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指导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新指导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 15 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上海公共租界街市之繁盛,以南京路至江西路转角处为最,自晨七时至晚七时,各车往来,不绝于道, 约计其数,则电车 450 次,汽车 900 次,马车 1 000 次,黄包车 18 000 次,独轮车 1 000 次”。材料表明,近 代上海城市交通( ) A.以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B.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C.率先引进了近代交通工具 D.呈现新旧并存的显著特征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有新式的交通工具,也有以前传统的交通工具,体现了新旧交替的特征。故选 D 项。 答案 D 2.下图是吴淞道路公司于 1876 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据记载,当“火轮车”通车时,人们纷纷 涌来,争相乘坐。图文材料说明( ) A.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 B.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 C.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 D.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 解析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是在鸦片战争后,故 A 项错误;人们纷纷乘坐火车,表明国人的观念发生 变化,但不是彻底改变,故 B 项错误;人们纷纷乘坐火车,表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所改变,铁路火车影响 人们生活,故 C 项正确;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材料没有涉及,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3.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72 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提出“使我 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实质上反映了晚清时期( ) A.人们已认识到发展近代海军的重要性 B.海运逐渐取代河运成为重要运输通道 C.国人海洋领土观念和海权意识的增强 D.中国传统交通运输业开始向近代转变 解析从材料可知,即使在丧权辱国的晚清时期,我国的海洋事业也在艰难推进,海洋领土观念和海权意 识逐步加强,开发利用海洋也在发展。 答案 C 4.2017 年 5 月 5 日,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 C919 首飞成功,中国“大飞机梦”终于 得以实现。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发展我国航空航天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其中标志 着我国航空事业开始的是( ) A.冯如制成中国首架飞机 B.“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 C.北京至天津航线的开通 D.“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解析 1909 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故 A 项正确。 答案 A 5.盛宣怀曾上疏介绍某种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此 亘古未有之便益,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他所介绍的发明是( ) A.火车 B.电话 C.电报 D.轮船 解析“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说明他所介绍的是通讯方面的发明。电报需要“译录”,因此,B 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 B 6.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郑观应在《论电报》中指出:“夫世之至神至速,倏去倏来者,盖莫如电。藉电以 传信,则其捷也可知。……今泰西各邦……无论隔山阻海,顷刻通音,诚启古今未有之奇,泄造化莫名 之秘。”这反映出他已认识到( ) A.中国社会落后的根源 B.发展电讯事业的重要性 C.向西方学习的重要性 D.抵制外来侵略的迫切性 解析郑观应在其论断中,较为客观地阐述了电报的作用和价值,这反映出他已经认识到近代电讯事业 的重要价值。因此,B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 B 能力提升 1.民国时期,“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毕萃于都市,故近城镇者习奢华,而山泽则尚朴素,风气固判然两 截。”上述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城乡思想观念的截然对立 B.城乡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 C.城乡居民生活差距日益拉大 D.交通的发展是社会习俗变革的根源 解析从材料“近城镇者习奢华,而山泽则尚朴素”可以得出城乡思想观念的不同,城乡居民生活差距大,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答案 B 2.中国的火车经历了由图 1 到图 2、图 3 到图 4 的变化。出现这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 D.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没有出现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故 A 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 生产关系的变革,不是生产力的进步,故 B 项错误;图 3 和图 4 是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但不是根 本原因,故 C 项错误;图 3 和图 4 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3.观察下图,本照片摄制于 1905 年,照片中人骑在木制的自行车上,但该车没有链条,估计无法运动。 该照片反映出晚清( ) A.普通民众对洋货的抵制 B.普通民众对新式交通工具的崇尚 C.自行车已逐渐走向普及 D.代步工具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解析木制自行车的出现,说明人们对自行车这种新式的代步工具非常崇尚。 答案 B 4.根据下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 1864~1895 年中国 ( ) A.国库白银储备 B.领水外轮吨位 C.铁路里程数 D.茶叶出口额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和 1895 年《马关条约》的巨额战争赔款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因此国库白 银储备日益减少,排除 A 项;中国最早的铁路出现在 19 世纪 70 年代,所以排除 C 项;19 世纪末列强的 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茶叶出口额变化与史实不符,排除 D 项;由于鸦片战争后列强逐渐垄断了中 国的水运,致使领水外轮吨位逐年增长,故选 B 项。 答案 B 5.晚清出版的《格致汇编》记载:“(上海)租界之内,中外大行家,以及办公事处,皆有此器以通消息,更 于各马路间设立此器,以便通报火灾及报捕等要事。”该记载反映出近代上海( ) A.最早架设有线电报线路 B.有线电报得到普遍应用 C.已经建成近代电讯网络 D.利用电话进行信息传输 解析有线电报与材料中“更于各马路间设立此器”不符,故 A、B 两项错误;晚清时期还没有建成电讯 网络,故 C 项错误;材料中“皆有此器以通消息,更于各马路间设立此器”表明这一物品是电话,“以便通 报火灾及报捕等要事”反映了电话可以传递信息,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6.表:1958~1965 年全国邮路总里程(单位:千米) 年份邮路总长 度 机动运 输 工具邮 路 非机动车运 输 工具邮路 19583 012 890 493 815 2 519 075 19594 206 109 536 485 3 669 624 19604 085 079 530 468 3 554 611 19613 187 998 498 904 2 689 094 19622 665 488 487 138 2 178 310 19632 865 453 511 078 2 354 375 19643 064 732 535 992 2 528 740 19653 492 766 575 663 2 917 103 由上表可知该时期( ) A.受当时政策影响,邮路发展缓慢 B.邮路建设贯彻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我国逐步建成了现代化邮政系统 D.现代邮路在调整中呈快速发展趋势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机动运输工具邮路与非机动车运输工具邮路相比,前者不断上升,后者也有所 增加,这表明现代邮路总体发展迅速,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根据《南京条约》,外轮得行驶中国领海,根据……外轮得行驶长江。商旅乐其 便捷,趋之若鹜,于是内江外海之利尽为之占。光绪初,英人无视中国主权,擅筑上海铁路达吴淞;光绪 末年,外人又攘夺中国铁路利权。日本一弹丸之国,恃有铁路,遇事与我为难;中法战争,因运输不便,军 事几败。有识之士痛利权之外溢,恨国势之积弱,呼吁创办轮船公司,修筑铁路、马路,开办邮政电 信。 ——摘编自严昌洪《20 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材料二 19 世纪以来,直到 20 世纪中期,我国传统的独轮车、骡车、轿子等交通工具,一直在广泛使 用。19 世纪末引进西式马车,并于 1895 年开始铺设“马路”;19 世纪末引进人力车(1874 年)、自行车 (1886 年);20 世纪初引进各种汽车(1901 年小轿车、1920 年出租汽车、1922 年公共汽车与长途汽车) 和电车(1906 年有轨电车、1914 年无轨电车)…… ——摘编自陈明远《1840~1949 百年生活巨变》 (1)材料一中“外轮得行驶长江”是通过什么条约获取的权益?根据材料一,概括外国轮船和铁路给中国 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城市交通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促使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 国城市交通工具变化的原因。 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外轮得行驶长江”是在《天津条约》中获取的;“影响”是外国的轮船 和铁路进入内地,也使得帝国主义的势力深入到内地,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对中国近代化交通的 兴起起了重要的作用。第(2)问,通过材料二的数据可以回答“特点”;“原因”主要从中国的社会性质和 面临的民族危机等方面分析,此外,国际上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也要考虑。 参考答案(1)《天津条约》。 影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加速中国在对外战争中的失败;客观上便捷了国人的交通出行;同时也 刺激国人救亡图存、创办近代交通。 (2)特点:中西结合,传统与现代并行。 原因:中国此前交通落后,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救亡图存”意识强化;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经济的逐步发展;洋务运动的促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发明(内燃机、电)的影响。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期以来,分居不同地区的中国人之间的联系,主要依靠古老的驿站和民信局,不但速度慢,而 且有相当大的局限性,给人们的联系带来了很大不便。近代邮政系统的建立,大大改变了这种状况。 1896 年,中国正式开办邮政,起初主要是在沿海城市,后来逐步向内地扩展。到 20 世纪初,国家邮政系 统已在全国推广,并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民信局和古老的驿站。1906 年 8 月,清政府设立邮传部,其后邮 政事业又有所发展。根据 1911 年底数据统计,各地邮政局所已达 6 201 处,收寄函件 42.1 万件,收寄 包裹 432.7 万件。另外,作为快捷便利的通讯联络手段,电报线路的建设已有相当规模,到 1908 年清政 府邮传部将电报收归国有时,全国商办电报线计有 41 417 华里,地方官办电报线计有 49 480 华里,总 计 90 897 华里;电报通讯机构遍及全国各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邮政电信事业发展更加迅速,到 2003 年末,中国的电话用户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近现代邮电和通信工具的发展历程。 (2)邮电和通讯事业的进步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好处? 参考答案(1)历程:驿站、民信局——国家办理邮政,使用轮船、火车运送邮件——后来出现自行车、 摩托车、飞机等运送邮件——电报——电话。 (2)好处:邮电和通讯事业的建立和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并改变了人们之间传统的联系 方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