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海湾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大连海湾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019- ‎----2020学年度(上)高三期中文科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1.《资治通鉴》记载:“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日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筒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这说明春秋时期 A.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的依据 B.宗法制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 C.世官制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破坏 D.嫡长子继承制已难以稳定政治秩序,所以立贤不立长 ‎2.春秋初期齐桓公首开礼贤下士之风,战国时期诸侯招贤已蔚然成风。《史记・秦本纪》 载,秦孝公元年(前361年)向天下士人广发求贤令,开出了“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 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的丰厚条件。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 A.宗法分封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B.法家思想已取得了独尊地位 ‎ C.私学出现动摇了王室的统治基础 D.士阶层流动冲击了贵族政治体制 ‎ ‎3.表1 唐代中后期部分藩镇户兵比例表 ‎ 镇别 户数 兵数 户:兵 兵数出处 魏博 ‎74498‎ ‎70000‎ ‎1.1:1‎ ‎《旧唐书》卷一二七《洪经纶传》‎ 成德 ‎63604‎ ‎50000‎ ‎1.3:1‎ ‎《旧唐书》卷一四四《阳惠元传》‎ 武宁 ‎37251‎ ‎30000‎ ‎1.2:1‎ ‎《全唐文》卷七一六《使院新修石幢记》‎ 泽潞 ‎26059‎ ‎20000‎ ‎1.3:1‎ ‎《旧唐书》卷一三二《李抱真传》‎ 淮西 ‎12867‎ ‎50000‎ ‎0.3:1‎ ‎《旧唐书》卷二一四《吴元济传》‎ 由表1可以推知,唐代中后期 A.藩镇拥兵自重脱离中央控制 B.战事多导致军事参与率较高 ‎ C.朝廷军队征兵标准日趋严格 D.呈现出北强南弱的战略态势 ‎ ‎ 4.宋初,范质等三位宰相同日辞职,宋太祖随后任命赵普为相。但在颁发任命诏书时遇到一个问题:诏书没有宰相副署,不具备法律效力。太祖本要自己副署,赵普却说:“此有司职尔,非帝王事也。”最后,由领有“同平章事”(即宰相官衔)衔的赵光义副署,才签发了这道诏书。这说明当时 A.皇权急剧膨胀,专制主义强化 B.政治运行程序僵化繁琐 C.官僚制度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D.宋代强化中央集权 ‎5.明朝在江南市镇等关键要地设立巡检司管理日常治安;对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江南市镇,直接委派县丞、主簿等县级官员驻镇管理;对那些体量特别大的江南市镇,还派遣同知等更高级别的官员驻镇管理。这表明,明朝江南地区 A.新的生产方式产生 B.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 ‎ C.基层社会治理加强 D.市镇的文化功能凸显 ‎ 6.宋真宗曾作《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表明宋代科举 A.推动了八股取士的形成 B.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 C.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 D.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 ‎7.1936年8月,中共中央发表的《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中明确提出以“民主共和国”的口号代替“人民共和国”的口号,并表示“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共作此调整的原因是 A.日军改变了对华侵略的方针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逐渐完善 C.新民主主义革命形势的变化 D.红军长征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8.美国记者雅各布在《风暴遍中国》中指出:“胜利降临了,战争结束了。但是,陈腐的政府、累积的苦难、由来已久的恐惧,所有这些都依然如故。与以往相比,中国不仅没有进行任何改革,而且国内和平变得更加遥远了。”雅各布认为“和平变得更加遥远”是基于 A.美国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 B.国民政府腐败反动的统治 C.国共两党所处的阶级立场 D.民族矛盾仍然是主要矛盾 ‎9.建国之初,英国外交部估计,如果情况正常,中英之间潜在的贸易量将会翻番,况且香港的经济繁荣依赖于与中国大陆的转口贸易。这种估计 A.推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台 B.导致西方对华态度发生逆转 C.促成了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出现 D.立足于承认中国的革命成果 ‎10.周恩来在全国政协为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庆祝大会的报告中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这一“宣告”意在 A.正告美国不要扩大侵朝战争 B.加强对亚非拉国家援助力度 ‎ C.总结全国政协外事工作经验 D.捍卫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11.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在中世纪末期的西欧,除英国外,都以罗马法典为基础形成法律,而且指出,英国为了私法的进一步发展,也参照了罗马法的诸原则。这表明,‎ A.彰显了人生而平等的精神 B.复制了罗马法的私法内容 C.复兴了罗马法的立法原则 D.否定了宗教法庭的合法性 ‎12.美国历史学家比尔德在评价1787年宪法时说:一帮“有才干的资本家投机商”,“成功地哄骗一般的老百姓去接受个旨在有利于少数显贵而设计的政体。这反映了1787年宪法 ‎ ‎ A.消除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B.体现了分权制衡的政治原则 C.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 D.维护了权贵利益具有局限性 ‎13.唐政府规定,蕃商可以在通商口岸和内地城镇自由定居、自由经营。在城内划出特殊的居留区——蕃坊,蕃坊内可以“列肆而市”,由蕃长依其本国法律和习俗施行管理。据此可知当时 A.领土主权受蕃商严重侵犯 B.朝廷推行外贸优惠政策 ‎ C.外贸发展瓦解了市坊制度 D.海陆“丝绸之路”繁盛 ‎14.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出处 记载 ‎《田舍》‎ 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 ‎《全唐诗补逸》‎ 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 ‎《唐大诏令集》‎ 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 ‎《全唐史》‎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侵吞,莫惧章程 A.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 B.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15.康熙帝曾先后命焦秉贞、冷枚等人绘《耕织图》,还亲自作诗题咏,“复命镂板流传,用以示子孙臣庶,俾知粒食维艰,授衣匪易”。这一做法 ‎ A.确保了农民生活的富足 B.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发展 ‎ C.缓解了人地之间的矛盾 D.推动了重农理念的传播 ‎ ‎16.中国近代商办企业早期的业务领域主要集中在外贸服务、出口加工、进口替代等行业,地域分布则以上海、广东为主。据此可知,当时的中国商办企业 A.行业分布较为广泛和均衡 B.带动了南方地区经济发展 C.代表中国工业的最高水平 D.依附于资本主义国际市场 ‎17.据1909—1911年编辑的《新疆图志》统计,沙俄在新疆地区各主要城镇建立许多“洋行”。这些俄国“洋行”,不仅将低价收购的新疆土产皮毛、棉花、马匹等驮运回国,以赚取高额利润,而且每运回国一驮货物,就从俄国政府得到16卢布的奖金。然后,他们又将俄国的工业品行销新疆各地。“洋行”的设立 A.体现列强竞相对华资本输出 B.使新疆传统经济受到冲击 C.标志俄国政府控制新疆经济 D.极大促进新疆近代化进程 ‎18.九一八事变后,博古在《论民众革命与民众政权的口号》中指出:“中国革命目前阶段的特点,是在两个伟大的革命潮流的汇合,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与推翻地主资产阶级统治的土地革命。因此反对帝国主义的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现阶段的主要内容。”对此解读最准确的一项是 A.把反帝与土地革命结合符合中国国情 B.此观点混淆了土地革命的对象和性质 C.体现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 D.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仍坚持右倾错误 ‎19. 20世纪70年代,英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年增长速度只有1,6%,在西方七个工业大 国中排行最末。但从1980年到1988年,英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年增长速度猛增至 5.2%,而同期美国为4%,加拿大为3.6%,意大利为3.5%,日本为3.1%,法国为3.1%, 德国仅为2.2%。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 A.欧洲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B.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的推进 ‎ C.撒切尔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 D.福利国家制度逐步建立完善 ‎ ‎20.为了更全面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迁状况,某学者根据1981—201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有关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的数据绘制成下图。能正确反映下图信息的一项是 中国城镇居民居住消费支出比重变化 ‎ ‎ A.城镇居民居住消费支出呈逐年上升趋势B.需求增加对住房消费变化起决定性作用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基本达到D.改革开放后住房商品化趋势的日益加强 ‎21.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河道法令》,规定授权卫生管理机构对没有实施供水防污措施的机构切断供水。1848年颁布了第一部改善工业城镇环境的《公共卫生法》。……1956年颁布《大气清洁法》,1963年颁布《水资源法》,1974年颁布《污染控制法》。材料主要表明英国 A.环境治理与工业革命并行 B.经济发展改善了环境 C.环境治理依靠了法制力量 D.人民环保意识的增强 ‎22.下表是1929—1938年美、苏、德、日四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份额(%)表,表格中数字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国家 ‎1929年(%)‎ ‎1932年(%)‎ ‎1937年(%)‎ ‎1938年(%)‎ ‎①‎ ‎11.1‎ ‎10.6‎ ‎11.4‎ ‎13.2‎ ‎②‎ ‎43.3‎ ‎31.8‎ ‎35.1‎ ‎28.7‎ ‎③‎ ‎5.0‎ ‎11.5‎ ‎14.1‎ ‎18.7‎ ‎④‎ ‎2.5‎ ‎3.5‎ ‎3.5‎ ‎3.8‎ A.①德国②美国③苏联④日本 B.①美国②德国③日本④苏联 C.①日本②苏联③美国④德国 D.①苏联②日本③德国④美国 ‎23.二战后,美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阶段,通货膨胀率60年来最低,出现了29年来的首次财政盈余,失业率降至30年来最低点。下列选项关于这一阶段的表述无误的是 ‎ A.实施了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的“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 B.采取了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减税、鼓励消费等措施 ‎ C.伴随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基本实现了高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 ‎ D.这时期美国社会依然是一个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并存的两极社会 ‎24.2000年4月,七十七国集团自1964年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首脑会议在古巴召开,会议主要议题是经济全球化、南南合作、南北关系等,会议通过了最后声明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南方国家的目标和应采取的措施。从这一现象可看出 A.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亚非拉国家地区 C.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矛盾激化 D.原有经济秩序受政治格局变化冲击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两道小题,25题:25分。26题:12分共计37分)‎ ‎(一)必考题:共37分。‎ ‎25.(20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战时期,中国在积极寻求与英美进行远东军事合作的同时,也提出了收回香港的问题。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重庆国民政府新任驻英大使顾维钧,就曾奉蒋介石命向英国政府说明香港是中国政府渴望尽快解决的问题之一。抗战末期,随着抗日战争胜利的到来,中国人民要求收复失地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开罗会议后,人们在欢呼《开罗宣言》关于将日本从中国掠去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这一规定的同时,也殷切期待着香港能回到祖国怀抱。……重庆国民政府虽然出于稳定自身统治目的,希望收回香港主权,但为取得英美对其反共灭共这一中心目标的支持,不愿在香港问题上与英美闹翻最终不得不屈从美国压力,对英国妥协致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收复香港的极好机会。‎ ‎ ——摘自袁成亮《抗战胜利前后重庆国民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交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香港问题的态度,结合所学,从中国视角分析抗战胜利前后没有收复香港的原因。并简要阐述中国人民欢呼《开罗宣言》的理由。(7分)‎ 材料二 不少人都会问,为什么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势如破竹之时不一举解放香港,而把这个问题留到几十年后解决?从今天看来,这一决策是非常正确、必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最初几年,中国政府面对百废待兴的国内经济……,审时度势,区别轻重缓急,集中力量处理一系列更紧迫的大事。……1978年的中国,开始了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时候的国际形势,较之从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矛盾大为缓和,和平和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国际环境的改善为中国实现统一大业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同时,随着1997年日趋接近,新界租期渐近届满,香港的前途也渐成为各方注意力汇集的焦点。‎ ‎——摘自《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始末》‎ ‎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建立后“为什么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势如破竹之时不一举解放香港”?并扼要概括当时中国政府提出的主张。(5分)‎ 材料三 ‎ ‎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至于说一旦中国宣布一九九七年要收回香港,香港就可能发生波动,我的看法是小波动不可避免,如果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就能避免大的波动。……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我担心的是今后十五年过渡时期如何过渡好,担心在这个时期中会出现很大的混乱,而且这些混乱是人为的。我们进行磋商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单单是两国政府,而且包括政要约束厂商及各行各业,不要做妨碍香港繁荣的事。‎ ‎ ——摘自《邓小平文选·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1982.9.24‎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会谈中邓小平提出的解决方案,并指出中英双方达成的共识。 (4分)‎ 材料四 第一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 第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制定《基本法》的机构。根据材料四概括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位,‎ ‎ 并概述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的历史意义。 (9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英国女王,1837年登基,1901年去世,在位60余年。后人把她在位的时期称为维多利亚时代。以下是这一时期发生的部分大事:‎ 公元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 公元1840~1842年英国宪章运动第二阶段;‎ 公元1846年英国议会废除谷物法,两年后废除航海条例;‎ 公元1851年首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举行;‎ 公元1852年H.斯宾塞的论文《进化的假说》发表,首次提出社会进化论思想;‎ 公元1854年伦敦霍乱大流行,后被证明霍乱与水源卫生有关;‎ 公元1857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形成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公元1859年英国C.R.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充分论证了生物进化论;‎ 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中国北京,劫掠、焚毁圆明园;‎ 公元1862年英国伦敦建成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 公元1868年英国在伦敦最先设置交通信号灯;‎ 公元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考察船进行世界首次环球海洋考察,为近代海洋科学的开端;‎ 公元18 90年英国马歇尔发表《经济学原理》,建立起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 公元190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逝世。‎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合适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 ‎(二)选考题:‎ ‎ 请从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信息点涂黑。‎ ‎27.[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948年,东北行政委员会吸取苏联的经验,颁布了《东北公营企业战时暂行劳动保险条例》,该条例对企业职工的医疗、养老、生育保险方面都做了细致的安排,有统一的待遇标准并进行统一管理。这是我国第一次在较大范围内实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为195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全国统一的保险条例颁布之前,东北共有79.6万名职工参加了该保险。1982年,东北部分城市开始试行合同制工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86年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借鉴了东北地区的改革成果,决定实行劳动合同制,合同工的养老保险实行社会化统筹,费用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承担,同时探索替代公费医疗的改革办法,这是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重大变化。‎ ‎ ——摘编自邵汉明等《东北地区社会保障建设》‎ ‎(1)根据材料,概括东北地区企业社会保障建设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北地区企业社会保障建设的影响。(7分)‎ ‎28.[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地及后方劳动力出现匮乏情况。在北洋政府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后,英法两国要求中国向欧洲派遣华工。北洋政府认为,参战华工可以获得协约国所支付的工资,中国政府还可以获得日后胜利国的种种权利。蔡元培等有识之士也大力提倡华工赴欧。一战争期间,中国派遣至英法的华工约有14万人之多。华工们一到欧洲,就立即被划拨到各处,他们不仅在重工企业、港口码头等地从事最艰苦、最繁重的劳动,而且还身处战争前线,负责挖战壕、救伤兵、送给养甚至直接参战,有近2万人死于战火或疾病。一战结束后约11万参战华工回到祖国,他们成为西学及实业知识的宣传者,有的还转变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有1万余华工留在法国工作、生活。 ‎ ‎——摘编自王平贞等《一战百年:华工赴欧启示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华工赴欧参战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工赴欧参战的影响。(7分)‎ ‎29.【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船山(王夫之1619—1692年)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自强的典范性人物。他毕生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精神自许,希望通过弘扬和创新中华文化来成就自己的学术志业和实现人生价值。‎ 船山颇具自白心迹的《诗广传》有言:有谁在生居迷乱之世,上不遇明君,下不得民望的情境下还能够不改救国之志,仍然栖栖遑遑地关心天下的文明建构,心系天下的安危或民众的安乐呢?而且唯恐谋求得不够精深远大而高明悠久呢?只有那些真正关心国家、关心民众、关心文明建构的君子才能有如此的胸怀和志向。君子视镜高远,胸怀博大,有一种“不因贫穷而怠乎道”的伦理自觉,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是其人格品质的集中体现。君子不同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君子从来不从个人私利来谋划人生,而是始终将整个天下、将文明建构和价值拱立装在心头。‎ ‎ ——摘编自王泽应《船山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精神论》‎ ‎(1)根据材料,概括船山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船山的思想。(6分)‎ ‎2019-----2020学年度(上)高三期中文科历史试题 答案:‎ 一、选择题:1-5:BDBCC6-10:DCBDA 11-15:CDBBD 16-20:DBBBD 21-24:CADD 二、非选择题:‎ ‎25、(25分)‎ ‎(1)态度: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明确要求收回香港。(2分)‎ ‎ 原因:中国国力衰弱;国民政府腐败(为取得英美支持其反共灭共);‎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内战独裁方针,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3分)‎ 理由:有利于美英中三国协同对日作战;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恢复领土的神圣权利得到国际公认(为统一台湾提供国际法依据)。(2分)‎ ‎(2)原因:集中力量恢复和发展经济;为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封锁;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中国没有立即收回香港主权。(3分,每点1分)‎ 主张:中国不承认关于香港地区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声明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2分,每点1分)‎ ‎(3)解决方案:收回香港主权,坚决否决英方用主权换治权提议;提出一国两制的方案。(2分,每点1分)‎ 共识:通过外交途径开始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2分)‎ ‎(4)机构:全国人大。 (1分)‎ ‎ 地位: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或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享有高度的自治权。(2分,每点1分)‎ 意义: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开创了港澳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构想是实现中国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也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和发展;并为解决国家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任意3点得6分)‎ ‎26、(12分)‎ 示例:‎ 论题: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发展的全盛时期.(2分)‎ 论述:经济: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英国率先进入蒸汽时代,推动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3分)‎ 政治:宪章运动客观上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2分)‎ 对外政策:英国积极推行殖民扩张,使亚非拉国家成为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客观上给亚非拉国家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促进了世界近代化进程。(3分)‎ 因此,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政府通过推进工业化,采取相关内外政策,使英国进入全盛时期。(2分)‎ ‎(“示例” 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27.(15分)‎ ‎(1)政府颁布相关政策,统一管理;覆盖面较广;影响较大;探索走在全国前列;社会保障建设制度与时俱进;前期借鉴了苏联经验。(8分)‎ ‎(2)保障和改善了民生;促进了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促进了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为全国性改革积累经验。(7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28.(15分)‎ ‎(1)一战使欧洲国家劳动力匮乏;英法等协约国要求;北洋政府希望以华工赴欧的方式改善国际地位;有识之士大力提倡;华工希望借此改善生活。(8分)‎ ‎(2)帮助协约国取得战争的胜利;促进中欧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国改善国际地位。(7分)‎ ‎29、(15分)(1)思想:文化自强;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重构中华文明。(答出任意一点2分,任意两点4分。有其它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 背景:明清易代,中华文化遭遇危机;理学思想日趋僵化;文化专制、高压等;政治经济的影响(如商品经济的发展、专制主义的空前强化等)。(答出任意一点3分,任意两点5分。有其它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 ‎(2)简评:船山“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精神,有利于中华文化的革故鼎新(或有利于中华文明的继承与发展)。(3‎ ‎ 分。)船山以前所未有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从事着中华文明承亡继绝的志业,激励着不少对中国文化传承发展之士,成为其奋勇前行的力量源泉。(或船山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成为激励国人传承发展中华文明的精神力量)。(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