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省蚌埠市高考一模数学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年安徽省蚌埠市高考一模数学理

2017 年安徽省蚌埠市高考一模数学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A,B,C,D 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涂到答题卷相应位置. 1.已知 A={x|2x<1},B={x| 2yx},则 A∩B=( ) A.[-2,0) B.[-2,0] C.(0,+∞) D.[-2,+∞) 解析:A={x|2x<1}={x|x<0}=(-∞,0), B={x| 2yx}=[-2,+∞) ∴A∩B=[-2,0). 答案:A. 2.复数 Z 在映射 f 下的象为(1+i)Z,则-1+2i 的原象为( ) A. 13 2 i B.13 2 i C. 13 2 i D.13 2 i 解析:根据题意,若设-1+2i 的原象为复数 z,则得出(1+i)z=-1+2i, 所以       1 2 11 2 1 3 1 1 1 2 iiiiz i i i          答案:B 3.若 3cos 25 ( ) ,则 cos2α=( ) A. 7 25 B. 7 25 C. 16 25 D. 16 25 解析:∵ ,可得: 3sin 5, ∴ 3sin 5  , ∴ 2237cos 2 1 2sin 1 2 5 25 ( )       . 答案:B. 4.已知非零向量 m ,n 满足 3| |=2| n |,< ,n >=60°,若 ( )n tm n则实数 t 的值 为( ) A.3 B.-3 C.2 D.-2 解析:非零向量 , 满足32mn ,< , >=60°, ∴ 1cos 2 < ,>mn  , 又 , ∴ 2( )n tm n tm n n     = 21 2t m n n   = 221 03t n n   , 解得 t=-3. 答案:B. 5. M 是抛物线 C:y2=2px(p>0)上一点,F 是抛物线 C 的焦点,O 为坐标原点,若|MF|=p,K 是抛物线 C 准线与 x 轴的交点,则∠MKO=( ) A.15° B.30° C.45° D.60° 解析:由题意,取点 M( 2 p ,p), ∵K(- 2 p ,0), ∴kKM=1,∴∠MKO=45°. 答案:C. 6.若实数 x,y 满足 10 0 2 > xy x y        ,则 2 21 y x  的取值范围是( ) A.[ 4 3 ,4] B.[ 4 3 ,4) C.[2,4] D.(2,4] 解析: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则设 2 121 2 yyz x x   , 则 z 的几何意义是区域内的 P 点与点 M(- 1 2 ,0)的斜率 k; 如图所示(k)min=kPA= ,(k)max=kPB=4, 则 2 21 y x  的取值范围是[ ,4) 答案:B. 7.已知函数 f(x)定义域为 R,命题:p:f(x)为奇函数,q: 1 1 0( )f x dx,则 p 是 q 的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由 f(x)为奇函数,得 1 1 0( )f x dx,是充分条件, 反之不成立,不是必要条件. 答案:A. 8.已知函数 f(x)=2sin(ωx+φ)(ω>0,0<φ<π)的图象上相邻两个最高点的距离为π. 若将函数 f(x)的图象向左平移 6  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图象关于 y 轴对称.则函数 f(x)的解 析式为( ) A.f(x)=2sin(x+ 6  ) B.f(x)=2sin(x+ 3  ) C.f(x)=2sin(2x+ 6  ) D.f(x)=2sin(2x+ 3  ) 解析:∵函数的图象上相邻两个最高点的距离为π, ∴函数周期 T=π,即 2T  ,即ω=2, 即 f(x)=2sin(2x+φ), 若将函数 f(x)的图象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度后,得 f(x)=2sin[2(x+ )+φ)]=2sin(2x+ +φ), 若图象关于 y 轴对称. 则 32k   , 即φ= +kπ,k∈Z, ∵0<φ<π, ∴当 k=0 时,φ= , 即 f(x)=2sin(2x+ ). 答案:C. 9.阅读如图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则输出的值为( ) A.3 B.4 C.6 D.7 解析:模拟程序的运行,可得 S=3,n=0 不满足条件 S≥5,S=6,n=1, 不满足条件 n>4,执行循环体,满足条件 S≥5,S=3,n=2, 不满足条件 n>4,执行循环体,不满足条件 S≥5,S=6,n=3, 不满足条件 n>4,执行循环体,满足条件 S≥5,S=3,n=4, 不满足条件 n>4,执行循环体,不满足条件 S≥5,S=6,n=5, 满足条件 n>4,退出循环,输出 S 的值为 6. 答案:C. 10.我们把各位数字之和等于 6 的三位数称为“吉祥数”,例如 123 就是一个“吉祥数”,则 这样的“吉祥数”一共有( ) A.28 个 B.21 个 C.35 个 D.56 个 解析:因为 1+1+4=6,1+2+3=6,2+2+2=6,0+1+5=6,0+2+4=6,0+3+3=6,0+0+6=6, 所以可以分为 7 类, 当三个位数字为 1,1,4 时,三位数有 3 个, 当三个位数字为 1,2,3 时,三位数有 3 3 6A  个, 当三个位数字为 2,2,2 时,三位数有 1 个, 当三个位数字为 0,1,5 时,三位数有 12 22 4AA  个, 当三个位数字为 0,2,4 时,三位数有 12 22 4AA  个, 当三个位数字为 0,3,3 时,三位数有 2 个, 当三个位数字为 0,0,6 时,三位数有 1 个, 根据分类计数原理得三位数共有 3+6+1+4+4+2+1=21. 答案:B. 11.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外接球的半径为( ) A. 23 B. 3 C.32 D. 2 解析:由已知中的三视图可得: 该几何体是一个棱长为 2 的正方体,切去四个角所得的正四面体, 其外接球等同于棱长为 2 的正方体的外接球, 故 2222 2 2 2 2 3R     , 故 R= 3 . 答案:B 12.已知函数 ( ) xaf x ex  (a∈R 且 x>0).若存在实数 p,q(p<q),使得 f(x)≤0 的解集 恰好为[p,q],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 A.(0, 1 e ] B.(-∞, 1 e ] C.(0, 1 e ) D.(-∞, 1 e ) 解析:当 a=0 时,f(x)=-e-x<0,则不存在 f(x)≤0 的解集恰为[p,q], 当 a<0 时,f(x)<0,此时函数 f(x)单调递增,则不存在 f(x)≤0 的解集恰为[p,q], 当 a>0 时,由 f(x)≤0 得 xa ex  , 当 x>0 时,不等式等价为 x xa e , 设 ( ) x xgx e , 则 1( ) x xgx e  , 当 x>1 时,g′(x)<0, 当 0<x<1 时,g′(x)>0, 即当 x=1 时,g(x)取得极大值,同时也是最大值 11( )g e , ∴若存在实数 p,q,使得 f(x)≥0 的解集恰为[p,q], 则必有 a< 1 e , 即 0<a< 1 e . 答案: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横线上. 13.双曲线 22 221xy ab(a>0,b>0)的渐近线与圆 22( 2) 1xy   相切,则此双曲线的离 心率为____. 解析:由题意可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之一为:bx+ay=0, 圆 的圆心( 2 ,0),半径为 1, 双曲线 (a>0,b>0)的渐近线与圆 相切, 可得: 22 2 1b ba   , 可得 a2=b2,c= 2 a, ∴e= 2 . 答案: 2 . 14.若 3 1 2 ( )ax x  的展开式中只有第 5 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则展开式中常数项是____. 解析:根据题意, 3 1 2 ( )ax x  的展开式中只有第 5 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 则 a=8, 则 3 81 2 ( )x x  的 二 项 展 开 式 为 24 4 8 8 8 8 3 1 8 83 11122 ( ) ( ) ( )( ) r r r r r r r r xT C C x x                , 令 24 4 3 r =0,解可得,r=6; 则其常数项为 7. 答案:7 15.《孙子算经》是我国古代内容极其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圆窖周五丈 四尺,深一丈八尺,问受粟几何?”其意思为:“有圆柱形容器,底面圆周长五丈四尺,高 一丈八尺,求此容器能放多少斛米”(古制 1 丈=10 尺,1 斛=1.62 立方尺,圆周率π=3), 则该圆柱形容器能放米____斛. 解析: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 r,则 2πr=54,r=9, 故米堆的体积为π×92×18=4374 立方尺, ∵1 斛米的体积约为 1.62 立方尺, ∴4374÷1.62≈2700 斛. 答案:2700. 16.在△ABC 中,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外接圆半径为 1,且 tan 2 tan A c b Bb  ,则△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 解析:∵外接圆半径为 1, ∴ 2sin sin sin = = =a b c A B C ; 又∵ , ∴ sin cos 2sin sin cos sin sin =A B C B A B B  sinAcosB=2sinCcosA-sinBcosA sinC=2sinCcosA 1cos 2A, ∴ 3A  , 3sin 2A  , 那么: 11sin 2sin 2sin sin 3 sin sin22 =ABCS bc A B C A B C      . 令 y=sinB·sinC. ∵ 2 3 =BC  , ∴ 22 3 1 3 1 1 1 1sin sin sin cos sin sin 2 cos 2 sin 23 2 2 4 4 4 2 6 4 ( ) ( )y B B B B B B B B           ∵0<B< 2 3  , ∴ 72 6 6 6 ( , )B      , 当 2 62B 时,y 取最大值为 1 2 . ∴△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 33 4 . 答案: 33 4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70 分.解答须写出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7.等差数列{an}前 n 项和为 Sn,且 S5=45,S6=60. (1)求{an}的通项公式 an; (2)若数列{an}满足 bn+1-bn=an(n∈N*)且 b1=3,求{ 1 nb }的前 n 项和 Tn. 解析:(1)利用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即可得出; (2)利用“累加求和”、裂项求和、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即可得出. 答案:(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 d,∵S5=45,S6=60, ∴ 1 1 545 452 656 602 = = ad ad       ,解得 1 5 2 = = a d    . ∴an=5+(n-1)×2=2n+3. (2)∵bn+1-bn=an=2n+3,b1=3, ∴bn=(bn-bn-1)+(bn-1-bn-2)+…+(b2-b1)+b1 =[2(n-1)+3]+[2(n-2)+3]+…+(2×1+3)+3 =  1232 nn n =n2+2n. ∴   1 1 1 1 1 2 2 2 = nb n n n n   . ∴ 1 1 1 1 1 1 1 1 1 112 3 2 4 3 5 1 1 2nT n n n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1 112 2 1 2nn     =     3 1 1 4 2 1 2 2nn. 18.某校开展“读好书,好读书”活动,要求本学期每人至少读一本课外书,该校高一共有 100 名学生,他们本学期读课外书的本数统计如图所示. (I)求高一学生读课外书的人均本数; (Ⅱ)从高一学生中任意选两名学生,求他们读课外书的本数恰好相等的概率; (Ⅲ)从高一学生中任选两名学生,用ζ表示这两人读课外书的本数之差的绝对值,求随机变 量ζ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Eζ. 解析:(Ⅰ)由图知读课外书 1 本、2 本、3 本的学生人数分别为 10,50 和 40,由此能求出 高一学生读课外书的人均本数. (Ⅱ)从高一学生中任选两名学生,利用互斥事件概率加法公式能求出他们读课外书的本数恰 好相等的概率. (Ⅲ)从高一学生中任选两名学生,用ζ表示这两人读课外书的本数之差的绝对值,则ζ的可 能取值为 0,1,2,分别求出相应的概率,由此能求出随机变量ζ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Eζ. 答案:(Ⅰ)由图知读课外书 1 本、2 本、3 本的学生人数分别为 10,50 和 40, ∴高一学生读课外书的人均本数为: 1 10 2 50 3 40 2.3100       . (Ⅱ)从高一学生中任选两名学生,他们读课外书的本数恰好相等的概率为: 2 2 2 10 30 40 2 100 41 99 C C Cp C . (Ⅲ)从高一学生中任选两名学生, 记“这两人中一人读 1 本书,另一人读 2 本书”为事件 A, “这两人中一人读 2 本书,另一人读 3 本书”为事件 B, “这两人中一人读 1 本书,另一人读 3 本书”为事件 C, 从高一学生中任选两名学生,用ζ表示这两人读课外书的本数之差的绝对值, 则ζ的可能取值为 0,1,2, 2 2 2 10 30 40 2 100 410 99 ( ) C C CP C    , 1 1 1 1 10 50 50 40 22 100 100 501 99 ( ) ( ) ( ) C C C CP P A P B CC       , 11 10 40 2 100 82 99 ( ) ( ) CCP P C C     , ∴ζ的分布列为: ζ 0 1 2 P 41 99 50 99 8 99 41 50 8 20 1 299 99 99 3 ( )E         . 19.在三棱柱 ABC-A1B1C1 中,CA=CB,侧面 ABB1A1 是边长为 2 的正方形,点 E,F 分别在线段 AA1,A1B1 上,且 AE= 1 2 ,A1F= 3 4 ,CE⊥EF,M 为 AB 中点 (I)证明:EF⊥平面 CME; (Ⅱ)若 CA⊥CB,求直线 AC1 与平面 CEF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Ⅰ)推导出 Rt△EAM∽Rt△FA1E,从而 EF⊥ME,又 EF⊥CE,由此能证明 EF⊥平面 CEM. (Ⅱ)设线段 A1B1 中点为 N,连结 MN,推导出 MC,MA,MN 两两垂直,建空间直角坐标系,利 用向量法能求出直线 AC1 与平面 CEF 所成角的正弦值. 答案:(Ⅰ)在正方形 ABB1A1 中,A1E= 3 2 ,AM=1, 在 Rt△EAM 和 Rt△FA1E 中, 11 3 2 = =AE AM A F A E , 又∠EAM=∠FA1E= 2  ,∴Rt△EAM∽Rt△FA1E, ∴∠AEM=∠A1FE,∴EF⊥EM, 又 EF⊥CE,ME∩CE=E,∴EF⊥平面 CEM. (Ⅱ)在等腰三角形△CAB 中, ∵CA⊥CB,AB=2,∴CA=CB= 2 ,且 CM=1, 设线段 A1B1 中点为 N,连结 MN,由(Ⅰ)可证 CM⊥平面 ABB1A1, ∴MC,MA,MN 两两垂直,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C(1,0,0),E(0,1, 1 2 ),F(0, 1 4 ,2),A(0,1,0),C1(1,0,2), 111 2 ( ,,)CE  , 30 4 3 2 ( , ,)EF  , 1AC =(1,-1,2), 设平面 CEF 的法向量为 n =(x,y,z), 则 1 02 33042 = = = = n CE x y z n EF y z            ,取 z=2,得 =(5,4,2), 设直线 AC1 与平面 CEF 所成角为θ, 则 1 1 30sin 18 AC n AC n     , ∴直线 AC1 与平面 CE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30 18 . 20.已知椭圆 C: 22 221xy ab(a>b>0)的长轴长为 4,离心率为 3 2 ,右焦点为 F. (1)求椭圆 C 的方程; (2)直线 l 与椭圆 C 相切于点 P(不为椭圆 C 的左、右顶点),直线 l 与直线 x=2 交于点 A,直 线 l 与直线 x=-2 交于点 B,请问∠AFB 是否为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若是,请证明. 解析:(1)由 2a=4,离心率 3 2 ce a , 22b a c即可求得 a 和 b,即可求得椭圆 C 的 方程; (2)l 的斜率为 0 时,∠AFB 为直角,则∠AFB 为定值 2  ,当斜率不为 0 时,将切点代入椭圆 方程,求得交点坐标,求得 AF 和 BF 的斜率 kAF 及 kBF,即可求得 kAF·kBF=-1,即可求得∠AFB 为定值 . 答案:(1)2a=4,即 a=2, , ∴c= 3 , =1, ∴椭圆方程为: 2 2 14 =x y , (2)当 l 的斜率为 0 时,∠AFB 为直角,则∠AFB 为定值,为 , 当斜率不为 0 时,设切点为 P(x0,y0),则 l: 0 0 14 =xx yy , ∴A(2, 0 0 1 2 x y  ),B(-2, 0 0 1 2 x y  ), ∴     00 2 00 2 0 0 1 1 122 1 2 3 2 3 4 AF BF x x x kk yyy            , ∴∠AFB 为定值 2  . 21.已知函数 2 ln( ) x x ax xfx e  (其中 e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a∈R). (I)若曲线 f(x)在 x=l 处的切线与 x 轴不平行,求 a 的值; (Ⅱ)若函数 f(x)在区间(0,1]上是单调函数,求 a 的最大值. 解析:(Ⅰ)求出原函数的导函数,可得 f′(1)=0,得到曲线 f(x)在 x=1 处的切线方程为 1 ay e  ,结合切线与 x 轴不平行,可得1 0a e   ,从而求得 a 值; (Ⅱ)由  2 12 ln ( ) x x a x a xxfx e        ,设  2 12 ln( )h x x a x a xx       ,求出 h′(x),可知 h′(x)在(0,1]上是减函数,从而 h′(x)>h′(1)=2-a. 然后分当 2-a≥0,和 2-a<0 分类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得答案. 答案:(Ⅰ)依题意, , f′(1)=0,且曲线 f(x)在 x=1 处的切线方程为 , ∵切线与 x 轴不平行,故切线与 x 轴重合,∴ ,即 a=-1; (Ⅱ) , 设  2 12 ln( )h x x a x a xx       ,则 2 1122( ) ( )h x x a xx       . h′(x)在(0,1]上是减函数,从而 h′(x)>h′(1)=2-a. ①当 2-a≥0,即 a≤2 时,h′(x)≥0,h(x)在区间(0,1)上为增函数. ∵h(1)=0,∴h(x)≤0 在(0,1]上恒成立,即 f′(x)≤0 在(0,1]上恒成立. ∴f(x)在(0,1]上是减函数. ∴a≤2 满足题意; ②当 2-a<0,即 a>2 时,设函数 h′(x)的唯一零点为 x1, 则 h(x)在(0,x1)上递增,在(x1,1)上递减. 又∵h(1)=0,∴h(x1)>0. 又∵h(e-a)=-e-2a+(2-a)e-a+a-ea+lne-a=-e-2a+(2-a)e-a-ea<0, ∴h(x)在(0,1)内由唯一一个零点 x′, 当 x∈(0,x′)时,h(x)<0,当 x∈(x′,1)时,h(x)>0. 从而 f(x)在(0,x′)上递减,在(x′,1)上递增,与在区间(0,1]上是单调函数矛盾. ∴a>2 不合题意. 综上,a 的最大值为 2. [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2.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直线 l 的参数方程为 21 2 22 2 = = xt yt       (t 为参数),在极坐标系(与直 角坐标系 xOy 取相同的长度单位,且以原点 O 为极点,以 x 轴非负半轴为极轴)中,圆 C 的 方程为ρ=6sinθ. (I)求直角坐标下圆 C 的标准方程; (Ⅱ)若点 P(l,2),设圆 C 与直线 l 交于点 A,B,求|PA|+|PB|的值. 解析:(I)圆 C 的方程为ρ=6sinθ,即ρ2=6ρsinθ,利用互化公式可得直角坐标方程,配 方可得标准方程. (II)直线 l 的参数方程为 21 2 22 2 = = xt yt       (t 为参数),代入圆的方程可得:t2-7=0,解得 t1, t2.利用|PA|+|PB|=|t1-t2|,即可得出. 答案:(I)圆 C 的方程为ρ=6sinθ,即ρ2=6ρsinθ,利用互化公式可得直角坐标方程: x2+y2=6y,配方为 x2+(y-3)2=9. (II)直线 l 的参数方程为 21 2 22 2 = = xt yt       (t 为参数),代入圆的方程可得:t2-7=0,解得 t1=7, t2=-7. ∴|PA|+|PB|=|t1-t2|= 27. [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23.已知函数 f(x)=|2x-a|+|2x+3|,g(x)=|x-1|+2. (1)解不等式|g(x)|<5; (2)若对任意 x1∈R,都有 x2∈R,使得 f(x1)=g(x2)成立,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解析:(1)利用||x-1|+2|<5,转化为-7<|x-1|<3,然后求解不等式即可. (2)利用条件说明{y|y=f(x)}  {y|y=g(x)},通过函数的最值,列出不等式求解即可. 答案:(1)由||x-1|+2|<5,得-5<|x-1|+2<5 ∴-7<|x-1|<3, 得不等式的解为-2<x<4 (2)因为任意 x1∈R,都有 x2∈R,使得 f(x1)=g(x2)成立, 所以{y|y=f(x)}  {y|y=g(x)}, 又 f(x)=|2x-a|+|2x+3|≥|(2x-a)-(2x+3)|=|a+3|, g(x)=|x-1|+2≥2,所以|a+3|≥2,解得 a≥-1 或 a≤-5, 所以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 a≥-1 或 a≤-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