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卷·2018届广西钦州市高新区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卷·2018届广西钦州市高新区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广西钦州市高新区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 ‎ 一、选择题 ‎1.将22.4g铁粉逐渐加入到含HNO3 0.8mol的稀硝酸中,反应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x)随消耗铁粉的物质的量(y)变化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常温下,A、B组成的混合气体(MA>MB)经分析发现无论怎样混合,气体中仅含的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总小于3:8,若混合气体中C、O质量比为1:8,则A、B两气体的体积比可能为(  )‎ ‎①3:4 ②2:1 ③4:1 ④4:3 ⑤1:2.‎ A.只有⑤ B.①② C.④⑤ D.②④‎ ‎3.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 +、SiO32﹣、OH ﹣、Na + B.Na +、H +、CO32﹣、SO42﹣‎ C.K +、H +、SiO32﹣、Cl ﹣ D.OH ﹣、Na +、HCO3﹣、Cl ﹣‎ ‎4.用石墨电极电解1molL ﹣1的下列溶液,溶液的pH不变的是(  )‎ A.HCl B.NaOH C.Na 2SO 4 D.NaCl ‎5.下列对实验仪器名称的标注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 D.‎ ‎6.已知某无色溶液中含有H+、Mg2+、Al3+几种阳离子,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x轴)和生成沉淀量(y轴)之间的函数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7.若丙醇中的氧原子为18O,它和乙酸反应生成的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02 B.104 C.120 D.122‎ ‎8.有温度和容积均相同的两容器Ⅰ、Ⅱ,向Ⅰ中加入1mol NO2,Ⅱ中加入2mol NO2,都将发生反应2NO2(g)⇌N2O4(g),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Ⅰ中NO2的转化率为a%,Ⅱ中NO2的转化率为b%,则a、b的关系为(  )‎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9.某有机物分子中有 n 个CH 2,m 个,a个CH 3,其余为OH,则该物质分子中OH的个数可能为(  )‎ A.m﹣a B.n+m+a C.m+1﹣a D.m+2﹣a ‎10.向用盐酸酸化的MgCl2、FeCl3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生成的沉淀质量与滴入NaOH溶液体积关系如右图,则原混合溶液中MgCl2与FeC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B. C. D.‎ ‎11.C8H18经多步裂化,最后完全转化为C4H8、C3H6、C2H4、C2H6、CH4五种气体的混合物.该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 A.28 B.30 C.38 D.40‎ ‎12.在一定容积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A和3mol B,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B(g)⇌C(g)+D(g),下列可作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的是(  )‎ A.气体的密度是否变化 B.容器内的压强是否变化 C.容器中A的浓度是否变化 D.容器中C、D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否变化 ‎13.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与方法正确的是(  )‎ A.‎ 检验装置气密性 B.‎ 过滤 C.‎ 点燃酒精灯 D.‎ 称量氯化钠 ‎14.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3Y(g)⇌2Z(g),若X、Y、Z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0),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molL﹣1、0.3molL﹣1、0.08molL﹣1,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A.c1:c2=1:3‎ B.平衡时,Y与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2‎ C.X、Y的转化率不相等 D.c1的取值范围0<c1<0.14 molL﹣1‎ ‎15.把6mol铜粉投入含8mol硝酸和2mol硫酸的稀溶液中,则标准状况下放出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 A.2 mol B.3 mol C.4 mol D.5 mol ‎16.下列有关化学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  )‎ A.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少量的氢氧化亚铁 B.加热苯、液溴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制取少量的溴苯 C.用碎瓷片作催化剂进行石蜡油的受热分解实验 D.用滴有少量硫酸铜溶液的稀硫酸跟锌粒反应快速地制氢气 ‎17.未来人类最理想的燃料是(  )‎ A.无烟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18.在冷的浓硝酸中,下列金属最难溶解的是(  )‎ A.银 B.镁 C.铝 D.铜 ‎19.某溶液A加入KSCN溶液后显红色.如果溶液A中加入一种物质B,反应后再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则物质B可能是(  )‎ A.硫酸 B.氢硫酸 C.硝酸 D.碘化钾 ‎20.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B.10.0 mL 2 molL ﹣1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C.SO 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D.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 ‎ 二、实验题 ‎21.为了检验糖尿病人的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并判断病情轻重,应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填序号),进行的操作  (填序号)并根据病情的轻重(任选一种),在结论中用不同数目的“+”号表示. ‎ 试剂 操作步骤 发生现象 结论 ‎①氢氧化铜 a.将尿液与试剂混合振荡 甲.蓝色溶液 乙.生成绿色沉淀 ‎②斐林试剂 b.将尿液与试剂混合后加热至沸腾 丙.生成黄绿色沉淀 ‎③硫酸铜 c.将尿液与试剂混合后微热 丁.生成黄色沉淀 戊.生成砖红色沉淀 ‎22.试样X由氧化亚铁和氧化铜组成.取质量相等的两份试样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 ‎(1)请写出步骤③中所发生的全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若全部的溶液Y和全部的粉末Z充分反应后,生成的不溶物W的质量是m,则每份试样X中氧化铜的质量为  .(用m表示)‎ ‎23.实验室中常用格氏剂制取醇类,格氏试剂(RMgX)的制法是:RX+Mg RMgX(R为烃基,X为卤素)格氏试剂可发生下列转变:‎ ‎(R、R′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烃基)‎ 以A为原料合成乙酸异丁酯()的流程如下(部分反应物及反应条件没有列出),A主要来源于石油裂解气,A的产量常作为衡量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 试回答:‎ ‎(1)上述流程中,属于或含加成反应的是(填写序号)  .‎ ‎(2)写出F的结构简式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  .反应⑦  .‎ ‎ ‎ 三、计算题 ‎24.制备1L含氨10%的氨水(密度是0.96g m•L ﹣1),需要标准状况下的氨气多少升?‎ ‎25.如图是100mg CaC2O4•H2O受热分解时,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试利用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各问题:‎ ‎(1)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固体产物的化学式A是  ,B是  .‎ ‎(2)由CaC2O4•H2O得到A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由A得到B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由图计算产物C的相对分子质量,并推断C的合理的化学式.‎ ‎ ‎ 四、解答题 ‎27.用杂化理论描述CCl4的生成和分子构型.‎ ‎28.用石灰石、食盐、焦炭、水为原料,写出合成聚氯乙烯的化学方程式.(已知:CaO+3CCaC2+CO↑)‎ ‎ ‎ ‎2016-2017学年广西钦州市高新区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 ‎1.将22.4g铁粉逐渐加入到含HNO3 0.8mol的稀硝酸中,反应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x)随消耗铁粉的物质的量(y)变化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硝酸的化学性质;铁的化学性质.‎ ‎【分析】铁粉逐渐加入到含HNO3 0.8mol的稀硝酸中,开始硝酸过量,铁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一氧化氮,当硝酸反应完毕后,铁若有剩余,再与硝酸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 先判断铁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一氧化氮,铁是否有剩余,若铁有剩余根据硝酸计算生成NO的物质的量,若硝酸有剩余根据铁计算生成NO的物质的量.‎ ‎【解答】解:22.4g铁的物质的量为=0.4mol,令铁完全反应需硝酸的物质的量为n,则:‎ ‎ Fe+4HNO3(稀)=Fe(NO3)3+NO↑+2H2O ‎ 1 4‎ ‎0.4mol n 所以n=1.6mol,由于1.6mol>0.8mol,所以Fe有剩余,根据硝酸计算生成NO的物质的量,参加反应生成NO的Fe的物质的量,则:‎ ‎ Fe+4HNO3(稀)=Fe(NO3)3 +NO↑+2H2O ‎ 1mol 4 mol 0.1mol ‎0.2mol 0.8mol 0.2mol 根据生成NO的物质的量,参加反应生成NO的Fe的物质的量作图,反应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x)随消耗铁粉的物质的量(y)变化关系如图:‎ 故选:C.‎ ‎ ‎ ‎2.常温下,A、B组成的混合气体(MA>MB)经分析发现无论怎样混合,气体中仅含的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总小于3:8,若混合气体中C、O质量比为1:8,则A、B两气体的体积比可能为(  )‎ ‎①3:4 ②2:1 ③4:1 ④4:3 ⑤1:2.‎ A.只有⑤ B.①② C.④⑤ D.②④‎ ‎【考点】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CO分子中C、O元素的质量比=12:16=3:4,CO2分子中C、O质量之比=12:32=3:8,无论气体怎样混合,气体中仅含的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总小于3:8,只能为CO2和O2混合气体,由于MA>MB,则A为CO2、B为O2,再结合混合气体中C、O质量比为1:8计算.‎ ‎【解答】解:CO分子中C、O元素的质量比=12:16=3:4,CO2分子中C、O质量之比=12:32=3:8,无论气体怎样混合,气体中仅含的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总小于3:8,只能为CO2和O2混合气体,由于MA>MB,则A为CO2、B为O2,‎ 若混合气体中C、O质量比为1:8,设CO2、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 ‎12x:16(2x+2y)=1:8‎ 整理可得x:y=1:2‎ 即相同条件下CO2、O2的体积之比为1:2‎ 故选:A.‎ ‎ ‎ ‎3.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 +、SiO32﹣、OH ﹣、Na + B.Na +、H +、CO32﹣、SO42﹣‎ C.K +、H +、SiO32﹣、Cl ﹣ D.OH ﹣、Na +、HCO3﹣、Cl ﹣‎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分析】A.四种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能够共存;‎ B.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 C.氢离子与硅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硅酸;‎ D.碳酸氢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 ‎【解答】解:A.K+、SiO32﹣、OH﹣、Na+之间不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A正确;‎ B.H+、CO32﹣之间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H+、SiO32﹣之间反应生成弱酸硅酸,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OH﹣、HCO3﹣之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 ‎ ‎4.用石墨电极电解1molL ﹣1的下列溶液,溶液的pH不变的是(  )‎ A.HCl B.NaOH C.Na 2SO 4 D.NaCl ‎【考点】电解原理.‎ ‎【分析】A.电解盐酸,发生反应:2HClH2↑+Cl2↑,溶液中HCl浓度降低;‎ B.电解NaOH溶液,发生反应:2H2O2H2↑+O2↑,溶液中NaOH浓度增大;‎ C.电解Na2SO4溶液,发生反应:2H2O2H2↑+O2↑,Na2SO4浓度增大,但Na2SO4溶液为中性;‎ D.电解NaCl溶液,发生反应:2NaCl+2H2O2NaOH+H2↑+Cl2↑,有NaOH生成.‎ ‎【解答】解:A.电解盐酸,发生反应:2HClH2↑+Cl2↑,溶液中HCl浓度降低,酸性减弱,溶液pH增大,故A错误;‎ B.电解NaOH溶液,发生反应:2H2O2H2↑+O2↑,溶液中NaOH浓度增大,碱性增强,溶液pH增大,故B错误;‎ C.电解Na2SO4溶液,发生反应:2H2O2H2↑+O2↑,Na2SO4浓度增大,但Na2SO4溶液为中性,溶液pH不变,故C正确;‎ D.电解NaCl溶液,发生反应:2NaCl+2H2O2NaOH+H2↑+Cl2↑,有NaOH生成,碱性增强,溶液pH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 ‎ ‎5.下列对实验仪器名称的标注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中和滴定;直接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制取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 ‎【分析】A、酸式滴定管与碱式滴定管的区别;‎ B、酒精灯火焰的名称与位置;‎ C、氢氧化亚铁的制取要隔绝空气;‎ D.量筒的用途及注意事项.‎ ‎【解答】A、图示为碱式滴定管,酸式滴定管带有活塞,故A错误;‎ B、酒精灯火焰从内到外依次为焰心、内焰、外焰,故B错误;‎ C、为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气氧化,用苯隔绝空气并把长导管插入液面下,故C正确;‎ D.不能在量筒中进行溶液的稀释操作,故D错误.‎ 故选C.‎ ‎ ‎ ‎6.已知某无色溶液中含有H+、Mg2+、Al3+几种阳离子,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x轴)和生成沉淀量(y轴)之间的函数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分析】开始发生反应:H++OH﹣=H2O,没有沉淀生成,氢离子反应完毕,再发生反应:Mg2++2OH﹣=Mg(OH)2↓、Al3++3OH﹣=Al(OH)3↓,沉淀达最大值时,再加入NaOH溶液,又发生反应:Al(OH)3+OH﹣=AlO2﹣+2H2O,最终得到沉淀为Mg(OH)2.‎ ‎【解答】解:开始发生反应:H++OH﹣=H2O,没有沉淀生成,氢离子反应完毕,再发生反应:Mg2++2OH﹣=Mg(OH)2↓、Al3++3OH﹣=Al(OH)3↓,沉淀达最大值时,再加入NaOH溶液,又发生反应:Al(OH)3+OH﹣=AlO2﹣+2H2O,最终得到沉淀为Mg(OH)2‎ ‎,故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x轴)和生成沉淀量(y轴)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故选:B.‎ ‎ ‎ ‎7.若丙醇中的氧原子为18O,它和乙酸反应生成的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02 B.104 C.120 D.122‎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分析】根据酸与醇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结论.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是酸脱羟基,醇脱氢,据此分析.‎ ‎【解答】解:酸与醇反应的原理为酸脱羟基,醇脱氢,故丙醇与乙酸反应的原理为:CH3COOH+CH3CH2CH218OH CH3CO18OCH2CH2CH3+H2O,故CH3CO18OCH2CH2CH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12+16+18+10×1=104,‎ 故选B.‎ ‎ ‎ ‎8.有温度和容积均相同的两容器Ⅰ、Ⅱ,向Ⅰ中加入1mol NO2,Ⅱ中加入2mol NO2,都将发生反应2NO2(g)⇌N2O4(g),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Ⅰ中NO2的转化率为a%,Ⅱ中NO2的转化率为b%,则a、b的关系为(  )‎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在温度和容积均相同的两容器,Ⅱ相当于两个Ⅰ达平衡时压缩到一个容器中,即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在温度和容积均相同的两容器,Ⅱ相当于两个Ⅰ达平衡时压缩到一个容器中,即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所以Ⅱ中NO2的转化率大于Ⅰ中NO2的转化率,即a<b,故选A.‎ ‎ ‎ ‎9.某有机物分子中有 n 个CH 2,m 个,a个CH 3,其余为OH,则该物质分子中OH的个数可能为(  )‎ A.m﹣a B.n+m+a C.m+1﹣a D.m+2﹣a ‎【考点】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分析】该有机物中含有a个﹣CH3,n 个﹣CH2﹣,m个,其余为OH,说明该物质属于饱和醇,将OH原子换为H原子就是烷烃结构,根据烷烃通式计算出H原子个数,计算已知的H原子个数,剩余的就是OH原子个数,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某有机物链状分子中含有a个﹣CH3,n 个﹣CH2﹣,m个,其余为OH,说明该物质属于饱和醇,将OH原子换为H原子就是烷烃结构,该分子中C原子个数=(a+n+m),根据烷烃通式知H原子个数=2(a+n+m)+2,a个﹣CH3,n 个﹣CH2﹣,m个中H原子总数=3a+2n+m,则缺少的H原子个数=2(a+n+m)+2﹣(3a+2n+m)=m+2﹣a,所以OH个数为m+2﹣a;‎ 故选D.‎ ‎ ‎ ‎10.向用盐酸酸化的MgCl2、FeCl3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生成的沉淀质量与滴入NaOH溶液体积关系如右图,则原混合溶液中MgCl2与FeC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B. C. D.‎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分析】向用盐酸酸化的MgCl2、FeCl3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首先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即为图象中0﹣amL,沉淀的质量为0g;FeCl3只能在酸性较强的溶液中存在,当酸性减弱时,会转化为Fe(OH)3沉淀,从amL开始,bmL时沉淀完全.bmL时,溶液仍然呈酸性,到cmL时,才开始产生Mg(OH)2沉淀,结合Fe3++3OH﹣═Fe(OH)3↓、Mg2++2OH﹣═Mg(OH)2↓计算判断.‎ ‎【解答】解:向用盐酸酸化的MgCl2、FeCl3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首先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即为图象中0﹣amL,沉淀的质量为0g;FeCl3只能在酸性较强的溶液中存在,当酸性减弱时,会转化为Fe(OH)3沉淀,从amL开始,bmL时沉淀完全.bmL时,溶液仍然呈酸性,到cmL时,才开始产生Mg(OH)2沉淀,‎ 令氢氧化钠浓度为xmol/L,‎ Fe3+完全沉淀消耗氢氧化钠为(b﹣a)mL,结合Fe3++3OH﹣═Fe(OH)3↓可知,溶液中n(Fe3+)=×(b﹣a)×10﹣3Lxmol/L,‎ Mg2+完全沉淀消耗氢氧化钠为(d﹣c)mL,结合Mg2++2OH﹣═Mg(OH)2↓可知,溶液中n(Mg2+)=×(d﹣c)×10﹣3Lxmol/L,‎ 故原混合溶液中n(MgCl2):n(FeCl3)=×(d﹣c)×10﹣3Lxmol/L:×(b﹣a)×10﹣3Lxmol/L=,‎ 故选D.‎ ‎ ‎ ‎11.C8H18经多步裂化,最后完全转化为C4H8、C3H6、C2H4、C2H6、CH4五种气体的混合物.该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 A.28 B.30 C.38 D.40‎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分析】根据C原子、H原子守恒,判断C8H18裂化可能发生的反应情况,根据反应情况判断1molC8H18裂化所得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的范围,再根据极限法计算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范围,据此解答.‎ ‎【解答】解:按照题目所给C8H18的裂化产物考虑,C8H18裂化可能发生的反应共有以下几种:‎ ‎①C8H18→C4H8+C3H6+CH4‎ ‎②C8H18→C4H8+C2H4+C2H6‎ ‎③C8H18→2C3H6+C2H6‎ ‎④C8H18→C3H6+2C2H4+CH4‎ ‎⑤C8H18→3C2H4+C2H6‎ 以上反应①、②、③是1molC8H18裂化生成3mol混合气体;④、⑤反应是1molC8H18裂化生成4mol混合气体.要得到题目所述的混合气体,按①、②、③反应就可以实现;但是按④、⑤反应并不能得到题目所述的混合气体,至少需要①、②中的一个反应参与或者共同参与,③也有可能同时参与.‎ 这样1molC8H18裂化所得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3mol≤n<4mol,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即28.5g/mol<≤38g/mol.所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5<≤38.‎ 故选B、C.‎ ‎ ‎ ‎12.在一定容积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A和3mol B,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B(g)⇌C(g)+D(g),下列可作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的是(  )‎ A.气体的密度是否变化 B.容器内的压强是否变化 C.容器中A的浓度是否变化 D.容器中C、D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否变化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分析】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理量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物质状态知,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所以气体密度始终不变,不能据此平衡平衡状态,故A不选;‎ B.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不变,所以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气体压强始终不变,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B不选;‎ C.随着反应减小,A的浓度逐渐减小,当A的浓度不变时,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以可以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C选;‎ D.C、D的计量数相等且都是生成物,开始时容器中都不存在C、D物质,所以容器中C、D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都是1:1,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D不选;‎ 故选C.‎ ‎ ‎ ‎13.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与方法正确的是(  )‎ A.‎ 检验装置气密性 B.‎ 过滤 C.‎ 点燃酒精灯 D.‎ 称量氯化钠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实验装置综合.‎ ‎【分析】A.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槽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 B.过滤实验中要用玻璃棒引流;‎ C.点燃酒精灯时,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注意“左物右码”的原则.‎ ‎【解答】解:A.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利用的是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改变,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故A正确;‎ B.过滤实验中要用玻璃棒引流,图中没有,故B错误;‎ C.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图中操作错误,故C错误;‎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注意“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正好相反,故D错误.‎ 故选A.‎ ‎ ‎ ‎14.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3Y(g)⇌2Z(g),若X、Y、Z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0),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molL﹣1、0.3molL﹣1、0.08molL﹣1,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A.c1:c2=1:3‎ B.平衡时,Y与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2‎ C.X、Y的转化率不相等 D.c1的取值范围0<c1<0.14 molL﹣1‎ ‎【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既可以从正反应开始,也可以从逆反应开始,或者从正逆反应开始,不论从哪个方向开始,物质都不能完全反应,利用极限法假设完全反应,计算出相应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实际变化量小于极限值,据此判断分析.‎ ‎【解答】解: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X、Y的浓度最大,Z的浓度最小,假定完全反应,则:‎ 根据方程式 X(气)+3Y(气)⇌2Z(气),‎ 开始(mol/L):c1 c2 c3‎ 变化(mol/L):0.04 0.12 0.08‎ 平衡(mol/L):0.1 0.3 0.08‎ c1=0,14 c2=0.42 c3=0‎ 若反应逆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X、Y的浓度最小,Z的浓度最大,假定完全反应,则:‎ 根据方程式 X(气)+3Y(气)⇌2Z(气),‎ 开始(mol/L):c1 c2 c3‎ 变化(mol/L):0.1 0.3 0.2 ‎ 平衡(mol/L):0.1 0.3 0.08‎ c1=0 c2=0 c3=0.28‎ 由于为可逆反应,物质不能完全转化所以起始时浓度范围为0<c(X)<0.14,0‎ ‎<c(Y)<0.42,0<c(Z)<0.28,‎ A、X 和Y平衡浓度为1:3,变化的量为1;3,所以起始量为1:3,c1:c2=1:3,故A正确;‎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化学方程式系数之比为3:2,故B正确;‎ C、X、Y的变化量之比和起始量之比相同,所以转化率相同,故C错误;‎ D、依据上述计算,c1的取值范围为0<c1<0.14mol•L﹣1,故D正确;‎ 故选C.‎ ‎ ‎ ‎15.把6mol铜粉投入含8mol硝酸和2mol硫酸的稀溶液中,则标准状况下放出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 A.2 mol B.3 mol C.4 mol D.5 mol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分析】发生3Cu+8H++2NO3﹣=3Cu2++2NO↑+4H2O,混合溶液中n(H+)=8mol+2mol×2=12mol,n(Cu)=6mol,n(NO3﹣)=8mol,以量不足的计算生成NO气体的体积,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混合溶液中n(H+)=8mol+2mol×2=12mol,n(Cu)=6mol,n(NO3﹣)=8mol,‎ 由3Cu+8H++2NO3﹣=3Cu2++2NO↑+4H2O可知,‎ ‎6molCu反应需要消耗16molH+,4molNO3﹣,则H+不足,H+完全反应,‎ 设生成NO的物质的量为x,则 ‎3Cu+8H++2NO3﹣=3Cu2++2NO↑+4H2O ‎ 8 2‎ ‎ 12mol x ‎,解得x=3mol,‎ 故选B.‎ ‎ ‎ ‎16.下列有关化学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  )‎ A.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少量的氢氧化亚铁 B.加热苯、液溴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制取少量的溴苯 C.用碎瓷片作催化剂进行石蜡油的受热分解实验 D.用滴有少量硫酸铜溶液的稀硫酸跟锌粒反应快速地制氢气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苯的性质;制取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探究石蜡油分解制乙烯及乙烯的化学性质.‎ ‎【分析】A.为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应隔绝空气;‎ B.制备溴苯,应用铁或溴化铁作催化剂;‎ C.石蜡油在高温下可发生裂解;‎ D.可形成原电池反应,加快反应速率.‎ ‎【解答】解:A.实验中植物油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可防止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可用于制备氢氧化亚铁,故不选;‎ B.制备溴苯,应用铁或溴化铁作催化剂,加入浓硫酸不能发生反应制备溴苯,故B选;‎ C.石蜡油在高温下可发生裂解,可用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是否生成乙烯,故C不选;‎ D.加入少量硫酸铜,可置换出铜,形成铜锌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故D不选.‎ 故选:B.‎ ‎ ‎ ‎17.未来人类最理想的燃料是(  )‎ A.无烟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考点】清洁能源;化学能与热能的应用.‎ ‎【分析】氢气燃烧时与空气中的氧结合生成水,不会造成污染.‎ A.无烟煤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 B.石油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 C.天然气燃烧会释放出二氧化碳;‎ D.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 ‎【解答】解:A.无烟煤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会造成环境污染,故A错误;‎ B.石油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引起温室效应,故B错误;‎ C.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会释放出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故C错误;‎ D.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所以最理想的燃料,故D正确.‎ 故选D.‎ ‎ ‎ ‎18.在冷的浓硝酸中,下列金属最难溶解的是(  )‎ A.银 B.镁 C.铝 D.铜 ‎【考点】硝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活泼金属及较活泼金属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金属溶解,但极不活泼金属金、铂都不与硝酸反应,注意铁、铝遇冷的浓硝酸发生钝化.‎ ‎【解答】解: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铜、银、镁都能与冷的浓硝酸反应而溶解,铝与冷的浓硝酸发生钝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浓硝酸再与它们继续接触反应,所以最难溶解,‎ 故选:C.‎ ‎ ‎ ‎19.某溶液A加入KSCN溶液后显红色.如果溶液A中加入一种物质B,反应后再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则物质B可能是(  )‎ A.硫酸 B.氢硫酸 C.硝酸 D.碘化钾 ‎【考点】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 ‎【分析】某溶液A加入KSCN溶液后显红色,说明A中含Fe3+,而在溶液A中加入一种物质B,反应后再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说明加入的物质B能将Fe3+还原或沉淀,据此分析.‎ ‎【解答】解:A、加入的硫酸和Fe3+不反应,故Fe3+对无影响,故A错误;‎ B、加入的H2S能将Fe3+还原为Fe2+,故再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故B正确;‎ C、加入的硝酸和Fe3+不反应,故Fe3+对无影响,故C错误;‎ D、加入的HI能将Fe3+还原为Fe2+,故再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故D正确;‎ 故选BD.‎ ‎ ‎ ‎20.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B.10.0 mL 2 molL ﹣1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C.SO 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D.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A.浓硫酸和Fe发生钝化现象且二者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B.加入适量氯化钠溶液,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降低;‎ C.升高温度能增大所有反应的反应速率;‎ D.该反应方程式为2NO+2CO⇌N2+2CO2,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解答】解:A.浓硫酸和Fe发生钝化现象且二者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和铁片制取氢气,应该用适当提高稀硫酸浓度来加快反应速率,故A错误;‎ B.加入适量氯化钠溶液,氢离子浓度减小,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个数减小,所以反应速率降低,故B错误;‎ C.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所以反应速率加快,故C错误;‎ D.该反应方程式为2NO+2CO⇌N2+2CO2,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减小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个数,所以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 ‎ 二、实验题 ‎21.为了检验糖尿病人的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并判断病情轻重,应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②  (填序号),进行的操作 c (填序号)并根据病情的轻重(任选一种),在结论中用不同数目的“+”号表示. ‎ 试剂 操作步骤 发生现象 结论 ‎①氢氧化铜 a.将尿液与试剂混合振荡 甲.蓝色溶液 乙.生成绿色沉淀 ‎②斐林试剂 b.将尿液与试剂混合后加热至沸腾 丙.生成黄绿色沉淀 ‎③硫酸铜 c.将尿液与试剂混合后微热 丁.生成黄色沉淀 戊.生成砖红色沉淀 ‎【考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分析】根据葡萄糖中含有醛基,醛基具有还原性,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氧化,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进行解答.‎ ‎【解答】解:葡萄糖中含有醛基,醛基具有还原性,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菲林试剂)氧化,有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生成.氢氧化铜必须是新制的,且碱过量溶液显碱性,反应需要加热至沸腾,否则不反应;葡萄糖与硫酸铜不反应,故检验糖尿病人的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并判断病情轻重,应选用②斐林试剂,将尿液与试剂混合后加热至沸腾,根据能否产生沉淀以及产生沉淀颜色的深浅判断,‎ 故答案为:②;C 试剂 操作步骤 发生现象 结论 ‎①氢氧化铜 a.将尿液与试剂混合振荡 甲.蓝色溶液 ‎_‎ 乙.生成绿色沉淀 ‎+‎ ‎②斐林试剂 b.将尿液与试剂混合后加热至沸腾 丙.生成黄绿色沉淀 ‎++‎ ‎③硫酸铜 c.将尿液与试剂混合后微热 丁.生成黄色沉淀 ‎+++‎ 戊.生成砖红色沉淀 ‎++++‎ ‎ ‎ ‎22.试样X由氧化亚铁和氧化铜组成.取质量相等的两份试样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 ‎(1)请写出步骤③中所发生的全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Cu2+=Cu+Fe2+、Fe+2H+=Fe2++H2↑ ‎ ‎(2)若全部的溶液Y和全部的粉末Z充分反应后,生成的不溶物W的质量是m,则每份试样X中氧化铜的质量为 m .(用m表示)‎ ‎【考点】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分析】(1)先判断粉末Z的成分,再根据溶液E不含铜离子判断该溶液成分,根据有气体生成,判断反应过量的物质,从而确定W的成分,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2)根据铜的质量计算氧化铜的质量,氧化铜质量的一半为试样X中氧化铜的质量.‎ ‎【解答】解:(1)因为CuO+COCu+CO2,FeO+COFe+CO2,所以固体粉末Z为Cu和Fe.铁能和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所以铁和铜离子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Fe+Cu2+=Cu+Fe2+;强酸性溶液E不含铜离子,且有气体F生成,所以铁与铜离子反应铁过量,铁还和酸反应,所以铁和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 答:步骤③中所发生的全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Cu2+=Cu+Fe2+、Fe+2H+=Fe2++H2↑;‎ ‎(2)不溶物W为铜,铜有两部分来源,一部分是CO还原出的铜,一部分为铁与铜离子反应置换出的铜,所以以W的一半计算试样中的氧化铜的质量;‎ ‎ CuO﹣﹣Cu ‎ ‎ 80 64‎ m m 所以试样中氧化铜的质量为 m×=m,故答案为: m.‎ ‎ ‎ ‎23.实验室中常用格氏剂制取醇类,格氏试剂(RMgX)的制法是:RX+Mg RMgX(R为烃基,X为卤素)格氏试剂可发生下列转变:‎ ‎(R、R′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烃基)‎ 以A为原料合成乙酸异丁酯()的流程如下(部分反应物及反应条件没有列出),A主要来源于石油裂解气,A的产量常作为衡量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 试回答:‎ ‎(1)上述流程中,属于或含加成反应的是(填写序号) ①④⑥ .‎ ‎(2)写出F的结构简式 CH3CH2MgX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 CH2=CH2+H2O→CH3CH2OH .反应⑦ CH3CH2CH(OH)CH3+CH3COOH+H2O .‎ ‎【考点】有机物的合成.‎ ‎【分析】由合成流程可知,A为CH2=CH2,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为CH3CH2OH,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C为CH3CHO,乙醛进一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D为CH3COOH.‎ 乙烯与HX发生加成反应生成E为CH3CH2X,E与Mg在乙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F为CH3CH2MgX,F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CH(OMgX)CH3,再发生水解得到G为CH3CH2CH(OH)CH3,G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得到乙酸异丁酯,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①④为加成反应,⑥含加成反应,故答案为:①④⑥;‎ ‎(2)由上述分析可知F为CH3CH2MgX,故答案为:CH3CH2MgX;‎ ‎(3)反应①是乙烯与水的加成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2=CH2+H2O→CH3CH2OH;‎ 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CH(OH)CH3+CH3COOH+H2O,‎ 故答案为:CH2=CH2+H2O→CH3CH2OH;CH3CH2CH(OH)CH3+CH3COOH+H2O.‎ ‎ ‎ 三、计算题 ‎24.制备1L含氨10%的氨水(密度是0.96g m•L ﹣1),需要标准状况下的氨气多少升?‎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分析】先根据m=V×ρ计算溶液的质量,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而计算溶质的质量,再根据V=×Vm计算需要标准状况下的氨气.‎ ‎【解答】解:1L含氨10%的氨水的质量为m=V×ρ=1 L×1 000 mL•L﹣1×0.96 g•mL﹣1,由于氨水中的溶质均可看成氨分子,则氨气的质量为1 L×1 000 mL•L﹣1×0.96 g•mL﹣1×10%=96g,标准状况下的氨气的体积V(NH3)═×Vm=×22.4L/mol=126.5L;‎ 答:需要标准状况下的氨气126.5L.‎ ‎ ‎ ‎25.如图是100mg CaC2O4•H2O受热分解时,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试利用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各问题:‎ ‎(1)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固体产物的化学式A是 CaC2O4 ,B是 CaCO3 .‎ ‎(2)由CaC2O4•H2O得到A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2O4•H2OCaC2O4+H2O↑ .‎ ‎(3)由A得到B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2O4CaCO3+CO↑ .‎ ‎(4)由图计算产物C的相对分子质量,并推断C的合理的化学式.‎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分析】由图可知:t1时产物A的质量为87.7 g,t2时,B为68.5 g.观察化学式:CaC2O4•H2O,其逐步分解的固体产物必为含Ca的化合物,则产物A、B、C的物质的量应与CaC2O4•H2O相同.‎ ‎(1)设A、B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x、y,根据关系式计算A、B的相对分子质量,据此判断A、B的化学式.‎ ‎(2)根据A的化学式判断其它产物,书写方程式.‎ ‎(3)根据A、B的化学式判断其它产物,书写方程式.‎ ‎(4)由图可知产物C的质量约为38 mg,C的物质的量应与CaC2O4•H2O相同,根据由化学式计算质量分数,计算C的相对分子质量,据此判断C的化学式.‎ ‎【解答】解:(1)设A、B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x、y,则:‎ 由CaC2O4•H2O~~~~A ‎ 146 x ‎ 100 mg 87.7 mg 所以x==128,CaC2O4•H2O相对分子质量为146,A与 CaC2O4•H2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8,则A为CaC2O4.‎ 由CaC2O4•H2O~~~~~B ‎ 146 y ‎ 100 mg 68.5 mg y==100 mg,则B为CaCO3.‎ 故答案为:CaC2O4;CaCO3.‎ ‎(2)A为CaC2O4,CaC2O4•H2O分解生成CaC2O4与H2‎ O,该温度下,水为气态,反应方程式为CaC2O4•H2OCaC2O4+H2O↑.‎ 故答案为:CaC2O4•H2OCaC2O4+H2O↑.‎ ‎(3)A为CaC2O4,B为CaCO3,所以CaC2O4分解生成CaCO3与CO,反应方程式为CaC2O4CaCO3+CO↑.‎ 故答案为:CaC2O4CaCO3+CO↑.‎ ‎(4)当加热至1100℃~1200℃时,由图读得分解产物C的质量约为38mg,‎ 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6=55.48,C相对分子质量的实验值与CaO的相对分子质量56接近,故C为CaO.‎ 答: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5.48,C的化学式为CaO.‎ ‎ ‎ 四、解答题 ‎27.用杂化理论描述CCl4的生成和分子构型.‎ ‎【考点】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分析】CCl4中一个碳原子一个电子由2s轨道跃迁到2p轨道上杂化,再与4个Cl原子中的p电子配对成σ键,一个碳原子周围与4个氯原子相连,各原子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电子式为,CCl4中C原子有4个σ键电子对数,所以C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分子构型为正四面体.‎ ‎【解答】解:C所含质子数为6,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2,Cl所含质子数为17,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7,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5,在CCl4分子中,基态C原子中已配对的2s电子拆开,一个电子由2s轨道跃迁到2p轨道上,一个2S轨道和3个2P轨道杂化,生成4个能量相等的sp3杂化轨道,再与4个Cl原子中的p电子配对成σ键,分子构型为正四面体,‎ 故答案为:在CCl4分子中,C:2s22p2,用sp3杂化,和四个Cl的p轨道形成四个等同的σ键,分子构型为正四面体.‎ ‎ ‎ ‎28.用石灰石、食盐、焦炭、水为原料,写出合成聚氯乙烯的化学方程式.(已知:CaO+3CCaC2+CO↑)‎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碳高温反应生成碳化钙(电石),电石和水反应生成HC≡CH,食盐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氯气,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HC≡CH与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烯,氯乙烯(CH2=CHCl)发生加聚反应得到高聚物聚氯乙烯().‎ ‎【解答】解: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为:①CaCO3CaO+CO2↑,氧化钙与碳高温反应生成碳化钙(电石),反应为:②CaO+3C CaC2+CO↑,电石和水反应生成HC≡CH,反应为:③CaC2+2H2O→Ca(OH)2+CH≡CH↑,食盐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氯气,反应为:④2NaCl+H2O2NaOH+H2↑+Cl2↑,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反应为:⑤H2+Cl22HCl,HC≡CH与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烯,反应为:,氯乙烯(CH2=CHCl)发生加聚反应得到高聚物聚氯乙烯,反应为:,‎ 故答案为:①CaCO3CaO+CO2↑、②CaO+3C CaC2+CO↑、③CaC2+2H2O→Ca(OH)2+CH≡CH↑、④2NaCl+H2O2NaOH+H2↑+Cl2↑、⑤H2+Cl22HCl、‎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