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夫子之道,毫无保留地选择了法家之道。这主要是因为法家之道在当时( ) A.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B.强调君主应以法治国 C.迎合了大一统历史趋势 D.为君主提供治国之道 2.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你认为被删减掉的部分最可能是( ) A.民贵君轻说 B.人性本善说 C.先义后利说 D.浩然之气说 3.“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西汉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以《春秋》等儒家经典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的司法审判模式。这说明汉代( ) A.“三纲五常”成为法律规范 B.国家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C.儒家思想渗透到法律实践 D.百家争鸣局面走向终结 4.“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一学说 ( )。 A.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 B.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 C.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D.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5.无论是在谪居之所、边徼之地,还是在平乱征途中,王阳明都热衷于聚众讲学,以指点良知、倡行心学为务。王阳明热心讲学的主要目的是( ) A.传播心学思想 B.挽救统治危机 C.确立私学地位 D.教化广大民众 6.“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的学术特点是( ) A.自我中心,排斥外来思想 B.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7.梁启超、谭嗣同倡民权共和之说时,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孙中山等革命派在宣传民权主义时,也借助《明夷待访录》。材料意在说明《明夷待访录》 A.倡导民主制 B.具有资产阶级思想 C.具有普适性 D.促进近代民主发展 8.明清之际,作为官方意识的“程朱理学”受到“经世致用”思潮的冲击。其原因不包括( ) A.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推动 B.先秦儒家实学传统的影响 C.明朝灭亡与清朝建立的冲击 D.君主强化专制统治的需要 9.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并对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说法进行了修改,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由此可知,苏格拉底( ) A.从根本上否定智者学派的主张 B.认为人要有理性的认识 C.使哲学转向了对人自身的研究 D.强调人应有高尚的品德 10.法国学者莱昂指出:“智者派的运动,代表着想用类似的方法满足同样需要的各种 努力的总和。这些需要,是这样一个时代和国度的需要;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材料表明( ) A.雅典的公民政治促成了智者学派的产生 B.智者学派激发了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 C.只有依靠雄辩的言辞才能取得政治地位 D.参与城邦事务是雅典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1.“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民对君可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材料观点类似于启蒙运动所倡导的( ) A.社会契约 B.君主立宪 C.天赋人权 D.权力制衡 12.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西欧是一种类型。那里的离异,主要表现为对中世纪千年黑暗的批判与背离;那里的回归,则主要表现为从希腊、罗马古代精神文明中寻求人文主义的力量源泉。体现“离异”和“回归”特点的作品是( ) A.《九十五条论纲》 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社会契约论》 D.《十日谈》 13.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我是凡人,只要凡人的幸福。”路德说:“我是一个人,这个头衔比君主还要高些。原因是神未曾创造君主,神唯有创造人,使我成为一个人。”两人思想的实质是( ) A.人比上帝和君主重要 B.反对宗教信仰 C.重视现世生活,反对教会权威 D.打击了天主教神学思想 14.启蒙思想家们出版了普及科学知识的《百科全书》,大量发行通俗易懂的文章和小册子。启蒙思想家们的做法 A.提升了民众的教育水平 B.进一步解故了人们思想 C.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开展 D.意在瓦解封建神学统殆 15.北宋苏轼道:“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并把当时某些人渎书不认真,归罪于书籍易得。导致当时“书籍易得”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阶层的扩大 B.造纸技术的改进 C.政府垄断的放开 D.印刷技术的进步 16.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特征。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的成就是( ) 地区性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政府开始禁止农民弃农经商 儒家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A.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B.开始出现私人讲学,教育学术下移 C.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D.出现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的字体 17.“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向’、 ‘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材料表明古代山水画( ) A.“意境”是其灵魂 B.重视画面的布局 C.可能受道家思想影响 D.先秦时期 18.“举凡商人生活的一切方面,几乎无不在明代商贾小说的表现范围之中,商人已经成了商贾小说的主角。”这主要反映了明代 A.商人地位得到了提高 B.商业经济的繁荣 C.小说创作进入新阶段 D.市民阶层的扩大 19.书法家沈尹默道:“王羲之不曾在前人脚下盘泥,依样画着葫芦,而是要运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为我服务,不泥于古,不背乎今。”据此可知,该书法家 A.称赞王羲之富于创造 B.批判主義之对传统的抛弃 C.强调王羲之贡献巨大 D.指出王義之受推崇的原因 20.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之一的伽利略,被誉为“近代力学之父”、“现代科学之父”和“现代科学家的第一人”,但在当时却遭到罗马天主教会迫害,并被终身监禁。这一状况深刻的表明( ) A.伽利略反对神学的革命精神 B.自然科学与宗教神学之间斗争激烈 C.教会为维护自身统治而采取措施 D.宗教信仰与科学精神之间的敌对关系 21.爱因斯坦曾说道:“牛顿先生,很抱歉推翻了您的理论,不过您的成就是您那个时代一个人的智力和创造力所能达到的巅峰。但是,当我们对宇宙万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后,这些观念将会被一些更抽象的新观念所取代。”这表明( ) A.牛顿的理论完全被爱因斯坦推翻 B.相对论是科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C.新观念必然全盘否定先前的观念 D.人类不断创新对宇宙万物的认识 22.《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教会及封建御用文人污蔑达尔文的学说“亵渎圣灵”,进步学者则积极宣传和捍卫达尔文主义。这主要表明《物种起源》 A.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存在着严重缺陷 C.引发了科学领域大论战 D.促进了社会前进 23.法国科学家贝尔纳认为:“在每个(科学进展的)事例里,总是当时的社会流动性能让手艺人和学者碰到一起,有时还使二者合而为一。”以下事例与此说法相符的是( ) A.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根据电磁感应原理成功研制出发电机 C.富尔顿以蒸汽机为动力发明蒸汽轮船 D.人们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海王星 24.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龚自珍所述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 A.已经产生“开眼看世界”的思想 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 C.仍停留于“天朝上国”的政治幻想中 D.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朝贡心存不满 25.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过程中提出“转石效应”的观点,即“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在实际变革中,带来“转石效应”的思想主张是( ) A.君主立宪 B.民主共和 C.中体西用 D.民主科学 26.有学者指出,达尔文进化论传到中国后,由于清末国势积弱,为了救亡图存,译者严复又加上了“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八个字,而忘了老子“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严复的翻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进步 B.老子思想与达尔文的进化论不谋而合 C.进化论能够对社会进步作出科学解释 D.对进化论解读应依据时代需要而变化 27.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方式的现代化等。其中“全面的西方方式的现代化”的实践活动主要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8.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B.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29.辛亥革命前,孙中山严厉批判义和团是“狂妄之举”,但在1924年的演讲中,他除批判义和团运动的不足外,又称赞其“让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B.农民运动不断走向高涨 C.民主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D.民族主义成为社会主流 30.孙中山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选之计……”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一劳永逸之计”思想主旨的是( ) A.“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B.“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主观题(本题共3道小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孔子为了振衰起敝,他想走政治改良的道路,主张复兴周礼,举纳贤才,吸收平民参与政权,使社会回到君子与小人各安其分的局面。这一思想反映在教育上,就以培养能够实现其政治理想的贤才,造就能“弘道” 的君子为目标。在孔子看来,实现仁道政治的基础和关键是要靠那些具有仁德思想和才干的人才,教育就是培养从政人才,以道治国安邦。孔子所提倡的“举贤才”“学而优则仕”的观点,对于当时的世袭制度,具有一定的批判作用。 苏格拉底对当时的暴力统治深感不满,他的政治理想是社会正义和国家强盛。 在苏格拉底看来,教育也是政治,教人也是从政,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多的从政人才。 他认为人们应当为 “有专门知识的人的意见所支配和左右”,应敬畏有专门知识的人更甚于敬畏其他所有人,是非问题上,只能“站在专家一边”。苏格拉底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用于教育,培养懂得怎样统治的专门人才。苏格拉底的理论又是后来柏拉图的哲学治国论的思想渊源。 ——摘编自王金娟《孔子和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比较》 (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影响。(4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去,中国士大夫对待中西文化的首先反应是“中体西用”的思维模式.尽管“用”的内涵由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不断变化,但“体" 的内涵却岿然不动,这种思维模式虽然坚持了文化的民族性,但于现实都无禆益。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和"民主”的大旗,引起了思想观念的变革,"中体”的堤坝被冲破,“西化”思维模式出现。 材料二 近代中国,面对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国的仁人志士在问“中国向何处去”的同时,也在思考“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各派代表都提出不同的思维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试图会通中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尚明《近代中西方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两条途径及其反思》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同仁人志士思维模式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特点产生的原因。(6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材料一在科技发展过程中,虽然存在着对外科技交流,存在着对外来科技的接纳和吸收,但我国的科技体系却是独立形成的。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一一驳斥了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中国的思想文化大多源于西方的观点,认为中国文化科学的发展具有独创性。……在天文学领域,中国特别注意对天象位置的观察和历法的制订,是与中国从古就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需求相联系的。中国古代以算术、代数、几何为主要内容,以算筹、珠算为主要计算工具的数学体系的形。成,与历法制定、土地丈量、堤坝宫室仓窑的建造、税收计算、财务分配、商品交易等方面的需要紧密相关。……古人在宏观上特别重视天人关系的和谐,在微观上则重视事物内部关系的协调。中医特别强调阴阳的相互依存、消长、平衡,强调对病因的综合考察,讲究辩证施治。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大科技成就(部分) 时间 科技成果 1765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织机” 1785年 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807年 富尔顿发明汽船 1814年 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1866年 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 1876年 贝尔发明世界上第一部电话 1883年 戴姆勒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1885年 卡尔本茨制成第一辆汽车 1903年 莱特兄弟试飞飞机成功 1945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1957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69年 因特网问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以一个国家为例,围绕“科技创新与 社会进步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 所拟论题,阐述须有正确的史实为依据)(12分) 历史考试参考答案 1----10 CACCB DDDBA 11---20 ADCCD CCBAB 21---30 DABCC ADCCA 31.【答案】(1)不同:孔子主张培养贤才和君子;苏格拉底注重培养政治专家。(4分,言之成理即可) 原因:孔子面临礼崩乐坏、奴隶制行将解体的危机;苏格拉底处在政客结党营私、民主制面临危机的时代。(4分,言之成理即可) (2)影响:孔子:冲击了世袭制度;为平民从政开拓了道路;对后世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任答1点,言之成理即可) 苏格拉底:培养了一批从政人才;为后世治国理论提供了借鉴。(2分,任答1点,言之成理即可) 32.【答案】(1)特点:具有阶段性;不断发展变化;具有片面性;注重中西文化融合。(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原因:西方文化不断冲击;民族危机加深;仁人志士探索救国道路受挫;提出者的阶级属性不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33.(1)特点:独创性;实用性;整体性;辩证性.(4分) (2)示例一:英国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1765年,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纺织生产的机器化推动了动力机器的革新.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使人类交通运输进入新时代,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世界之间的联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不懈动力,是决定大国崛起的基石.英国正是利用了工业革命的先机,从而快速地成为世界霸主.(12分) 示例二:英国的社会进步为科技创新奠定基础.英国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科技创新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凭借优越的地理环境,英国大力发展海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积累了雄厚的资本,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使英国获得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同时,英国的手工工场比较发达,分工较细,英国的工匠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知识.这些有利条件使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新发明层出不穷,推动科技不断创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