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案
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权利法案》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教学难点: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二、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自主学习】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原因: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的 获得了迅速发展。海外贸易、殖民侵略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 。 和 开始形成。 世纪初,统治英国的 倒行逆施。国王 解散议会,不经 批准就随意征收 ,使 日益激化。 2. 过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 年11月查理一世为了筹集军费,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被迫重新 。这场革命形成了以 为首的 势力同以 和 为代表的 两大阵营的对垒。 军两次打败 军。 年1月30日,国王 被送上断头台,英国经历了短暂的 时期。 (二)“光荣革命” 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违背承诺,倒行逆施。下台后, 继位,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人心惶惶。 年支持议会的势力废黜了詹姆士二世,迎请其女儿女婿到英国共同执政。这场政权更迭没有发生流血事件,史称“ ”。 (三)限制王权的法案 1.《权利法案》 : 年,英国 通过《 》,对 在经济、政治、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力进行了严格限制,确立了 拥有最高权力的原则。这种 、 和 的政治体制被称为“ ”。 2.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创立了 原则,确立了符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 制,为其 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对 和 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一个 到来的标志。 【重难点突破】 3 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和制实验失败的原因在于,这种政权形式…违背了‘国王在议会中’的历史传统,再者,从17世纪的时代条件看,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资产阶级正处于形成过程中,在政治上,思想上都极不成熟,共和制成功的条件并不具备。 材料二 复辟初年,议会与王权关系比较和谐,…然而,建立在妥协基础上的复辟是不可能根除冲突的,因为它回避了冲突的根源——国家主权所属的问题。 材料三 光荣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功,它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原有的君主制形式继承下来,国王继续保持了许多重要权利…但他只能在议会广泛限制的范围内行使这些权利,国家主权的重心已无可挽回的从国王一边转到议会一边。 ——以上材料均引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7世纪“共和制”在英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哪两者的妥协导致了复辟?这两者回避不了的冲突根源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光荣革命”取得巨大成功的表现是什么?“国家主权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表明英国建立了什么新的政治制度? (4)综合上述英国近代国家政体确立的过程,你从中能够得到哪些认识? 三、课堂小结 四、当堂训练 1.1660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接受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目的是 ( ) A. 结束军事独裁统治 B.重建封建王朝 C.向封建势力妥协 D.维护革命成果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的标志是 ( ) A.1688年宫廷政变 B.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3 3. 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允许,国王不能征税;议会议员选举不受国王干涉……。法案确定英国政治体制的原则是 ( ) A.议会主权 B.君权神授 C.三权分立 D.民主共和 4.“在1689年的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正式结束了。”该岛国这一历史转折的实现是通过 ( ) A.发表《独立宣言》 B.发动“光荣革命” C.颁布《权利法案》 D.开展宪章运动 5. 钱乘旦教授在《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指出:英国克服专制王权,实现权力向下转移,是其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目标。英国完成这一目标是通过 ( ) A.1688年宫廷政变 B.《权利法案》颁布 C.《独立宣言》发表 D.《人权宣言》制定 6. 阅读下列资料,请回答: 材料一: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 康熙帝 材料二: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英国《权利法案》 (1)材料一、二的内容表明,在同一时期中国和英国的政治制度形式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限制了国王哪些方面的权利? 五、教学反馈 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