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8)
2020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小寒食舟中作①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 ①这首诗写于大历五年春诗人淹留潭州时,即诗人去世前半年多。②鹖冠:相传为战国时期楚国的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颈联描写舟中江上之景,诗人选取的蝶、鸥两个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特点:往来自如或自在轻快。作用:以乐景衬哀情。布幔闲卷,蝴蝶翩跹,穿空而过,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诗人描绘了一幅蝶鸥自由往来的美好画面,反衬出诗人年老体衰、漂泊异地的困苦之情,如此情境下仍思虑朝廷,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困苦中心系国运安危、担忧时局多难的悲悯情怀。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理解颈联的意思,根据诗句的内容把握蝶、鸥的特点,再分析这两个形象与诗人形象之间的关系。“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中“娟娟”“轻”可见往来自如或自在轻快,这是乐景,描绘了一幅蝶鸥自由往来的美好画面;再看诗中的情感,结合前后的诗句“愁看直北是长安”“老年花似雾中看”可知,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愁”的,是沉重的,这是哀情,可见这是以蝶鸥自在轻快反衬诗人心情的沉重,是为了反衬出诗人年老体衰、漂泊异地的困苦之情,即使如此仍思虑朝廷,更表现了诗人心系国运、担忧时局的悲悯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太湖恬亭 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①,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 ①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赏析能力。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句意比较容易理解,可从关键词(名词:日、断桥、人、水、幽树、鸟)入手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九日①水阁 [宋]韩琦②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 ①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代风俗,这一天要置酒赏菊。②韩琦:北宋政治家、诗人。官至中书门下平章事,权位极重。虽身居高位,诗人却颇注重晚节之保重。 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①首联两句写诗人住处的水阁古榭虽倾颓破败也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②颔联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③尾联两句写此时作者年事已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此诗是从外在的表现和从内在的精神塑造诗人的形象的,可以从这两方面分点回答。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韩翃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请赏析本诗颔联“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的精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星河”是寂寥的,“一雁”是孤独的,“秋夜”是清冷的,三种事物连缀成文,构成幽深的意境,融情于景,表达了心情的孤寂。②“砧杵夜千家”,捣衣声声,反衬出秋夜的沉寂。③诗人巧借秋声秋色以渲染愁怀。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赏析诗句可以从手法、内容、表达效果及情感等角度进行。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本题要求赏析颔联,第一句“星河秋一雁”,写了“星河”“一雁”“秋”三种意象,意境幽深,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这种寂寥、孤独又清冷的意境表达孤寂的心情。第二句“砧杵夜千家”,夜深人静之时,听千家捣衣声声,反衬出秋夜的沉寂。第一句写秋色,第二句写秋声,这一联借秋声秋色以渲染愁怀。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 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龙吟虎啸”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表达对友人的祝愿和期许,希望他能为国建功立业,给人以“龙吟虎啸”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儿女泪”“须相忆”几句感怀自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为此“和缓”。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回答该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龙吟虎啸”和“和缓”这两个关键的提示词。“龙吟虎啸”应属于豪迈、大气的艺术风格,“和缓”应属于含蓄细腻的艺术风格。可从诗歌意象的选择、手法的运用、感情的细腻含蓄等角度分析作答。 6.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尽的思念愁绪。“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的能力。了解题目要求后,要快速对全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漠漠烟如织”“寒山”“伤心”等词语来看,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应是忧伤、孤寂的;从“楼上愁”“宿鸟归飞”“归程”等词语来看,所表达的应是一种思乡、思人的感情;“何处是归程?”应是一种思而不得。“空”的作用就是更好地表达出了这种意境。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琴歌 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这首诗采用衬托的手法写琴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三、四句营造凄冷肃杀意境,衬托之后的琴歌之美;②七、八句从听者反应的角度渲染气氛,衬托演奏者的高超技巧;③末尾句写别宴上缕缕琴音触动诗人情感,进一步衬托琴歌效果。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根据诗歌的内容解释,最后分析艺术效果。本题在题干中给出衬托的手法,答题时注意主体是“琴声”,“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营造凄冷肃杀意境,衬托之后的琴歌之美;“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从听者反应的角度渲染气氛,衬托演奏者的高超技巧;“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写别宴上缕缕琴音触动诗人情感,进一步衬托琴歌效果。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① 宋之问 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②。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③,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④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⑤。 [注] ①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②越台: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昔尉陀于广州越秀山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③裛(yì):通“浥”,沾湿。④鬒(zhěn)发:黑发。⑤莱(lái):草名,即藜。 后人评价此诗描写南国景物很出色,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描写景物的技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联想。“宿云鹏际落”一句诗人借助联想,看见云收而联想鹏落,生动地表现出宿云渐渐消散,天空变得明朗起来的情状。 ②比喻。“残月蚌中开”一句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春天早晨,月亮渐圆,就好像蚌慢慢张开一样,珠光闪现在蚌中,把云敛月圆的清晨写得极富于生机。 ③动静结合。“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两句中,前一句描写碧绿的薜荔如青气在摇动,是动景,“摇”字生动描画出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勃勃的情态;后一句描写茂密的桄榔树遮蔽着碧苔的情景,是静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形成一幅充满盎然生趣的画面。 ④多角度描写(嗅觉、听觉、视觉相结合)。“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描写桂花带露开放,香气袭人,是从嗅觉的角度;流水打击溪石,叮咚有声,是从听觉的角度;回环流转的细流,是从视觉的角度。多角度描写展现了宁静清新的环境。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到诗歌中圈出描写南国景物的诗句,理解其意思,看句中写了什么景物,如何来写的,体现出景物的什么特点。诗歌开头四句,照应标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宿云鹏际落”写的是“云”,意思是“宿云如落鹏之翼”,这是诗人的联想;“残月蚌中开”写的是“残月” ,意思是“残月如开于蚌中之珠”,这两句又使用比喻的修辞。从“薜荔摇青气”开始的六句极写赏心悦目的南国景色,铺排有序,很见功力。前三句写树,错落有致,句中用一个富有动感并充满了生命力的“摇”字,生动地描画出了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郁勃、无以自守的情态,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这三句中,诗人用笔由视觉而到嗅觉,“石响”句更进而写到听觉,由泉水奔泻的“石响”又转而看到回环流转的细泉。“抱叶”二句转写动物,这就使画面更充满活力,线条、色彩、音响以至整个情调更加动人。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昼梦 杜甫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请从虚实角度简要赏析诗的颔联和颈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颔联实写眼前春日桃花香暖、水边日落之景,颈联虚写梦中故乡的门巷已被荆棘掩没、中原君臣正被豺虎般强敌环伺的情景。②虚实相衬,用暖意融融的美好春景反衬家园荒凉、国事维艰的惨象,体现了诗人忧国思家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题干明确了手法和答题范围,要求从虚实的角度分析诗歌颔联和颈联,结合诗句从虚实角度逐步分析即可。颔联是诗人亲眼所见之景,春日桃花香暖、水边日落让诗人昏昏如梦。颈联就是诗人梦中所见之景,故乡的门巷已被荆棘掩没,中原君臣正被豺虎般强敌环伺,这是虚写。所见美好,梦境凄惨,两相映衬,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之情,增加了诗歌的内涵,深化了作者的感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