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1.需求曲线(D)与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平衡点)。如果不考虑其他条件,当某种条件发生变化时,引起E点向E1点移动。以下对E向E1点的移动解释合理的是 ‎①加强环保检查力度,某行业限产停产增加,发生甲图变化 ‎②绿色保健产品日益受到人们青睐,发生乙图变化 ‎③改革盐业管理体制,放宽市场准入,发生丙图变化 ‎④个税起征点提高、扣除项目增多,高档耐用品市场发生丁图变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甲图中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供给量减少,从而引起E向E1点移动,商品价格上升;乙图中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供给量增加,从而引起E向E1点移动,商品价格下降;丙图中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需求量减少,从而引起E向E1点移动,商品价格下降;丁图中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需求量增加,从而引起E向E1点移动,商品价格上升;①某行业限产停产增加,会引起商品的供给量减少,会引起甲图变化,符合题意;②绿色保健产品日益受到人们青睐,说明该保健品的需求量增加,会引起丁图变化,②应排除;③改革盐业管理体制,放宽市场准入,会引起盐的供给量增加,会引起乙图变化,不符合题意,应排除;④个税起征点提高、扣除项目增多会引起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加,会引起丁图变化,④符合题意;本题应选D。‎ ‎2.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 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稳增长首先是要保就业。在我国 ‎①党和政府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提供全方位的就业公共服务和工作岗位 ‎②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事关整个社会的生产发展和劳动者的生活尊严 ‎③平等就业作为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受到法律保护 ‎④党和政府着力消除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就业的相关知识。①表述错误,党和政府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但不能提供工作岗位;③表述错误,平等就业是劳动者享有的权利,而不是义务;②④符合题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因为在我国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事关整个社会的生产发展和劳动者的生活尊严,所以党和政府著力消除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本题选C。‎ ‎3.2018年12月1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八字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总的要求。下列正确体现积极的财政政策传导路径的是 ‎①增加经济建设支出→扩大社会总供给→生产扩大→拉动经济增长 ‎②降低存贷款利率→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推动供给侧改革 ‎③加大民生支出力度→稳定社会预期→消费需求增加→拉动经济增长 ‎④降低进口关税→行业内部竞争加剧→国内相关产业面临挑战→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宏观调控。③选项观点符合题干,加大民生支出力度属于积极财政政策,会稳定社会预期,从而增加消费需求,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入选。④选项观点符合题干,降低进口关税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进口关税降低后,进口商品和相关国内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国内相关产业面临挑战,从而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入选。①选项观点表述错误,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增加经济建设之后会扩大社会总需求,而不是扩大社会总供给,排除。②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设问要求财政政策,而降低存贷款利率是货币政策,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为什么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三大手段?‎ ‎①为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之一。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②含义: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③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④三大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经济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战略、规划、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 法律手段: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 行政手段: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 宏观调控三种手段之间的关系: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4.比较优势原理是自由贸易的理论基础。假如甲国和乙国的汽车和粮食的劳动生产率分别如下:‎ 劳动生产率 汽车 粮食 甲国 ‎1辆汽车/1万小时 一吨粮食/500小时 乙国 ‎1辆汽车/9000小时 一吨粮食/300小时 根据上述两国的劳动生产率情况,按照比较优势原理,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①甲国主要生产粮食,乙国主要生产汽车,然后通过互换,形成互惠互利 ‎②甲国主要生产汽车,乙国主要生产粮食,然后通过互换,形成互惠互利 ‎③甲国减少汽车和粮食生产,主要进口乙国的汽车和粮食,节约劳动成本 ‎④甲国和乙国分别调整产品结构,生产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提高劳动价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④: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个国家,那么,这个国家在生产这种产品时就有比较优势,从表中数字可以看出,甲国生产汽车具有比较优势,乙国生产粮食具有比较优势,甲国和乙国应分别调整产品结构,生产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提高劳动价值,②④符合题意。‎ ‎①:从材料可知,甲国生产汽车具有比较优势,乙国生产粮食具有比较优势,甲国应主要生产汽车,乙国主要生产粮食,①说法错误。‎ ‎③:从绝对优势上看,乙国在汽车和粮食生产上均占优,但从比较优势上看,甲国生产汽车具有比较优势。材料要求按照比较优势原理比较两国的劳动生产率情况,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点睛】比较优势理论可以表述为:在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 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益处。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5.D市成立红色挎包宣传队,为实现“既装得下伟大理想,也装得下温暖民生”的目标,队员们沉入基层,倾听千家万户的呼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党的方针政策和政府的惠民举措,生动地宣传到群众心里。上述做法:‎ ‎①体现了人民的权利有制度保障 ‎②创造了基层群众自治的新方式 ‎③推进了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 ‎④夯实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政府和党的相关知识。①不合题意,材料不体现制度保障;②不合题意,题意是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政府的惠民举措,没有创造基层群众自治的新方式;③④符合题意,红色挎包宣传队沉入基层,通过倾听千家万户的呼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政府的惠民举措,推进了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夯实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本题选D。‎ ‎6.国务院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制定实施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行政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时,必须广泛征询企业或行业协会的意见,同时为政策实施预留合理缓冲期,以确保涉企政策不脱离企业经营活动实践。这体现了政府 ‎①进一步简政放权,增强企业经营的自主权 ‎②坚持求真务实,推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③转变职能,提高为经济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④推进依法行政,着力提高行政决策的效率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政府的相关知识。①不合题意,材料中强调通过征求群众意见使政策更符合实际,没有涉及简政放权;通过征求群众意见使政策更符合实际,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体现了政府坚持求真务实,推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②符合题意;政府为政策实施预留合理缓冲期,确保涉企政策不脱离企业经营活动实践,体现了政府转变职能,提高为经济服务的能力和水平,③符合题意;④项中“推进依法行政”符合题意,但材料中政府的做法不是在着力提高行政决策的效率,不选。本题选C。‎ ‎7.2019年以来,委内瑞拉政局动荡,中方希望委内瑞拉保持和平稳定,呼吁各国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委内瑞拉内政,反对借所谓“人道主义援助”问题达到政治目的。我国的态度表明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出发点 ‎②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处理国际事务 ‎③我国积极承担大国责任,竭力维护世界和平 ‎④主权国家履行法定义务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途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维护国家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①错误。‎ ‎②③:中方希望委内瑞拉保持和平稳定,呼吁各国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委内瑞拉内政,反对借所谓“人道主义援助”问题达到政治目的。我国的态度表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处理国际事务,同时说明我国积极承担大国责任,竭力维护世界和平,②③符合题意。‎ ‎④: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根本途径,④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1)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2)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8.“文明是多样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由此可见,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 ‎①要批判继承,做到推陈出新 ‎②要求同存异,反对“封闭主义”‎ ‎③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防止文明冲突 ‎④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能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④: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由此可见,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能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要求同存异,反对“封闭主义”,②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强调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而批判继承、推陈出新是对待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①与题意不符。‎ ‎③: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不等于就能防止文明冲突,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要性+重要性、意义)‎ ‎(1)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多样性对人类社会来说是必不可少。‎ ‎(2)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还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4)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5)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9.唐宋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伊始,“学习强国”平台的文化课堂就推出了某教授的系列讲座《唐宋诗词的风骨气韵》,该教授通过唐宋诗词,为我们展现了诗词描绘的时代风采时代精神。学习唐宋诗词 ( )‎ ‎①是促进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和主要途径 ‎ ‎②有助于我们坚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信念 ‎③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客观需要 ‎ ‎④推动了古典诗词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自信、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唐宋诗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唐宋诗词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客观需要,有助于我们坚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信念,②③正确;①中的“主要途径”、④中的“推动了”夸大了学习唐宋诗词活动的作用,排除。故本题选C。‎ ‎10.传播学里有个概念叫“沉默螺旋”,是指当人们发现自己的观点处于少数或者容易被批判时,会选择沉默来防止被孤立。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学者提出了“反沉默螺旋”:曾经的“一己之见”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条件下,反而比以往更容易传播。从认识论角度看,上述现象说明:‎ ‎①人的认识是具体的、历史的 ‎②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相伴而行 ‎③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已有认识的过程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以“反沉默螺旋”理论为背景,考查认识与真理的相关知识,考査考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曾经的“一己之见”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条件下,反而比以往更容易传播。这说明认识是具体的、历史的,①符合题意;真理和谬误总是相伴而行,但两者有明确的界限,②说法错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学者提出了“反沉默螺旋”说明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③符合题意;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向前发展的过程,不是推翻已有认识的过程,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11.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著作中,经常会引用古代典籍中的经典名句,用中国经典讲“中国经验”,以中国道理说“中国道路”。在他引用的诗词中,与“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所蕴涵的哲理相近的是 A.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B.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C.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D.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发展的实质。A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强调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强调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而不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干相符,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强调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就是强调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入选。D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强调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排除。故本题选C。‎ ‎12.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代表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的时代强音。习近平这一号召的哲学依据是 ‎①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强大动力 ‎②辩证法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创新的 ‎③辩证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④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其变化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国家主席习近平代表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的时代强音,习近平这一号召的哲学依据是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辩证法在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①②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改革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没有涉及辨证否定观、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其变化发展,排除③④。故选A。‎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 材料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拥有统一、规范的语言,是关系到国家独立和民族凝聚力的具有政治意义的大事。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方言所体现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汉语的各种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也是普通话健康发展的资源和保障。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和特定族群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性元素之一,是人类珍贵的无形遗产;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整个文明也会消失。‎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由于人口大量流动,城市语言和方言的生态环境也发生急剧变化:一是普通话的生存环境大为改善,普通话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和使用的语言;二是方言的使用场域日渐萎缩,使用能力也日渐衰微。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有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推广普通话,贬抑方言”;另一种意见是“反对过分推广普通话,大力提倡保卫方言”。‎ 材料二:推广普通话是我国宪法所规定的,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A校为有力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要求学生在课堂发言、自习等学习场合中,必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学习用语。学校各类文体活动和校园广播必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宣传广播用语,在校园形成浓厚的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氛围。‎ ‎(1)针对材料一中的两种意见,你赞成哪种观点?请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阐明理由。‎ ‎(2)结合材料一中的两种分歧,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3)根据材料二,请指出A校所作规定体现的两种矛盾分析方法。‎ ‎【答案】(1)推广普通话,贬抑方言:①语言和文字是文化传播的媒介,方言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方言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和差异性。这种差异阻碍人们之间的交际、沟通和了解。③推广普通话有利于促进经济繁荣、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我国民族凝聚力和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反对过分推广普通话,大力提倡保卫方言: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方言有利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②方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有利于表达民族情感、增强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③方言是普通话健康发展的资源和保障,使用方言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社会实践、受到的教育等不同,所以对使用普通话或者保护方言的态度不同。②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或“价值判断影响价值选择”)。人们对普通话或者方言的不同态度正是基于不同的价值判断做出的选择。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差异性。对于使用普通话或者保护方言的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看法。④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应该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推广使用普通话或者提倡保护方言应该做出既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又合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择。‎ ‎(3)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正确解决矛盾。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要求学生:“针对材料一中的两种意见,你赞成哪种观点?请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阐明理由。”从材料可知,两种意见分别指的是:推广普通话,贬抑方言;另一种意见是“反对过分推广普通话,大力提倡保卫方言”。材料要求考生选择赞成哪一种观点,并且说明理由,因此,本题有一定的开放性,考生选取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即可。如果是赞成第一种意见,我们可以从方言在文化交流和传播方面的局限性的角度来加以回答。如果是赞成第二种意见,我们可从文化遗产的作用,方言的作用的角度来加以作答。‎ ‎(2)本提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一中的两种分歧,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本题考查的是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点,在解答本题时,考生首先要形成对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知识点的完整的知识体系,经过回忆我们可知,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知识点包括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实现。经过分析材料和结合两种观点的分歧可知,本题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观的知识点来回答。‎ ‎(3)经过分析材料可知,本题体现的矛盾分析法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原理和方法论。‎ 考点: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遗产、民族文化、历史唯物主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4.2016年5月31日,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是万物之本、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 某市一块8平方公里的土地被镉、锰、铜等金属污染,引发居民对用水安全的担忧。市政府依法关停污染企业,下决心修复土壤,但资金不足成为土壤治理的瓶颈。该市考察了甲、乙两市的治理经验。‎ 甲市政府依托地方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发行金属污染治理专项债券67亿元,募集资金用于企业搬迁退出、土壤修复等43个项目。‎ 乙市政府出资20亿,A建设集团出资35亿,B环保公司出资35亿,共同组建一家生态治理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出资人。B公司具体承担土壤修复工程,A集团承担土壤修复后的新城建设(包括滨江公园景观带、商业金融区、智能生活区)。最后,土地使用出让增值收入在政府和企业间进行分配。‎ 权衡甲乙两市经验,该市经过论证最终决定借鉴乙市土壤修复经验,请你运用经济学知识对该市的选择加以说明。‎ ‎【答案】①甲市通过发行地方债虽然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但会加重政府财政负担,如果未来土地增值能力不足,政府可能面临债务风险。②乙市把土壤修复与土地开发相结合,利用市场机制调动企业参与治污的积极性,政府与市场结成了利益与风险共同体(若考生答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科学的宏观调控或科学宏观调控和市场有机结合亦可);③既有利于弥补财政资金不足,又有利于激发民间资本活力(或非公经济活力亦可);④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⑤有助于促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运用经济学知识对该市的选择加以说明。这类题型较为新颖,解答时应对该市的最终选择具体分析,找到理由,回答出为什么不选择甲市的经验而选择乙市的经验。‎ 该市权衡甲乙两市经验,经过论证最终决定借鉴乙市土壤修复经验。这是因为乙市把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与科学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把土壤修复与土地开发相结合,利用市场机制调动企业参与治污的积极性;既有利于弥补财政资金不足,又有利于激发民间资本活力;有助于优化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市不选择甲市场经验是因为甲市虽然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但会加重政府财政负担,增加了债务风险。‎ ‎【点睛】概括中心论点。快速阅读背景材料,把握材料的核心内容或中心议题。有的材料内涵丰富,层次较多,对材料难以全面把握,因此,要把复杂的材料内容分解为若干层次,归纳提炼每一层次的中心,进而全面准确地理解材料的中心内涵。‎ ‎15.新时代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党建引领是根本,让老百姓有获得感是核心。‎ 某市坚持以乡村振兴为导向,以党建为引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培育等结合起来,把基层党建活力转化为动力,切实推动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针对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组织力不强等问题,积极开展村党建标准化试点工作,深入实施提升组织力、提高基层党建质量“双提”行动,着力建设坚强战斗堡垒。充分挖掘“土专家”“田秀才”,切实建强致富带头人队伍,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发展的良好局面,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凝心聚力。不断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健全完善村两委议事决策制度,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不断提高村干部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逐步形成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力量。党建引领乡村“树文明”,以党支部为引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党员教育培训,为党员干部精神上“补钙”、思想上“充电”、工作上“加油”,使之成为传播文明的主力军。‎ 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谈谈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 ‎【答案】①有利于发挥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对乡村治理工作的领导。‎ ‎②有利于发挥共产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③有利于发挥村民首创精神,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④有利于发展基层民主,使村民自治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时代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党建引领根本为背景材料,考查政治生活相关知识。‎ 可结合材料,从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共产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村民首创精神、发展基层民主等方面,谈谈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谈谈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 从材料可以看出,在乡村振兴中要加强党的领导,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村民自治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可运用所学政治知识,从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共产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村民首创精神、发展基层民主等方面,谈谈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 ‎【点睛】实行村民自治,必须发挥村党支部作用。要发挥村党支部的思想引领作用。村党支部要强化思想引领,提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觉悟,努力做到思想统一行动自觉,真心真意全心全力投入,为改变农村面貌改善群众生活质量而不懈工作;要发挥村党支部的组织领导作用。村党支部要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带领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引领群众积极参与,共同建设美丽乡村;要发挥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核心作用。‎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