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生物高考真题试题分类汇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生物高考真题试题分类汇编

‎ 2018生物高考真题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01 组成细胞的分子及多样性 ‎1.(2018浙江卷,13)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化学结构的差异只是R基团的不同 B.某些化学物质可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C.蛋白质控制和决定着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 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同时加入双缩脲试剂A和B ‎【答案】B ‎【解析】氨基酸化学结构的差异只是R基团的不同,A错误;某些化学物质,如蛋白酶可催化蛋白质水解,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遗传物质DNA控制和决定着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C错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先向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0.1g/mL 的NaOH溶液) 1mL,摇匀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0. 01g/mLCuS04溶液) 4滴并摇匀,D错误。‎ ‎2.(2018全国Ⅱ卷,1)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 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 C.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 D.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答案】C ‎【解析】抗原能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可见,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A正确;肌肉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如肌动蛋白等)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B正确;蛋白质结合Fe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的运输,C错误;染色体是细胞核的结构之一,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正确。‎ ‎3.(2018江苏卷,5)哺乳动物的催产素具有催产和排乳的作用,加压素具有升高血压和减少排尿的作用。两者结构简式如下图,各氨基酸残基用3个字母缩写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激素都是由八肽环和三肽侧链构成的多肽类化合物 B.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水分子中氢全部来自氨基 C.肽链中游离氨基的数目与参与构成肽链的氨基酸种类无关 D.两种激素间因2个氨基酸种类不同导致生理功能不同 ‎【答案】D ‎【解析】由图解可知,两种激素都是由六环肽和三肽侧链构成的多肽化合物,A错误;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水分子中的氢分别来自于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 B错误;肽链中游离的氨基酸数目与参与构成肽链的氨基酸的种类有关,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两种激素在两个氨基酸种类上不同,进而导致两者的功能不同,D正确。‎ ‎4.(2018江苏卷,2)脂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作用 B.蛇毒中的磷脂酶因水解红细胞膜蛋白而导致溶血 C.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 D.胆固醇既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答案】B ‎【解析】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A正确;蛇毒中的磷脂酶具有专一性,只能催化磷脂分子的水解,不能催化蛋白质水解,B错误;过量摄入反式脂肪酸可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如粥样动脉硬化的风险,C正确;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 ‎5.(2018江苏卷,1)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糖可以被进一步水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 B.构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单体均为果糖 C.细胞识别与糖蛋白中蛋白质有关,与糖链无关 D.糖类是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答案】D ‎【解析】单糖是最简单的糖类,不能水解为更简单的糖类,A错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属于多糖,它们的单体都是葡萄糖,B错误;细胞识别与细胞膜外侧的糖蛋白有关,而糖蛋白是由蛋白质和多糖组成的,c错误;植物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通过叶绿体合成糖类等有机物,即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糖类,且细胞壁的结构成分也是糖类,因此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糖类,D正确。‎ ‎6. (2018全国II卷,30)回答下列与蛋白质相关的问题:‎ ‎(1)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_____ ,在细胞中合成蛋白质时,肽键是在这一细胞器上形成的。合成的蛋白质中有些是分泌蛋白,如_ (填“胃蛋白酶”“逆转录酶”或“酪氨酸酶”)。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需要经过高尔基体,此过程中高尔基体的功能是 ‎(2)通常,细胞内具有正常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需要有正确的氨基酸序列和结构,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可以导致蛋白质变性,通常,变性的蛋白质易被蛋白酶水解,原因是 ‎(3)如果DNA分子发生突变,导致编码正常血红蛋白多肽链的mRNA序列中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但未引起血红蛋白中氨基酸序列的改变,其原因可能是 ‎【答案】(1)氨基酸核糖体胃蛋白酶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2)空间蛋白质变性使肽键暴露,暴露的肽键易与蛋白酶接触,使蛋白质降解 ‎(3)遗传密码具有简并性 ‎【解析】(1)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细胞中合成蛋白质时,在核糖体上mRNA的密码子翻译成氨基酸,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肽键;胃蛋白酶是胞外酶属于分泌蛋白、逆转录酶和酪氨酸酶属于胞内酶;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还需要内质网加工,再经过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分类、包装,最后形成分泌小泡转运至细胞膜,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出去。‎ ‎(2)细胞内的蛋白质都有特定的的氨基酸数目、种类和排列序列以及由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一定的空间结构;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可以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肽键暴露,易与蛋白酶接触,使蛋白质被水解。‎ ‎(3)编码正常血红蛋白多肽链的mRNA序列中一个碱基被另-个碱基替换,改变后的密码子翻译的氨基酸还是原来的氨基酸,这是密码子的简并性,所以不引起血红蛋白中基酸序列的改变。‎ 专题02 细胞的基本结构 ‎1.(2018 浙江卷,1)与家兔肌肉细胞相比,菠菜叶肉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叶绿体 C.液泡 D.中心体 ‎【答案】D ‎【解析】家兔肌肉细胞是高等动物细胞基因中心体,不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菠菜叶肉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不具有中心体。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 ‎2.(2018 海南卷,1)关于真核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的内膜上有酶的分布 B.细胞核中含有 DNA和蛋白质 C.核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D.叶肉细胞的细胞膜含有纤维素 ‎【答案】D ‎【解析】线粒体的内膜是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分布有相应的酶,A正确;细胞核中含有染色质,其主要成分为DNA和蛋白质,B正确;核膜等生物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C 正确;叶肉细胞的细胞膜中含有脂质和蛋白质,细胞壁中含有纤维素,D错误。‎ ‎3.(2018 北京卷,2)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 A.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 B.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 ATP合成 C.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 D.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 ‎【答案】C ‎【解析】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是转录的主要场所, A正确;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包括丙酮酸的氧化与ATP合成,B正确;蛋 白质的合成在核糖体中进行,而高尔基体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运送,C错误;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D 正确。‎ ‎4.(2018 海南卷,2)关于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酵母菌和乳酸菌都能进行无氧呼吸 B.酵母菌有线粒体,而乳酸菌无线粒体 C.酵母菌具有细胞核,而乳酸菌具有拟核 D.溶菌酶能破坏酵母菌和乳酸菌的细胞壁 ‎【答案】D ‎【解析】酵母菌和乳酸菌都能进行无氧呼吸,但产物不同,A正确;酵母菌为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线粒体,乳酸菌为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含线粒体,B正确;酵母菌具有细胞核,而乳酸菌具有拟核,c正确;溶菌酶只能破坏乳酸菌等细胞的细胞壁,D错误。‎ ‎5.(2018 海南卷,23)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B.高倍镜下无法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 C.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D.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答案】C ‎【解析】在高倍境下观察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A错误;高倍镜下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B错误;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C正确;高倍镜下无法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一暗三层结构,D错误。‎ ‎6.(2018 全国Ⅰ卷,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答案】D ‎【解析】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的,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其中光反应阶段能合成ATP而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因此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 合成的酶,A正确: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水解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B正确:细胞核的核膜具有双层膜,核膜上存在核孔,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因此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的通道, C正确: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的基质中,D错误。‎ ‎7.(2018 浙江卷,8)人体细胞内存在一套复杂的膜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单位膜包被的溶酶体含多种水解酶 B.高尔基体主要进行蛋向质的分拣和转运 C.肝脏细胞的光面内质网上含氧化酒精的酶 D.核被膜与质膜的相连可通过线粒体来实现 ‎【答案】D ‎【解析】溶酶体由一层单位膜包被,内含多种水解酶,A正确: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 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即高尔基体主要进行蛋向质的分拣和转运,B正确:与肝脏解酒精的功能相适应,人肝脏细胞的光面内质网上含氧化酒精的酶,C正确;核被膜与质膜的相连可通过内质网来实现,D错误。‎ ‎8.(2018 全国Ⅲ卷,2)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B.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 C.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D.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 ‎【答案】A ‎【解析】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中,间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要消耗能量,分裂期纺锤丝牵引染色体运动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细胞的核膜、内质网和细胞膜中都属于生物腆,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都含有磷元素,B正确,两个相邻细跑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信息从一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C正确;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属于细胞分化,细胞分化-般不可逆,D正确。‎ ‎9.(2018江苏卷,26)下图为真核细胞中3种结构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名称为_____,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洋葱根尖细胞具有________(在甲、乙、丙中选择)。‎ ‎(2)蛋白质合成活跃的卵母细胞中结构c较大,而蛋白质合成不活跃的肌细胞中结构c很小,这表明结构c与________(填序号)的形成直接有关。‎ ‎①内质网②高尔基体③中心体④核糖体 ‎(3)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在生物膜上进行,乙、丙分别通过____(用图中字母填空)扩大了膜面积,从而为这些反应需要的________提供更多的附着场所。‎ ‎(4)在细胞分裂间期,结构乙的数目增多,其增多的方式有3种假设:Ⅰ.细胞利用磷脂、蛋白质等重新合成;Ⅱ.细胞利用其他生物膜装配形成;Ⅲ.结构乙分裂增殖形成。‎ 有人通过放射性标记实验,对上述假设进行了探究,方法如下:首先将一种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在加有3H标记的胆碱(磷脂的前体)培养基中培养,然后转入另一种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定期取样,检测细胞中结构乙的放射性。结果如下: ‎ ‎①与野生型相比,实验中所用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代谢特点是__________ __。‎ ‎②实验中所用的“另一种培养基”在配制成分上的要求是____________。‎ ‎③通过上述实验,初步判断3种假设中成立的是____(在Ⅰ、Ⅱ、Ⅲ中选择)。‎ ‎【答案】(1)细胞核乙(2)④(3)e、h 酶(4)①自身不能合成胆碱②成分与前一步骤的培养基相同,只是胆碱没有3H标记③Ⅲ ‎【解析】(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甲表示细胞核,乙表示线粒体,丙表示叶绿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洋葱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和成形的细胞核,但是有线粒体。(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c表示核仁,蛋白质合成活跃的卵母细胞中结构c较大,而蛋白质合成不活跃的肌细胞中结构c很小,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因此说明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故选④。(3)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具有增大膜面积的方式,如叶绿体通过h类囊体薄膜的堆叠增大了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线粒体通过e内膜向内折叠增大了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面积,从而为这些反应需要的酶提供更多的附着场所。(4)①根据表格分析,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在加有3H标记的胆碱(磷脂的前体)培养基中培养后,然后转入另一种培养基中继续培养,随着细胞增殖的代数的增加,相对放射性逐渐降低,说明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自身不能合成胆碱。②实验中所用的“另一种培养基”成分与前一步骤的培养基相同,只是胆碱没有3H标记。③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线粒体是分裂增殖形成的。‎ ‎10.(2018全国Ⅲ卷,30)回答下列与蛋白质相关的问题:‎ ‎(1)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在细胞中合成蛋白质时,肽键是在________这一细胞器上形成的。合成的蛋白质中有些是分泌蛋白,如______(填“胃蛋白酶”“逆转录酶”或“酪氨酸酶”)。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需要经过高尔基体,此过程中高尔基体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2)通常,细胞内具有正常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需要有正确的氨基酸序列和________结构,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可以导致蛋白质变性,通常,变性的蛋白质易被蛋白酶水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DNA分子发生突变,导致编码正常血红蛋白多肽链的mRNA序列中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但未引起血红蛋白中氨基酸序列的改变,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氨基酸核糖体胃蛋白酶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2)空间蛋白质变性使肽键暴露,暴露的肽键易与蛋白酶接触,使蛋白质降解(3)遗传密码具有简并性 ‎【解析】(1)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氦基酸;细胞中合成蛋白质时,在核糖体上nRJA的密码子翻译成氨基酸,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肽键:胃蛋白酶是胞外酶属于分泌蛋白、逆转录酶和酪氨酸酶属于胞内酶,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还需要内质网加工,再经过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分类、包装,最后形成分泌小泡转运至细胞膜,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出去。‎ ‎(2)细胞内的蛋白质都有特定的的氨基酸数目、种类和排列序列以及由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一定的空间结构;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可以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肽键暴露,易与蛋白酶接触,使蛋白质被水解。(3)编码正常血红蛋白多肽链的mRNA 序列中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改变后的密码子翻译的氨基酸还是原来的氨基酸,这是密码子的简并性,所以不引起血红蛋白中基酸序列的改变。‎ 专题0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2018 北京卷,1)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A.Na B.二氧化碳 C.RNA D.胰岛素 ‎【答案】B ‎【解析】一般Na+内流时属于协助扩散, Na+外流时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二氧化碳的运 输属于自由扩散,B正确; 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需要消耗能量,不是自由扩散,C 错误;胰岛素是通过胞吐被分泌出细胞的,D错误。‎ ‎2.(2018海南卷,6)将水稻幼苗培养在含MgSO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营养液中, Mg2+和SO42-的含量下降,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Mg2+ 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根细胞 B.MgSO4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 C.根吸收的 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 D.降低温度会影响水稻根系对Mg2+的吸收 ‎【答案】A ‎【解析】Mg2+ 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根细胞,A 错误;MgSO4必须溶解在水中形成离子后,才能被根吸收,B 正确;根吸收的Mg2+ 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 C 正确;降低温度会降低膜的流动性,进而影响水稻根系对Mg2+的吸收,D正确。‎ ‎3.(2018 全国Ⅰ卷,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答案】A ‎【解析】植物根细胞从土壤中能吸收无机盐,但无机盐需以离子形成存在,所以N2不能直接吸收利用,A错误;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农田适时松土能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为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提供更多的能量,因此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B 正确;土壤中微生物可以分解植物秸秆中的有机物,产生无机盐离子,从而可以被根系吸收,C 正确;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根系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引起“烧苗”现象,D正确。‎ ‎4.(2018 全国Ⅲ卷,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 和Na+的分布特征是()‎ 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答案】D ‎【解析】由于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随着钾离子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电位差,阻止钾离子继续外流,故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依然低于细胞内;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激活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往内流,说明膜外钠离子浓度高于膜内,据此判断,A、B、C错误,D正确。‎ ‎5.(2018 全国Ⅱ卷,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C ‎【解析】病原体属于颗粒性物质,颗粒性物质或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因此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错误: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细胞膜外低,受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 ‎6.(2018 浙江卷,10)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TP中的能量均来自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B.ATP-ADP循环使得细胞储存了大量的A TP C.ATP水解形成ADP时释放能量和磷酸基团 D.ATP分子中的2 个高能磷酸键不易断裂水解 ‎【答案】C ‎【解析】ATP的形成途径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因此ATP中的能量来自光能和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A错误;ATP-ADP循环,使得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B 错误;A TP水解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形成ADP和Pi ,同时释放能量,C 正确;ATP分子中含有2 个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D错误。‎ ‎7.(2018 浙江卷,17)在观察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依次观察到的结果示意图如下,其中①、②指细胞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状态时不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 B.甲→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结构①的伸缩性比②的要大 C.乙→丙的变化是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所致 D.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会破裂 ‎【答案】C ‎【解析】甲状态时,水分子仍然通过跨膜运输进出细胞,A错误;甲→乙变化表明,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其内在的原因是:结构①所示的细胞壁的伸缩性比②所示的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要小,B错误;乙→丙表示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变化的原因是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所致,C正确;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因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不会破裂,D错误。‎ 专题04 酶与ATP ‎1.(2018 浙江卷,10)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TP中的能量均来自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B.ATP-ADP循环使得细胞储存了大量的ATP C.ATP水解形成ADP时释放能量和磷酸基团 D.ATP分子中的 2 个高能磷酸键不易断裂水解 ‎【答案】C ‎【解析】 ATP的形成途径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因此A TP中的能量来自光能和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A错误; A TP-ADP循环,使得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B错误; ATP水解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形成ADP和Pi,同时释放能量,C正确; AIP分子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 D错误。‎ 专题05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1.(2018 北京卷,3)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 ,照光后DCIP 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该反应过程中 A .需要ATP 提供能量 B .DCIP 被氧化 C.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 D .会产生氧气 ‎【答案】D ‎【解析】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薄膜上,有光时,产生氧气、NADPH和ATP, A错误; DCIP 照光后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是因为DCIP被【H】还原成无色,B错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需要光合色素吸收光能,C错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会产生氧气,D正确。‎ ‎2.(2018 海南卷,4)高等植物细胞中,下列过程只发生在生物膜上的是 A .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 B .光合作用中CO 2 的固定 C.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 D .以DNA 为模板合成RNA ‎【答案】 A ‎【解析】高等植物细胞中,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只能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A 正确;光合作用中CO2 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 错误;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 错误;以DNA 为模板合成RNA 即转录过程,发生在细胞核和叶绿体基质中,D 错误。‎ ‎3.(2018 江苏卷,18)如图为某一植物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净光合速率,下列假设条件中能使图中结果成立的是 A .横坐标是CO 2 浓度,甲表示较高温度,乙表示较低温度 B .横坐标是温度,甲表示较高CO 2 浓度,乙表示较低CO 2 浓度 C.横坐标是光波长,甲表示较高温度,乙表示较低温度 D .横坐标是光照强度,甲表示较高CO2 浓度,乙表示较低CO 2 浓度 ‎【答案】 D ‎【解析】若横坐标是CO2浓度,较高温度下,呼吸速率高,较低温度下,呼吸速率低,所以甲乙与纵坐标的交点不一样,A错误;若横坐标是温度,则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都会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B错误;若横坐标是光波长,则净光合曲线的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与图中甲乙曲线变化不符,C错误;若横坐标是光照强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因此甲表示较高CO:浓度,乙表示较低CO2浓度,D 正确。‎ ‎4.(2018 全国Ⅲ卷,5)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B .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 D .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 ‎【答案】C ‎【解析】植物在黑暗中有氧时可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可进行无氧呼吸, A 正确;食物链上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三个去向:呼吸散失、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除了最高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B 正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CO2 和H2O 、CO2 和酒精,某些组织或器官是乳酸, C 错误;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D 正确。‎ ‎5.(2018 浙江卷,26)各取未转基因的水稻(W)和转Z 基因的水稻(T)数株,分组后分别喷施蒸馏水、寡霉素和NaHS03 ,24h 后进行干旱胁迫处理(胁迫指对植物生长和发育不利的环境因素),测得未胁迫和胁迫8h 时的光合速率如图所示。已知寡霉素抑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ATP 合成酶的活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寡霉素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抑制线粒体外膜上[H]的传递 B .寡霉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作用部位是叶绿体中的基质 C.转Z 基因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且增加寡霉素对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 D .喷施NaHSO 3 促进光合作用.且减缓干旱胁迫引起的光合速率的下降 ‎【答案】D ‎【解析】已知寡霉素抑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ATP合成酶的活性。寡霉素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抑制线粒体内膜上[H]的传递,A错误; ATP产生于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寡霉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作用部位是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B错误;对比分析(W+H2O)与(T+H2O)的实验结果可知,转Z基因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对比分析(W+寡霉素)与(T+寡霉素)的实验结果可知,转Z基因可以减缓增加寡霉素对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C错误;对比分析(W+H2O)、(W+寡霉素)与(W+ NaHSO3)的实验结果可知,喷施NaHSO3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且减缓千旱胁迫引起的光合速率的下降,D正确。‎ ‎6.(2018 全国Ⅱ卷,4)有些作物的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与风干前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风干种子中有机物的消耗减慢 B .风干种子上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 C.风干种子中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高 D .风干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大 ‎【答案】 C ‎【解析】风干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极少,细胞呼吸作用强度非常弱,因此有机物消耗减慢, A 正确,C 错误;风干的种子含水量少,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B 正确;风干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极少,导致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增大,D 正确。‎ ‎7.(2018 天津卷,5)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 2 和O2 传感器的100mL 锥形瓶中,加入40mL活化酵母菌和60mL 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O2 和CO 2 相对含量变化见下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t1→t2 ,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 B .t3 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 时快 C.若降低10℃培养,O2 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 D .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 ‎【答案】 C ‎【解析】在t1~t2时刻,单位时间内氧气的减少速率越来越慢,说明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A正确; t:时刻,培养液中氧气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酵母菌基本不再进行有氧呼吸,此时主要进行无氧呼吸, t:和t产生CO2的速率相同,所以单位时间内产生相同量的CO2,所以单位时间内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3倍,因此t时,溶液中消 耗葡萄糖的速率比t:时快,B正确,图示所给温度是最适温度,此时酶的活性最高,反应速率最快,因此若降低温度,氧气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时所需要的时间会变长,C错误;据图可知,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会产生酒精,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后变成灰绿色,D 正确。‎ ‎8.(2018浙江卷,30)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活动中,选用某植物A、B 两个品种,在正常光照和弱光照下进行实验,部分实验内容与结果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推知,经弱光照处理,品种A的叶绿素总含量和类胡萝卜素总含量较正常光照_______,导致其卡尔文循环中再生出_______的量改变,从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2)表中的光合色素位于叶绿体的_______膜中。分别提取经两种光照处理的品种B的光合色素,再用滤纸进行层析分离。与正常光照相比,弱光照处理的滤纸条上,向上而下的第4条色素带变_______,这有利于品种B利用可见光中较短波长的_______光。‎ ‎(3)实验结果表明,经弱光照处理,该植物可通过改变光合色素的含量及其_______来适应弱光环境。品种_______的耐荫性较高。‎ ‎【答案】(1)下降RuBP ‎(2)类囊体宽蓝紫 ‎(3)比例 B ‎【解析】(1)分析表中信息可知:经弱光照处理,品种A的叶绿素总含量和类胡萝卜素总含量较正常光照下降,使其吸收的光能减少,光反应减弱,生成的【H】和ATP减少,致使卡尔文循环(暗反应)中的C3的还原减弱,再生出RuBP的量改变,从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2)光合色素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中。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在滤纸条上,由.上而下的第4条色素带是叶绿素b.表中信息显示:品种B的叶绿素b的含量,弱光照时高于正常光照。可见,分别提取经两种光照处理的品种B的光合色素并用纸层析法进行分离,与正常光照相比,‎ 弱光照处理的滤纸条上,自上而下的第4条色素带变宽,这有利于品种B利用可见光中较短波长的蓝紫光。‎ ‎(3)表中信息显示:弱光照时品种A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总量均低于正常光照,而品种B却与之相反,这一结果表明:经弱光照处理,该植物可通过改变光合色素的含量及其比例来适应弱光环境,品种B的耐荫性较高。‎ ‎9.(2018全国Ⅱ卷,30)为了研究某种树木树冠上下层叶片光合作用的特性,某同学选取来自树冠不同层的A、B两种叶片,分别测定其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从图可知,A叶片是树冠_________(填“上层”或“下层”)的叶片,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数值时,A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开始下降,但测得放氧速率不变,则净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反应受到抑制。‎ ‎(3)若要比较A、B两种新鲜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在提取叶绿素的过程中,常用的有机溶剂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下层A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光照强度低于B叶片 ‎(2)暗 ‎(3)无水乙醇 ‎【解析】(1)由于上层叶片对阳光的遮挡,导致下层叶片接受的光照强度较弱,因此下层叶片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较上层叶片低,据此分析图示可推知:A叶片是树冠下层的叶片。‎ ‎(2)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氧气产生于光反应阶段。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数值时,A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开始下降,但测得放氧速率不变,说明光反应速率不变,则净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受到抑制。‎ ‎(3)绿叶中的叶绿素等光合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素。‎ ‎10.(2018全国Ⅲ卷,29)回答下列问题:‎ ‎(1)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上,该物质主要捕获可见光中的_________。‎ ‎(2)植物的叶面积与产量关系密切,叶面积系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总和)与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干物质积累速率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均_______。当叶面积系数超过b时,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常,与阳生植物相比,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相等时所需 要的光照强度________(填“高”或“低”)。‎ ‎【答案】(1)类囊体膜蓝紫光和红光学科网 ‎(2)增加群体光合速率不变,但群体呼吸速率仍在增加,故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 ‎(3)低 ‎【解析】(1)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叶绿体.上的色素主要捕获红光和蓝紫光。‎ ‎(2)由图可知: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均上升;当叶面积系数大于b时,由于群体光合速率不变,而群体呼吸速率仍在上升,导致群体净光合速率降低,干物质积累速率下降。‎ ‎(3)由于阴生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小于阳生植物,即阴生植物通过呼吸作用放出的CO2比阳生植物少,因此阴生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量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相等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阳生植物低。‎ ‎11.(2018全国Ⅰ卷,8)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乙两种植物中,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____________。‎ ‎(2)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那么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______。‎ ‎(4)某植物夏日晴天中午12:00时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其原因是进入叶肉细胞的_________(填“O2”或“CO2”)不足。‎ ‎【答案】(1)甲 ‎(2)甲光照强度降低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幅度比乙大,种植密度过大,植株接受的光照强度减弱,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比乙大 ‎(3)乙 ‎(4)CO2‎ ‎【解析】(1)由图分析可知,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相同光照强度下,甲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于乙,有机物的积累较多,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 ‎(2)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植株接受的光照强度相对较弱,光照强度降低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幅度比乙大,因此种植密度过大,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比乙大。‎ 打赏2块钱,帮我买杯咖啡,继续创作,谢谢大家!‎ ‎(3)从图中可以看出,乙植物的光饱和点以及光补偿点都比甲植物低,适合在光照强度相对更弱的环境中生长,林下的光照强度更低,因此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植物乙。‎ ‎(4)夏日晴天中午12:00时,植物为了减少蒸腾作用对水分的散失,叶片上的部分气孔会关闭,导致细胞间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下降,从而引起光合速率下降。‎ ‎12.(2018江苏卷,29)下图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有关甲、乙两种细胞器的部分物质及能量代谢途径示意图(NADPH指[H]),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可以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参与这一过程的两类色素为__________,其中大多数高等植物的____需在光照条件下合成。‎ ‎(2)在甲发育形成过程中,细胞核编码的参与光反应中心的蛋白,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转运到甲内,在____(填场所)组装;核编码的Rubisco(催化CO2固定的酶)小亚基转运到甲内,在____(填场所)组装。‎ ‎(3)甲输出的三碳糖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被氧化为____后进入乙,继而在乙的_ ___(填场所)彻底氧化分解成CO2;甲中过多的还原能可通过物质转化,在细胞质中合成NADPH,NADPH中的能量最终可在乙的______(填场所)转移到A TP中。‎ ‎(4)乙产生的ATP被甲利用时,可参与的代谢过程包括____(填序号)。‎ ‎①C3的还原②内外物质运输③H2O裂解释放O2④酶的合成 ‎【答案】(1)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2)类囊体膜上基质中 ‎(3)丙酮酸基质中内膜上(4)①②④‎ ‎【解析】(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表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参与光合作用的两类色素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需要在光照条件下合成。‎ ‎(2)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因此细胞核编码的参与光反应中心的蛋白,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转运到叶绿体内,在囊体薄膜上组装;二氧化碳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因此核编码的Rubisco (催化CO2固定的酶》小亚基转运到叶绿体内,在叶绿体基质中组装。(3)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叶绿体产生的三碳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然后进入线粒体基质中,彻底氧化分解成CO2;据图分析,图中叶绿体中过多的还原能可通过物质转化,在细胞质中合成NADPH,NADPH中的能量最终可在线粒体内膜上转移到ATP中。‎ ‎(4)叶绿体光反应产生A TP,因此图中线粒体为叶绿体提供的ATP用于光反应以外的生命活动,如C3的还原、内外物质运输、酶的合成等,而H2O裂解释放O2属于光反应,故选①②④。‎ 专题06 细胞的生命历程 ‎1.(2018 全国Ⅲ卷,2)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B.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 C.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D.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 ‎【答案】 A ‎【解析】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中,间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要消耗能量,分裂期纺锤丝牵引染色体运动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细胞的核膜、内质网和细胞膜中都属于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都含有磷元素,B正确;两个相邻细跑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C正确;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属于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一般不可逆, D正确。‎ ‎2.(2018 全国Ⅱ卷,6)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正常动物细胞可转变为癌细胞,有关癌细胞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可能发生单一基因突变,细胞间黏着性增加 B.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 C.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 D.细胞中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答案】 A ‎【解析】细胞癌变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一系列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变异逐渐积累的结果,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A 错误, B 正确;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如果细胞中的染色体受到损伤,导致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随着它们所在的染色体片段一起丢失,则可能会出现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C 正确;综上分析,癌细胞中遗传物质(DNA)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D 正确。‎ ‎3.(2018 江苏卷,23)人体骨髓中存在少量属于多能干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MSC),下图为MSC分裂、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组织细胞中的DNA和RNA与MSC中的相同 B.MSC不断增殖分化,所以比组织细胞更易衰老 C.MSC中的基因都不能表达时,该细胞开始凋亡 D.不同诱导因素使MSC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答案】ABC ‎【解析】组织细胞中的DNA与MSC细胞中的DNA相同,但是RNA不同,A 错误;组织细胞是MSC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因此组织细胞比MSC细胞更容易衰老,B 错误;当MSC中的基因都不能表达时,说明该细胞早就已经开始凋亡了,C错误;不同诱导因素能够使MSC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D 正确。‎ ‎4.(2018 全国Ⅲ卷,4)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 B.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 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答案】 B ‎【解析】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A正确;有丝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B错误;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C正确;有丝分裂和减数第1次分裂的染色体行为类似,前期散乱分布,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 正确。‎ ‎5.(2018 全国Ⅰ卷,4)已知药物X 对细胞增值有促进作用,药物D 可抑制药物X 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 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 为蛋白质,则药物D 可能改变了药物X 的空间结构 ‎【答案】 C ‎【解析】根据图示,相同时间内,乙和丙两组中的细胞数目都大于甲组,由于甲组未加药物,且药物X 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所以甲组为对照组,乙组和丙组为加入药物组X 组,丙组后半段的细胞数目低于乙组,药物D 可抑制药物X 的作用,说明丙组培养一段时间后又加入了药物D,因此乙组加入了药物X,丙组先加入药物X,后加入药物D,故AB 正确,C 错误;若药物X 为蛋白质,药物D 可抑制药物X 的作用,因此 D 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使得药物X 失去活性,D 正确。‎ ‎6.(2018 浙江卷,7)下列关于细胞癌变及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癌细胞的分裂失去控制,但其增殖是有限的 B.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的增加,使其易扩散转移 C.有些物理射线可诱发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癌变 D.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此分化大多可逆 ‎【答案】 C ‎【解析】癌细胞的分裂失去控制,能够无限增殖,A错误;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的减少,使其易扩散转移,B错误;有些物理射线属于物理致癌因子,可诱发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癌变, C正确;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此分化不可逆,D错误。‎ ‎7.(2018 浙江卷,21)下表为实验测得离体培养的胡萝卜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G1 期的细胞中主要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增生 B.用含DNA合成抑制剂的培养液培养1.3h 后,细胞都被阻断在S 期 C.G2 期的细胞中每个染色体含2 条并列的染色单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D.胡萝卜各组织细胞周期时间长短相同.但G1、S、G2 和M期的时间长短不同 ‎【答案】 A ‎【解析】G1 期为DNA复制前期,细胞中主要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增生, A 正确;S 期是DNA复制期,用含DNA合成抑制剂的培养液培养1.3h 后,DNA 复制不能进行,G1 细胞都被阻断在S 期, B 错误;G2 期是DNA复制后期,细胞中的每个染色体含2 条并列的染色单体,但染色体数目不变,C 错误;胡萝卜不同组织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同,G1、S、G2 和M期的时间长短也不同,D 错误。‎ ‎8.(2018 浙江卷,24)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6)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其体内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B.该细胞含有3 个四分体,6 条染色体,12 个DNA分子 C.该细胞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连着两极发出的纺锤丝 D.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X、aBX A、AbY、bY ‎【答案】 D ‎【解析】据图分析,图中含有3 对同源染色体,其中一条染色体含有A 基因的片段转移到非同源染色体上(X 染色体),属于染色体畸变,没有发生基因突变,‎ A 错误;此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四分体出现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 错误;该细胞为动物细胞,每条染色体上的着丝粒都连着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 C 错误;据图分析可知,该细胞分裂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X、aBX A、AbY、bY,‎ D 正确。‎ 专题07 遗传的分子学基础 ‎1.(2018 海南卷,10)下列与真核生物中核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分子 B.合成核酸的酶促反应过程中不消耗能量 C.DNA和RNA分子中都含有磷酸二酯键 D.转录时有DNA双链解开和恢复的过程 ‎【答案】 B ‎【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分子,A正确;真核细胞内合成核酸的酶促反应过程,需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B错误; DNA 由双链构成,RNA一般由单链构成,两者都含有磷酸_酯键, C正确;转录时有DN&双链解开和恢复的过程,D正确。‎ ‎2.(2018 江苏卷,3)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内DNA的合成都需要DNA片段作为引物 B.真核细胞内DNA和RNA的合成都在细胞核内完成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细胞内的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出蛋白质都需要DNA和RNA的参与 ‎【答案】 D ‎【解析】原核细胞内DNA的合成需要RNA为引物,A 错误;真核细胞中的DNA和RNA 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合成DNA和RNA,B 错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说明了转化因子的存在,体外转化试验证明了其遗传物质是DNA,C 错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基因的表达过程都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都需要DNA和RNA的参与,D 正确。‎ ‎3.(2018 全国Ⅰ卷,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答案】 B ‎【解析】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A 正确;真核细胞的核中含有染色体或染色质,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原核细胞的拟核中也可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如拟核DNA进行复制或者转录的过程中都存在DNA与酶(成分为蛋白质)的结合,也能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B 错误;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C正确;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属于转录过程,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RNA聚合酶,D正确。‎ ‎4.(2018 海南卷,13)关于复制、转录和逆转录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逆转录和DNA复制的产物都是DNA B.转录需要RNA聚合酶,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 C.转录和逆转录所需要的反应物都是核糖核苷酸 D.细胞核中的DNA复制和转录都以DNA为模板 ‎【答案】 C ‎【解析】逆转录和DNA复制的产物都是DNA, A正确;转录需要RN&聚合酶,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B正确;转录需要的反应物是核糖核苷酸,逆转录需要的反应物是脱氧核苷酸, C错误;细胞核中的DNA复制和转录都以DN&为模板,D正确。‎ ‎5.(2018 浙江卷,22)某研究小组进行“探究DNA的复制过程”的活动,结果如图所示。其中培养大肠杆菌的唯一氮源是14NH4Cl 或15NH4Cl 。a、b、c 表示离心管编号,条带表示大肠杆菌DNA离心后在离心管中的分布位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本活动运用了同位素示踪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B.a 管的结果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是在含14NH4Cl 的培养液中培养的 C.b 管的结果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的DNA都是14N–15N-DNA D.实验结果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的 ‎【答案】 B ‎【解析】由题意“培养大肠杆菌的唯一氮源是14NH4Cl 或15NH4Cl ”和“条带表示大肠杆菌DNA离心后在离心管中的分布位置”可知:本活动运用了同位素示踪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A 正确;分析图示可知:a 管中的DNA密度最大,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是在含15NH4Cl 的培养液中培养的,B 错误; b 管中的DNA密度介于a、c 管中的之间,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的DNA都是14N–15N-DNA,C正确;实验结果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D 正确。‎ ‎6.(2018 全国Ⅲ卷,5)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 B.T2 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 C.HIV 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 ‎【答案】 B ‎【解析】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 A正确; T: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可见,$噬菌体可感染大肠杆菌导致其裂解, B错误;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发病机理是HIV病毒主要侵染T 细胞,使机体几乎丧失-切免疫功能,C正确;阻断病毒的传播,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之一,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D正确。‎ ‎7. ( 2018海南卷,15)现有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均只含有14N(表示为14N14N) 的大肠杆菌,若将该大肠杆菌在含有15N 的培养基中繁殖两代,再转到含有14N 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则理论上DNA分子的组成类型和比例分别是 A.有15N14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1:3‎ B.有15N15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 1:1‎ C.有15N15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3:1‎ D.有15N14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3:1‎ ‎【答案】 D ‎【解析】将含有14N14N 的大肠杆菌置于含有15N的培养基中繁殖两代后,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得到的子代DNA为 2 个14N14N-DNA和 2‎ ‎ 个14N15N-DNA,再将其转到含有14N 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会得到6 个15N14N-DNA和2 个14N14N -DNA,比例为3:1,D正确。‎ ‎8.(2018 浙江卷,23)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 P 标记的噬幽体侵染细菌后的子代噬菌体多数具有放射性 B.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 型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肺炎双球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S 型菌的DNA使R 型菌转化为S 型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中,用TMV A的RNA和TMVB的蛋白质重建的病毒感染烟草叶片细胞后,可检测到A 型病毒,说明RNA是TMV A的遗传物质 ‎【答案】 D ‎【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而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因此子代噬菌体极少数具有放射性,A错误;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 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错误;肺炎双球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 s 型菌的DNA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中,用TMV A的RNA和TMVB的蛋白质重建的病毒感染烟草叶片细胞后,可检测到A型病毒,说明RNA是TIV A的遗传物质,D正确。‎ ‎9.(2018 浙江卷,25)miRNA是一种小分子RNA.某miRNA能抑制W基因控制的蛋白质(W蛋白)的合成.某真核细胞内形成该miRNA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iRNA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起始密码相结合 B.W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在细胞核内加工后,进入细胞质用于翻译 C.miRNA与W基因mRNA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 与T、C与G配对 D.miRNA抑制W蛋白的合成是通过双链结构的miRNA直接与W基因mRNA结合所致【答案】 B ‎【解析】miRNA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与该基因首端的启动子相结合,‎ A 错误;真核细胞内W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在细胞核内加工后,进入细胞质用于翻译,‎ B 正确;miRNA与W基因mRNA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 与U、C与G 配对,‎ C 错误;miRNA抑制W蛋白的合成,是通过单链结构的mi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miRNA蛋白质复合物直接与W基因的mRNA结合所致,‎ D 错误。‎ ‎36.(2018江苏卷,27)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长度大于200个碱基,具有多种调控功能的一类RNA分子。下图表示细胞中lncRNA的产生及发挥调控功能的几种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核内各种RNA的合成都以____为原料,催化该反应的酶是_______ __。‎ ‎(2)转录产生的RNA中,提供信息指导氨基酸分子合成多肽链的是________,此过程中还需要的RNA有______。学科----网 ‎(3)lncRNA前体加工成熟后,有的与核内______(图示①)中的DNA结合,有的能穿过___(图示②)与细胞质中的蛋白质或RNA分子结合,发挥相应的调控作用。(4)研究发现,人体感染细菌时,造血干细胞核内产生的一种lncRNA,通过与相应DNA 片段结合,调控造血干细胞的______,增加血液中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吞噬细胞的数量。该调控过程的主要生理意义是_________。‎ ‎【答案】(1)四种核糖核苷酸RNA聚合酶 ‎(2)mRNA(信使RNA)tRNA和rRNA(转运RNA和核糖体RNA)‎ ‎(3)染色质核孔 ‎(4)分化增强人体的免疫抵御能力 ‎【解析】(1)细胞核中的RNA都是以DNA为模板转录形成的,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 ‎(2)转录可以形成mRNA、tRNA 和rRNA,其中mRNA是翻译的模板,可以提供信息指导氨基酸分子合成多肽链;tRNA 在翻译中作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IncRNA前体加工成熟后,可以与染色质上的DNA分子结合,也可以通过核孔与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和RNA结合。‎ ‎(4)根据题意分析,人体感染细菌时,造血干细胞核内产生的一种lncRNA,通过与相应DNA片段结合后,血液中产生了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多种吞噬细胞,说明其调控了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因此该调控过程的主要生理意义是增强人体的免疫抵御能力。‎ 专题08 遗传的基本规律 ‎1.(2018 天津卷,6)某生物基因型为A1A2,A1和A2 的表达产物N1 和N2 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即N1N1、N1N2、N2N2三种蛋白。若该生物体内 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的2 倍,则由A1 和A2 表达产物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中, N1N1型蛋白占的比例为 A. 1/3‎ B. 1/4‎ C. 1/8‎ D. 1/9‎ ‎【答案】 D ‎【解析】基因A1、A2 的表达产物N1、N2 可随机结合,组成三种类型的二聚体蛋白N1N1、N1N2、N2N2,若该生物体内A2 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 的2 倍,则N1 占1/3 ,N2 占2/3 ,由于N1 和N2 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因此N1N1 占1/3 ×1/3=1/9 。‎ ‎2.(2018 江苏卷,6)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 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 A. 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 B. 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 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 C. 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 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 D. 统计时子二代3 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答案】C ‎【解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若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则子一代为杂合子,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A正确;若子一代雌雄性都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则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B正确;若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则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不为3:1,C错误;若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则表现型比例为3:1,D正确。‎ ‎3. (2018天津卷,4)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 B)对无节律(X b)为(A)对黑身(a)为显性。在基因型为AaX B Y 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 B X b 类型的变异组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B.该细胞的核DNA数是体细胞的一半 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A和a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 D.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 ‎【答案】D ‎4.(2018浙江卷,5)一对A血型和B血型的夫妇,生了AB血型的孩子。AB血型的这种显性 A.完全显性 B.不完全显性 C.共显性 D.性状分离 ‎【答案】C ‎5.(2018浙江卷,19)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 B.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 C.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 D.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D ‎6.(2018全国Ⅰ卷,32)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 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1)根据杂交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 ‎(3)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果蝇杂交,F1相互交配后,F2中雌雄均有_______种表现型,其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3/64时,则说明无眼性状为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 ‎【答案】(1)不能无眼只有当无眼为显性时,子代雌雄个体中才都会出现有眼与无眼性状的分离 ‎(2)杂交组合:无眼×无眼预期结果:若子代中无眼∶有眼=3∶1,则无眼位显性性状;若子代全部为无眼,则无眼位隐性性状 ‎(3)8 隐性 ‎7.(2018全国Ⅱ卷,32)某种家禽的豁眼和正常眼是一对相对性状,豁眼雌禽产蛋能力强,已知这种家禽的性别决定方式与鸡相同,豁眼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且在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用纯合体正常眼雄禽与豁眼雌禽杂交,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理论上F1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_____,F2雌禽中豁眼禽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2)为了给饲养场提供产蛋能力强的该种家禽,请确定一个合适的杂交组合,使其子代中雌禽均为豁眼,雄禽均为正常眼,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要求标明亲本和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 ‎(3)假设M/m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m基因纯合时可使部分应表现为豁眼的个体表现为正常眼,而MM和Mm对个体眼的表现型无影响。以此推测,在考虑M/m基因的情况下,若两只表现型均为正常眼的亲本交配,其子代中出现豁眼雄禽,则亲本雌禽的基因型为____,子代中豁眼雄禽可能的基因型包括______。‎ ‎【答案】(1)ZAZA,ZaW ZAW、ZAZa,雌雄均为正常眼1/2‎ ‎(2)杂交组合:豁眼雄禽(ZaZa)×正常眼雌禽(ZAW)‎ 预期结果:子代雌禽为豁眼(ZaW),雄禽为正常眼(ZAZa)‎ ‎(3)ZaWmm ZaZaMm,ZaZamm ‎8.(2018全国Ⅲ卷,31)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黄),子房二室(二)与多室(多),圆形果(圆) ‎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若用“长复”分别与乙组的两个F1进行杂交,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其子代的统计结果不符合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 ‎【答案】(1)非同源染色体F2中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符合9∶3∶3∶1‎ 一对F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3∶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 ‎(2)1∶1∶1∶1‎ ‎9. (2018江苏卷,33)以下两对基因与鸡羽毛的颜色有关:芦花羽基因B对全色羽基因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而W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常染色体上基因T的存在B或b表现的前提,tt时为白色羽。各种羽色表型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型。‎ ‎2)杂交组合TtZ b Z b×ttZ B W子代中芦花羽雄鸡所占比例为,用该芦花羽雄鸡与ttZ B W 杂交,预期子代中芦花羽雌鸡所占比例为。‎ ‎3)一只芦花羽雄鸡与ttZ b W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芦花羽∶全色羽=1∶1,则该雄鸡基因型为。‎ ‎4)一只芦花羽雄鸡与一只全色羽雌鸡交配,子代中出现了2只芦花羽、3只全色羽和3只白色羽鸡,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其子代中芦花羽雌鸡所占比例理论上。‎ ‎5)雏鸡通常难以直接区分雌雄,芦花羽鸡的雏鸡具有明显的羽色特征(绒羽上有黄色头斑。如采用纯种亲本杂交,以期通过绒羽来区分雏鸡的雌雄,则亲本杂交组合有(写出基因型)。‎ ‎【答案】‎ ‎(1)ZW(2)1/4 1/8‎ ‎(3)TTZBZb(4)TtZBZb×TtZbW 3/16‎ ‎(5)TTZbZb×TTZBW;TTZbZb×ttZBW;ttZbZb×TTZBW ‎【解析】根据提干信息分析,芦花羽基因B对全色羽基因b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而W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常染色体上基因T的存在是B或b表现的前提,tt时为白色羽,则芦花羽鸡的基因型为T_ZBZ_、T_ZBW,全色羽鸡基因型为T_ZbZb、T_ZbW,白色羽鸡的基因型为tt__。‎ ‎【详解】(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雌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鸡的性染色体组 成为ZZ。‎ ‎(2)根据题意分析,TtZbZb与ttZBW杂交,后代芦花羽雄鸡(TtZBZb)所占比例为1/2×1/2=1/4;用该芦花羽雄鸡(TtZBZb)与ttZBW杂交,子代中芦花羽雌鸡(TtZBW)所占比例为1/2×1/4=1/8。‎ ‎(3)芦花羽雄鸡的基因型为T_ZBZ_,与ttZbW杂交,子代中芦花羽(T_ZB_)∶全色羽(T_Zb_)=1∶1,说明该雄鸡基因型为TTZBZb。‎ ‎(4)一只芦花羽雄鸡(T_ZBZ_)与一只全色羽雌鸡(T_ZbW)交配,子代中出现了白色羽鸡,说明两个亲本都含有t,后代出现了3只全色羽,说明父本含有b基因,因此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TtZBZb、TtZbW,则子代中芦花羽雌鸡(T_ ZbW)所占比例为3/4×1/4=3/16。‎ ‎(5)利用纯合亲本杂交,TTZbZb×TTZBW,后代雌鸡全部是全色羽,雄鸡全部是芦花羽; TTZbZb×ttZBW,后代雌鸡全部是全色羽,雄鸡全部是芦花羽;ttZbZb×TTZBW,后代雌鸡全部是全色羽,雄鸡全部是芦花羽。‎ ‎10.(2018浙江卷,31)某昆虫的红眼与朱红眼、有眼与无眼分别由基因A(a)、B(b) 控制,其中有一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且存在两对隐性基因纯合致死现象。一只红眼雌性个体与一只朱红眼雄性个体交配,F1雌性个体中有红眼和无眼,雄性个体全为红眼。让F1雌维个体随机交配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有眼对无眼为性,控制有眼与无眼的B(b)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若要验证F1 红眼雄性个体的基因型,能香用测交方法? ,其原因是 ‎(3)F2红眼雄性个体有种基因型,让其与F2 红眼雌性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F3有种表现型,F3中无眼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答案】(1)显 X和Y (2)不能 aax b x b个体致死 (3)4 5 8/59‎ 专题09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1.(2018 海南卷,14)杂合体雌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导致新的配子类型出现,其原因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A.基因重组B.染色体重复C.染色体易位D.染色体倒位 ‎【答案】 A ‎【解析】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导致位于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了重组,其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2.(2018 江苏卷,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 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 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答案】 A ‎【解析】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若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则子一代为杂合子,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A正确;若子-代雌雄性都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则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B正确;若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则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不为3:1,C错误;若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则表现型比例为3:1,D正确。‎ ‎3.(2018 全国Ⅰ卷,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 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N 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 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M和N 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 混合培养能得到X D.突变体M和N 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答案】 C ‎【解析】突变体M需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可以说明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可能丧失,从而不能自身合成氨基酸甲,而导致必须添加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A 正确;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突变体M和N 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B 正确;M和N 的混合培养,致使两者间发生了DNA的转移,即发生了基因重组,因此突变体M与突变体N 混合培养能得到X 是由于细菌间DNA的转移实现的,而不是突变体M的RNA,C 错误,D 正确。‎ ‎4.(2018 海南卷,17)蜜蜂中,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某对蜜蜂所产生子代的基因型为:雌蜂是AADD、AADd、AaDD、AaDd;雄蜂是AD、Ad、aD、ad。这对蜜蜂的基因型是 A.AADd和ad B.AaDd和aD C.AaDd和AD D.Aadd 和AD ‎【答案】 C ‎【解析】由雄蜂的基因型可推测亲本雌蜂的基因型为AaDd,后代的雌峰是由雄性的精子与雌蜂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据此推测亲本雄性的基因型为AD,C正确。‎ ‎5.(2018 天津卷,2)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XY,雌株为XX;其幼茎可食用,雄株产量高。以下为两种培育雄株的技术路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形成愈伤组织可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 B.幼苗乙和丙的形成均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C.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XX D.与雄株甲不同,雄株丁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答案】 C ‎【解析】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使用比例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当二者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例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因为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相对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也有相应的效果,所以可以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A正确;幼苗乙与幼苗丙的形成是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此过程的原理是植物组织培养,因此需要经过脱分化与再分化的过程,B正确;花粉是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其配子含有K染色体或r 染色体,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乙与丙的基因型为XX或YY,因此雄株丁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XX、YY,C错误;雄株甲是通过无性繁殖形成的,形成过程中不会进行减数分裂,因此也不会发生基因重组;雄株乙是通过有性生殖形成的,形成过程中经过了减数分裂,因此会发生基因重组,D 正确。‎ ‎6.(2018 浙江卷,14)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 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 ‎【答案】 C ‎【解析】自然选择是指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差异,当这种差异变得显著时可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物种,可见,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加速了种群生殖隔高的进程,A、B正确;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若为可遗传变异的范畴,则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C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而且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使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存活的机会增加,进而通过繁殖,使有利变异在后代中积累,因此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D正确。‎ ‎7.(2018 海南卷,18)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了解这两个种群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后作出判断 B.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C.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死亡率 D.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 ‎【答案】 B ‎【解析】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若两个种群之间形成了生殖隔离,即两者不能交配,‎ 或交配的后代不育,则两个种群属于不同物种,B 正确。‎ ‎8.(2018 海南卷,24)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存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 B.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 C.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 D.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 B ‎【解析】根据共同进化的观点,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促进物种甲的进化,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B 错误。‎ ‎29.(2018北京卷,29)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Mp)侵染水稻引起的病害,严重危害我国粮食生产安全。与使用农药相比,抗稻瘟病基因的利用是控制稻瘟病更加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措施。‎ ‎(1)水稻对Mp表现出的抗病与感病为一对相对__________。为判断某抗病水稻是否为纯合子,可通过观察自交子代____________来确定。‎ ‎(2)现有甲(R1R1r2r2r3r3)、乙(r1r1R2R2r3r3)、丙(r1r1r2r2R3R3)三个水稻抗病品种,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三对抗病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根据基因的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可将样本中的R1、r1、R2、r2、R3、r3区分开。这种方法可用于抗病品种选育中基因型的鉴定。‎ ‎①甲品种与感病品种杂交后,对F2不同植株的R1、r1进行PCR扩增。已知R1比r1片段短。从扩增结果(下图)推测可抗病的植株有____________。‎ ‎②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将甲、乙、丙三个品种中的抗病基因整合,选育新的纯合抗病植株,下列育种步骤的正确排序是________。‎ a.甲×乙,得到F1‎ b.用PCR方法选出R1R1R2R2R3R3植株 c.R1r1R2r2r3r3植株×丙,得到不同基因型的子代 d.用PCR方法选出R1r1R2r2R3r3植株,然后自交得到不同基因型的子代 ‎(3)研究发现,水稻的抗病表现不仅需要自身抗病基因(R1、R2、R3等)编码的蛋白,也需要Mp基因(A1、A2、A3等)编码的蛋白。只有R蛋白与相应的A蛋白结合,抗病反应才能被激活。若基因型为R1R1r2r2R3R3和r1r1R2R2R3R3的水稻,被基因型为a1a1A2A2a3a3的Mp侵染,推测这两种水稻的抗病性表现依次为___________。‎ ‎(4)研究人员每年用Mp(A1A1a2a2a3a3)人工接种水稻品种甲(R1R1r2r2r3r3),几年后甲品种丧失了抗病性,检测水稻的基因未发现变异。推测甲品种抗病性丧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水稻种植区的Mp是由不同基因型组成的群体。大面积连续种植某个含单一抗病基因 的水稻品种,将会引起Mp种群__________,使该品种抗病性逐渐减弱直至丧失,无法在生产中继续使用。‎ ‎(6)根据本题所述水稻与Mp的关系,为避免水稻品种抗病性丧失过快,请从种植和育种两个方面给出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性状性状是否分离(2)①1和3 ②a、c、d、b (3)感病、抗病(4) Mp的A1基因发生了突变(5)(A类)基因(型)频率改变(6)将含有不同抗病基因的品种轮换/间隔种植;将多个不同抗病基因通过杂交整合到一个品种中 ‎【解析】(1)水稻的抗病与感病符合同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型,是一对相对性状;通过观察自交子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来确定纯合子、杂合子的情况。‎ ‎(2)①甲品种与感病品种杂交后,对不同植株的R1、r1进行PCR扩增。已知R1比r1片段短。从扩增结果分析,植株1只有和M的200bp的基因相同的基因,基因型为R1R1,植株3有和M相同的基因,基因型为R1r1,植株2只有和M的400bp的基因相同的基因,基因型为r1r1,所以1和3为抗病植株,2为感病植株。②为了在较短时间内选育新的纯合抗病植株,先让甲、乙杂交得到子一代,再用子一代(R1r1R2r2r3r3)植株与丙(r1r1r2r2R3R3)杂交,得到四种不同基因型的子代,然后用PCR方法选出R1r1R2r2R3r3植株,然后自交得到9种不同基因型的子代,最后用PCR方法选出R1R1R2R2R3R3植株。‎ ‎(3)基因型为R1R1r2r2R3R3和r1r1R2R2R3R3的水稻被基因型a1a1A2A2a3a3为的Mp侵染,因只有R蛋白与相应的A蛋白结合,抗病反应才能被激活,基因型为R1R1r2r2R3R3的水稻没有R2蛋白与Mp的A2蛋白结合,抗病反应不能被激活;基因型为r1r1R2R2R3R3的水稻中有与A2蛋白结合的相应的R2蛋白,抗病反应能被激活,因此这两种水稻的抗病性表现依次为感病、抗病。‎ ‎(4)每年用Mp(A1A1a2a2a3a3)人工接种水稻品种甲(R1R1r2r2r3r3),几年后甲品种丧失了抗病性,由于水稻的基因没有变异,只能是Mp(A1A1a2a2a3a3)的A1基因发生突变,使甲品种R1蛋白没有A1蛋白与之结合,抗病反应不能被激活,丧失抗性。‎ ‎(5)由于Mp有多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而单一抗病类型的水稻只对其中一种Mp有抗性,长期种植这一种类型将会引起Mp种群中其他类型的个体大量繁殖,其A基因频率升高,该品种不能对其他类型的Mp有抗性,导致其抗病性逐渐减弱直至丧失,无法再生产中继续使用。(6)为避免单一抗病类型的水稻品种抗病性丧失过快,可以将不同水稻抗病品种(甲、乙、丙)混种;育种时培养同时含有多对抗性基因的纯合子品种(如R1R1R2R2R3R3)。‎ ‎30.(2018全国Ⅰ卷,29)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____________。‎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解者通过____________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答案】(1)协同进化(或共同进化)(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 ‎【解析】(1)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也是共同进化。‎ ‎(2)“精明的捕食者”略是指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收割理论”是指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31.(2018天津卷,31)为获得玉米多倍体植株,采用以下技术路线。据图回答:‎ ‎(1)可用______________对图中发芽的种子进行处理。‎ ‎(2)筛选鉴定多倍体时,剪去幼苗根尖固定后,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_____区的细胞。若装片中的细胞均多层重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计细胞周期各时期的细胞数和细胞染色体数。下表分别为幼苗I中的甲株和幼苗II中的乙株的统计结果。‎ 可以利用表中数值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比较甲株细胞周期中的间期与分裂期的时间长短。‎ ‎(3)依表结果,绘出形成乙株的过程中,诱导处理使染色体数加倍的细胞周期及下一个细胞周期的染色体数变化曲线______。‎ ‎【答案】(1)秋水仙素(或低温)(2)分生解离不充分或压片不充分x1 x2+x3+x4+x5 (3)见下图: ‎ ‎【解析】(1)据题意“为获得玉米多倍体植株”可用秋水仙素对萌发的种子进行处理,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得到多倍体玉米。‎ ‎(2)筛选鉴定多倍体时,需要观察染色体的数目,取玉米幼苗的根尖固定后,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进行观察。由于只有根失的分生区进行细胞分裂,因此可观察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在进行有丝分裂实验中,解高是使细胞相互分离开,压片是进一步使细胞相互分散开,如果解高不充分或压片不充分,会使细胞均多层重叠,在观察细胞分裂时,村料经过解高E 3经死亡。观察到的某一状态的细胞数量越多,说明该时期持续时间越长。因此可用器表示甲株细胞周期中的间期时间长短,用x,+x:+x.+x;来表示甲株细胞周期中的分裂期的时间长短。‎ ‎(3)秋水仙素诱导导致幼苗在有丝分裂前期不出现纺锤体,因此后期染色体加倍后细胞不会分裂为两个子细胞,进而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诱导之前染色体数目的两倍。再进行下一次细胞分裂时,按照加倍后的染色体数目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因此诱导处理使染色体数加倍的细胞周期及下一个细胞周期的染色体数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专题10 植物激素调节 ‎1.(2018 海南卷,3)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色氨酸可经一系列反应转变为IAA B.激素的含量随植物生长发育而变化 C.赤霉素对果实的发育有抑制作用 D.干旱条件下植物能合成较多的脱落酸 ‎【答案】 C ‎【解析】色氨酸可经一系列反应转变为IAA,A 正确;激素的含量随植物生长发育而变化, B正确;赤霉素对果实的发育有促进作用,C错误;干旱条件下植物能合成较多的脱落酸,促进叶片的脱落,D 正确 ‎2.(2018 江苏卷,7)如图为一种植物扦插枝条经不同浓度IAA 浸泡30min 后的生根结果(新生根粗细相近),对照组为不加IAA 的清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没有IAA B.四组实验中,300mg/LIAA 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 C.100与300mg/LIAA 处理获得的根生物量相近 D.本实验结果体现了IAA 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 ‎【答案】 B ‎【解析】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IAA较少,A错误;据图分析可知,四组实验中, 300ng/L的IAA浓度下平均生根数最多,说明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B正确;图中显示,100 与300mg/L处理获得的根的长度相近,但是数量不相等,因此两者获得的根的生物量不相等,C错误;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下没有体现抑制生根数和根长的现象,因此不能体现出IAA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D错误。‎ ‎3.(2018 浙江卷,9)某同学进行了2,4-D 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丙是蒸馏水处理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纵坐标的名称只能用根数量表示 B.2,4-D 的浓度是该实验的可变因素 C.由图中可知甲组的2,4-D 浓度高于乙组 D.达到a 点的生根效果,甲组处理时间比乙组长 ‎【答案】 B ‎【解析】依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因此图中纵坐标所示的因变量的名称既可用生根数量表示,也可以用根长度表示,A错误;该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换言之,2,4-D 的浓度是该实验的可变因素,B正确;因2,4-D属于生长素类似物,其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所以甲组的2,4-D 浓度不一一定高于乙组,C错误;该实验的处理时间为无关变量,因此达到a点的生根效果,甲组与乙组的处理时间应等长, D错误。‎ ‎4. (2018 海南.26)激动素是一种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了探究激动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将生长状态一致的豌豆苗随机分为 A 、B、 C 三组,实验处理如表。处理后,定期测量侧芽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结果可知,顶芽能抑制侧芽生长,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2)A 组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__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B 组相应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为了验证激动素对 A 组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还应该增加一个处理组D,D 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该处理的实验结果是: D 组侧芽生长量____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 组的生长量。‎ ‎【答案】‎ ‎26.(1)顶端优势 ‎(2)低于顶芽是产生生长素的场所,去除顶芽后没有生长素向下运输 ‎(3)去除顶芽,用蒸馏水涂抹侧芽小于 专题11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2018 海南,8)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不会发生的是()‎ A.体温仍然能够保持相对恒定 B.蜷缩身体,减少体表与外界接触面积 C.下丘脑感受到温度下降 D.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心率减慢 ‎【答案】 D ‎【解析】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体温仍然能够保持相对恒定, A 正确;蜷缩身体,减少体表与外界接触面积,B 正确;下丘脑感受到温度下降,进而做出相应的调节,C 正确;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率加快,D错误。‎ ‎2.(2018 江苏卷,20)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年后生长激素不再分泌,身高不再增加 B.体内多种激素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 C.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 D.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 ‎【答案】 C ‎【解析】成年后仍然能够分泌生长激素,A错误;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B错误;神经调节比较迅速、矩暂,而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C正确;神经中枢也可以通过分泌激素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若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D错误。‎ ‎3.(2018 海南卷,12)给实验兔注射一定量甲状腺激素后,可引起的生物学效应是()‎ A.糖的分解代谢降低 B.碘的需要量增加 C.饥饿感增强 D.TSH分泌增加 ‎【答案】 C ‎【解析】给实验兔注射一定量甲状腺激素后,细胞代谢增强,糖的分解代谢加快, A 错误;甲状腺合成的甲状腺激素减少,碘的需要量降低,B 错误;细胞对能量的需要增大,因此饥饿感增强, C 正确;在负反馈调节的作用下,垂体分泌的TSH减少,D错误。‎ ‎4.(2018 全国Ⅲ卷,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A.细胞外K+ 和Na+ 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细胞外K+ 和Na+ 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细胞外K+ 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细胞外K+ 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答案】 D ‎【解析】由于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随着钾离子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电位差,阻止钾离子继续外流,故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依然低于细胞内;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激活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往内流,说明膜外钠离子浓度高于膜内,据此判断,A、B、C错误,D 正确。‎ ‎5.(2018 全国Ⅱ卷,3)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 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 ‎【答案】 D ‎【解析】人体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引起心律加快,增加心输出量,进而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可见激素不是高能化合物,而是信息分子,A 错误;饥饿时,血糖浓度低,刺激胰岛A 细胞分泌更多的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与相应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进而促进靶细胞内的糖原分解,但胰高血糖素不具有酶的催化活性,B错误;进食后,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及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等生理过程而降低血糖浓度,但其不能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C错误;青春期,性腺分泌的性激素水平升高,性激素随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D正确。‎ ‎6.(2018 江苏卷,11)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cd 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答案】 C ‎【解析】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钾高子通道打开,钾高子外流,A错误,bc段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Ma+内流造成的,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错误;‎ ‎ cd段是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该过程中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在一定范围内,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而刺激强度较小时是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D错误。‎ ‎7.(2018 天津卷,1)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不受激素影响 C.不存在信息传递 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 ‎【答案】 A ‎【解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A 正确;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 错误;神经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说明神经调节过程中存在信息传递,C错误;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以后,在病毒或病菌刚侵入人体的时候,靠反射并不能对其作出反应,D 错误。‎ ‎8.(2018 浙江卷,6)下列关于人体内性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睾酮促进卵细胞的发生 B.雌激素促进女性皮下脂肪的积聚 C.雌激素增强输卵管和子宫的活动 D.雄激素促进男性附属生殖器官的生长 ‎【答案】 A ‎【解析】睾酮为雄性激素,不能促进卵细胞的发生,A错误;雌激素可使女性皮下脂肪选择性的积聚在乳房、腹部、大腿、臀部的部位,B 正确;雌激素能加速卵子在输卵管的运 行速度,对子宫内膜和平滑肌的代谢有明显促进作用,即雌激素增强输卵管和子宫的活动, C 正确;雄激素可促进男性附属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D正确。‎ ‎9.(2018 浙江卷,20)下列关于人体膝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后伸肌也会收缩 B.刺激传入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会兴奋 C.膝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 D.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也能发生膝反射 ‎【答案】 B ‎【解析】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产生的兴奋仍可传递到伸肌,引起伸肌收缩,‎ ‎ A正确;刺激传入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可传递到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进而引起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兴奋,B错误;膝反射的反射弧由两个神经元组成,其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C正确;肌梭是一种感受肌肉长度变化或牵拉刺激的特殊的梭形感受装置,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产生的兴奋也能沿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进而引发膝反射,D正确。‎ ‎10.(2018海南卷,27)为了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某同学将甲、乙两只脊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的左、右后肢最长趾趾端(简称左、右后趾)分别浸入 ‎0.5% 硫酸溶液中,均出现屈肌反射(缩腿),之后用清水洗净、擦干。回答下列问题:‎ ‎(1)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再用0.5% 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其原因是 ‎(2)分离甲的右后肢坐骨神经,假如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神经,再将甲的右后趾 浸入0.5% 硫酸溶液中,不出现屈肌反射,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捣毁乙的脊髓,再用0.5% 硫酸溶液刺激蛙的左后趾,___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出现屈肌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剥去皮肤导致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失(2)传入神经结构和功能完整是完成反射活动所必需的(3)不能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被破坏 ‎【解析】(1)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其原因是剥去皮肤导致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失。(2)分离甲的右后肢坐骨神经,假如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神经,再将甲的右后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不出现屈肌反射,则说明传入神经结构和功能完整是完成反射活动所必需的。‎ ‎11.(2018江苏卷,30)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____,激素乙通过______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 ‎(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___。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__。‎ ‎(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___ ___,从而减少尿量。‎ ‎(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_。‎ ‎(5)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请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体液运输 ‎(2)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上升到38.5 C)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3)等于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 重吸收水量增加)‎ ‎(4)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5)心脏血液输出里增加,外周血管收缩 ‎【答案】‎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体液运输 ‎(2)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上升到38.5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3)等于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重吸收水量增加)‎ ‎(4)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5)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 ‎【解析】据图分析,图示为体温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激素甲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表示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图示增加产热量的方式有骨骼肌战栗和甲状腺激素调节,减少散热的方式是皮肤血管收缩。‎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激素甲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表示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其中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的发育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收缩有助于体温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图示增加产热的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即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3)高温持续期,人体温度维持相对稳定,因此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进而减少尿量。‎ ‎(4)体温下降期,机体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以增加散热量,还可以通过汗腺分泌增加散热量。‎ ‎(5)体温上升期,由于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导致人体出现心率加快、血 压轻度升高等症状,因此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 专题12 内环境与稳态 ‎1.(2018 海南卷,9)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A.淋巴管内的液体 B.输尿管内的液体 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 D.消化管内的液体 ‎【答案】 A ‎【解析】输尿管内的液体、汗腺导管内的液体、消化管内的液体均属于外界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淋巴管内的液体属于内环境, A 正确。‎ ‎2.(2018 江苏卷,9)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 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 C.健康人的T 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 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答案】 B ‎【解析】效应T细胞可以由T细胞和记亿T细胞分裂分化产生,A错误;细胞免疫的二次应答与记忆T细胞有关,体液免疫的二次应答与记忆B细胞有关,B正确;健康人的T细胞经过肿瘤免疫以后,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C错误;因为杂交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所以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不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只要将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杂交产生的杂交瘤细胞经过筛选后进行培养就可以生产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了, D错误。‎ ‎3.(2018 浙江卷,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心肌细胞内的CO2 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 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 ‎【答案】 A ‎【解析】心肌细胞的有氧呼吸不断产生O2,使其细胞内的CO2 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A错误;血管中的药物需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B 正确;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由血浆进入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诱发人体组织水肿,C正确;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 D 正确。‎ ‎4.(2018 海南卷,11)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增加 B.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 C.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增加 ‎【答案】 B ‎【解析】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导致实验狗的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减少,B 正确。‎ ‎5.(2018‎ ‎ 浙江卷,16)取某实验小鼠皮肤片,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一段时间后,观测到该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比小鼠甲的长。由此推断,对该皮肤片发生排斥反应(一般指移植物作为“非已”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消除的免疫反应)的主要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 B.T 淋巴细胞 C.B 淋巴细胞 D.巨噬细胞 ‎【答案】 B ‎【解析】T 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的“某实验小鼠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比小鼠甲的长,说明对该皮肤片发生排斥反应的细胞主要是T 淋巴细胞,B 正确,A、C、D 均错误。‎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 ‎1.(2018 海南卷,22)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发生 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互利共生 ‎【答案】 B ‎【解析】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两者构成竞争关系, B正确。‎ ‎2.(2018 江苏卷,13)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答案】 D ‎【解析】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阶段I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的垂直结构不明显,B错误;阶段I到阶段II发生的演替是优势取代,不是完全取代,所以阶段I与阶段II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完全相同,c错误;阶段Ⅲ为森林阶段,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 ‎3.(2018 江苏卷,19)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 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 ‎【答案】 B ‎【解析】松鼠适宜生存的环境是森林,因此农田的存在不利于松鼠的活动,缩小了其活动空间,A 错误;生态通道有利于松鼠从农田进入适宜其生存的森林中去,因此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B正确;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地理隔离, C 错误;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不一定相同, D 错误。‎ ‎4.(2018 海南卷,25)将相等数量的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在适宜温度下振荡培养。若用虚线表示大肠杆菌的生长趋势,实线表示硝化细菌的生长趋势,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两种菌体生长趋势的是 ‎【答案】 C ‎【解析】大肠杆菌为异养生物,在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无法生存,硝化细菌为自养生物,可利用培养液中的铵盐合成有机物,呈“S”型增长,C 正确。‎ ‎5.(2018 全国Ⅰ卷,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 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 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答案】 D ‎【解析】种群的S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有限,因此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A正确;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因此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B正确,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密度大的,种内竞争较大,增长量相对较小,密度小的,种内竞争相对较小,增长量相对较大,导致产量最终可能相同,c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达到最大,个体之间的斗争最强,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也越强,D错误。‎ ‎6.(2018 全国Ⅲ卷,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答案】 B ‎【解析】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正确;黑光灯是一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发出330-400nm的紫外光波,故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通过紫外光传递的,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黑光灯诱捕的方法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是一种根据昆虫趋光特点检测相对密度的方法,C正确;黑光灯能诱捕多种趋光性昆虫,从而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种类,D正确。‎ ‎7.(2018 浙江卷,4)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温度 B.氧气的垂直分布 C.光的穿透性 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 ‎【答案】 D ‎【解析】随着水深的增加,溶氧量逐渐减少,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水温也会略有下降,这些都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 A、B、C 均错误;大气中颗粒物含量,不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所以不会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D 正确。‎ ‎8.(2018 浙江卷18)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最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 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 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 前一年来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4 年调查期间的种群致最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第1 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 B.第2 年来乙种群数最不一定大于甲 C.第3 年来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 D.这4 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 ‎【答案】 D ‎【解析】已知L 值=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 前一年来种群个体数量。种群增长速率是指 种群数量在单位时间内的改变数量,第1 年末甲种群的L 值约为1,说明其种群数量基本 不变,而乙种群的L 值等于1.5,说明其种群数量在增加,因此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 一定相等,A 正确;第2 年末甲种群的L 值小于乙种群,但第2 年来乙种群数量不一 定大于甲,B 正确;只要是L 值大于1.0,种群的数量就在增加,据此分析图示可知:‎ 第3 年来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C 正确;这4 年中,甲种群的L 值均为1.5,说 明甲种群的数量逐年增加,但每年增加的数量不相等,D 错误。‎ ‎9. (2018海南卷,29)某小组为了研究某混交林的群落结构,选择了若干样地进行调查。其中 A、B、C三种乔木的调查结果如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可知: 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__ 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___种群属于稳 定型种群。‎ ‎(2)该小组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 ‎___ 。若要调查群落中松鼠种群的密度,则应采用法,理由是_ (3)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 是 .‎ ‎(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C A B ‎(2)保证调查结论可靠标志重捕松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内 ‎(3)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解析】(1)分析表格数据可知,C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A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BN 群属于稳定型种群。‎ ‎(2)该小组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保证调查结论可靠。若要调查群落中松鼠种群的密度,由于其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内,应采用标志重捕法。‎ ‎(3)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专题14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1.(2018海南卷,19)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 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 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 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 ‎【答案】A ‎【解析】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A正确;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B正确;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C正确;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物理信息,D错误。‎ ‎2.(2018浙江卷,2)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的措施是()‎ A.减少氟利昂的使用 B.增加化肥的使用 C.增加污染物的排放 D.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 ‎【答案】A ‎【解析】空气中的氟里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能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可见,减少氟利昂的使用,可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A正确,B、C、D均错误。‎ ‎3.(2018海南卷,20)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 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 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 ‎【答案】D ‎【解析】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A正确;鳜鱼的营养级比鲢鱼高,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B正确;通气有利于水体中分解者的呼吸作用,促进残骸分解为无机物,C正确;藻类固定的能量大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D错误。‎ ‎4.(2018海南卷,21)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 是()‎ 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 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 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营养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 ‎【答案】D ‎【解析】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A正确;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B正确;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 C正确;生物多样性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不变,D错误。‎ ‎19.(2018北京卷,31)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_________。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____。‎ ‎(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_________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的______________。‎ ‎(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__________,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____________,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5)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产者(生物)群落(2)捕食对象/食物捕食者/天敌(3)明显下降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4)比例(5)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定期合理投放鲢、鳙;控制性捕杀鲢、鳙的捕食者;控制人类活动(工业、农业、旅游等)对该水库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解析】(1)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并作为浮游动物的食物,故藻类属于生产者;水库中的各种生物,就包括了这一范围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群落。‎ ‎(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本水库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要调查投放区鲢鱼和鱅鱼的食物,即上一营养级藻类和浮游动物的生物积累量,投放适量的鱼苗;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还要防止其天敌的捕食,故应捕杀鲢鱼、鲫鱼的天敌。‎ ‎(3)据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显著下降,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投放鲢鱼和鳙鱼捕食浮游动物和藻类,导致浮游动物减少,银鱼的食物来源减少,导致银鱼数量下降。‎ ‎(4)通过投放鲢、鳙,该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的生物积累量发生了改变,故人为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比例,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5)具体措施是:适量地投放鲢、鳙;适量增加投放浮游动物确保鲢、鳙有足够的食物来源;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控制鲢鱼、鳙鱼的天敌数量;减少人类活动对水库的干扰等。‎ ‎20.(2018全国Ⅱ卷,31)31. 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 年生物高考真题试题分类汇编: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精编+解析版)第(7)页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 ‎(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俱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2)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3)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 ‎【解析】(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入一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在沿着食物连和食物网流动的过程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余下的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中,也有- 部分随着残枝败叶或遗体残骸等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来而不能输入到下一营养级,即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大部分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因此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数量-般不会太多。‎ ‎(2)依题意可知:顶级肉食性动物的引入,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而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进而推知,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顶级肉食性动物对甲、乙的驱赶作用而引起的甲、乙的“恐惧”程度不同,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 ‎(3)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由题意中“恐惧生态学”的知识可推知,其可能的原因有:一是该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对野猪的直接捕食而导致野猪的个体数减少,二是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 ‎21.(2018全国Ⅲ卷,32)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生活垃圾中的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NO3-,通常植物根系对NO3-的吸收是通过_______运输完成的。‎ ‎【答案】(1)有机物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2)待分解垃圾的性质,引进的分解者生物的种类,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3)主动 ‎【解析】(1)蚯蚓是异养生物,属于分解者,故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枯枝败叶中的有机物,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及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 素为以下几个方面:了解生活垃圾的性质以确定能分解该垃圾的分解者、选择能分解垃圾中有机物的分解者、调整处理垃圾的理化条件(温度、湿度、pH等)以便适合分解者生活,快速降解有机物;‎ ‎(3)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离子通常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故对NO3-的吸收是通过主动运输完成的。‎ ‎22.(2018天津卷,30)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试,结果见下表,据表回答:碳量生产者活生物量(g/m2)死有机质(g/m2)土壤有机碳(g/m2)净初级生产力(g/m2.年)异氧呼吸(g/m2.年)西黄松生态系统老龄12730 2560 5330 470 440 幼龄1460 3240 4310 360 390 ※净初级生产力: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总用消耗碳的速率※※异养呼吸: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1)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稳定性。‎ ‎(2)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_________部位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____________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其中,部分通过生态系统中_______的呼吸作用,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_________________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2库。‎ ‎(3)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__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老龄群落。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_________(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答案】(1)恢复力(2)基质360 消费者分解者(3)大于不能 ‎【解析】(1)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西黄松群落被砍伐遭到破坏后,又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2)大气中的碳主要以CO;的形式在叶绿体基质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生产的同化量-生产者呼吸消耗量,即为表格中的净初级生产力,即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360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幼龄西黄松群落一部分被消费者食用,通过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释放,一部分即残枝败叶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质,进而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2库。‎ ‎(3)由图可知,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为360/1460≈0.25;西黄松老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为470/12730≈0.04,因此,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大于老龄群落。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的净初级生产力360,异氧呼吸消耗量为390,净初级生产力小于异氧呼吸消耗速率,故不会有有机物的积累,即幼龄西黄松群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 ‎23.(2018浙江卷,29)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字母_______表示大气中的CO2,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含量夏季_______冬季。‎ ‎(2)CO2被生产者吸收转变成体内物质进入生物群落,再被图中的A、B的_______和C 的分解作用以及E的燃烧,转变成CO2后再重新循环。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_______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 ‎(3)若将本题图修改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可将D的含义改为_______,其他字母及文字代表的含义不变,还需要修改之处有:增加“光→A”、取消“→E→D”、_______。【答案】(1)D 低于(2)呼吸作用大于(3)非生物环境取消D→A ‎【解析】(1)题图显示:A、B、C、E均有箭头指向D,说明D表示大气中的CO2。A、D 之间是双向箭头,A、B死的有机物可被C利用,说明A是生产者,C是分解者,进而推知:B是消费者,E为化学燃料的燃烧。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夏季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冬季旺盛,使夏季大气中CO2的含量低于冬季。‎ ‎(2)CO2被生产者吸收,通过光合作用转变成体内的含碳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再被图中的A所示的生产者、B所示的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和C所示的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及E所示的化学燃料的燃烧,转变成CO2后再重新循环。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常演替过程中,则随着演替的进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特别是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因此生产者吸收的CO2量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 ‎(3)若将本题图修改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可将D的含义改为非生物环境,其他字母及文字代表的含义不变。因能量流动起源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特点之一是单向流动,所以还需要修改之处有:增加“光→A”、取消“→E→D”、取消“D→A”。‎ ‎24.(2018江苏卷,28)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经过治理后,河水又恢复了清澈。如图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如图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食物网中,遗漏了一条能量流动途径,该条途径是_________。‎ ‎(2)图1所示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是____,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__。‎ ‎(3)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_____ ___。‎ ‎(4)结合图2分析,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____ (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7.6%。‎ ‎(5)经检测,水体中含有某种可被生物富集的农药,推测此农药含量最高的物种是___ _____。(6)从生态学角度解释,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 ‎【答案】(1)水草→甲→丁(2)丙和丁捕食和竞争(3)传递给丙、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4)大于(5)丁(6)河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有限 ‎【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水鸟可以捕食3种鱼,则图1中缺少的食物链为:水草→甲→丁。‎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1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丙、丁;丁与丙都以乙为食,且丁以丙为食,因此丁与丙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3)图2中乙固定的能量除了流向丁和分解者外,还应该包括流向给丙和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 ‎(4)结合图1和图2分析,属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水草、藻类,固定的能量是25000KJ/ (m2.a);属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是甲、乙,固定的能量应该多于1900 KJ/(m2.a),因此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应该大于1900÷25000,即大于7.6%。‎ ‎(5)根据题意分析,水体中含有某种可被生物富集的农药,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该农药的含量越高,即丁的农药含量最高。‎ ‎(6)由于河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污染物排放容易导致水质恶化。‎ 专题15 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 ‎1.(2018北京卷,4)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 B.鉴定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 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 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 ‎【答案】A ‎【解析】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葡萄汁液不能装满发酵装置,要留出1/3的空间,A错误;在DNA鉴定实验中,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B正确;用苏丹Ⅲ染液可以把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C正确;用龙胆紫染液能将细胞中的染色体染成深紫色,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能清晰地观察到,D正确。‎ ‎2.(2018江苏卷,8)花药离体培养是重要的育种手段。下图是某二倍体植物花药育种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防止微生物污染,过程①所用的花药需在70%乙醇中浸泡30min B.过程②的培养基中需添加较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以利于根的分化 C.过程③逐步分化的植株中可筛选获得纯合的二倍体 D.过程④应将炼苗后的植株移栽到含有蔗糖和多种植物激素的基质上 ‎【答案】C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应该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因此过程①所用的花药需在70%乙醇中浸泡10min,以防止杂萄污染,a错误;过程②的培养基中需加比值适中的纸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以利于形成愈伤组织,B错误,过程这得到的植株是经过花药离体墙养和秋水仙素处理的,因此可筛选获得纯合的二倍体,c正确,过程④获得的植株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了,因此培养基中不需要加入茧糖,D错误。‎ ‎3.(2018江苏卷,14)下列关于酵母细胞固定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温水使海藻酸钠迅速溶解,待其冷却到室温后用于包埋细胞 B.进行包埋时,用于悬浮细胞的CaCl2溶液浓度要适宜 C.注射器(或滴管)出口应尽量贴近液面以保证凝胶珠成为球状 D.包埋酵母细胞的凝胶珠为淡黄色半透明状,并具有一定的弹性 ‎【答案】D ‎【解析】在酵母细胞固定化实验中,应该用小火、间断加热的方式使海藻酸钠缓慢溶解,A 错误;将混合液用注射器缓慢滴加到CaCl2溶液进行固定化酵母细胞,CaCl2的作用是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B错误;注射器(或滴管)出口应与液面保持适当的距离,以保证凝胶珠成为球状,C错误;包埋酵母细胞的凝胶珠为淡黄色半透明状,并具有一定的弹性,D正确。‎ ‎4.(2018江苏卷,16)某高校采用如图所示的发酵罐进行葡萄酒主发酵过程的研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夏季生产果酒时,常需对罐体进行降温处理 B.乙醇为挥发性物质,故发酵过程中空气的进气量不宜太大 C.正常发酵过程中罐内的压力不会低于大气压 D.可以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残余糖的浓度来决定何时终止发酵 ‎【答案】B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果酒发酵的适宜温度为10℃-25℃,因此夏季生产果酒时,常需对罐体进行降温处理,A正确;乙酵是醇母茵无氧呼吸的产物,因此分解过程中不需要通入空气,B错误;无氧呼吸产生了二氧化碳,但是没有消耗氧气,因此发酵罐中的压不会低于大压,C正确;葡萄酒发酵的原料是糖类,因此可以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残余糖的浓度来央定何时终止发酵,D正确。‎ ‎5.(2018江苏卷,17)关于还原糖、蛋白质和DNA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甘蔗茎的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温水浴后液体由蓝色变成砖红色 B.在大豆种子匀浆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液体由蓝色变成紫色 C.提取DNA时,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适量洗涤剂和食盐,充分研磨,过滤并弃去滤液 D.将DNA粗提物溶解在2mol/L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后液体由无色变成蓝色 ‎【答案】D ‎【解析】甘蔗茎的组织样液富含蔗糖,而蔗糖属于非还原糖,且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A错误;大豆种子中富含蛋白质,先后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摇匀后,液体由蓝色变为紫色,B错误;提取DNA时,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适量的洗涤剂和食盐,充分研磨,过滤并弃去滤纸上的粘稠物,留下滤液,C错误;将DNA粗提物溶解在2mol/L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并水浴加热,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D正确。‎ ‎6.(2018江苏卷,21)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的叙述,错误的是 A.洗衣粉中添加的酶通常是由微生物发酵生产而来 B.洗衣粉中的蛋白酶通常会将添加的其他酶迅速分解 C.在50℃热水中用加酶洗衣粉洗衣时,其中的酶会迅速失活 D.加酶洗衣粉受潮后重新晾干保存,不会影响其中酶的活性 ‎【答案】BCD ‎【解析】加酶洗衣粉中加入的酶多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其本质与生物体内的酶无明显差异,‎ A正确;洗衣粉中的蛋白酶通常不会将添加的其他酶迅速分解,这是因为加酶洗衣粉中的酶经过了特殊的化学物质的包裹,使之与其他成分隔离,这些酶在遇水后,包裹层分解,酶才能发挥作用,B错误;加酶洗衣粉的pH值一般不大于10,在水温45~60℃时,能充分发挥洗涤作用,因此在50℃热水中用加酶洗衣粉洗衣时,其中的酶不会失活,C错误;加酶洗衣粉受潮后重新晾干保存,会导致其中酶的活性降低,D错误。‎ ‎28.(2018全国Ⅲ卷,37)回答下列与酵母菌有关的问题:‎ ‎(1)分离培养酵母菌通常使用____________(填“牛肉膏蛋白胨”“MS”或“麦芽汁琼脂”)培养基,该培养基应采用________灭菌法灭菌。若将酵母菌划线接种在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菌落,菌落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 ‎(2)酵母菌液体培养时,若通入氧气,可促进______________(填“菌体快速增殖”、“乙醇产生”或“乳酸产生”);若进行厌氧培养,可促进_________(填“菌体快速增殖”、“乙醇产生”或“乳酸产生”)。‎ ‎(3)制作面包时,为使面包松软通常要在面粉中添加一定量的酵母菌,酵母菌引起面包松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麦芽汁琼脂高压蒸汽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2)菌体快速增殖乙醇产生(3)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会产生CO2,CO2使面包松软【解析】(1)麦芽汁琼脂培养基的碳氮比较高,而且含糖量高,更适合酵母菌;该培养基应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若将酵母菌划线接种在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菌落。‎ ‎(2)酵母菌液体培养时,若通入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产生H2O和CO2,释放能量多,细胞增殖快;若进行无氧培养,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释放能量少,增殖慢。(3)制作面包时,在面粉中添加一定量的酵母菌,因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面包松软多孔。‎ ‎29.(2018海南卷,30)葡萄酒是葡萄汁经酵母菌发酵而成的。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中的X溶液有助于维持甲装置的瓶中气压相对稳定,与乙装置相比,用甲装置酿 制葡萄酒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葡萄汁装入甲装置时,要留有约1/3的空间,这种做法的目的是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某同学若用乙装置进行发酵,并设置两个不同处理组(乙A和乙B),乙A装置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B装置中没有氧气。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测得一段时间内乙A和乙B中酒精含量的变化趋势及乙A中氧气含量的变化趋势如曲线图所示。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____、____、____含量的变化趋势。‎ ‎(4)从细胞呼吸类型看,酵母菌属于____生物;从同化作用的类型看,酵母菌属于_ ___(填“自养”或“异养”)生物。‎ ‎【答案】(1)不需要开盖放气;避免了因开盖引起的杂菌污染(2)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3)乙A中的氧气乙B中的酒精乙A中的酒精(4)兼性厌氧异养 ‎【解析】(1)试管中的嚣溶液有助于维持甲装置的瓶中气压相对稳定,与乙装置相比,用甲装置酿制葡萄酒的优点是不需要开盖放气;避免了因开差引起的杂菌污染。‎ ‎(2)葡萄汁装入甲装置时,要留有約1/3的空间,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为酵母菌大里繁殖提供适军的氧气,防止发酶王盛时汁液溢出。‎ ‎(3)分析题意可知,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乙A中的氧气、乙B中的酒精、乙A 中的酒精含量的变化趋势。‎ ‎(4)从细胞呼吸类型看,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生物;从同化作用的类型看,酵母菌属于异养生物。‎ ‎30.(2018全国Ⅱ卷,37)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经常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的污染。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中,玻璃和金属材质的实验器具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放入干热灭菌箱中进行干热灭菌。‎ ‎(2)牛奶的消毒常采用巴氏消毒法或高温瞬时消毒法,与煮沸消毒法相比,这两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 ‎(3)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其原因是紫外线能________,在照射前,适量喷洒_________,可强化消毒效果。‎ ‎(4)水厂供应的自来水通常是经过________(填“氯气”“乙醇”或“高锰酸钾”)消毒的。‎ ‎(5)某同学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若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而锅内并没有达到相应温度,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可以(2)在达到消毒目的的同时,营养物质损失较少(3)破坏DNA 结构消毒液(4)氯气(5)未将锅内冷空气排尽 ‎【解析】(1)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放入干热灭菌箱中进行干热灭菌。‎ ‎(2)煮沸消毒法即在100℃时煮沸5-6min可以杀死微生物细胞和一部分芽孢;巴氏消毒法即在70-75℃时煮30min或在80℃时煮15min,可以杀死微生物,并且保证营养物质不被破坏。因此,与煮沸消毒法相比,牛奶消毒常采用的巴氏消毒法或高温瞬时消毒法的优点是达到消毒目的的同时,营养物质损失较少。‎ ‎(3)因紫外线能破坏DNA结构,所以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在照射前,适量喷洒消毒液,可强化消毒效果。‎ ‎(4)通常乙醇消毒是75%的酒精,有气味,影响水质,不适宜消毒自来水;高锰酸钾本身有颜色,消毒后溶液呈紫红色,无法使用;因此水厂供应的自来水通常是经过氯气消毒的。‎ ‎(5)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时,锅内的水加热煮沸,将其中原有的冷空气彻底排除后才能将锅密闭。如果未将锅内冷空气排尽,则会出现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而锅内并没有达到相应温度的现象。‎ ‎31.(2018全国Ⅰ卷,37)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培养基。回答下列问题:‎ ‎(1)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以抑制_______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 ‎(2)M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除氮源外还有____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氮源进入细胞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 ‎(3)若在M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后可通过加入显色剂筛选出能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显色剂是____________,该方法能筛选出产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4)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偏落数分别是110、140和149,取平均值133;‎ 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 有人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1)细菌选择(2)碳源、无机盐蛋白质、核酸(3)碘液淀粉遇碘液显蓝色,产淀粉酶的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形成透明圈(4)乙同学的结果中,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 ‎【解析】(1)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说明M培养基能满足真菌的生长,而能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链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能筛选出真菌,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2)微生物生长需要多种营养物质除氦源外,还需要碳源、无机盐、水以及特殊营养物质等。氮元素是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元素,因此氰源进入细胞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蛋白质和核酸。‎ ‎(3)注粉与碘液会变成蓝色,筛选产淀粉酶的微生物,依据淀粉遇碘液显蓝色,产淀粉酶的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形成透明圈,再根据透明圈,来筛选产淀粉酶的微生物。‎ ‎(4)乙同学结果不合理,因为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不能简单的用其平均数作为最终结果。‎ ‎32.(2018江苏卷,31)酵母的蛋白质含量可达自身干重的一半,可作为饲料蛋白的来源。年生物高考真题试题分类汇编: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精编+解析版)第(14)页有些酵母可以利用工业废甲醇作为碳源进行培养,这样既可减少污染又可降低生产成本。研究人员拟从土壤样品中分离该类酵母,并进行大量培养。下图所示为操作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培养基时,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组分,将其溶解、定容后,调节培养基的_____,及时对培养基进行分装,并进行___灭菌。‎ ‎(2)取步骤②中不同梯度的稀释液加入标记好的无菌培养皿中,在步骤③中将温度约__ _(在25 ℃、50 ℃或80 ℃中选择)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混匀,冷凝后倒置培养。(3)挑取分离平板中长出的单菌落,按步骤④所示进行划线。下列叙述合理的有____ __。a.为保证无菌操作,接种针、接种环使用前都必须灭菌b.划线时应避免划破培养基表面,以免不能形成正常菌落c.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多个菌落,分别测定酵母细胞中甲醇的含量d.可以通过逐步提高培养基中甲醇的浓度,获得甲醇高耐受株 ‎(4)步骤⑤中,为使酵母数量迅速增加,培养过程中需保证充足的营养和______供应。为监测酵母的活细胞密度,将发酵液稀释1 000倍后,经等体积台盼蓝染液染色,用25×16型血细胞计数板计数5个中格中的细胞数,理论上___色细胞的个数应不少于__ ____,才能达到每毫升3×109个活细胞的预期密度。‎ ‎【答案】(1)pH 高压蒸汽(湿热)(2)50 ℃(3)a、b、d (4)氧气无30 【解析】‎ ‎(1)配制培养基的操作步骤为称量→溶化→定容→调pH→培养基的分装→包扎→灭菌,因此微生物的培养基配制好后应该先调节pH,再分装。常见的灭菌方法有: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培养基适宜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 ‎(2)在步骤③中,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进行倒平板。‎ ‎(3)在划线过程中,接种针、接种环使用前都必须灭菌,以防止杂菌污染,a正确;划线时应避免划破培养基表面,否则将不能形成正常菌落,b正确;该实验的目的是获得利用工业废甲醇作为碳源的酵母菌,不需要测定酵母菌中的甲醇含量,c错误;培养基中的甲醇浓度越高,此种培养基中得以生存的酵母菌利用甲醇的能力越强,因此可以通过逐步提高培养基中甲醇的浓度,获得甲醇高耐受株,d正确。‎ 专题16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018江苏卷,10)下列关于采用胚胎工程技术实现某良种肉用牛快速繁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采取激素注射等方法对良种母牛作超数排卵处理 B.体外培养发育到原肠胚期的胚胎即可进行移植 C.使用免疫抑制剂以避免代孕牛对植入胚胎的排斥反应 D.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同卵多胎较同卵双胎成功率更高 ‎【答案】A ‎【解析】用促性腺激素对良种奶牛进行注射处理,可促使其超数排卵,A正确;进行移植的胚胎是桑椹胚或囊胚,D错误受体对移植的旺胎几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因此无需使用免疫抑制剂,c错误;利用旺胎分割技术,同卵双胎较司卵多胎成功率更高,D错误。‎ ‎2.(2018北京卷,5)用XhoI和SalI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同一DNA片段,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分离结果如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如图中两种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 B.如图中酶切产物可用于构建重组DNA C.泳道①中是用SalI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 D.图中被酶切的DNA片段是单链DNA ‎【答案】D ‎【解析】限制酶识别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的限制酶能识别不同的核苷酸序列,由电泳图可知XhoI和SalI两种酶分别切割时,识别的序列不同,A正确;同种限制酶切割出的DNA片段,具有相同的粘性末端,再用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可以构成重组DNA,B正确;SalI将DNA片段切成4段,XhoI将DNA片段切成3段,根据电泳结果可知泳道①为SalI,泳道②为XhoI,C正确;限制酶切割双链DNA,酶切后的DNA片段仍然是双链DNA, D错误。‎ ‎3.(2018江苏卷,22)如图为细胞融合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a细胞和b细胞是植物细胞,需先去分化再诱导融合 B.a细胞和b细胞之间的融合需要促融处理后才能实现 C.c细胞的形成与a、b细胞膜的流动性都有关 D.c细胞将同时表达a细胞和b细胞中的所有基因 ‎【答案】BC ‎【解析】若a细胞和b细胞是逍物细胞,应该先用酶解法去掉它们的细胞壁再诱导融蛤,A 错误;无论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两个细胞的融合都需要促融处理后才能实现,B正确;两个细胞融合成一一个细胞,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c细胞同时具备了a细胞和D细胞中的所有基因,但是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因此c纸胞中基因不一定都能够表达, D错误。‎ ‎20.(2018海南,31)甜蛋白是一种高甜度的特殊蛋白质。为了改善黄瓜的品质,科学家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一种甜蛋白基因成功导入黄瓜细胞,得到了转基因植株。回答下列问题: (1)用农杆菌感染时,应优先选用黄瓜____(填“受伤的”或“完好的”)叶片与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共培养,选用这种叶片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若在转基因黄瓜中检测到这种甜蛋白,则表明该重组质粒中____已转移到植物细胞中且能够表达;用该转基因黄瓜的某一植株与一株非转基因植株杂交,发现子代中含甜蛋白个体数与不含甜蛋白个体数之比为1:1,则说明甜蛋白基因已经整合到____(填“核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或“叶绿体基因组”)中。‎ ‎(3)假设某种转基因作物因为受到病毒感染而减产,若要以该转基因作物为材料获得脱毒苗,应选用____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4)通常,基因工程操作主要有4个步骤,即目的基因获取、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因此,基因工程的含义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受伤的叶片伤口处的细胞释放出大量酚类物质,可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2)甜蛋白基因核基因组(3)茎尖(4)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设计,并通过体外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生物类型 ‎【解析】(1)用农杆菌感染时,应优先选用黄瓜受伤的叶片与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共培养,理由是叶片伤口处的细胞释放出大量酚类物质,可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 ‎(2)若在转基因黄瓜中检测到这种甜蛋白,则表明该重组质粒中甜蛋白基因已转移到植物细胞中且能够表达;用该转基因黄瓜的某一植株与一株非转基因植株杂交,发现子代中含甜蛋白个体数与不含甜蛋白个体数之比为1:1,则说明甜蛋白基因已经整合到核基因组中。‎ ‎(3)假设某种转基因作物因为受到病毒感染而减产,若要以该转基因作物为材料获得脱毒苗,应选用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 ‎(4)通常,基因工程操作主要有4个步骤,即目的基因获取、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因此,基因工程的含义可概括为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设计,并通过体外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生物类型。‎ ‎21.(2018全国Ⅱ卷,38)某种荧光蛋白(GFP)在紫外光或蓝光激发下会发出绿色荧光,这一特性可用于检测细胞中目的基因的表达。某科研团队将某种病毒的外壳蛋白(L1)基因连接在GFP基因的5′末端,获得了L1-GFP融合基因(简称为甲),并将其插入质粒P0,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1,其部分结构和酶切位点的示意图如下,图中E1~E4四种限制酶产生的黏性末端各不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推断,该团队在将甲插入质粒P0时,使用了两种限制酶,这两种酶是_________。使用这两种酶进行酶切是为了保证_______________,也是为了保证__________________。‎ ‎(2)将P1转入体外培养的牛皮肤细胞后,若在该细胞中观察到了绿色荧光,则说明L1基因在牛的皮肤细胞中完成了________和_________过程。‎ ‎(3)为了获得含有甲的牛,该团队需要做的工作包括:将能够产生绿色荧光细胞的_____________移入牛的____________中、体外培养、胚胎移植等。(4)为了检测甲是否存在于克隆牛的不同组织细胞中,某同学用PCR方法进行鉴定。在鉴定时应分别以该牛不同组织细胞中的____________(填“mRNA”“总RNA”或“核DNA”)作为PCR模板。【答案】(1)E1和E4 甲的完整甲与载体正确连接(2)转录翻译(3)细胞核去核卵母细胞(4)核DNA ‎【解析】(1)要保证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能够正确表达,目的基因的首端应有启动子,尾端应有终止子。甲是将某种病毒的外壳歪白(L1) 基因连接在GFP基因的5'末端而获得的L1-GFP融合基因,据此结合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该团队在将甲插入质粒P0时,如果用12或E3,则目的基因不完整,而使用图1和84这两种限制酶进行酶切保证了甲的完整,而且也保证了甲与载体正确连接,因此,使用的两种限制酶,是E1和E4。‎ ‎(2)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1中含有GFP基因,而GFP基因的表达产物“某种荧光蛋白(GFP)”在紫外光或蓝光激发下会发出绿色荧光。若在导入P1的牛皮肤细胞中观察到了绿色荧光,则说明L1基因在牛的皮肤细胞中完成了表达,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 ‎(3)若要获得含有甲的牛,可采用核移植技术,即将能够产生绿色荧光细胞的细胞核移入牛的去核卵母细胞中获得重组细胞,并将该重组细胞在体外培养成重组胚胎,再经过胚胎移植等获得含有甲的牛。‎ ‎(4)PCR是多聚酶链式反应的缩写,是一种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断的核酸合成技术。若利用PCR方法检测甲是否存在于克隆牛的不同组织细胞中,则应分别以该牛不同组织细胞中的核DNA作为PCR模板。‎ ‎22.(2018江苏卷,32)为生产具有特定性能的α-淀粉酶,研究人员从某种海洋细菌中克隆了α-淀粉酶基因(1656个碱基对),利用基因工程大量制备琢α-淀粉酶,实验流程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PCR技术扩增α-淀粉酶基因前,需先获得细菌的_________。‎ ‎(2)为了便于扩增的DNA片段与表达载体连接,需在引物的____端加上限制性酶切位点,且常在两条引物上设计加入不同的限制性酶切位点,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_______。‎ ‎(3)进行扩增时,反应的温度和时间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定,下列选项中______ _的设定与引物有关,________的设定与扩增片段的长度有关。(填序号)①变性温度②退火温度③延伸温度④变性时间⑤退火时间⑥延伸时间 ‎(4)下图表示筛选获得的工程菌中编码α-淀粉酶的mRNA的部分碱基序列:‎ 图中虚线框内mRNA片段包含___个密码子,如虚线框后的序列未知,预测虚线框后的第一个密码子最多有__种。‎ ‎(5)获得工程菌表达的α-淀粉酶后,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以浓度为1%的可溶性淀粉为底物测定酶活性,结果如下:‎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初步判断该α-淀粉酶活性最高的条件为______。‎ ‎【答案】(1)基因组DNA (2)5’使DNA片段能定向插入表达载体,减少自连(3)②⑥(4)8 13 (5)pH为8.5,缓冲液为50mmol/LTris-HCl ‎【解析】(1)α-淀粉酶基因来自于海洋细菌,因此为了利用PCR技术扩增α-淀粉酶基因,必须先获得细菌的基因组DNA。‎ ‎(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前需要用限制酶对两者进行切害,延伯是在引物的3’端延伸,为了保证目的基因的完整性,因此需在引物的5’洲加上限制性酶切位点,且为了使DEA片段能定向括入表达教体,减少自连,常在两条引物上设计加入不同的限制性酶切位点。‎ ‎(3)进行扩增时,退火温度的设定与引物有关,延伸时间的设定与扩增片段的长度有关。‎ ‎(4)根据题意分析,虚线框内mRNA片段内含有24个碱基,每3个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因此包含24÷3=8个密码子;构成mRNA的碱基有4种,若虚线框后的序列未知,预测虚线框后的第一个密码子最多有4×4-3=13种。‎ ‎(5)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在pH为8.5,缓冲液为50mmol/LTris-HCl的条件下,α-淀粉酶相对活性为99.5%,活性最高。‎ ‎23.(2018全国Ⅰ卷,38)回答下列问题:‎ ‎(1)博耶(H.Boyer)和科恩(S.Coben)将非洲爪蟾核糖体蛋白基因与质粒重组后导入大肠杆菌细胞中进行了表达,该研究除证明了质粒可以作为载体外,还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体外重组的质粒可通过Ca2+参与的__________方法导入大肠杆菌细胞:而体外重组的噬菌体DNA通常需与__________组装成完整噬菌体后,才能通过侵染的方法将重组的噬菌体DNA导入宿主细胞,在细菌、心肌细胞、叶肉细胞中,可作为重组噬菌体宿主细胞的是_____________。‎ ‎(3)真核生物基因(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表达时,表达出的蛋白质可能会被降解。为防止蛋白质被降解,在实验中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在蛋白质纯化的过程中应添加____________的抑制剂。‎ ‎【答案】(1)体外重组的质粒可以进入体细胞;真核生物基因可在原核细胞中表达(2)转化外壳蛋白(噬菌体蛋白)细菌(3)蛋白酶缺陷型蛋白酶 ‎【解析】(1)将非洲爪蟾核糖体蛋白基因与质粒重组后导入大肠杆细胞中进行了表达,该过程证明了体外重组的质粒可以进入体细胞,真核生物基因可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等。‎ ‎(2)体外重组的质粒可通过Ca*处理,目的是以增大细胞的通透性,使重组的质粒能够导入到受体细胞内,因此体外重组的责粒可通过Ca梦与的转化方法导入大肠杆菌细胞,体外重组的噬围体DNA通常需与蛋白质外壳组装成完整的噬菌体后,才能通过侵染的方法将重组噬菌体DIA导入受体细胞,噬菌体侵染的是细菌,而不能寄生在其它细胞中,因此可作为重组噬菌体宿主细胞的是细菌。‎ ‎(3)真核生物基因(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表达时,表达出的蛋白质可能会被降解,为防止蛋白质被降解,可以选用不能产生该蛋白酶的缺陷细菌以及使用能够抑制蛋白酶活性的药物,因此为防止蛋白质被降解,在实验中应选用蛋白酶缺陷型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在蛋白质纯化的过程中应添加蛋白酶的抑制剂。‎ ‎24.(2018全国Ⅲ卷,38)2018年《细胞》期刊报道,中国科学家率先成功地应用体细胞对非人灵长类动物进行克隆,获得两只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回答下列问题: (1)“中中”和“华华”的获得涉及核移植过程,核移植是指_____________。通过核移植方法获得的克隆猴,与核供体相比,克隆猴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_______(填“减半”“加倍”或“不变”)‎ ‎(2)哺乳动物的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细胞核移植获得克隆动物的难度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体细胞核移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哺乳动物核移植的过程中,若分别以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作为核供体,通 常,所得到的两个克隆动物体细胞的常染色体数目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性染色体组合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答案】(1)将动物的一个细胞核,移入一个已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不变(2)小于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全能性相对容易(3)相同不同 ‎【解析】(1)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胚胎最后发育成为动物个体;通过核移植方法获得的克隆猴的细胞核来自供体,因此克隆猴体細胞的染色体数目和供体一致。‎ ‎(2)胚胎细胞核移植的难度小于体细胞核移植,其原因是动物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其全能性相对容易。‎ ‎(3)哺乳动物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的体细胞染色体常染色体相同,性染色体前者是XX,后者是XY,因此分别以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作为核供体,通常所得到的两个克隆动物体细胞的常染色体数目相同,性染色体组合不同。‎ 专题17课本基本实验和经典实验 ‎1.(2018北京卷,4)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 B.鉴定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 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 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 ‎【答案】A ‎【解析】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葡萄汁液不能装满发酵装置,要留出1/3的空间,A错误;在DNA鉴定实验中,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B正确;用苏丹Ⅲ染液可以把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C正确;用龙胆紫染液能将细胞中的染色体染成深紫色,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能清晰地观察到,D正确。‎ ‎2.(2018海南卷,23)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B.高倍镜下无法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 C.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D.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答案】C ‎【解析】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A错误;高倍镜下可以清楚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B错误;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C正确;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D错误。‎ ‎3.(2018全国Ⅲ卷,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答案】B ‎【解析】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正确;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发出330-400nm的紫外光波,故黒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通过紫外光传递的,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黑光灯诱捕的方法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是一种根据昆虫趋光特点检测相对密度的方法,C正确;黑光灯能诱捕多种趋光性昆虫,从而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种类,D正确。‎ ‎5.(2018浙江卷,12)以酵母菌和葡萄糖为材料进行“乙醇发酵实验”,装置图如下。下列关于该实验过程与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温水化开的酵母菌悬液加入盛有葡萄糖液的甲试管后需振荡混匀 B.在甲试管内的混合液表面需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以制造富氧环境 C.乙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推知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了CO2‎ D.拔掉装有酵母菌与葡萄糖混合液的甲试管塞子后可闻到酒精的气味 ‎【答案】B ‎【解析】将温水化开的酵母菌悬液加入盛有葡萄糖液的甲试管后需振荡混匀,以便使酵母菌 在混合液中均匀分布,A正确;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才能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因此应在甲试管内的混合液表面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以制造无氧环境,B错误;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乙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了CO2,C正确;甲试管中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和CO2,因此拔掉装有酵母菌与葡萄糖混合液的甲试管塞子后可闻到酒精的气味,D正确。‎ ‎6.(2018江苏卷,24)下列中学实验均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答案】ACD ‎【解析】①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中,利用洋葱外表皮细胞、蔗糖溶液作为实验材料,原生质层呈现紫色,可以清晰的可见细胞壁、细胞膜等,但是不能看清楚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A错误;②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的实验中,苏丹Ⅲ染液可以将脂肪染成橘黄色, B正确;③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不一定是正方形的,如正在分裂的末期细胞不是正方形的,C错误;④在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该多次计数,求其平均值,D 错误。‎ ‎7.(2018全国Ⅲ卷,1)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 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 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 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答案】D ‎【解析】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是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完成的,A错误;用小球藻发现光合怍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是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完成的,D错误;证明DITA是 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完成的,C错误;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完成的,D正确。‎ 专题18 实验分析和设计 ‎1.(2018全国Ⅰ卷,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值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相同时间内,乙和丙两组中的细胞数目都大于甲组,由于甲组未加药物,且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所以甲组为对照组,乙组和丙组为加入药物组I组,丙组后半段的细胞数目低于乙组,药物D可抑制药物K的作用,说明丙组培养- -段时间后又加入了药物D,因此乙组加入了药物X,丙组先加入药物K,后加入药物D,故B正确,C错误;若药物富为蛋白质,药物D可抑制药物I的作用。因此D可能改变了药物I的空间结构,使得药物了失去活性,D正确。‎ ‎2.(2018天津卷,5)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mL锥形瓶中,加入40 mL活化酵母菌和60 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见下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 B. 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 C. 若降低10 ℃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 D. 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 ‎【答案】C ‎【解析】在t1~t2时刻,单位时间内氧气的减少速率越来越慢,说明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A正确;t3时刻,培养液中氧气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酵母菌基本不再进行有氧呼吸,此时主要进行无氧呼吸,t1和t3产生CO2的速率相同,所以单位时间内产生相同量的CO2,所以单位时间内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3倍,因此t3时,溶液中消耗葡萄糖的速率比t1时快,B正确;图示所给温度是最适温度,此时酶的活性最高,反应速率最快,因此若降低温度,氧气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时所需要的时间会变长,C错误;据图可知,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会产生酒精,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后变成灰绿色,D正确。‎ ‎3.(2018全国Ⅰ卷,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答案】C ‎【解析】突变体M需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可以说明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可能丧失,从而不能自身合成氨基酸甲,而导致必须添加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A正确;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B正确;M和N的混合培养。致使两者间发生了DN&的转移,即发生了基因重组,因此突变体M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葛是由于细菌间DNA的转移实现的,而不是突变体m的RNA,C错误,D正确。‎ ‎16.(2018天津卷,29)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功能受多种物质影响,与血管健康密切相关。‎ ‎(1)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可降低VSMC膜上Ca2+运输蛋白的活性,导致进入细胞内的Ca2+__________(增加/减少),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上述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调节。‎ ‎(2)机体产生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引起VSMC少内质网功能素乱,堆积未折叠蛋白,这些蛋白没有形成正确的________________,不能行使正常功能。‎ ‎(3)用同型半胱氨酸处理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熟分化型VSMC后,其细胞分化相关指标的交化,如下表表示 由此推断,同型半胱氨酸导致VSMC分化程度___________(升高/降低),功能紊乱。(4)已知血管保护药物R对VSMC没有直接影响,但可改善同型半胱氨酸对VSMC的作用。以小鼠VSMC为材料,在细胞水平研究上述作用时,应设计三组实验,即 ‎_______________、同型半胱氨酸处理组和___________________;每组内设三个重复,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答案】(1). 减少(2). 体液(3). 空间结构(4). 降低(5). 对照组(6). R+同型半胱氨基处理组(7). 减少随机误差 ‎17.(2018全国Ⅱ卷,29)为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某同学用垂体切除法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用幼龄大鼠为材料,以体重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步骤①将若干只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后进行处理,A组(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B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②将上述两组大鼠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饲养。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2)实验结果与分析B组大鼠生长发育的状况不如A组,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B 组的处理使大鼠缺失了来源于垂体的_________激素和________激素。‎ ‎【答案】(1)手术但不切除垂体切除垂体切除垂体③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并记录两组大鼠的体重(2)生长促甲状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