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 课件 (44张PPT)(浙江专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3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 课件 (44张PPT)(浙江专版)

专题三 地壳物质循环与     地表形态 考点 6  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 考点 7  地球的表面形态 · · 考点 6  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 选考考点分布 节次 考试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10 月 4 月 10 月 4 月 11 月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1. 地壳的物质组成 (1) 地壳的物质组成 a (2) 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b (3) 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 b 12 24 4 2. 地壳的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图示 c 19 [2015· 浙江 10 月选考 ]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学校附近地区进行考察,记录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 1 ~ 2 题。  历次真题试练 行走方向 东北方向 东南方向 岩石 石灰岩 石灰岩 页岩 砂岩 砾岩 砂岩 花岗岩 页岩 石灰岩 岩层代码 ① ① ② ③ ④ ③ ⑤ ② ① 1 .花岗岩形成过程中,与其两侧接触的沉积岩可能会变质形成 (    ) A .大理岩、板岩 B .片麻岩、大理岩 C .石英岩、板岩 D .石英岩、片麻岩  历次真题试练 【 答案 】 C 【 解析 】 从表中可知,与花岗岩相邻的是砂岩和页岩,这两种岩石变质形成石英岩和板岩。 2 .符合学生往东南方向行进时观察到的岩石的地质构造剖面是 (    ) A            B C     图 311     D   历次真题试练 【 答案 】 D 【 解析 】 表中除了花岗岩之外都是沉积岩,根据组成沉积岩物质的颗粒大小可知,砾岩颗粒最大,形成最早,故从①到④,岩层是由新到老的顺序。因此从西北向东南走,经过的岩层顺序是由新到老再到新,经过的地质构造为背斜,中间有花岗岩侵入,故选项 D 正确。 3 . [2016· 浙江 4 月选考 ] 和田玉分布于昆仑山,是由大理岩与岩浆接触形成的玉石,其中产于山上原生矿处的称为山料,产于河床中磨圆程度好的称为籽料。和田玉属于 (    ) A .侵入岩 B .沉积岩 C .变质岩 D .喷出岩 历次真题试练 【 答案 】 C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岩石类型的判断。由材料可知,和田玉是由大理岩与岩浆接触形成的玉石。由于岩浆温度较高,岩石与岩浆接触时,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岩石性质会发生改变,形成变质岩,因此和田玉属于变质岩。 4 . [2017· 浙江 4 月选考 ] 某实验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花岗岩表面淋上 25℃ 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图 312 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岩浆 (    ) 图 312 A .高温变质 B .侵入冷凝 C .高压成岩 D .喷出冷却 历次真题试练 【 答案 】 B 【 解析 】 花岗岩是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 一、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岩石圈中,一种或多种矿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就称为岩石。 图 313 核心知识整合 二、三大类岩石的对比分析 核心知识整合 类型 形成 特点 常见岩石 用途举例 岩 浆 岩 侵入 岩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花岗岩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岩浆岩中含多种金属矿物等工业生产原料 喷出 岩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  矿物结晶颗粒小,有流纹或气孔  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 沉积岩  裸露的岩石受多种因素的破坏作用,理化性质发生变化,碎屑物质等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压紧固结而成  具有层理构造,含化石  石灰岩、砾岩、砂岩、页岩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煤炭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之一 变质岩  地壳中的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片理构造  大理岩、板岩、石英岩  大理岩、石英岩是建筑材料 三、三大类岩石及岩浆的相互转化过程 1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模式图 核心知识整合 代码 原物质 地质作用 生成物质 ① 岩浆 冷却凝固作用 岩浆岩 ②  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  外力作用 (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 沉积岩 ③  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  变质作用 ( 高温、高压 ) 变质岩 ④  各类岩石  重熔再生作用 岩浆 图 314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变式图比较多,例如图 315 。   图 315 核心知识整合 2 .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规律 (1) 岩浆是“岩石之本”,地壳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找准岩浆是判读该类图示的基础。 (2) 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应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一般为岩浆。 (3) 在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的形成环境中有生物活动,才可能含有化石,它保存了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而岩浆岩、变质岩中则基本不含有化石。 核心知识整合 核心知识整合 [2017· 浙江 8 月学联选考调研卷 ] 普陀山位于钱塘江口、舟山群岛东南部海域,古人称之为“海天佛国”。形成山体的岩石是燕山运动晚期的花岗岩,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花岗岩遭侵蚀形成众多孤峰突兀的风景地貌。读图 316 ,完成 1 ~ 2 题。 图 316 典型题组 1 .普陀山主要由图乙中的哪类岩石组成 (    ) A . a 类岩石 B . b 类岩石 C . c 类岩石 D . d 类岩石 加试强化归纳 【 答案 】 B 【 解析 】 由材料可知,普陀山主要由花岗岩组成,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 a 为喷出型岩浆岩, b 为侵入型岩浆岩, c 为变质岩, d 为沉积岩。故选 B 。 2 .图甲地貌形成的过程是 (    ) A .岩浆喷出→风力沉积→流水侵蚀 B .岩浆侵入→地壳运动→海浪侵蚀 C .沉积作用→岩浆侵入→风力侵蚀 D .海浪沉积→地壳运动→冰川侵蚀 加试强化归纳 【 答案 】 B 【 解析 】 根据材料及图示信息,普陀山位于钱塘江口、舟山群岛东南部海域,有众多孤峰突兀的风景地貌。其地貌为海浪侵蚀地貌,岩石为侵入型岩浆岩,所以图甲地貌形成的过程是岩浆侵入→地壳运动→海浪侵蚀,选 B 。 考点 7  地球的表面形态 选考考点分布 节次 考试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10 月 4 月 10 月 4 月 11 月 地球表面形态 3.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主要表现形式 a 4.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分析世界典型地表形态的成因 (1)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的分布 a 26(1) (2)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 b 12 (3) 地质构造的类型 a (4)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 c 20 24 3 5.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3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 c 13 25 6.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c 1 . [2016· 浙江 4 月选考 ] 和田玉分布于昆仑山,是由大理岩与岩浆接触形成的玉石,其中产于山上原生矿处的称为山料,产于河床中磨圆程度好的称为籽料。导致和田玉籽料磨圆程度好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 A .接触变质作用 B .风力侵蚀作用 C .流水沉积作用 D .流水搬运作用 历次真题试练 【 答案 】 D 【 解析 】 和田玉籽料产于河床中,在河流流水搬运过程中,由于和田玉受到冲刷,其磨圆程度较好。因此和田玉受流水搬运作用影响较大。 2 . [2016· 浙江 4 月选考 ] 读欧洲西部部分区域略图 ( 图 321) ,完成下列问题。 (    ) 图 321 图中勃朗峰所在山脉是欧亚板块与 ________ 板块 ______( 填“碰撞”或“张裂” ) 而成。 历次真题试练 【 答案 】 非洲 碰撞 【 解析 】 勃朗峰所在山脉为阿尔卑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是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3 . [2016· 浙江 10 月选考 ] 图 322 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地河谷剖面图。该河谷两侧山坡植被景观截然不同,一侧植被茂盛,另一侧植被稀疏。从成因看,该河谷为 (    ) A .地堑谷 B .断层谷 C .背斜谷 D .向斜谷 图 322 历次真题试练 【 答案 】 B 【 解析 】 图示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根据河谷两侧岩层形态特征,可以看出该河谷两侧岩层发生明显错位,因此该河谷的地质构造类型为断层,所以为断层谷。 4 . [2017· 浙江 4 月选考 ] 图 323 为四种地貌景观。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    )   图 323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历次真题试练 【 答案 】 B 【 解析 】 ①为海浪侵蚀地貌,②为流水堆积地貌,③为风力堆积地貌,④为冰川侵蚀地貌,故 B 正确。 5 . [2017· 浙江 4 月选考 ] 某实验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花岗岩表面淋上 25℃ 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图 324 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 (    ) A .风蚀作用 B .水蚀作用 C .溶蚀作用 D .风化作用 图 324 历次真题试练 【 答案 】 D 【 解析 】 岩石表面和内部的温度差异易导致岩石崩解或破碎,这种地质作用为风化作用。该实验记录了岩石的内外温度变化,因此其模拟的地质作用是风化作用。 一、板块构造理论 1 .板块的含义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这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这些板块处于相对运动状态,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边界比较活跃。 核心知识整合 2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 板块名称:图中 A 为欧亚板块、 B 为太平洋板块、 C 为印度洋板块、 D 为美洲板块、 E 为非洲板块、 F 为南极洲板块。 (2) 板块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未定板块边界。 核心知识整合 图 325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核心知识整合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判 断 方 法 从形态上  中间向上隆起  中间向下凹陷  岩层受力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核心知识整合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构 造 地 貌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上升一侧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图示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核心知识整合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表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受到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 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  普遍 ( 例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 侵 蚀 作 用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 ( 例如雅丹地貌 ) 流 水 侵 蚀 冲 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 “V” 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 “ 红色荒漠 ”“ 石漠化 ”  湿润、半湿润地区 ( 例如长江三峡地区、黄土高原 ) 溶 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 ( 如石灰岩 ) 分布地区 ( 例如桂林地区 ) 核心知识整合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表形态 分布地区 侵 蚀 作 用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 “U” 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 例如挪威、中欧 — 东欧平原 )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  滨海地带 沉 积 作 用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冰碛地貌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 ( 出山口 ) 、三角洲 ( 河口 ) 、冲积平原 ( 中下游 )  颗粒大、质量大的先沉积,颗粒小、质量小的后沉积 ( 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  出山口、入海口和河流的中下游 ( 例如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 ( 静止沙丘、移动沙丘 ) 和沙漠边缘的黄土沉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 ( 例如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 ) 海浪沉积  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 核心知识整合 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图 326 进行理解。 图 326 拓展升华 核心知识整合 [2017· 浙江“五校联考”第一次考试 ] 图 327 为全球板块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1 ~ 2 题。 图 327 1 .图中代表美洲板块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典型题组 【 答案 】 B 【 解析 】 根据图中各板块的轮廓可知,①为太平洋板块,②为美洲板块,③是非洲板块,④为印度洋板块。故答案为 B 。 2 .北部紧邻极圈的甲地是一个 10 万多平方千米的岛屿。该岛 (    ) A .地热资源较为缺乏 B .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C .主要由火山喷发形成 D .由两大板块挤压形成 核心知识整合 【 答案 】 C 【 解析 】 据图可知,甲岛屿为冰岛。该岛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经常发生火山喷发,地热资源比较丰富。故答案为 C 。 3 .宁夏沙湖位于银川市以北,集江南水乡与大漠风光于一体,南沙北湖,湖润金沙,沙抱翠湖。形成沙湖南部沙丘的主要外力作用最有可能是 (    ) A .冰川沉积 B .风力沉积 C .流水沉积 D .湖水沉积 图 328 核心知识整合 【 答案 】 B 【 解析 】 图中沙丘景观属于风力沉积地貌,所以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沉积, B 对。冰川沉积物颗粒没有分选性, A 错。流水沉积无法形成沙丘, C 错。湖水沉积形成在湖盆中,不会在高于湖泊的地方沉积, D 错。 一、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 1 .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1)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2) 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3) 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 U” 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4) 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海滩等地貌。 加试强化归纳 2 .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1) 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 如图 329 所示 ) 。 图 329 (2) 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形成冰斗、角峰等,山下沉积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3) 风力作用:在风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地貌等风力沉积地貌。 3 .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加试强化归纳 二、岩层新老关系的判定方法 1 .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 沉积岩是受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 .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 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有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只保存有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 .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 岩浆岩形成早晚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4 .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 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 加试强化归纳 三、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判读地质剖面图,要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重点观察分析以下要点: 1 .分析图中地质构造特征: 如区分背斜、向斜;有无断层,断层在什么位置;有无火山构造;有无岩层缺失,如背斜顶部的岩层缺失。 2 .判定岩石类型: 具有层理构造或有生物化石的为沉积岩;若有侵入岩和变质岩,变质岩往往紧邻岩浆侵入体;火山锥必为喷出岩。在判定岩石类型的基础上判断其特征。   图 3210 加试强化归纳 3 .判定地质构造或岩层形成顺序: 一般而言,沉积岩层下老上新,岩浆侵入体或断层、褶皱、火山喷发晚于其所在的沉积岩层。总之,之后出现的破坏是在原有基础上形成的。如图 3210 所示,图中有侵入岩,说明在沉积岩层形成之后,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沉积岩层的形成时代。 4 .推测岩层形成环境 主要通过以下几点进行推测。 (1) 岩层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该地曾经是海洋环境。沉积岩层中有煤、石油,反映出该地曾经为暖湿的气候环境,有过森林或有其他丰富的有机物质来源。石灰岩反映出温暖的浅海环境。 加试强化归纳 (2) 岩层呈水平状态,且从下至上,岩层由老至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明显变化。如图 3211 所示。 图 3211 加试强化归纳 (3) 某些岩层缺失,其形成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当时地壳隆起,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岩层未形成;二是地壳隆起后已形成的岩层被外力侵蚀掉了;三是当时气候发生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如图 3212 所示。 图 3212 加试强化归纳 (4) 若上下两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岩层遭受了外力侵蚀。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如图 3213 所示。 图 3213 加试强化归纳 (5) 若岩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岩层颠倒是地壳剧烈运动,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 如图 3214 所示 ) 。若出现断层,说明相应岩层形成后,发生了强烈的地壳运动,岩层断裂。 图 3214 加试强化归纳 加试强化归纳 图 3215 是 40°N 附近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 3215 (1) 图中①处地质构造是 ________ ,试分析其形成山岭的原因。 提升训练 【 答案 】 (1) 向斜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 解析 】 第 (1) 题,从图中可知,①岩层中间向下凹陷,为向斜。向斜由于槽部受到挤压,不易被侵蚀,容易形成山岭。 (2) 图中②是大洋板块,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该海洋中海沟形成的原因。 加试强化归纳 【 答案 】 (2)② 是大洋板块,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 解析 】 第 (2) 题,②是大洋板块,从图中可以看出②板块穿插到大陆板块底部,这是由于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向运动,大洋板块水平位置低于大陆板块的,故在运动过程中俯冲到大陆板块的下方,便形成了海沟。 (3) 考古学家在图中沉积岩中发现了一些恐龙化石。在岩层④⑤⑥中, ________ 岩层可能发现恐龙化石。 加试强化归纳 【 答案 】 (3)⑤ 【 解析 】 第 (3) 题,根据恐龙的生活与灭亡时期可以判定该岩层为⑤,即中生代形成的沉积岩层。 (4)A 地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形成河口三角洲; B 地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形成峡谷。 加试强化归纳 【 答案 】 (4)A 地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形成河口三角洲; B 地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形成峡谷。 【 解析 】 第 (4) 题,从图中可知, A 靠近海洋,应为河流入海口,水流比较缓慢,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容易形成河口三角洲。 B 位于河流上游,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陡,水流急,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容易形成峡谷。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