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首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首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首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物理 第Ⅰ卷(共3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所有题目均为不定项选择题,漏选得2分,错选、不选不得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研究下列现象,涉及的物体可看作质点的是( )‎ A. 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时,可将地球看作质点 B. 研究高铁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可将列车看作质点 C. 研究乒乓球的弧圈旋转方向,可将乒乓球看作质点 D. 研究原子内部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时,可将原子看作质点 ‎【答案】AB ‎【解析】‎ ‎【详解】A.绕太阳公转的地球,由于两者距离很大,故地球形状、大小可以忽略,地球可以看做质点,故A正确;‎ B.研究高铁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由于高铁的形状和大小相对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可以忽略,所以高铁可看成质点,故B正确;‎ C.研究旋转的乒乓球旋转方向,涉及到球的旋转,故球不能看做质点,故C错误;‎ D.研究原子中的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时,我们已经将原子分为原子核和电子,原子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可以将原子看作质点,故D错误。‎ ‎2.下列有关运动的描述中,参考系的选取符合描述的是( )‎ A. “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以“飞流”作为参考系的 B.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是以水为参考系的 C. “钱塘观潮时,观众只觉得潮水扑面而来”是以“观众”为参考系的 D. “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国旗”为参考系的 ‎【答案】BC ‎【解析】‎ ‎【详解】A.飞流是相对于山在动,故参考系是山,故A错误;‎ B.研究对象应该是桥,以水为参考系,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桥是运动的,故B正确;‎ C.钱塘观潮时,潮水扑面而来是指潮水相对于我们来说的,故是以观察者为参考系的,故 C正确;‎ D.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故D错误。‎ ‎3.如图所示,一位同学从操场A点出发,向西走了,到达B点,然后又向北走了,达到C点。在从A点到C点过程中,该同学的位移大小是( )‎ A. ‎470m B. ‎50m. C. ‎40m D. ‎‎30m ‎【答案】B ‎【解析】‎ ‎【详解】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所以总位移是大小为。‎ A.‎470m,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50m,与结论相符,选项B正确;‎ C.‎40m,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30m,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4.关于物体的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为正,物体的速率一定增加 B. 加速度增大,物体的速率一定增大 C. 加速度很大,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一定很大 D. 加速度越大,物体速度的变化率一定越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当加速度为正,速度为负时,物体做减速运动,速度减小,故A错误;‎ B.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加速度增大,但速度减小,故B错误;‎ C.由公式可知,加速度很大,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不一定很大,还与时间有关,故C错误;‎ D.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率,即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变化率大,故D正确。‎ ‎5.‎ 实验表明,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关于自由落体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自由落体时间为t时,其速度变化量为gt B. 羽毛轻飘飘的落下,说明它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不是g C. 在地球表面附近,g始终是个常量,大小为‎9.8m/s2‎ D. 月球表面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也为g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公式可知,物体自由落体时间为t时,其速度变化量为gt,故A正确;‎ B.羽毛轻飘飘的落下,由于受到空所阻力,所以不是自由落体运动,故B错误;‎ C.重力加速度与纬度和离地面高度有关,所以重力加速度不是一个常量,故C错误;‎ D.月球表面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为,故D错误。‎ ‎6.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m/s2。那么从刹车开始计时,前6秒内的位移大小与第6秒末的速度大小分别为( )‎ A. x=‎30m,v=‎0m/s B. x=‎30m,v=‎10m/s C. x=‎40m,v=‎0m/s D. x=‎40m,v=‎10m/s ‎【答案】C ‎【解析】‎ ‎【详解】汽车从开始刹车到停止所用的时间为 所以前6s的位移与前4s的位移相同,即为 由于汽车运动4s停止,所以汽车在第6s末的速度为0,故C正确。‎ ‎7.一质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前8秒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后4秒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第12秒末时,物体恰好停止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减速中的位移大小之比x1:x2=2:1‎ B. 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1:a2=2:1‎ C. 加速、减速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v1:v2=2:1‎ D. 质点前12秒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第6秒末的瞬时速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A.设最大速度为v,则加速位移为 减速度位移为 所以加速、减速中的位移大小之比2:1,故A正确;‎ B.加速度过程的加速度为 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 所以,故B错误;‎ C.加速、减速中的平均速度都为,所以加速、减速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1:1,故C错误;‎ D.12s内平均速度为 第6秒末的瞬时速度 故D错误。‎ ‎8.用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设直尺从开始自由下落,到直尺被受测者抓住,直尺下落的距离h,受测者的反应时间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 B. t∝‎ C. t∝‎ D. t∝h2‎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直尺下落可看做自由落体运动,由自由落体运动公式h=gt2,可得,所以t∝,故C正确.‎ ‎9.伽利略在研究运动的过程中,创造了一套科学方法,给出了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包含以下几点,如下框图所示:‎ 其中与方框4相对应的是( )‎ A. 提出猜想 B. 交流与合作 C. 实验检验 D. 合理外推 ‎【答案】C ‎【解析】‎ ‎【详解】这是依据思维程序排序的问题,这一套科学研究方法,要符合逻辑顺序,即通过观察现象,提出假设,根据假设进行逻辑推理,然后对自己的逻辑推理进行实验检验,紧接着要对实验结论进行修正推广,故C正确。‎ ‎10.某物体运动的v-t图像如图,根据图像可知( )‎ A. 前5秒内的位移大小为‎10m B. 前2秒内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1m/s2‎ C. 第1秒末与第3秒末的速度方向相同 D. 第5秒内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答案】BC ‎【解析】‎ ‎【详解】A.v-t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但无法求出此面积,所以无法得到物体前5s的位移大小,故A错误; ‎ B.由加速度定义式可得 故B正确;‎ C.由图像可知,第1秒末与第3秒末的速度都正值,所以第1秒末与第3秒末的速度方向相同,故C正确;‎ D.由图可知,物体第5秒内做减速运动,所以第5秒内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故D错误。‎ ‎11.下列运动学图像,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 C. D. ‎ ‎【答案】BD ‎【解析】‎ ‎【详解】A.x-t图象是倾斜的直线,位移均匀变化,速度不变,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v-t图象是倾斜的直线,速度均匀变化,加速度不变,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a-t图象是倾斜的直线,表示加速度均匀变化,表示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由速度位移公式可知,‎ 图像斜率为‎2a,表明加速度不变,故D正确。‎ ‎12.摩天大楼中一部直通高层的客运电梯,行程超过百米。考虑安全、舒适、省时等因素,电梯的加速度a是随时间t变化的。已知电梯在t=0时由静止开始上升,a-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 电梯在第1秒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m/s2‎ B. 电梯在第1秒末到第10秒末之间的位移大小为‎9m C. 电梯从第11秒末到第30秒末做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为‎10m/s D. 第41秒末时,电梯回到原先所在的出发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电梯在第1秒内做加速度均匀增大的加速运动,故A错误;‎ B.a-t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速度变化,所以电梯在第1秒末的速度为 由图像可知,电梯在第1秒末到第10秒末之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位移公式可得 故B错误;‎ C.a-t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速度变化,所以电梯从第11秒末的速度为 由图可知,电梯从第11秒末到第30秒末做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为‎10m/s,故C正确;‎ D.a-t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速度变化,所以第41秒末时电梯的速度变为零,但并末回到出发点,故D错误。‎ 第Ⅱ卷(共64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2分,共12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3.某同学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交流电源、纸带)、小车、平板和重物外,在下面的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是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刻度尺 B.秒表 C.天平 ‎(2)下列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用字母填写)。‎ A.关闭电源,取下纸带 B.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 C.根据纸带上数据点,计算小车的加速度 D.固定好打点计时器,并将小车、纸带等器材正确安装 ‎(3)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在纸带上依次取O、A、B、C、D……若干个计数点,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出打点时小车的速度v。‎ 描绘v-t图像前,还不知道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表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从理论上讲,对△t的要求是___(选填“越小越好”或“与大小无关”);从实验的角度看,选取的△x大小与速度测量的误差___(选填“有关”或“无关”)。以v为纵坐标,t为横坐标,做出如图3所示的v-t图像。根据图像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__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4)另一位同学用下述方法计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该同学用刻度尺测出OB=x1,OD=x2,如图4所示。纸带上相邻计数点(O与A、A与B、B与C……)的计时间隔为T。请利用x1、x2、T三个量表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__。‎ ‎【答案】 (1). A (2). DBAC (3). 越小越好 (4). 有关 (5). 1.44 (6). ‎ ‎【解析】‎ ‎【详解】(1)[1]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交流电源、纸带)、小车、平板和重物外,还要测量位移的刻度尺,故A正确;‎ ‎(2)[2]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要先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将纸带与小车尾部相连,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释放小车;打点完毕,关闭电源,更换纸带,重复操作,打出多条纸带。综合看顺序是:DBAC;‎ ‎(3)[3][4]当不知道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用平均速度表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从理论上讲,对△t的要求是越小越好,即,才使得平均速度接近瞬时速度;从实验的角度看,选取的△x大小与速度测量的误差有关;‎ ‎[5]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即有 ‎(4)[6]时间间隔为2T,利用逐差法可得 三、计算与论证(本大题共5小题,共52分。解答过程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4.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10m/s,加速度a=‎2m/s2。‎ ‎(1)求第5秒末的速度v的大小;‎ ‎(2)求前5秒内的位移x的大小。‎ ‎【答案】(1)‎20m/s(2)‎‎75m ‎【解析】‎ ‎【详解】(1)由速度公式可得 v=v0+at=(10 +2×5)m/s=‎20m/s ‎(2)由位移公式可得,前5s内的位移为 x=v0t+at2=10×5+×2×(5)2=‎‎75m ‎15.一个物体由静止开始向右做直线运动,它的v-t图像如下图所示。‎ ‎(1)在下图中画出a-t图像。‎ ‎(2)计算前6秒内的位移。‎ ‎【答案】(1)(2)‎‎6m ‎【解析】‎ ‎【详解】(1)由v-t图像可知,物体0-2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m/s2,2-4s做匀速直线运,即加速度为零,4-5s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为‎2m/s2,5-6s内反向做匀加速,加速度大为‎2m/s2,所以a-t图像如图 ‎(2)物体前2s的位移为 ‎ ‎ 物体2-4s的位移为 物体4-5s位移为 ‎ ‎ 物体5-6s位移 ‎ ‎ 所以总位移为 ‎16.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运动时间为t,末速度为v,位移为x。请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关系:v=v0+at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关系以及x-t关系,推导匀变速运动速度-位移关系式:v2-v02=2ax ‎(3)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平均速度定义为:=,其中,t为运动的总时间,x为这段时间内的总位移。若v1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点时刻(即)的瞬时速度。请证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v1==‎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 ‎【解析】‎ ‎【详解】(1)由加速度定义式a=,速度变化量=v-v0,=t 得 a=‎ 整理得 v=v0+at ‎(2)由速度公式v=v0+at,位移公式x=v0t+at2‎ 两式消去时间整理得 v2-v02=2ax ‎(3)由速度公式 ‎ ‎==‎ 所以=v1,因为v=v0+at,‎ 所以v1-v0=at,‎ v-v1=at 所以 ‎2v1=v+v0‎ 整理得 v1==‎ ‎17.某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悬停的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125m时开始打开降落伞,到达地面时速度减为‎5m/s。如果认为开始打开降落伞直至落地签运动员在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12m/s2,g取‎10m/s2。问:‎ ‎(1)运动员打开降落伞时的速度是多少?‎ ‎(2)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3)运动员离开飞机后,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地面?(保留2位小数)‎ ‎【答案】(1)‎55m/s(2)‎275.25m(3)9.7s ‎【解析】‎ ‎【详解】(1)由速度位移公式v2-v02=-2ax可得 代入数据解得:‎ v0=‎55m/s ‎(2)由公式v02=2gx1可得 代入数据解得:‎ 因为x2=‎125m,所以 x=x1+x2=‎151.25m+‎125m=‎‎275.25m ‎(3)由速度公式v0=gt1‎ 代入数据解得:‎ 减速的时间 ‎ ‎ 所以总时间 t=t1+t2=5.5s+4.2s=9.7s ‎18.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学物理的实验手段也在不断进步。用“位移传感器”把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转换成电信号,经过计算及的处理,可以立刻在屏幕上显示物体运动的速度。‎ 如图是利用位移传感器测量速度的示意图。这个系统由发射器A与接收器B组成,发射器A能够发射红外线(一种特殊的光线)和超声波(一种特殊的声波)信号,接收器B可以接收红外线和超声波信号。发射器A固定在被测的运动物体上,接收器B固定在桌面上或滑轨上。测量时A向B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即持续时间很短的一束红外线和一束超声波)。B接收到红外线脉冲开始计时,接收到超声波脉冲时停止计时。根据两者的时差和空气中的声速,计算机自动算出A与B的距离。‎ 当小车运动到P位置时,由A向B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B端接收到两个脉冲的时间差为△t1。经过t时间小车由P位置运动至Q位置,此时再由A向B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B端接收到两个脉冲的时间差为△t2。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u。通过计算机的自动运算,可以计算出小车从P到Q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根据以上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1)在该问题中,是否需要考虑红外线的传播时间?请简述理由。‎ ‎(2)求小车从P运动至Q的平均速度v的表达式。‎ ‎(3)实际上利用该传感器,我们更希望测得小车瞬时速度的大小。为了测量P点的瞬时速度,那么我们选定的“时间间隔”应当尽量的小。然而本题中有三个时间间隔,△t1、t、△t2。请判断这三个时间间隔中,哪个或者哪几个应当尽量短一些,才能获得更为准确的瞬时速度?请简述理由。‎ ‎【答案】(1)不需要。因为红外线传播速度远大于声波传播速度(2)v=u(3)t应当尽量短一些。t越短,测得的平均速度v就越接近该时刻瞬时速度。‎ ‎【解析】‎ ‎【详解】(1)由于红外线的传播速度即为光速,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大得多,所不需要考虑红外线的传播时间 ‎(2)由题意可知,小车在P处离B的距离为 小车在Q处离B的距离为 小车运动的位移为 所以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3)利用小车的平均速度近似等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当时间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小,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所以应使t更短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