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 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试卷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 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一3小题。 词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词是曲子词的简称,最初是配乐的歌词。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则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加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①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1.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人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 C.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D.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 2.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 D.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3.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B.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 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①甚密。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②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③水而已。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④大郡,近代未之有也。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 ——节选自《南史卷七十列传第六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与恢素善 善:友好。 B.远本倜傥,尚轻侠 尚:崇尚。 C.视贫细如子弟 视:爱抚。 D.士类益以此多之 多:称赞。 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何远“生性耿介”和“为官清廉“的一组是 A.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 B.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岁暮择人尤穷者充其租调。 C.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 D.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远尽心绥理,复着名迹。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远任录事参军时尽心尽力,很受上级信任倚重;但性情刚正严厉,任武昌太守时常因小事鞭罚吏民,因而被检举审理的罪状有十数条之多。 B.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 C.何远在任时,像经营家业一样整治辖境,百姓为他建造生祠,皇帝也下诏予以表彰;但在东阳太守任上,由于遭到受罚者的诬告,而被免职还家。 D.何远品行正派,不循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为人轻财好义,能周人之急,说话从无虚妄,大家始终无法找到他说谎话的证据。 7.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5分) (2)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梅 花 绝 句 陆 游 闻道梅花坼①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注释:①坼(chè):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 8.“雪堆遍满四山中”一句所写的梅花玉唐代诗人齐已笔下的“一枝”、宋代诗人林逋所吟的“疏影”有所不同,请对这一诗句进行赏析。(5分) 9.本诗的三、四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 。王维《汉江临眺》 (2)云横秦岭家何在 ?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 。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4)人人尽说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 。 韦庄《菩萨蛮》 (5)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 。李煜《清平乐》 (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苏轼《定风波》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完成11—14题。(共25分) 野 性 的 呼 唤 杰克.伦敦 烦恼,无边无际的烦恼困扰着巴克。自从带领着它的家庭逃亡到这个死寂的荒原上,它们已两天没进食了。长长的一队走在荒原上,灰色的毛映着遍地的黄沙,寥寥的风根枯草,远远望去就像乡间黄土地上那变黑了的河流。巴克一边走着,一边搀扶着它的妻子多莉。五天前为了躲避人类的捕杀,在逃亡的途中,多莉踩着了人类设置的捕兽夹。为了生存,巴克看着眼泪汪汪的妻子咬断了那只被夹的腿。现在伤口已经开始溃烂,加上两天没进食,多莉已是奄奄一息了。随着妻子的日益衰弱,巴克那散发着具有王者风范的蓝眸子也日渐黯淡下去。看着妻子干裂的嘴唇在自己的视野中一张一合,毫无办法的巴克发出了痛苦的低吼声。 “扑通”,身体碰撞大地的声音久久地回荡在荒原上——多莉倒在了地上,它再也没能站起来。 宁静,死一般地充斥着整个荒原,充斥在荒原上的狼群中。随即,一阵悲痛的呜呜声响起,却没有眼泪——它们已经流不了泪了。像注射了兴奋剂一般,巴克望了妻子一眼,疾跑着上了山冈,仰首凄厉地嗥叫着。透过扬起的尘土,它那疾跑时趔趄的背影被躲藏在远处的人类尽收眼底。 “慢点,比尔,小心弄出声响惊动了它们。” “你这胆小鬼,盯了这么久,瞧它们那样,是动手的机会了。嘿,真想抚摸那毛茸茸的狼皮呀!嘿……” 夕阳由血红变成枯黄,映着遍地的黄沙,给人除了荒凉还是荒凉的感觉。疲倦的神色掩饰不住地挂在巴克的脸上,虽然,它努力使自己保持王者的风范,但它太累了,它好想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即便是空着肚子。 “嗨,弄好了没有?可千万别出什么差错啊!” “放心吧!戴夫,我们这次肯定会有大大的收获。” 夜幕中,挟着黄沙的风一阵紧似一阵,周围传来了人的脚步声。求生的本能使处于半睡半醒中的狼睁开眼睛,警惕地围在了一起,恢复了野性的眸子在黑暗中闪烁着蓝莹莹的利光,犹如利箭般射向持枪逼近的人类。 低吼声从巴克的喉骨间发出,它的脑海里浮现出多莉血迹斑斑的腿、母亲那被人类从身上扒下的皮毛和人类嚼食狼肉时发出的心满意足的笑声。嗥叫一声,巴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前扑去。突然,一张大网射了过来,紧围在一起的狼开始四处逃窜。有几只狼被网罩着,它们使劲地跳着、咆哮着、撕咬着,用牙齿扯着网绳,却不起丝毫的作用。敏捷的巴克跳到了一边,它没有被网罩住。但此时已红了眼睛的它再一次向前扑去。枪声响起,看着从乌黑的枪口里冒出的青烟,巴克完成了它一生最后的动作,顷刻间,血染红了沙。 空气中充斥着血腥气;莫测地浮游着。目睹同伴的惨相,狼群再次躁动起来,仰首望月,它们发出凄厉的长嗥,它们记起了自己的祖先,想起了祖先生活过的森林。 1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A. 小说中赋予狼以人的名字、动作与表情,使人读后亲切可感,增强了小说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B.“像注射了兴奋剂一般”是说巴克在妻子多莉死后,可以不再有拖累,可以逃脱人类的捕杀,所以疾跑着上了山冈。 C.“长长的一队走在荒原上,灰色的毛映着遍地的黄沙,寥寥的风根枯草,远远望去就像乡间黄土地上那变黑了的河流”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寥寥的风根枯草。 D.“它们已经流不了泪了。”是说人类已经伤了巴克的眼睛,使它不能再流泪了。 E. 小说结尾富有深意,使狼群祖先生活过的森林与现在生活的荒原形成强烈的对比,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12、“夕阳由血红变成枯黄,映着遍地的黄沙,给人除了荒凉还是荒凉的感觉。”请分析这一部分环境描写的作用。(6分) 13、巴克是一只怎样的狼,文章是怎样的表现的?(6分) 14、请谈谈对“野性的呼唤”的小说主题的理解。(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完成15—18题。(25分) 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 记者: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 林清玄:我很喜欢一句古诗:书到今生读已迟。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 记者:从乡下奋 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 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对什么情况都能适应。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 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爱。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 记者:在经历5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 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 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 ,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比如文学。 记者: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林清玄: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我有两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 15.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林清玄引用“书到今生读已迟”的古诗意在说明天赋的重要性,此生再如何努力读书都不会有大的效果。 B.林清玄引用张潮的话,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很形象地说出了他的成长环境与他的创作的关系,也说出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 C.林清玄举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全世界都向欲望倾斜,人们失去了对事物真实价值的判断能力。 D.林清玄认为,要达到仙与俗的平衡,需要心灵的寄托,因此文学是必不可少的。 E.林清玄所说的“心美一切皆美”的含意是一个人心美了,他就可以用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一切,因此,一切都会美起来。 16.这篇访谈共涉及了哪几个主要话题?请分条概述。(6分) 17.林清玄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 18.怎样理解“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请结合你的读书经历谈谈文学对你的影响。(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上海世博会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中,现代化的高科技元素和多元文化相得益彰,让这座大都市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B.大学这块被称作学术净土的地方也不再圣洁,最近就有媒体爆出有人对别人的研究成果实行“拿来主义。”大言不惭地地署上自己的名字。 C.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明确自己肩上的责任,不论你是风靡一时的英雄,还是成就卓然的学子,都不要忘记共和国的基石。 D.学生答诗歌鉴赏题时,由于表达能力不强,经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所以,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一些鉴赏术语。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国家发改委、住城乡建设部近日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城市供价格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水价调整要循序渐进、统筹规划、分步到位。 B.历史告诉我们,对科学的是非之争只应按“持之有故,言之有理”的原则去百家争鸣,任何背离这一原则的行为都是荒唐的。 C .关于课外阅读,这位教育专家提出如下建议:诗词、小说最好推荐给初中学生比较合适,曲赋和笔记文学则最好推荐给高中学生。 D.2009年网络热词大部分来自于社会公共事件:“钓鱼执法”、“躲猫猫”、“楼脆脆”……网民对此的热议,不仅推动了事件的发展,清理了一些藏污纳垢的社会死角,也增加了其社会关注热度,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 2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黄梅时节,忽阴忽晴,原野间绿荫沉沉, ,给摇曳的小草挡住,就生出几缕与波纹直交的浪痕,相互交错着。 ① 萎黄的叶尖成行成列地散点在水面上 ② 有的尚未插秧 ③ 田里面积水盈盈 ④ 微风吹过,波纹如绉 ⑤ 看去白茫茫的一片,只偶然有几根草露出水面 ⑥ 有的刚刚插下了秧 A.④②⑤⑥①③ B.③②①⑥⑤④ C.③⑥①②⑤④ D.⑤②⑥①③④ 22、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表达对故土或亲人的思念之情的句子。(5分) 我国古典诗歌内蕴丰富,很能激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吟咏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谁不为春回大地后祖国母亲多姿多彩的面貌而自豪? 23.下面是某中学对一个班46名学生心态所做的调查,请用一句话对下列调查作出结论。 (不超过16个字。)(6分) (1)你最值得高兴的事情是什么?18人选答“找到一个好朋友”,14人选答“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成一件事”。 (2)你最大的苦恼是什么?17人选答“没有知心朋友”,13人选答“不被别人理解”。 (3)你受委屈时向谁诉说?29人选答“朋友”,17人选答“独自忍受”。 (4)你对家长的最大希望是什么?17人选答“该自己做主的事情让自己做主”。 六、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生物学家在一家农场,见鸡群里有只老鹰。 于是问主人:“为什么鸟中之王会落魄到与鸡为伍的地步?”主人说:“因为我一直喂它鸡饲料,它在鸡舍里长大,所以一直不想飞,而且它根本不认为自己是一只老鹰了。”生物学家说:“不过,它到底是一只老鹰啊,应该一教就会的。”经过一番讨论,两人准备将鹰放飞。第一天失败了,第二天又失败了。第三天,生物学家把老鹰带到山上,再次鼓励它说:“你是一只老鹰,属于蓝天和大地。张开翅膀飞翔吧!”奇迹出现了,老鹰慢慢张开翅膀,最后发出了一声胜利的长鸣,冲向天际。 要求: 1.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立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 考试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一、1、C(文章并未提及李清照的尊体论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事实上也不是这样。)(3分) 2、A(从第4段。“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一句可看出.李清照是反“俗词”的。) (3分) 3、.D(文章并未提及苏轼 “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的成就。) (3分) 二、4、C(3分) 5、.C(本题重点在表明“耿介”与“清廉”,可以判断出A项第一个选项与耿介无关,是属于他办事原则方面的。B项第一个百姓称赞他也不属于“耿介”,D选项第一个选项是他平易近人,也不属于“耿介”,依次推断选择C) (3分) 6、.B(文章中提到了泉陵侯朗,强调是他沿途抢掠骚扰,但到了始兴县内,一草一木也不敢侵犯。而不是选项中所说任内没有抢掠侵犯的事)(3分) 7、 (1)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 ( 得分点:“自……为”“ 京畿”、宾语前置句式)(5分) (2)他先后出任数郡的太守,见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廉洁之心。他的妻子儿女饥寒交迫,如同最贫穷的人家那样。(得分点:“居”、“可欲”、“妻子”和“饥寒如下贫”) (5分) 二、(11分)8. 四周的山坡上一树树似雪般洁白的梅花迎着寒风盛开。诗人以雪喻梅,写出了梅之白,以“堆”和“遍”“满”写出了梅花开得繁盛,生动形象,景象开阔。(诗句解析1分,比喻分析2分,炼字2分) 9.三、四两句诗人想象化作千亿个自己,这样,每树梅花前都有一个赏梅的放翁。诗人运用了想象、夸张的手法,将自己对梅花的痴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诗句的解析1分,想象或虚笔的分析2分,夸张1分,情感2分) 10、(6分)(每小题1分)答案略。 三、11、(1)、(5分) A E(答出一项给2分) 12、(6分)渲染了凄清、苍凉、紧张的氛围,烘托出巴克哀伤、无奈、悲怆的心境。(3分)“夜幕中”一句,成为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推动情节的发展。暗示将要发生的捕杀情节。(3分) 13、(6分)巴克是一只深爱着自己的妻子;敏捷;具有王者风范,为了保护家族成员敢于与人类作斗争不惜牺牲生命;无奈、痛苦,长期奔徙深感疲倦,深陷饥饿困扰;对祖先的生活有着向往和期待的的头狼形象。(加举例分析,答3点即给6分) 14、(8分) 野性的呼唤是主人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生活环境改变的无奈;对人与狼和谐相处的呼唤与期盼。(选择其一或其二,结合文本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四、15. (5分)B C(答出一项给2分) (A项,作者意在说明学无止境,读多少书都是不够的。所以应该勤于读书,形成逐渐厚重的积累。D项,作者意思是说文学只是一种比较好的途径,并非必不可少。E项中“积极乐观”理解狭隘且无根据,作者的意思是说人的内在修养可以使人对世界的感受认识丰富起来,发现更多的趣味。) 16. (6分) 访谈共涉及到三方面的话题:林清玄在文学上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在拜金拜物的光怪陆离的现实中怎样活得优雅;在价值多元的时代中青年应如何对待文学。(每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7. (6分) 从小就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受(1分);热爱读书,手不释卷,一门深入,坚持积累(2分);小时候苦难经历的磨炼,使他能够适应各种环境(1分);生活的大书使他获得了丰厚的人生阅历,成为他创作的源泉(1分);不被欲望捆绑,心灵充实(1分)。 18.(8分) “第一流的文章”说的就是文学,“生命的化妆”是说文学可以使人的灵魂变得美丽和丰富。这句话说出了文学对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作用,比如陶冶人的心灵,提高人的修养,丰富人的感情,改善人的气质,加深人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等等。(4分)在答个人的读书经历时把握住两点即可得分,一是读的必须是文学作品,二是谈对精神成长方面的作用。(4分) 五、19(3分).A (B.大言不惭:指说大话而不感到难为情。显然单指说话这方面的情况。应改为“恬不知耻”。C.风靡一时:形容某一事物在一个时期内极为流行。英雄不可能是流行的。D.言不由衷: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此处用“词不达意。”) 20、(3分)B(A语序不当,“统筹安排”要放到“循序渐进”前。C语意重复,造成杂糅,删去“比较合适”;D逻辑顺序颠倒,将“不仅”、“也”两句的内容互换) 21、(3分)C 22、(5分) 示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读着这优美动人的诗句,哪个浪迹天涯的游子不希望飞回生我养我的故乡?(诗句2分,句式2分,句意通顺1分) (23、(6分) 中学生渴望友谊、理解、独立。(对象1分,“渴望”1分,另外3个词各1分,句意通顺、流畅,字数符合要求1分) 六、(60分)24. 本题参考立意: ①赞美产生动力,动力创造奇迹,奇迹源于激励。教育要注意因材施教,不可想当然或一刀切。多一点激励,少一点批评;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指责;多一点支持,少一点讥讽。 ②环境造就人。舒适的环境下造就不出富有战斗力的人生,成功的人生需要经历风雨和挑战。 ③目标影响成长。认识自己,明确目标定位,是鹰就应翱翔于天际,不能委身于鸡群中。 [译文] 何远,字义方,东海郡郯县人。梁武帝即位后,担任后军鄱阳王萧恢的录事参军。何远与萧恢向来友好,在王府竭尽其心力,明白了的事情没有不去办好的。萧恢也推心置腹地依仗他,对他推恩托付,很是亲密。梁武帝升迁何远担任武昌太守。何远本来是豪爽洒脱的人,崇尚轻财好义。到担任武昌太守时才一改往日的品行好好做官,杜绝结交朋友,别人馈赠物品一概不接受。武昌百姓的习俗都是从长江里汲水饮用,大热天,何远嫌江水温度太高,常常掏钱向有井的人家买井水,如果对方不收钱,就将水还给对方,行迹虽似虚伪,但能委婉地表达其用心。车舆服饰特别破旧普素,所用器物不上铜漆。长江下游地区的水产品非常便宜,何远每次食用不过数片干鱼罢了。然而何远性情刚正严厉,吏员多因细小事情受到鞭打责罚,因此何远被人告发,查验后下交廷尉,被人弹劾罗列十几条罪状。后来担任武康令,他更加修养节操清廉为官,去除过分的祭祀活动,以身作则,为吏员表率,百姓十分称颂他。太守王彬巡视所管辖的各县,很多县都备办礼品等待王彬的到来。王彬来到武康县,何远仅准备了干粮和水。梁武帝听到何远的才能,提拔他为宣城太守。从县令直接提拔为京郊大郡的太守,近期还没有这样的事。郡内经过寇贼的抢劫,何远尽心安抚治理,其名声和政绩又很显著。一年后,升迁为树功将军、始兴郡内史。当时泉陵侯萧渊朗去治理桂州,沿途多见抢劫,进入始兴郡界内,看到的是即使草木也没有收到侵犯的景象。何远在官时喜欢开辟道路街巷,修整墙屋,百姓居住的市镇里,城墙城壕,马厩库房,经过之处如同料理自家一般。他应得的田酬俸钱,一概不取,到年底时,选择最穷困的百姓,用这些钱充当他们的赋税。像这样对待百姓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但何远性格果断,百姓害怕他又敬爱之,所到之处当他在世时就给他立祠,他上表章言及治政情况,皇帝总是在诏书上温厚地答复他。调任东阳太守,何远为官,痛恨强富之人就像对待自己的仇人,恩待贫细之人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弟,那些豪右们特别害怕他。何远在东阳任职一年多,又被受到他责罚的人诽谤,被判罪免官归家。何远性情孤高,没有私心,在乡里生活拒绝请谒,也不去拜访别人。与人通书信,不论贵贱,所用的礼节都一样。何远在社交中,从未给人家脸色看,让人觉得低人一等。因此多被庸俗之人憎恨。他清廉公正实为天下第一。在多郡为官,面对诱惑始终不改自己的志向,妻子儿女生活饥寒就像最下层的人。等到离开东阳回家,经过多年,闭口不谈荣辱之事,因此士人更加赞美他。他轻视财物,好施仁义,急人之所急,说话不虚假谬妄,大概是天性吧。他常常同别人开玩笑说:“你能够说出我说的一句假话,我就用一匹细绢来酬谢你。”多人一起伺机揪住他说假话,却始终无法找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