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18讲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18讲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教案

第18讲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理知识体系]‎ ‎[背史论术语]‎ ‎(1)对财富的追求、地理知识的增加、航海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播天主教的热情,最终导致了新航路的开辟。‎ ‎(2)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全球逐渐形成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3)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建立了世界性的商业帝国。在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中,英国最终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知能强化课Ⅰ 世界文明会合的开始—新航路的开辟 一、原因和条件 ‎1.原因 ‎(1)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使欧洲出现了“寻金热”。‎ ‎(3)商业危机: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 ‎(4)精神动力:教会鼓励人们去遥远的东方传播天主教。‎ ‎2.条件 ‎(1)主观条件:葡萄牙和西班牙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希望获得海外财富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 ‎(2)客观条件:欧洲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 二、过程 ‎ 时间 航海家(船队)‎ 支持国 航线 ‎1487~‎ 迪亚士 葡萄牙 抵达非洲好望角 ‎1488年 ‎1492年 哥伦布 西班牙 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 ‎1497~‎ ‎1498年 达·伽马 葡萄牙 沿着迪亚士航线到达印度 ‎1519~‎ ‎1522年 麦哲伦船队 西班牙 首度环球航行 三、影响 ‎1.对世界 ‎(1)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2)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市场空间范围扩大 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欧洲与亚洲、美洲、非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达 市场贸易商品种类增多 美洲的黄金、白银、烟叶、蔗糖和马铃薯,亚洲的香料、丝绸、茶叶,非洲的黄金、珍珠、象牙和奴隶等,都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 市场联系便捷 直接沟通世界的新航路,使商品运输的速度和运载量迅速扩大 市场资本总额和贸易总额增长 新航路开辟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商业资本增多 市场组织、维护机制初建 新航路开辟后,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市场主体力量增强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价格革命”促使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2.对欧洲 ‎(1)“商业革命”:全球性的商业联系开始出现,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变化;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价格革命”: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货币贬值。‎ ‎(3)社会转型: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中国 ‎(1)经济上,使原产于美洲的玉米 ‎、甘薯等农作物传到了亚洲。我国在明清时期引进并推广种植了这些作物,使不适宜种植稻麦的贫瘠土地得到利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欧洲人在中国购买商品,也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2)对外关系上,葡萄牙、荷兰等国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葡萄牙侵占中国澳门,荷兰侵略中国台湾,中国开始了反抗西方殖民侵略的斗争。清朝建立后,一度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断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 ‎(3)文化上,出现了“西学东渐”现象。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中国传播基督教,并把西方的天文、数学、绘画、音乐等方面的著作介绍到中国。中国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引入了西方的《泰西水法》,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引入了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等,为中国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4.其他方面 ‎(1)促进了农作物、疾病、天主教的传播。传染病到新地区,由于免疫力差,危害更大。‎ ‎(2)导致人口大迁移,人种分布大变化、种族大灭绝。‎ ‎(3)激发了虚构传奇文学的创作:如拉伯雷《巨人传》,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弗游记》等。‎ ‎(4)给欧洲人日常生活带来变化。餐桌:玉米、土豆、西红柿等;饮料:咖啡(非洲)、可可(美洲)、茶叶(亚洲)等。‎ ‎(5)促进了全球性的文化交流:西学东渐、中学西渐、兰学东渐等。‎ ‎[史学者说]‎ 对哥伦布航行美洲评价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会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  ‎ ‎1.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1)背景:新航路开辟时,欧洲处在文艺复兴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阶段;郑和下西洋时中国处于封建君主专制鼎盛时期。‎ ‎(2)目的:新航路是欧洲为了打破奥斯曼帝国切断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而进行的开辟新商路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显示天朝国威,为大明皇帝寻求稀奇珍宝的航海活动。‎ ‎(3)特点: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通过掠夺亚非拉国家,促进了欧洲的原始资本积累,为国家带来丰厚利润,促进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提高明朝知名度,但其实质为朝贡贸易体系下的政治行为,虽加强了中外联系,但无助于中国转型。‎ ‎2.全面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文明交流之路: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融。‎ ‎(3)思想震撼之路:新航路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冲击了神学理论,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4)殖民掠夺之路: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空前的灾难。‎ ‎(5)社会转型之路:新航路开辟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6)生活变迁之路:新航路开辟后,各地原有物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增加了各地人们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聚焦主题 新航路开辟 一、立足时空观念,谨防“颠倒错乱”‎ ‎1.下表是意大利两个著名城市毛纺布的年均产量,对表格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时间 威尼斯 米兰 ‎1600年 ‎22 430匹 ‎15 000匹 ‎1649年 ‎11 450匹 ‎3 000匹 A.政治体制的落后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B.两地生产没有面向大众消费 C.传统商路的改变导致意大利的贸易衰落 D.意大利没能及时开展机器化大生产 解析:选C 题干描述的是17世纪前期的社会现象,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封建专制政体,故当时的意大利谈不上政治体制落后,排除A项;B项说法缺乏史实支撑,排除;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商贸中心从意大利所属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英、法、荷等国附近的大西洋沿岸,导致意大利的贸易逐渐衰落,C项符合题意;当时世界各国多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尚未开展机器化大生产,D项错误。‎ ‎2.据历史记载,中国历史上的金银比值一直很稳定,在明朝初年及以后很长一段时期,一直维持在1∶6上下,到崇祯(1628~1644)年间,这一比值已达1∶15之多。对此,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天启中权阉用事,百官献媚者皆进金卮,金价渐贵”。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  )‎ A.明朝政治腐败,官员行贿受贿 B.海禁造成对外贸易大幅萎缩 C.明朝政府推行赋役征银政策的影响 D.新航路推动全球贸易时代来临 解析:选D 明末政治腐败,官员行贿,但数量上有限,对金银比值的影响不可能太大,A项错误。海禁造成对外贸易大幅萎缩,金银在国内的数量是相对稳定的,不可能造成金银比值大变,B项错误。赋役征银的前提是社会上广泛使用白银作为货币,而白银广泛使用正是新航路开辟后海外白银涌入中国市场所致,中国此时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因此在中国出现了金银比值大变的现象,C项错误,D项正确。‎ ‎[思维升华]‎ 时间条件是历史学科的一大特色。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是答题的金钥匙。就时间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第1题中的“1600~1649年”,第2题中的“1628~1644年”;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代以来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辛亥革命时期等。‎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要注意:(1)揭示历史时间的顺序性特征,如中国近代史上大规模侵华战争的顺序;(2)分析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如新民主主义革命分为国民大革命、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四个时期;(3)培养同期性时间观念,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处于太平天国运动期间;(4)时间运算,计算时间长短,进行时间转换、定位,如民国元年是1912年,甲午战争中的“甲午”是1894年;将第2题中的1628~1644年定位到新航路开辟后。‎ 二、注重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 ‎3.一位历史学家写道:“在欧洲的海外殖民扩张中起最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材料意在说明(  )‎ A.企业家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支持 B.企业家在远洋航行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C.企业家是鼓吹“寻金热”的主要代表人物 D.工商业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解析:选D 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支持者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排除A项;远洋航行的主要人物是航海家和冒险家,企业家没有直接参与远洋航行,排除B项;“寻金热”是指当时欧洲各阶层大肆追求黄金的社会现象,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项正确。‎ ‎4.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商业革命”的影响 D.亚洲人口的膨胀 解析:选C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题干中时间是明末,故A项错误;明末处于17世纪,工业革命是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故B项错误;材料意思是欧洲、美洲、亚洲的交流加深,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其表现之一为物种交流扩大,故C项正确;高产农作物的引进推动了人口的增加,D项因果关系倒置,且人口膨胀问题材料体现不出,故D项错误。‎ ‎5.托马斯·莫尔在其作品《乌托邦》(1516年出版)中虚构了一位航海家的美洲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由公共选举产生。该材料说明了(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巨大 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进步思想产生 C.莫尔对工业资产阶级强烈不满 D.宗教改革推动了空想社会主义产生 解析:选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7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时间“1516年”和莫尔虚构的航海家在美洲的见闻可知,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进步思想产生,故B项正确;工业资产阶级和空想社会主义都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而产生的,故C、D两项错误。‎ ‎[思维升华]‎ 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命题人常以图文材料为载体,以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立意,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而上述第3、4两题却以历史人物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切入考查,试题体现了贴近社会现实生活的特点,彰显了历史“学以致用”的社会教化功用。而第5题则以全新的视角考查了新航路开辟对文化的影响这一冷点知识,备考时应强化对这一知识的认知。‎ 三、把握唯物史观,力求“辩证看待”‎ ‎6.“在重商主义时代,一个幽灵困扰着欧洲,这便是担心像西班牙一样因富于黄金,贫于生产,以及由可怕的贸易逆差而被毁灭。”这一认识客观上(  )‎ A.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B.促进了西欧的殖民扩张 C.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 D.推动了英国制造业发展 解析:选D 材料中西班牙“富于黄金”的原因在于新航路开辟后,大量贵重金属的涌入,“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是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而非结果,排除A、B两项。自由主义思潮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期不符,故C项错误;早期殖民帝国疏于生产,大量财富外流,导致其衰落,英国要避免衰落就不得不从事生产,扩大出口,限制进口,故D项正确。‎ ‎7.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  )‎ A.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 B.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 C.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 D.人类历史迈入工业文明时代 解析:选A 根据“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可知,材料实际上从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来看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从这个维度来说,其使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 ‎[思维升华] 辩证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建设性影响:‎ ‎①有利于加强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引起了商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②价格革命打乱了欧洲传统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促进了欧洲封建主义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于制造业发达国家来讲,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如英国;对于传统农业发达国家来说,是严重打击,比如西班牙,白银大量流入制造业发达的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原始资本积累,自身却很快衰落。对于传统贵族来讲,是致命打击,因为地租固定,价格飞涨,地租收入大减;对于工商业者来说,促进其迅猛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快速发展。‎ ‎③东西两半球不同文化圈的会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进程。‎ ‎④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 ‎(2)破坏性影响: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人类历史开始进入西方殖民主义时代,西方的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野蛮的掠夺、残酷的屠杀、罪恶的黑奴贸易、垄断商路和进行欺诈性贸易,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对亚非拉的掠夺破坏,中断了该地区传统社会原有文明的发展。‎ 四、依托史料实证,强化“论从史出”‎ ‎[史料一] ‎ ‎[思考] 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史料一。‎ ‎[教你读史] 史料一中“新世界”“旧世界”和帆船图片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据物种交流内容和“麻疹、天花”疾病传播可知其产生了双重影响。‎ ‎[提示] 新航路开辟;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之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地区联系;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 ‎[史料二] 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进程。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 ‎[思考] 史料二从哪些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试归纳其主要观点。‎ ‎[教你读史] 史料二一共两句话,分别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提示] 角度: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观点: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会合与交融(一体化);新航路的开辟拓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不同人种通过迁移改变了地理分布,不同的宗教与文化因为传播使原有格局发生变化。‎ 知能强化课Ⅱ 血与火的征服—西欧早期殖民扩张与争夺 一、葡、西两国的衰落 ‎15~16世纪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时代,然而,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随着荷兰海上势力的逐渐崛起,葡萄牙和西班牙很快衰落了。葡西两国迅速崛起又很快衰落,是有深刻且相似的内在因素的。‎ 其一,两国强大的封建传统是影响其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封建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束缚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保守的传统观念使它们没有用得到的财富去投资本国经济,而是将其用来向欧洲其他国家购买奢侈品。这样的结果是本国经济仍然迟滞不前,而掠夺来的财富却为别国做了“嫁衣裳”。‎ 其二,流入两国的大量财富不仅没有成为它们发展的动力,反而窒息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大量流入的财富使得西班牙患上“贵金属积攒过多症”,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抑制了本国市场的发展。本国市场的萎缩又使其“越来越要从属于这样一个贸易体系,在这个体系里,它从欧洲的其他部分购买它所需要的东西,而以新世界的财富支付购买货价的大部分”。‎ 最终,和流入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财富一样,光荣也随着财富的流走而远去。‎ 二、“海上马车夫”——荷兰殖民扩张 ‎1.历史条件 ‎(1)地理:濒临大西洋,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位置。‎ ‎(2)经济:本地市场狭小,主要从事海外商业活动,成为欧洲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3)政治:1581年摆脱西班牙的统治获得国家独立;17世纪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2.海外贸易:荷兰商船数量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因此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3.殖民扩张 ‎(1)方式:在政府支持下,资金雄厚的大商人成立东印度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 ‎(2)表现:‎ ‎①非洲:从葡萄牙手中夺取好望角殖民地。‎ ‎②亚洲:在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据点,夺取马六甲和锡兰,侵入印度尼西亚,占领中国领土台湾。‎ ‎③美洲:建立以新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殖民地。‎ 三、英国的崛起 ‎1.历史条件 ‎(1)地理: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航运日趋繁忙,英国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2)政治:17世纪英国爆发革命,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 ‎(3)经济:以手工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繁荣。‎ ‎(4)军事:大力发展海军力量,为殖民争夺提供武力保障。‎ ‎2.殖民扩张 ‎(1)方式:通过成立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贸易公司,积极进行殖民扩张。‎ ‎(2)表现:17世纪初在印度和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殖民据点。‎ ‎3.殖民争霸 原因 结果 英西 战争 英国截击西班牙从美洲运送金银的船只,两国矛盾激化 ‎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惨败,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 英荷 战争 ‎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遭到荷兰强烈反对 荷兰战败,英国夺取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 英法 战争 争夺殖民地及欧洲霸权 从法国手中获得加拿大及新法兰西;在印度迅速扩大了殖民势力 ‎4.结果: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建立起“日不落”殖民帝国。‎ 四、殖民霸权的角逐和强盗的贸易 ‎1.殖民霸权的角逐 ‎(1)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确立了早期殖民霸权地位。‎ ‎(2)荷兰:17世纪,荷兰取代葡萄牙、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 ‎(3)英国:‎ ‎①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历经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 ‎②18世纪,英国战胜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2.强盗的贸易 野蛮掠夺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掠夺,殖民军头目克莱武依靠殖民活动发迹 屠戮土著居民 大规模的屠杀和欧洲人带来的各种疾病,使美洲土著居民大量锐减 黑奴贸易 ‎18世纪,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贩卖国 不平等贸易 ‎ ‎(1)垄断殖民地的贸易:东印度公司依靠在印度经商享有免缴内地税的特权,把印度商人挤出商业活动,控制了印度的国内贸易 ‎(2)进行欺骗性贸易:葡萄牙人在通商地沿岸建立据点,用镜子、别针、玻璃球及廉价的手工业品和玩具,骗取土著居民的宝石、珍珠、象牙等贵重物品 ‎[史学者说]‎ 早期殖民扩张影响 ‎1500~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较关键的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里,地理大发现揭示了新大陆的存在,从而预示了世界历史的全球性阶段的来临。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里,欧洲人凭借他们在海外活动中的领导能力,上升到世界首位。这些世纪中发展起来的某些全球性的相互关系自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加紧密起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 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原因及影响 ‎(1)特点:‎ ‎①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径。‎ ‎②殖民国家以西、葡、荷、英、法等西欧国家为主,主要占据非洲、美洲等地区。‎ ‎(2)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需要积累资本,发展资本主义。‎ ‎(3)影响:‎ 对世界市场 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促进了世界的一体化 对殖民国家 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殖民地 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落后;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殖民地的发展进步 对国际关系 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争霸战争 聚焦主题 早期殖民扩张 一、立足时空观念,谨防“颠倒错乱”‎ ‎1.布罗代尔说:“这场战争的结果将决定大西洋归属宗教改革派还是归属西班牙人,归属西欧人还是归属伊比利亚人。”“这场战争”(  )‎ A.使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B.荷兰取得独立,成为“海上马车夫”‎ C.英国获胜,开始确立海上的霸权地位 D.西班牙失败,丢失了海外广大殖民地 解析:选C 1588年,西班牙派出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讨伐英国,遭到惨败,从此,西班牙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而材料中“宗教改革派……西欧人”指英国人,“西班牙人……伊比利亚人”指西班牙人。‎ ‎2.图1、2、3是关于纽约得名后英荷关系的漫画。其突出反映了(  )‎ A.英荷争当世界霸主   B.英国想方设法压制荷兰 C.荷兰不满英国制裁 D.荷兰想独霸贸易市场 解析:‎ 选B 根据漫画可知双方谈话的内容反映的是《航海条例》,其大背景是:新航路开辟后,荷兰、英国争夺海上霸主地位,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矛头直指荷兰,引发三次英荷战争,原本属于荷兰的新阿姆斯特丹被英国夺走,改名为纽约,英国占据优势地位,战争后荷兰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根据这个背景进行判断:此时双方争夺的是海上霸主而不是世界霸主,故A项错误;C项荷兰不满英国制裁,不符合这个大背景下双方的关系;D项荷兰想独霸贸易市场更是不符合此时的实际情况;《航海条例》反映的其实就是英国想方设法压制荷兰,B项符合题意。‎ ‎3.1633年料罗湾大捷是以郑芝龙为代表的中国海商集团与某西方国家的一次正面交锋。“闽粤自有红夷以来,数十年,此捷创闻”致使“该国”宣誓臣服明朝,以避免其尼德兰本土遭遇攻击。“该国”是(  )‎ A.英国 B.荷兰 C.葡萄牙 D.西班牙 解析:选B 英国对中国的第一次战争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A项错误;红夷是中国古代对荷兰人的称呼,“尼德兰本土”也说明是荷兰,17世纪,荷兰是世界殖民霸主,B项正确;明代称葡萄牙为佛朗机,C项错误;西班牙在明朝被中国人称为大吕宋,D项错误。‎ ‎[思维升华]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兴衰更迭 以上三题均设置情境考查早期殖民扩张时代欧洲殖民霸主的更迭。对于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兴衰更替总结如下:‎ ‎(1)西班牙、葡萄牙:虽然在16世纪走上殖民扩张道路,成为海洋时代的先驱,但其殖民掠夺来的财富并未转化为资本,16世纪中后期逐渐衰落。‎ ‎(2)荷兰: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17世纪成为最强资本主义商业国家,被称为“海上马车夫”,但其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够充分,17世纪中期为英国所败。‎ ‎(3)法国:成为18世纪欧洲大陆最发达的国家,但其经济发展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 ‎(4)英国: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成为“世界工厂”,长期占据世界市场主导地位。‎ 二、注重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 ‎4.右图是曼尼克斯所著Black Cargoes:A History of the Atlantic Slave Trade中的插图之一。图中所示贸易现象的出现和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 A.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减弱 B.预示着欧洲将把民主制推广到非洲 C.都由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政策决定 D.都服从于欧洲对外侵略掠夺的需要 解析:选D 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Black Cargoes: A History of the Atlantic Slave Trade”,即《黑色船货:大西洋奴隶贸易史》进行思考。黑奴贸易从15~19世纪持续近400年,黑奴贸易的出现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对资本的强烈追逐有关,黑奴贸易的结束与工业革命后列强需要将非洲变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有关,D项正确。‎ ‎5.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解析:选B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列强不断殖民扩张,大量欧洲人移民美洲,非洲人被贩卖到美洲;大量印第安人遭到屠杀,也就是说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是根本原因。而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外来疾病入侵、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也是这一根本原因造成的,B项正确,A、C、D三项从属于B项,不是“根本原因”。‎ ‎6.“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的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全都变了: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各种游记成为畅销书;商业精神大大加强。而这些观念、习俗变化的轨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作用。”对该现象本质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 A.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巨变 B.文艺复兴为探险家提供精神动力——人文主义 C.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 D.资本主义萌芽引起欧洲社会广泛变化 解析:选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并抓住设问的关键词“本质原因”。A项只是反映了材料的部分内容;B项和C项是从思想角度来论述的,不是本质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给思想、政治和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影响,是引发材料所述现象的本质原因,故D项符合题意。‎ ‎[思维升华]‎ 第5、6两题考查的是历史现象的根本、本质原因,此类选择题的解答思路和规律是:一是明确本质(实质)的准确含义;二是弄清题目中所给现象“是什么”,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设问“其反映了什么”,再结合时代背景、阶段特征、目的(或任务)等去思考;三是运用定性分析法,即分析历史现象的阶级性质、社会性质等。比如第5、6题中美洲人口结构的变化、欧洲思想观念和习俗的变化,表面反映的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其实质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所引发的社会生产力变革所带来的影响。‎ 揭示本质(实质)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本质,是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二是阶级社会里阶级利益的本质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三是阶级社会中,每个人、每个集团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活动都反映了他们的阶级属性。‎ 三、把握唯物史观,力求“辩证看待”‎ ‎7.在北美洲,英、法两国的殖民地有许多共同特点……‎ 它们都位于大西洋沿海地区和西印度群岛。那里土著居民较为稀少,使英国人和法国人不像西班牙人,无法靠土著劳动者生活,尽管他们(英国人、法国人)在一些产糖的岛上确实依靠黑奴劳动者。由于英国人和法国人找不到贵金属,他们只好靠农业、捕鱼、伐木、商业和皮毛贸易养活自己。英、法在北美洲的殖民(  )‎ A.改善了北美土著居民生活 B.缓和了英、法与西班牙之间的矛盾 C.加速了北美的开发和发展 D.传播了工业时代机器生产的方式 解析:选C 本题意在考查英、法在北美进行殖民扩张的客观进步性。材料中“无法靠土著劳动者生活”说明英、法不能发展种植园经济,“找不到贵金属”说明英、法无法直接开采金矿、银矿,“只好靠农业、捕鱼、伐木、商业和皮毛贸易养活自己”说明英、法在北美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这些活动促进了北美地区的开发和发展,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英、法殖民活动导致北美土著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排除A项;B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排除。‎ ‎8.在近年编撰的世界通史中,不少著作突破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传统套路,按文明类型及其演变划分历史,注重描述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一些西方研究者尝试以这种视野审视中国历史,撰写了《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等著作。下列史实中,最能印证材料这种“视野”的是(  )‎ A.16世纪开始兴起的三角贸易 B.清朝厉行海禁政策并维护朝贡体系 C.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D.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解析:选A 材料强调“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三角贸易使得欧洲、非洲、美洲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个过程中也伴随着三大洲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故A项正确。清朝厉行的海禁政策,消极地抵御西方文明的冲击,未体现不同文明间的融合,故B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体现的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故C项错误。英国颁布《航海条例》,针对的是海上贸易强国荷兰,体现的是工业资本与商业资本的对抗,故D项错误。‎ ‎[思维升华]‎ 上述第7、8两题均从早期殖民扩张促进文明融合和社会进步的客观作用上命题。对于早期殖民扩张对亚非拉地区的影响,我们要从破坏性和建设性两个方面来分析。破坏性——殖民扩张中的财富掠夺、种族灭绝和贩卖黑奴等是殖民地的灾难,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落后;建设性——殖民主义带来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上述两题立意比较新颖,对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是有一定作用的。‎ 高考研究课 本讲命题点分析与前瞻预测 ‎[考过什么]‎ ‎2010~2017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 考纲 考点 卷别 新航路的开辟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全国卷Ⅰ ‎2017·14~17世纪中外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全国卷Ⅱ ‎2017·13世纪后半期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2016·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2014·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 ‎2016·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2015·英国的对外贸易 全国卷Ⅲ ‎2017·荷兰的殖民扩张 全国卷 ‎2011·评西方崛起观点 ‎[考情分析]‎ 本讲内容在高考中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较少,以主观题呈现考查历史阶段特征是主流。将特定的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围绕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拓展创新命题是高考命题特色所在。‎ ‎[怎样考的]‎ ‎1.(2017·全国卷Ⅱ)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解析:选A 从材料看,教会在扩建教堂时特别强调市民的意志,说明市民得到了重视,这反映了佛罗伦萨工商业阶层的力量壮大,A项正确。佛罗伦萨的变化不能反映人文主义“广泛传播”,并且人文主义广泛传播是在15、16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B项错误。教会重视市民的意志,说明教会力量的削弱,C项错误。新教是在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产生的,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 ‎2.(2015·全国卷Ⅱ)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解析:‎ 选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18世纪60年代,英国最先开始进行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英国不断向国外输出工业品,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原料和包括茶叶在内的消费品,D项符合题意。17、18世纪的英国,等级观念明显,故A项错误。仅从英国茶叶消费群体的变化,无法得出英国崇尚东方生活方式的结论,且这一结论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故C项错误。‎ ‎[规律总结]‎ ‎  对本讲内容,命题者主要通过描述历史现象设置情境,考查考生解读史料,把握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第1题从“反猜题”的角度选取材料,以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为切入点,体现了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体现了新课标高考依托教材而高于教材的命题思路。第2题从社会生活细节着手,以茶叶在英国社会的发展状况为切入点考查世界市场拓展对欧洲社会带来的影响。‎ ‎     ‎ ‎[还可能怎样考]‎ 能力方法上: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学科的难度加大的主要原因是试题的灵活度大大提高。试题的综合性大大增强,这在本讲中体现尤为明显。今后的命题仍将立足这一前提创新命制,如从世界市场发展的角度考查推动或制约发展的因素,从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生态史观、社会史观等不同史观综合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多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 学术热点上: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是碎片化、不均衡、单向度的全球化,最终演变为今天的逆全球化凸显、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全球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一带一路”战略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后,中国由参与全球化,转变为引导全球化的发展阶段。国际意识培养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这也将会成为考查的一个重要方向。‎ ‎[热点预测]‎ ‎1.有学者表示,古代的中西贸易,实以丝绸贸易为开端。历史上有若干时期,当丝绸运抵西方时,价值要用等量黄金来衡量。单从18世纪初叶开始,茶叶取代丝绸成为中国出口商品的第一大宗,一举取代了丝绸在中外贸易中长达两千年的主角位置。材料主要说明(   )‎ 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B.中国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C.西方市民阶层崛起发展 D.西方封建贵族走向衰落 解析:选C 材料强调丝绸价值要用等量黄金来衡量,说明丝绸是奢侈品。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壮大,他们需要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茶叶,所以出现材料所述变化,故C项正确;这一变化与中国没有直接关系,A、B两项排除;西方封建贵族的衰落会影响奢侈品的消费,无法影响茶叶的进口数量,D项排除。‎ ‎2.新航路开辟后,各种新的商业组织在欧洲纷纷出现,如股份公司、期货贸易、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等。这表明(   )‎ A.西欧商业经营方式发生转变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商业资产阶级地位逐渐上升 D.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新变化 解析:选A 股份公司、期货贸易、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全新的经营方式,故A项正确;世界市场是指西欧的生产和市场与世界联系,这些商业组织只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一个因素,故B项错误;从事这些公司的阶层有工业资产阶级、商业资产阶级等阶层,故C项错误;这些商业组织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故D项错误。‎ ‎3.哥伦布到达美洲时,新旧大陆唯一相同的作物是棉花,唯一共有的家畜是狗。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农作物。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白薯、西红柿、鳄梨、南瓜、菠萝、可可、烟草等农作物和古柯碱、金鸡纳皮等重要药材。材料表明,西欧人早期海外扩张(   )‎ A.扩大了洲际贸易的范围 B.形成了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C.实现了洲际物种大交流 D.促进了种族交流和重新分布 解析:选C 材料体现新旧大陆在新航路开辟后实现了物种的交流,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提及。‎ ‎4.14世纪末,欧洲市场的利息率为20%到30%,而到了16世纪中期,利息率已不及这个数字的一半;到了18世纪,利息率有时甚至降到3%以下。上述历史现象(   )‎ A.促使了欧洲物价的急剧下降 B.加快了西欧社会性质的转变 C.导致了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D.提高了封建地主的社会地位 解析:选B 根据所学,该阶段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促进欧洲物价上升,故A项错误;利息率下降,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推动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变,故B项正确;利息率下降,与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无必然联系,故C项错误;利息率下降,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社会地位的提高,故D项错误。‎ ‎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滨州调研)航海家麦哲伦与西班牙国王签订的远洋探险协定上明确提到:“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1/20。”这主要说明(  )‎ A.产权契约推动了新航路开辟 B.新航路开辟得到了王室支持 C.航海家远航受命于国王指令 D.航海家与王室地位的不平等 解析:选A 题干材料提供了一份航海家麦哲伦与西班牙国王签订的远洋探险协定,从内容来看这是一份产权契约,在这份产权契约中,航海家麦哲伦除负担的开支后,得到了报酬,激发了他们远航的热情,故A项正确。‎ ‎2.对哥伦布抵达美洲,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欧洲人称“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现”,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梵蒂冈人称“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而有的史学家则称“两种文明相遇”。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上述评价都体现了科学历史观 B.上述不同评价均缺乏史料实证 C.印第安人没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D.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 解析:选D 对同一历史事物或历史事件,不同的历史人物、不同阶级站在不同的立场或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形成不同的解释,故D项正确。‎ ‎3.1600年时,大约2/3的英国旧贵族在财政上不仅入不敷出,甚至濒临破产。法国贵族成员更是发出感慨:贵族每天都在破产、消亡,第三等级却占有财富。导致这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价格革命”的影响    B.圈地运动的推动 C.贵族生活的奢靡 D.重商主义的实行 解析:选A 根据题目中的时间得知此时处于新航路开辟时期。“旧贵族在财政上不仅入不敷出,甚至濒临破产”“第三等级却占有财富”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价格革命”,黄金、白银的大量涌入引发欧洲旧贵族的破产、新兴资产阶级得势的表现,故A项正确。‎ ‎4.史学家黄邦和说:“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就不可能出现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这表明“地理大革命”(   )‎ A.直接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实现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C.促进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奠定了欧洲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基础 解析:选C 这里的“地理大革命”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不能说实现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B项错误;“地理大革命”促进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但并没有奠定欧洲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基础,故C项正确,D项错误。‎ ‎5.据统计,1492~1595年,西班牙从美洲运回金银共约价值40亿比塞塔,留在国内的最多只有2亿比塞塔,仅占5%。材料说明西班牙(   )‎ A.确立殖民霸主优势 B.未完成工商业发展的资本积累 C.处于贸易中心地位 D.“价格革命”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选B 从材料“留在国内的最多只有2亿比塞塔,仅占5%”,可见财富流向了其他国家,本国财富积累少,故B项正确。‎ ‎6.(2018·珠海质检)荷兰向海外扩张的有力组织形式是独占贸易公司。公司根据政府颁发的特许状,可以享受许多特权,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陆海军,有权力宣战媾和,有权力建立和管理殖民地。这反映出荷兰殖民活动的特点是(   )‎ A.殖民侵略以海上掠夺为主 B.建立垄断性的殖民贸易公司 C.以政府为后盾,官商勾结 D.商品输出与文化渗透相结合 解析:选C 材料反映的是“荷兰向海外扩张的有力组织形式是独占贸易公司”,由此可知公司具有国家职能,以政府为后盾,是进行殖民掠夺和垄断贸易的商业公司,故C项正确;海上掠夺在材料中未体现,建立公司只是现象,商品输出是工业革命后殖民扩张的特点,故A、B、D三项错误。‎ ‎7.15至17世纪的欧洲海外扩张,首先意味着巨大的空间革命,同时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国际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这场“空间革命”的意义是(   )‎ A.东西方贸易壁垒被打破 B.基督教对世界文化征服的成功 C.世界近代政治文明得以确立 D.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加强 解析:‎ 选D 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影响,故D项正确。A项表述仅牵涉经济,B项表述错误,世界文化之间是相互交融的,C项表述仅限于政治,缺乏全面性。‎ ‎8.《世界是平的》一书提到:全球化经历了三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此时推动全球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于(   )‎ A.个人 B.企业 C.国家 D.国际组织 解析:选C 根据材料时间“1492~1800年前后”,这一时期为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发展比较薄弱,资产阶级个人不具备推动全球化的能力,故A项错误;企业作为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B项错误;工场手工业时期,欧洲国家纷纷推行重商主义,推动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是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故C项正确;国际组织推动全球化主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D项错误。‎ ‎9.1504年,人们在葡萄牙购买的香料价格仅为威尼斯的五分之一,威尼斯商人被迫廉价出售货物。从此之后,他们的交易只限于中东的产品。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 A.欧洲的经济中心开始转移 ‎ B.中东的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C.价格革命刺激了经济增长 D.葡萄牙控制了地中海商贸 解析:选A 材料中因葡萄牙的东方商品(香料)比意大利威尼斯的商品更便宜,使人们大量购买葡萄牙的商品,迫使威尼斯东方商品降价直至消失,联系史实可知1504年时新航路已开辟,使航路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因而大西洋沿岸的国家(葡萄牙)能以更低廉的价格出售东方商品,因而也就推动经济重心由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转移,故A项正确。‎ ‎10.(2018·海口调研)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的征服活动在当时(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殖民地产生的最明显结果是“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这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   )‎ A.无法为殖民地创造新生的契机 B.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 C.瓦解了殖民地封建剥削关系 D.造成殖民地社会人才断层 解析:选B 西方的征服活动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和祸害,打断了亚、非、拉美的历史进程,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东西方的历史进程大大拉开了距离,同时,殖民主义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据此可知A项错误,B项正确;瓦解了殖民地封建剥削关系并不适用于所有被西方征服的国家,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造成殖民地社会人才断层的信息,故D项错误。‎ ‎11.1651年10月,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此条例(   )‎ A.导致了英荷战争的爆发 B.违背了重商主义的思想 C.适应了自由主义的要求 D.标志着英国确立了霸权 解析:选A 随着英国《航海条例》的颁布,英国与荷兰的矛盾日益尖锐并直接导致了三次英荷战争的爆发,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条例的规定不难看出,这是英国政府在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鼓励和支持海外贸易的发展,这依旧是一种典型的重商主义,故B项错误;重商主义与自由主义是两种截然对立的两种商业政策,故C项错误;英国是在18世纪中后期经过与法国的“七年战争”才正式确立了其在全球的霸权地位,故D项错误。‎ ‎12.始于15世纪的黑奴贸易中,英国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的法案,又于1833年在西非海域驻扎了一支海军舰队,拦截贩卖奴隶的船只并将截获的奴隶放归自由。对英国的这一转变,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英国放弃了殖民扩张政策 B.奴隶贸易制度已彻底消失 C.英国推行自由贸易的表现 D.蕴含人类历史进步的方向 解析:选D A、B两项本身说法错误;英国反对和打击奴隶贸易有利于工业革命期间的英国推行自由贸易,但并不是英国推行自由贸易的表现,故C项错误;英国通过《废除奴隶贸易》的法案并打击奴隶贸易,客观上保障了黑人的人权和自由,这是人道主义的胜利,体现了人类文明曲折发展中光明的方向,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欧洲历史未入海洋时期以前,西方没有一个国家把提倡海外发展当作政府的大事业。西人来中国者多半为个人的好奇心、利禄心所驱使。他们的事业与欧洲国家或民族的国计民生都没有关系。到葡萄牙人发现好望角的时候,欧洲的局势就不同了。这些国家的国王无不以提倡海外发展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业。那帮在海外掠财夺土的半海盗半官商居然成了民族的英雄。文学家又从而赞扬之。在16、17世纪的欧人眼里,国家的富强得靠海外事业的成败。个人冒险而到海外去奋斗的,不但可以发大财,且成为国王的忠臣、民族的志士和上帝的忠实信徒……值得注意的是,当欧洲在赢得对亚洲海上贸易的控制时,中国统治集团正在积极地反对海外事业。‎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 ‎19世纪以前的中国人并不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世界各处的所作所为。这些西方的来客用他们最初到达中国的行为介绍了他们自己,从而迫使中国人采取了某些他们认为理所应该的措施。中国人在封建时代是好客和没有民族偏见的,但从16世纪以后,当中国人在自己的港口遇到暴行与杀戮时,中国人不得不对这一批新来的“不速之客”实行严格的防范和限制,采取必要的自卫措施,如采取封闭除广州外一切港口的严格步骤。‎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前后,欧洲人对海外贸易态度的变化并简析其变化原因。(1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海外政策的变化,并简要说明中西方的海外政策产生的直接后果。(9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为个人的好奇心、利禄心所驱使。他们的事业与欧洲国家或民族的国计民生都没有关系”“以提倡海外发展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业”分析概括;第二小问,据材料一“这些国家的国王无不以提倡海外发展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业”“文学家又从而赞扬之”并结合所学从文艺复兴解放人们的思想、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等角度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在封建时代是好客和没有民族偏见的”“实行严格的防范和限制,采取必要的自卫措施”并结合所学得出由开放到实行闭关锁国;第二小问,即回答闭关锁国、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答案:(1)变化:新航路开辟前,个人行为,没有国家或民族做后盾。新航路开辟后,国家提倡海外贸易,鼓励个人到海外冒险。‎ 原因:文艺复兴使欧洲人思想解放;资本主义经济产生,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政府的鼓励;社会舆论的宣传和推动。‎ ‎(2)变化:由开放到实行闭关锁国。‎ 后果:中国,起到了自卫作用;但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西方,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02~1772年英国的国外贸易增长了两倍;1715~1771年法国国外贸易的价值增加了4倍多。这时对外贸易的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770年前,英国的对外贸易大部分是同欧洲大陆进行的,到1775年时,其对外贸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将近2/3的原料来源和贸易对象在欧洲以外的地区。随着贸易的发展,西欧出现了许多从事国际贸易的繁荣城市。伦敦垄断了英国对亚洲的贸易,是蔗糖贸易中心,利物浦是奴隶贸易的中心。阿姆斯特丹不仅控制了荷兰与亚洲、美洲的贸易,而且成了世界的商业中心和中介贸易转运站,法国、英国殖民地的产品经此地转运到中欧。里斯本支配着葡萄牙的对外贸易。加的斯控制了西班牙的国际贸易。此外还有法国的南特、波尔多等。‎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据材料,归纳其中一种历史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性强。)(12分)‎ 解析:材料主要阐释的是世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这一部分,所以可以提取其中的一种趋势,如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市场正在形成、西欧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等;然后结合这一阶段的史实进行阐述和说明,在阐述时既要用到所学知识,也要用到材料内容。‎ 答案:示例:世界市场正在形成。‎ ‎18世纪,欧洲各国对外贸易额增加,其对外贸易范围不断扩大,欧洲兴起一些对外贸易的大城市。‎ ‎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为欧洲扩大对外贸易提供了可能性;欧洲国家内部资本主义发展,对原料的需求量增加,对市场的需求正在扩大,欧洲国家加大了对外贸易力度;这些都推动着欧洲国家扩大对外贸易,在此基础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市场正在形成之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