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显微镜下大多数细胞中观察不到细胞核 B. 可用酸性染料醋酸洋红将染色体染成深色 C. 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D. 可观察到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排列在细胞板上 ‎【答案】C ‎【解析】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光学显微镜下多数细胞处于间期,能够观察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被龙胆紫染成深色的细胞核;解离过程是先剪取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染色是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详解】A. 显微镜下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有细胞核,故能观察到被龙胆紫染成深色的细胞核,A错误;‎ B. 醋酸洋红是碱性染料,可将染色体染成深色,B错误;‎ C. 实验中将根尖放入盛有15%的氯化氢和95%的酒精的混合液中解离,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C正确;‎ D. 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而细胞板出现在末期,D错误。‎ ‎2.下列关于细胞的衰老、凋亡和癌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老年人头发变白是由于黑色素细胞无法合成黑色素所致 B. 癌细胞的产生是一种累积效应,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 C.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在细胞生长增殖过程中起调控作用 D. 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掌握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之间的关系;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掌握细胞凋亡的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详解】老年人头发变白是由于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黑色素的合成减少引起的,A错误;正常机体内都存在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是一种累积效应,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B、C正确;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 ‎【点睛】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3.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花粉尚未成熟前对父本去雄 B. 测交结果可反映F1产生的配子种类、数量及比例 C. 孟德尔提出了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假设 D. 孟德尔对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增强了实验的严谨性 ‎【答案】D ‎【解析】豌豆属于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因此,豌豆杂交实验过程中,在进行杂交操作时,需要在花粉尚未成熟前对父本进行去雄操作;进行测交,是为了验证假说的正确性,测交结果可以反映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并不能反映其配子数量情况;孟德尔对于染色体,减数分裂等后人才发现的知识并不知晓,同时,孟德尔称作的遗传因子实质上后人提出的基因的概念雏形;孟德尔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和准确性,对七对相对性状进行了正反交实验。‎ ‎【详解】在花粉尚未成熟前对母本去雄,防止自花授粉,A错误;测交结果可反映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但不能反映F1产生配子的数量,B错误;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也不知道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错误;孟德尔对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增强了实验的严谨性,D正确;综上所述,选D项。‎ ‎【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杂交实验相关内容,涉及其杂交方法、假说内容、验证手段等内容的考查,均属于教材正文中核心内容,部分属于旁栏知识点,因此,对教材的深度理解和活学活用是考生能力提升的第一道关卡。‎ ‎4.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  )‎ A. 儿子、女儿全部为非秃顶 B. 女儿全部为秃顶,儿子全部为非秃顶 C. 女儿全为非秃顶,儿子为秃顶或非秃顶 D. 女儿为秃顶或非秃顶,儿子全为非秃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从性遗传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和理解从性遗传及分离定律等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考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详解】结合题干信息可知非秃顶男性的基因型为BB,非秃顶女性基因型为BB或Bb,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则子代基因型可能为BB或Bb,所以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女儿全部为非秃顶,儿子为秃顶或非秃顶,故选C。‎ ‎【点睛】正确解答此题需要透彻理解“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 ,进而分析作答。‎ ‎5.某植物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Y、y和R、r表示,若基因型为YyRr的该植物个体自交,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Y_R_︰Y_ rr︰yyR_︰ yyrr=9︰3︰3︰1,下列叙述不必要的是 A. 两对等位基因Y、y和R、r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 两对等位基因Y、y和R、r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C. 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不存在差别性致死现象 D. 受精过程中各种基因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答案】B ‎【解析】根据YyRr自交后代9:3:3:1可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由子代中Y_R_︰Y_ rr︰yyR_︰ yyrr=9︰3︰3︰1可知,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无论两对等位基因Y、y和R、r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还是同时控制一对性状,自交后代Y_R_︰Y_ rr︰yyR_︰ yyrr均为9︰3︰3︰1,B错误;后代Y-:yy=3:1,R-:rr=3:1,说明没有致死现象,C正确;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随机组合是得到9:3:3:1的前提,D正确。故选B。‎ ‎6.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其幼虫结茧情况受一对等位基因L(结茧)和Lm(不结茧)控制。在家蚕群体中,雌蚕不结茧的比例远大于雄蚕不结茧的比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雄蚕不结茧的基因型为ZLmW B. 雌蚕不结茧的基因型为ZLmZLm和ZLmZL C. L基因和Lm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L基因为显性基因 D. L基因和Lm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Lm基因为显性基因 ‎【答案】C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即雌家蚕为ZW,雄家蚕为ZZ.若L基因和Lm基因位于W染色体上,不论L基因为显性基因,还是Lm基因为显性基因,只有雌家蚕不结茧或结茧,与题意不符合;而在家蚕群体中,雌蚕不结茧的比例远大于雄蚕不结茧的比例,说明L基因和Lm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L基因为显性基因,则雌家蚕不结茧基因型为ZLmW,雄蚕不结茧的基因型为ZLmZLm。‎ ‎【详解】雄蚕不结茧的基因型为ZLmZLm,A错误;雌蚕不结茧的基因型为ZLm W,B错误;L基因和Lm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L基因为显性基因,则雌蚕不结茧的比例远大于雄蚕不结茧的比例,C正确;L基因和Lm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Lm基因为显性基因,则雄蚕不结茧的比例远大于雌蚕不结茧的比例,D错误。故选C。‎ ‎【点睛】伴Z隐性遗传病雌性患病率大于雄性;伴Z显性遗传病雄性发病率大于雌性。‎ ‎7.分别用β-珠蛋白基因、卵清蛋白基因和丙酮酸激酶(与细胞呼吸相关的酶)基因的片段为探针,与鸡的成红细胞、输卵管细胞和胰岛细胞中提取的总RNA进行分子杂交,结果见表(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探针 细胞总RNA β-珠蛋白基因 卵清蛋白基因 丙酮酸激酶基因 成红细胞 ‎+‎ ‎-‎ ‎+‎ 输卵管细胞 ‎-‎ ‎+‎ ‎+‎ 胰岛细胞 ‎-‎ ‎-‎ ‎+‎ A. 在成红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处于活动状态,卵清蛋白基因处于关闭状态 B. 输卵管细胞的基因组DNA中存在卵清蛋白基因,缺少β-珠蛋白基因 C. 丙酮酸激酶基因的表达产物对维持鸡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很重要 D. 上述不同类型细胞的生理功能差异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答案】B ‎【解析】就一个个体来说,各种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但形态、结构和功能却有很大差异,原因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是不同的。‎ ‎【详解】A、基因探针既可以用来检测目的基因存在,也可以目的基因转录的产物mRNA分子,若存在说明该基因得到了表达。在成红细胞中,不存在卵清蛋白基因对应mRNA,即该基因不表达,处于关闭状态,故A正确;‎ B、同一个个体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具有一套相同基因,故B错误;‎ C、丙酮酸激酶基因表达产物为与细胞呼吸相关的酶,保证细胞呼吸正常进行,提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故C正确;‎ D、上述不同类型细胞通过细胞分化形成,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故D正确。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8. 右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Ⅰ-Ⅳ)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A. Ⅱ所处阶段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B. Ⅲ代表初级精母细胞 C. ②代表染色体 D. Ⅰ-Ⅳ中的核DNA数量比是2:4:4:1‎ ‎【答案】A ‎【解析】A、Ⅱ表示初级精母细胞,可以基因的自由组合,A正确;‎ B、Ⅲ表示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 C、由图可知,①是染色体,②是染色单体,C错误;‎ D、Ⅰ中含有8条染色体,8个核DNA,Ⅱ中有8条染色体,16个核DNA,Ⅲ中有4条染色体,8个核DNA,Ⅳ中含有4条染色体,4个核DNA,故四个阶段的细胞中核DNA数目之比为:8:16:8:4=2:4:2:1,D错误。故选A。‎ ‎9.玉米中因含支链淀粉多而具有黏性(由遗传因子W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不变蓝;含直链淀粉多而不具有黏性(由遗传因子w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变蓝色。W对w完全显性。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种子播种下去,先后获取花粉和籽粒,分别滴加碘液观察统计,结果应为( )‎ A. 花粉1/2变蓝、籽粒3/4变蓝 B. 花粉、籽粒各3/4变蓝 C 花粉1/2变蓝、籽粒1/4变蓝 D. 花粉、籽粒全部变蓝 ‎【答案】C ‎【解析】用纯种的黏性玉米(WW)和非黏性玉米(ww)杂交产生F1,则F1的基因型为Ww,其能产生W和w两者比例相等的配子,其中含有W的黏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支链淀粉,遇碘不变蓝色;而含有w的非黏性花粉中所含的是直链淀粉,遇碘变蓝色。‎ ‎【详解】WW和ww杂交之后得到的种子中胚的遗传因子组成为Ww,该种子播种后发育成的植株产生含有W和w的花粉各占一半,所以滴加碘液后花粉有1/2会变蓝,而该植株产生的种子可以按照Ww自交来进行分析,遗传因子组成为WW和 Ww的籽粒遇碘不变蓝色,遗传因子组成为ww的籽粒遇碘变蓝色,因为(WW+Ww):ww = 3:1,所以籽粒有1/4变蓝。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熟练掌握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再结合题干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10.萝卜的花有紫色和白色,大花和小花,分别由二对等位基因(A a,B ‎ b)控制。现选用纯合紫色小花植株与白色大花植株杂交,F1表现为紫色大花,F1自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紫色小花:紫色大花:白色大花=1:2:1。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二对等位基因遗传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 B. 如果只研究花色性状,则F1紫色花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C. 如果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萝卜种群中不存在紫色大花的纯合体 D. 决定萝卜花色的等位基因遗传时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答案】A ‎【解析】由“用纯合紫色小花植株与白色大花植株杂交,F1表现为紫色大花”可知,紫色对白色为显性,大花对小花为显性,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 ‎【点睛】由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的比例为:紫色小花:紫色大花:白色大花=1:2:1,说明A与b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与B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二对等位基因遗传不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如果只研究花色性状,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则F1紫色花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B正确;由于A与b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与B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因此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萝卜种群中不存在紫色大花(AABB)的纯合体,C正确;决定萝卜花色的等位基因遗传时符合基因分离定律,D正确.‎ 二、综合题 ‎11.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 DNA 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 ‎(1)图1中 a、b、c 柱表示染色体的是_____,图2中表示二倍体生物体细胞分裂时期的是图_____。‎ ‎(2)图1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 2 中的_____,图2中丙所示的细胞有_____个染色体。‎ ‎(3)图1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_____;由Ⅱ变化为Ⅲ,相当于图2中的_____过程。‎ ‎(4)符合图1中Ⅳ所示数量关系的某细胞名称是_____。图1中哪些时期所对应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_____(填编号)。‎ ‎(5)图2中乙所示细胞的名称是_____,丙所示细胞的名称是_____‎ ‎【答案】 a 甲 乙 4 DNA复制 丙→乙 卵细胞或(第二)极体 ‎ ‎ III和IV 次级卵母细胞 初级卵母细胞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图1显示:a、b、c代表的结构在Ⅰ→Ⅳ中的变化分别为4→4→2→2、0→8→4→0、4→8→4→2,由此说明a、b、c分别代表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图2中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1中表示染色体的是a;图2中表示二倍体生物体细胞分裂时期的是图甲(有丝分裂后期);‎ ‎(2)图1中Ⅲ的数量关系染色体:染色单体:DNA=2:4:4,对应图2中的乙细胞;图2中丙所示的细胞有4个染色体;‎ ‎(3)图1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中,出现了姐妹染色单体,且DNA数量加倍,原因是由于DNA的复制;由Ⅱ变化为Ⅲ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的结果,相当于图2中的丙→乙过程;‎ ‎(4)图1中Ⅳ无姐妹染色单体,DNA与染色体均减半,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完成时,又因该动物为雌性,故细胞名称为卵细胞或(第二)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对应图1中的III和IV;‎ ‎(5)图2中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初级卵母细胞;乙所示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是丙细胞分裂而来,结合丙细胞中染色体颜色及细胞大小可知,乙细胞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 ‎【点睛】解答第(5)问时,乙细胞名称需要仔细观察,结合丙细胞作答。‎ ‎12.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研究人员已经弄清了野生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图所示:‎ ‎(1)据图分析,过程①是_______阶段,mRNA从_______进入细胞质,完成②过程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 ‎ ‎(2)野生青蒿生长受地域性限制,体内生成的青蒿素极少,科学家考虑采用______________(育种方法),利用酵母细胞大量获得青蒿素.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 ‎(3)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植物通常茎秆粗壮,叶片较大,推测青蒿素的含量也高,故尝试用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方法处理二倍体青蒿,该过程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得到四倍体青蒿.‎ ‎(4)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__________(“是”或“不是”)同一物种.‎ ‎【答案】转录 核孔 核糖体 ‎ ‎ 转基因技术(或基因工程或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基因重组 低温处理 秋水仙素处理 抑制纺锤体形成 不是 ‎【解析】分析题图:图中实线方框中表示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青蒿素的合成需要FPP合成酶、ADS酶和CYP71AV1酶。虚线方框表示酵母细胞合成FPP合成酶及固醇的过程,酵母细胞只能合成FPP合成酶,不能合成ADS酶和CYP71AV1酶,因此其不能合成青蒿素。‎ ‎【详解】(1)图中①表示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mRNA从核孔进入细胞质;过程②表示翻译,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2)野生青蒿生长受地域性限制,体内生成的青蒿素极少,科学家考虑采用转基因技术(或基因工程或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利用酵母细胞大量获得青蒿素.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3)低温或者水仙素处理可以抑制纺锤体形成,使细胞内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但不发生分离,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得到四倍体青蒿。‎ ‎(4)野生型青蒿是二倍体,与四倍体青蒿结合产生的后代是三倍体,三倍体高度不育,故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不是同一物种。‎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基因工程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同时还要求考生能分析题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答题。‎ ‎13.分析下列遗传系谱图,该病受一对常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D和d控制回答相关问题:‎ ‎(1)该病属于_________(填显、隐)性遗传。‎ ‎(2)6号基因型是____,8号基因型是__。‎ ‎(3)10号和12号婚配后,在他们所生的男孩患病的概率是__,再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是___。‎ ‎(4)9号基因型是____,他是纯合体的几率是_____。‎ ‎【答案】隐 dd Dd 1/6 1/12 Dd 0‎ ‎【解析】本题考查分离定律,考查分离定律的应用。根据“无中生有”可判断致病基因的显隐性,根据亲代的基因型可推测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详解】(1)根据3号、4号正常,6号患病,或7号、8号正常,13号患病,可判断该病属于隐性遗传。‎ ‎(2)6号为患者,一定为隐性纯合子,基因型是dd,8号含有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基因型是Dd。‎ ‎(3)该病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后代患病率与性别无关。10号基因型为Dd,12号基因型为1/3DD、2/3Dd,二者婚配后,他们所生男孩患病概率是(2/3)×(1/4)=1/6,再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是(2/3)×(1/4)×(1/2)=1/12。‎ ‎(4)9号表现正常,但一定含有其父6号遗传的致病基因,其基因型是Dd,他不可能是纯合子,是纯合体的机率是0。‎ ‎【点睛】男孩患病概率≠患病男孩概率 ‎(1)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①患病概率与性别无关,不存在性别差异,因此,男孩患病概率=女孩患病概率=患病孩子概率。‎ ‎②“患病”与“男孩”(或女孩)是两个独立事件,因此需把患病概率×性别比例,即患病男孩概率=患病女孩概率=患病孩子概率×1/2。‎ ‎(2)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它的遗传与性别连锁,“男孩患病”是指男孩中患病的,不考虑女孩;“患病男孩”则是所有孩子中患病的男孩,二者主要是概率计算的范围不同。即患病男孩的概率=患病男孩在后代全部孩子中的概率;男孩患病的概率=后代男孩中患病者的概率。‎ ‎14.为了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甲、乙两组同学都将纯合的非甜玉米和甜玉米间行种植,分别挂牌,试图按孟德尔的实验原理进行操作,以验证F2的分离比。‎ 甲组实验中,亲本的杂交如图所示(箭头表示受粉方式)。‎ 实验结果符合预期:F1全为非甜玉米,F1自交得到F2,F2有非甜和甜两种玉米,甜玉米约占1/4。‎ 乙组实验中,F1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结果:亲本A上结出的全是非甜玉米;亲本B上结出的既有非甜玉米,又有甜玉米,经统计分别约占9/10和1/1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实验表明,玉米的非甜是__________性状(填“显性”或“隐性”)。甲组实验F2出现性状分离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2)用棋盘法表示甲组F1自交得到F2的实验过程(相关基因用T、t表示)。_____________‎ ‎(3)乙组实验中,F1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结果,是由于在操作上存在失误,该失误最可能出现在________环节。乙组实验中亲本A上结出的种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4)乙组实验中,亲本B的性状是____________(填“非甜”或“甜”)。‎ ‎(5)如果把乙组实验中亲本B所结的全部玉米粒播种、栽培,并能正常结出玉米棒,这些玉米棒的玉米粒性状及比例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显性 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 ‎ 套袋 甜 Tt TT 非甜玉米∶甜玉米=279∶121‎ ‎【解析】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在减数分裂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去,独立地遗传给后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组实验中,非甜玉米和甜玉米杂交,F1全为非甜玉米,说明非甜是显性性状,甜是隐性性状.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详解】(1)甲组实验中,F1全为非甜玉米,F1非甜玉米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玉米的非甜是显性性状.甲组实验F2出现性状分离的根本原因是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2)棋盘法表示甲组F1自交得到F2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3)乙组实验中,在F1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结果,说明没有完全进行杂交,存在自交.这很可能是由于在杂交后没有进行套袋处理造成的,即由于在操作上存在失误,该失误最可能出现在套袋环节.‎ ‎(4)从实验结果分析,亲本A上结出的全是非甜玉米,亲本A的基因型是TT,表现为非甜;亲本B上结出的既有非甜玉米,又有甜玉米,比例为9:1,亲本B的基因型为tt,表现为甜.‎ ‎(5)由题意可知,Tt占9/10,tt占1/10,产生t配子的概率为11/20,故后代中出现tt的概率为121/400,,产生T_的概率为1-121/400=279/400,因此这些玉米棒上的玉米粒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非甜玉米:甜玉米=279:121.‎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5.如图是豌豆人工杂交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 ‎(1)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若要实现甲乙杂交,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进行去雄,并套袋隔离,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甲为黄色圆粒(YyRr),乙为绿色皱粒,任意两粒种子中,一个是黄色圆粒另一个是绿色皱粒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 ‎(3)若甲为纯种绿粒普通型,乙为纯种黄粒半无叶型,F1自交后代类型及数目如下:‎ 类型 绿粒半无叶型 绿粒普通型 黄粒半无叶型 黄粒普通型 数目 ‎413‎ ‎1251‎ ‎141‎ ‎421‎ 根据结果,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___________。如果要进一步证明你的观点,可让F1与___________________测交来加以验证,当出现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时,可支持上述观点。‎ ‎【答案】花蕾期 防止其它花粉使其授粉 1/8 是 黄粒半无叶型 后代分离比接近1:1:1:1‎ ‎【解析】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明确判断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1)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在花未开放时已完成传粉过程,若要实现甲乙杂交,需在花蕾期对母本进行去雄,套袋隔离的目的是防止其它花粉使其授粉。‎ ‎(2)若甲为黄色圆粒(YyRr),乙为绿色皱粒yyrr,任意两粒种子中,一个是黄色圆粒另一个是绿色皱粒的概率为[(1/2)×(1/2)]×[(1/2)×(1/2)] ×2=1/8。‎ ‎(3)根据表中结果,四种表现型的比例约为9∶3∶3∶1,据此可判断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且黄粒半无叶型为双隐性纯合子。证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让F1与黄粒半无叶型测交来加以验证。当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1:1时,可证明结论成立。‎ ‎【点睛】“实验法”验证遗传定律 验证方法 结论 自交法 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或其变型,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测交法 F1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F1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1∶1∶1∶1或其变型,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