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湖南省郴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南省郴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试题 Word版

湖南省郴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学科教学状况抽测(期末)考试 生物(理)试题 ‎―、选择题(共50分,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 ‎1.下列成分在血浆和组织液中含量差别最大的是 A.葡萄糖 B.尿素 C.蛋白质 D.钠离子 ‎2.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稳态体现在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D.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3.下列不属于突触结构的是 A.突触小泡 B.突触前膜 C.突触后模 D.突触间隙 ‎4.下列激素不是由垂体分泌或释放的是 ‎ A.促甲状腺激素 B.促胰液素 C.生长激素 D.抗利尿激素 ‎5.下列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A.淋巴因子 B.溶菌酶 C.抗体 D.溶酶体 ‎6.下列不属于动物激素调节特点的是 A.微量 B.高效 C.通过极性运输 D.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7.下列与植物激素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脱落酸的合成部位是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 B.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 C.生长素是以色氨酸为原料在核糖体中合成的 D.细胞分裂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尖 ‎8.如图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向光性实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③④‎ B.生长且向光弯曲的是②④‎ C.生长但不弯曲的是①④‎ D.生长且向左弯曲的是①⑤‎ ‎9.莽山国家森林公园保存有6000公顷的原始森林,是湖南省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公园内有大量的动植物资源。公园内所有生物构成的生命系统的层次是:‎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以上都不是 ‎10.成龙同学去东江湖旅游,看到东江湖美景,心旷神怡,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A.直接价值 B.间接价值 C.潜在价值 D.精神价值 ‎11.如图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 B.a处的神经递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图中有三个神经元,b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小于a处 D.针刺①处引起的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12.Ⅰ型糖尿病可能是因人的第六号染色体短臂上的HLA-D基因损伤引起。该损伤基因的表达使胰岛B细胞表面出现异常的HLA-D抗原,T细胞被其刺激并激活,最终攻击并使胰岛B细胞裂解死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B.Ⅰ型糖尿病属于免疫缺陷病 C.Ⅰ型糖尿病可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D.上述过程不产生记忆细胞 ‎13.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长时间处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产热量>散热量 B.上图可体现出激素调节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 C.下丘脑是体温的调节中枢,能够形成温觉 D.据图可知人体体温维持正常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14.HIV是RNA病毒,下列关于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蝇叮咬正常人能传播HIV B.HIV侵入人体后与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B淋巴细胞 C.感染者可通过母婴途径将艾滋病遗传给子代 D.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更容易患流感、恶性肿瘤等疾病 ‎15.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5℃上升至30℃,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尿量、耗氧量及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少、减少、增加、降低 B.增加、增加、增加、不变 C.减少、增加、增加、不变 D.增加、减少、减少、不变 ‎16.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的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的次生演替一定会发展到森林阶段 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比次生演替速度要慢得多 D.动、植物群落的演替都与光照条件有关 ‎17.下列有关反射与反射弧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B.反射是一切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切动物都有反射 C.反射活动必需由一定的剌激才能引起 D.支配肌肉或腺体的传出神经末梢是效应器的一部分 ‎18.当大脑皮层的某区域受损时,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该区域是:‎ A.S区 B.V区 C.H区 D.W区 ‎19.下列关于人体血糖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血糖调节是在神经、激素的共同调节作用下完成的 B.甲状腺激素促进糖的氧化,因而起到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具有拮抗作用 D.胰高血糖素不能促进所有的糖原分解转化为血糖 ‎20.下列措施不属于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 A.延长光照时间,提高鸡的产蛋率 B.使用性引诱剂,降低害虫出生率 C.使用化学肥料,提高农作物产量 D.使用一定频率的光处理种子,促进萌发 ‎21.植物激素甲、乙、丙和生长素类似物NAA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最可能代表脱落酸、赤霉素 B.丙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C.甲、乙、丙的化学本质都是有机物 D.丙促进细胞的伸长作用不受乙烯影响 ‎2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碳循环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载体 C.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基本相等 D.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的大小是由这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决定的 ‎23.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实施的二孩政策可以调节人口的出生率,改变人口的年龄组成 B.农民对某个农田放弃管理后,该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打破碳循环肀衡,引起温室效应 D.蜜蜂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体现了信息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24.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在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时,常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去进行调查 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不存在群落的空间结构 C.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 D.利用小动物的趋光趋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25.某水库已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其中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库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表现为随机分布的空间特征 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水库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容易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种群密度偏大 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无关 ‎26.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迁人新环境中的种群一定呈现“J”型增长 ‎ 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速率越来越小 ‎ C.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 D.种群K值只受生物的生存能力等遗传因素影响,不受环境影响 ‎ ‎2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其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C.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D.戈壁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但恢复力稳定性高 ‎28.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估算法 B.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数量变化起决定作用 C.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D.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性别比例会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29.下列有关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B.神经递质必须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才能改变突触后膜的膜电位 C.当肾上腺素作为神经递质发挥作用时,该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D.如果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不及时失活,反射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就会受到影响 ‎30.某同学设计并制作了一个生态缸,下列关于该生态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使生态缸的稳定性更好,要精选动植种类,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B.为使能量更多的流人生态缸,应将生态缸放在室内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 C.该人工微生态系统没有信息传递的功能 D.密闭生态缸做得再好,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终将破坏 ‎31.某实验小组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分别用沾蘸法和浸泡法做了A、B两组实验,得出如下曲线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组实验都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B.该实验小组在做A组实验前没有做预实验 C.沾蘸法比浸泡法要求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要低 D.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处理时间、生长素类似物浓度等 ‎32.下图甲是H7N9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示意图(图乙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该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①是吞噬细胞,②是在胸腺中成熟的B淋巴细胞 B.经过甲图中的①中溶酶体的处理,可以暴露病原体的抗原 C.图乙中细胞甲为B细胞,其与细胞乙、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 D.有细胞丙参与的免疫过程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 ‎33.某人工鱼塘里养殖了“四大家鱼”,鲢鱼又叫白鲢,在水域的上层活动,吃绿藻等浮游植物;鳙鱼的头部较大,俗称“胖头鱼”,又叫花鲢,栖息在水域的中上层,吃原生动物、水蚤等浮游动物;草鱼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将水中植物吞食之后有排出,待粪便滋生微生物之后再吃下,过滤其中的微生物;青鱼栖息在水域的底层,吃螺蛳、蚬和蚌等软体动物;这4种鱼混合饲养能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增加鱼的产量。下列有关该人工鱼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大家鱼在鱼塘空间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四大家鱼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C.鱼塘的浅水区和深水区分布着不同的动植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输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34.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35.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①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②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6.如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依据曲线a可知,在农作物播种时密度不宜过大 B.由曲线b可知,种群密度越大,生存斗争越剧烈 C.根据曲线b可知,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为d时最好 D.由曲线b可知,种群密度的变化与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等因素有关 ‎37.如图表示农业科学研究所设计推广的生态农业模式图,集种植、养殖、环保于一体。下列有关生态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农业的设计运用了生态系统 中物质多级利用和能量循环利用的原理 B.该生态系统合理地调整了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利的部分 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结构 D.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有:水稻、玉米、蔬菜和蘑菇 ‎38.如图所示,U型管中间被一种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的半透 膜隔开,现在两侧分别加入0. lmol/L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液面高度相等。若向U型管两侧加入等量同种某微量物质,一段时间后右侧液面明显高于左侧,那么加入的这种微量物质最可能是什么?‎ A.蔗糖 B.蔗糖酶 C.麦芽糖酶 D.麦芽糖 ‎39.某研究小组正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问题合理的假设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本探究实验需要做对照和重复实验 C.在显微计数的过程中,如果在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过多,难以数清,应在更高倍 的下 D.在显微计数的过程中,如果每个小方格酵母菌的平均数量为10个,则1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目为4×107个 ‎40.下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食物中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A、B、C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乙图中B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中,C占的比例为a,B体重增加x至多需要A的量为 y,则 y=20ax+5x C.丙图中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传递到B D.从研究内容来看,甲、乙、丙所代表的生命系统层次分别属于个体水平、群落水平和生态系统水平 二、非选择题(41〜45题,共50分)‎ ‎41.(6分,每空1分)根据《必修三》所学内容填空:‎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 。‎ ‎(2)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中,有一种技术是保护和利用自然界害虫的天敌、繁殖优势天敌、发展性外激素等方法来控制有害动物。这种技术叫 。‎ ‎(3)物质循环的特点是 、具全球性。‎ ‎(4) 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5)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 。‎ ‎(6)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叫 。‎ ‎42.(10分)如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 J·m-2·a-1)。请回答:‎ ‎(1)从能量流动角度看,处于食物链顶位的大鱼种群能量最少,原因是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且 。‎ ‎(2)该食物网最长的食物链有 个营养级,其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 ‎(3)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中鱼的最大数量称为 ,中鱼与小鱼的关系是 。‎ ‎43.(12分,每空2分)下图表示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细胞因子是细胞对刺激应答时分泌的物质(如淋巴因子),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据图回答:‎ ‎(1)应激状态下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多,对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有 作用,从而使血液中的糖皮质激素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这种使激素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方式是 。糖皮质激素能限制骨骼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与 (激素)的作用相反。‎ ‎(2)病毒感染能刺激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从而促进效应T细胞的数量增多,增强 ‎ 免疫功能。IL-2也能促进ACTH的分泌,使糖皮质激素增多,从而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这种调节机制的意义是使机体的免疫反应保持适度,防止出现 病。‎ ‎(3)研究表明,老年动物(包括人)在应激条件下容易引起感染和肿瘤。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原因: 。‎ ‎44.(12分)图甲为横放的植株,图乙和图丙为横放后1〜4处生长素浓度变化曲线(虚线代表生长素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的浓度),图丁为种子萌发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能体现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的是:‎ A.根的向地生长 B.茎的背地生长 C.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 ‎(2)图甲幼苗横放后,1、2处起始浓度变化为图 (乙/丙)对应的曲线,图乙中C对应的浓度比图丙中D对应的浓度要低的原因是 。‎ ‎(3)从图丁曲线分析, 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这种激素对果实的作用效果是促进果实的 。‎ ‎(4)结合图丁曲线及激素作用分析,细胞分裂素先增加,赤霉素后增加的原因可能是 。‎ ‎45.(每空2分,共10分)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 ‎(1)如果在H区的传人纤维 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 “记忆”,下图为这 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 方式进入细胞内Ca2+与 共同作用,使C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 ‎(2)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 ‎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 (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②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 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其中,实验 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 。‎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 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 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③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 受体能否磷酸化,该实验方案有两处不完善,请补充完善 。‎ 郴州市2017年下学期学科教学状况抽测试卷 高二生物(必修三)(理科)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共50分,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 ‎1-5 CBABD 6-10 CDCBA 11-15 DCBDD 16-20 BBABC ‎21-25 DCDCC 26-30 CAACD 31-35 BBDCA 36-40 BBCDC 二、非选择题(41-45题,共50分)‎ ‎41.(6分,每空1分)‎ ‎(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生物防治 ‎(3)反复利用 ‎(4)兴奋 ‎(5)淋巴细胞 ‎(6)植物生长调节剂 ‎ ‎42.(10分,每空2分)‎ ‎(1)逐级递减 ‎(2)五 19‎ ‎(3)环境容纳量(或K值)捕食和竞争 ‎ ‎43.(12分,每空2分)‎ ‎(1)抑制 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胰岛素 ‎(2)细胞 自身免疫 ‎(3)应激条件下,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除功能降低 ‎44.(12分,每空2分)‎ ‎(1)A ‎(2)乙 根比茎对生长素更敏感 ‎(3)脱落酸 衰老和脱落 ‎(4)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先分裂,后伸长生长 ‎ ‎45.(10分,每空2分)‎ ‎(1)协助扩散 钙调蛋白 ‎(2)①Ⅱ ②C、B ‎③该实验方案存在两处缺陷:‎ 第一,应补充一组对未突变小鼠同样处理的对照实验。‎ 第二,应补充施加HFS后检测和比较以上两组小鼠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的实验(两处缺陷每一条1分)‎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