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钢城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钢城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政治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针灸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是砭石,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针灸。针灸属于文化中的 ‎①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②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③自然科学和技术 ④语言和文字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2018年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在山东青岛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山东是孔子故乡和儒家文化发祥地。儒家的“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在“上海精神”引领下,上海合作组织在安全、经济、人文等合作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材料体现了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儒家文化有助于弘扬中国力量,发出中国声音 ‎②文化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文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维护政治稳定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④文化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国家进步与发展的软实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 某校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活动、以“仁者爱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活动、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活动,并通过实践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滋养青少年成长的充足养分和精神食粮,该校的这一做法是基于 ‎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②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有关专家指出,在中国,教育是个人、家庭、国家的完美统一。中国人对于教育的目的,一是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二是通过教育实现个人、家庭和国家的理想。而在西方,教育的核心是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性。从中西方对教育的理解中可以得出 ‎①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 ②文化影响人们在教育实践中目标的确定 ‎③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教育的迥异 ④文化支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5.文明交通是文明城市的重要表征。为提高市民文明交通素质,改善通行秩序,减少交通事故,云南省昭通市深入开展“我参与,我遵守”活动,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共创文明交通环境。该市的做法是基于 ‎ ‎①文明礼仪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对人的综合素质产生深远影响 ‎②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是文明风尚的践行者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 ‎④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只能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央视公益广告《筷子》以筷子这种最贴近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事物为载体,巧妙串联家庭场景,将启迪、传承、明理、关爱、思念、睦邻、守望、感恩等传统美德书写得淋漓尽致,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筷子》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立足社会实践,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 ‎②奏响主旋律,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③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竞争力 ‎ ‎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7.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中医药学的研究、运用与发展说明 ‎①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基石 ‎②人们在实践与生活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并享用文化 ‎③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④不同民族文化间的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8.2019年9月4日,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西安数字互动娱乐文化周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带上VR设备,就能身临其境“来到”西安钟楼之上,通过实时传输体统,看到身边的古迹和游客,看到钟楼下的车水马龙。一大批数字科技以及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新产品集中亮相,吸引了众多参观者。材料表明( )‎ ‎①信息技术能变革文化传播方式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地影响 ‎③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能够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与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合作,推出31部“中国一分钟·地方篇”系列微视频,视频以“一分钟”为维度,全方位呈现祖国的山河魅力,突出地域特色与风土人情,展示各地方改革开放发展成果,引发广大网友热烈反响。地方“一分钟”微视频的推出说明 ‎①科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支撑 ‎ ‎②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文化的功能 ‎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 ‎④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大众传媒促进文化交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随着国际交往的深入,国家间实现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融合。在此过程中,彼此间应多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基因的“链接”,文化尊重和文化基因的“链接”有利于 ‎①各国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有益成果 ‎ ‎②增强民族自豪感,彰显中华文化优越地位 ‎③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发展 ‎ ‎④凝聚民族情感加深不同文化之间的认同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1.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建成通车。港珠澳大桥两个人工岛岛头共有四个青铜鼎,分别刻写着“海底绣花、筑岛奇迹、蛟龙出海、圆梦伶仃”的字样这些鼎的浮雕、纹理样式都是采用独特的中国传统的元素,他们记载着这项超级工程的筑梦历程。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②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③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有一种孝顺,是带老人跟上这个信息时代。”在当今这个互联网社会,子女孝顺不仅仅是物质赡养,更要注重情感赡养和知识赡养。事实证明,从绘制图文并茂的“微信操作说明书”,到教父母熟练使用各种出行软件,来自后辈的“文化反哺”,既能避免老人因知识脱节而被边缘化,也能大大减缓其身处数字时代的寂寞空虚。这表明 ‎①对“孝顺”的判断和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孝顺”的具体内涵应该因时而变 ‎③“孝”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④情感、知识赡养比物质赡养更重要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国古代文学形式不断嬗变。文学形式的变 化,从根本上说()‎ A.取决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 B.由文人墨客主导 C.受教育普及程度的影响 D.由朝代更迭决定 一个13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经济体,40年改革开放劈波斩浪,实现了起飞、转型到跨越的“惊人一跃”,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被世人称作“中国奇迹”。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4.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孕育者。中国历史的每一步向前,无不源于伟大民族精神的推动;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就,无不源于伟大民族精神的书写。这表明 ‎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 ‎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 ‎③千百年来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抽象的结晶 ‎ ‎④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始终鼓励广东大胆探索、大胆实践;今天广东要立足自身优势,继续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这种精神 ‎ ‎①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基础 ②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 ‎③是对伟大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和生动诠释 ④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具体内容是永恒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019年5月6日,在“美丽中国,携手世界”主题中文日活动的开幕式上,一首河南琴歌《诗经·邶风·凯风》,一段安徽黄梅《女驸马》、一曲苏州评弹《枫桥夜泊》……把各国观众带入如醉如痴的境界。这主要反映了中华文化 A.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B.区域文化,渐趋融合 C.内涵丰富,风格独特 D.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7.2019年6月6日,贵州遵义、澳门两地大学生联谊活动在遵义举行。在娄山关,两地大学生们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向革命先烈三鞠躬,并瞻仰纪念碑,回顾红军四渡赤水、强渡乌江等历史场景,重温革命时期波澜壮阔奋斗历程,共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用嘹亮的歌声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深深祝福。这一活动 ‎①有利于弘扬长征精神,激发爱国情感 ‎②有利于唤起历史记忆,展现民族文化的时代强音 ‎③用以歌咏志的方式,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④在歌唱中领悟经典,是传承革命精神最合适的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民歌是人生百科,一曲悠远的民歌唱出生活情态、民间智慧、历史文化、优美景色和人际情感的生生不息。民歌有着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当自己家乡的民歌响起时,其中熟悉的、真挚的乡情乡韵就会唤起人们浓浓的思乡愁。这表明( )‎ ‎①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 ‎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民歌是集中展示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情感的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2018年11月21日,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举办“弘扬西迁精神、争做新时代爱国奉献的奋斗者”专题报告会,知识分子代表宣读了《高陵区“爱国奋斗聚英才建功立业新时代”倡议书》。为此全区广大知识分子应 ‎①争做矢志爱国的坚定信仰者,增强对国家奋斗目标的政治认同 ‎②争做敢打敢拼的卓越奋斗者,用智慧点亮希望,用奋斗奉献国家 ‎③争做富有激情的创新开拓者,敢于推翻权威,打造全新创新体系 ‎④争做心怀梦想的理想主义者,坚定共产主义共同理想毫不动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指导着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每一个节气对应不少诗歌,比如“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歌谣曰: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小麦播种尚红火,晚稻收割抢时间等。这些诗歌记载着四季变换,书写着农事与民生。这说明 ‎①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受文化的深刻影响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并享用着文化 ‎ ‎③“二十四节气”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④“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丰富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2019年清明节,国家民政局紧扣“文明、绿色、低碳、环保”的宗旨,宣扬清明文化、倡导祭祀新风。“慎终追远”仪式不断变化,但孝道文化依然滋养人心,使“民德归厚”。这说明 ‎①承袭传统孝道文化,筑牢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②传统孝道文化可以因时而变,应为其注入时代精神 ‎③传统孝道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应该传承和弘扬 ‎④传统孝道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是不变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2019年央视春晚深圳分会场,《青春畅想》节目中,30位舞蹈演员身穿全柔性特质的“柔衣”闪亮登场,充满科技元素和艺术感,给全球华人带来了满满科技感的“深圳7分钟”。这是央视春晚36年来首次采用全柔性显示屏参与节目演出。从中我们可知 ‎①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功能 ‎ ‎②物质成果建立在精神成果的基础上 ‎③科学技术能促进文化的发展 ‎ ‎④科技发展助推文化传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2019年3月23日,在习近平主席和意大利总理孔特共同见证下,中意双方代表交换关于796件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从流失到回归,文物流动方向变化的背后,是中国实力从弱至强的翻天巨变。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感慨文物回家之时,不忘祝福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因为只有祖国强大了,失去的珍宝才会重新回到我们手中。上述材料说明 ‎①尊重他国的文化遗产所有权,符合人类正义的立场 ‎②文化兴则国兴,守住中华文化根脉才能实现中国梦 ‎③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和经济决定两国文化的多样性 ‎④经济决定文化,我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奠定民族复兴的坚实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2018年,央视推出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融合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以文化为内核、综艺为外壳,用真人演绎历史故事的形式讲述国宝“传奇的前世今生”,让文物“活”起来,口碑爆棚。这表明 ‎①大众传媒的普及推动了考古技术的日臻完善 ‎②“国宝”文物是中华文化精神内核的重要载体 ‎③不同创作手法的融合能让“国宝”文物“活起来”‎ ‎④挖掘文物背后丰富内涵将创造巨大的经济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5.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2015年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屠呦呦带领团队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肘后备急方》的治疟验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去汁,尽服之。”但用传统的“熬汤”的方法无法取得治疟疗效,屠呦呦用低沸点的乙醚成功制取了青蒿提取物,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对此正确认识是 ‎①从《肘后备急方》获取灵感——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②“熬汤”的方法无法取得治疟疗效果——传统文化中有糟粕,不能盲从 ‎③用沸点较低的乙醚提取青蒿提取物——传统文化发展需要现代科技的助推 ‎④数亿人因“中国神药"而受益一一坚持文化自信,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共50分)‎ ‎26.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极为关键的一年,贫困地区不仅需要经济扶贫,还需要文化扶贫,某“文化扶贫小组”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他们从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两个层面与某贫困县结帮扶关系;鼓励该地区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讲仁爱”的时代价值,推进传统文化进农家,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同时,利用互联网,通过手机APP、在线课堂,实施技能提升培训,帮助当地农民掌握更多致富技术;通过以老带新,委托培训等方式,培养出乡土文化人才,解决基层文化人才短缺的问题。‎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解释“文化扶贫”的合理性。(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某“文化扶贫小组”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12分)‎ ‎27. 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2019年3月,中国与意大利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意成为首个G7集团成员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卢森堡、牙买加也相继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至此,中国与127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73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这两条通道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5年来,正是“一带一路”这种平等性、开放性、普惠性的特质,为东西方文化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赋予新的时代风格,是东西方文化和谐共生相互融合。‎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做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生相互融合?(12分)‎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8年1月7日晚,由央视综艺频道(CCTV—3)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迎来新中国的第一座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专场。70年前,辽博人的前辈在硝烟尚未散尽,局势依旧动荡时不畏艰险奔波忙碌,将散落在东北区域的历代书法名画、善本古籍、玉器瓷器等数以万计的藏品收集起来。之后,新一代辽博人又随着共和国发展的节奏,开始探索辽河流域的文明源头,通过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丰富了辽博馆藏。本期节目中,著名演员宁静、陈晓、关晓彤通过他们精彩的演绎带来《万岁通天帖》、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和铜鎏金木芯马镫三件千年国宝的前世传奇,讲述那些被历史尘封的故事。‎ 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分析演员们在《国家宝藏》节目中应如何讲述那些被历史尘封的故事。(14分)‎ 政治参考答案 ‎1.A 2.D 3.B 4.A 5.B 6.D 7.D 8.A 9.A 10.B ‎ ‎ 11.D 12.C 13.A 14.A 15.C 16.C 17.A 18.C 19.A 20.A ‎21.C 22.B 23.B 24.B 25.A ‎26.(1)①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贫困地区不仅要经济扶贫,更要文化扶贫,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②文化与经济相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技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扶贫有利于通过先进科技、高素质人才的带动加快贫困地区的脱贫步伐。‎ ‎(2)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扶贫小组从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两个层面与某贫困县结帮扶关系,提高贫困地区劳动者素质。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体现时代精神。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讲仁爱”的时代价值,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提升农民的道德修养。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或科技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扶贫小组”利用互联网,实施技能提升培训,有利于当地农民掌握致富技术。‎ ‎27.①要充分利用商业贸易、教育等途径加强中华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交流。‎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 ‎③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8.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其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演员们可通过其精彩演绎讲述千年国宝的前世传奇,讲述那些被历史尘封的故事。‎ ‎②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正确的态度,应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演员们在讲述那些被历史尘封的故事时,应传承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内容,自觉改造和剔除其落后的消极的东西。‎ ‎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讲述那些被历史尘封的故事时,演员们应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演员们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演绎讲述那些被历史尘封的故事。‎ ‎⑤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演员们应利用好《国家宝藏》节目这个教育平台,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走过的历史进程,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