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单元综合检测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一、选择题 1.目前,中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多来自房地产、银行理财、存款、股票、信托、基金和保险等。这种经济现象说明,在我国( ) ①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②居民投资方式多样化且风险不断降低 ③经济建设资金充足 ④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这种经济现象说明在我国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化,④正确且符合题意;财产性收入属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①正确且符合题意;居民投资风险不断降低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②;经济建设资金充足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③。 2.2017年2月,《关于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结合公立医院公益性定位,严禁向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注重医务人员长期激励,薪酬向高强度岗位、高层次人才和作出突出业绩的医务人员倾斜。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旨在( ) ①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②维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提高劳动积极性 ③彰显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医务人员收入水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①不是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目的所在。④表述错误,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无关。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旨在维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提高劳动积极性,彰显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②③入选。 3.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炒股不再是城里人的“专利”,农民在自家门口炒股也不再是新鲜事。农民边种地边炒股,种地炒股两不误。这表明,在我国农村( ) ①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有机结合 ② 购买股票是实现分配公平的重要途径 ③按劳分配不再是收入分配的主体 ④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渠道增多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农民边种地边炒股,种地炒股两不误”表明在我国农村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有机结合,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渠道增多了,①④符合题意;②本身说法错误;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说法错误。 4.近年来,我国贫富差距一直比较大。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虽然改善了基本健康保险和福利制度,普及了农村地区九年义务教育,取消了农业税,但这还远远不够。专家指出,家庭收入差距并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一定程度上要归因于再分配制度。这启示我们,缩小收入差距,国家应( ) ①降低企业职工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②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调节过高收入 ③健全税收和转移支付等调节机制 ④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②③符合题意;缩小收入差距需要提高企业职工个人所得税起征点,①不符合题意;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但不能缩小收入差距,④不符合题意。 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的意义在于( ) ①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收益 ②实现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 ③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农村进一步发展 ④实现分配方式多元化,有利于农民增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 ①错误,因为农民具有土地的经营权,所有权归集体所有;推动农村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有利于完善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有利于实现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分配方式多元化,增加农民收入,②④正确;农民股份合作属于集体经济,不属于混合所有制经济,排除③。 6.“分配律”(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分配律一般在54%~65%之间,而我国则在15%~21%之间。下列有利于提高我国“分配律”的有( ) ①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调节机制 ②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③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 ④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D 分配率体现的是初次分配,①属于再分配注重公平,不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保障居民在初次分配环节的基本劳动报酬,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劳动收入占GDP的比重,③④符合题意。 7.某地对科技转化收益按照3∶6∶1的比例进行分配,即30%由市农业科学院统筹用于奖励技术支撑人员,60%用于奖励科技成果完成人员,10%用于科技创新专项研究经费。这一比例将大幅度提高科技人员收入,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这表明( ) ①合理的分配制度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②经济效益是影响个人收入分配的基础性因素 ③追求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 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旨在实现公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A 材料中的分配制度会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表明合理的分配制度是提高效率的保证,①正确;材料中对科技转化收益按照3∶6∶1的比例分配,这表明经济效益是影响个人收入分配的基础性因素,② 正确;实现共同富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③错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④错误。 8.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和支持结构性改革方面发挥了作用,2017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结构性改革并适度扩大总需求。下列选项中对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发挥上述作用的传导路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经济建设支出增加→社会总供给增加→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国家经济稳定增长 ②降低创新型企业税收标准→企业税负减轻→研发投入增加→产品从低端迈向中高端 ③提高高耗能企业贷款利率→企业融资成本提高→盈利空间压缩→落后产能被淘汰 ④加大公共服务支出→公共产品总需求增加→公共产品生产规模扩大→满足公共需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通过降低创新型企业税收标准减轻企业税负,从而使企业的研发投入增加,达到使产品从低端迈向中高端;也可以通过加大公共服务支出,增加公共产品总需求,从而使公共产品生产规模扩大,满足公共需要,故②④入选。①错误,财政政策影响的是社会总需求。③是货币政策,排除。 9.赤字率是衡量财政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2017年我国赤字率低于3%,我国财政政策要适度扩大支出规模,调整支出结构,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根据材料,可知( ) ①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需要降低税收起征点以拉动经济增长 ②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情况,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提高财政扶持的精准性 ③我国赤字率过高,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来缩小收支差额以化解债务风险 ④我国财政赤字规模大,意味着企业和个人可能得到更多的政府资金支持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B “我国财政政策要适度扩大支出规模,调整支出结构,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说明我国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提高财政扶持的精准性,意味着企业和个人可能得到更多的政府资金支持,②④符合题意;降低税收起征点不利于刺激消费以拉动经济增长,反而会加重企业负担影响经济发展,①错误;③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0.2017年8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营改增”实行一周年汇报时强调,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营改增”具有谋一域促全局的功效,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国家全面推开“营改增”旨在( ) ①减轻企业税负,激发市场活力 ②完善分配制度,实现社会的公平 ③发展新经济,增加财政收入 ④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增值税的作用。①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项;②③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11.在大规模减税降费基础上,国务院接连推出简化增值税率结构等4批减税降费政策,并在2017年6月7日再次加推取消小微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等新一批降费举措,从而使得全年企业减负规模超过1万亿元,力度之大罕见。“减税降费”将会( ) ①导致个人福利待遇降低,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②减少财政收入,促进财政收支平衡 ③促进经济增长,激发大众创业的积极性 ④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释放经济内在活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对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有利于促进其发展,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大众创业的积极性,③④说法正确;失业保险调整未必导致个人福利待遇降低,①说法错误;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对小微企业调税不代表财政收入减少,长期来看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②说法错误。 12.国家大力推进减税降费。为企业减税降费是“放水养鱼”,减轻企业负担从长久看来是在涵养税源。“放水养鱼”发生作用的传导路径是( ) A.清理不合理收费→减少企业负担→扩大生产规模 B.全面实施营改增→降低企业税负→激发企业活力 C.调低工商业电价→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D.提高出口退税率→促进自主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 解析:选B 全面实施营改增,降低企业税负会激发企业的活力,B项正确且符合题意;清理不合理收费,减少企业负担,但不一定使企业生产规模扩大,A项说法错误;调低工商业电价,降低运营成本,不一定提高劳动生产率,C项表述错误;提高出口退税率会降低企业的出口成本而不是促进自主创新,D项表述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目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民生保障相对滞后、收入差距拉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问题依然存在。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这就要求增加民生保障投入,促进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增加民生保障投入的意义,并从分配的角度为缩小收入差距提出建议。 解析:增加民生保障投入的意义可以从居民的消费、缩小贫富差距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要缩小收入差距可回答一个“制度保障”和两个“重要举措”。 答案:意义:①扩大消费,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②促进相关产业和业态发展,优化产业结构;③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稳定,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提供保障。 建议:①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②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时代,城市间也步入了从经济增长大战上升到软实力比拼的高维竞争,上演着“有人才的城市才有未来”的大戏。截至2017年7月中旬,多个发展迅速的二、三线城市释放“政策大礼包”,开启“抢人大战”。如某市推出“房补+车补”,着力建设“ 政务服务+创业服务+生活服务”全环节人性化的人才服务链。不过有人发现,在二、三线城市抢人过程中却又伴随着人才逆流到一线城市的现象,主要集中在互联网、现代传媒和金融行业。二、三线城市高新技术行业收入与一线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也是人才逆流的重要原因。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有人才的城市才有未来”的道理,并为二、三线城市成功“抢人”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知识,由两小问组成,第一小问指向“有人才的城市才有未来”的道理。解答本问需要抓住关键信息“人才”“未来”,调动运用劳动者在生产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等有关知识进行分析。第二小问指向为二、三线城市成功“抢人”提出合理化建议,属于措施类试题,可以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财政的作用、科学的宏观调控、完善收入分配政策等方面分析思考。 答案:(1)①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劳动者素质关系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者是生产过程中的主体,在生产发展中起主导作用;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城市留住人才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③城市留住科技创新型人才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2)①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城市发展的前景和吸引力;②发挥财政的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才的生活水平;③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完善公共服务;④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发展互联网、现代传媒、金融等前景广阔的产业,促进优质就业;⑤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提高高素质人才的薪资报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