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安庆市某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测试历史试卷
www.ks5u.com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据《后汉书》记载,汉章帝时“比年牛多疾疫,垦田减少,谷价颇贵,人以流亡”。据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汉代牛耕的普及 B. 小农户个体经营的脆弱性 C. 农民耕作的艰辛 D. 牛耕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大 2. ( )朝,不抑制土地兼并。 A. 秦朝 B. 汉朝 C. 宋朝 D. 清朝 3.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动力的革命是指( ) A. 青铜器的使用 B. 牛耕的使用 C. 铁器的使用 D. 灌溉事业的发展 4. 我国古代民营手工业在诸多行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是在( )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5. “冶铸者为排风吹炭,今激水以鼓之也。”唐朝李贤在诗中描述的冶铁工具发明于( )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西汉时期 D. 东汉时期 6.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尤其是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下列有关官营手工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在大作坊生产 B. 生产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C. 产品在市场流通,远销国内外 D. 占据原料、技术和人才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7. 明太祖“初立国即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麻亩征八两,木棉亩四两。栽桑以四年起科。又种桑,出绢一匹。不种麻及木棉,出麻布、棉布各一匹”。明太祖的这一规定 ( ) A. 有利于促进商业的发展 B. 说明当时的农业税繁重 C. 推动了剩余劳动力转移 D. 阻碍了传统农业的进步 8.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集中反映了宋朝( ) A. 政府管理失职 B. 市突破了时空限制 C. 政府鼓励经商 D. 地方商业中心开始出现 9. 汉、唐在长安、洛阳等城设“市长”、“市令”负责市场管理,宋代不再设此官职,代之以名为“税务”的各级征税机构。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B. 商业与城市的繁荣 C. 宋代财政开支浩大 D.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10.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 明清时期的工匠缺乏技术经验积累 B.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外来技术的传入 C. 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D. 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所限制 1.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户籍管理,严格控制人口流动,古人出行必须持有官府发放的“路引”,相当于现代的身份证,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 A. 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 B. 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来源 C. 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D. 保证为抵御外族入侵提供足够兵源 2. 下列言论中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思想的是 ①“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 ②“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④“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3. 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 ) A.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B. 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C. 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D. 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4. 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古代漕运线路的变化( ) A. 适应了经济格局的变化 B. 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 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 D. 影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5. 19世纪末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是( ) A. 为戊戌变法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B. 严重威胁着清政府的统治 C. 为民国政府增加了大量的财政收入 D. 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6.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 A. 输华货物总值显著增加 B. 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C.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D. 劳动力市场不断扩大 7. “中国近代工业”概念中的“近代”含义的实质是( ) A. 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B. 完全由民间私人投资兴办 C. 受外商企业的诱导而兴起 D. 不是工场手工劳动,而是机器生产 8. 1912-1919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 A. 采矿业和运输业 B. 化工业和建筑业 C. 钢铁业和金融业 D. 面粉业和纺织业 9.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 A. 以轻工业为主,作用积极 B. 不应强调发展重工业 C. 应该完全直接面向民生 D. 以提高就业率为第一要务 1.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 A. 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 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C. 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D. 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2. 1914年3-4月间,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详细讨论了《商律》《商人通例》《公司条例》《保息条例》《国币条例》《商事公断处条例》《商会法》等,提出了不少修改、补充和实施的意见。该会议( ) A. 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产生 B.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开启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 推动了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3. 读《1840--1913年中国机械进口海关税收表》,它反映出( ) 1840-1913年中国机械进口海关税收表(单位:万两) 年份 1840年 1860年 1894年 1885-1899年 1909-1913年 机械进口税额 19 30 112 200 700 A. 列强对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B. 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后获得较快发展 C. 中国关税自主权实际有所恢复 D. 传统手工业基本被大机器工业所取代 4. 1934年,中国银行以低于市场价格买走烟台张裕酒厂25万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工业化葡萄酒厂。这反映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 A. 外国资本的压制 B. 封建主义的束缚 C. 官僚资本的侵蚀 D. 股票市场的混乱 5. 如图中曲线D所代表的中国近代的经济形式是( ) A. 自然经济 B. 外国贷本主义经济 C. 洋务经济 D.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6.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折艰难、命运坎坷的根本原因是( ) A. 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B. 中国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C. 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 D.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 7. 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帝)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汉书•文帝纪》材料二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缺)而不录。 -- 贾思勰《齐民要术•序》材料三《牛郎织女》“夏绣邮票”一套四枚,分别为“盗衣结缘”“男耕女织”“担子追妻”“鹊桥相会”。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尽地力之教”、“多粪肥田”、“地力常新壮”“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材料四限制通商口岸……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中外历史知识述要》 材料一中的“本”指的是什么?“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中国古代对“本”“末”持何态度?其目的是什么?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特点。 材料四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简析清朝能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 1.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早期部分民族工业简表 时间 地点 创办者 企业名称 1866年 上海 方举赞、孙英德 ① 1872年 广东 陈启源 继昌隆缫丝厂 材料二:民国初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 将材料一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① ______ 材料二中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经营状况如何?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该公司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在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哪里?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材料二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民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材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董煟《救荒活民书》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种土地制度? 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统治阶级曾试图施行怎样的土地制度加以解决?其结果如何?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的答题关键是读懂《后汉书》的记载“比年牛多疾疫,垦田减少,谷价颇贵,人以流亡”说明了牛的重要性,这是因为在中国古代牛是重要的动力耕作。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的农业耕作方式,侧重于考查铁犁牛耕。 在“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下,牛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所以在中国古代牛对于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牛耕的存在在封建社会后期却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答案】C 【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宋朝时期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故选C; 秦朝,汉朝,清朝时期,政府为了保护自耕农经济,一定程度上实行抑制土地兼并,排除ABD;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主要考查宋代的土地政策。 宋代统治者认为,财富聚于大富之家,是为国守财,因此推行的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出现,为牛耕提供了可能,农业动力发生革命性变化,故B正确。 ACD均不属于农用动力,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演进情况。关键信息是:农业动力的革命。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情况,旨在考查学生知识再现能力。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难度偏低。 4.【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明朝中叶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要地位,故C正确,排除D。 AB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情况。关键信息是:民营手工业在诸多行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民营手工业发展情况,旨在考查学生知识再现能力。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难度偏低。 5.【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冶铸者为排义吹炭,今激水以鼓之也”反映的是水排,结合所学可知,水排是东汉时期的冶铁工具,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需要掌握水排的作用和时间.解题的关键是依据关键信息“冶铸者为排风吹炭,今激水以鼓之也”判断出是水排,结合水排出现的时间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考查对水排的作用和时间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C 【解析】注意限定信息“官营手工业”,结合所学可知,官营手工业的产品是供皇室、贵族消费,不在市场上流通,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其余三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需要掌握官营手工业的特点.解题时注意限定信息,结合官营手工业的特点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官营手工业的特点,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7.【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明太祖朱元璋鼓励人民种植经济作物,结合所学可知,经济作物的种植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D项错误。 农业税繁重、剩余劳动力转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C两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需要掌握明朝促进商业的发展的措施和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明朝促进商业的发展的措施和作用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考查对明朝促进商业的发展的措施和作用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北宋王都开封汴京时的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烟稠密的繁华景象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习俗风情,而店铺林立反应了市突破了时空限制,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宋朝商业的发展.需要掌握宋朝市的发展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的内容的识记和分析. 本题考查宋朝商业的发展.考查对宋朝市的发展特点的把握,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9.【答案】B 【解析】本唐代的市场还要设置专门的机构安排专门的人员来管理,而宋代并没有如此,只有负责收税的部门,这主要反映出市场的发展。故B正确。 题干涉及的经济领域的问题,故排除A。 C项与题干材料中的朝代不符。故排除。 D项与题干无关。故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古代城市与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宋代不再设此官职,代之以名为“税务”的各级征税机构。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城市与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依据材料信息可直接得出结论,难度适中。 10.【答案】C 【解析】A项明显错误,排除; 从题干中“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可知,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明清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再加上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市场狭小,缺乏技术革新的动力,因此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故C项正确; 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已经超过了官营手工业,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 本题考查明朝手工业发展状况及其原因,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B 【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属于加强户籍管理的目的,但并非主要目的。 B.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重视户籍管理,严格控制人口流动,其主要目的是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来源,这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古代赋役的特点。 C.结合所学知识,“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属于徭役的一种。 D.结合所学知识,“保证为抵御外族入侵提供足够兵源”属于“保证兵役来源”的体现。 故选:B。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解答本题需要把握题干所给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严格控制人口流动”,并正确掌握古代赋税制度的目的。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及描述、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难度中等。 12.【答案】B 【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①②④都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故B符合题意; ③体现了商业思想,不符合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思想内容,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思想。 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思想是重农抑商思想。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 13.【答案】B 【解析】题干信息表明明清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看不起商人,到明清时期的妇女争做“商人妇”,这放映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故B项正确; 传统社会结构解体,平等观念深入人心,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CD。 故选:B。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明末清初资本主义的萌芽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一些丝织业发达的城市如苏州等,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①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 ②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 ③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明后期逐渐衰落。 ④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14.【答案】A 【解析】A.据所学可知,唐朝以前,经济中心基本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政治中心在西北,所以漕运基本是东西方向;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而元、明、清三朝政治中心在北方,因此漕运方向为南北方向,这种变化说明了经济格局的变化影响了漕运方向的改变,故A正确; B.据上分析可知,B只是一个时期反映,故B错误; C.古代漕运线路的变化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故C错误; D.古代漕运线路的变化与对外贸易联系不大,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以秦汉时期的漕运切入,考查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南宋时期,南方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完成南移。 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关键要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考查了学生根据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增强了资产阶级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为戊戌变法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故A项正确。 B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 19世纪末处于晚清时期,民国政府还没有建立,故C项错误。 D项出现在鸦片战争后,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解题关键是对19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影响的理解。 本题考查对19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影响的把握,同时注意把握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及其原因和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 16.【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落,且与农业分离,即“织”与“耕”分离,故 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需要掌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解题的关键是结合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表现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对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17.【答案】D 【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国兴起一批采用西方生产技术,使用机器生产的企业,取代原来的手工生产,故D正确; AC是近代企业兴起背景,排除; B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主要考查近代企业的主要特点。 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企业的实质,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 18.【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12-1919年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民族资本经济发展一个短暂春天的机会,民族工业主要是发展轻工业,此时发展最快的两个行业是面粉业和纺织业,故D项正确。 近代民族工业由于帝国主义掠夺资源,重工业发展困难,故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需要掌握一战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解题的关键是对一战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的识记。 本题考查对一战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9.【答案】A 【解析】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属于轻工业,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作用积极。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发展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他毗邻鸦片战争的烽火与甲午战争的硝烟,在中华民族中兴办起民族产业,虽然由于经济的短缺问题与社会大的背景与形式问题的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但仍然对中国近代化企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这一创举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另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还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铺设着道路。 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20.【答案】B 【解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未能从根本上动摇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故B项正确;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是在20世纪初才得到广泛传播,故C项不是相同作用;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故D项不是相同作用。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所学知识的比较和分析能力。 21.【答案】B 【解析】“详细讨论了《商律》《商人通例》《公司条例》《保息条例》《国币条例》《商事公断处条例》《商会法》等,提出了不少修改、补充和实施的意见”表明该会议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详细讨论了《商律》《商人通例》《公司条例》《保息条例》《国币条例》《商事公断处条例》《商会法》等,提出了不少修改、补充和实施的意见”。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22.【答案】B 【解析】依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机械进口在1895年后迅速增加,这反映了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后获得较快发展,对机械的需求增加,故B正确。 列强对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属于1895年以前的特点,故A排除。 当时中国关税自主权已经丧失,故C排除。 当时传统手工业仍然存在,故D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表格信息,得出中国机械进口在1895年后迅速增加,结合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发展状况分析。 本题考查对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发展状况的把握,同时注意把握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34年”“中国银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时间关键词“1934年”。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发展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他毗邻鸦片战争的烽火与甲午战争的硝烟,在中华民族中兴办起民族产业,虽然由于经济的短缺问题与社会大的背景与形式问题的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但仍然对中国近代化企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这一创举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另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还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铺设着道路。 24.【答案】D 【解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与曲线D相符,故D正确; 曲线A是自然经济,故A错误; 曲线C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故B错误; 曲线B是洋务经济,故C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25.【答案】D 【解析】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折艰难、命运坎坷的根本原因是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根本原因”。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6.【答案】【小题1】“本”:农业;“末”:商业。态度:重农抑商。目的:保护小农经济,确保赋税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小题2】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小题3】基本内容:“闭关锁国”政策。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解析】(1)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政策。主要考查重农抑商政策及其推行目的。 (2)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3)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政策。主要考查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原因。 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经济模式及经济政策。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 27.【答案】【小题1】发昌机器厂 【小题2】 【小题3】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方举赞、孙英德创办的是发昌机器厂。 (2)第一小问,从图中可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1912--1918年迅速发展。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或民国政府)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战期间形成了对中国有力的国际环境;抵制日货等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扩大了国货市场;中华民国的成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实业家积极投资近代企业。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推翻三座大山;真正实现民族独立。 故答案为: (1)补充:①发昌机器厂。 (2)状况:迅速发展或短暂的春天或黄金时期。 条件:辛亥革命(或民国政府)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战期间形成了对中国有力的国际环境;抵制日货等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扩大了国货市场;中华民国的成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实业家积极投资近代企业。 (3 )出路: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推翻三座大山;真正实现民族独立。 (1)本题考查民族工业的早期代表,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2)本题考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发展的有利条件,辛亥革命(或民国政府)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3)本题考查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推翻三座大山;真正实现民族独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发展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毗邻鸦片战争的烽火与甲午战争的硝烟,在中华民族中兴办起民族产业,虽然由于经济的短缺问题与社会大的背景与形式问题的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但仍然对中国近代化企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这一创举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 28.【答案】 【小题1】(1)根据材料“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可知体现的是井田制。 (2)根据材料“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民无立锥之地”可知体现的是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产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出现的最大影响就是引起阶级关系和社会的变革。 (3)材料“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体现的是土地兼并。为此统治者采取均田制企图限制土地兼并,但是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最终以失败告终。 故答案为: (1)井田制。 (2)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产生。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引起阶级关系和社会的变革。 (3)土地兼并。均田制。失败。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试题难度较低,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准确把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