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 史 ‎ 2018.4‎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3.第Ⅰ卷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1. 成书于春秋晚期的《考工记》记载,周朝都城采取“左祖右社”的布局,“祖”为宗庙,是供奉周王室祖先的地方,“社”为社稷,是国家举行大典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这一布局反映了当时 A. “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统治思想 ‎ B. “天人合一,时空一体”的哲学思想 C. 森严的宗法等级关系 D.“君权神授”思想萌芽 ‎2.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引文中“‘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君主制 D.郡县制 ‎3.周朝揖让之礼分为三种,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面致于前;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这最能反映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B.血缘关系有亲疏远近之分 C.礼乐制度极其复杂和繁琐      D.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 ‎4.春秋末期至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内逐渐形成了专制权力。中原各国的专制权力多由“卿室”主导,如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楚国和秦国的专制权力则是由国君(“公室”)掌握。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A.西周分封的同姓诸侯集中于中原地区 B.中原诸侯国更加遵守西周的礼乐制度 C.楚国和秦国传统的贵族势力比较薄弱 D.宗法分封制在边缘国家首先遭到破坏 ‎5. “秦始皇……从根本上改变了间接统治的传统,采用官僚制度,建立起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材料中的“改变”是指 A.推行了郡县制度      B.强化了丞相的权力 C.创立了皇帝制度      D.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6.史载:“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该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西周封邦建国 B.秦朝设郡置县 C.汉朝行“推恩令” D.元朝广设行省 ‎7. 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在成帝去世后,一立年幼庶孙哀帝,再立九岁庶孙平帝,三默认王莽立仅两岁的孺子刘婴为皇太子。材料说明 A. 皇位继承中宗法观念已经崩溃 B. 君主专制制度事实上开始动摇 C. 太后临朝称制有利于政权延续 D.太后立幼是权力斗争激化表现 ‎8. “凡明经,先帖文,然后口试……凡进士,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材料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B.导致读书人不关注社会实际 C.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      D.成为读书人做官的唯一途径 ‎9‎ ‎. 唐太宗时期往往给一些品级较低的官员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让他们参加政事堂会议,执行相职。后来,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这说明唐代 A. 监察体系日益完备 B. 三省制名存实亡 C. 官员众多效率低下 D. 皇权进一步加强 ‎10. 有学者统计:唐开元以前官额18809员,开元二十二年人口16163863人,二者的比例为1:2460。宋朝皇祐前官额24000员,仁宗皇祐五年人口22292861人,二者比例为1:926。宋朝与唐朝相比 A. 官员定额渐趋正常 B. 选官范围扩大 C. 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D. 官僚机构庞大 ‎11.下面的信息概述了某朝代政治上的部分特征。这应该是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12. 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这些演变 A. 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 B.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C. 体现了制度的传承性 D. 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 ‎13. 明太祖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立春、夏、秋,冬四大辅官。辅官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按时令人朝,官位为正三品,但由于辅官皆来自民间,对朝典、朝章并不熟悉,难以娴熟,故而该官职在设立不到两年便被废止了。当时四大辅官的设立 A. 为中枢机构改革提供了借鉴 B. 弥补了丞相废除后的权力空白 C. 体现了明初官僚机构的膨胀 D. 极大地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14.清朝名臣张廷玉居官五十年,兢兢业业、廉洁奉公,深受器重,是清朝唯一配享太 ‎ 庙的汉臣。曾任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在担任 ‎ 首席军机大臣期间,他可以 ‎  A.监察地方各级官员  B.直接掌管中央六部 ‎  C.独立处理军国大事  D. 协助皇帝上传下达 ‎15.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正式批准台湾设置与内地完全相同的地方军政机构,连衙署建筑也改变了台湾坐东向西的习惯,而如内地“衙门口,朝南开”。材料说明 A. 康熙完成了统一大业 B. 清政府对台湾有效管理 C. 台湾与大陆同步发展 D. 台湾开始归属中央管辖 ‎16.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记载:“他规定一切职官都须在著名人物(才德)和小康以上的家庭(资产)中选任;必须是‘五百斛级’或所谓‘双牛级’(即第三级)或骑士级才有当执政人员的被选举权。第四级,即佣工,是不容许担任任何官职的。”这一规定 A.实现了社会各阶层的权利平等 B.造成了公职人员的贪污和腐败 C.加剧了贵族与平民阶层的矛盾 D.打破了贵族阶层对政权的垄断 ‎17. 重划选举区,建立十个地区部落;新设五百人会议,代替过去的四百人会议;创立所谓“贝壳流放制”,这些改革内容在雅典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 A. 使雅典成为希腊文化中人文主义的滥觞 B. 为新兴工商业奴隶主夺取政权奠定基础 C. 使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正式确立起来 D. 兼顾了各阶级的利益,缓和了社会矛盾 ‎18.《十二铜表法》规定:“假如流经公共土地地的溪水涧或道使私 A.社会矛盾比较尖锐 B.保护私有财产权利 C.公有财产受到法律保护 D.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9.罗马法将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称为公法,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不允许依私约变更;将规定私人事务的法称为私法。罗马法重视私人权利保护,但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 B.维护了城邦整体利益 C.维护了罗马民主政治 D.体现了国家至上理念 ‎20.“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这里的“它”是指 ‎ A.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B.光荣革命的胜利 ‎ C.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D.议会制度的改革 ‎21. 在美国制宪会议上,宪法起草人之一汉密尔顿强调:人类的情感会随着对象的距离而减弱,根据这个原则,各州人民对他们的地方政府往往比对联邦政府怀有更强烈的偏袒。据此他主张 A.在宪法中加入人权法案 B.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 C.加强州权抑制联邦权利 D.国会采两院制以求平衡 ‎22.俾斯麦领导了1871年的德意志统一,建立了一个普鲁士为主的德意志民族国家。1888年继位的新皇威廉二世与俾斯麦的政见大相径庭,于是决定革除权倾一世的俾斯麦首相职务,同年俾斯麦被迫辞职。对此事件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A. 俾斯麦失去了德意志民众的支持 B. 德意志帝国议会的权力极其有限 C. 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官员任免权 D. 帝国宪法具有浓厚军国主义色彩 ‎23. 1839 年维多利亚女王问保守党领袖皮尔是否愿意出任首相,由于此时保守党在议会下 院不占多数席位,皮尔拒绝上任;1841年议会大选保守党获胜,皮尔接受女王任命,出任首相组阁。这反映出英国 A.政党领袖由议会选举 B.内阁需得到议会信任 C.首相职权受制于国王 D.议会选举受国王左右 ‎24.美国宪法制定者认为:联邦权力机构中,“由于司法部门最弱,故最易遭到立法和行政 两部门的干预和影响,所以必须加以保障”。下列各项能体现上述原则的是:司法部门 A.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B.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C.审查国家财政预决算 D.组织法庭弹劾总统 ‎25. “这次改革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向‘衰败远区’开刀。56个衰败选区被废除,30个小的选区失掉席位。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立了40多个新选区;二是规定地主或房主年收入达‎10磅者、租地经营达‎50磅者才有选举权。”推动这次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 议席名额分配不合理 C. 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D. 圈地运动的深入发展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 二 历 史 ‎ 2018.4‎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 注意事项:‎ ‎1.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页,用钢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第Ⅱ卷共3小题。其中第26题20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5分。‎ 题 号 ‎26‎ ‎27‎ ‎28‎ 总 分 得 分 得分 评卷人 ‎26.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l)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汉时期政治方面的特点。(8分)‎ 材料二 唐朝三省制度若给予充分的运作,尤其门下省封驳权的发挥,对皇权的确可产生相当程度的制衡作用。但玄宗即位后,仍沿续武则天以来的政策,侧重中书省权责,开元十一年(723年),进而改政事堂(宰相议政之所)为“中书门下”,将中书省和门下省合为一体,简化了中枢机构的决策程序,无形中使相权更加弱化,相对的有利于皇权的运作。‎ ‎ ——摘编自高明士著《隋唐五代史》等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玄宗对三省制的改变及其原因。(6分)‎ ‎[]‎ 材料三 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摘编自[清]张廷玉《明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中央官制演进的基本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6分)‎ 得分 评卷人 ‎27.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农民运动,迫使沙皇政府走上了“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1861年改革虽然是在农奴主主持下进行的,但就其内容而言,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统治权力,使2100多万农民从农奴制的枷锁下解放出来。为适应新的经济关系,又对政治上层建筑作了局部调整。这些变革毕竟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农奴制的废除成为俄国社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材料中的“战争”是什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给俄国带来的影响。(4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奴制废除后,俄国在“政治上层建筑”方面进行了哪些调整?(4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奴制的废除成为俄国社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的理解。(4分)‎ 得分 评卷人 ‎28.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享有垄断经营特权的盐商,办一次盐引(食盐专卖许可证和贩盐纳税证明)要经过十几道手续,每盖一个章,就需要缴纳大笔的陋规。道光年间私盐每斤三十多文制钱,而官盐每斤卖六七十文制钱。盐商们甚至往食盐里掺杂沙土。于是,官盐滞销,私盐大行其道,甚至有些官员也加入了贩卖私盐的队伍。道光十年(1830年)陶澍接手两江总督时,两淮盐引仅能销售三分之一。‎ 道光十二年(1832年)陶澍敲定淮北研发改革方案,打破国家特许专商经营体制,实行票盐制度。无论何人,都可以交税领票,然后凭票运盐,在规定的区域和期限内自行贩卖。一时私贩无利,皆改领票盐。本来,两淮盐政经济上已经走到了绝境,经陶澍改革后,七年间完纳盐课2640余万两,存银300多万两。‎ ‎——摘编自俞大华《道光皇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进行盐政改革的必要性。(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陶澍在淮北盐场进行改革的意义。(7分)‎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意见 ‎ 第Ⅰ卷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A 2.B 3.D 4.C 5.A 6. C 7. D 8.A 9. D 10. D ‎11.C 12.C 13. A 14. D 15. B 16.D 17. C 18. B 19.D 20. B ‎21. B 22.C 23.B 24.A 25. A ‎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小题。其中第26题20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5分,共50分。‎ ‎26.(20分) ‎ ‎(1)特点: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开疆拓土,疆域扩大;加强对边疆民族的管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形成。(8分)‎ ‎(2)改变:设置中书门下机构,削弱了门下省的审核职能。(4分)‎ 原因:削弱三省体制对皇权的制约,加强皇权。(2分)‎ ‎(3)特点:制度传承和体制创新相结合;(2分)‎ 说明:传承了宋代殿阁制和元代中书省制;革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制。(4分)‎ ‎27. (15分)‎ ‎(1)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影响:加剧俄国国内矛盾,引发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改革;使俄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动摇了其在欧洲霸权地位。(6分)‎ ‎(2)调整:建立地方自治机构;改革司法制度(废除等级法院,建立统一的各级法院;公开诉讼程序)。(4分)‎ ‎(3)理解: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由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变;推动了俄国近代化进程。(5分)‎ ‎28. (15分)‎ ‎(1)必要性:盐商饱受政府盘剥,负担极重;官盐价格高、品质差;私盐泛滥;部分官员勾结盐枭,参与贩私;盐政亏空严重。(9分)‎ ‎(2)意义:化解私盐问题;两淮盐政扭亏为盈;实行自由竞争,推动商品经济发展。(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