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解析版)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20届高三10月月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Cl 35.5 Co 59 Na 23 O 1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中国人民在悠久的历史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木活字”是由元代王祯创制的用于印刷的活字,“木活字”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 “苏绣”是用蚕丝线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绣出图案的工艺,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 “黑芝麻糊”是一道传统美食,食用时可加入白砂糖作配料,白砂糖的主要成分是麦芽糖 D. “黑陶”是一种传统工艺品,是用陶土烧制而成,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答案】C 【详解】A.“木活字”是木头制造的,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A项正确; B.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项正确; C.白砂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C项错误; D.“黑陶”是用陶土烧制而成,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D项正确。 故选C。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乙醇的分子式:C2H5OH B. 次氯酸的电子式: C.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 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 【答案】B 【详解】A.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O,结构简式是C2H5OH , A错误; B.HClO分子中O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分别与Cl、H原子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从而使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因此电子式是,B正确; C.Cl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7,最外层有7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C错误; D.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原子质量数是238,用原子符号表示为,D错误; 故合理选项B。 3.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及所得出的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产生白色沉淀 BaSO3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B 向蓝色石蕊试纸上滴加新制氯水,试纸边缘呈红色,中间为白色 氯水既有酸性又有还原性 C 相同条件下,分别测量0.1mol·L-1和0.01mol·L-1醋酸溶液的导电性,前者的导电性强 醋酸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大 D 取5mL 0.1mol·L-1KI溶液,加入1mL 0.1mol·L-1FeCl3溶液,萃取分液后,向水层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 Fe3+与I-所发生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答案】D 【详解】A、亚硫酸的酸性小于盐酸,所以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不反应,没有白色沉淀生成,故A错误; B、向蓝色石蕊试纸上滴加新制氯水,试纸边缘呈红色体现酸性,中间为白色体现漂白性(氧化性),故B错误; C、弱电解质浓度越小电离程度越大,醋酸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故C错误; D、取5mL 0.1mol·L-1KI溶液,加入1mL 0.1mol·L-1FeCl3溶液,KI溶液过量,萃取分液后,向水层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溶液中有Fe3+,证明Fe3+与I-所发生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不需要预先润湿 B. 蒸馏实验中,忘记加沸石,应立即趁热加入沸石 C. 要量取15.80mL溴水,须使用棕色的碱式滴定管 D. 用氢氧化钠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混有的Fe2+ 【答案】A 【详解】A、预先润湿pH试纸,相当于对溶液稀释,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不需要预先润湿,故A正确; B. 蒸馏实验中,忘记加沸石,应停止加热,冷却后加入沸石,故B错误; C. 溴水能腐蚀橡胶,要量取15.80mL溴水,须使用酸式滴定管,故C错误; D. 用高锰酸钾或铁氰酸钾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混有的Fe2+,故D错误; 故选A。 5.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L 0.1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0.1NA个NH4+ B. 7.8g Na2S晶体中含有0.1NA个Na2S分子 C. 若100mL某饮料中含钠23mg,则钠离子浓度为0.01mol·L-1 D. 28g由乙烯和丙烯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NA个碳碳双键 【答案】C 【详解】A.铵根离子会发生水解反应而消耗,所以1L 0.1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铵根离子的数目小于0.1NA个,A错误; B. Na2S是离子化合物,在固体中也没有Na2S分子,B错误; C.n(Na+)=0.023g÷23g/mol=0.001mol,故c(Na+)=0.001mol÷0.1L=0.01mol/L,C正确; D.若28g为乙烯,其物质的量是1mol,含有NA个碳碳双键;若全为丙烯,则其物质的量小于1mol,因此含有的碳碳双键数目就小于NA个,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Na2S2O3溶液与稀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2O32-+6H+=2S↓+3H2O B.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O32-+CO2+H2O=2HCO3- C. AgNO3与过量浓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g++NH3·H2O=AgOH↓+NH4+ D. Fe与稀硝酸反应,当n(Fe):n(HNO3)=1:2时,3Fe+2NO3-+8H+=3Fe2++2NO↑+4H2O 【答案】D 【详解】A.电荷不守恒,Na2S2O3溶液与稀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2O32-+2H+═S↓+SO2↑+H2O,故A错误; B.因为Na2CO3溶液是饱和的,所以生成的NaHCO3会析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CO32-+H2O+CO2+2Na+=2NaHCO3↓,故B错误; C.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开始会生成氢氧化银白色沉淀,但是氢氧化银会溶于过量的氨水中,反应生成氢氧化银氨溶液,会出现沉淀然后消失,离子方程式为:Ag++2NH3•H2O=[Ag(NH3)2]++2H2O,故C错误; D.Fe与稀硝酸反应,当n(Fe):n(HNO3 )=1:2时,硝酸不足,反应生成硝酸亚铁、一氧化氮和水;离子方程式:3Fe+2NO3﹣+8H+═3Fe2++2NO↑+4H2O,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一看”电荷是否守恒:在离子方程式中,两边的电荷数及原子数必须守恒; “二看”拆分是否恰当:在离子方程式中,强酸、强碱和易溶于水的盐拆分成离子形式;难溶物、难电离物质、易挥发物质、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等均不能拆分,要写成化学式;“三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离子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必须与客观事实相吻合。 7.氯化亚铜(CuC1)是白色粉末,微溶于水,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生成金属Cu和Cu2+。某小组拟热分解CuCl2·2H2O制备CuC1,并进行相关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制备CuC1时产生的Cl2可以回收循环利用,也可以通入饱和NaC1溶液中除去 B. Cu2(OH)2Cl2在200℃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l2 2CuO+2HCl↑ C. X气体可以是N2,目的是做保护气,抑制CuCl2·2H2O加热过程可能的水解 D. CuC1与稀硫酸反应离子方程式:2CuCl+4H++SO42-=2Cu2++2Cl-+SO2↑+2H2O 【答案】B 【分析】A.Cl2在饱和NaC1溶液中的溶解度小,不能被吸收; B.Cu2(OH)2Cl2加热至200℃时生成CuO,结合原子守恒书写化学方程式; C.X气体是用于抑制CuCl2水解; D.CuC1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生成金属铜和Cu2+。 【详解】A.制备CuC1时产生的Cl2可以转化为HCl,回收循环利用,Cl2在饱和NaC1溶液中的溶解度小,不能被吸收除去,故A错误; B.Cu2(OH)2Cl2加热至200℃时生成CuO,结合原子守恒可知,还生成HCl,则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l22CuO+2HCl↑,故B正确; C.CuCl2水解生成氢氧化铜和HCl,X气体是用于抑制CuCl2水解,则X为HCl,不是氮气,故C错误; D.CuC1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生成金属铜和Cu2+,故D错误。 故选B。 8.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铁与氯气反应制氯化铁,推出铁与碘反应制碘化铁 B. CO2通入到漂白粉溶液中发生CO2+Ca(ClO)2+H2O=CaCO3↓+2HClO,推出SO2通入到漂白粉溶液中发生SO2+Ca(ClO)2+H2O=CaSO3↓+2HClO C. 利用可溶性的铝盐溶液与氨水反应制Al(OH)3,推出可溶性的铁盐溶液与氨水反应制Fe(OH)3 D. 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推出Na2O2与SO2反应可生成Na2SO3和O2 【答案】C 【详解】A. 三价铁离子能氧化碘离子,所以铁与碘反应生成碘化亚铁,不能生成碘化铁,故A错误; B. SO2通入到漂白粉溶液中,二氧化硫被次氯酸钙氧化生成硫酸钙,所以SO2通入到漂白粉溶液中不能生成CaSO3,故B错误; C. 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都能和氨水生成沉淀,即可溶性的铝盐溶液与氨水反应制Al(OH)3,可溶性的铁盐溶液与氨水反应制Fe(OH)3,故C正确。 D. 过氧化钠能氧化二氧化硫,所以Na2O2与SO2反应可生成Na2SO4,不能生成Na2SO3,故D错误; 答案选C。 9.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铜粉加入1.0mol/LFe2(SO4)3溶液中 溶液变为蓝色 金属铁比铜活泼 B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熔化后的液态铝不滴落下来 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 C 常温下,用pH计测0.1mol/LNaX溶液和0.1mol/LNa2CO3溶液的pH 前者小于后者 酸性:HX>H2CO3 D 向10%的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再加入银氨溶液 未出现光亮银镜 蔗糖未发生水解 【答案】B 【详解】A.由于发生反应:Cu+ Fe2(SO4)3=CuSO4+2FeSO4,不能证明金属铁比铜活泼,A错误; B.加热发生反应:4Al+3O22Al2O3,熔化后的液态铝不滴落下来,就是由于在熔化的Al表面包裹了一层致密的Al2O3,所以可以证明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B正确; C. Na2CO3溶液的pH大,可知阴离子的水解程度大,则对应HCO3-的酸性弱,即酸性为HX>HCO3-,不能证明HX与H2CO3的酸性强弱,C错误; D.向10%的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由于该溶液为酸性,没有用碱将催化剂硫酸中和,所以再加入银氨溶液,未出现光亮银镜,不能证明蔗糖是否发生水解反应,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0.人们从冰箱中取出的“常态冰”仅是冰存在的多种可能的形式之一。目前,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多孔、轻量级的“气态冰”,可形成气凝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态冰”和“气态冰”结构不同,是同素异形体 B. “气态冰”因其特殊的结构而具有比“常态冰”更活泼的化学性质 C. 18g“气态冰”的体积为22.4L D. 构成“气态冰”的分子中含有极性共价键 【答案】D 【详解】A.“常态冰”和“气态冰”是水存在的不同形式,状态不同,但是同一种物质,故A错误; B.“常态冰”和“气态冰”是水存在的不同形式,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故B错误; C.“气态冰”是形成气凝胶的冰,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18g“气态冰”的体积小于22.4L,故C错误; D.“气态冰”的分子是水分子,构成“气态冰”的分子中含有极性共价键,故D正确。 故选D。 11.根据下表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第①组反应的氧化产物为O2 B. 第②组反应中C12与FeBr2的物质的量之比小于或等于1:2 C. 第③组反应中生成3mol C12,转移6mol电子 D. 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1O3- >C12>Fe3+ 【答案】C 【详解】A.H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则H2O2反应的氧化产物为O2,A正确; B.②中溴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Cl2只将Fe2+氧化为Fe3+,发生的反应为3Cl2+6FeBr2=2FeCl3+4FeBr3,则Cl2与FeBr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若小于1:2,也只发生该反应,B正确; C.在KClO3+6HCl=KCl+3Cl2↑+3H2O中,每生成3mol氯气转移5mol电子,生成1molCl2转移mol电子,C错误; D.KClO3+6HCl=KCl+3Cl2↑+3H2O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性:ClO3->Cl2,Cl2 氧化FeBr2生成FeBr3,则氧化性:Cl2>Fe3+,因此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O3->Cl2>Fe3+,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12.X、Y、Z、M、W为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有三种核素,质量数之比为1∶2∶3,Y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Z和M同主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W>M B. 简单离子半径:r(M)>r(W)>r(Y)>r(Z) C. X、Y、Z三种元素只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D. Y、W分别与X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相遇会出现白烟 【答案】C 【详解】 A.X、Y、Z、M、W为5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有三种核素,质量数之比为1∶2∶3,则X是氢元素;Y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Y是氮元素;Z和M同主族,Z只能是第二周期的元素,若Z是氧元素,M是硫元素;若Z是氟元素,M是氯元素,则W元素不属于短周期主族元素。综上,Z为氧元素,M为硫元素,W为氯元素。 A.由于非金属性:Cl>S,故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2S,故A项正确; B.M和W对应的简单离子为:S2−和Cl−,由于二者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小,半径越大,故r(S2−)>r(Cl−);Y和Z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为:N3−和O2−,二者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离子半径:r(N3−)>r(O2−);由于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故r(S2−)>r(Cl−)> r(N3−)>r(O2−),故B项正确; C.H、N、O三种元素可以形成NH4NO3,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故C项错误; D.N、Cl与H形成化合物分别为:NH3和HCl,二者相遇会生成NH4Cl固体颗粒,有白烟出现,故D项正确, 故选C。 13.现将1.92gCu投入到一定量的浓HNO3中,Cu完全溶解,生成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672mL的NOX混合气体,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槽中,通入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O2,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则通入标准状况下的O2的体积为( ) A. 504mL B. 336mL C. 224mL D. 168mL 【答案】B 【详解】1.92gCu的物质的量为n(Cu)==0.03mol,反应时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0.03mol=0.06mol,反应整个过程为HNO3NO、NO2HNO3,反应前后HNO3的物质的量不变,而化合价变化的只有铜和氧气,则Cu失去电子数目等于O2得到电子的数目,所以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n(O2)==0.015mol,V(O2)=0.015mol×22400mL/mol=336mL,所以通入O2的体积为336mL,故答案为B。 【点睛】电子守恒法解题的步骤是:首先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其物质的量以及每摩尔氧化剂、还原剂得失电子的量,然后根据电子守恒列出等式。计算公式如下:n(氧化剂)×得电子原子数×原子降价数=n(还原剂)×失电子原子数×原子升价数。利用这一等式,解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题,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14.某学习小组拟探究CO2和锌粒反应是否生成CO,已知CO能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黑色固体。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开始时,先点燃酒精灯,后打开活塞K B. b、c、f中试剂依次为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银氨溶液 C. 装置e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气体 D. 用上述装置(另择试剂)可以制备氢气并探究其还原性 【答案】D 【分析】探究CO2和锌粒反应是否生成CO,已知CO能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黑色固体,a装置是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通过b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装置c中浓硫酸除去水蒸气,通过 d加热和锌发生反应,生成的气体通过装置e分离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进入装置f中的银氨溶液产生黑色固体,验证一氧化碳的存在,据此分析判断选项。 【详解】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装置图中各个装置的作用分别是:a装置是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通过b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装置c中浓硫酸除去水蒸气,通过 d加热和锌发生反应,生成的气体通过装置e分离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进入装置f中的银氨溶液产生黑色固体,验证一氧化碳的存在。 A.实验开始时,装置内含有空气,若先点燃酒精灯,锌与空气反应产生ZnO,无法使CO2与ZnO反应,所以应该先打开活塞K,使CO2充满整个装置后再点燃酒精灯,A错误; B.通过前面分析可知b中试剂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用来除去杂质氯化氢;c中试剂为浓硫酸,用来干燥CO2气体;f中试剂为银氨溶液,验证一氧化碳的存在,B错误; C.装置e的作用是分离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C错误; D.由于在实验室中是用稀盐酸与Zn粒反应制取氢气,反应不需要加热,因此也可以使用启普发生器制取,然后用饱和食盐水或水除HCl杂质,用浓硫酸干燥氢气,再通过盛有CuO的干燥管来验证H2的还原性,e作安全瓶,可以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氢气是可燃性气体,在排放前要进行尾气处理,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实验过程分析、气体除杂和气体性质的理解应用,注意装置的作用的分析判断,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5.已知:①H+(aq)+OH-(aq)===H2O(l) ΔH1=-57.3 kJ·mol-1, ②H2(g)+O2(g)===H2O(g) ΔH2=-241.8 kJ·mol-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含0.1 mol NaOH的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的0.1 mol·L-1乙二酸,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上图所示 B. 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 ΔH=-114.6 kJ·mol-1 C. 氢气的标准燃烧热为241.8 kJ·mol-1 D. 若反应②中水为液态,则同样条件下的反应热:ΔH>ΔH2 【答案】A 【解析】乙二酸是弱酸,向含0.1molNaOH的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的0.1mol·L-1乙二酸放出热量小于57.3 kJ,故A正确;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 由于有硫酸钡沉淀生成,放出的热量大于114.6 kJ,故B错误;氢气的标准燃烧热是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故C错误;若反应②中水为液态,则同样条件下的反应热:ΔH<ΔH2,故D错误。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6.芳香族化合物A与互为同分异构体,A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则A可能的结构有( ) A. 5种 B. 6种 C. 7种 D. 8种 【答案】C 【详解】有2个相同的取代基处于对位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如;将取代基换成2个—Br和2个—CH3,分子为轴对称或者中心对称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中心对称分子有1种,;轴对称分子有5种,分别为、、、、;共7种; 答案选C。 17.化合物 (a)、 (b)、 (c)同属于薄荷系有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c 都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B. a、b、c都能使溴水褪色 C. 由a生成c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D. b、c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D 【解析】A、芳香族化合物含有苯环,这三种化合物不含有苯环,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故A错误;B、a、c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褪色,b不含有碳碳双键,不能使溴水褪色,故B错误;C、对比a和c结构简式,a生成c发生加成反应,故C错误;D、b和c分子式为C10H18O,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 1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乙分别是X、W两元素对应的单质,丙、丁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戊是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且25℃时0.1mol/L 戊溶液的pH为13,工业上通过电解丙和丁的混合物来制取甲、乙、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Z>W>Y>X B. Z分别与X、Y、W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没有共价键 C. 元素Y与X、Z都能组成两种化合物 D. 乙与戊的水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具有漂白性 【答案】B 【分析】根据工业上通过电解丙和丁的混合物来制取甲、乙、戊,可推测是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故甲为氢气,所以X是H元素,乙是氯气,所以W为Cl元素,戊是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且25℃时0.1mol/L 戊溶液的pH为13,所以戊为氢氧化钠,根据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所以Y为O元素,Z为钠元素。 【详解】A、Z为钠元素,W为Cl元素,Y为O元素,X是H元素,原子半径大小比较先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原子半径:Z>W>Y>X,故A正确;B、钠与氧气在点燃那条件下生成过氧化钠,其中含有氧与氧之间的共价键,故B错误;C、Y为O元素,X是H元素,两者可以形成水和过氧化氢两种化合物,Z为钠元素,可以与氧元素生成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两种化合物,故C正确;D、乙为氯气,戊为氢氧化钠两者反应可生成次氯酸钠、氯化钠和水,此溶液具有漂白效果,故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为简单的无机推断,本题的突破点为工业上通过电解丙和丁的混合物来制取甲、乙、戊,可猜测应该是点解饱和食盐水,进而推出其他物质。原子半径大小比较先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离子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共价键。 19.探究浓硫酸和铜的反应,下列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装置甲进行铜和浓硫酸的反应 B. 用装置乙收集二氧化硫并吸收尾气 C. 用装置丙稀释反应后的混合液 D. 用装置丁测定余酸的浓度 【答案】C 【详解】A.铜与浓硫酸反应需加热,无酒精灯,错误; B.SO2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应该长管进,短管出,错误; C.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正确; D.NaOH溶液腐蚀玻璃,应放在碱式滴定管中,该滴定管是酸式滴定管,错误; 选C。 20.实验室模拟工业漂白液(有效成分为NaClO)脱除废水中氨氮(NH3)的流程如下: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①中采用蒸馏的方法精制粗盐水 B. ②中阳极的主要电极反应:4OH- - 4e- = 2H2O + O2↑ C. ③中制备漂白液的反应:Cl2 + OH- = Cl- + HClO D. ②、③、④中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详解】A. ①中采用蒸馏只能得到蒸馏水,得不到精制盐水,要得到精制盐水需要使用化学方法除去其中的杂质,错误; B.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②中阳极的主要电极反应:2Cl――2e-=Cl2↑,错误; C. 生成的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③中制备漂白液的反应:Cl2 + 2OH- = Cl- + ClO- + H2O,错误; D. ②中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和氯气以及氢氧化钠、③中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④中次氯酸钠与氨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钠,均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正确; 故选D。 21.下列化学用语或物质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A. 如图的键线式表示烃的名称为3-甲基-4-乙基-7-甲基辛烷 B. 符合分子式为C3H8O的醇有三种不同的结构 C. 乙烯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也能在一定条件下被氧气氧化成乙酸 D. 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的结构简式为,分子式是C15H20O5 【答案】C 【解析】A.此为烷烃,最长碳链为8,在2和6号碳上分别含有1个甲基,在5号碳上含有1个乙基,正确命名为:2,6-二甲基-5-乙基辛烷,故A错误;B.丙基有2种结构,故符合分子式为C3H8O的醇有2种不同的结构,即正丙醇和异丙醇,故B错误;C.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C正确;D.由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5H22O5,故D错误,故选C。 三、非选择题(共52分) 22.镍钴锰酸锂电池是一种高功率动力电池。采用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工艺制备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铝电极表面涂有LiNi1-x-yCoxMnyO2)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废旧锂离子电池拆解前进行“放电处理”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够提高“碱浸”效率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种)。 (3)“碱浸”过程中,铝溶解,在该反应中每产生1mol非极性共价键放出133.3kJ的热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模拟“碱浸”后过滤的操作,过滤后需洗涤,简述洗涤的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LiCoO2参与“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反应中H2O2做____________(氧化剂,还原剂)1molH2O2参与反应转移___ NA个电子 (6)溶液温度和浸渍时间对钴的浸出率影响如图所示,则浸出过程的最佳条件是____________。 (7)已知溶液中Co2+的浓度为1.0mol·L-1,缓慢通入氨气,使其产生Co(OH)2沉淀,则Co2+沉淀完全时溶液的最小pH为_______(已知:离子沉淀完全时c(Co2+)≤1.0×10-5mol·L-1,Ksp[Co(OH)2]=4.0×10-15,1g5=0.7,1g2=0.3,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答案】 (1). 放电有利于Li+向正极移动并进入正极材料 (2). 粉碎、适当增大NaOH的浓度、适当升高温度等 (3). 2Al(s)+2H2O(l)+2NaOH(aq)=2NaAlO2(aq)+3H2(g) ΔH=-399.9kJ/mol (4). 沿玻璃棒向过滤器中加水至浸没沉淀,待水滤出后重复操作2~3次 (5). 2LiCoO2+6H++H2O2=2Li++2Co2++4H2O+O2↑ (6). 还原剂 (7). 2 (8). 75℃,30min (9). 9.3 【分析】采用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工艺制备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将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预处理,加入NaOH溶液浸取过滤,固体加入H2SO4和H2O2,得到含有Ni2+、CCo2+、Mn2+溶液,溶液中加入MnSO4、NiSO4、CoSO4调整比例,加入一水合氨,得到沉淀,再加入Li2CO3,得到正极材料。 【详解】(1)废旧锂离子电池拆解前进行“放电处理”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其原因是:放电有利于Li+离子移向正极并进入正极材料; (2)提高浸取的效率,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粉碎,适当增大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浓度,适当提高反应温度等; (3)铝溶于NaOH,生成NaAlO2和H2,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每产生1mol非极性键,即每产生1molH2,放出133.3kJ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2Al(s)+2H2O(l)+2NaOH(aq)=2NaAlO2(aq)+3H2(g) ΔH=-399.9kJ/mol; (4) 沿玻璃棒向过滤器中加水至浸没沉淀,待水滤出后,重复操作2~3次; (5) LiCoO2中Li的化合价为+1,Co的化合价为+3,加入H2O2、H2SO4中,Co的化合价降低到+2,则H2O2中O的化合价升高,从-1升高到0,生成O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离子方程式为2LiCoO2+6H++H2O2=2Li++2Co2++4H2O+O2↑,H2O2中O的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H2O2中O的化合价升高,从-1升高到0,1molH2O2参与反应转移2mol电子,则转移2NA个电子; (6)温度不是越高越好,温度高,加热时耗能高,从图中可知,在30min时,85℃和75℃,Co的浸出率均最高,选择温度较低的,减小耗能;答案为75℃,30min; (7) 离子沉淀完全时c(Co2+)≤1.0×10-5mol·L-1,Ksp[Co(OH)2]=c(Co2+)c2(OH-),则,,pH=-lg(H+)=-lg(5×10-10)=-lg5+10=9.3。 23.三氯化碘(IC13)在药物合成中用途非常广泛。已知ICl3熔点33℃,沸点73℃,有吸湿性,遇水易水解。某小组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取ICl3(部分夹持和加热装置省略)。 (1)按照气流方向连接接口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A中导管m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移除酒精灯为了使反应能顺利进行烧瓶中可以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用于除杂,同时作为安全瓶,能监测实验进行时后续装置是否发生堵塞,若发生堵塞C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氯气与单质碘需在温度稍低于70℃下反应,则装置E适宜的加热方式为_________。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粗碘的制备流程为: 操作Y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_______,操作Z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a→d→e→b→c→g→h→f(接口b与c、g与h可互换) (2). 使浓盐酸顺利滴下 (3). 2Cl-+MnO2+4H+Cl2↑+Mn2++2H2O (4). KMnO4 (5). 锥形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6). 水浴加热 (7). 3Cl2+I22ICl3 (8).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9). 分液漏斗 (10). 蒸馏 【分析】用A装置制备Cl2,制备的Cl2中常含有HCl和H2O,需要除杂,所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用CaCl2除去H2O,在E中发生反应生成ICl3,由于产物遇水易水解,需要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E,需要在E装置后再加上一个干燥装置。 【详解】(1)利用A装置制取氯气,利用浓盐酸制取的氯气中常含有HCl和H2O等杂质,需要除去,利用C除去HCl,利用B除去水,E为发生装置,由于产物遇水易水解,需要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E,需要在E装置后再加上一个干燥装置。接口顺序为a→d→e→b→c→g→h→f(接口b与c、g与h可互换);装置A中的导管连接分液漏斗和下部的圆底烧瓶,平衡气压,使浓盐酸顺利滴下; (2)浓盐酸和MnO2加热生成Cl2、氯化锰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Cl-+MnO2+4H+Cl2↑+Mn2++2H2O;如果不用加热的方法制备氯气,则可以使用KMnO4; (3)如果发生堵塞,C中压强会增大,会将饱和食盐水压入长颈漏斗中,可以看到锥形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4)加热的温度稍低于70℃,可以用水浴加热,便于控制温度,且受热更充分;E中Cl2与I2生成ICl3,化学方程式为3Cl2+I22ICl3; (5)E中Cl2和I2反应,Cl2不一定完全反应,Cl2有毒,但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缺陷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6)碘水中加入CCl4,为萃取,萃取需要的分液漏斗;碘溶于CCl4 中,从溶液中分离得到溶质和溶液,可用蒸馏。 24.端炔烃在催化剂存在下可发生偶联反应,称为Glaser反应。2R—C≡C—HR—C≡C—C≡C—R+H2该反应在研究新型发光材料、超分子化学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下面是利用Glaser反应制备化合物E的一种合成路线: 回答下列问题: (1)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D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2)①和③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用1molE合成1,4−二苯基丁烷,理论上需要消耗氢气______mol。 (4)化合物()也可发生Glaser偶联反应生成聚合物,该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设(4)生成1mol单一聚合度的G,若生成的G的总质量为1260g,则G的n值理论上应等于____________。 (6)芳香化合物F是C的同分异构体,其分子中只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数目比为3:1,写出其中3种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用2−苯基乙醇为原料(其他无机试剂任选)制备化合物D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 苯乙炔 (3). 取代反应 (4). 消去反应 (5). (6). 4 (7). n+(n-1)H2O (8). 10 (9). (任意三种) (10). 【分析】B在光照下与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可知B为乙苯,结构简式为,A与CH3CH2Cl得到B,可知A为苯。根据信息,2分子D发生Glaser反应,得到E,结构简式为。 【详解】(1) B在光照下与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由C的结构简式,可知B为乙苯,结构简式为;D的名称为苯乙炔; (2)反应①为苯和CH3CH2Cl反应,苯环上的H原子被乙基取代,引入乙基,为取代反应;由C和D的结构可知,C中脱去2分子的HCl,得到D,则反应③为消去反应; (3)根据信息,2分子D发生Glaser反应,得到E,结构简式为;1mol碳碳三键完全加成需要2mol氢气,现加成为1,4−二苯基丁烷,则需要4mol氢气; (4)根据信息,发生Claser反应时,C-H断裂,化合物发生缩聚反应时,将C-H断开,可以发生缩聚反应得到高分子化合物,化学方程式为n+(n-1)H2; (5)假设(4)生成1mol单一聚合度的G,若生成的G的总质量为1260g,链接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 1mol单一聚合度的G,总质量为1260g,则有124×n+2=1260,则n=10; (6)C的分子式为C8H8Cl2,F是C的同分异构体,其分子中只有与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数目比为3:1,则可知道F中含有2个处于对称位置的甲基和2个处于对称位置的Cl原子,结构有; (7)苯乙醇先发生消去反应,得到苯乙烯,在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得到卤代烃,再模仿C到D,得到苯乙炔;答案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