实现其意识形态的扩张。特别是冷战以来美国凭借发达的经济和强大的综合国力,竭力拓展世界文化市场,控制思想文化资源,把建立文化霸权作为谋求世界霸权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建立对全世界的文化霸权,将会使吸收该国文化的国家的政治文化不断被边缘化,进一步会引起对政治体系的认同危机,直至演化为国家政权的颠覆或国家主权的分裂。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要站在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积极应对西方的文化霸权,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树立文化自信,扩大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不断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驾驭能力。总之,要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潮流,坚持反对文化霸权,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解析】‎ ‎【详解】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本题可围绕考查全球化、文化霸权和文化自信这个核心问题而设置论题。论证环节,要以全球化为大背景,指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争相推销自己的文化来进行意识形态的扩张是文化霸权的缘由,然后论述文化霸权给其他国家带来的影响,最后以中国为例提出解决的方案。在论述中要注意言之有理,史论结合。‎ ‎15.材料 改革开放后,国家修订了《宪法》中国家荣誉制度的相关规定,陆续制定和修订了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等。2015年12月颁布的《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对国家荣誉制度的基本原则、制度体系、制度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规定。目前,我国主要国家荣誉称号和政府奖励的种类有:军事类、经济类和科技类等。此外还有文艺类、教育、体育、文学、医学类等。2007年我国开始评选“全国道德模范”,经地方和各系统的推荐后,利用媒体广泛宣传候选人的主要事迹,然后按社会公众、万名公众代表和评选委员会投票支持率权重相加,得出每位候选人的总支持率,最后评选出获奖名单。‎ ‎——摘编自彭怀祖《我国国家荣誉制度建设的回顾与展望》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荣誉制度建设的特点。‎ - 11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国家荣誉制度建设发展的意义。‎ ‎【答案】(1)注重立法;种类多,领域全面;构建起较完整的体系;评选程序公开、公正、民主。‎ ‎(2)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全社会积极向上的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陆续制定和修订了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来看,我国注重立法保护荣誉制度建设;依据材料“对国家荣誉制度的基本原则、制度体系、制度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规定”来看,我国构建起了较完整的体系;依据材料“我国主要国家荣誉称号……体育、文学、医学类等”来看,我国荣誉制度种类多,领域全面;依据材料“经地方和各系统的推荐后,……得出每位候选人的总支持率”来看,我国荣誉评选程序公开、公正、民主。‎ ‎(2)评选荣誉,树立道德模范等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而评选程序的公开、公正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全社会积极向上的精神,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16.材料 华盛顿会议期间,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评价美国的对华政策时说:“美国对中国的野心体现在经济方面,划定势力范围没有门户开放政策有优势。因此,我们不应该认为,美国对华政策是一种自由开明政策。实际上,只要触犯美国利益,开明自由原则和人道主义精神,都会失去分量。举个例子:(1921年)11日,中国政府欠美国某大银行550万美元到期,但无力偿还。美国国务院威胁北京政府说,久借不还会对中华民国的财务政治评级产生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美国银行家提出要向中国政府预付一笔款子,供其偿还上述贷款。这一提议得到美国国务院的支持。美国金融家和政客先是联手制造出危险的局面,又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挽救中国,就为中国成为美国金融保护国铺平了道路。”‎ ‎——摘编自(英)伯特兰·罗素《中国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特点,并说明其政策推行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一战后美国的对华政策。‎ ‎【答案】(1)特点:以经济扩张为主,体现金元外交特点。‎ - 11 -‎ 背景:一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欧洲列强实力衰弱;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危机严重;五四运动促进中国反帝爱国运动发展。‎ ‎(2)美国打着自由开明、人道主义等旗号,以援助中国为名,实质上是借经济手段加强对中国的控制;利益至上是其对华政策的出发点,正是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20世纪20年代后,美国商品和资本不断向中国渗透,逐步取得对华经济侵略的优势地位。‎ ‎【解析】‎ ‎【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只要触犯美国利益,开明自由原则和人道主义精神,都会失去分量”来看,一战后美国对华政策以经济扩张为主,体现金元外交特点;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同时欧洲国家实力衰弱。而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危机严重,又有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导致美国对中国有了此政策。‎ ‎(2)依据材料“美国金融家和政客先是联手制造出危险的局面,又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挽救中国,就为中国成为美国金融保护国铺平了道路”来看,美国打着人道主义旗号援助中国,实质上是借助经济手段控制中国,达到维护其利益的目的,最终导致20世纪20年代后,美国商品和资本不断向中国渗透,逐步取得对华经济侵略的优势地位。‎ ‎17.材料 1865年,中亚的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入侵新疆。阿古柏勾结英国和俄国,妄图分裂中国领土。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东南沿海出现危机,李鸿章认为,“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应加强海防力量,其主张得到相当多的支持者。但也有一些“塞防论”者反对。左宗棠主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不可偏废。1875年清廷采纳了左宗棠的建议,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提出了“缓进急战”、“先北后南”的方针,经充分准备,于1876年4月在肃州(今酒泉)誓师,率军进疆,不久收复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地。在西征军的打击下,阿古柏走投无路,服毒自杀。1878年1月.2日,和田克复,清军取得收复新疆之战的胜利。‎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左宗棠收复新疆。‎ ‎【答案】(1)列强加紧侵略中国,边疆出现危机;朝廷内部出现“塞防”与“海防”之争;清政府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 ‎(2)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粉粹了俄、英两国分裂新疆的图谋;显示了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决心和力量;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新疆的发展;为后来新疆建省奠定了基础。‎ ‎【解析】‎ - 11 -‎ ‎【详解】(1)依据材料“中亚的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入侵新疆。阿古柏勾结英国和俄国,妄图分裂中国领土”来看,当时列强加紧侵略中国,边疆出现了危机;依据材料“李鸿章认为……应加强海防力量,其主张得到相当多的支持者。但也有一些塞防论者反对”来看,当时朝廷内部出现了“塞防”与“海防”之争;依据材料“清廷采纳了左宗棠的建议,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来看,清政府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 ‎(2)依据材料“收复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地”“清军取得收复新疆之战的胜利”来看,左宗棠的行为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打击了列强的阴谋,显示了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决心和力量,而且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新疆的发展,为后来新疆建省奠定了基础。‎ ‎ ‎ - 11 -‎ - 11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