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解析版 考试时间:50分钟试题满分:100分2017.10.‎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查范围:必修III第一、第二单元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试题、答题纸和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涂准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答题纸和答题卡按对应次序排好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1.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流派繁多。主张统治者“克己复礼”,对民众“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学派是 A. 道家 B. 法家 C. 墨家 D. 儒家 ‎【答案】D ‎【解析】儒家学派主张“仁”和“礼”,实行德治,故D项正确;道家主张无为思想,故A错误;法家主张依法治国,故B错误;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故D错误。‎ ‎2. 下列提出“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著名论断的思想家是 A. 老子 B. 孔子 C. 荀子 D. 墨子 ‎【答案】C ‎【解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荀子提出“君舟民水”论,故C项正确;其他思想家没有提出该理论,排除。‎ ‎【点睛】 早期儒学思想比较 时期 代表 主张 地位和影响 春秋 孔子 ‎(1)政治:①思想核心是“仁”;②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③“克己复礼”(2)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首创私学,被后人尊称为“至圣”‎ 战国 孟子 ‎(1)政治:①“仁政”;②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2)伦理:主张“性本善”‎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时期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荀子 ‎(1)政治: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②“君舟民水” (2)伦理:提出“人之性恶” ‎ ‎3.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提倡“仁政”学说,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该思想家应是 A. 韩非子 B. 老子 C. 孟子 D. 庄子 ‎【答案】C ‎【解析】战国时儒家思想家孟子提出“仁政”“民贵君轻”论,故C项正确;其他家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 ‎4.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提出这一看法的学派是 A. 墨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儒家 ‎【答案】B ‎【解析】战国时期法家学派主张“依法治国”,材料中体现法家思想,故B正确;其他家思想不主张法治,故排除。‎ ‎5. 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浪费。该思想流派是 A. 道家 B. 墨家 C. 儒家 D. 法家 ‎【答案】B ‎【解析】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节用”思想,故B正确;其他家思想不符合题意。‎ ‎6. 《荀子·劝学》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在此,荀子认为 A. 人性善良 B. 环境对人的影响重大 C. 人的品质与生俱来 D. 人可以战胜自然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材料中““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意思是说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理与这句话一致的是孟母三迁耳濡目染东施效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百家争鸣·儒家思想 ‎7. 2014年11月22日16时55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发生6.3级地震。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第一时间做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抢救人员放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减少伤亡。这和我国古代某一先贤的民本思想相吻合。这位古代先贤是 A. 老子 B. 孟子 C. 荀子 D. 韩非子 ‎【答案】B ‎【解析】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仁政”和“民贵君轻”思想。体现出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其他思想家没有体现该思想。‎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材料中“民本”思想是解题的关键。孟子主张民本思想。‎ ‎8. 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诸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 道家、法家 B. 法家、墨家 C. 儒家、法家 D. 道家、儒家 ‎【答案】D ‎【解析】注意限定信息“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结合所学可知,道家讲求顺应自然,这便会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儒家“仁”的思想分别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因此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需要掌握道家和儒家的思想及其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结合道家和儒家的思想解答即可。‎ ‎9. 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当时 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派别 儒家(六艺)‎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支派 ‎103‎ ‎37‎ ‎21‎ ‎10‎ ‎7‎ ‎6‎ ‎12‎ ‎20‎ 篇数 ‎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 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 “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C. 活字印刷广泛采用 D. 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答案】A ‎.....................‎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名师点睛】从“百家争鸣”到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10. 秦朝修建成阳时,把渭河比作银河,各宫殿为星座,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这一建筑理念蕴涵的思想是 A. “天行有常”‎ B. “三纲五常”‎ C. “天人感应”‎ D. “大一统”‎ ‎【答案】D ‎11. “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这一主张来自于 A. 道家学派 B. 佛教禅宗 C. 朱熹理学 D. 陆九渊心学 ‎【答案】D ‎【解析】从材料“此心此理”“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可知这是陆九渊的心学,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12.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儒家寻求理的关键,就是要 A. 格物致知 B. 正纲常 C. 正百官 D. 正君心 ‎【答案】A ‎【解析】朱熹求理的途径是外在的,强调对事物的研究,提出“格物致知”,故A项正确;其他均属于伦理和君主统治思想,排除。‎ ‎13. 古代学者甲认为,要把握“理”,需要“格物致知”;学者乙则认为“理”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明显,只要内心反省就能体会。学者乙是 A. 董仲舒 B. 程颢 C. 朱熹 D. 陆九渊 ‎【答案】D ‎【解析】陆九渊是心学开创者,主张发明本心,强调内心反省,故D项正确;A强调天人感应思想;B和C均是理学家。‎ ‎14. 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来限制君权的思想主张出现于 A. 秦汉时期 B. 魏晋南北朝 C. 隋唐时期 D. 明末清初 ‎【答案】D ‎【解析】材料主张限制君权,属于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主张,故D项正确;其他时期思想家均没有类似思想主张,排除。‎ ‎15. “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这是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倡导的 A. 经世致用思想 B. 君主专制思想 C. “心外无理”思想 D. “无为”思想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强调务实思想,属于经世致用思想,故A项正确;B与材料主旨不符;C属于心学家思想;D属于道家思想。‎ ‎16. 有一位思想家,具有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大胆地挑战正统思想。在其著作《藏书》中,赞扬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武则天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的“圣后”,对历史人物做出了不与传统见解苟合的评价。这位思想家是 A. 李贽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答案】A ‎【解析】挑战孔子权威,离经叛道的是明末的李贽,故A项正确;其余三个是明末清初思想家不主张批判孔子思想,排除。‎ ‎17. 公元751年,唐将高仙芝率领的军队在怛逻斯战役败了阿拉伯军,唐军的一些工匠被俘,他们将中国古代的一项发明传人阿拉伯。这项发明应是 A. 造纸术 B. 火药 C. 指南针 D. 活字印刷术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开始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造纸术传到欧洲。故选A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造纸术 ‎18.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中说:“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十五世纪之前更是如此。”“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军事上战胜本国封建势力提供条件的是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火药 D. 指南针 ‎【答案】C ‎【解析】火药为资产阶级战胜骑士阶层奠定基础,故C项正确;A对于文明进步作用显著;B对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用明显;D主要运用与航海。‎ ‎19. 下图是我国古代某工具的剖面图。这一工具可用于 A. 炼制丹药 B. 制作纸张 C. 印刷书籍 D. 测定方向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我国古代某工具的剖面图,有磁石、指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罗盘针的特点,用于测定方向,因此选D。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罗盘针 ‎20.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在文学形式上应属于 A. 乐府诗 B. 话本 C. 散曲 D. 杂剧 ‎【答案】C ‎【解析】马致远是元曲作家,他的作品固然是散曲形式,故C正确;其他文学体裁不符合题意。‎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三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董仲舒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董仲舒提出的道德标准。‎ ‎(3)董仲舒的上述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后,对儒学的发展有什么深远影响?‎ ‎【答案】(1)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目的:巩固统治;维护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2)标准:三纲五常。‎ ‎(3)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以归纳思想;第二小问目的结合所学从维护统治角度思考回答。‎ 依据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和材料三“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的信息归纳回答。‎ 结合所学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角度思考回答。‎ ‎【点睛】 汉代思想大一统可归纳为三个“一”‎ 一个目的: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一种方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个统一:文化上的统一。‎ ‎22.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月球上令人瞩目的地形,莫过于比比皆是的环形山,这些环形山均以世界著名人物的名字命名,镌刻在硕大的月面上。其中有五位中国人的名字:石申(是世界方位天文学家的创始人)、张衡(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浑天仪,第一次正确解释了月食的成因)、祖冲之(将圆周率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郭守敬(推算的回归年长为365.2425日,与当今世界通用的公历值相同)、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他们为中华民族赢得了荣誉。‎ 材料二雕版印刷是将整页文字或图形反向雕刻在木板上,在上面涂上油墨,然后将纸张压在上面印制。活字印刷也是中国人最早发明的,它由一位普通艺人试制成功——胶泥刻字,制成字印,将字印镶嵌于铁板,再用火烤,使松脂、蜡熔化,把版面压平,便可刷墨印书。后来中国人又用木头和各种金属活字代替了泥活字。印刷术由中国传到中东,再经中东传入欧洲。在欧洲,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和科学复兴的手段。‎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材料三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谁?相比于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有哪些优点?印刷术的传入对欧洲的历史发展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3)概括火药与指南针的发明分别对欧洲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1)方面: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数学、火药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2)发明者:毕昇。‎ 优点:节省了雕版的费用,提高了印制效率。‎ 作用:为欧洲走出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3)影响:火药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指南针为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打开世界市场和建立殖民地创造条件。‎ ‎【解析】依据材料一中“其中有五位中国人的名字:石申(是世界方位天文学家的创始人)、张衡(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浑天仪,第一次正确解释了月食的成因)、祖冲之(将圆周率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郭守敬(推算的回归年长为365.2425‎ 日,与当今世界通用的公历值相同)、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的信息归纳回答。‎ 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从费用和效率角度回答;第三小问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角度回答。‎ 结合所学从资产阶级战胜骑士阶层以及新航路开辟角度回答。‎ ‎【点睛】古代科技成就 发明 成就 影响 造纸术 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印刷术 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指南针 战国时发明“司南”,北宋时应用于航海。‎ 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很高的程度。‎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局部:说书老者一声拍案,令四座惊奇 突火枪 罗盘针 活字印刷术 材料二 ‎ ‎ 请回答:‎ ‎(1)依据两组材料,概括宋代出现的文化现象。‎ ‎(2)结合所学,分析宋代出现这些文化现象的原因。‎ ‎【答案】(1)现象:城市中出现了娱乐场所,市民文化兴起;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建立和发展新儒学——理学;宋词出现。‎ ‎(2)原因:儒、佛、道三教合一;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海外贸易发展。‎ ‎【解析】依据材料一图片可以归纳出是市民文化、科技;材料二可以归纳出是宋词和理学思想出现。‎ 结合所学从三教合流以及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回答。‎ ‎【点睛】文学发展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有关,文化政策诚然能影响文化的发展,但不是主要原因。古代文学发展趋势逐渐平民化、世俗化,是封建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的结果,特别是宋元明清时期,封建文化专制政策更加严厉,但是文学的这种特点却更加明显。‎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