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商丘市一高2017-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卷 命题人:高爱民 审题人:‎ ‎(考试时间; 90分钟 试卷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 下图是卫星甲和卫星乙在某一时刻所覆盖的区域,其服务范围大小是( )‎ A. 甲>乙 B. 甲=乙 C. 甲<乙 D. 无法比较 ‎【答案】C ‎........................‎ ‎2. 要准确快捷统计测算出甲乙两地灾害信息材料,主要依靠( )‎ A. 传感器 B. 地理信息系统 C. 全球定位系统 D. 遥感技术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3. 以下哪个不是地理遥感技术具有的功能( )‎ A. 环境监测 B. 资源调查 C. 灾害监测 D. 空间定位 ‎【答案】D ‎【解析】遥感是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获取其反射、辐射或 散射的电磁波信息(如 电场、 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并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分析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海洋、气象、水文、军事、环保、资源调查等领域,ABC 正确,不符合题意;空间定位是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功能,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4. 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时期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开发早期,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便利条件;黏重的土壤则使人们开垦困难 B. 农业大发展时期,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 C. 稠密的水网,使耕地分散破碎,不利于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的推广,但由于水稻单产很高,使其商品率高,仍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D. 多水而黏重的土壤一直是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 ‎【答案】B ‎【解析】开发早期,稠密的水系导致联系不便;黏重的土壤则使人们开垦困难。农业大发展时期,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稠密的水网,使耕地分散破碎,不利于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的推广,导致农业地位的下降。正确的是B项。‎ ‎5.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南北方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比如我国北方冬季穿衣比较厚重,而南方穿衣相对较单薄。下列关于南北方的地域差异,表述错误的是( )‎ A. 饮食方面南米北面 B. 建筑方面南尖北平 C. 历史交通方面南船北马 D. 气象灾害方面南旱北涝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北方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饮食方面南米北面,A正确;南方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比北方多,建筑方面南尖利于排水,B正确;北方河湖没有南方多,交通以陆路交通为主,南方以船为主,C正确;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南涝北旱,D错误。故选D。‎ ‎6. 下列关于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 B. 该区雨林破坏的背景是当地人口素质低下 C. 过度的焚耕开垦(迁移农业)是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唯一方式 D. 巴西政府正式公布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在亚马逊地区,雨林的破坏的人为原因包括过度的焚耕开垦(迁移农业)、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商业性木材采伐以及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1970年,巴西政府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 考点:本题考查热带雨林的分布和雨林破坏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巴西热带雨林破坏的原因和巴西热带雨林开发计划等内容,注意调用课本相关内容分析。‎ ‎7. 下列关于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为实施亚马孙开发计划而修建 B. 从大西洋沿岸延伸到西部秘鲁边境 C. 促进了东部移民进入雨林区 D. 修建雨林公路利于热带雨林的保护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在亚马逊地区,雨林的破坏的人为原因之一即公路建设,公路建设加快了雨林地区的人类开发活动,而不利于雨林的保护。‎ 考点: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8. 热带雨林遭破坏后,可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 A. 海平面上升 B. 物种灭绝的速率加快 C. 某些地区降水异常 D. 紫外线增多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森林在调节气候、吸收二氧化碳稳定大气成分、维持生物多样性、增加空气湿度、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热带雨林遭破坏后,其功能削弱或伤失,ABC正确;臭氧具有强烈吸收紫外线的作用,其主要受氟氯烃化合物的影响,与森林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D。‎ ‎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热带雨林中保存生物化学物质最重要的载体是植被 B. 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和亚寒带针叶林地区 C.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火山喷发属于雨林全球环境效应 D. 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的原因是因为雨林具有调节大气成分的作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热带雨林中,有机质绝大部分都集中于植被体内,故A正确;目前,世界现存的森林主要分布于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B正确;火山喷发属于内力作用,而与雨林的生态效益没有关系,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热带雨林的分布和生态效应。‎ 点评:本题只要注意审题,找错应该很简单。解题的关键掌握世界热带雨林的分布和主要的生态环境效益。‎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0.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A. 水分差异造成的 B. 热量差异造成的 C. 地形差异造成的 D. 人类耕作方式不同造成的 ‎11. 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 A. 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 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 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 抓好基础和生态环境建设 ‎12. 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日趋严重,其关键是缺水,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行之有效的是( )‎ A. 启动“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再从黄河引水到甘肃和新疆 B. 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山岳冰川融水量,使塔里木河水量增加 C. 限制畜牧业发展,使草场得到生息和恢复 D. 发展节水灌溉、绿洲农业,采取休耕制,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保护生态资源 ‎【答案】10. A 11. D 12. D ‎【解析】本题以区域地理为背景,考查区域经济发展及其影响,难度一般。‎ ‎10. 由题干“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其以水分为基础,A正确,BC错误;人类耕作方式不同造成只能造成部分地区差异,D错误。故选A。‎ ‎11. 由题干“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可知,西部大开发首先要抓好基础和生态环境建设,D正确;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不是西部开发的首要任务,AC错误;人口外迁,不利于西部大开发,B错误。故选D。‎ ‎12. 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日趋严重,其关键是缺水。启动“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再从黄河引水到甘肃和新疆,工程周期长,难度大,不能解决目前日趋严重的荒漠化趋势,A错误;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山岳冰川融水量,使塔里木河水量增加,只能增加部分地区(塔里木盆地)水量,B 错误;限制畜牧业发展,使草场得到生息和恢复,只是暂时减少了水的用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C错误;,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行之有效的是发展节水灌溉、绿洲农业,采取休耕制,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保护生态资源,D正确。故选D。‎ 读巴西人口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3. 巴西北部人口很少,是因为 A. 海拔高,地形复杂 B. 气候温差大,潮湿闷热 C. 经济落后,资源贫乏 D. 分布热带雨林,开发晚 ‎14. 当前造成亚马孙雨林毁坏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口增长和贫困——根本原因 ②世界木材的需求量上升——根本原因 ③过度的迁移农业、开辟大型农场和牧场——直接原因 ④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直接原因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5. 俗话说“谷雨前后,种瓜种豆”。我国大部分地 区大豆的播种期应该在4月中下旬,个别生长期短的品种可以延迟到5月中旬。据此推测, 巴西大豆的播种期约在 A. 4—5月份 B. 7—8月份 C. 1-—2月份 D. 10一ll月份 ‎【答案】13. D 14. C 15. D ‎【解析】本题以巴西人口分布为切入点,考查区域环境差异及其影响。‎ ‎1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西北部为亚马孙河流域,地势较低,全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雨林广布,ABC错误;该区因气候湿热、丛林阻隔、开发较晚,人口分布较少,D正确。故选D。‎ ‎1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是热带雨林破坏的根本原因;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开辟大型农牧场和采矿、修路、城镇建设等是热带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 由题干“我国大部分地 区大豆的播种期应该在4月中下旬,个别生长期短的品种可以延迟到5月中旬”可知,播种季节为春季;巴西位于南半球,其大豆的播种期约在10一ll 月份,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读世界某区域轮廓图,图中虚线MN为晨昏线。此时乙岛东北部降水量大于西南部。完成下面小题。‎ ‎16. 此时,图中A港的昼长约 A. 12 时20分 B. 12时 C. 11时20分 D. 11时 ‎17. 甲地区商品率较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水稻种植业 B. 大牧场放牧业 C. 种植园农业 D. 商品谷物农业 ‎18. 下列关于该区域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南部海域处于繁忙的海运线上 B. 该区域人口密度较小 C. 印度教、佛教的发源地 D. 甲地分布有黑色人种 ‎【答案】16. C 17. C 18. B ‎【解析】本题以区域地理为背景,考查南亚相关知识,难度较大。‎ ‎16. 由图可知,该区为南亚;由“此时乙岛东北部降水量大于西南部”可知,该地盛行东北季风,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因其靠近赤道,昼长接近12小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 由图可知,甲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水稻种植业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A错误;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B错误;该区为热带,适合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C正确;商品谷物农业多分布在温带地区,D错误。故选C。‎ ‎18. 该区为南亚,南部海域处于繁忙的海运线上,是印度教、佛教的发源地;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甲地分布有黑色人种;ACD正确; 该区域为南亚,人口密度大,B错误。故选B。‎ 下图为世界地图上一段经线。X以北为陆地, Y以南为陆地,X、Y之间为海洋。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9. 图中四地中,年太阳辐射量最大的是:‎ A. X地 B. Y地 C. P地 D. Q地 ‎20. P地附近的资源主要是:‎ A. 森林 B. 石油 C. 铝土矿 D. 金刚石 ‎21. 当华北平原收获冬小麦的时候.X.Y两地 A. 都出现炎热干燥天气 B. Y地干燥,X地多雨 C. 都普遍吹偏西风 D. 正值当地葡萄酒酿成存窖时 ‎【答案】19. C 20. B 21. A ‎【解析】‎ ‎19. 读图,结合图中经线及海陆分布状况,该经线为东经20°,XY之间为地中海,P位于撒哈拉地区,Q位于刚果盆地。其中撒哈拉地区,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降水少,为热带沙漠气候,太阳辐射大,故选C。‎ ‎20.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P位于北部非洲,北非的石油资源丰富,故选B。‎ ‎21.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XY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当华北平原收获冬小麦时,为北半球夏季,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均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葡萄正值生长季节,尚未成熟,故选A。‎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 ‎.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之一。‎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如赤道地区赤道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而副热带地区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赤道的太阳辐射弱于副热带地区。‎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夏半年,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读图“非洲某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非洲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造成图中①地和②地年平均气温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纬度因素 B. 地形因素 C. 洋流因素 D. 大气环流 ‎23. 图中M、N两地的盛行风向分别为 A. 西北风;东北风 B. 西北风;东南风 C. 西南风;东北风 D. 西南风;东南风 ‎24. 我国古诗中有众多四季景色的描写。下列诗中描述的情景与图中等压线所示时间一致的是 A.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盂珠》‎ B.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唐·杜甫《夏夜叹》‎ C.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南朝齐·萧悫《秋思》‎ D.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答案】22. C 23. A 24. B ‎【解析】试题分析:‎ ‎22. ①地和②地位于同纬度的大陆东西两侧,①地附近有暖流流经,②地附近有寒流流经,因此造成两地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洋流。答案选C。‎ ‎23. 仔细读取图中的等压线,根据风向是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的原理,可以判断出M、N两地的盛行风向分别为西北风和东北风。答案选A。‎ ‎24. 从图中的等压线分布看,1006 hPa、1010 hPa等压线所代表的低压系统明显北移,说明气压带风带北移,是北半球夏季。“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盂珠》,描述的是春季的景观,A错;“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唐•杜甫《夏夜叹》,描述的是夏季的景观,B对;“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南朝齐•萧悫《秋思》,描述的是秋季的景观,C对;“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描述的是冬季的景观。答案选B。‎ 考点:该题考查非洲等压线和等温线分布规律的判读。‎ 读黄土高原各类矿产潜在价值所占比例表,完成下面小题 ‎25. 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优势资源是:‎ A. 能源矿产 B. 金属矿产 C. 铝土矿 D. 非金属矿产 ‎26. 下列选项是某同学对表中数据92.17%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占本地区能源矿产总储量的百分比 B. 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占全国矿产总量的百分比 C. 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潜在价值占本地区矿产潜在价值的百分比 D. 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潜在价值占全国能源矿产潜在价值的百分比 ‎27.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方向是建成全国的:‎ A. 能源生产供应基地 B. 木材生产和加工基地 C. 商品粮、棉生产基地 D. 畜牧业生产基地 ‎【答案】25. A 26. C 27. A ‎【解析】本题组考查黄土高原地区资源概况及其影响,难度一般。‎ ‎25. 由图表可知,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优势资源是能源矿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6. 由题干“黄土高原各类矿产潜在价值所占比例表”可知,数据92.17%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潜在价值占本地区矿产潜在价值的百分比,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7. 由图表可知,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优势资源是能源矿产,其发展方向是建成全国的能源生产供应基地,A正确;黄土高原植被较为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不适合发展木材生产和加工基地、商品粮、棉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BCD错误;故选A。‎ 我国南方的红壤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8. 从上图可知,在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现象最严重的区域是 A. 植被覆盖率高、坡度大的区域 B. 植被覆盖率低、坡度小的区域 C. 植被覆盖率高、坡度小的区域 D. 植被覆盖率低、坡度大的区域 ‎29. 导致我国南方丘陵山区植被覆盖率下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 道路交通建设导致植被破坏 B.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导致植被破坏 C. 人地关系紧张,过度开垦,过度樵采 D. 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使潜水面下降,导致植被枯死 ‎【答案】28. D 29. C ‎【解析】本题组考查我国南方的红壤丘陵山区植被覆盖率下降的原因及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28. 由材料可知,在一定坡度范围内随植被覆盖率降低,全年土壤侵蚀量增大;坡度大,水流急,冲刷能力强,故水土流失现象最严重的区域是植被覆盖率低、坡度大的区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下图是我国著名的塞外江南,也是有色金属“长廊”,据图判断回答下面小题。‎ ‎30. 图中甲山脉和经过银川的铁路线分别是 A. 昆仑山、兰新线 B. 阴山、陇海线 C. 祁连山、包兰线 D. 贺兰山、宝成线 ‎31. 该地区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①地势平坦②矿产丰富③气候适宜④水源充沛⑤交通便利⑥水能丰富 ‎⑦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⑧市场广阔 A. ①②③ B. ②④⑧ C. ③④⑤ D. ②⑤⑥‎ ‎32. 图乙为河套平原,从“地固泽卤,不生五谷”发展成为“塞外粮仓”主要是由于该地 A. 地质条件稳定 B. 年降水量增多 C. 灌溉条件改善 D. 黄河水量减少 ‎33. 河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 湿地破坏 B. 森林锐减 C. 水土流失 D. 土壤盐渍化 ‎【答案】30. C 31. D 32. C 33. D ‎【解析】本题组考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及其影响。‎ ‎30. 结合所学知识由图可知,甲山脉位于甘肃、青海之间,其为祁连山;经过银川的铁路线是包兰线,C正确;兰新线是从兰州向西到新疆,A错误;陇海线东起连云港西至兰州,B错误;宝成线是从宝鸡向南至成都,D错误。故选C。‎ ‎31. 由图可知,该区铜、镍、铅锌等矿产资源丰富;‎ 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水电站多,能源充足,②⑤⑥正确;地势、气候、劳动力、水源、市场对其有影响,但不是本区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有利条件。故D正确。故选D。‎ ‎3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区曾经地低洼而多盐碱,后来由于灌溉条件的改善,发展成为“塞外粮仓”,C正确;地质条件条和气候条件相对稳定,短期变化不大,AB错误;黄河水量减少,不利于灌溉农业的发展,D错误。故选C。‎ ‎3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套平原是灌溉农业,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土壤盐渍化,其是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4. 城市N以西的铁路线名称是 A. 青藏铁路 B. 兰青铁路 C. 兰新铁路 D. 宝成铁路 ‎35. M河谷地是该地区重要的农耕区,其农业生产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A. 热量、光照 B. 光照、水 C. 水、地形 D. 地形、热量 ‎36. 与上海、天津相比,城市N作为毛纺织工业中心的区位优势是 A. 接近市场 B. 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C. 接近原料产地 D. 交通运输方便 ‎【答案】34. A 35. D 36. 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34. 根据图示的河流、铁路轮廓判断,N表示西宁,以西为西宁到拉萨的青藏铁路。‎ ‎35. M河谷位于青藏高原,故地势高,热量不足,限制农业发展。‎ ‎36. N附近为我国主要的牧区,毛皮产区,故接近毛纺织工业的原料地。‎ 读“我国沿32°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面小题。‎ ‎37. A地形区农业发展的主要类型是 A. 绿洲农业 B. 河谷农业 C. 灌溉农业 D. 水田农业 ‎3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C地形区是华北平原 B. A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 C. B地形区的河流多属内流河 D. 夏季A、B、C三地,气温的日较差最大的是A地 ‎【答案】37. B 38. D ‎【解析】本题组考查区域经济发展及其概况。‎ ‎37. 由图可知,A地形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应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其农业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热量较好的河谷地带,B正确;绿洲农业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边缘,A错误;灌溉农业主要在秦岭淮河以北平原地区,该区在秦岭淮河以南,C错误;水田农业主要在平原地带,D错误。故选B。‎ ‎38. 结合图中经纬度可知,A地形区是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削弱少,晚上受地面辐射影响小,大气逆辐射弱,温差较同纬度平原地区大,D正确, B错误;B地形区为四川盆地,河流多属外流河,C错误;C地形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A错误; 故选D。‎ 我国科技人员在横断山脉某峡谷地区进行了山地水土流失研究,得出下表数据(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9.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 A. 降雨量相同时,人工林地的径流量大于非林地 B. 降雨量相同时,人工林地的土壤侵蚀量大于非林地 C. 径流量与降雨量具有反比例的关系 D. 径流量与降雨量具有正相关的关系 ‎40. 图表资料反映了森林具有的功能是:‎ A.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C.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 保护海岸,抵御台风 ‎【答案】39. D 40. C ‎【解析】‎ ‎39. 本题考查资料分析能力(生态环境问题)。结合资料反映,降水量多则径流量大;径流量大则土壤侵蚀量大;但当降水量相同时,有人工林地覆盖的地表土壤侵蚀量要比非林地土壤侵蚀量要小得多。故D项正确。‎ ‎40. 该数据反映了有森林覆盖和没有森林覆盖条件下的土壤侵蚀比较,即反映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故答案选C项。‎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图中①地区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下列推测不成立的是(单选)‎ A.人口增长迅速 ‎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C.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荒种粮 ‎ D.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 E.水资源污染严重 ‎(2) 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 为主的景观特色。‎ ‎(3)图中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开垦;那么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 ‎ ‎(4)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答案】(1)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E ‎(2)干旱,荒漠 ‎(3)制定合理的载畜量,防止过度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4)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①地区为塔里木盆地,其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物理风化和风蚀作用显著;加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土壤盐渍化严重;该区经济落后,污染较轻,水资源污染严重不是绿洲面积减少的原因。‎ ‎(2)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干旱是本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 ‎(3)由题干“图中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可知,针对其过度提出合理措施即可;针对过度放牧,可以控制载畜量在草场的承载力之内,合理放牧;针对过度开垦,可以退耕还林还草,恢复天然植被等,可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42. 读俄罗斯和日本工业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据图概述俄罗斯和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并结合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图中数字表示俄罗斯境内的主要河湖,可能形成凌汛现象的河流有 ,‎ ‎⑶试从人口、经济、资源分布的角度,分析俄罗斯在经济发展中积极东进,而我国却大力开发西部的异同点 。‎ ‎【答案】(1)分布特点:俄罗斯工业集中分布在内陆地区,特别是欧洲部分的内陆地区;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地区。‎ 原因是:①俄罗斯国内各种资源丰富,工业的分布与资源的分布基本一致;②海运条件不理想(俄罗斯纬度位置高,北冰洋沿岸地区冰期长,大西洋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各港口均需经他国海域)③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俄罗斯经济自给性强,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不突出。日本:①海岸线曲折,多良港;②日本国内矿产资源贫乏;③国内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强。‎ ‎(2)②③④ ‎ ‎(3)相同点:①人口、经济都相对集中在部分区域,而资源重要分布区却在人口相对较少,经济较落后的区域。②俄罗斯的东进与我国的西部大开发都是为了把落后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经济水平差距,促进全国经济发展 不同点:经济落后而资源丰富的地区俄罗斯主要在东部,我国主要在西部。‎ ‎【解析】(1)由图可知,俄罗斯工业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特别是欧洲部分的内陆地区;原因是:俄罗斯资源丰富,工业的分布与资源的分布基本一致;俄罗斯纬度高,海运冰封期长,海运条件不理想;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俄罗斯经济自给性强,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不突出等。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原因是:日本资源匮乏,国内市场狭小,对外依懒性强,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等。‎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③④分别为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从南向北流入北冰洋,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流可以发生凌汛现象。‎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罗斯西部人口多、经济发达,但东部资源丰富,经济落后;中国东部人口多,经济发达;西部资源丰富,人口少;资源与经济发展不匹配;其共同点是,人口、经济都相对集中在部分区域,而资源重要分布区却在人口相对较少,经济较落后的区域。都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差距等;不同点是:经济落后而资源丰富的地区俄罗斯主要在东部,我国主要在西部。人口方面:俄罗斯人口主要在西部,我国却在东部。‎ ‎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