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版历史新导学人教必修一练习:单元质量评估7
第七单元 单元质量评估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 100 分。测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在宣告新中国成立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宣告在外交上突出体现为( B ) A.结束了旧中国屈辱的外交 B.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D.坚持和平外交的既定方针 [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外交上不能独立自主,因此“站 起来”在外交方面的突出表现就是“独立自主”。故选 B 项。 2.(2019·兰州高一检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逐步收回了列强侵占近一个世纪的 租界领事权、驻兵权,清查、冻结、没收了大量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的存款和不动产, 基本实现了我国基督教和天主教的自给自传。这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哪一外交方 针的精神( D ) A.不结盟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解析]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 在华的一切特权,与材料中“逐步收回了列强侵占近一个世纪”相符,故 D 项正确。 3.1949 年 2 月初,毛泽东在同苏共领导人米高扬谈话时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 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 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对这段话理解正确 的是( C )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B.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 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为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D.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解析] 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中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清除帝 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主权,在此基础上再与一些 国家发展外交关系。A 项反映的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B 项与题干主旨不符;D 项反映 的外交方针是“一边倒”。 4.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下,中国政府实行了“一边倒” 的外交方针。其出于内政方面考量的因素是( D ) A.割断同旧的屈辱外交关系的联系,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 B.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巩固民族独立和主权 C.打破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 D.坚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解析] A 项体现的是“另起炉灶”外交方针,错误。B 项体现的是“打扫干净屋子再 请客”外交方针,错误。C 项为外部因素,与设问不符。“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不仅表明中 国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也使新中国在保障革命胜利成果,维护独立与主 权的斗争中不至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故 D 项正确。 5.1953 年 6 月 5 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 但……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其意在说 明( B ) A.“一边倒”外交政策已经过时 B.中国奉行积极务实的外交原则 C.中国外交即将迎来宽松的外部环境 D.外交工作已经产生重要影响 [解析] 依据材料中“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 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可知,中国认为“冷战”并不影响不同制度的 国家间的交往,这是一种务实外交原则的体现,故答案为 B 项。A、D 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排除;C 项叙述与史实不符,排除。 6.某一时期,中国形成了被称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外交政策,即以争取和平为 目标,尽可能联合一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首先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 这一政策是( A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不结盟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 [解析] 本题考查外交政策而不是方针,首先排除 C、D 两项;结合“和平”“周边” 两个关键信息可知,此时中国致力于与周边国家开展和平外交关系,没有涉及结盟问题,排 除 B 项,答案为 A 项。 7.(2019·许昌高一检测)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外交成就中的某项外交原则时说:“这是 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 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 神。”习近平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该原则( D ) A.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C.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解析] 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 精神”可以判断出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超越了意识形态限制,故选 D 项。 8.《耿飚将军回忆录》记录了新中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我们 应该努力使朝鲜的停战状态转入和平状态。……采取措施来巩固朝鲜的和平,以便为和平统 一朝鲜创造条件。”据此推断,该会议是 ( C ) A.万隆会议 B.不结盟运动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 [解析] 根据材料“使朝鲜的停战状态转入和平状态”可知关于朝鲜问题的是日内瓦 会议,C 项正确;万隆会议是首次没有西方国家参与的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 的方针,但与朝鲜问题无关,排除 A 项;不结盟运动是指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 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与朝鲜问题无关,排除 B 项;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恢 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与朝鲜问题无关,排除 D 项。所以选 C 项。 9.1955 年亚非国际会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增进友谊的“万 隆精神”。你认为亚非会议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D ) 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帝国主义和殖民力量的削弱 C.中国等一批进步国家的参会 D.与会国家尊重了文明的多样性 [解析] 联系所学可知,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与会各 国的支持,极大地推动了会议的进程和成功,而“求同存异”方针的精神实质,就是尊重文 明的多样性,故正确答案为 D 项。 10.原新华社记者高梁曾回忆道:“我作为代表团先遣小组的成员,亲身经历了这些激 动心弦的日日夜夜……在三天之内办理了一切出国手续,赶制了行装……秘书处未再安排为 我国举行升旗仪式,而是采取了更换旗帜的做法……秘书处不清楚,我国国旗的位置是按中 国(CHINA)的‘C’,还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REPUBLICOFCHINA)的第一个字母 ‘P’来排列。”据材料判断,此文所反映的外交事件是( D ) A.毛泽东率领代表团访问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 B.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C.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D.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参加第 26 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采取了更换旗帜的做法” 反映出 1971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对应的历史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参 加第 26 届联合国代表大会,故选 D 项。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11.(2019·运城高一检测)1969 年,台湾同 65 个国家保持着“外交关系”,到 1974 年 10 月,只有 32 个国家同台湾有“外交关系”,此后承认“中华民国”的国家数目还在继续 减少。材料所述趋势从侧面反映出( D ) A.海峡两岸达成了重要共识 B.中美之间已建立外交关系 C.祖国统一大业遭遇了挫折 D.新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解析] 海峡两岸达成共识是指大陆与台湾的共识,与材料中台湾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不 符,故 A 项错误;中美正式建交是在 1979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承认 “中华民国”的国家日趋减少,反映的是国际上逐渐改变了对新中国的认识,有利于祖国的 统一,故 C 项错误;从材料中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逐渐被承认,是中国外交出现 新局面的重要表现,故 D 项正确。 12.有评论说,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结束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被动局面,打赢了 一场“隐形的世界大战”。这主要是指中国( B ) A.彻底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迫使美国调整对华政策,从敌视走向缓和 C.赢得了第三世界的信任与支持 D.抵制了西方的和平演变,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 [解析] 本题的限定时间为“20 世纪 70 年代”。A、D 两项发生在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 排除;C 项没有体现“打赢”的特点。答案选 B 项。 13.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 没有(20 世纪)70 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 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A ) A.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C.促使西方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解析]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西方国家掀起同中国建交的热 潮,这些为中国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答案为 A 项。 14.下图是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人为中美外交关系缓和这一重大事件所绘制的油画,命 名为《寒冷流涕的尼克松终于握到毛泽东火热的手》。下列有关该事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D )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 B.中美关系缓和促进中日关系正常化 C.中国需要美国支持以对抗苏联 D.有利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 中美关系的缓和,有利于改善两国关系,中美需要互相支持以对付苏联,中美 关系改善也有利于中日邦交的正常化,故 A、B、C 三项正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 位是在尼克松访华之前,故答案为 D 项。 15.(2019·宿迁高一检测)1971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了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声明: “我深信所有国家都会从缓和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得到好处。”此后, 他的北京之行( B ) A.推动了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B.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C.消除了中美之间的政治分歧 D.实现了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 [解析] 尼克松访华是 1972 年,新中国 1971 年重返联合国,A 项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 排除;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 项正确;C 项说法太绝对,不符 合历史事实,排除 C 项;尼克松访华是 1972 年,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是 1979 年,D 项不 符合题意,排除。 16.(2019·朔州高一检测)有学者认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真正起决定性、直接作 用的是中国政府和国际环境。对“国际环境”理解正确的是( C ) A.两极格局的瓦解 B.中国大国身份的确立 C.中美关系的改善 D.日本的国际地位下降 [解析] 中美关系改善于 1972 年——尼克松访华,日本在美国改善对华关系的“越顶 外交”中受到冲击,日本首相访华,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故 C 项正确。 17.据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示,1972 年夏天,美国人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 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大骂日本是“最 坏的叛徒”。这最能说明( C ) A.日本的做法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原则 B.日本在政治上从属于美国 C.美日在国际关系上既有合作又存在矛盾斗争 D.日本与中国建交导致美日关系恶化 [解析] 二战后日本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20 世纪 70 年代,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 外交政策,日本先于美国与中国建交,反映了美日在国际关系上既有合作又存在矛盾斗争。 故选 C 项。 18.1978 年 12 月 15 日下午,距离中美两国正式宣布建交只有 18 个小时了,美国使节 伍德科克又一次赶往人民大会堂,会见邓小平。邓小平再次郑重地对这位美国使节指出:“中 美建交后,希望美国政府慎重处理同台湾的关系……如果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从长远 讲,将会对中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设置障碍。”邓小平的谈话明确地表 达了( C ) A.中国外交的灵活性 B.中国外交的反霸原则 C.中国外交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原则 D.中国外交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 [解析] 由材料信息“如果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从长远讲,将会对中国以和平的 方式解决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设置障碍”可以得出答案为 C 项。 19.(2019·珠海高一期末)1979 年邓小平访美,其在欢迎仪式上强调,中美关系正常化 的意义远远超过两国关系的范围。据此可知,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助于( B ) 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维护世界和平 C.双方在联合国的友好合作 D.平衡美苏两国的关系 [解析] 根据材料“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中美关系正常化不仅有利于两国的发展,更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故 B 项正确。A、 C、D 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20.邓小平曾说:“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 大小。”这表明 ( B ) A.国家力量决定外交政策 B.经济发展影响国家外交 C.突破外交封锁十分必要 D.外交政策应当适时调整 [解析] 材料不是在突出国家力量,而是在强调“经济建设成就”,故 A 项错误;材料 中邓小平的意思是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会影响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即经济发展影响国 家外交,故 B 项正确;材料与突破外交封锁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重点在强调经济发展 与外交之间的关系,故 D 项错误。 21.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中俄关系与 20 世纪 50 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其不同在于 ( C ) A.缔结军事同盟 B.坚持独立自主 C.结伴而不结盟 D.执行共同外交 [解析]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中俄关系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 世纪 50 年代的中苏 关系是同盟互助关系。故选 C 项。 22.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曾提出一个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该战略 的基本结构是:“和平鸽”的身体前部是亚洲国家联合会(待建),东翼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西翼是亚欧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的升级),身体后部(南方)是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国 家……“和平鸽”的地理概念结构如下图所示。材料最能说明( D ) A.中国已经放弃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中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C.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和平外交 D.中国正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 [解析] 从材料中的文字及图片信息可以看出,中国正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故 选 D 项。 23.(2019·太原高一检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注重参与联合国外交活动的同时,还积 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下列地区性国际组织中以中国为主导的是( C ) A.亚太经合组织 B.东盟 C.上海合作组织 D.欧盟 [解析] 上海合作组织于 2001 年在中国上海成立,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 并发挥了主导作用,故答案为 C 项。中国于 1991 年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但并未起到主导作 用,排除 A 项;中国不是东盟和欧盟的成员国,不可能起到主导作用,排除 B、D 两项。 24.(2019·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越南岘港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 第 25 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越南、老挝进行国事访问。这表明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 特点是( A ) ①积极开展睦邻友好交往 ②积极参与地区合作与交流 ③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 的多边外交 ④推动互利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材料涉及与越南这些国家的睦邻友好,也涉及“两廊一圈”等地区的合作与交 流、互利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等信息,但未涉及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排除③,故选 A 项。 25.(2019·广州高一检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国际关系中,要践行正确的义利观,“国 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中国外交要做好对外 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义融利”。这说明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思想( A ) A.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B.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 C.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强调先义后利的义利观;材料中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在处理对外关系时也要讲信义,可见其外交思想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故 A 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思想中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B、C、D 三 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26 小题 19 分,第 27 小题 21 分,第 28 小题 10 分, 共计 50 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举办的“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图片展”的第 一部分的三幅图片及其解说词。 图 片 解 说 词 1950 年 5 月,印度首任 驻华大使潘尼迦向毛泽 东主席递交国书。印度 是当时非社会主义国家 中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 的国家。 1950 年 8 月,中国首任 驻朝鲜大使倪志亮(中) 赴朝履新。外交部办公 厅主任王炳南(左三)、朝 鲜首任驻华大使李周渊 (右三)等在北京火车站 送行。 1950 年 6 月,瑞典首任 驻华大使阿马斯顿向毛 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宾 主交谈。瑞典是西方第 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 家。 材料二 (1)如果材料一中的图片展推出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苏关系”为核心的第二部分内 容的话,你认为应该选取哪些图片?请仿照材料一中解说词的格式为你选择的图片写出相应 的解说词(要求答出三幅图片的名称并做解说)。(9 分) [解析] 首先揣摩图片与解说词之间的关系,然后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关系” 两个限定信息为基点进行回答。解说词中一定要体现“第一个”“首次”等关键词。 [答案] 名称 解 说 词 1949 年 10 月 3 日,苏联 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国家。(3 分) 1949 年 12 月,毛泽东主 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 莫斯科车站时的情景。 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 的首次出访。(3 分) 1950 年 2 月,中国和苏联 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 约》。毛泽东主席和斯大 林出席签字仪式。周恩来 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 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 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 个条约。(3 分) (2)新中国成立以来建交最高峰出现在哪个时期?结合材料和所学内容指出该时期出现 高峰的主要事件。(5 分) [解析] 首先观察曲线图的变化,找出最高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20 世纪 70 年代初。(1 分)主要事件: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 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世界众多国家掀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4 分) (3)新时期我国在外交方面有哪些新举措?这些举措有何现实意义?(5 分) [解析] 要抓住“新”来思考和回答。要注意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是我国一贯 的外交政策,因此不属于“新举措”;“现实意义”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新举措: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以联合国为 平台开展多边外交等。(3 分)现实意义:推行符合我国国情的外交政策有利于我国国内的和 平与稳定;有利于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在世界舞台上为维护世界和 平作出应有的贡献。(言之成理即可)(2 分) 27.(2015·福建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 年 1 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 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 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 年 6 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 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 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 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 月 28 日,中美双 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 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 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 接触。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歧视中国的政策。50 年代以来, 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 高……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 外交”……1972 年 9 月 29 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四 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 有着两千年来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 1894 年以来的半个世 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摘自《周恩来政论选》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5 分) [解析] 据材料一信息“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 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 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得出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正处于不利地 位等要点;结合所学知识,“1971 年 6 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 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得出世界多极化趋势加 强、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等要点。 [答案] 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世界 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5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 《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5 分) [解析] 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当时美国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 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 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因此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台湾问题。第二小问根据所学 知识,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和中美两国 关系正常化的开始,为以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再根据材料二信息 “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 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说明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 [答案] 关键问题:台湾问题。(1 分) 转折点: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 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4 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 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5 分) [解析]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1972 年 9 月 29 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并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50 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 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 年 2 月尼克松 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得出中美两国关系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 恢复中日邦交等要点,再结合所学,得出中国自身国际地位提高等要点。 [答案] 反应: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 分) 重大改变: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 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 分) (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解释周恩来所 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6 分) [解析] 注意题目设问要求“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从 日、中两方面”。结合所学知识,从日本的角度来说,甲午战争及 30 年代的全面侵华战争 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日本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珍爱和平; 从中国的角度来说,甲午战争以来,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 中国也应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开创未来。 [答案] 日本:甲午战争及三十年代的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 也深受其害;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4 分) 中国:甲午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2 分)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 世纪)50 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 他把自己看做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他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 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 年代当美国似乎微弱之时,他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 80 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 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 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 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 复他在 19 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二 未来的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有三点值得一提,……第二点与第一点不同但有关 联,那就是中国更愿意与它的邻国——哪怕是它怀有疑虑的邻国保持和平关系。……中国在 当前(和将来)的国际体系中作为真正独立的角色的重要性,由于它在处理与其他大国的关系 时所表现出的“风格”而大大增强了。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的原 因。(4 分) [解析] “原因”即主要从中国的角度分析促使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因素,根据材料一, 迁移和调动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答案] 改善中国国际地位的需要;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 一大业的需要;国内建设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4 分) (2)结合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活动,说明材料二的观点。(6 分) [解析] 根据材料中信息“与……邻国保持和平关系”“国际体系”“真正独立的角 色”“处理与其他大国的关系”等,结合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相关知识作答即可。 [答案] 说明: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 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 系,如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6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