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课件(共27张PPT)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课件(共27张PPT)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 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 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 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 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 用的文体。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 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 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 更系统。 通讯的特点: (1)新闻性。 (2)文学性。 (3)评论性。 新闻体裁的特点 消息 新闻特写 通讯 时效性 强 一般 较弱(有日益变强的 趋势) 报道对 象 新闻事件整 体 新闻事件的某一 场景 新闻事件整体及细 节 篇幅 一般而言比 较短 篇幅比较灵活 较长 表达方 式 以记叙、说明 为主 以记叙、描写 为主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 方式 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 “辽宁舰”,舷号16,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 飞机的航空母舰。前身 是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 夫元帅级航空母舰次舰 瓦良格号,改装后中国 将其称为001型航空母舰。 80年代中后期,瓦良格号于乌克兰建造时遭逢苏联解体, 建造工程中断,完成度68%。1999年,中国购买了瓦良格号, 于2002年3月4日抵达大连港。 2005年4月26日,开始由中 国海军继续建造改进。解放军的目标是对此艘未完成建造的 航空母舰进行更改制造,及将其用于科研、实验及训练用途。 2012年9.25,正式更名辽宁号,交付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2013年11月,辽宁舰从青岛赴中国南海展开为期47天的海上 综合演练,期间中国海军以辽宁号航空母舰为主编组了大型 远洋航空母舰战斗群,战斗群编列近20艘各类舰艇。这是自 冷战结束以来除美国海军外西太平洋地区最大的单国海上兵 力集结演练,亦标志着辽宁号航空母舰开始具备海上编队战 斗群能力。 2017年1月12日凌晨,赴南海执行跨海区训练和试验的辽 宁舰编队通过台湾海峡,继续开展后续任务。 字音: 着陆(zhuó) 桅杆(wéi) 舰艉(wěi) 浩瀚(hàn) 娴熟(xiǎn) 默契(qì) 镌刻(juān) 凛冽(lǐn liè) 澎湃(Péng pài) 殚精竭虑 (dān) 娴熟:熟练。 镌刻:雕刻。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 思。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 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一番事 业。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 震动很大。 词义: 二、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概括一下这篇通讯记 录了什么事件? 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上成功着陆歼 -15舰载机的全过程。 2、快速浏览课文,从这篇通讯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①辽宁舰的航行位置。 ②歼-15舰载机着舰训练的时 间。③舰载机着舰的难度和 意义。 ④歼-15成功着舰的过程。⑤ 歼-15成功着舰后工作人员的 欢呼和庆祝。 3、归纳出文章的层次 第一层:(1-4)概括叙述了辽宁 舰的航行位置及训练着舰时间。 第二层:(5-20)详细叙述了歼- 15舰载机在地空的默契配合下成 功着舰。第三层:(21-26)详细描 述了着舰成功的伟大意义及人们的成 功喜悦。 精读品味: 2.通讯报道虽然在时效性上不及 消息,但也要求迅速及时。本文的 时效性表现在哪里? 本文是登载在2012年11月25日 《人民海军报》上报道2012年11 月23日我国舰载机着舰的事。 (1)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 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 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 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 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这是对海面环境的描写,“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展现出渤海 海面景象,渲染了海面庄严肃穆的气氛,为后文舰载机的着舰做铺垫。 (2)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 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 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 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转弯”“放下”“调整”“下滑”一连串动词的 运用,将舰载机降落的过程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 “像凌波海燕”比喻的运用,描绘出歼-15舰载机着 舰时轻盈灵活的姿态。表现出驾驶员高超的技术水平, 蕴含作者的赞美之情。 (3)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 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 “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 的底尖。 这是一个特写镜头,生动的描绘了舰 载机着舰后航母甲板上的“V”字形, 象征着舰载机成功着舰,洋溢着胜利 的喜悦和豪情。 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人 们的激动喜悦之情难以言表,鲜 花映衬笑脸、紧紧拥抱、争相合 影,这些神情,这些动作正是人 们激动喜悦心情的反应。 4.这篇通讯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 还穿插了议论和抒情。找出议论的文 字,分别说说其作用。 (1)第3段“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 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 这段议论性文字指出了飞行的历史意义。 “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指出了这次飞行 对国人的重大意义。“已经等了近百 年”“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表明国人 “等待”“期待”的时间之久。 (2)第4段“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 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 这段议论性文字,揭示了这次降 落的历史意义——攻克了世界公 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 (3)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 始。……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 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 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用一组排比句,深情的赞颂了中国海军 人为实现航母舰载机上舰所做出的巨大 贡献,表达了作者抑制不住的喜悦和激 动之情。 (4)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 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 伏行进,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 的考验。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的突出了舰载机降落的风 险极大,接着用具体的事实进一步突出舰载机降落极 具风险,同时某国舰载机降落事故发生频率高与后文 我军平稳降落形成对照,显示我国舰载机降落已经处 于世界领先水平,洋溢着作者的自豪之情。 5、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机,着舰过程时 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作者 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呢? ①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 ②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③增 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作品感染力。 ④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 从而突出了主题。 6.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有什么作用? 彰显出了先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歧视, 暗示当时我国航母舰载机着舰面对的 困难之大,同时这也更加激发了我国 科研人员顽强不屈、为国争光的斗志, 烘托了此时的成功。 采用了抒情和记叙的表达方式,进一步表达出 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同时也点明了舰载机 成功着舰这个事件的重大意义。 7.最后一段重点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