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创新设计》(人教版)高三大一轮复习课件:6-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创新设计》(人教版)高三大一轮复习课件:6-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 : 1. 考情再现 2. 考点精讲 3. 典例剖析 4. 课后作业 5. 真题演练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 一、考情再现 1. 考情再现 一、考情再现 命题统计 2012· 广东文综, 2      2015· 四川文综, 11 ~ 12    2013· 安徽文综, 32 ~ 33    2012· 上海地理, 47      …… 命题分析 经常以某区域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 二、考点精讲 2. 考点精讲 二、考点精讲 解析见教辅 1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2 、下图中分别表示哪类 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 ? 地形;大气;水;土壤;生物。 二、考点精讲 3 、以江南丘陵为例,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 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 地表水丰富河流众多 流水作用,山、谷交错 红壤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三、典例剖析 3. 典例剖析 三、典例剖析 典例详见教辅 解析和答案见教辅 1 、 提取信息 : “ 该作用可能 ”; ( 2012· 广东文综 ) 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 CO 2 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   )                    A .缓解全球变暖 B .缩小臭氧层空洞 C .减轻酸雨污染 D .加快洋流流速 “ 缓解全球变暖 ”; 2 、 调动知识 : “ 缓解全球变暖的主要方向是减小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 ”; 3 、 提取信息 : “ 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 CO 2 浓度进行调节 ”; 4 、 解读信息: 此作用 能够对大气中 CO 2 浓度进行调节, 则能缓解全球变暖;选项 A 正确。 三、典例剖析 5 、 提取信息 : “ 缩小臭氧层空洞 ”; ( 2012· 广东文综 ) 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 CO 2 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   )                    A .缓解全球变暖 B .缩小臭氧层空洞 C .减轻酸雨污染 D .加快洋流流速 6 、 调动知识: CO 2 浓度与臭氧层无明显因果关系; 7 、 提取信息 : “ 减轻酸雨污染 ”; 8 、 调动知识: 引起酸雨的 酸性气体,如硫、氮的氧化物 ,选项 C 错误 ; A 四、课后作业 4. 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 详见教辅 (2013 · 安徽文综)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华产物组成的壳层,成为风化壳。图11为不同气候一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完成32-33题。 32.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 A气温、降水、蒸发  B.降水、蒸发、气温 C.降水、气温、蒸发  D.气温、蒸发、降水 1、 提取设问信息 : “ 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 2、 提取并解读图中信息 : “ 热带森林和草原带的气温应向亚热带森林带、温带森林(草原)带逐渐降低,且温带草原带的气温高于温带森林带,则Ⅲ曲线为气温 ”; 3、 地理判断: 则只有选项B符合。 B 四、课后作业 (2013 · 安徽文综)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华产物组成的壳层,成为风化壳。图11为不同气候一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完成32-33题。 32.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 A气温、降水、蒸发  B.降水、蒸发、气温 C.降水、气温、蒸发  D.气温、蒸发、降水 2、 提取并解读图中信息 : “ 热带森林带的降水应该最多,亚热带森林带、温带森林带比同热量带的草原带降水应该多。则Ⅰ曲线为降水 ”; B 草原、荒漠的蒸发一般森林地区更强故Ⅱ线表示蒸发。 四、课后作业 (2013 · 安徽文综)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华产物组成的壳层,成为风化壳。图11为不同气候一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完成32-33题。 33.风化壳厚度  ( ) 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达 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 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 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 1、 提取设问信息 : “ 风化壳厚度 ”; 2、 调动知识: 风化壳厚度 与气温、降水成正相关,与蒸发量呈负相关; 3、 提取信息分析选项: 甲大于丁是因为降水丰富,蒸发量小 ; 乙大于丙是因为降水量大,蒸发量小。 刚果盆地属于热带林带,格陵兰岛属于苔原带,选项C正确。 伊朗高原为半荒漠草原带,恒河平原为热带草原带,选项D错误。 C 五、真题演练 5. 真题演练 五、真题演练 (2014· 海南卷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渐堆积,形成泥炭。图 9 所示岛屿泥炭资源丰富。 1. 审设问  分析过程: 分析该岛屿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 明确设问要求 :考查区域特征的成因。 明确判断过程 :“冷湿环境”中“冷”指气温低,即分析气温低的原因;“湿”指土壤中水分含量大,从水分的来源与支出分析。 3. 书写答案 2 . 提取图示和设问信息、分析 : 答案:(该岛屿)纬度较高,常年盛行西风(位于西风带),受海洋(寒流)影响,( 4 分)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较为均匀,(一年中雨日较多),日照时间少;( 2 分)年均温较低,蒸发弱。( 2 分)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落差小,排水不畅。( 2 分) 五、真题演练 ( 2012 · 上海卷 )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2分)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水、热交换,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气、海洋相互作用而导致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典型。 说明厄尔尼诺形成发展过程,并据此概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1 、 提取信息: “ 说明厄尔尼诺形成发展过程,并据此概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 地理判断: 本题有两问,第一问应从如何形成开始; 2 、 提取信息: 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气、海洋相互作用而导致地理环境发生变化 ; 地理判断: 先从大气、海洋的相互作用开始; 五、真题演练 ( 2012 · 上海卷 )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2分)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水、热交换,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气、海洋相互作用而导致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典型。 说明厄尔尼诺形成发展过程,并据此概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3 、 提取信息: “ 东南信风的变化 表层海水流向变化 ”; 地理表述: 东南信风减弱,导致南赤道暖流减弱,赤道逆流南流;表层海水流向的变化导致南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升高,西部海水温度降低;太平洋东岸深层海水上升流减弱 五、真题演练 ( 2012 · 上海卷 )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2分)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水、热交换,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气、海洋相互作用而导致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典型。 说明厄尔尼诺形成发展过程,并据此概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4 、 提取信息: “ 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 ”、“营养物质变化” 表层对浮游生物、鱼类、鸟类的影响 ”; 地理表述: 太平洋东部海水温度升高,海水生物生存环境发生变化;海水上升流减弱,使表层营养物质减少,导致浮游生物减少、鱼类和相关鸟类死亡。 五、真题演练 ( 2012 · 上海 )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2分)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水、热交换,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气、海洋相互作用而导致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典型。 说明厄尔尼诺形成发展过程,并据此概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5 、 提取信息: “概述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 地理概述: 大气环流的改变,引起表层海水流向变化、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海水的垂直运动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生物圈的平衡;海水温度的变化引起大气运动发生变化,引起气候异常。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 表现和意义 : 1. 考情再现 2. 考点精讲 3. 典例剖析 4. 课后作业 5. 真题演练 一、考情再现 1. 考情再现 一、考情再现 命题统计 2014· 全国卷Ⅱ, 8 ~ 9     2015· 四川文综, 11 ~ 12    2015· 江苏地理, 6       …… 命题分析 经常以某区域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二、考点精讲 2. 考点精讲 二、考点精讲 1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 解析见教辅 二、考点精讲 解析见教辅 2 、 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例 ,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植被破坏 植被覆盖率降低 气候变干 土壤肥力下降 千沟万壑 径流减少,变率增大 二、考点精讲 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概念 举例 形成过程 3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 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指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种物种数量基本恒定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 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 各物种与其生存环境相互影响 二、考点精讲 4 、 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为例 ,说明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黄河含沙量增加 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 下游地区洪涝威胁加重 解析见教辅 三、典例剖析 3. 典例剖析 三、典例剖析 典例详见教辅 ( 2014 · 全国卷 Ⅱ , 8 ~ 9 ) 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 1 )~( 2 )题。 ( 1 )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A .地处赤道附近   B .远离大陆   C .构造运动强烈 D .地形复杂   ( 2 )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A .气温日较差大       B .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 .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 .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1 、 提取信息: “ 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2 、 解读信息: “ 特有动物”说明与其他地区,尤其是同气候、地形区相比较“特有” 。 3 、 调动知识: 特有动物,说明与其他地区联系较少,没有共同进化和发展的交集 。 B 三、典例剖析 典例详见教辅 ( 2014 · 全国卷 Ⅱ , 8 ~ 9 ) 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 1 )~( 2 )题。 ( 1 )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A .地处赤道附近   B .远离大陆   C .构造运动强烈 D .地形复杂   ( 2 )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A .气温日较差大       B .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 .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 .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1 、 提取信息: “ 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2 、 解读信息: “ 耐寒的企鹅”说明气温低,有从南极流入的洋流;“喜暖的鬣蜥”,说明气温较高 。 3 、 提取信息: “ A .气温日较差大 ”; 4 、 调动知识: 该岛屿受海洋影响,气温日较差小。 5 、 提取信息: “ B .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 三、典例剖析 典例详见教辅 ( 2014 · 全国卷 Ⅱ , 8 ~ 9 ) 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 1 )~( 2 )题。 ( 1 )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A .地处赤道附近   B .远离大陆   C .构造运动强烈 D .地形复杂   ( 2 )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A .气温日较差大       B .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 .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 .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6 、 解读信息: 企鹅和鬣蜥都不是飞行的鸟类,更不是侯鸟,而该岛又是远离大陆 。 7 、 提取信息: “ C .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 8 、 调动知识: 该岛屿在赤道附近、又有秘鲁寒流影响,气候多样 9 、 提取信息: “ D .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 图中山峰的海拔。 10 、 地理判断: 该岛垂直差异不明显。 C 四、课后作业 4. 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 详见教辅 ( 2010 ·安徽文综, 34 )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 3 000 平方千米, 100 多年前尚存 500 多平方千米, 1972 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 20 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 200 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 1 倍。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1 、 提取信息: “ 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 2 、 解读信息 :“ 位置变化 ”,即指“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的“变化”。 3 、 解读信息 :“ 位置变化 的 主要过程 ”,即发展过程。 4 、 提取信息: “图中图例和对图中的位置”; 5 、 解读信息 :三角洲 位置 从老三角洲到较新三角洲的位置是向湖心方向或东北方向变化,从较新三角洲到新三角洲的位置是向西南后退。 四、课后作业 详见教辅 ( 2010 ·安徽文综, 34 )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 3 000 平方千米, 100 多年前尚存 500 多平方千米, 1972 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 20 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 200 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 1 倍。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6 、 提取信息: “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 7 、 解读信息 :三角洲 位置 泥沙淤积量分析: 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过度引水灌溉 → 入湖水量减少 → 水位下降 → 河口向湖心移动 → 三角洲向湖心前进 → 河流水量锐减 → 搬运作用减弱、泥沙减少 → 三角洲位置后退。 。 答案 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五、真题演练 5. 真题演练 五、真题演练 详见教辅 ( 2015 · 四川文综, 11 ~ 12 , 8 分) 贝加尔湖湖面每年 1 ~ 5 月封冻,冰厚可达 90 厘米。下图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据材料完成( 1 )~( 2 )题。 ( 1 )贝加尔湖(  ) A .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 B .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 C .位于山谷导致冰层较厚 D .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 1 、 提取信息: “ A .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 ”; 2 、 调动知识: 结冰的主要原因是温度低,在 0℃ 以下。 3 、 调动知识: 影响该湖温度低的主要原因是纬度高。 4 、 提取信息: “ B .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 ”; 5 、 解读信息: 要求比较湖中心与岸边的温度。 6 、 调动知识: 由于陆地与湖水的热力性质差异,使湖水中心降温慢。 五、真题演练 详见教辅 ( 2015 · 四川文综, 11 ~ 12 , 8 分) 贝加尔湖湖面每年 1 ~ 5 月封冻,冰厚可达 90 厘米。下图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据材料完成( 1 )~( 2 )题。 ( 1 )贝加尔湖(  ) A .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 B .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 C .位于山谷导致冰层较厚 D .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 10 、 调动知识: 北部纬度高于南部,气温比南部低,封冻期长于南部 。 7 、 提取信息: “ C .位于山谷导致冰层较厚 ”; 8 、 调动知识 :位于山谷,海拔低、气流下沉等原因,气温应该较高。 9 、 提取信息: “ D .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 ”; D 五、真题演练 详见教辅 ( 2015 · 四川文综, 11 ~ 12 , 8 分) 贝加尔湖湖面每年 1 ~ 5 月封冻,冰厚可达 90 厘米。下图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据材料完成( 1 )~( 2 )题。 ( 2 )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  ) A .结冰时使气温降低 B .融冰时使气温升高 C .减小了气温年较差 D .冰层增加空气湿度 1 、 提取信息: “ A .结冰时使气温降低 ” ; 2 、 调动知识: 结冰时,会放出热量,不会使气温降低。 3 、 提取信息: “ B .融冰时使气温升高 ” ; 4 、 调动知识: 融 冰时,会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 5 、 提取信息: “ C .减小了气温年较差 ” ; 五、真题演练 详见教辅 ( 2015 · 四川文综, 11 ~ 12 , 8 分) 贝加尔湖湖面每年 1 ~ 5 月封冻,冰厚可达 90 厘米。下图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据材料完成( 1 )~( 2 )题。 ( 2 )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  ) A .结冰时使气温降低 B .融冰时使气温升高 C .减小了气温年较差 D .冰层增加空气湿度 6 、 调动知识: 湖水热容量大于陆地,故夏季增温慢,气温低,冬季降温慢,气温高,减小了气温年较差 。 7 、 提取信息: “ D .冰层增加空气湿度 ” ; 8 、 调动知识: 冰层会减少水分蒸发,不会增加空气湿度 。 C 五、真题演练 (2014· 浙江卷 )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 5 ~ 6 题。 1. 审设问  分析过程: 5. 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 A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  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 .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 地压力越小 C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 .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明确设问要求 :考查图表能力。 明确判断过程 : 由表格信息可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为浙江,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并不高,故 A 项错误;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河南,人口对耕地压力不是最小,故 B 项错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越高的地区其城市化水平也越高,故 C 项正确;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河南,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较大,故 D 项错误 3. 选择答案 人均地区生产 总值与全国 平均值之 比 城市化 水平 (%) 人口对水资源 压力指数 人口对耕地 压力指数 全国 1.00 52.57 1.00 1.00 青海 0.86 47.44 0.14 0.95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黑龙江 0.93 56.90 1.00 0.29 浙江 1.65 63.20 0.83 2.56 C 2 . 提取表格和选项信息、分析 : 五、真题演练 (2014· 浙江卷 )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 5 ~ 6 题。 1. 审设问和选项  分析过程: 6 .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 A .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 .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 .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 .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明确设问要求 :考查图表能力和因地制宜的原则。 明确判断过程 : 四省中青海技术水平较低,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不好;河南水资源短缺,不适合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浙江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高,不适合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黑龙江地广人稀,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3. 选择答案 人均地区生产 总值与全国 平均值之 比 城市化 水平 (%) 人口对水资源 压力指数 人口对耕地 压力指数 全国 1.00 52.57 1.00 1.00 青海 0.86 47.44 0.14 0.95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黑龙江 0.93 56.90 1.00 0.29 浙江 1.65 63.20 0.83 2.56 D 2 . 提取表格和选项信息、分析 : 五、真题演练 1 、 提取信息 : “ 读图 a ,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 (2013 · 新课标 II 卷 ) 阅读图文资料 . 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 3-5 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图中 a 、 b 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 )读图 a ,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2 、 解读信息 : “稳定水源”是指水源的季节变化小,“原因及过程”指明此题分两问。 3 、 解读信息: 从图文分析,西南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大,所以稳定是图中植被含蓄水源的作用。 五、真题演练 (2013 · 新课标 II 卷 ) 阅读图文资料 . 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 3-5 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图中 a 、 b 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 )读图 a ,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4 、 答案: 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       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五、真题演练 1 、 提取信息 : “ 读图 b ,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 (2013 · 新课标 II 卷 ) 阅读图文资料 . 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 3-5 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图中 a 、 b 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2 、 解读信息 : “当地其他植被”是指天然次生林、灌丛、沼泽植被;“变化及原因”指明此题分两问。 3 、 解读信息: 从图文分析,天然次生林、灌丛及沼泽植被退化、减少,原因是水源不能满足植被的需要。 (2 )读图 b ,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五、真题演练 (2 )读图 b ,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2013 · 新课标 II 卷 ) 阅读图文资料 . 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 3-5 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图中 a 、 b 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4 、 答案: 植被变化: 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     沼泽萎缩。 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 五、真题演练 (3 )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 1 、 提取信息 : “ 就降水条件 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 ; (2013 · 新课标 II 卷 ) 阅读图文资料 . 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 3-5 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图中 a 、 b 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2 、 解读信息 : “降水条件”指降水量、季节变化等;“大面积种植”指明规模及与原产地相比较。 3 、 调动知识: 西南地区降水量比原产地降水量少,且季节变化大。 五、真题演练 (3 )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 (2013 · 新课标 II 卷 ) 阅读图文资料 . 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 3-5 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图中 a 、 b 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4 、 答案: (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       (有旱、雨两季之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 五、真题演练 ( 2014 · 四川卷)下图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 50 — 300 毫米。读图回答 7 — 8 题。 7.图中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 提取设问信息 : “ 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 2、 调动知识: 影响 年降水量的因素有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等 ; 3、 提取图示并解读信息: 图示中纬度位于西风带控制范围,西坡属于迎风坡, 年降水量最多 ; 4、 地理判断: ②与④位于背风坡、①处抬升弱,③西风抬升,降水最多 ; C 五、真题演练 ( 2014 · 四川卷 )下图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 50 — 300 毫米。读图回答 7 — 8 题。 8.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 ( )   A.草地>荒地>林地    B.耕地>林地>荒地 C.荒地>草地>耕地    D.林地>耕地>草地 1、 提取设问信息 : “ 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 ” 2、 调动知识: 自然环境中气温、降水、地形等影响土地利用类型。 3、 提取图示信息并解读 : 图示地区位于亚欧大陆内部,降水少,荒地比重最大。 C 五、真题演练 ( 经典高考题 ) 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 ) A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 .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 .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 .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1 、 提取信息: 四个选项; 2 、 解读信息: 选项 B 、 D 叙述错误,所以选项错。 选项 A 与 C 分别指黄土高原与石灰岩地区,题干材料中“岩石溶蚀也侵蚀,基岩裸露”信息不是黄土高原出现的现象,而是石灰岩地区出现的现象。 C 五、真题演练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塑造该三角洲的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 答案:暴雨、洪涝。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挟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分析: 图中显示是黄河三角洲,该区域陆地面积速增,说明泥沙沉积量加大。 塑造黄河三角洲的泥沙来源于黄土高原,则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重。 则暴雨、洪涝灾害的发生会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重,黄河含沙量加大 ,三角洲泥沙 沉积量加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