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检测:22寓言四则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时检测:22寓言四则

‎22__寓言四则__[见学生用书P44]‎ ‎《伊索寓言》二则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庇( bì )护     寓( yù )言 爪( zhuǎ )子 蕴( yùn )含 虚( xū )荣 爱慕( mù )‎ 赫( hè )拉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那一朵朵的花儿绽放出来,像一只只小揦叭吹着快乐的歌。‎ B.凭着永远进击、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他们终能如愿以偿,高唱剀歌。‎ C.我个人在心理上对这场即将到来的实力校量毫不畏惧。‎ D.路仿佛没有尽头,街道就像触足伸开的蜘蛛编织成的黑网。‎ ‎【解析】A项中“揦”应为“喇”;B项中“剀”应为“凯”;C项中“校”应为“较”。‎ ‎3.续写情节。要求:不增加人物或动物形象,不少于15字。‎ 狐狸看见藤上已熟的葡萄,用尽方法弄不到嘴里,只好放弃,__示例:狐狸安慰自己说:“这葡萄也许还是酸的,不吃也罢。”(续写符合情节的发展方向且故事蕴含一定道理即可)__‎ ‎4.《西游记》中天庭两次招安孙悟空,请简述这两次招安的原因与结果。‎ ‎【答案】第一次招安:龙王和冥君上天庭状告孙悟空大闹龙宫地府,玉帝本意派将降服,太白金星进言招安。结果是授孙悟空弼马温,管理御马。第二次招安:托塔天王所率天兵天将为孙悟空所败,太白金星献安抚之计。结果是授孙悟空齐天大圣,管理蟠桃园。‎ 阅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儿。”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5.故事中三问三答的内容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 ‎【答案】不能。因为前两次是铺垫,有了这两次的铺垫,第三次的问答才构成鲜明的对比。‎ ‎【解析】判断内容先后顺序能不能调换,首先要看这些内容之间有没有照应的关系,如果没有,再看这些内容之间有没有先后关系,比如从时间上、逻辑上等,分析后即可作答。本题中设问的内容为“三问三答”,这三问三答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最后一问更是全文的点睛之“问”,为文章增添了讽刺效果,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6.文中赫耳墨斯“笑着问道”中的“笑”有什么含义?‎ ‎【答案】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暗想赫拉和宙斯地位相当,她的雕像也贵不到哪里去,而自己身为商人的庇护神,雕像一定会贵一些。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份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联系具体的语境分析作答。根据文本中的“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可知此处的笑表现了他内心的骄傲,认为自己一定是最贵的,表现了他对别人的轻视。‎ ‎7.如果让你给本文加个结尾,你会怎样加?‎ ‎【答案】示例:赫尔墨斯拿起自己的雕像,丢下三个银元,怒气冲冲地走了。(悔改式、发泄式、报复式等,能表现一定事理即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鹰和鼹鼠 ‎[俄]克雷洛夫 ‎ 轻视从下面来的忠告是愚蠢的,首先应该考虑他们提出的是怎样的忠告。‎ 鹰王和它的鹰后从遥远的地方来到远离人类的森林。它们打算在密林深处定居下来,于是挑选了棵高大的枝繁叶茂的橡树,就在最高的一根树枝上开始筑巢,打算夏天在这儿孵养小鹰。‎ 鼹鼠听到这些消息,大着胆子来警告鹰王。‎ ‎“这棵橡树,”它说,“可不是安全的住所,它的根几乎烂光了,随时都有倒掉的危险,最好不要在这儿居住。”‎ 嘿,可不是怪事!老鹰需要借助鼹鼠的见识?那躲在洞里的鼹鼠!难道它否认老鹰的眼睛是锐利的吗?这鼹鼠是什么东西,它竟敢干涉鸟大王的事情?‎ 鹰王不跟鼹鼠多啰嗦,它瞧不起这样的劝告。它立刻动手筑巢,当天全家就搬进去了。该是鹰后停止漫游的时候啦。一切都很顺利,生出来的小鹰都是可爱的小家伙。‎ 可是,一天早晨太阳正升起来的时候,鹰王打猎完了,带着一家子的丰盛早餐,从天空的高处飞回家时,它看见它的那棵橡树已倒掉了,它的鹰后,它的子女,都已经摔死了。‎ 啊,鹰王悲痛极了!“我多么不幸啊,”它哭道,“因为我把最好的忠告当作耳边风,命运就对我的骄傲给以这样严厉的惩罚。我从来不曾料到一只鼹鼠的警告竟会是这样千真万确的,这岂不是怪事吗?”‎ ‎“因为你瞧不起我,”谦恭的鼹鼠答道,“你不肯想一想,我就在地底下打洞。因此一定和树根非常接近,树根的好坏谁也没有我知道得更清楚的了。”‎ ‎8.就本文的内容而言,谁“轻视从下面来的忠告”?“下面来的忠告”指的是什么?‎ ‎【答案】鹰王。“下面来的忠告”指鼹鼠劝老鹰不要在它挑的那棵高大的橡树上筑巢。‎ ‎9.文中第五段有对鹰的直接的心理描写,请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鹰王的哪些心理活动。‎ ‎【答案】表现了鹰王对鼹鼠的轻视和它的骄傲自大。‎ ‎10.“我就在地底下打洞。因此一定和树根非常接近,树根的好坏谁也没有我知道得更清楚的了。”想一想,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认知来自于实际生活之中,来自于深入的、细致的观察。‎ 古代寓言二则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溉汲( gài jí ) 崩坠( zhuì )‎ 寝( qǐn )食 中伤( zhòng )‎ 躇( chú )步 跐蹈( cǐ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__待,等到__‎ ‎(2)国人道之__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__‎ ‎(3)闻之于宋君__使知道__‎ ‎(4)得一人之使__使唤,这里指劳力__‎ ‎(5)身亡所寄__无,没有__‎ ‎(6)因往晓之__告知,开导__‎ ‎(7)其人舍然大喜__消除疑虑的样子__‎ ‎3.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成语。‎ ‎(1)指家中打井后省了一个劳力,却传说成打井时挖得一个人。比喻话传来传去而失真。( 穿井得人 )‎ ‎(2)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 杞人忧天 )‎ ‎(一)阅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答案】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5.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氏询问这件事?‎ ‎【答案】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这件事情。‎ ‎6.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的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 ‎(二)阅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只使坠__纵使,即使__‎ ‎(2)充塞四虚__四方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答案】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的身体无处可藏,因而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9.这则故事揭示的道理是什么?‎ ‎【答案】不要为了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而担心。‎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鼠技虎名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 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 ‎(选自《雪涛小说》)‎ ‎【注释】①邮馆:驿站旅馆。②砉(huā)然:象声词。③阍(hūn):守门的人。④良:很。‎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胜惊错__能承受,能承担__‎ ‎(2)鼠何名老虫__取名,命名__‎ ‎11.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划两处)‎ 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 ‎【解析】“然”为句首发语词,其后应断开。“者”译为“……的人”,则其前应为主语,故“者”之后也应断开。‎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足发笑。‎ ‎【答案】老鼠假冒老虎之名,致使我吓得要逃走,冷静下来想想,很是可笑。‎ ‎13.“余惊错欲走”是因为__方言的差异,而把老鼠当成老虎了__。‎ ‎14.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__假冒盛名吓唬世人的人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参考译文】‎ 楚地的人称老虎为老虫,苏州人称老鼠为老虫。我在长洲做县令的时候,因为有事到了娄东,住在客栈里,把烛吹灭我就睡了,忽然听得碗碟叮当有声。我便问看门的童子是怎么回事,童子答道:“是老虫(闹腾)。”我是楚地人,(一向称老虎为老虫,听说是“老虫”)很是害怕,说:“城里怎么会有这种野兽?”童子说:“不是别的兽,是老鼠。”我问他:“老鼠为什么叫老虫?”童子说这是吴地的风俗,世世代代都是这么叫这么传下来的。啊哈!老鼠假冒老虎之名,致使我吓得要逃走,冷静下来想想,很是可笑。然而今日天下冒虚名以欺世的也真不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