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甘肃省永昌县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永昌县四中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 A. 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 B. 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 C. 果蝇红眼和果蝇棒眼 D. 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 【答案】D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详解】A、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符合“同一性状”,但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果蝇红眼和果蝇棒眼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D。 2.下列基因型中不是配子的是( ) A. YR B. Dd C. BV D. AB 【答案】B 【解析】配子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只含有本物种一半的遗传信息。 【详解】YR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是配子,A不符合题意;Dd含有2个染色体组,不是配子,B符合题意;BV只含一个染色体组,是配子,C不符合题意;AB只含一个染色体组,是配子,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D 【解析】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杂交法就是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自交法就是让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详解】①紫花×紫花→紫花,亲代子代性状一致,可能是AA×AA→AA,也可能是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①错误; ②紫花×紫花→紫花+白花,紫花与紫花杂交后代出现了白花,所以白花为隐性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②正确; ③紫花×白花→紫花,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的是显性性状、没有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所以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③正确; ④紫花×白花→紫花+白花,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也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④错误。故选D。 4. 欲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否是纯合子,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 A. 杂交 B. 回交 C. 测交 D. 自交 【答案】D 【解析】豌豆是自花授粉的植物。自交而不产生性状分离,就能确定这株豌豆是纯合子。 故选D。 5.下列相交的组合中(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会出现两种表现型的是 A. AAbb╳aaBB B. AABb╳aabb C. AaBa╳AABB D. AaBB╳AABb 【答案】B 【解析】AAbb与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只有一种表现型,A错误;AABb与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有两种表现型,B正确;AaBb与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只有一种表现型,C错误;AaBB与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只有一种表现型,D错误。 6.桃的果实成熟时,果肉与果皮黏连的称为黏皮,不黏连的称为离皮;果肉与果核黏连的称为黏核,不黏连的称为离核。已知离皮(A)对黏皮(a)为显性,离核(B)对黏核(b)为显性。现将黏皮、离核的桃(甲)与离皮、黏核的桃(乙)杂交,所产生的子代出现4种表现型。由此推断,甲、乙两株桃的基因型分别是 A. AABB、aabb B. aaBB、AAbb C. aaBB、Aabb D. aaBb、Aabb 【答案】D 【解析】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称为基因型。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用大小写字母表示。基因在体细胞内是成对的,其中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不含等位基因的如AA或aa称为纯合子,含等位基因如Aa称为杂合子。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会出现性状分离。 【详解】黏皮、离核的桃(aaB_)与离皮、黏核的桃(A_bb)杂交,所产生的子代出现4种表现型,说明甲乙均为杂合子,因此推断,甲、乙两株桃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 故选D。 7. 黄色(Y)圆滑(R)豌豆与绿色(y)皱粒(r)豌豆杂交得到后代:黄圆70,黄皱75,绿圆73,绿皱71,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A. YyRr×yyrr B. YYRr×YYRr C. YyRr×YyRr D. YYRR×yyrr 【答案】A 【解析】已知黄色圆粒70粒、黄色皱粒68粒、绿色圆粒73粒、绿色皱粒77粒,分别考虑两对性状的分离比:黄色:绿色=(70+68):(73+77)≈1:1,是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说明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Yy、yy;圆粒:皱粒=(70+73):(68+77)≈1:1,是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说明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Rr、rr。综上所述,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yyrr,故选A 8. 人的秃顶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因子B控制,但只在男性表现。一个非秃顶男性和一个其父是非秃顶的女性结婚,他们生了一个男孩,该男孩后来表现为秃顶,则该男孩的母亲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A. BB B. Bb C. bb D. b 【答案】B 【解析】该男孩表现为秃顶(B-),其父亲是非秃顶(bb), B一定来自母亲,他的母亲的父亲是非秃顶(bb),所以他的母亲的基因型一定是Bb。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和分离定律的运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9.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交配,接连生下了3只白色小羊。若它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 A. 一定是白色的 B. 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C. 一定是黑色的 D. 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答案】B 【解析】设控制毛色的基因为A、a,则白色的基因型为AA、Aa,黑色的基因型为aa。 【详解】杂合白羊的基因型为Aa,他们所生第4只小羊是白色的概率是3/4,黑色的概率是1/4,即生白色的概率更大。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10.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杂交形成的F1配子种类数和F₁自交所得F₂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 A. 4和9 B. 4和27 C. 8和27 D. 32和81 【答案】A 【解析】方法规律总结: 亲代等位基因对数 F1配子 种类数 F2基因 型种类数 F2表现型种类数 F2中显示个体所占 的比例 1 21 31 21 (3/4)1 2 22 32 22 (3/4)2 n 2n 3n 2n (3/4)n 【详解】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获得F1的基因型为AaBBCc,F1自交得F2,采用逐对分析计算: (1)F1(AaBBCc)形成的配子种类数为2×2=4种; (2)F2的基因型种类数为3×3=9种。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对相关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并能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计算出F1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 11.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 ( ) ①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 ②F2表现型的比例 ③F1测交后代类型的比例 ④F1表现型的比例 ⑤F2基因型的比例 A. ②④ B. ①③ C. ④⑤ D. ②⑤ 【答案】B 【解析】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子一代自交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而测交的性状分离比是1:1:1:1。 【详解】①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是双杂合子,其产生配子的类型比例是1:1:1:1,①正确; ②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是双杂合子,F2表现型比例9:3:3:1,②错误; ③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是双杂合子,F1测交后代类型比例1:1:1:1,③正确; ④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是双杂合子,表现型全部为双显性个体,④错误; ⑤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是双杂合子,F2基因型比例(1:2:1)2=4:2:2:2:2:1:1:1:1,⑤错误。故选B。 12.下列对一个“四分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有两个着丝点 B. 有四个DNA分子 C. 两对姐妹染色单体 D. 有四个染色体 【答案】D 【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粒),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详解】A、一个四分体含有2个着丝点,A正确; B、一个四分体含有4个DNA分子,B正确; C、一个四分体含有两对姐妹染色单体、4条染色单体,C正确; D、一个四分体含有2条染色体,而不是4条染色体,D错误。故选D。 13. 人的精巢中的精原细胞所进行的分裂为 ( ) ①有丝分裂 ②无丝分裂 ③减数分裂 A. ① B. ③ C. ①②③ D. ①③ 【答案】D 【解析】原始的生殖细胞能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但原始生殖细胞是一种特殊的体细胞,其自身是通过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的.因此,人的精巢中的精原细胞所进行的分裂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故选D. 14. 下列减数分裂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复制—四分体—联会 B. 复制—联会—四分体 C. 联会—四分体—复制 D. 联会—复制—四分体 【答案】B 【解析】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是:间期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不同的次级细胞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平分到两个子细胞内;所以B正确。 15. 一条复制过的染色体,着丝点、染色单体和DNA数目依次为 A. 2,2,4 B. 1,2,2 C. 1,4,4, D. 2,2,2 【答案】B 【解析】染色体在未复制之前,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着丝点、1个DNA分子,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点的数目不变,即染色体的数目不变,但DNA数目加倍,且出现染色单体,所以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着丝点、2个DNA分子、2条染色单体。故选B。 【点睛】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发生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染色体在未复制之前,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着丝点、1个DNA分子,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着丝点、1个DNA分子,2条染色单体。 16.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特点是( ) A. 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分裂 B. 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不分裂 C. 同源染色体不分离,着丝点分裂 D. 同源染色体不分离,着丝点不分裂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特点是前期联会形成四分体,中期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部位排列,后期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不分裂。所以B正确。A、C、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7.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 A. 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时 B. 次级精母细胞形成时 C. 精子细胞形成时 D. 精子形成时 【答案】B 【解析】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精原细胞(2N)初级精母细胞(2N)次级精母细胞(N)精细胞(N)精子(N),据此答题。 【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后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此时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这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形成时,B正确; C、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形成时,C错误; D、精子是由精子细胞变形形成的,该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不变,D错误。故选B。 18.动物的卵细胞的形成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点是( ) ①次级卵母细胞将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 ②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③一个卵原细胞经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 ④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 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裂成的两个细胞大小不等 ⑥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 A. ②④⑤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 ①④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所以要解答此题学生首先要熟记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还要清楚二者的异同。 【详解】①次级卵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都不能再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①错误; ②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最终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②正确; ③一个精原细胞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一个卵原细胞经复制后也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③错误; ④精子的形成需要经过变形过程,而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④正确; ⑤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等大,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裂成的两个细胞大小不等,⑤正确; ⑥精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也是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⑥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下列各组中数量比例是1:1的是( ) A. 染色体和染色单体 B. 染色体和DNA分子 C. DNA分子和染色单体 D. 着丝点和染色单体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生要熟知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 【详解】A、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存在染色单体,故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比例不是1:1,A错误; B、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存在染色单体,此时染色体和DNA分子的比例是1:1,B正确; C、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存在染色单体,故DNA分子和染色单体的比例不是1:1,C错误; D、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存在染色单体,故着丝点和染色单体的比例不是1:1,D错误。故选B。 20.下列不是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共同特点是( ) A. 有纺锤体出现 B. 有同源染色体出现 C. 有同源染色体联会 D. 有着丝点分裂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纺锤体的出现,A正确; B、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同源染色质,B正确; C、只有减数分裂过程中才会同源染色体联会,C错误; D、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的分裂,D正确. 故选C. 21.关于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父亲色盲,则女儿一定色盲 B. 母亲色盲,则儿子一定色盲 C. 祖父母都是色盲,则孙子一定是色盲 D. 外祖父母都是色盲,则外孙女一定色盲 【答案】B 【解析】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伴X隐性遗传,假设用B/b表示):①交叉遗传(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②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③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详解】A、父亲色盲(XbY),则女儿一定有致病基因,但不一定是色盲患者,还要看其母亲的基因型,A错误; B、母亲色盲(XbXb),其儿子的基因型为XbY,肯定是色盲患者,B正确; C、祖父母都色盲(XbY×XbXb),则其儿子一定是色盲,但其孙子不一定是色盲,因为孙子的X染色体来自其母亲,C错误; D、外祖父色盲(XbY),则其女儿的基因型是XBXb或XbXb,因此外孙不一定是色盲,D错误。 故选B。 22.一正常女性与一色盲男性婚配,生了一个白化病色盲的女孩。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 A. AaXBXb、AaXBY B. AaXBXb、aaXbY C. AaXBXb 、AaXbY D. AaXbXb 、AaXbY 【答案】C 【解析】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根据亲代和子代的表现型判断出亲本的基因型。 【详解】白化病由a基因控制,色盲基因是b,正常女性的基因型是A_XBX-,色盲男性的基因型是A_XbY,白化病色盲的女孩的基因型是aaXbXb,女孩的每对致病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因此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3.人类遗传病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表现正常;乙家庭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从优生的角度考虑,甲、乙应分别选择生育( ) A. 男孩、男孩 B. 女孩、女孩 C. 女孩、男孩 D. 男孩、女孩 【答案】D 【解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特点是“男病母女病”,即男患者 母亲和女儿肯定患病,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正常,则他们的女儿均患病,儿子均正常,所以甲家庭应该选择生育男孩;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女病父子病”,即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肯定患病,乙家庭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则妻子可能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他们的女儿均正常,儿子可能患病,所以乙家庭应选择生育女孩。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伴X显性遗传病和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及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4. 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其次级精母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有 A. 2对 B. 4对 C. 1对 D. 0对 【答案】D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进入每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内指含有一组非同源染色体(4条),即次级精母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故选D。 25.下列系谱图中一定能排除伴性遗传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本题为对遗传病类型的判断,可利用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一女病,其父子有正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一男病,其母女有正非伴性。” 【详解】A、母亲患病,儿子患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隐性遗传,也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不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A不符合题意; B、“无中生有为隐性”,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B不符合题意; C、父亲患病,女儿患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隐性遗传,也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C不符合题意; D、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患病的女儿,则一定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符合题意。 故选D。 26. 肺炎双球菌最初的转化实验结果说明( ) A.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 B.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转化的因子 C.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蛋白质 D.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肺炎双球菌最初的转化实验结果只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艾弗里及其同事的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是DNA,A错误; B、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转化的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B正确; C、肺炎双球菌最初的转化实验结果只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艾弗里及其同事的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不是蛋白质,C错误; D、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B。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27.下列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连接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1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含氮碱基和1分子脱氧核糖组成,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形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详解】下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应该与上一个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相连,A错误;每个脱氧核糖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B错误;每个脱氧核糖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且下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应该与上一个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相连,C正确;下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应该与上一个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的3号碳原子相连,D错误。 【点睛】对于DNA分子结构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28.DNA分子在细胞的什么时期自我复制( ) A. 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 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C. 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 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间期 【答案】D 【解析】有关DNA分子复制,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DNA复制过程为: (1)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DNA分子: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2.特点:(1)边解旋边复制;(2)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3.条件:(1)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2)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3)能量:ATP;(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4.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5.准确复制的原因: (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模板。 (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地进行。 【详解】DNA分子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即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故选D。 29.下图表示核苷酸的结构组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a代表磷酸,b为五碳糖,c为含氮碱基 B. DNA的b有一种 C. DNA的c有一种 D. DNA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的双链结构 【答案】C 【解析】图中a代表磷酸,b为五碳糖,c为含氮碱基,A正确。 DNA的b五碳糖有一种,c含氮碱基有四种,BC错误。 DNA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的双链结构,D正确。故选C。 30.在DNA分子中,两条链之间的两个脱氧核苷酸相互连接的部位是( ) A. 碱基 B. 磷酸 C. 脱氧核酸 D. 任一部位 【答案】A 【解析】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由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可知,在DNA分子中,两条链之间的两个脱氧核苷酸相互连接的部位是碱基,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故选:A。 【点睛】对于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31.遗传学家摩尔根用哪种材料进行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A. 果蝇 B. 噬菌体 C. 小白鼠 D. 肺炎双球菌 【答案】A 【解析】摩尔根将该果蝇和红眼雌果蝇交配,F1全为红眼。从这一实验他们推断,白眼基因是隐性的,亲代白眼雄果蝇是隐性纯合子,红眼雌果蝇是显性纯合子。F1代的红眼果蝇相互交配产生F2代,F2代中红眼和白眼的比例是3:1,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所不同的是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于是,摩尔根等推论,眼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的,红眼是W,白眼是w。 【详解】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A正确;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CD、格里菲思以小白鼠和肺炎双球菌为材料证明了在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C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32.玉米根尖细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种类共有( ) A. 8 B. 7 C. 5 D. 4 【答案】B 【解析】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根据含有的五碳糖不同分为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DNA含有A、T、C、G四种碱基,基本组成单位是4种脱氧核苷酸,1分子的脱氧核苷酸是由1分子磷酸、1分子脱氧核糖和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RNA含有A、U、C、G四种碱基,基本组成单位是4种核糖核苷酸,1分子的核糖核苷酸是由1分子磷酸、1分子核糖和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详解】玉米细胞含有两种核酸:DNA和RNA。DNA中含有A(腺嘌呤)、C(胞嘧啶)、G(鸟嘌呤) 、T(胸腺嘧啶)四种碱基,RNA中含有A(腺嘌呤)、C(胞嘧啶)、G(鸟嘌呤)、U(尿嘧啶) 四种碱基,因此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有4种脱氧核苷酸和3种核糖核苷酸,即共有7种,B正确,A、C、D均错误。 【点睛】此类问题通常以核酸的组成为基础进行考查,熟记并理解核酸的种类和化学组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3.有三个核酸分子,共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4条多核苷酸链,这三个核酸分子可能是( ) A. 一个DNA、两个RNA B. 2个DNA、一个RNA C. 三个DNA D. 三个RNA 【答案】A 【解析】DNA和RNA的比较: 英文缩写 基本组成单位 五碳糖 含氮碱基 存在场所 结构 DNA 脱氧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 A、C、G、T 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 一般是双链结构 RNA 核糖核苷酸 核糖 A、C、G、U 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一般是单链结构 【详解】(1)组成DNA分子的含氮碱基为A、C、G、T,基本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RNA分子的含氮碱基为A、C、G、U,基本单位是四种核糖核苷酸。已知三个核酸分子共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说明三个核酸分子中既有DNA也有RNA。 (2)DNA分子一般是双链结构,RNA分子一般是单链结构。这三个核酸分子共有4条多核苷酸链,则这三个核酸分子可能是一个DNA分子和两个RNA分子。 【点睛】掌握DNA分子和RNA分子结构组成的异同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4. 在DNA水解酶的作用下,初步水解DNA分子可以获得( ) A. 4种核苷酸 B. 4种脱氧核苷酸 C. 磷酸、核糖和四种碱基 D. 磷酸、脱氧核糖和四种碱基 【答案】B 【解析】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依次是四种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和四种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详解】AB、核酸初步水解的产物是核苷酸,而DNA初步水解的产物是脱氧核苷酸,A错误,B正确; C、磷酸、核糖和四种碱基是RNA彻底水解的产物,C错误; D、磷酸、脱氧核糖和四种碱基是DNA彻底水解的产物,D错误。故选B。 35.下列哪一类生物的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 A. 病毒 B. 原核生物 C. 真菌 D. 动物和植物 【答案】A 【解析】核酸种类与生物种类的关系如下表: 生物类别 核酸 遗传物质 举例 原核生物和 真核生物 含有DNA和RNA 两种核酸 DNA。细胞核与细胞质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细菌、真菌、动物和植物等 病毒 只含DNA DNA 噬菌体 只含RNA RNA 烟草花叶病毒 【详解】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A正确;原核生物、真菌、动物和植物,都含有两种核酸:DNA和RNA ,所以它们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B、C、D均错误。 36. 关于病毒遗传物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都是脱氧核糖核酸 B. 都是核糖核酸 C. 同时存在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D. 有的是脱氧核糖核酸,有的是核糖核酸 【答案】D 【解析】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才同时含有两种核酸.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核酸.所以核酸只有一种,即DNA或RNA,D符合题意。故选D 37.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遗传物质主要存在部位依次是( ) A. DNA、细胞核、细胞质 B. 核酸、染色体、细胞核 C. DNA、染色体、细胞质 D. DNA、染色体、细胞核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1)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2)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因此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3)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细胞质中也存在少量的DNA。 考点: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 【名师点睛】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其中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而RNA只是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 2、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38.马和鼠体细胞具有相同数目的染色体,但性状差异很大,原因是 ( ) A. 生活环境不同 B. DNA分子中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C. DNA分子中碱基配对方式不同 D. 着丝点数目不同 【答案】B 【解析】马和鼠都属于真核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为染色体。 【详解】A、马和鼠性状差异很大的原因是DNA分子中遗传信息不同,不是生活环境不同,A错误; B、马和鼠性状差异很大的原因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进而由D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不同造成的,B正确; C、马和鼠的DNA分子中碱基的配对方式相同,都是A与T配对,G与C配对,C错误; D、着丝点的数目与染色体的数目相同,由题意可知,马和鼠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因此着丝点的数目也相同,D错误。故选B。 39.下列有关基因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每个基因都是DNA分子上的一个片段 B. DNA分子上的每一个片段都是基因 C.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D.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答案】B 【解析】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一条DNA上有许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 【详解】A、每个基因都是DNA分子上的一个特定的片段,A正确;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的DNA片段,B错误; C、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C正确; D、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解答时要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简记为染色体>DNA>基因。 40.一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周围生长有其他基因型的玉米植株,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中的杂交组合,根据选项进行合理的推测得出正确的答案。需要知道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既能自交也能杂交。 【详解】A、这株玉米自交,子代的基因型就为AABB,A错误; B、这株玉米与周围生长的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就为AABb,B错误; C、该玉米的基因型为AABB,故后代不可能出现aaBb,C正确; D、该株玉米与周围生长的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就为AaBb,D错误。 故选C。 二、识图填空题 41.月季是一种常见的花卉。在月季的花色遗传中,红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用R、r表示)控制。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月季花色的遗传规律,做了两组杂交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杂交组合 后代性状 甲 红花A×白花B 全部为红花 乙 红花C×红花D 红花:白花≈3:1 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在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 。 (2)在杂交组合甲的后代中,红花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在杂交组合乙的后代中,白花的基因型为 _________ 。 (3)若将红花C与白花B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应有_________种。 (4)在杂交组合乙后代的红花中,理论上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___________。 【答案】白花 Rr rr 2 1∕3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杂交组合甲的亲本为红花和白花,而杂交后代只有红花,说明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杂交组合乙的亲本都为红花,杂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且亲本都是杂合体。 【详解】(1)根据分析已判断出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 (2)杂交组合甲的亲本为红花和白花,而杂交后代只有红花,说明亲本红花A为显性纯合体,白花B为隐性纯合体,所以杂交后代中,红花的基因型为Rr.在杂交实验乙的后代中,白花为隐性纯合体,其基因型为rr。 (3)红花C是杂合体(Rr),若将红花C与白花B(rr)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应有红花和白花两种。 (4)由于红花C和红花D都是杂合体,所以在杂交实验乙后代红花(1RR、2Rr)中,理论上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3。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根据甲、乙两个实验结果,判断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然后在灵活应用分离定律的实质解题。 42.下图为与白化病有关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致病基因用a表示,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该遗传病是受_________(填“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 (2)图中I-2的基因型是 _________,Ⅱ-4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 (3)图中Ⅱ-3的基因型为 _________,Ⅱ-3为杂合子的几率是 _________。 【答案】常染色体 Aa aa AA或 aa 2∕3 【解析】分析系谱图:图示为一白化病家系谱,1号和2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Ⅱ4),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生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1)由题干中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可知:父母正常,而子女中出现患病个体,说明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假如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则女儿患病,父亲肯定患病,而父亲正常,所以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图中Ⅱ-4患病,基因型为aa,其表现正常的母亲I-2的基因型是Aa。 (3)图中Ⅱ-4患病,基因型为aa,其表现正常的双亲基因型均为Aa.图中Ⅱ-3的基因型为AA或Aa,Ⅱ-3不患病,所以Ⅱ-3基因型为2∕3Aa、1∕3AA,故Ⅱ-3为杂合子的几率是2∕3。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口诀,如“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生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判断遗传方式,同时能根据亲子代的表现型推出相应的基因型。 43.下图的五个细胞是某种生物不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假设该生物的体细胞只有4条染色体)请回答以下问题: (1)A、B、C、D、E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__,属于减数分裂的是___________。 (2)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细胞经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有___________条。 【答案】AC BDE ABCE AD 4 【解析】分析题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单体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AC属于有丝分裂,BDE属于减数分裂。 (2)据题图分析,图中ABCE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 (3)染色单体从间期复制后出现到着丝点分裂后消失,因此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AD。 (4)A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后期,因此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体细胞,含有4染色体。 【点睛】判断细胞分裂的时期,首先是看细胞中是否存在同源染色体,然后在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做出进一步的判断。 44.下图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结构图示(片段)。请根据图示分析并回答: (1)图中1表示____________, 2表示__________,1、2、3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叫做____________。 (2)3有____________种 (3)DNA分子中3与4是通过__________连接起来的。 【答案】磷酸 脱氧核糖 脱氧核苷酸 2 氢键 【解析】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1分子脱氧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脱氧核糖和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根据碱基不同脱氧核苷酸分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四种。 【详解】(1)分析题图可知,1 是磷酸,2是脱氧核糖,3是含氮碱基,1、2、3结合在一起形成脱氧核苷酸。 (2)因为3和4之间形成了三个氢键,故3只能是C或者G。 (3)3和4通过3个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因此可能是鸟嘌呤G或胞嘧啶C。 【点睛】解答本题学生需熟知DNA分子的结构,难点在于A与T之间只能形成两个氢键,G与C之间可以形成三个氢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