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1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细胞呼吸 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细胞呼吸 作业

第5讲 细胞呼吸 ‎1.(2019·山东模拟)下图是酵母菌细胞呼吸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条件X下葡萄糖中能量的去向有3个 B.条件Y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并产生CO2和水 C.试剂甲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D.物质a产生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 ‎【解析】根据产物“酒精”判断条件X为无氧(或缺氧),酵母菌以葡萄糖为底物的无氧呼吸的能量去向有:储存在酒精中,储存在ATP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A正确;条件Y为有氧,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B错误;检测酒精的试剂甲为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用于CO2的检测,C错误;物质a为CO2,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D错误。‎ ‎【答案】A ‎2.(2019·深圳一模)甲图是细胞呼吸示意图,乙图是某细胞器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阶段均放出少量能量 B.水参与④阶段的反应,该过程发生在乙图中的b处 C.人体细胞分解等量的葡萄糖,③阶段释放CO2的量是④阶段的1/3‎ D.①⑤阶段分别发生在乙图中的a、c处 ‎【解析】①为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④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②阶段无能量的释放,①④阶段有少量能量的释放,A错误;水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即甲图中④阶段,该过程发生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即b处,B正确;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CO2的产生,C错误;①阶段发生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⑤阶段发生的场所为线粒体内膜,D错误。‎ ‎【答案】B ‎3.(2019·山西联考)不同的呼吸底物(葡萄糖、脂肪等)‎ 或不同的呼吸方式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与吸收的氧气量不同。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时,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与吸收的氧气量相等。某科研小组选取4份不同的材料在一定氧气浓度条件下开展了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单位为mg/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材料 释放的二氧化碳量 吸收的氧气量 甲 ‎50‎ ‎40‎ 乙 ‎30‎ ‎60‎ 丙 ‎50‎ ‎50‎ 丁 ‎0‎ ‎0‎ A.甲材料最可能是花生种子 B.乙材料最可能是小麦种子 C.丙材料可能是马铃薯块茎 D.丁材料只能是没有生命活动的材料 ‎【解析】甲材料中二氧化碳释放量大于氧气吸收量,所以该材料最可能是富含糖类的材料,如小麦种子,A错误;乙材料中二氧化碳释放量小于氧气吸收量,所以该材料最可能是富含脂肪的材料,如花生种子,B错误;丙材料中二氧化碳释放量等于氧气吸收量,所以该材料可能是动物组织或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的植物器官,如马铃薯块茎,C正确;丁材料中没有二氧化碳的释放和氧气的吸收,所以该材料可能是没有生命活动的材料或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的材料,如乳酸菌等,D错误。‎ ‎【答案】C ‎4.下图为研究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其他相关实验条件适宜,有利于相关生理过程的进行。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了研究线粒体或叶绿体的功能,需要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线粒体和叶绿体 B.适宜条件下,乙、丙、丁中均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C.甲中的葡萄糖能生成丙酮酸,但是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D.若光照条件下突然停止二氧化碳的供应,一段时间后丙中ATP的合成速率基本不变 ‎【解析】分离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A错误。乙中线粒体可以利用丙酮酸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丙中有完整的叶绿体,提供适宜的光照,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丁中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B正确。甲中的葡萄糖不能生成丙酮酸,C错误。若光照条件下突然停止二氧化碳的供应,则C3会减少,ATP的消耗减少,故ATP的合成速率减小,D错误。‎ ‎【答案】B ‎5.下图为人体细胞内葡萄糖代谢过程简图,①~③表示生化反应过程,甲~丁代表相关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③过程都伴有ATP的生成 B.甲、乙、丙、丁表示的物质各不相同 C.①②过程均有乙生成,但催化①②过程的酶不同 D.图中生理过程既能发生在真核生物的细胞中,也能发生在原核生物的细胞中 ‎【解析】①②③过程都伴有ATP的生成,其中过程③生成的ATP量最多,A正确。甲代表丙酮酸,乙代表[H],丙和丁代表水,B错误。①②过程均有乙[H]的生成,但过程①表示葡萄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②表示丙酮酸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所以催化①②过程的酶不同,C正确。原核生物缺乏线粒体,但醋酸菌、蓝藻等原核生物也能进行图中的有氧呼吸过程,D正确。‎ ‎【答案】B ‎6.下列关于在人体细胞呼吸过程中,[H]的来源和用途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 选项 呼吸类型 ‎[H]的来源 ‎[H]的用途 A 有氧呼吸 只来源于葡萄糖 用于生成水 B 有氧呼吸 来源于葡萄糖和水 用于生成水 C 无氧呼吸 来源于葡萄糖和水 用于生成乳酸 D 无氧呼吸 只来源于葡萄糖 用于生成酒精 ‎  【解析】根据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可知,有氧呼吸过程中,人体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来源于葡萄糖、丙酮酸和水,用于生成水,A错误、B正确;由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可知,无氧呼吸过程中,人体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只来自葡萄糖,用于生成乳酸,C、D错误。‎ ‎【答案】B ‎7.人的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与短跑等剧烈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H]和ATP B.消耗等物质的量的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ATP多 C.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会产生酸痛的感觉 D.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ATP,主要来自线粒体内膜 ‎【解析】根据题意,快肌纤维几乎不含线粒体,进行无氧呼吸,慢肌纤维与有氧运动有关,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等物质的量的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的ATP比有氧呼吸产生的少,即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ATP少,B错误。‎ ‎【答案】B ‎8.某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发酵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装置可阻止空气进入,能用于葡萄酒发酵 B.该装置便于将果酒发酵中产生的气体排出 C.往发酵装置中滴加重铬酸钾溶液,观察到发酵液变成灰绿色就说明产生了酒精 D.该装置如用来制作酸奶需要将纯乳汁(含乳酸杆菌)装满瓶,其他不变 ‎【解析】该装置中注水的弯曲部分可阻止空气进入,能用于果酒发酵,A正确;果酒发酵产生的CO2可溶解在弯管的水中,进一步通过水排出,B正确;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需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C错误;乳酸杆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能将糖类等物质分解为乳酸,故将发酵液装满瓶可以排出其中的氧气,有利于乳酸杆菌的无氧呼吸,D正确。‎ ‎【答案】C ‎9.有学者欲研究影响玉米根尖细胞线粒体耗氧速率的因素,按图示顺序依次向测定仪中加入线粒体及相应物质,测定氧气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注:图中呼吸底物是指在呼吸过程中被氧化的物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加入的呼吸底物是葡萄糖 B.过程①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C.过程②比过程⑤耗氧速率低的原因可能是[H]不足 D.过程④比过程③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呼吸底物不足 ‎【解析】实验研究的是影响线粒体耗氧速率的因素,因此实验中加入的呼吸底物是丙酮酸,A错误;过程①有氧气消耗,因此进行了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B错误;加入呼吸底物后耗氧速率加快,说明过程②耗氧速率低的原因可能是[H]不足,C正确;加入ADP后耗氧速率加快,说明过程④比③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DP不足,D错误。‎ ‎【答案】C ‎10.(2019·鹰潭质检)细胞内的磷酸果糖激酶(酶P)催化反应:果糖-6-磷酸+ATP果糖-1,6-二磷酸+ADP,这是细胞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中的重要反应。下图为高、低两种ATP浓度下酶P活性与果糖-6-磷酸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内酶P催化的反应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B.一定范围内,果糖-6-磷酸浓度与酶P活性呈正相关 C.低ATP浓度抑制了酶P的活性 D.酶P活性受有氧呼吸产物ATP的反馈调节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酶P催化的反应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中的重要反应,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正确;由图中曲线可知,在一定范围内,横轴(果糖-6-磷酸浓度)与纵轴(酶P活性)呈正相关,B正确;对比图中两条曲线可知,在一定范围内,相同的果糖-6-磷酸浓度下低ATP浓度对应的酶P活性高于高ATP浓度对应的酶P活性,即低ATP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酶P的活性,C错误;ATP为有氧呼吸的产物,分析坐标曲线可知,当ATP浓度升高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酶P的活性,即酶P活性受有氧呼吸产物ATP的反馈调节,D正确。‎ ‎【答案】C ‎11.(2019·江西联考)水稻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H]与氧气最终在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水,该过程伴随H+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如下图所示),产生的能量促使ATP合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过程发生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B.该过程释放出的能量,多数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数转移到ATP中 C.动物细胞中代谢过程能产生H2O的细胞器都具有膜结构 D.动物细胞中代谢过程既生成H2O又消耗H2O的细胞器具有双层膜结构 ‎【解析】动物细胞中核糖体代谢过程能产生H2O,但是没有膜结构,C错误。‎ ‎【答案】C ‎12.科研人员探究温度对密闭罐中水蜜桃果肉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 h内,果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B.50 h后,30 ℃条件下果肉细胞没有消耗O2,密闭罐中CO2浓度会增加 C.50 h后,30 ℃条件下果肉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比2 ℃和15 ℃时的慢,是因为温度高使酶活性降低 D.实验结果说明温度越高,果肉细胞有氧呼吸速率越大 ‎【解析】果肉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其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A错误;50 h后,30 ℃条件下果肉细胞没有消耗O2,是因为此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较高,之前进行的有氧呼吸已将O2消耗殆尽,以后仅进行无氧呼吸,故密闭罐中CO2浓度会增加,B正确;开始时,30 ℃条件下果肉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比2 ℃和15 ℃时的要快,消耗的O2多,到50 h后,密闭容器中的O2浓度很低,故此时果肉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比2 ℃和15 ℃时的慢,C错误;由于酶具有最适温度,若超过最适温度,有氧呼吸速率会降低,D错误。‎ ‎【答案】B ‎13.下图1表示细胞呼吸时气体交换相对值的情况,图2表示O2浓度对呼吸速率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某些植物体内可以同时发生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及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所有过程 B.图2能表示O2浓度对人体呼吸速率的影响 C.图2中C点时细胞的呼吸方式与图1中O2浓度为b和c时的一致 D.图1中O2浓度为d时,细胞能产生CO2和H2O ‎【解析】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其他细胞的无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有氧呼吸产生CO2和H2O,A正确;图2不能表示O2浓度对人体呼吸速率的影响,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CO2,B错误;图2中C点时细胞的呼吸方式存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与图1中O2浓度为b和c时的呼吸方式一致,C正确;图1中O2浓度为d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D正确。‎ ‎【答案】B ‎14.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 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解析】过程①为有氧呼吸过程,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原核细胞有氧呼吸全过程均在细胞质中);过程②是光合作用,真核生物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原核生物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其场所是光合片层和细胞质基质,A错误。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B错误。光合作用中参与反应的水中的氧,通过水的光解进入生成的O2中,而光合作用产物(CH2O)中的氧来自CO2,C错误。过程①和②都能产生[H],前者产生的[H]主要与O2结合产生水并释放大量能量,后者产生的[H]主要用于C3还原,D正确。‎ ‎【答案】D ‎15.在野生型酵母菌的线粒体中,有氧呼吸酶作用下产生的[H]可与显色剂TTC结合,使酵母菌呈红色。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缺乏上述相关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TTC可用来鉴别野生型和呼吸缺陷型酵母菌 B.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细胞呼吸也可产生[H]‎ C.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无法合成ATP D.呼吸缺陷型酵母菌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被分解 ‎【解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既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能产生少量ATP,C错误。‎ ‎【答案】C ‎16.下列关于酒精的鉴定及酒精在相关实验中运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可用无水乙醇作为提取剂来提取色素 B.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花生子叶中的脂肪时,需要用酒精洗去浮色 C.在碱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溶液鉴定酒精,溶液的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D.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的1∶1 混合液对洋葱根尖进行解离 ‎【解析】绿叶中的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可以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来提取,A正确;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脂肪时需要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B正确;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溶液鉴定酒精,溶液的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C错误;解离根尖细胞所使用的解离液是由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形成的,D正确。‎ ‎【答案】C ‎17.有氧呼吸过程中,[H]中的H+需要经一系列过程才能传递给分子氧,氧与之结合生成水。下图为其传递过程的两条途径,真核生物体内存在其中的一条或两条途径。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细胞呼吸是指                        。呼吸的过程中产生的[H]的本质是        ,其作用为                              。 ‎ ‎(2)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否需要氧气的存在,请提出一种合理的解释:                            。有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可表示为                。与体外燃烧相比,有氧呼吸的特点是                              。 ‎ ‎(3)研究发现,“物质6→物质7”过程易被氰化物抑制。若小鼠氰化物中毒,细胞呼吸全被抑制,导致死亡;而对天南星科植物用氰化物处理,呼吸速率降低,但并未完全被抑制。结果表明:天南星科植物存在    (填“途径1”“途径2”或“途径1和途径2”)。 ‎ ‎(4)天南星在开花时,其花序会释放大量能量,花序温度比周围温度高15~35 ℃,促使恶臭物质散发以吸引昆虫进行传粉。研究发现,此时花序中ATP生成量并没有明显增加。花序温度升高但ATP生成没有明显增加的原因是                            。天南星科植物这种性状的形成是长期        的结果。 ‎ ‎【解析】(1)在有氧呼吸过程中,[H]在实质上是NADH(或还原型辅酶Ⅰ)(与光合作用中的NADPH不同),其作用为与氧气结合形成水或将丙酮酸还原成酒精或乳酸。(2)只有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丙酮酸才能进入线粒体(基质)中。(3)对天南星科植物用氰化物处理,呼吸速率降低,但并未完全被抑制,说明天南星科植物存在途径1和途径2。(4)花序会释放大量能量,花序温度比周围温度高15~35 ℃,说明应该是细胞呼吸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并且散失的热能多于其他细胞,导致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的较少。天南星科植物这种性状的形成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答案】(1)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NADH(或还原型辅酶Ⅰ) 与氧气结合形成水或将丙酮酸还原成酒精或乳酸 (2)需要,只有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丙酮酸才能进入到线粒体(基质)中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H2O不能抵消,条件、能量等均不能缺少或出现错误) 在温和条件下进行,能量经过一系列反应逐步释放,有一部分能量储存在ATP中 (3)途径1和途径2 (4)途径2增强,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的较少,大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自然选择(或进化)‎ ‎18.某小组同学利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温度下的发酵实验,取200 mL不同温度的无菌水分别倒入培养瓶,然后分别加入15 g葡萄糖及5 g干酵母,混匀后放在相应温度下水浴保温,实验进行20 min,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处理方法 实验现象 ‎1‎ 冰水(0 ℃)‎ 没有气泡产生 ‎2‎ 凉水(10 ℃)‎ 只能看到少量气泡 ‎3‎ 温水(30 ℃)‎ 产生气泡,由慢到快,由少到多 ‎4‎ 热水(55 ℃)‎ 始终没有气泡产生 ‎(1)表格中的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从数据中分析,    (填“能”或“不能”)得到酵母菌发酵的最适温度。 ‎ ‎(2)实验组3的装置中最初有色液滴未移动,15 min后有色液滴缓慢向    (填 “左”或“右”)移动,整个过程中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有             。用溴麝香草酚蓝检测二氧化碳时的实验现象            ,检测培养液中酵母菌呼吸作用另一种产物的实验原理为                               。 ‎ ‎(3)有的同学认为实验组1和实验组4现象虽然相同,但原理不同。老师建议他进行实验验证,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若                            ,则证明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 ‎【解析】(1)细胞呼吸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而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影响。分析表格中的实验现象,不同温度下气泡产生量和产生速率不同,其根本原因是温度影响了酵母菌细胞内与呼吸相关的酶的活性。从数据中分析不能得到酵母菌发酵的最适温度,只能说明在30 ℃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强度较高。(2)实验组3的装置中最初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O2量与产生的CO2量相等,所以有色液滴未移动;15 min后,酵母菌开始进行无氧呼吸,酵母菌无氧呼吸不消耗O2,但产生了CO2,所以有色液滴缓慢向右移动,整个过程中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有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3)实验组1和实验组4都没有气泡产生,但原理不同。前者酵母菌细胞中与呼吸相关的酶的空间结构没有被破坏,只是酶的活性较低,当恢复到适宜温度时,酶活性还会恢复,而后者酵母菌细胞中与呼吸相关的酶已变性失活,当恢复到适宜温度时,酶活性也无法恢复。因此可采用如下实验思路进行验证:将实验组1和实验组4放在30 ℃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观察气泡产生情况。若实验组1产生气泡,实验组4仍然没有气泡产生,则证明该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 ‎【答案】(1)温度影响了酵母菌细胞内与呼吸相关的酶的活性 不能 (2)右 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溶液的颜色由蓝色→绿色→黄色 橙色的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3)将实验组1和实验组4放在30 ℃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观察气泡产生情况 实验组1产生气泡,实验组4仍然没有气泡产生 ‎19.某研究小组对一大豆新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过程进行研究。首先将大豆种子置于水分(蒸馏水)、通气、光照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请据图1分析:‎ ‎(1)第2~6 d,种子从外界吸收水分,使细胞中大分子物质    (填“合成”或“水解”),从而导致干重增加,增加干重主要依靠    (填“H”或“O”)元素。第6 d后种子干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 ‎(2)未突破种皮前,种子以无氧呼吸为主。第4 d,实验小组测得种子吸收的O2量和释放的CO2量之比为1∶3,此时大豆细胞内      增多,该物质产生于细胞的      中;第    d,大豆的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大致相当。 ‎ ‎(3)实验小组在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测定不同温度对大豆叶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分析可知,大豆最适生长温度是   ℃左右。在此温度下,每100 mm2叶面积上1 h光合作用制造的葡萄糖是   μmol。 ‎ ‎(4)研究小组发现沙尘天气影响大豆生长,分析认为:首先,沙尘天气直接影响光反应中        的产生;其次,沙尘堵塞大豆叶气孔,影响光合作用的    阶段。 ‎ ‎【解析】(1)第2~6 d,种子干重增加是因为种子吸收水分,自由水转化为结合水。第6 d后种子干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进行细胞呼吸,有机物被分解使干重减少。(2)种子吸收的O2量和释放的CO2量之比为1∶3,说明种子进行无氧呼吸释放了CO2,故产物酒精增多。无氧呼吸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第10 d,大豆的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大致相当。(3)由图2可知,18 ℃时净光合速率最大,故大豆最适生长温度是18 ℃,此时CO2吸收量为800 μmol/(m2·s),CO2释放量为300 μmol/(m2·s),每100 mm2叶面积上1 h光合作用制造的葡萄糖=(800+300)×3600×100÷(6×1000000)=66 μmol,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图表中为s和m2,题干中为h和mm2。(4)沙尘天气时,光照减弱,光反应减弱,ATP和[H]生成量减少,又因沙尘会堵塞大豆叶气孔,影响CO2的吸收,使暗反应减弱,因此沙尘天气影响大豆生长。‎ ‎【答案】(1)水解 O 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2)酒精 细胞质基质 10 (3)18 66 (4)ATP和[H] 暗反应 ‎20.不同种类的种子中储存的营养物质的种类不同。在科学研究中常通过呼吸商(RQ=)来推测生物用于有氧呼吸的能源物质。下图是测定发芽种子呼吸商的两个装置。‎ 关闭活塞,在25 ℃下经20 min后读出刻度管中着色液滴移动的距离。设装置1和装置2中着色液滴分别向左移动x mm和y mm。x和y值反映了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1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 。 ‎ ‎(2)x代表        ,y代表 。 ‎ ‎(3)若测得x=200、y=30,则该发芽种子的呼吸商是    。 ‎ ‎(4)若要测定已长出一片真叶幼苗的RQ,则应将该装置放于何种条件下?    ,原因是                             。 ‎ ‎(5)为使测得的x和y值更精确,还应再设置一组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容器和试管中应分别放入    。设置对照的目的是                                     。 ‎ ‎(6)小琪同学在做这个实验时,将等量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发芽种子分别装到两个装置中。假定其他操作步骤无误,她发现开始的一段时间内装置1中的着色液滴向左移动,而装置2中的着色液滴位置却不发生改变,则可推断该种子发芽过程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主要是    ,理由是              ;若发现装置1和装置2中的着色液滴均向左移动,则该种子发芽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主要是      ,理由是                                          。 ‎ ‎【解析】(1)在该呼吸熵测定装置中,装置1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吸收CO2,‎ 根据着色液滴移动的刻度可测出呼吸作用消耗的O2的体积。(2)x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O2的体积,y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O2和释放的CO2的体积之差。(3)x=200,则释放的CO2的体积相对值为200-30,所以该发芽种子的呼吸熵RQ=(200-30)/200=0.85。(4)若要测定已长出真叶幼苗的RQ,则应将装置放在黑暗条件下,以避免幼苗光合作用干扰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量的变化。(5)为使测得的x和y值更精确,可再设置一对照组,容器中和试管中应分别放入等量死亡的发芽种子和蒸馏水,以排除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6)装置2中着色液滴位置不改变,说明种子萌发时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的O2体积与释放的CO2体积相等,则RQ=1,只有当以葡萄糖(糖类)为能源物质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的O2体积才与释放的CO2体积相等。装置1和装置2中着色液滴均向左移动,说明种子进行有氧呼吸,且呼吸作用消耗的O2体积大于释放的CO2的体积,RQ<1,说明该种子发芽过程中,消耗的能源物质主要是富含氢的物质(如脂肪)。‎ ‎【答案】(1)吸收CO2 (2)消耗O2的体积 消耗O2和释放CO2的体积之差 (3)0.85 (4)黑暗条件下 避免幼苗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量的变化 (5)等量死亡的发芽种子和蒸馏水 校正装置1和装置2内因物理因素(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 (6)葡萄糖(糖类) 以葡萄糖(糖类)为能源物质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的O2量等于释放的CO2量 富含氢的物质(如脂肪) 富含氢的物质在被氧化分解时吸收的O2量大于释放的CO2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