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山东省临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临沂一中2019-2020学年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 一、单选题 1.图中a表示某种物质,b表示相关细胞,两者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①如果a表示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肌肉细胞b,将导致血糖含量上升 ②如果a表示神经递质,b表示神经细胞,此时b可能会兴奋 ③如果a表示促胰液素,b可能是小肠粘膜细胞,此时胰液分泌增加 ④如果a表示甲状腺激素,b可能是下丘脑细胞,也可能是垂体细胞 A. 0项 B. 1项 C. 2项 D. 3项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a表示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细胞b,将导致血糖含量上升,但不能使肌糖元转化为葡萄糖,①错误; ②a表示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细胞,将使神经细胞兴奋或者抑制,②正确; ③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但不能作用于小肠黏膜细胞,③错误; ④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存在负反馈调节,若a表示甲状腺激素,则其浓度高时会抑制下丘脑或垂体的生命活动,④正确。 故选C。 2.下图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当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后,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并分泌相应的抗体,抗体可被吸附在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表面,当该过敏原再一次进入机体后,可促使肥大细胞释放出组胺等各种过敏介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过敏介质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效应 B. 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 C. 浆细胞识别过敏原后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 D. 哮喘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答案】A 【解析】 【详解】过敏介质是信息分子,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A正确;临床治疗哮喘应该是抑制过敏介质释放,B错误;浆细胞不能识别过敏原,C错误;哮喘属于过敏反应,是免疫过当引起的,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D错误。 故选A。 3.分析如图实验,下列实验预期正确的是 A. 若a=b,且b>d,证明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或光抑制生长素的合成),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 B. 若a>b=d,证明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或光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C. 若a>b,且b>d,证明单侧光照射下,既有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又有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或光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D. 若a=b,且c>d,证明单侧光照射下,既有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又有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或光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插有云母片,a和b不能相互运输。若a=b,且b>d,但不能确定a+b与c+d的大小,也不能确定c与d的大小,因此不能证明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还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或光抑制生长素的合成),A错; B、若a>b=d,证明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或光抑制生长素的合成),B错;C、若a>b,且b>d,证明单侧光照射下,既有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又有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或光抑制生长素的合成),C正确; D、若a=b,且c>d,说明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D错。 故选C。 4.下图中甲和乙两条曲线代表两种生物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Nt+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对于甲种群而言,B点时其种群数量表现为下降 B. 对于乙种群而言,F点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其种群的数量 C. 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容易灭绝,其变化曲线比较类似甲曲线 D. 乙曲线可表示家鼠等繁殖力强的动物,在种群密度低时也能迅速回升 【答案】AB 【解析】 【详解】A、由分析可知:对于甲种群而言,B点时位于P曲线的上方,说明此时Nt<Nt+1,故种群数量表现为上升,A错误; B、对于乙种群而言,F点同时位于P曲线上,说明Nt=Nt+1,说明当年种群没有表现增长,就乙种群曲线分析可知,增长速率最快时间为D点时,B错误; C、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繁殖率低,容易灭绝,其变化曲线比较类似甲曲线,C正确; D、家鼠等繁殖力强,乙曲线AB段显示在种群密度低时也能迅速回升,符合家鼠等繁殖力强的动物,D正确。 故选AB。 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3种生物的CO2释放和消耗量(相对量)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B. 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 C. b、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D. a、b、c都有可能是细菌 【答案】B 【解析】 【详解】A、a曲线表示只释放二氧化碳,不吸收二氧化碳,所以可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A正确; B、b曲线在白天吸收CO2的能力最强,所以可以推测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但不能代表所有的生产者,例如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硝化细菌,B错误; C、b、c表示都能吸收二氧化碳,b属于光能自养型,c属于化能自养型,二者都属于生产者,所以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正确; D、a可以是进行寄生或腐生生活的细菌,b可以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c能吸收二氧化碳,可能是硝化细菌等生物,D正确; 故选B。 6.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工程,成功地把一位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细胞进行改造,使其凝血功能恢复正常。那么,她后来所生的儿子中( ) A. 全部正常 B. 一半正常 C. 全部有病 D. 不能确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假如该女性血友病患者的基因型为XhXh,通过转基因技术改变的只是患者造血干细胞的基因型,没有改变其他细胞的基因型,即她产生的卵细胞都含有Xh,所以其儿子患病几率为100%,故选C。 7.某科研小组利用质粒(图甲)和目的基因(图乙)构建重组DNA。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用限制酶HindⅢ和PstI切割质粒,可得到2条DNA片段 B. 不能用AluI酶切割质粒和外源DNA的原因是AluI酶会破坏目的基因 C. 构建重组DNA时,需选择SmaI酶和PstⅠ酶同时切割质粒和外源DNA D. 导入了重组DNA的细菌能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而不能在含氯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 【答案】C 【解析】 【详解】A、限制酶HindI和PstI在质粒上各有一个识别切割位点,用HindI和PstI切割质粒,可得到2条DNA片段,A正确; B、AluI的识别、切割位点位于目的基因中,用AluI酶外源DNA会破坏目的基因,B正确; C、选择SmaI酶和Pst1酶同时切割质粒和外源DNA,质粒中的两个标记基因均会被破坏,C错误; D、选择HindI和PstI同时切割质粒和外源DNA,会破坏质粒中的氯霉素抗性基因,保留四环素抗性基因,所以导入了重组DNA的细菌能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而不能在含氯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D正确。 故选C。 8.为了增加牡丹的花色类型,研究者从某植物中克隆出花色基因C (图1),拟将其与质粒(图2)重组, 再借助农杆菌导入菊花中。 下列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符的是 A.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Ⅰ和DNA连接酶构建重组质粒 B. 用含C基因的农杆菌侵染牡丹的愈伤组织,将C基因导入细胞 C. 在培养基中添加青霉素,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 D. 用分子杂交方法检测C基因是否整合到菊花染色体上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I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可以使目的基因两侧和质粒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再用连接酶把切口连起来就能构建成重组质粒,A正确; B、农杆菌转化法适用于双子叶植物或裸子植物,菊花属于双子叶植物,故可用含C基因的农杆菌侵染菊花愈伤组织,将C基因导入细胞,B正确; C、质粒中只有潮霉素抗性基因,被转化的菊花细胞只对潮霉素具有抗性,在培养基中添加青霉素,不能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C错误; D、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D正确。 故选C。 9.图是科学家对鼠源杂交瘤抗体进行改造,生产出效果更好的鼠—人嵌合抗体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产鼠—人嵌合抗体的过程属于基因工程 B. 对鼠源杂交瘤抗体进行改造的难点是设计嵌合抗体的空间结构 C. 对鼠源杂交瘤抗体进行改造,是通过基因定点诱变技术改造基因实现 D. 鼠一人嵌合抗体的使用对人体不会产生任何不良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生产鼠—人嵌合抗体的过程属于蛋白质工程,A错误; B、对鼠源杂交瘤抗体进行改造的难点是设计嵌合抗体的空间结构,B正确; C、对鼠源杂交瘤抗体进行改造,可通过其氨基酸序列推测相应基因中的碱基序列,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得相关基因,C错误; D、鼠一人嵌合抗体的使用会降低对人体的不良反应,D错误。 故选B。 10.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从紫草的愈伤组织中提取紫草素,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 、马铃薯”杂种植株,都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 在进行组织培养时,由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不可能会发生细胞脱分化和基因突变,而可能发生细胞分化和基因重组 C. 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的方法、所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均相同,都能形成杂种细胞和杂种个体 D. 动物难以克隆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组中的基因不完整 【答案】A 【解析】 花药离体培养和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都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A正确;在进行组织培养时,由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因细胞分裂则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但因不发生减数分裂,所以不会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的方法,所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均不相同,而且只有植物体细胞杂交能产生杂种植株,C错误;动物难以克隆的根本原因是其全能性较低,D错误。 11.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基因工程操作中为了获得重组质粒,可以用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但露出的黏性末端必须相同 ②只要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就能产生单克隆抗体 ③蛋白质工程的目标是通过基因重组,合成生物体本来没有的蛋白质 ④动物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刺激细胞呼吸 ⑤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⑥诱导细胞融合之前,需将抗原反复注射给实验小鼠,目的是获得产生单一抗体的浆细胞 A. ③⑥ B. ①⑥ C. ③④ D. ②③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在基因工程操作中为了获得重组质粒,一般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和运载体,以露出相同的黏性末端,再用DNA连接酶连接形成重组质粒;也可以用不同的限制酶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和运载体,但露出的黏性末端相同,再用DNA连接酶连接,①正确; ②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之后,不一定能产生单一抗体,所以还要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②错误; ③蛋白质工程的目标是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③错误; ④动物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pH平衡,④错误; ⑤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⑤错误; ⑥诱导细胞融合之前,需将抗原反复注射给实验小鼠,目的是获得产生单一抗体的浆细胞,⑥正确。 故选B。 12.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骨髄中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诱导分化成胰岛样细胞,再导入该患者体内。放射性兔疫分析结果表明诱导的胰岛样细胞团可以正常分泌胰岛素,患者的血糖恢复正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培养骨髄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液通常需加入血清 B. 在体外连续培养时,利用胃蛋白酶将接触抑制的骨髄间充质干细胞分开 C. 在功能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D. 治疗成功后,康复者的血型有可能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中通常要加入动物血清,A正确; B、在体外连续培养时,应该利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梅将接触抑制的骨髄间充质干细胞分开,但是不能用胃蛋白酶,B错误; C、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是万能干细胞,且其全能性受到了细胞质的限制,因此其没有发育的全能性,C错误; D、由于导入的是胰岛样细胞,与血型无关,治疗成功后,康复者的血型不可能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A 13. 下图表示精子入卵后,发生(或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X指卵细胞膜反应,Y指卵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 B. 经图中Y过程只形成了雌原核 C. 精子入卵主要指精子的头部外膜与卵细胞膜融合 D. 精子入卵后精子的尾部留在外面,并在溶酶体的作用下自溶 【答案】B 【解析】 【详解】AB、透明带反应形成第一道屏障,卵细胞膜反应形成第二道屏障,在受精过程中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排出第二极体,形成雌原核,A正确,B错误; C、精子入卵主要指精子的头部外膜与卵细胞膜融合,C正确; D、尾部留在外面并在溶酶体的作用下自溶,D正确。 故选B。 14.下面是科学家设计的快速繁殖良种奶牛的两种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在试管牛E和克隆牛G的培育过程中都必须用到胚胎移植技术 B. 为了获得更多的卵细胞需要用促性腺激素处理良种母牛B C. 良种母牛B与良种公牛C杂交后代的遗传信息与克隆牛G的相同 D. 要培育高产奶率的转基因牛,则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一般是受精卵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试管牛和克隆牛的培育过程中都必须用到动物细胞培育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正确。 B、培育试管牛要对良种母牛进行超数排卵处理(使用促性腺激素),正确。 C、克隆牛G属于无性生殖,其主要遗传信息来自提供细胞核的个体:公牛C,错误。 D、培育高产奶牛的转基因牛,属于基因工程范畴,一般转基因动物的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是受精卵,正确。 故选C。 二、不定项选择题 15.下图表示利用细菌中抗虫基因培育抗虫玉米的过程,其中①~⑧表示操作步骤,a、b表示相关分子,c~e表示培养过程,其中d过程表示细菌与玉米细胞混合培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需要用到限制酶的是步骤①②③ B. 图中导入目的基因的是步骤④ C. 步骤⑤的主要目的是扩增目的基因 D. 脱分化和再分化的步骤分别是⑦和⑧ 【答案】C 【解析】 A、①表示目的基因的获取,需要用到限制酶,②切割质粒产生黏性末端的过程,也需要用到限制酶,而步骤③需要用DNA连接酶,A错误; B、图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玉米细胞)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即图中步骤④⑤⑥,B错误; C、步骤⑤是通过农杆菌的繁殖来扩增目的基因,C正确; D、步骤⑦表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⑧ 表示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D错误。 16.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后,能将Ti质粒上的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图示为利用农杆菌培育转基因植物的基本流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②需要使用DNA聚合酶和多种限制酶 B. 过程③常用Ca2+处理使农杆菌成为感受态细胞 C. 过程④用机械法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D. 过程⑤⑥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BD 【解析】 【详解】过程①表示剪除Ti质粒的某些片段、替换复制原点O与添加抗生素的抗性基因T,过程②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①②均需要使用DNA连接酶和限制酶,A错误; 过程③是将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常用Ca2+处理使农杆菌成为感受态细胞,B正确; 过程④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C错误; 过程⑤⑥依次是脱分化和再分化,其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17.盐害是全球水稻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通过农杆菌中的质粒将CMO基因、BADH基因、mtld基因、gutD基因和SAMDC基因5个耐盐基因导入水稻,获得了一批耐盐转基因植株。有关耐盐转基因水稻培育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转基因水稻与原野生型水稻存在生殖隔离 B. 该基因工程所需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能有多种 C. 只要目的基因进入水稻细胞,水稻就会表现出抗盐性状 D. 可通过将水稻种植到有农杆菌的土壤中观察目的基因是否表达 【答案】B 【解析】 该转基因水稻与原野生型水稻属于同一个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该基因工程涉及多个目的基因,所以该基因工程所需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能有多种,B正确;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目的基因进入水稻细胞,还要检测水稻是否表现出抗盐性状,C错误;可通过将水稻种植到盐碱含量高的土壤中观察目的基因是否表达,D错误。 18.花粉植株是体细胞遗传研究和突变育种的理想材料。下面是培育四季柑桔(2N=18)花粉植株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花粉植株培育的原理是花粉粒细胞具有全能性,其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 B. 过程③是细胞再分化,其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C. 四种培养基均属于固体培养基,其中所含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有差异 D. 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四季柑桔花粉植株根尖细胞,可观察到18条染色体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花粉细胞培育成单倍体植株,培育的原理是花粉粒细胞具有全能性,其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A正确; B、过程③是细胞再分化,其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B正确; C、图中四种培养基都是固体培养基,他们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植物激素的种类和含量,C正确; D、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四季柑橘花粉植株根尖细胞,可观察到9条染色体,D错误。 故选ABC。 19.科研人员将抗癌药物连接在单抗上制成“生物导弹”用于癌症治疗。“生物导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瞄准装置”,二是“杀伤性弹头”,分析下列有关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瞄准装置”由识别肿瘤的单克隆抗体组成 B. “弹头”由化学药物和毒素等物质构成 C. “弹头”中的药物有选择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 D. “生物导弹”的制备应用了细胞工程 【答案】AD 【解析】 【详解】A、“瞄准装置”由识别肿瘤的单克隆抗体组成,A正确; B、“弹头”由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或毒素等物质构成,B错误; C、“弹头”中的药物能杀伤肿瘤细胞,也能杀伤正常细胞,没有选择性,C错误; D、“生物导弹”的制备应用了细胞工程,包括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D正确。 故选AD。 20.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如图所示,a、b、c表示现代工程技术,①、②、③表示其结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a是核移植技术,①反应了动物细胞也具有全能性 B. 若c是胚胎分割技术,③中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一定相同 C. ①②③中作为受体的动物品种是珍稀的或存量少的雌性动物 D. 若 b 是体外受精技术,则②为良种家畜快速大量繁殖提供了可能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动物细胞通过核移植技术获得动物个体只能证明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A错误; B、胚胎分割技术是将一个囊胚或者桑椹胚分割成多份,获得多个后代个体,属于无性繁殖系,获得的个体的基因型一定相同,但是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B错误; C、珍稀的或存量少的雌性动物属于保护动物,不能作为生物工程的受体,应该用本地中数量较多的雌性动物,C错误; D、若b是体外受精技术,则②为试管动物,这为良种家畜快速大量繁殖提供了可能,D正确。 故选ABC。 三、非选择题 21.苏云金杆菌是一种对昆虫有致病作用的细菌,其杀虫活性物质主要是一类伴孢晶体蛋白。某种苏云金杆菌产生的伴孢晶体蛋白含两条肽链,共由 126 个氨基酸组成,经昆虫肠液 消化成毒性肽。我国农科院采用逆转录 PCR 技术获取大量伴孢晶体蛋白基因,然后将目的基 因通过载体导入到植物体内,培育出抗虫农作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每一个循环包括变性、_________、______三步,一个目的基 因通过 PCR 技术扩增,循环 n 次,需要_________对引物。 (2)若要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需要通过载体而不能直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 胞,原因是_____(答出两点即可) 。 (3)下图表示苏云金杆菌中质粒和目的基因所在的 DNA 中相关的限制酶的切割位点,选用_____酶切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外源 DNA, 这样可以避免_______,并且便于后期筛选。 (4)如果将伴孢晶体蛋白基因导入二倍体植物,常用的方法是_____。 (5)种植上述转基因植物,它所携带的目的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递给近缘物种,造成“基因污染”。如果把目的基因导入叶绿体 DNA 中,就可以避免上述“基因污染”,因为叶绿体 的遗传特点属于________________,目的基因不会通过花粉传递给下一代。 【答案】 (1). 复性 (2). 延伸 (3). 2n-1 (4). 目的基因无复制原点、无表达所需启动子和终止子 (5). PstⅠ和HindⅢ (6). 目的基因和质粒在酶切后产生的片段发生自身环化或任意连接 (7). 农杆菌转化法 (8). 母系遗传 【解析】 【详解】(1)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每一循环包括变性、复性、延伸三步;1个DNA分子复制n次共产生了2n个DNA分子,由于DNA分子为半保留复制,每条新链的合成需要1个引物,所以一个目的基因通过PCR技术扩增n次,相当于合成了2n-1个DNA分子,需要2n个引物,即需要2n-1对引物。 (2)若要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需要通过表达载体而不能直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原因是目的基因无复制原点、无表达所需启动子和终止子。 (3)外源DNA含有四个酶切位点,即SmaⅠ、AluⅠ、PstⅠ和HindⅢ酶,其中AluⅠ酶的切割位点位于目的基因上,所以不能用此酶切割;用SmaⅠ酶切割会将质粒上两个标记基因均破坏,所以不能用SmaⅠ酶切割;应选用 PstⅠ和HindⅢ 酶同时酶切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外源DNA,这样可以避免目的基因和质粒在酶切后产生的片段发生自身环化或任意连接,也便于筛选需要。 (4)将重组质粒进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 (5)叶绿体DNA属于细胞质基因,其遗传特点是母系遗传,不会通过花粉传递给下一代。 22.下图表示利用细菌中抗枯萎病基因培育抗枯萎病番茄的过程,其中①~⑦表示操作步骤, A、B 表示相关分子,C~E 表示培养过程,其中 D 过程表示细菌与番茄细胞混合培养。请回 答下列问题: (1)先从细菌中提取 DNA 分子,再通过_____技术扩增,以获取抗枯萎病基因。该技术的 关键是设计引物,在设计引物时的依据是_____。 (2)培育抗枯萎病番茄最核心的步骤是_____(填图中序号),B 中包括的结构有_____。 (3)③过程需要用____________处理细菌,步骤⑥包括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是_____。 (4)经过⑦过程得到的番茄植株,检测其是否抗枯萎病的方法是_____。 【答案】 (1). PCR (2). 基因两端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3). ② (4). 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复制原点 (5). CaCl2 (6). 脱分化和再分化 (7). 用相应的病原体感染番茄植株,观察是否患枯萎病 【解析】 【详解】(1)扩增目的基因可才采用PCR技术。该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引物,在设计引物时的依据是目的基因两端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2)培育抗枯萎病番茄需要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该该技术最核心的步骤是②构建基因表达载体;B为基因表达载体,其组成结构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复制原点等。 (3)③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细菌细胞,该过程需要用 CaCl2处理细菌,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⑥表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该过程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 (4)经过⑦过程得到的番茄植株,检测其是否抗枯萎病的方法是:用相应的病原体感染番茄植株,观察是否患枯萎病。 23.某研究者用抗原(A)分别免疫3只同种小鼠(X、Y和Z),每只小鼠免疫5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结果如下图所示。 若要制备杂交瘤细胞,需取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0条),并将该细胞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为60条)按一定比例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经筛选培养及抗体检测,得到不断分泌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融合所需的B淋巴细胞时,所用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需达到16000以上,则小鼠最少需要经过___________次免疫后才能有符合要求的。达到要求的X、Y、Z这3只免疫小鼠中,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的是___________小鼠,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廇细胞外,可能还有________,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杂交瘤细胞中有______个细胞核,染色体数目最多是_________条。 (4)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经过多次传代培养后都不能存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4 Y Y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最高 B淋巴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 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100% 1 100 不能无限增殖 【解析】 【详解】本题以杂交瘤细胞为背景,考查了动物细胞融合、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1) 在第四次免疫后,Y的血清抗体效价大于16000,所以最少需要经过四次免疫.由图可知,血清抗体效价均达到 16000 以上时,Y的效价最大,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 (2)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在一起融合时,可能发生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B细胞之间的融合,骨髓瘤细胞之间的融合和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由于细胞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100%,故体系中会出现多种类型的细胞。 (3)由于核膜也具有流动性,故小鼠的免疫 B 淋巴细胞核与其骨髓瘤细胞核会融合形成一个杂交的细胞核。B细胞有40条染色体,骨髓瘤细胞有60条染色体,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有100条染色体。 (4)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是已分化的细胞,不能无限增殖,所以多次培养后不能存活。 24.下图为利用小鼠胚胎干细胞(ES 细胞)进行疾病治疗的相关研究图解,a~d 表示相应的 操作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把致癌基因导入 ES 细胞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 (2)ES 细胞可取自囊胚的_________,过程 b 需要在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就可以诱导 ES 细胞 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再进行细胞移植以治疗相应的疾病。Ⅰ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 B 细 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治疗该病_____(选填能或不能)移植该胰岛细胞,理由是__________。 (3)c 过程要求培养液的成分一般比较复杂,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外,还需要添加_____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等物质。 (4)d 过程表示_____,进行此操作前,需对代孕小鼠注射相应激素,以促使其________。 【答案】 (1). 显微注射法 (2). 内细胞团 (3). 分化诱导因子 (4). 不能 (5). ES细胞来自小鼠,存在免疫排斥反应 (6). 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 (7). 胚胎移植技术 (8). 同期发情 【解析】 【详解】(1)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2)ES细胞可取自囊胚的内细胞团;b为胚胎干细胞分化形成各种组织细胞的过程,该过程需要加入分化诱导因子;治疗人类I型糖尿病不能移植该胰岛细胞,理由是ES细胞来自小鼠,存在免疫排斥反应。 (3)体外培养条件下c过程要求培养液的成分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外,还需要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等物质。 (4)d过程需要采用胚胎移植技术;进行此操作前,需对代孕小鼠注射相应激素,以促使其同期发情,保证胚胎移植入相同的生理环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