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广东专用):课时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广东专用):课时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作业】

课时17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编者选题表 考点 角度 题号 物质生活与 习俗变迁 近代东西观念存在冲突 ‎1‎ 民众接触的西方 文化元素趋于多样 ‎2‎ 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巨变 ‎3‎ 交通与通讯工具的进步 詹天佑 ‎4‎ 大众传媒的变迁 商业广告 ‎5‎ 网络技术改变经营方式 ‎6‎ 综合 ‎7‎ 一、 选择题 ‎1.1918年夏,上海市议员江确生致函江苏省公署:不堪寓目者。女衫手臂则露出1尺左右,女裤则吊高至1尺有余,及至暑天,内则穿粉红洋纱背心,面外罩以有眼纱之纱衫,几至肌肉尽露,不堪寓目。这表明当时的上海(  )‎ ‎                     ‎ A.道德沦丧世风日下 B.东西观念存在冲突 C.西方服饰普遍盛行 D.政府禁止服饰西化 解析:B 根据材料中女子着装西化,而部分国人认为不堪寓目可知,东西观念存在冲突,故选B项。单纯从穿着方面的变化就说妇女道德沦丧,理由不充分,排除A项;西方服饰普遍盛行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单凭一个议员的信函不能反映政府的态度,排除D项。‎ ‎2.(2017·北京卷,15)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下表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清,其内容(  )‎ 谜面 谜底 生涯在镜中 照相处 海军 浜 成汤国旗 商标 为他人作寄书邮 达尔文 唐顺宗传位太子 立宪 A.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 B.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C.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 D.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 解析:A “照相”属于西方科技元素,“浜”属于西方军事元素,“商标”属于西方经济元素,“达尔文”属于西方思想元素,“立宪”属于西方政治元素,这些元素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A项正确。“达尔文”“立宪”表明了西方文化影响到中国思想和制度层面,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中国古典文化的现状,C项错误;人们的生活观念全盘西化表述过于绝对,D项错误。‎ ‎3.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生活在典型的柴米油盐时代,也就是典型的生活必需品时代。但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们逐步进入从生活必需品向耐用消费品转型期。这次转型最能说明(  )‎ ‎                     ‎ A.市场的供给更为充足 B.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 C.农村生产力出现跃进 D.计划经济观念日益淡化 解析:A 生活必需品时代反映了物资的相对匮乏,人们以生活必需品消费为主,而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市场供应更为充足,消费结构升级,对生活必需品的追求下降,消费追求转向耐用消费品,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没有涉及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的问题,也并不是只说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故B、C、D三项错误。‎ ‎4.‎2019年4月24日,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逝世100周年。有人评价说,京张铁路为中国铁路事业开创了新的方向。“新的方向”是指(  )‎ A.引进外资 B.大力发展主干铁路 C.独立自主发展 D.只任用中国工程师 解析:C 解答本题要理解“新的方向”的含义,结合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的巨大影响分析,可知其体现了中国铁路修筑的独立自主性。故选C。‎ ‎5.‎ 如图是1900年德国礼和洋行使用的商标。画面中文字是“此靛真好,永不变色。”“礼和洋行始创,染法内有仿单。”据此可知,礼和洋行(  )‎ A.推动了中国广告业的发展 B.营销的手段最为先进 C.注重印染技术创新与使用 D.受到了中国民众喜爱 解析:C 材料反映的是清末德国礼和洋行带来了上好的染料,故商标上有“此靛真好,永不变色”。此外两侧还写有“礼和洋行始创,染法内有仿单”,意思是说这种染料是我们首创的,具体用法有说明书可参考,由此可知礼和洋行注重印染技术的创新和使用,故选C项。单凭一个商标不能说明推动了广告业的发展,排除A项;缺乏对比,不能得出礼和洋行的营销手段最为先进,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民众是否认可喜爱,D项排除。‎ ‎6.阿里巴巴1998年正式注册,随后,卓越、京东、凡客诚品、苏宁易购相继成立。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额超过1.2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网购市场。2014年,中国网络零售额已突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10%。这说明(  )‎ A.知识经济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B.信息技术推动了企业经营方式的革新 C.发展中国家是“新经济”的主要受益者 D.电子商务已成为第三产业的主流 解析:B 根据“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网购市场。2014年,中国网络零售额已突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10%”可知网络销售成为中国商品销售的重要的新形式,网络销售是依托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这说明信息技术推动了企业经营方式的革新,所以B项正确,A、C、D三项没体现。‎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8世纪末,英国贵族、乡绅、商人的数量达到69.8万人。他们有相当的经济基础能够维持一掷千金的奢侈生活,服饰作为他们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其花费必不可少。随着英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频繁,一些原来的社会底层民众着装突破了政府的限制。出身于贵族和富裕家庭的妇女也是奢侈风潮的推波助澜者。甚至,一部分女性女扮男装,外出工作,即便是农民,服饰已不仅仅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品,而是逐渐摆脱了简单实用的风格,将节假日所穿漂亮衣服同平时劳作所穿衣服区分开来,竭力追赶时髦,只有极少地区的农民不做改变。到18世纪末,一种反中世纪禁欲主义,鼓励人追求现世幸福的思潮使得与人息息相关的服饰也因此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人们摆脱了教会掩盖形体美的着装模式,充分展示人的自然美。‎ ‎——乔洋主编《近代服饰研究》‎ 材料二 到1912年,民国建立,清帝退位,传统的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被打破,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以样式论,有穿长衫马褂的;有穿中山装、西装的;也有中西服装混合穿的,颇为滑稽。退位的溥仪也穿西装,梳一头中分头,戴金丝边眼镜。其实,在通商口岸的一些商人和市民早已经捷足先登,在服饰上近代化了,一些前卫的女性竞相脱掉保守传统老式服装,穿起了西式旗袍,配上皮鞋丝袜,这是当时前卫和时髦的象征。就连有些村民也对洋货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洋布、洋伞、洋鞋充斥着农村市场。但那些远离口岸地区的人们,或许是习惯成自然,或许是无资添办,或许是出于对逊清的留恋,仍沿用旧服。‎ ‎——张华《清末及民国服装习俗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英两国近代服饰变迁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服饰变迁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二从服饰变迁的推动因素(自身发展或外部影响)及变迁的时间、范围、程度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18世纪末”“突破了政府的限制”“反中世纪禁欲主义,鼓励人追求现世幸福的思潮”等信息从工业革命、民主化程度高、思想解放等角度分析英国的原因;根据材料二中“1912年”“通商口岸”“出于对逊清的留恋”等信息结合近代中国的时代背景从西方文明冲击、经济发展缓慢、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等角度分析中国的原因。第(2)问根据材料二“传统的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被打破”“一些前卫的女性竞相脱掉保守传统老式服装”并结合所学得出有利于民权、平等思想的传播;根据材料二“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洋布、洋伞、洋鞋充斥着农村市场”‎ 并结合所学得出有助于社会风气的开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服饰变迁有助于加深对西方的了解,同时为社会制度的变革营造氛围。‎ 答案:(1)差异:中国受西方文明的冲击而改变,英国是随着社会变革自发的改变;中国服饰变迁晚于英国;中国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英国基本上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中国对传统保留多。原因:①中国:遭受外来侵略;近代化起步晚于英国;近代工商业起步晚,规模有限,传统经济占主体;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进步思想影响有限。②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民主化程度高;经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2)有助于社会风气的开放;加深对西方的了解;为社会制度的变革营造氛围;有利于民权、平等思想的传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