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1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1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作业)

课时跟踪练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张家界模拟)有科学家在回忆录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科研活动开展得很狭窄,只有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学科进行了比较连续的科研活动。”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科技水平落后基础薄弱 C.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未援助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科研经费难以得到落实 解析:题干显示我国科研活动少,而原因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科技水平薄弱,故B项正确;题干提及我国的科研活动开展狭窄,与资本主义的封锁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苏联对我国各项建设进行了援助,故C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初科研经费难以得到落实,无史实支撑,故D项错误。‎ 答案:B ‎2.(2019·宜宾模拟)1957年,中苏正式签订《国防新技术协定》,苏联援建中国多个核科学、核工业项目。但1960年,苏联撤离了在中国核工业系统的全部专家,并销毁、带走工程资料。这表明(  )‎ A.原子弹爆炸威胁了苏联的地位 B.社会主义阵营逐步分化 C.中国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D.中国摆脱了斯大林模式 解析:‎ 从材料我们可以得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苏联对中国给予了很多的帮助,但是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苏联“大国沙文主义”导致中苏关系破裂,说明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中苏出现了分歧,中苏交恶说明社会主义阵营的开始分化,故B项正确。‎ 答案: B ‎3.(2019·百校联盟联考)1964年10月19日,《参考消息》援引合众国际社东京十七日电:“红色中国……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 这说明当时中国(  )‎ A.建立了全方位的国防体系 B.具有了远程打击敌国的实力 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 D.“科教兴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解析: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引爆成功,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打破了西方核垄断,故C项正确;1964年我国国防事业刚刚发展,没有建立起全方位的国防体系,故A项错误;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导弹研制成功,具有了远程打击敌国的实力,但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在军事技术上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就,不是“科教兴国”的直接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C ‎4.(2019·皖南八校联考)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电子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现代通信设备等产量增长迅速。这反映了(  )‎ A.新兴产业成为经济主导 B.传统产业出现较大退步 C.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 D.“科教兴国”战略贯彻实施 解析:结合材料给定的时间点,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高科技产业获得日新月异的发展,故D项正确;根据常识我们很容易知道,时至今日我们经济的主导产业依旧是第二产业(工业),故A项错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并不意味着传统产业较大退步的出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提及,故C项错误。‎ 答案:D ‎5.(2019·辽宁重点高中协作校模拟)1955年,《人民日报》社论说:“不少的美术家为了强调人民生活中的光明和快乐,显然把生活简单地美化了,使生活过多地成为节日的天真的狂欢,而对于人民在争取美好生活过程中坚决斗争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却很少加以有力的表现。”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 A.“左”倾错误严重摧残文艺发展 B.艺术家深入理解“双百”方针 C.党强调文艺要宣扬社会建设精神 D.科学和文学领域呈现繁荣景象 解析:根据材料“对于人民在争取美好生活过程中坚决斗争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却很少加以有力的表现”,强调文艺对社会建设中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应该加大弘扬,故C项正确。‎ 答案:C ‎6.(2019·厦门质检)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由宏大叙事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 ‎,展现生活的低吟浅唱和个人的沉浮起落,使人感同身受并寄寓对真善美的的美好渴望。这一变化(  )‎ A.反映了消费市场快速成长 B.体现了传统道德的回归 C.得益于新技术手段的运用 D.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解析:材料中“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时代的小故事’”,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变迁,故D项正确;20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才刚刚起步,消费市场也刚刚起步,故A项错误;此时传统道德还占据统治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讲述了电影的表现技巧以及要表达的思想,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主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1世纪,故C项错误。‎ 答案:D ‎7.(2019·邢台模拟)1957年,王蒙的作品《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因批评官僚主义而被划为“右派”。1962年,毛泽东对此说:“反对王蒙的人提出北京没有这样的官僚主义,中央还出过王明、出过陈独秀,北京怎么就不能出官僚主义?”由此可见当时(  )‎ A.中央对“左”倾思想曾予以纠正 B.“双百”方针得到了全面落实 C.党的工作重心是反对官僚主义 D.文艺领域彻底清算了“左”倾路线 解析:材料反映了毛泽东对批评官僚主义而被划为右派的王蒙的同情,且毛泽东发表言论的时间为纠正“左”倾错误的1962年,故A项正确;“双百”方针得到了全面落实是在1956年或改革开放后,1962年不符合,故B项错误;1962年党的工作重心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故C项错误;文艺领域彻底清算“左”‎ 倾错误是在改革开放后,故D项错误。‎ 答案:A ‎8.(2019·衡水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依据根据地的教科书制度,我国将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负责中小学教科书的编纂和发行,并建立完善的“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这些举措(  )‎ A.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 B.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C.肃清了传统教育思想 D.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教育 解析:根据材料“将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和“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可知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故A项正确;据材料“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发行权”可知涉及只是教科书而不是义务教育的人数,故B项错误;据材料“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可知只是确定教材符合国家标准而不是否定传统教育,故C项错误;据所学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主张建立人民教育事业,故D项错误。‎ 答案:A ‎9.(2019·临沂质检)在1950年的扫盲运动中,《凉山彝族汉语文扫盲课本》第1册中,最初级的笔画练习都是以“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人民政府”等词汇来进行的。在《广州农民速成识字课本》第1课的注音词表中,主要有“中央”“解放”“南昌”“东方”“光明”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  )‎ A.确立共产党在全国的执政地位 B.探索引导宣传舆论的全新形式 C.提高农民的自然科学和文化素养 D.构建与国家政权对应的意识形态 解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的扫盲教育中,“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人民政府”“中央”“解放”“南昌”“东方”“光明”等词汇对中共、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宣传,有助于构建与国家政权对应的意识形态,故D项正确。‎ 答案:D ‎10.(2019·长郡中学模拟)下表是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科学教育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 ‎1977年8月 召开了科学教育座谈会 ‎1977年12月 恢复高考招生制度 ‎1978年3月 召开全国科学大会 ‎1982年底 科技界拨乱反正任务完成 据此可推知,当时(  )‎ A.计划经济体制遭否定 B.思想解放助推科教改革 C.社会公平公正的重建 D.经济发展急需科教人才 解析:由材料中改革开放前后科学教育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及拨乱反正,可知这些大事件利于社会公平公正的重建,故C项正确。‎ 答案:C ‎11.(2019·漳州模拟)1978年2月,教育部颁发了新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将“农民战争史”和“儒法斗争史”改回中国古代史,“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改回中国现代史,“国际共运史”改回世界史。上述课程调整体现了(  )‎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成果 B.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影响 D.“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 解析:“将‘农民战争史’和‘儒法斗争史’改回中国古代史,‘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改回中国现代史,‘国际共运史’改回世界史”可以看出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答案:B ‎12.(2019·石家庄模拟)20世纪80年代,农村职业教育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并提出“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农村、林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 A.使乡镇企业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B.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适应了农业生产由分散到集约的改变 D.符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农村职业教育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故D项正确;A项表述与题目中“农村职业教育”无关,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故B项错误;题目牵涉的是农村职业教育,并未牵涉农业生产,故C项错误。‎ 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9·保定模拟)(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杜佑《通典》中记载:“(唐朝科举制度)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严禁)刑家之子,工商殊类(‎ 应试)。”当时有人说唐朝科举是“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唐代诗人赵嘏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二 ‎1888年 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 ‎1898年 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 ‎1901年 清廷实行“新政”后,各地封疆大吏纷纷上奏,重提改革科举,恢复经济特科 ‎1904年 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作为第一个经由政府颁布并在全国范围内付诸实施的官方学制文件,其颁布标志着中国近代学制的诞生 ‎1905年 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 ‎1906年始 清廷诏准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 材料三 1949年12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工作的目的,即“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同时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文化大革命”时期,人才选拔制度概括为十六个字“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上大学盖几个章就行,还有补贴,工农子女有优势。1977年,《人民日报》头条刊出,高考招生范围为“‎ 工人,农民,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和回乡的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 ‎(1)材料一蕴含了唐朝科举制度的哪些信息?(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教育领域改革的特点,并指出其社会背景。(12分)‎ ‎(3)结合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同时期教育政策变迁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8分)‎ 解析:第(1)问,材料一蕴含信息包括“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有一定的出身等限制;“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录取人数少,以明经科为主;“太宗皇帝真长策”,符合长远统治需要。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材料二“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将经济等实用内容纳入考试范围;“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创建近代教育体制;“清廷诏准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废除科举考试。第二小问背景,从外部西方的侵略、民族危机的加深;内部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旧科举制的弊端,以及社会对新式人才的需求等方面回答。第(3)问,分阶段分析教育政策变迁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教育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从当时巩固政权和恢复重建的双重任务方面分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国内建设的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文化大革命”时期强调阶级斗争,学校教育受到冲击,工农兵推荐上学现象突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为了满足建设对人才的需求而恢复高考。可见社会发展带来教育政策的变迁。‎ 答案:(1)信息:有一定的出身等限制;录取人数少,以明经科为主;符合长远统治需要(唐朝统治选拔了优秀的人才)。‎ ‎(2)特点:将经济等实用内容纳入考试范围;创建近代教育体制;废除科举考试。‎ 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新式人才的需求增加;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受西方的侵略,清政府的统治面临严重危机,旧的科举考试不能选拔真正人才;受西方先进教育体制的影响;国内开明人士的倡导。‎ ‎(3)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面临着继续民主革命和恢复重建的双重任务。‎ ‎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转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或为使教育事业适应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急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提出与生产劳动结合。 ‎ ‎“文化大革命”时期,上山下乡运动开展,学校教育受到冲击,工农兵推荐上学现象突出。‎ ‎“文化大革命”后为满足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或“文化大革命”造成人才断层,不利于社会发展),“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 ‎14.(2019·泉州质检)(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1977年以来部分年份高考作文题目。‎ 年份 ‎ 高考作文题目 ‎ ‎1977年 ‎ ‎(河南卷)《为抓纲治国的大好形势而拍手叫好》、(西藏卷)《我的革命理想》、(上海卷)《知识越多越反动》 ‎ ‎1978年 ‎ ‎《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 ‎1985年 ‎ 以化工厂排放毒气为材料,写一封给《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 ‎ ‎1986年 ‎ ‎《树木·森林·气候》 ‎ ‎1991年 ‎ 描写“圆”的想象物 ‎ ‎1994年 ‎ ‎《尝试》 ‎ ‎2001年 ‎ ‎《诚信》 ‎ ‎2002年 ‎《要不要救一个陌生人》 ‎ ‎2004年 ‎ ‎《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 ‎2009年 ‎ ‎(江苏卷)品味时尚 ‎ ‎2010年 ‎ ‎(辽宁卷)讨论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现象 ‎ ‎(注:未注明省份的是当年全国卷题目) ‎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解析:论题可以是利用表格得出作文题目具有时代性,结合表格的具体历史阶段去论述“恢复高考、改革开放、深化改革、市场经济等”,结论可以是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等;也可以换个思路分历史阶段对比,论题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论述则是对比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凡是’的指导下,以阶级斗争为纲”对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等,结论则可以同上;注意结合表格中的作文题目展开论述。或者是“改革开放的历史”“价值观”“价值观的反思”“时代主旋律”等论题均可。‎ 答案:示例一 论题1:高考作文题目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 论述: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初期的作文题带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浓厚政治色彩; 1978 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考作文题既关注经济发展速度又把经济问题政治化; 80年代,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环境问题受到重视; 90‎ 年代,中国深化改革开放,高考作文题也开始鼓励学生创新、尝试; 21世纪初,市场经济冲击下,人们关注效率、金钱、财富,诚信道德缺失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作文题目更加开放、自由,从社会层面转移到精神世界。 ‎ 结论: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高考作文题体现当时社会的状况。‎ 示例二 论题2∶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 论述:1976“文化大革命”结束,1977年,在“两个凡是”的指导下,以阶级斗争为纲,反映在高考作文题《为抓纲治国的大好形势而拍手叫好》。1978年,改革前夕经济发展落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人们对经济发展的渴望,反映在作文题《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改革开放初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反映在高考作文题“以化工厂排放毒气为材料”和《树木·森林·气候》,体现了社会对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注。‎ 结论: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当时的高考作文题反映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关注环境保护,体现中国现代历史的伟大转折。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