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5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课标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小说阅读第1节小说情节类两大热点题型课件
第 1 节 小说情节类两大热点题型 情节是小说的核心部分,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高考对情节考查的题型有 3 种:情节概括题、情节作用题和情节手法题。由近 3 年的考卷可以看出,情节作用分析题和情节手法鉴赏题是考查的热点。 题型一 情节作用题:抓住关联,忌贴标签 一、失误探因 考查方向 失误原因 情节作用题 不明情节作用类型而答非所问 脱离文本实际而乱贴标签 答题思路不清晰,要点不全 二、得分指导 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段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小说情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交代或突出环境,给读者以某种感受;二是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 [ 典题印证 ] (2017 · 山东卷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七岔犄角的公鹿 ( 鄂温克族 [ 注 ] ) 乌热尔图 ① “ 你,你别打啦! ” 我两眼盯着他,一串泪珠滚出眼窝。 ② “ 喊啥,小崽子?你像只猫,整天待在帐篷里,靠我养活! ” 他吼着,举起熊掌似的大手,又朝我打来。 ③ “ 我去打猎,给我枪 —— 我爸爸留给我的猎枪。 ” ④ 他愣了一下,那双醉红的眼睛像打量陌生人似的瞅着我。我不哭了,再也不想哭了,挺着胸脯站在他面前,我感到一下子长大了。我爸爸早死了,妈妈为了过活跟了他,没过几年,妈妈也病死了,我就只好和他在一起熬日子。我从未叫过这位继父一声 “ 爸爸 ” ,只在心里喊他的名字:特吉 —— 部落里的人都这样叫他。 ⑤ “ 给,小崽子。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你有这个胆子吗? ” ⑥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撞个跟头。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 “ 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 ” ⑦ “ 先别吹。打猎可不像往嘴里灌酒那么容易。 ” 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地喝起来。 ⑧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子弹袋和猎刀是爸爸用过的。我要靠这些,再加上我自己的勇敢,成为一个猎手,一个让全部落人都服气的猎手。 ⑨ 我慢慢地攀上山顶。这是一个漂亮的山峰,它的背上长满松树和桦树,前胸盖着白雪,侧面是片凹下去的向阳坡。这里准有野兽。等了大半天,果然没叫我失望,桦树林里有什么的影子在晃动。我咬紧牙,瞄准黑影,端平猎枪。枪响了,野兽晃了晃,踉跄着奔出树林。是一头健壮的公鹿,它头上顶着光闪闪的犄角,犄角分成了七个支岔,很有气势。鹿一眼瞥见我,扭头叫了一声。顿时,又从树林里跑出五只受惊的野鹿,有母鹿,有小鹿。公鹿一瘸一拐地跟在最后,不时扭头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看得出来,它在护卫鹿群。转眼间,它们爬过山岗,消失在密林里。这时,太阳已经溜到山尖,树林变得黑森森的,我想今天是撵不上它了。 ⑩ 晚上,坐在火堆旁,我心里也有一个不安的火苗在上下乱蹿。 “ 今天,我打了个鹿。是七岔犄角的公鹿,可大啦!它流的血真多,要不是天晚了,我真 ……” 我对特吉说。他不喝酒的时候,脸上没有凶相,但总是阴沉沉的。 ⑪ “ 嘿,傻小子。流点血,这能算你打了鹿?打鹿的人,剥了鹿皮,先把鹿腰子拿回来,让大家尝尝 …… 鹿可不像你,碰一下就哭。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懂吗? ” ⑫ 我好像被灌了一脖子雪,心里又气又恼: “ 明天,我会拿鹿腰子让你尝的。 ” ⑬ 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赶到昨天打猎的山坡,沿着伤鹿留在雪地上的蹄印追着。不知什么时候,雪地上多了一行奇怪的蹄印。突然,从左侧山脚的桦树林里传来咔嚓咔嚓的响声,六只野鹿在那里惊慌奔逃。我认出那头被我打伤的公鹿,它瘸了一条腿,跑在鹿群后面。一只狼在后面拼命地追赶,并且越追越近。公鹿扭头瞅瞅,撇开鹿群,一瘸一拐地直奔山坡跑来,它跑上山顶,到石崖前放慢脚步,一步一步蹬着石崖。看起来它很费力,忍着痛。 ⑭ 快点,狼追上来啦!我被这头危难中的受伤的鹿吸引了,忘记了自己狩猎的使命。 ⑮ 猛冲过去的狼一口咬住鹿的后腿,几乎就在同时,鹿猛地一蹬,狼怪叫一声,滚了下来。我看见鹿的后腿被连皮带肉撕下一块。啊,真有一手。为了弄死这家伙,甘心让它咬去一块肉。可惜那一蹄没踢在狼的脑壳上。 ⑯ 狼在地上打了个滚,弓着腰,咧着嘴,发疯似的朝石崖冲去。鹿低下头,把粗壮、尖利的犄角贴在脚下的石头上,沉着地等待着。 ⑰ 啊,这只狼真坏。它借助跑的冲力腾空朝鹿扑去。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 ⑱ 就在狼对准鹿脖子下口的一刹那,鹿猛地扬起低垂的犄角,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 ⑲ 鹿胜利了。它骄傲地扬起头,把漂亮的犄角竖在空中。 “ 呦 —— ” 七岔犄角的公鹿站在崖顶呼唤同伴,山谷里传来鹿群的回音。 ⑳ 我躲在它的下风,着迷地瞅着它。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的犄角,显得那么刚硬;它那细长的脖子挺立着,象征着不屈;四条直立的腿,似乎聚集了全身的力量。我想起特吉的话: “ 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 ” 结合文本信息,解答题目,找到类题规律。 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思维方向 题干已经很明确地提到了 “ 开篇 ” ,是考查 的作用。 第二步:多维思考,回扣文本作答 解答此类题目,必须先概括内容,然后再根据内容思考其作用,一般从 和 两大角度分析。 开头情节 内容 结构 从内容 上看 对读者 的作用 激烈的冲突,起到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对人物 的刻画 “ 我 ” 与特吉的冲突引出了 “ 我 ” 的身世、与继父的情感隔膜,以及 “ 我 ” 对亲情的渴望。而在冲突过程中,也刻画了 “ 我 ” 的倔强和好强的性格特点。 从结构 上看 小说的开篇一般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推动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 答案:① 通 过紧张的冲突,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把读者迅速带入小说情境;②引出下文 “ 我 ” 去打猎的故事;③交代 “ 我 ” 的孤儿身份、与继父的情感隔膜,以及 “ 我 ” 对亲情的渴望;④初步刻画 “ 我 ” 性格的倔强和好强。 答案:① 陡 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②表现 “ 我 ” 复杂的内心世界,对人物的刻画起到重要作用;③深化了小说的主题;④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 [ 技法点拨 ] 突破情节作用题 “ 2 角度 ” 1 .内容角度 (1) 与环境关系。交代 / 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2) 与人物关系。塑造人物 …… 形象,表现人物 …… 性格或精神,刻画人物 …… 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等。 (3) 与主题关系。揭示 / 表达 / 寄托 / 暗示 …… 主题,深化 …… 主题,突出 …… 主题,丰富 …… 主题等。 (4) 与读者关系。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2 .结构角度 照应前文;承上启下;线索,贯串全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等。 题型二 情节手法题:关注叙描之法,准确全面作答 一、失误探因 考查方向 失误原因 情节手法题 对各类手法相关知识不够熟悉而失分 术语运用不够到位而失分 答题步骤知之甚少而导致失分 二、得分指导 情节手法是指能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具体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前者是指作者叙述故事的技巧,包含叙述手法和叙述人称;后者是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用线索串联、悬念设置、伏笔照应等技巧。 [ 典题印证 ] (2019 · 浙江卷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呼兰河传 ( 节选 ) 萧红 邻居家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 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园。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都种着倭瓜、西葫芦或是黄瓜等类会爬蔓子的植物;倭瓜爬上墙头了,在墙头上开起花来了,有的竟越过了高墙爬到街上去,向着大街开了一朵火黄的黄花。 因此那磨房的窗子上,也就爬满了那顶会爬蔓子的黄瓜了。黄瓜的小细蔓,细得像银丝似的,太阳一来了的时候,那小细蔓闪眼湛亮,那蔓梢干净得好像用黄蜡抽成的丝子,一棵黄瓜秧上伸出来无数的这样的丝子。丝蔓的尖顶每棵都是掉转头来向回卷曲着,好像是说它们虽然勇敢,大树,野草,墙头,窗棂,到处的乱爬,但到底它们也怀着恐惧的心理。 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于是它们向前发展的速率更快了,好像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因为种在磨房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棂,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棂上开花了。 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 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那磨房的窗给蒙住了。 从此那磨房里边的磨馆就见不着天日了。磨房就有一张窗子,而今被黄瓜掩遮得风雨不透。从此那磨房里黑沉沉的,园里,园外,分成两个世界了。冯歪嘴子就被分到花园以外去了。 但是从外边看起来,那窗子实在好看,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满窗是黄瓜了。 还有一棵倭瓜秧,也顺着磨房的窗子爬到房顶去了,就在房檐上结了一个大倭瓜。那倭瓜不像是从秧子上长出来的,好像是由人搬着坐在那屋瓦上晒太阳似的。实在好看。 夏天,我在后园玩的时候,冯歪嘴子就喊我,他向我要黄瓜。 我就摘了黄瓜,从窗子递进去。那窗子被黄瓜秧封闭得严密得很,冯歪嘴子用手扒开那满窗的叶子,从一条小缝中伸出手来把黄瓜拿进去。 有时候,他停止了打他的梆子。他问我,黄瓜长了多大了?西红柿红了没有?他与这后园只隔了一张窗子,就像关着多远似的。 祖父在园子里的时候,他和祖父谈话。他说拉着磨的小驴,驴蹄子坏了,一走一瘸。祖父说请个兽医给它看看。冯歪嘴子说,看过了,也不见好。祖父问那驴吃的什么药?冯歪嘴子说是吃的黄瓜子拌高粱醋。 冯歪嘴子在窗里,祖父在窗外,祖父看不见冯歪嘴子,冯歪嘴子看不见祖父。 有的时候,祖父走远了,回屋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磨房的墙根下边坐着玩,我听到了冯歪嘴子还说: “ 老太爷今年没下乡去看看哪! ” 有的时候,我听了这话,我故意地不出声,听听他往下还说什么。 有的时候,我心里觉得可笑,忍也不能忍住,我就跳了起来了,用手敲打着窗子,笑得我把窗上挂着的黄瓜都敲打掉了。而后我一溜烟地跑进屋去,把这情形告诉了祖父。祖父也一样和我似的,笑得不能停了,眼睛笑出眼泪来。但是总是说,不要笑啦,不要笑啦,看他听见。有的时候祖父竟把后门关起来再笑。祖父怕冯歪嘴子听见了不好意思。 秋天,大榆树的叶子黄了,墙头上的狗尾草干倒了,园里一天一天地荒凉起来了。 这时候冯歪嘴子的窗子也露出来了。因为那些纠缠缠的黄瓜秧也都蔫败了,舍弃了窗棂而脱落下来了。 于是站在后园里就可看到冯歪嘴子,扒着窗子就可以看到在拉磨的小驴。那小驴竖着耳朵,戴着眼罩。走了三五步就响一次鼻子,每一抬脚那只后腿就有点瘸,每一停下来,小驴就用三条腿站着。 冯歪嘴子说小驴的一条腿坏了。 这窗子上的黄瓜秧一干掉了,磨房里的冯歪嘴子就天天可以看到的。 冯歪嘴子喝酒了,冯歪嘴子睡觉了,冯歪嘴子打梆子了,冯歪嘴子拉胡琴了,冯歪嘴子唱唱本了,冯歪嘴子摇风车了。只要一扒着那窗台,就什么都可以看见的。 一到了秋天,新鲜粘米一下来的时候,冯歪嘴子就三天一拉磨,两天一拉粘糕。黄米粘糕,撒上大云豆。一层黄,一层红,黄的金黄,红的通红。三个铜板一条,两个铜板一片的用刀切着卖。愿意加红糖的有红糖,愿意加白糖的有白糖。加了糖不另要钱。 冯歪嘴子推着单轮车在街上一走,小孩子们就在后边跟了一大帮,有的花钱买,有的围着看。 祖父最喜欢吃这粘糕,母亲也喜欢,而我更喜欢。母亲有时让老厨子去买,有的时候让我去买。 不过买了来是有数的,一人只能吃手掌那么大的一片,不准多吃,吃多了怕不能消化。 祖父一边吃着,一边说够了够了,意思是怕我多吃。母亲吃完了也说够了,意思是怕我还要买。其实我真的觉得不够,觉得再吃两块也还不多呢!不过经别人这样一说,我也就没有什么办法了,也就不好意思喊着再去买,但是实在话是没有吃够的。 当我在大门外玩的时候,推着单轮车的冯歪嘴子总是在那块粘糕上切下一片来送给我吃,于是我就接受了。 当我在院子里玩的时候,冯歪嘴子一喊着 “ 粘糕 ”“ 粘糕 ” 地从大墙外经过,我就爬上墙头去了。 因为西南角上的那段土墙,因为年久了出了一个豁,我就扒着那墙豁往外看着。果然冯歪嘴子推着粘糕的单轮车由远而近了。来到我的旁边,就问着: “ 要吃一片吗? ” 而我也不说吃,也不说不吃。但我也不从墙头上下来,还是若无其事地呆在那里。 冯歪嘴子把车子一停,于是切好一片粘糕送上来了。 ( 选自 《 呼兰河传 》 第七章,有删改 ) 结合文本信息,解答题目,找到类题规律。 第一步:审题干,明手法 题干中 “ 叙述上的特征 ” 其实就是叙述情节的手法,往往包括 、 、 等。解答这类题,可从以上几个角度考虑。 人称 视角 线索 第二步:定角度,析运用 抓作者 的写作视角 有的时候,我听了这话,我故意地不出声,听听他往下还说什么 …… 笑得我把窗上挂着的黄瓜都敲打掉了。 文章全文都是用第一人称在叙述,给人一种亲切自然之感,而且第一人称的 “ 我 ” 又是一个孩子,呈现了天真温暖的画面。 抓小说的叙述方式 从此那磨房里边的磨馆就见不着天日了。磨房就有一张窗子,而今被黄瓜掩遮得风雨不透。 文章在对场景的描写上,非常细腻、传神。 抓小说的 结构技巧 从 “ 夏天 ” 到 “ 秋天 ” 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 文章在叙述上运用了时间顺序来以此展开,节奏舒缓。 第三步:简概括,说效果 从人称角度来看,小说运用了 ;从小说的叙述方式来看,作者善于运用 描写;从小说的叙述方法角度来看,全文以 为序来展开情节。从这些角度考虑,找出对应的表达效果即可。 第一人称 时间 场景 ① 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②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③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④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 答案:① 结 尾部分并没有运用突转手法,而是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用精雕细琢的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②这样写看似平淡,实则平中见奇,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③细腻的描写所构成的强烈的画面感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 技法点拨 ] 情节手法题冲关 “ 3 步骤 ” 第一步:审题干,明手法 从 题干要求出发,快速锁定情节手法。当然,要准确界定情节手法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特别是情节叙述技巧、情节安排技巧。 第二步:定角度,析作用 分 析情节手法的运用,首先要找准切入角度,根据不同的角度具体分析如何运用。分析时,言之有据是关键,要善于抓住小说中的相关内容,逐层进行阐释,不枝不蔓,力求分析到位,如有必要,可分条列举。 第三节:简概括,说效果 对 情节手法的分析要扣住表达效果,主要分析对小说主题、作者情感具有怎样的作用。分析时概括要简洁,不要拖泥带水,要学会根据采分点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4 题。 19℃ 温情 菊韵香 ①四楼, 75 平方米,两室一厅,全新家装 …… 在花光全部积蓄、又贷款 15 万后,赵小飞终于实现了人生的一大奋斗目标:属于我赵小飞和老婆刘翠翠的新房到手了! ②这天中午,赵小飞向单位领导请了半天假,准备乔迁新居。谁知兴冲冲地一扎进租住在棚户区的旧房,便发觉情况有点不对劲 —— 老婆刘翠翠正偎在沙发里像没事人一样看电视呢,啥行动都没有。 ③ 这可真是奇了怪了。自从拿到新房钥匙的那天起,老婆几乎天天都盼着搬新房,可眼下要搬了,她咋没了动静?赵小飞纳闷地问: “ 翠翠,你怎么没收拾东西?是不是哪儿不舒服? ” ④ “ 我不想了! ” 刘翠翠打断了赵小飞,反问: “ 咱们买房,你从你爹妈那儿没少借钱吧? ” ⑤没错,总共借了 8 万,是父母多年积攒下的养老钱,救急钱。当初借钱时,父母说得很实在,也很让小两口感动:今后手头宽裕了就还,没有就拉倒。这事是摆在桌面上说的,刘翠翠也在场。难道出了啥差错? ⑥ 不等赵小飞琢磨透彻,刘翠翠一脸认真地说: “ 老公,你听我的,这家咱不搬,行吗? ” 赵小飞大为不解,问: “ 为啥?你总得给我个理由吧。 ” ⑦刘翠翠一一道来: “ 第一,两位老人辛苦了一辈子,结婚都是在乡下的老宅里结的,从没住过楼房;第二,你能上大学,能有今天,不都是老人省吃俭用供的吗?第三,老人要不给拿钱,想买房,得等到猴年马月去。所以呀,应该让老人先住新房一年。 ” ⑧听着听着,赵小飞禁不住心头一热,连忙说: “ 老婆,你真好。 ” ⑨ 小两 ロ 马上赶到老人的住处,连拉带劝,硬让两位老人进了新房。看着洁白的墙壁,时新的家具,老人局促得连手都不知该往哪儿放。 ⑩老人拉着刘翠翠的手看向赵小飞,再三叮嘱, “ 你听好了,今后你要敢欺负翠翠,我可不饶你! ” ⑪ 搬完家后,每隔上一段日子,刘翠翠便去看望一回老人。一天傍晚,天下大雪,翠翠又急急忙忙地跑去新房,进门就搓着手问: “ 爹,妈,外面真冷,可冻死我了,你们冷不冷? ” ⑫ “ 不冷不冷,一点都不冷。这新房啊封闭严实,保暖措施做得也好,可比住老房子受用多了 ” ,老人边说边乐得额头的皱纹都开了花。 ⑬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大半年过去。两位老人明事理,执意回老房,让小两口住进了新房。没过两个月,物业挨家挨户发出通知,要求业主尽快交纳取暖费。捏着通知,赵小飞皱起了眉头:热力又涨价了, 75 平方米的房间总共要交 2000 多块钱,这对背着十多万债务的两人来说可是笔不小的开销!正犯愁,刘翠翠手里扬着一张协议美滋滋地进了屋,赵小飞接过一看,当场怔住了 —— 老婆竟然办理了停热手续! ⑭ 在东北,热力是商品,而且新建住房都是分户供暖,可买可不买,可买 30 度也可买 15 度,价钱不一样。见刘翠翠做出这个决定,赵小飞瞪了眼: “ 你,你脑子没进水吧?科学家都说今年是千年寒冬,小心把咱俩冻成鱼干! ” ⑮ “ 停停,你老婆我啥时办过没把握的事? ” 刘翠翠眉飞色舞地回道, “ 实话告诉你,去年我也没让物业开栓,没交热费,老人没冻着吧?我测量过了,就算在最冷的时候,室内温度都没低过 19 度。 19 度,不冷不热,正好。 ” ⑯ 敢情,刘翠翠让爸妈住新房,压根就不是啥孝顺,而是拿他们做室温实验呢!好在温度高,让老人平安度过了寒冬。听到这儿,赵小飞哭笑不得。 ⑰ “ 当然是聪明,有心计呗。 ” 刘翠翠得意地说, “ 去年省了两千多,今年再省两千多,这四千块,可够咱俩攒小半年的了! ” ⑱ 科学家的估测,并非无稽之谈。这年初冬刚到,温度便急剧下降,冷得要死。而更让赵小飞和刘翠翠想不到的是,室外有多冷屋内就有多冷,穿着棉衣钻进被窝抱成一团也不顶事。实在难挨,刘翠翠硬着头皮敲开了隔壁的房门,抖索着冻得发青的嘴唇问: “ 阿姨,你屋里冷不冷?是不是供暖出问题了? ” ⑲ “ 供暖没出问题,是人心出了问题吧? ” 开门的,是个看上去约摸有 40 多岁的中年女人。女人看着刘翠翠,没好气地说: “ 去年冬天,我和邻居们每天都能看到两个老人在小区里晒太阳。他们是你父母吧?我们跟物业一打听才知道,老人房间里没供暖。 ” ⑳ “ 是没供暖,可室内从没低过 19 度! ” 答案:① 文 章主要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描述刘翠翠如何通情达理舍己为人孝顺公婆,让读者觉得她非常美好善良,然后揭露刘翠翠伪善的面目。②把刘翠翠的自私、虚伪、冷酷的形象揭示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差,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③有利于凸显主旨:苛待他人也会伤害自己,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 答案:① 为 刘翠翠提议让老人住进新房做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暗示刘翠翠的心机,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激发阅读兴趣。 [ 综合提能 · 模拟高考精准练 ] 3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打破了叙述的局限性,叙事自由而灵动,能使故事客观而真实地在读者面前慢慢展现出来,有很强的艺术效果。 B .小说以 “ 19℃ 温情 ” 为标题,新颖而形象,给读者留下悬念,并与文章内容相照应。 C .小说中的刘翠翠是一个虚伪、自私、工于心计的女人,作者主要通过语言和心理描写凸显了文章主旨。 D .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留白艺术,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用 “ 言有尽而意无穷 ” 来刻画她的形象。 解析: “ 作者主要通过语言和心理描写凸显了文章主旨 ” 分析有误,文中主要是通过语言描写。 答案: C 答案:① 每 个人都会为人父母,都会老去,刘翠翠应该孝顺自己的公婆,不应苛待他们。② “ 冷 ” 字一语双关,指出邻里之间应该相互关怀,内心不能像寒冷的天气一样冷酷。③子女应该善待并孝顺长辈,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关爱,充满爱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