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赤峰二中 2019 级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总分 150 分,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 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代诗派,是对三十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有大致相似创作风格的年轻都市诗人的统称。 现代诗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其兴起的标志,即是 1932 年在上海创刊的由施蛰存、杜 衡主编的《现代》杂志。 《现代》杂志成了三十年代现代派文学创作的重要阵地,汇聚了沪、京、津等许多大城 市的诗人,也集中刊发了一大批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作。戴望舒是现代派诗歌领袖,1932 年诗坛刮起“戴望舒旋风”,其诗论被现代诗派奉为金科玉律。重要的诗人还有卞之琳、何 其芳、李广田、施蛰存、金克木、废名等等,他们都以各自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 进现代派诗歌的发展。现代派诗歌是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结晶,它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成熟。 在上世纪 30 年代阶级对垒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现代派诗人们大多是游离于政党与政治 派别之外的边缘人;同时,许多人来自乡土,在都市中感受着传统与现代双重文明的挤压, 又成为乡土和都市夹缝中的边缘人。现代派诗人是都市的漂泊者,又是一代寻梦者。他们深 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濡染了波德莱尔式的对现代都市的疏离感和陌生感及魏尔伦式的 世纪末颓废情绪。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青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 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 戴望舒的《雨巷》典型地表达了一代青年普遍的理想幻灭的忧郁情绪。作为理想象征的 “丁香一样的姑娘”,像梦飘过一样,在面前一闪,转瞬即逝了。就这样用暗示象征的手法, 表达了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那种孤苦心情。这点深受法国象征诗人魏尔伦的影响,魏尔伦 的《无言的歌集》表达了巴黎公社失败后不知所措的知识分子苦闷沮丧的情绪,其基调是对 于诗人的理想与他周围的肮脏生活相脱节的悲剧感。 在诗艺上,现代派诗人注重暗示的技巧,很少直接呈示主观感受,采用意象隐喻、通感、 象征来间接传达情调和意绪,这使得现代派诗歌大多含蓄、朦胧,既避免了狂叫、直说,又 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弊病,创造性地转化了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象征主义诗艺,很 好地实践着戴望舒所主张的“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亦不单是想象”。 现代派诗人重视向内在的心灵世界和平凡的日常生活开掘诗的题材,运用象征的意象与 曲折隐藏的方法,表达其忧伤之思情,追求“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的统一。现代 派诗歌的现代诗形体体现在表层形式上,它有以象征主义为主,兼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 意象派的艺术特点;而在审美趣味和文化心理取向上则显示出鲜明的古典主义特征,呈现出 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正是现代派诗人们这样孜孜不倦,兼收并蓄,不断地进行着“化古化欧的创造性的转化 工作”,使中国新诗既民族化又现代化,从而构建起真正的东方民族现代诗。现代派诗歌的 发展演变都是历史的必然。它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标志着 中国新诗的成熟,是东方民族现代诗构建发展的开始。其所追求的开掘内心和传达朦胧的美 学原则,对于新诗艺术表现的含蓄与丰富,对诗的艺术本质的思考与探索,在中国新诗发展 史上无疑是有积极意义与独特的贡献。 (选自 翟长兴《理论观察·现代诗派》,有改动) 1. 下列有关“现代诗派”的表述,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 现代诗派是指在上世纪 30 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创作风格上大致相似的年轻都市诗人 的统称。 B. 现代诗派以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为阵地,他们创作的诗歌标志了中国新诗 的成熟。 C. 现代诗派的诗人多无政治派别,是来自乡村,在城市生活而遭受乡村、都市文明挤压的 边缘人。 D. 现代诗派诗人追求化古化欧的创造性工作,使中国新诗成为具有民族性、现代化特征的 现代诗。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现代诗派的得名源于 1932 年在上海创办的《现代》杂志,杂志汇集了许多大城市的诗人, 并刊发了许多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作。 B. 戴望舒是现代诗派的领袖,其《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人理想的象征,诗歌 表现了当时青年普遍存在的理想幻灭情绪。 C. 现代诗派诗人创作的诗歌很少直接表达主观感受,往往采用暗示的方法,间接表达内心 情感,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问题。 D. 现代诗派有两个明显的特点:诗歌注重使用象征手法;具有鲜明的古典主义风格,审美 特色有东方民族矛盾心理,如朦胧而明朗。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许多现代诗派的诗人都各自以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了现代诗派的发展,形 成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美景。 B. 现代诗派诗人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再加上大革命失败对诗人信念的摧毁,使得他们 的视野投放到中国更广阔的疆域。 C. 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诗歌特征等对现代诗派的诗人影响很大,但现代诗派的诗人并没有 生搬硬套,而是进行创造性转化。 D. 现代诗派重视内心世界和平凡生活,诗人用曲折、隐藏方式和象征的意象表达内心情感, 在中国新诗发展中有独特贡献。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要概念的理解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 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 C 项,范围弄错。“是来自乡村”错误,第 3 段,现代诗派 诗人并不是都来自乡村,文中说 的是“许多人来自乡土”, 乡土,指家乡的土地,借指家乡,家乡不一定都在乡村,且文中 是“许多人”,选项变成“现代诗派的诗人”。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 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不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 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指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 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D 项,曲解文意。“审美特色有东方民族矛盾心理”错误,原文“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 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的意思是多层面的审美特征,不是矛盾心理。 的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 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不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 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指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 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 项,曲解文意。“现代诗派诗人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得他们的视野投放到中国更广 阔的疆域”错误。由“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青诗人的纯真信念, 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可知,“使他们的视野投放到……疆域”的只是“大 革命失败对诗人信念的摧毁”。 故选 B。 (二)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七块 冯骥才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 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 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 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 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 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 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 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 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 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 。 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 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 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哎呦哎呦叫疼。谁料苏 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 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 了。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 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 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 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于,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着左拉右 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呲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 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 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 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 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 “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 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选自《俗世奇人》)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使用了具有天津卫特色的方言,如“嘛”“赛”,将人物表现得有板有眼,具有浓郁 的地方特色。 B. 小说情节曲折,作者运用伏笔和照应,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 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C. 小说采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成功塑造了一位乱世间为了生存不得不立规矩而丧失医 德的民间医生的形象。 D. 小说采用欧·亨利式的结尾,令读者在对苏七块的性格、人品感到惊疑、怪异之际,又 萌生了敬佩之情。 5. 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请从文中举出三个细节描写的例 子,并简要分析。 6. 小说主人公苏七块是《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人物,请结合文本分析苏七块的“奇”表现 在哪些方面。 【答案】4. C 5. ①“手指一触”“上下翻飞,疾如闪电”等动作上的细节表现了苏七块 的医术高明。②“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这些神态上的细节 描写有力地刻画出苏七块恪守原则的特点。③“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 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着左拉右推,下顶上压”一连串的动作 细节,表现了苏七块内心焦急等待后急于救治的心情;正确紧急的正骨处理,是他高超医术 的体现,突出了人物形象。 6. ①医术奇,不等病人觉得疼,断骨头就接上了,速度快,手法精,连洋人折胳膊断腿,也 来求他。②外形奇,“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 亮”“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刻画了一个有个性、精神、干练的人物。③看病规矩奇, 凡来瞧病,不论远近亲疏,必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否则绝不搭理。④为人处世奇,从 苏七块在给张四治病这个事上可以看出他做人原则性极强,内心深处又不乏善良的一面。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 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 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 确判断。 C 项,成功塑造了一位乱世间为了生存不得不立规矩而丧失医德的民间医生的形象,错误。 从小说结尾“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可以看出苏七块并没有丧失医德。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表现手法能力。题干已经确定了赏析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解答此 类试题时,先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本,仔细阅读,圈出文 章中关于人物形象细节描写部分,找出其中的三处,结合细节描写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指 出运用细节描写塑造出人物形象的什么特点。 本文在塑造苏七块大夫时运用了大量细节描写,比如,文章第二段,运用动作细节描写“上 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来表现苏七块医术 高明。第四段,“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 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运用神态上的细节描写刻画出苏七块 恪守原则的特点。第六段,“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于,把张 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着左拉右推,下顶上压”一连串的动作细节,表现了 苏七块内心焦急等待后急于救治的心情。第七段“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 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通过详细的动作描写,写苏七块在打牌结束拦住华大 夫,把华大夫暗中送给患者的钱还给华大夫,突出了为了恪守原则但仍为心地善良,具有高 尚医德的好大夫形象。文中关于人物形象的细节描写还很多,答题时只要能找出细节描写, 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 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 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分析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有: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借助 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 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本题是分析人物塑造;苏大夫身为大夫,第一奇是医术奇,洋人也要来求他医治,侧面写出 医术高明,“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 断骨头就接上了”直接描写正骨的手法,更显奇特;第二奇的是他的外貌,“人高袍长,手瘦 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张口说 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第三奇的是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 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即使被 人贬斥为认钱不认人也毫不动摇;第四处事奇,在医治张四的事件中,他不但没有赚取分毫, 而且还送张四药膏药面,规矩不能动,可他本性善良,令人称奇。 二、古代诗文阅读(46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 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 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 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 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 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 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选自《战国策·燕策》) 7. 下列对加点的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组是() A. 荆轲顾笑武阳 顾: 回头看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 奉:两手捧着 B. 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宽容 轲自知事不就 就:成功 C.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因:因此 剑坚,故不可立拔 坚:锋利 D. 卒起不意 卒:突然 秦王还柱而走 还:环绕 8. 以下六个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荆轲是“勇猛之士”的一组是(  ) ①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②方急时,不及召下兵 ③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④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 ⑤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⑥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A. ①③⑤ B. ③④⑤ C. ①②⑥ D. ②③⑥ 9. 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陛下,既指宫殿的台阶下,也是对帝王的尊称。本文是指前者。 B. 蛮夷,“蛮”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夷”,指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 C. 郎中,官名,始置于战国,职掌侍卫,秦汉沿置,内从侍卫,外从作战。 D. 殿下,指殿阶之下,也是对诸侯或皇太子等的尊称。文中指前者。 10. 对文中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荆轲到秦国后巧用“打通关节”的办法“拜见”秦王,可见荆轲计划周密。秦王大喜, 也正如荆轲事前所料。 B. 献图时,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面不改色,三言两语既遮掩了秦武阳 的失态,又颂扬了秦王,使秦君臣打消疑虑。与上文太子丹疑荆轲信秦武阳的情节相照应。 C. 所选文中写“廷刺秦王”,描绘荆轲与秦王的正面交锋,写了四个场面:厚遗蒙嘉,得以 引见;顾笑武阳,机智灵活;图穷匕见,惊心动魄;倚柱笑骂,视死如归。 D. “图穷而匕首见”,荆轲与秦王展开了殊死搏斗,在这紧要关头,侍医以药囊投荆轲,荆 轲反被秦王“断左股”,最后受八创,完全失去战斗力。 【答案】7. C 8. A 9. B 10. C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 如本题下列对加点的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组是。可以根据句意来理解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A 项,荆轲顾笑武阳。句意为: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顾:回头看 。 正确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句意为: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 奉:两手捧着 。 正确 B 项,愿大王少假借之。句意为: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 假借:宽容 。 正确 轲自知事不就。句意为:荆轲知道这件事没有成功。 就:成功。正确 C 项,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句意为: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 因:因此,错误。 “因”应该是“于是”的意思。 剑坚,故不可立拔。句意为:剑插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坚:锋利,错误。“坚” 应该是“牢固”的意思。 D 项,卒起不意。句意为: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卒:突然 。正确 秦王还柱而走。句意 :秦王绕着柱子跑。 还:环绕。正确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在 理解全文文意的基础上进行,需要紧紧的抓住题目要求“全都表现荆轲是勇猛之士”进行逐 项分析。 ①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句意为: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 为 着匕首刺秦王。可看出是勇猛之士。 ②方急时,不及召下兵。句意为:当危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阶下的侍卫。强调事情紧急; 表现不出荆轲是勇猛之士。 ③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句意为: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 。处 之淡然,镇定自若。 表现出荆轲是勇猛之士。 ④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句意为:侍臣们就说:“大王背着剑!大王背着剑!” 是百官对秦王的提醒,表现不出荆轲是勇猛之士。 ⑤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句意为:荆轲倒下了,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倒下了 还要做最后的刺杀努力,表现出荆轲是勇猛之士。 ⑥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句意为:秦王旁边的士兵上前,斩死荆轲。秦王受到 如此刺激,很长时间还在头晕目眩。正是因为荆轲的各种勇猛之举让秦王眩目良久。 故选 A。 【9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 项,“蛮”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错误。“夷”,指我国东方的少数民族。 故选 B。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 文中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C 项,故事的高潮“廷刺秦王”部分写了三个场面,没有“厚遗蒙嘉,得以引见”部分。 故选 C。 【点睛】译文:   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阶 下,秦武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 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 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来武阳所 拿的地图!”   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荆轲左手 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伸直 身子站起来,挣断了袖子。秦王拔剑,剑太长,就握住剑鞘。当时秦王心里又怕又急,剑插 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   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秦国的君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 家都失去了常态。并且按照秦国的法律,臣子们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 侍卫握着武器,都排列在宫殿的台阶下面,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当危急的时候,来不 及召唤阶下的侍卫,所以荆轲追逐秦王,大家仓猝间惊惶失措,没有武器用来击杀荆轲,仅 仅用空手一起同荆轲搏斗。   这时,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用他手里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还正在绕着柱子跑, 仓猝间惊惶失措,不知道怎么办。侍臣们就说:“大王背着剑!大王背着剑!”秦王于是拔出 剑用来攻击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倒下了,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没有击中, 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砍击荆轲,荆轲被砍伤了八处。 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两脚伸开像箕的样子坐在地上。骂道: 事情所以没有成功,因为想劫持你订立盟约,一定要得到盟约来报答太子。 秦王旁边 的士兵上前,斩死荆轲。秦王受到如此刺激,很长时间还在头晕目眩。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 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 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 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 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 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 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 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 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 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 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 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 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 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 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 (节选自《明史·杨继宗传》,有删改)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 继宗/愿捐俸代偿/ B. 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 继宗/愿捐俸代偿/ C. 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 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D. 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 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科举时代经过殿试考取的人叫进士,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进士及第的 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B. 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州府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又称春闱,乡试考中的叫举 人。 C. 中官,即宦官,通称太监,是古代被阉割后再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男性官 员,宦官本为内廷官,不能干预朝政,但历史上也有宦官专权的事实。 D. 刑部,是封建时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其 他五部为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继宗尊师重教,成效突出。任嘉兴知府时,他大力兴办地方学校,要求年满八岁的孩 子都要入学,对学官以礼相待,形成了教师文人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繁荣兴盛的局面。 B. 杨继宗为民说话,得罪权贵。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把多位里老杖死,杨继宗张贴告示 调查此事,惹怒孔儒,杨继宗又当面指责孔儒越职行事,让孔儒非常恼恨。 C. 杨继宗为官清廉,抵制腐败。任嘉兴知府时,他的官署和住所很简朴,不爱金钱,宦官 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通物品,要金子则要求对方出示印券,巧妙地拒绝了宦 官。 D. 杨继宗慧眼识才,很有远见。他监考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非常郑重和高兴地说 这两位考生将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这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佩服他有眼光。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 (2)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 【答案】11. C 12. B 13. C 14. (1)离开嘉兴前,孔儒突然闯入府衙,打开(杨继宗的)箱子查看,里边只有几件破旧衣服 罢了,孔儒羞惭地离开。 (2)(杨继宗)多次与太监张庆意见不合,张庆的哥哥张敏在司礼监做官,常常在皇帝面前 诋毁杨继宗。 【解析】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这段话主要是叙述事情,要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月俸”“之”“原数”“他司”“仓吏”“继 宗”等,然后依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 “量”是动词,“之”是其宾语,故“之”后应断开,排除 B 项;“悟”意思是“明白,悟出”,宾语 应是“仓吏缺粮之由”,“由”意思是“缘由,原因”,“仓吏缺粮”是“由”的定语,故二者之间不 能断开,排除 A 项;“具实以闻”,“以”相当于“而”,此处表修饰关系,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 不能断开,排除 D 项。 故选 C。 【12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 项,“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州府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有误,乡试应是在各省省城 (包括京城)举行。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 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宦官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通物品”有误,从文中来看,“中官过者, 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意思是“经过嘉兴的太监,杨继宗只 拿菱角、芡实和历书送给他们。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发出公牒领取府库金银”,可 见赠送物品在前,宦官要钱在后。 故选 C。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 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中,“发”,打开;“箧”,箱子;“敝”,破旧;“惭”,羞愧;“而”表修饰。 (2)中,“数与中官张庆忤。”省略句,应补充主语杨继宗;“数”,多次;“忤”,违逆, 不合;“毁”,诽谤,诋毁。 【点睛】参考译文: 杨继宗,字承芳,是阳城人。天顺初年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成化初年,因为王翱 的推荐,升任为嘉兴知府。(杨继宗赴任时)仅用一个仆人跟随,官署书斋也都清朴无华。 他生性刚正廉洁孤独冷峭,没有人敢有所冒犯。他经常召集当地的老人询问民间的疾苦,替 他们解除。又大力兴办社学,民间有年满八岁不上学的子弟,则要处罚他们的父兄。杨继宗 总是以宾客之礼接待学官。教师、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发达。御史孔儒来嘉兴 清理军籍,乡里里正多被鞭挞而死。杨继宗张榜公告说:“有被御史杖责致死的,到府衙来 报告姓名。”孔儒十分恼怒。杨继宗去拜见他说:“治理百姓有一定的规矩。您只管剔除奸猾 的人和弊端,劝勉和惩治官吏。如果挨家挨户稽查核对,则是相关政府机构的事,不是御史 的职责范围。”孔儒无法与他争辩,但心中深为忌恨。离开嘉兴前,他突然闯入府衙,打开 杨继宗的箱子查看,里面只有几套破旧衣服罢了,孔儒惭愧地走了。经过嘉兴的太监,杨继 宗只拿菱角、芡实和历书送给他们。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发出公牒领取府库金银, 说:“钱都在,请给我立下印券。”太监吃惊得不敢接受。杨继宗进京觐见,汪直想要见他, 他却不肯。明宪宗问汪直:“朝觐官中谁廉洁?”汪直回答说:“天下不爱钱的,只有杨继宗 的 一个人罢了。”九年任满,杨继宗被破格升迁为浙江按察使。他多次与太监张庆意见不合, 张庆哥哥张敏在司礼监,经常在宪宗面前诋毁杨继宗。宪宗说道:“(你说的)恐怕不就是 那个不要一个钱的杨继宗吗?”张敏惶恐不安,写信给张庆说:“好好对待杨继宗,皇上已经 了解这个人了。”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杨继宗立即离任出行,来到驿亭下,将官署中的器 物全部登记交付给官府,只带着一个仆从、几卷书回家。杨继宗极力维持风纪节操,而且心 肠慈厚。他任浙江按察使的时候,有十余名仓库官吏因短缺库粮被关在狱中,以致于卖掉子 女赔偿。杨继宗想从宽处理他们,却没有理由。有一天,他的月俸银送到,他让人称量一下, 超出了原数,再量别的官吏俸银,也都如此,因此悟出了仓吏缺粮的原因。他准备据实上报, 众人恐惶不安,请求杨继宗,甘愿捐出俸禄代替仓吏们赔偿。十余名仓吏因此获释。杨继宗 曾监察乡试,得到两份好考卷,便身着朝服一再拜天道:“这二位考生必当为天下人才之魁, 我为朝廷得人才而祝贺。”等到拆开考卷,知道二生为王华、李旻。后来两人果然相继考中 状元,人们因此佩服杨继宗有眼光。 (三)名篇名句默写 (15 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深切回忆与同学们到湘冮中游泳,不畏艰险一幕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徐志摩在《再别康桥》第一节中,用人们习惯性的告别的动作,对康桥说“再见”的 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荆轲悲壮高歌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后荆轲 又唱出慷慨激愤的羽声,引发宾客的强烈共鸣,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两句表现的 就是这时宾客受音乐感染同仇敌忾的画面。 (4)曹操在《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明月的可望而不 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的原因。 (5)《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推荐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治国的贤能之士,在文章结 尾处,也规劝刘禅应该自行谋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6)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 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7)白居易的《观刈麦》中揭示农民赋税繁重的句子: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到中流击水 (2). 浪遏飞舟 (3). 我轻轻的招手 (4). 作别西天的 云彩 (5). 风萧萧兮易水寒 (6).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 士皆瞋目 (8). 发尽上 指冠 (9). 明明如月 (10). 何时可掇 (11). 以咨诹善道 (12). 察纳雅言 (13). 南阳诸葛庐 (14). 西蜀子云亭 (15). 家田输税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 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 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 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 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 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 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遏、彩、萧、瞋、掇、诹、 察、诸葛、亭。 三、语言文字运用( 共 20 分) 1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长篙 笙萧 百舸争流 博闻强记 B. 扭怩 恶梦 张灯结采 绿草如荫 C. 青苔 漫溯 浪遏飞舟 肆无忌惮 D. 嗔目 菲薄 峥嵘岁月 沧茫大地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 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 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 形。题中 A 项,笙箫;B 项,忸怩,张灯结彩,绿草如茵;D 项,苍茫大地。故选 C。 17.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越是人生低谷的时候,不要沉浸在过去的成绩里,成就已经是过眼云烟,甩掉负担才能 轻装前行。 B. 某些管理机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 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各种状况。 C. 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 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的 D. 十六年前,东方红中学与金克斯高中结为秦晋之好,两校的友谊在年复一年的师生互访 活动中不断增进。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注意以下步骤,第一、 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 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 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A 项,过眼云烟:从眼前飘过的云烟。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 物。根据句意“不要沉浸在过去的成绩里”已经成为过往的成绩,使用正确。 B 项,以邻为壑: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本句批驳“不与相 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现象,没有祸害转嫁,属于望文生义。 C 项,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句子用来形容“自然美景”对 象错。只能用来形容人工景观。 D 项,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原文 来形容“东方红中学与金克斯高中”适用对象错误。 故选 A。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晋文公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当上晋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明,整顿政治,发展生 产,训练军队,终于成为了北方一大强国。 B. 毛泽东 32 岁时,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举行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 触景生情,壮怀激烈,感慨万千,写出了不朽之作《沁园春·长沙》。 C. 不仅该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诗人对劳 动人民的同情。 D. 戴望舒留学法国期间,虽然衣食无着,但只要手上有钱,总会量力而行,日积月累,竟 然买了不少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 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 项, 偷换主语,前面句子的主语是“晋文公”,而最后一句主语应是“晋国”,末句缺主语,句子 偷换主语。B 项,“举行农民运动讲习所”搭配不当,“举行”与“讲习所”不搭配;语意 有重复。C 项,关联词位置不当,应把“不仅”放在“该诗”后面。 19.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戴望舒的《雨巷》在总体内涵上显示出一种空灵寂寥的意境,表现出一种东方诗歌的特 有的伤感美的情韵。 B. 《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 卫、中山诸国历史,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C. 词是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作“曲子词”“诗余”“长短句”等。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的“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词的标题,标题揭示了这 首词的内容。 D.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凸显了新诗具有“音 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特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解答此类试题时,注意平时对文学常识的日常积累,对 文学经典名著以及文学作品作者要有一定的了解。 B 项,《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书,错误。《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主要 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 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故选 B。 20.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再别康桥》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______,如向西天的云 彩轻轻招手作别,_____,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诗文中 有很多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揉碎”、“漫溯”、“挥一挥”等,,给人 以立体感。 (1)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 (2)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靠它给带来 (3)康河里倒影的是河畔的金柳 (4)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 (5)把每一个动作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6)使静态的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A. (1)(3)(5) B. (1)(4)(6) C. (2)(4)(5) D. (2)(3)(6)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 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 判断。解答此题,要注意各条横线的上下文,使填入句子同上下文相连。比如第一道横线, 上下文都同色彩有关,因此应在(1)(2)句中选出一个。因为(1)的主语是上文的“色彩 绚丽的词语”,因此选(1)。在(3)(4)两句中,只有(4)能同下文的“康河水底的招摇 的水草”句式一致,所以选(4)。(5)(6)中,结合“‘招手’‘荡漾’‘揉碎’‘漫 溯’‘挥一挥’等”分析,把静态的画变成动态的了,选用(6)句。故选 B。 21.下面四个话语情境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五处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 情境一:某同学在春节给老师发来的微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 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情境二:电台新闻广播稿:春节过后,天价机票让回程游客望而却步,大雾天气又让已经严 重“超载”的海南岛陷入了大规模的路面拥堵……滞留游客可望明日离开海岛。 情境三:记者连载报道:鸣翠湖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 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 情境四:某位中学生代自己家长拟写的请柬:我明天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福,特于府上 备下薄酒…… 【答案】(1)将情境一中的“垂念”改为“感念”。 (2)将情境二中的“可望”改为“有望”。 (3)将情境三中的“光顾”改成“游览”。 (4)将情境四中的“乔迁新居”改为“搬新家”。 (5)将情境四中的“府上”改为“家中”。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 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 运用。题中“垂念”指上对下挂念,也用做敬辞,指别人对自己挂念;“可望”在句中有歧 义,可是游客的心愿,也可指客观情况,这里也可改为“盼望”;“光顾”是个敬辞,光是 使增光彩的意思,顾义为访问;“乔迁”贺别人迁居或升官之辞;“府上”敬词,称对方的 住所或故乡。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中国成立 70 年,改革开放 40 年,我们的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历史见证了旧中国的 积弱积贫,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站起来”;历史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也见证了“改革开 放富起来”;历史见证了经济短缺的拮据,也见证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70 年,时光带走了许多,也带来了许多。作为新时代的你们,可曾了解过那些沧桑巨 变的细节、那些改天换地的故事:从泥泞的土路到平整的柏油路,从吃不饱到减肥茶,从笔 墨书信到智能手机,从遥望天空到载人航天。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 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今天,在“中国梦”指引下 的中国人,将会有更多的奇迹见证于世界。 请以“见证与愿望”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答案】见证过去展望未来 一生中我们要见证很多事情, 欢乐、悲伤、人世变迁,历史变革。因此我们要懂得见 证,感悟见证。在一次次的见证中积累经验,升华心灵。 见证,是司马迁“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旷世之作;见证,是曹雪芹笔下的封建大家庭的兴衰史;见证, 是鲁迅笔下个个个性鲜活的人物…… 见证是用心来看清事物,是一种使人铭记在心得“看”。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 散尽还复来”的李白,他见证了盛唐繁华的景象,也见证了朝廷黑暗的一面。他放荡不羁, 对官场的腐败深恶痛疾。他洁身自好,保持自己的豪迈与潇洒。他将见证的一切铭记在心, 深深地思索着自己的人生,终于,他放下了包袱,放下了官场的名利。“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五岳巡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和他 齐名的杜甫,见证了唐朝的衰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激起了他无限的哀愁,他的 心胸博大,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他的见证,他的忧国忧民令我 们崇敬。他用自己的心去见证社会的变迁,又用见证来书写晚唐的凄惨。 历史告诉了我们很多很多,古人的见证令我们受益匪浅。划过历史的长河,见证当前发 生的事会更有意义。 当 98 特大洪水来临时,我们见证了解放军的英勇,我们见证了人们的 奋斗;当雪灾地震发生时,我们见证了领导人的沉着冷静,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拼搏。 2008 年 8 月 8 日我们见证了盛大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那足以令每一个中华儿女为之自豪!高科 技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造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演员与演员之间语言、心灵的沟通建起了 一架隐形的桥梁。 当中国代表团走进会场时,我们听到的是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看到的是人们眼中 含着的激动的泪水。 在赛场上, 见证的是他们 顽强拼搏的勇气,我们见证的是运动员永不 言弃的霸气。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五星红旗在赛场上缓缓升起的 时刻,见证了一次又一 次运动员努力过后露出的甜美笑容。 我们不会忘记李杜见证后所做的选择,不会忘记他们 见证后走的自己的人生之路。我们更不会忘记当前所发生的事,我们会见证每一个历史性的 时刻。 见证是记忆的凝聚,是心灵的观察。我们在见证人生的喜悲中感悟人生我们在见证历史 的变迁中体味改变。 一生中我们会见证很多事情,让我们做好见证人,见证自我的发展, 见证群体的进步,见证祖国的腾飞!懂的见证,学会见证,感悟见证!让我们在见证中展望 未来!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材料作文的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作文材料,继而 进行立意分析,列出几则立意,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 度进行写作。 审题: 材料新鲜,从材料中提炼最重要的观点,同时这个观点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无论是个人生 活,学生教育,做事模式,都可以有所展现。这段材料共两两段话,第一段话是引入,说的 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伟大历程,突出的是在中国梦的引领下,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自 力更生,见证了共和国 70 年的辉煌奇迹。第二段话分为两句话,第一句是解释,“见证”这 个词的含义,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明确指出,“见证”既可指个人 的经历,也可是社会人生历史的经历,这个“凝聚”一般指重大的社会历史事件。第二句给我 们指明了写作的范围,在生命的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 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我们即可写现实人生,也可追溯历史人物或事件。 可大可小,可远可近,可古可今,可实可虚。 参考立意: 1.历史的变迁见证了中国的崛起。如神舟十号上天、“辽宁舰”入役等,展望未来,寄予美 好的愿望。 2.生活的变迁见证了人生的悲喜。从此角度立意,考生可选取他人,也可写自己的经历, 在文体的选择上宜写成记叙文或散文,展望未来,寄予美好的愿望。 3.某些具体的事物见证了观念的变迁。如手机见证了人与人之间沟通方式的转变,门的变 迁见证了城市人际关系的亲疏等等。 4.无论国家、社会、历史、个人层面,见证都需要每个人的实干精神。从此角度立意,考 生可联系领袖提 出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来行文立意,让文章更具有时代感,展望未来, 寄予美好的愿望。 行文思路: 开篇引出话题见证是什么,然后进行深入论证,见证是用心来看清事物,是一种使人铭记在 心得“看”。然后古今结合论证,古今见证了什么,历史告诉了我们很多很多,古人的见证令 我们受益匪浅。划过历史的长河,见证当前发生的事会更有意义。举例分析,最后展望未来, 对未来提出愿景。 素材: 1、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嫦娥五号”,我们见证了我国航天测控通信系统一步一 个台阶、迈向世界先进水平的历程。而这个历程,是中国航天人不忘初心,始终追逐着航天 梦才能实现的。 2、可曾记得?大庆油田上,铁人王进喜奋不顾身跳入油浆,用自己的身体搅动油池,那奋 斗的姿态是第一代石油工人拼搏的剪影。可曾记得?袁隆平为寻找一株雄性败育株苦苦探索, 顶着日晒雨淋,十余年踏遍山南水北的水稻田,那奋力寻找的身姿,是每一位中国科研人的 写照。70 年来奋斗的又何止他们?每一位农民的辛勤耕耘,每一位工人的汗流浃背,每一 位白领的通宵加班,都是巨龙腾飞的引擎。 3、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在家尽孝、为国尽忠,“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人 民共和国 70 年基业上,镌刻着无数为家为国奋斗不已的名字。从“两弹一星”、国产航母等 国之重器跃然于世,到杂交水稻、青蒿素等重大突破造福世人,再到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 变革,正因为有许许多多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侠之大者,中国脊梁才得以挺立,中国 精神才得以弘扬,中国富强才得以厚积薄发。 4、二维码支付手段在国内兴起并不是偶然,形成背景主要与我国 IT 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电 子商务的快速推进有关。IT 技术的日渐成熟,推动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诞 生,使得人们的移动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点睛】材料作文的写作策略 ① 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 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 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 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 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 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 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 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 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 深:深入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 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 力,不要画蛇添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