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题
2019-2020高二年级9月阶段性考试 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读河南省产业产值结构比重变化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分析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一产业的产值不断减少 B. 第二产业的比重一直增加 C. 资源开发规模越来越大 D. 第三产业发展加速 2. 河南省今后的发展方向是( ) ①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②大规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④限制农业,发展第三产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下降,产值不一定下降,A错误;第二产业的比重先下降后上升,B错误;第二产业1990年后产值比重迅速上升,伴随着资源开发规模越来越大,C正确;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后期比重下降,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河南的发展是我国“中部崛起”的缩影,中部地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①对。逐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②错,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经济发展需求,③对。巩固和发展农业,,不应该限制,④错。D对,A、B、C错。故选D。 【点睛】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江西、安徽六个省组成了新的中部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农业产业环境、大量劳动力人口和庞大的消费市场,这些资源能否充分利用,将决定中部地区能否崛起。 下面为我国广东、贵州两省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3. 广东、贵州两省之间的资源调配工程为( ) A. 西气东输 B. 北煤南运 C. 南磷北运 D. 西电东送 4. 广东省向贵州省进行产业转移,有利于贵州省( ) A. 发展高科技产业 B. 减轻就业压力 C. 降低城市化水平 D. 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3. D 4. B 【解析】 【3题详解】 广东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贵州地势落差较大,水能丰富,煤炭资源丰富,水电、火电充足,两省之间的资源调配工程为西电东送,D对。贵州天然气资源缺乏,A错。贵州地形崎岖,交通条件较差,不适合北煤南运,B错。贵州在北面,磷矿丰富, C错。 【4题详解】 广东省向贵州省进行产业转移,有利于贵州省产业部门增加,减轻就业压力,B错。贵州经济落后,技术水平低,不适宜发展高科技产业,A错。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C错。迁入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D错。 读长江中下游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5. 阶段Ⅰ,该地“地广人稀”“江南卑湿”,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 ①稠密的水系 ②黏重的土壤 ③低湿的土地 ④湿热的气候 ⑤起伏较大的地形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③ 6. 从阶段Ⅱ到阶段Ⅲ,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的变化是( ) A. 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上游地区延伸 B. 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南且向西延伸 C. 传统工业部门减少,向东北方向河流下游地区分散 D. 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北且向西延伸 【答案】5. D 6. D 【解析】 【5题详解】 该流域为长江流域。早期发展缓慢,与稠密的水系,黏重的土壤,低湿的土地等自然因素有关;季风气候,夏季都较湿热,当地地势低平,地势起伏小,因此选择D项。 【6题详解】 从图中图例分布看,明显的变化是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北且向西延伸,故B错D正确。传统工业部门增多,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集中,AC错。 西部大开发要抓紧建设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公路国道主干线、江河上游水利枢纽等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下列四组地形中,全部属于西部大开发区域的是 A. 四川盆地-阿尔泰山-云贵高原-祁连山 B. 柴达木盆地-天山-江南丘陵一-云贵高原 C. 准噶尔盆地-长白山-青藏高原-横断山 D. 塔里木盆地-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太行山 8. “西气东输”工程起始于( ) A. 哈密盆地 B. 塔里木盆地 C. 柴达木盆地 D. 吐鲁番盆地 9. 青藏铁路将经过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之源)地区。下列关于该地区地理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 B. 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 C. 气温低,牧草矮,生态环境脆弱 D. 积雪冰川多,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 【答案】7. A 8. B 9. C 【解析】 【7题详解】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江南丘陵、长白山、黄土高原、太行山不位于西部大开发范围,BCD错误。四川盆地、阿尔泰山、云贵高原、祁连山全部位于西部大开发范围内,A正确。故选A。 【8题详解】 “西气东输”工程起始于塔里木盆地,终点是上海,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上,地势高,但起伏小,A错误;地势高,热量不足,B错误。青藏高原地势高,日照充足,但热量条件差,气温低,牧草矮,生态环境脆弱,C正确;三江源地区位于高原面上,山地相对高度不大,地势相对平坦,水能资源相对不足,D错误。故选C。 10.2014年5月21日,中国与俄罗斯签署了30年的《中俄东线天然气购销合同》。从2018年起,俄罗斯将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如下图所示)向中国供气。下列叙述,符合管道运输特点的是( ) A. 占地少,灵活便捷 B. 成本高,效益好 C. 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D. 安全可靠,连续性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 通过管道运输的特点来判断,管道运输是一种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运输方式。 【详解】运输工程量小,占地少,管线大多埋在地下,机动灵活性差,A 错误;安全可靠,无污染,成本低,B错误;可以实现封闭运输,受自然条件影响小,C错误;可以连续运输,不受气候影响,全天候,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知识性题,难度小。 11.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各色分区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①—“金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 B. ②—“银色中国”—纬度位置所致 C. ③—“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D. ④—“黄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黄色中国”——主要描述土壤为黄土,集中分布我国的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风力沉积和流水侵蚀,“绿色中国”——秦岭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低水热充足,“银色中国”——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冰雪覆盖,“金色中国”——沙漠广布,主要分布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自然地理。 二战后,全球范围内较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已经完成3次,目前正处于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右图示意全球四次产业转移路径。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2. 越南、马来西亚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经4次才能得以承接产业转移,其最主要的原因 A. 劳动力素质和国家政策 B. 劳动力成本 C. 交通通达度 D. 市场需求 13. 目前由中国沿海等地迁回欧美的产业最可能是 A. 出口或代工产业 B. 资源导向型产业 C. 科研中心 D. 高端制造业 【答案】12. A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越南、马来西亚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经4次才能得以承接产业转移,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落后,国家开放较晚,劳动力素质较低,故A项正确。 【13题详解】 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劳动力成本价格上升,且政策优势逐渐丧失,最有可能迁回本国的是附加值较高的高端制造业,故D项正确。 2012年10月,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乡土作品充满着“怀乡”的情感,写的是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14. 莫言故乡所在地域文化区的传统民居是 A. 泥瓦房 B. 四合院 C. 窑洞 D. 碉房 15. 莫言故乡所处的温度带及其农作物熟制为 ①中温带 ②暖温带 ③一年一熟 ④二年三熟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6. 适宜在莫言故乡大面积播种的农作物有 ①小麦 ②水稻 ③棉花 ④甜菜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4. B 15. D 16. C 【解析】 试题分析: 【14题详解】 华北地区春季多风,冬季寒冷,四合院是传统民居,以北京为典型。四合院能起到避风,保暖的效果。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典型民居。碉房是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及内蒙部分地区常见的藏族人民居住建筑。 【15题详解】 山东在秦岭-淮河以北,属于暖温带,作物熟制为两年三熟。 【16题详解】 华北属于旱作农业区,适合种植小麦和棉花。我国的水稻主产区在秦岭淮河以南。甜菜主要分布在中温带。 考点:中国自然地理。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该流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黑河下游过去曾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地方,现在到处是荒漠戈壁。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黑河下游地区草原退化、生态恶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 陡坡修筑梯田 B. 水资源利用不当 C. 工业规模扩大 D. 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18. 为恢复黑河下游地区往日的生态,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 ①上游推广节水灌溉 ②中游建设河流防渗工程 ③下游修建平原水库 ④全流域用水统一管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17. B 18. C 【解析】 试题分析: 【17题详解】 黑河是我国内流河,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黑河下游地区草原退化、生态恶化主要是水资源消失,与其上游水资源利用不当有关。选B正确。 18题详解】 恢复黑河下游地区往日的生态,上游推广节水灌溉,可行;中游建设河流防渗工程,减少水资源流失,可行;全流域用水统一管理,进行水资源统一调配,可行;下游修建平原水库,会加速干旱区水资源流失,不可行。选C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生态环境治理。 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9. 如果图示区域年降水量差别不大,则图中的四条河流年输沙量最大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 在黄土高原缓坡地修梯田发展林果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利于治理水土流失 B. 必须进行打坝淤地 C. 可发展旅游观光业 D. 适宜种植苹果树 21. 为了促进当地煤炭的加工转换,该地区近年来采取的措施是( ) A. 修建高速铁路 B. 修建运煤铁路专线 C. 建坑口火电站 D. 矿区土地复垦 【答案】19. A 20. B 21.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治理,区域的资源开发。学生要熟悉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根据区域特点分析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河流支流多且流域面积广,因此区域年降水量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河流年输沙量最大。故A对,BCD错。故选A。 【20题详解】 在黄土高原缓坡地修梯田发展林果业,利于治理水土流失;因为是温带地区,适宜种植苹果树,从而可发展旅游观光业;而打坝淤地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蓄水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在黄土高原缓坡地修梯田发展林果业,不需要打坝淤地。故B说法错误,ACD说法正确。故选B。 【21题详解】 为了促进当地煤炭加工转换,该地区近年来采取的措施是建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C对;修建高速铁路主要是客运为主,与煤炭的加工转换没有关系,A错;修建运煤铁路专线只是把煤炭运出去,矿区土地复垦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都不是煤炭的加工转换所采取的措施,故BD错;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黄土高原的资源开发。黄土高原地形起伏大,多沟壑,坡度大,泥土易随水流失;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对地面冲刷力强;植被不良,保持水土能力差;同时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也比较严重。该地煤炭资源丰富,今后应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其下游的扎龙湿地,是丹顸鹤等鸟类繁殖和栖息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2. 扎龙湿地形成的最直接原因是( ) A. 全年降水多,河流水量大 B. 下游河道消失,河水漫溢而成 C. 冬季寒冷漫长,冻土广布 D. 植被覆盖率高,利于涵养水源 23. 近年来,图中湿地水域盐度增加的原因是( ) 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②太阳高度角增大,蒸发增强,水体盐度增加 ③地表水渗漏,水域缩小,盐度增加 ④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24. 近年来扎龙湿地萎缩,将会导致( ) A. 乌裕尔河水位上升 B. 地下水位上升 C. 生物多样性减少 D. 当地温差变小 【答案】22. B 23. A 24. 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湿地,学生要熟悉湿地的主要功能和主要的生态意义。利用水循环的原理进行解释盐度的变化。 【22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乌裕尔河流到扎龙就没有河道,所以说扎龙湿地形成的最直接原因是下游河道消失,河水漫溢而成,B对;本区全年降水并不是很多,河流水量大也不是积水的主要原因,A错误;冬季寒冷漫长,冻土广布影响下渗,但不是直接原因,C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低不形成湿地的主要原因,本区植被覆盖率也不是很高,D错误。 【23题详解】 河水中溶解盐类物质,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湿地水域盐度增加,①对;太阳高度角不可能增大,②错误;地表水渗漏,水中的盐分也会随之流走,盐度不会增加,③错误;湿地水分蒸发,蒸发的纯水,盐分会留在湿地,盐分(矿物质)富集,盐度增加,④对。选择A。 【24题详解】 湿地是鸟类繁殖和栖息地,是生物生存的场所,近年来扎龙湿地萎缩,将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C对;扎龙湿地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对其上游水位没有影响,A错误;湿地萎缩,地下水位下降,B错误;湿地萎缩,对气候的调节能力减弱,当地温差变大,D错误。 【点睛】湿地生态功能主要有蓄水调洪,补充地下水,调节气候,净化天然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盐分(矿物质)富集主要从盐类物质的来源和水的减少方面进行分析。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在荒漠广布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常导致绿洲和荒漠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进一步退化,形成“生态裂谷”。读民勤北部荒漠草场至县城(绿洲)地下水位变化图。 完成下列各题。 25. “生态裂谷”的位置最可能距县城( ) A. 0~20 km B. 20~40 km C. 40~60 km D. 60~80 km 26. “生态裂谷”附近的地带( ) A. 植被覆盖率较高 B. 风力侵蚀作用较弱 C. 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 D. 地下水流向荒漠区 27. 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 在荒漠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B. 在绿洲区全面植树造林 C. 在交错带禁止开采地下水 D. 合理分配流域内水资源 【答案】25. A 26. C 27. D 【解析】 试题分析: 【25题详解】 结合材料,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示中0-20KM的距离,地下水位最低,因该是“生态裂谷”的位置,选A项。 【26题详解】 结合材料,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因此“生态裂谷”附近水资源短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降低,A项错;由于气候干旱,水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导致风力加大,风力的侵蚀作用加强,B错;由于地表植被减少,土质疏松,固定沙丘可能转为流动沙丘,C对;根据图例读图分析,“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地下水水位下降,所以附近的交错带的地下水流向地下水位较低的绿洲区,D错。 【27题详解】 “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D对。在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地下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A错。森林消耗水量大,不适宜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错。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C错。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8. 图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B. 不合理的灌溉 C. 过度开采地下水 D. 过度樵采和乱垦滥牧 29. 该环境问题对该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A. 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安全 B. 影响京广铁路线等重要交通线路的安全 C. 提高了河流的泄洪能力,使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 D. 该地的降水增加,形成涝灾 30. 图中神黄铁路运输的物资中,运量较大的可能是( ) A. 煤炭 B. 机械产品 C. 棉花 D. 粮食 【答案】28. C 29. B 30.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的环境问题和能源的地区分布,阅读地图不难看出图示地区的环境问题,确定工程线路的位置就能够准确的判断是否受到地面下陷的影响,了解铁路的通过地区的地理条件,可以判断铁路运输的主要物资。 【28题详解】 图中所示反映了地面沉降,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从而导致地面沉降,选择C。 【29题详解】 地面塌陷,地下水位下降,会导致河水渗漏,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安全,A对;京广铁路线通过该地区的西部,沉降小,影响小,B错;对河流的泄洪能力影响小,C错; 与涝灾没有关系,D错,选择A。 【30题详解】 图中“神黄”铁路西边连接的是神木,神木是我国主要的产煤区,“神黄”铁路运输的运输的物资中,运量较大的物资煤炭,选择A。 二、综合题(共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近年来多家日本公司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中日在产业链环节和产品周期上的分工情况如下图所示。2011年3月11日日本的大地震更加速了日本制造业向境外转移。 材料2:2013《财富》全球论坛在中国成都举行。这是《财富》论坛首次选择中国的西部城市——城市,也城市全球第12各举办这一经济盛会的城市。在成都,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成为随处可见的风景。英特尔、戴尔、BM、西门子、阿里巴巴……大批软件、通信、服务外包巨头在这里相互毗邻,全球软件业20强中有13家、服务外包20强中有5家已经进驻成都高新区。 (1)从产业链环节和产品周期阶段概括日本向中国转移的产业特点,说明产业转移对日本区域发展的影响。 (2)分析说明日本的产业转移会给我国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3)为何世界IT巨头都不约而同地入驻成都高新区。 【答案】(1)向中国转移的产业主要是辅助部件生产和组装等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业,及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影响:国内就业机会减少;环境压力减轻;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2)对我国的相关产业产生冲击;对我国移入区的环境产生压力或带来污染等。 (3)高校众多,技术人才众多,创新能力强;良好的产业基础,“三线”建设时期建了很多的科研院所;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政策扶持;世界产业转移的大趋势。(3点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对转出区、转入区的影响等知识点。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日本向中国转移的产业主要是辅助部件生产和组装等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业,其产品处于销售额下降的成熟期和衰退期。日本向中国产业转移,使日本国内就业机会减少;随着产业转移到中国,废弃物排放和环境污染也转移到中国,日本国内环境压力减轻;低端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可以促进日本的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可以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2)日本的产业转移会给我国原有的相关产业形成竞争压力,产生冲击;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业、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对资源消耗、环境污染较重,会加大中国环境压力。 (3)2008年以来,全球IT产业巨头落户重庆,100多家电脑零部件企业入驻成都高新区,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整体+配套”的产业集群。成都高新区吸引IT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是丰富的人才资源;便捷的航空与铁路运输;良好的产业基础,配套企业的协作关系;优惠的政策和服务水平;良好的环境质量;正值世界产业转移的大趋势等。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套平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00—300mm,多年平均蒸发量约为2000mm,农业灌溉仅靠黄河过境水源,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享有“塞外米粮川”的美誉。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其中饼状图为部分城市的工业结构。鄂尔多斯羊绒制品的年产销能力达到1000万件以上,占全国的40%和世界的30%,产品品质、市场占有率、销售收入、出口创汇等连续十五年稳居我国绒纺行业第一位。 (1)简析鄂尔多斯发展毛纺织工业的有利条件。 (2)简述呼和浩特与包头相比,工业结构具有的共同特点及突出差异。 (3)分别说出甲、乙两地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其形成过程中的气候条件差异。 【答案】(1)靠近牧区,原料丰富;(土地、劳动力)成本低;纺织技术先进;市场广阔,需求量大。 (2)共同特点:都原料和能源基础上发展了能源、化学、机械和纺织工业。突出差异:与包头相比,呼和浩特工业结构多样;电子信息工业等新兴工业占一定比重 (3)甲地—水土流失;地处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乙地—土地荒漠化;地处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强。 【解析】 (1)鄂尔多斯靠近牧区,发展毛纺织工业的原料丰富。土地、劳动力价格低。产品品质、市场占有率、销售收入、出口创汇等连续十五年稳居我国绒纺行业第一位,纺织技术先进。年产销能力达到1000万件以上,市场广阔,需求量大。 (2)结合图例分析,呼和浩特与包头相比,工业结构共同特点是都在原料和能源基础上发展了能源、化学、机械和纺织工业。与包头相比,突出差异是呼和浩特工业结构多样,电子信息工业等新兴工业占一定比重。 (3)读图,甲地位于黄土高原,气候特点是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处干旱地区。气候特点是降水少,蒸发旺盛,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33.读下列材料和图,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中国东北第一大湖呼伦湖,近年来水位骤降,盐碱化加剧,水环境恶化令人触目惊心,已严重危及中国北方绿色屏障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兴安岭林区。 (1)A字母代表的地区是指 平原,这里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 (2)近年来,图中A平原的耕地面积有所减少,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图中B即为东北第一大湖呼伦湖,请分析其水位骤降的原因及危害。 【答案】(1)三江 (春)小麦 (2)为了保护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该平原上的湿地,部分已开 垦的耕地退还给了湿地。 (3)水位骤降的原因:自然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湖水蒸发较过去强烈,但更主要的是人为原因,入湖河流流域及湖区周围工农业生产用水过多、入湖河流上游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导致流域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 危害:水位骤降,盐碱化加剧,将直接影响到草原 和森林的生长,引起草原退化、畜牧业和林业受损,还可能会引起沙尘天气增多,生态环境恶化。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东北地区近几年沼泽地扩大的原因和呼伦湖水位下降的原因及危害,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过去沼泽地被开垦为耕地,会结合水资源利用分析呼伦湖水位下降的原因及危害。 【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A位于黑龙江省的东北部,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冲积而形成的三江平原;该地农业发达,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2)图中A平原地区多沼泽地,该区域由于大面积的排干沼泽发展种植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重,所以为了保护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该平原上的湿地,部分已开垦的耕地退还给了湿地,所以图中A平原的耕地面积有所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退耕还湿,保护环境而采取的措施。 (3)呼伦湖水位骤降的原因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去分析。读图可知,呼伦湖位于东北地区西部,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蒸发旺盛;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湖水蒸发较过去强烈;随着该区域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湖泊流域及湖区周围工农业生产用水过多,过量开采入湖河流河水,导致入湖水量骤降;由于入湖河流上游的森林和草原等植被的滥砍乱伐,破坏严重,导致流域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或者丧失。该区域为半干旱区,由于水位骤降,有可能导致湖泊含盐量增加,湖泊盐碱化加剧,水质恶化,影响草原和森林的生长,引起草原退化,畜牧业和林业受损;湖泊面积萎缩,区域大气干燥,会导致沙尘天气增多,生态环境恶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