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 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5秒的音乐视频所形成的娱乐速食性,并不构成人们批评抖音的绝对理由,抖音的15秒选择与当下什么都注重快速的追求是一致的。短短几十年,人类在技术上拥有了比此前成百上千年更多的突破。从秒拍、美拍到抖音,只是科技发展的自然走向,而抖音也是一款并不比其他产品更独特的消遣载体。那么,在讨论抖音的时候,我们应该讨论什么?‎ 无疑,抖音的用户极易从软件使用中获得快乐,“停不下来”是许多青少年共同的反应。这种心理并非是简单地满足于消磨时间。针对某一特定对象,获取时间的短暂有时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在“体量/时间=效率”的公式推导下,耗费时间越短一定收获越多,那一瞬间对快乐的感受也最浓烈。自然地,“看抖音视频——快乐”形成了奇妙的因果联系,而15秒的超速获取就成了打开大众快乐心情世界的超短密码。这样的交换划算吗?看起来似乎毋庸置疑。‎ 然而,我们无法否认的一个事实是,无数个15秒的叠加恰恰成了杀死时间的利器,高速和短暂为我们织出了21世纪最大的陷阱。这也是2018年4月抖音视频正式上线“反沉迷系统”的根本原因。无论是90分钟的时间提示功能,还是单日2小时的时间锁功能,其共同指向的都是用户在这款产品上消耗了自己大量的时间。越来越多的人表示,关闭软件之后会产生巨大的空虚感。这种反应,正好说明快乐感觉的延续需要更大的时间成本,真正的乐趣究竟是瞬时的陶醉还是应当以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延伸时长及深度为衡量标准,对现代人来说这是一个难题。‎ 网络时代,人们对快乐的理解更趋多元,“发笑”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标准,很少再有人认同哲学上“所有快乐中最伟大的快乐存在于对真理的沉思之中”的说法。同样都是对对象的迷恋,从表面上来看,我们对抖音的追捧似乎和法国哲学家卢梭提到的那种“消遣”无异:“……让我沉浸其间,甚至没有时间去遐想。我那么迷恋,近乎精神失常,以至自己想起来都要发笑。然而我兴致并未稍减,因为在这样的境况中,我只会无拘无束地听从我的喜好。”无拘无束地满足自我大概是人类最一致的理想了,但某种喜好为何吸引我?我们缺少的恰恰是能够告诉自己这一点的理智。‎ 人们对喜好的培养无法建立在外界环境的强制之上。通过抹杀、取消娱乐产品的方式控制普通用户的兴趣必然行不通。已经开始走向成年的“00”后们,本就生在一个娱乐的时代,更不用提无数的娱乐软件、平台是如何通过变现在普通用户身上实现了巨富的梦想。而这种单向商业价值只会促使更多的商家投入到相似产品的开发中。我们理性地认识抖音,不代表全盘否定或者断然拒绝,而是要实现抖音或者其他无数个同类产品价值的转化。如今的抖音15秒也在不断尝试和真实的生活增加联系,有时间限度的“展示”功能在一部分人那里成了宣传品牌的重要途径,如取得巨大轰动的“西安城市名片”正是利用抖音进行的一次正向创意。‎ 从实践的角度说,今天的人们在科技与自我之间呈现出了迷失的状态。当人类无法抗拒技术的魅力或牵引时,我们起码应当选择更有益的态度,来思考如何利用技术为自己的生活创造价值。 ‎ ‎(摘编自吴卉《抖音的时间成本与大众的快乐密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抖音和其他网络娱乐产品一样,是一种消遣载体,它让用户极易从使用中获得快乐。‎ B.针对用户在抖音上消耗了自己大量的时间,抖音视频已经正式上线“反沉迷系统”。‎ C.今天的人们对快乐虽然有着多元的理解,但都比不上存在于对真理的沉思之中的快乐。‎ D.现实中,我们无法通过抹杀、取消娱乐产品的方式来控制用户对抖音视频的喜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否定了用娱乐速食性来批评抖音的说法,同时提出如何看待抖音的问题。‎ B.文章引用法国哲学家卢梭的话旨在论证人们在对对象的迷恋时要保持一定的理性。‎ C.文章用“西安城市名片”事例论述抖音在增强与真实生活相联系的方面有了积极尝试。‎ D.文末指出人们当下的迷失状态,提醒人们用有益的态度去思考科技为生活创造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抖音里15秒的视频可以让人们用超短时间达到收获强烈快感的目的,这种交易划算。‎ B.抖音视频满足了我们无拘无束地满足自我的需求,与卢梭提到的那种“消遣”是一样的。‎ C.关闭抖音视频后会产生巨大的空虚感,这说明抖音视频只是瞬时的陶醉,并不值得拥有。‎ D.越来越多的商家投入到抖音相似产品的开发的原因是他们看到了其中存在的商业价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材料一:‎ 四川凉山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3月30日18时许,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当地地形复杂、坡陡谷深,交通、通讯不便。火灾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投入689人在海拔4000余米的原始森林展开扑救。31日下午,扑火人员在转场途中,受瞬间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发林火爆燃,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3名地方扑火人员失联。‎ 险情发生后,四川省委、省政府立刻派出工作组前往现场进行救援指导,应急管理部已启动应急响应,并派工作组连夜赶赴现场,指导救援处置工作。‎ 西部战区陆军第77集团军某陆航旅和战区总医院派出直升机和医护人员飞赴火场,参与救援及人员搜救任务,四川省军区凉山军分区紧急组织附近13个乡镇310余名民兵赶赴现场投入抢险救援,搜救失联人员。截至18点30分,30名扑火人员遗体全部找到。目前,灭火工作仍在进行中。 ‎ ‎(央视网2019年4月1日)‎ 材料二:‎ 木里森林火灾起火点是怎样确认的 就是这棵高17至18米、树围2.13米的云南松,被木里县森林公安初步认定,它就是火灾现场的那棵雷击木,也就是点燃“木里3·30森林大火”的“罪魁祸首”。‎ 如何确定这棵树就是雷击木?又是如何从茫茫树海中将其找出的?‎ 据参与火灾现场勘查的木里县森林公安局副局长黄河介绍,由于多年来在这个区域内并没有发生过火灾,因此初步判断,这棵树或有可能在3月30日被雷电击中。‎ 黄河说:“一看就是雷击树,因为之前调查过很多雷击火场,对这棵雷击树是非常清楚。”他指出,树约17米高,雷击槽大概是宽6厘米、深3厘米,顺着树干斜着(下来),旋转型的螺纹,从树梢一直延伸到地面,人为肯定是没办法做出的。‎ 黄河还进一步指出,雷击槽现在是黑色的。如果没有被第二次燃烧,它应该是白色(木色)的,就是树芯的颜色。‎ 据悉,在调查过程中,周围很多村民都证实自己在3月30日下午5时之后曾听到雷声。‎ 黄河说,当时的雷击应该是把这棵云南松下面的腐殖质层点燃了,“因为树干上有明显的碳化痕迹,树皮也没有(被烧)掉。树皮是完整在上面的”。勘查也发现,该树周围的腐殖质层比其他地方的燃烧得更加剧烈,碳灰明显较多较厚。‎ 据此,森林公安的侦查人员初步推论:在高处的这棵高度为17至18米的云南松首先遭到雷击,随后腐殖质层被点燃,然后蔓延到山谷。‎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摘自金羊网 4月9日)‎ 材料三:‎ 我国近年来发生过哪些大型森林火灾 ‎1950年以来,中国年均发生森林火灾13067起,受害林地面积653019公顷,因灾伤亡580人。由此可见,中国森林火灾的发生危害也很大,今天佰佰安全网来给大家介绍下我国近年来发生过哪些大型森林火灾。‎ ‎1987年5月6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西林吉、图强、阿尔木和塔河4个林业局所属的几处林场,同时起火,引起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特大森林火灾。据初步统计,过火面积达101万公顷,其中有林面积近70%。烧毁房舍61.4万平方米。内含居民住房40万平方米,贮木场4处半,林场9处,存材85.5万立方米,烧毁各种设备2488台,粮食650万斤。桥涵67座,铁路专用线9.2公里,通讯线路483公里,输变电线路284.2公里。受灾群众5万多人,死亡193人,受伤226人。‎ ‎2009年2月11日下午3时30分左右,湖南省长沙县金井镇新沙村因村民在田野里点燃收割的麦秆引发森林火灾。在砍隔离带的过程中,风势突然加大,火苗狂蹿达二三十米高,现场指挥人员当即命令所有救火人员撤离。27岁的镇干部汤杨安全撤离后,发现仍有救火群众在拼命救火,便冲回火场组织撤离,被突如其来的大火吞噬,当场殉职。‎ ‎2009年2月12日下午4时起,贵州省毕节地区层台镇、海子街镇、阳山公园、白马山林场发生多起森林火灾,村民陆秀洪和王天贵扑火时被烧死,另有3人受伤。毕节地委、行署迅速组织武警、公安、民兵预备役人员和乡镇、办事处的干部群众上千人,和火灾激烈搏斗11个小时,才扑灭大火。‎ ‎2010年3月,受历史罕见干旱影响,加上当地有春耕烧荒的传统,广西百色市频发森林火灾。据初步统计,至3月5日17时,全市发生263起森林火灾,过火面积约6949公顷,受灾森林面积约633公顷。截至6日22时,百色市森林火灾最后一个火点被扑灭,持续长时间的百色森林火灾告一段落。 ‎ ‎ (摘自佰佰安全网)‎ 材料四:‎ 发生森林火灾你应该怎么办 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森林火灾的发生、蔓延和火灾的强度,都有其规律性,特别是火灾的处置要注意如下事项:‎ 一、发现森林火灾应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详细准确报告起火地点、火场面积以及燃烧的植被种类。同时要留意附近可疑人员,方便灾后调查取证。‎ 二、扑火时要运用好扑火技术,避免鲁莽蛮干,在缺少工具时,可就地折断树叶较多的树枝对起火点进行有效的扑灭作业。要时刻注意观察火势变化,避免被火灾烧伤。特别是注意不要在下风头迎火扑救。‎ 三、发现自己处在森林火场中,要保持头脑清醒,并迅速向安全地带转移。选择火已经烧过或杂草稀疏、地势平坦的地段转移;穿越火线时要用衣服蒙住头部,快速逆风冲越火线。切忌顺风在火线前方逃跑。‎ 四、清理火场时,要注意烧焦倾倒的“枯立木”和“树枝”突然落地伤人,并且防止掉入燃烧的腐殖层中,避免烧伤。‎ 五、在林地需要伐倒树木设立隔离带时,要选派有经验的人实施,注意树的倒向,防止树倒伤人。‎ 六、晚间扑火间歇休息时,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防止由于劳累和困倦睡觉,在转移时掉队。在休息和行动时,必须做好人员的清点工作。‎ 七、在扑火过程中,首先要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扑火人员、居民点和重要设施的安全。‎ 现场指挥员必须认真分析地理环境和火场态势,在扑火队伍行进、驻地选择和扑火作战时,要时刻注意观察天气和火势的变化,确保扑火人员的安全。‎ ‎(摘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4.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由于当地地形复杂、坡陡谷深,交通、通讯不便,导致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3名地方扑火人员失联。‎ B.木里县险情发生后,四川省委、省政府立刻派出工作组前往现场指导救援,随后启动应急响应。‎ C.木里县森林公安局副局长介绍,已经确认点燃森林大火的就是那棵高17至18米、树围2.13米的云南松。‎ D.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的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 ‎5.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 A.整合中国近年来发生的大型森林火灾,火灾的原因是干旱和人为操作不当。‎ B.‎ 森林火灾的发生、蔓延和火灾的强度,都有其规律性,只要做好火灾处置的注意事项,就能避免伤亡。‎ C.建国以来,我国年均发生的森林火灾有一万多起,受害林地面积达几十万公顷,给我国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 D.四则材料在讲述森林火灾时,虽然侧重点不一样,但都采用了列数字的方法。‎ ‎6.结合以上材料以及你的独立思考,谈谈我们国家可以从哪些方面应对森林火灾。(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东篱 李汉荣 ‎①我一次次钻进《诗经》里,寻找公元前的露水和青草,绿化、净化和湿化一下我龟裂的心魂;有时就一头扎进唐朝的山水里吸氧,顺便闻闻纯正的酒香,在李白们的月夜走上几个通宵,揣上满袖子清凉月光,从唐朝带回家里,在沉闷办公室里,也放上一点清凉和皎洁,用以清火消毒,解闷提神,修身养性。‎ ‎②这些年,也许年龄渐长的原因,“拜访”陶渊明就成了我经常要做的事,动不动就转身出走,去渊明兄那儿,在东篱下,深巷里阡陌上,桑树颠,有时就在他的南山,靠着一块石头坐下,久久坐着,一直到白云漫过来漫过来,把我很深地藏起来,藏在时光之外。‎ ‎③我以为这就不错了,觉得也在以自己的微薄心智和诚恳情思,延续着古国的诗脉和诗心,延续着田园的意趣和意境,延续着怀乡恋土的永恒乡愁。‎ ‎④直到2001年初夏的一天,我才突然明白:我的以上孤芳自赏、不无优越感的做法和想法,只是我的自恋,带着几分小资情调和审美移情的自恋,这自恋被一厢情愿地放大了,放大成了竟然关乎诗史、文脉、乡愁的延续了。‎ ‎⑤为什么是在那天,我才突然明白这些呢?‎ ‎⑥那天下午,我回到老家李家营,立夏刚过天朗气清,小风拂衣,温润暖和,我沿麦田里的阡陌,横横竖竖走了一阵,其实,若是直走,一会儿就到家,我想多走一会儿田埂,所以,横的、竖的阡陌我都走了个遍,横一下,竖一下,就在田野里写了好几个“正”字,因为我的父亲名叫正德。然后,我就到了家。‎ ‎⑦‎ 走进老屋院子,看见父亲正在维修菜园篱笆。他用竹条、青冈木条、杨柳树枝,对往年的篱笆进行仔细修补。菜园里种着莴笋白菜、茄子、包包菜、芹菜,一行行的葱和蒜苗,荠菜算是乡土野菜,零星地长在路坎地角,像是在正经话题里,顺便引用几句有情趣有哲理的民间谚语。指甲花、车前草、薄荷、麦冬、菊、扫帚秧等花草,也都笑盈盈站在或坐在篱笆附近,逗着一些蛾子、虫子、蝴蝶玩耍,喇叭花藤儿已经开始在篱笆上比画着选择合适位置,把自己的家当小心放稳,揣在怀里的乐器还没有亮出来,就等一场雨后,天一放睛,它们就开始吹奏。‎ ‎⑧“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我忽然想起陶渊明的诗句。但是,此刻,在这里,在人境,结庐的,不是别的哪位诗人,是我父亲,是我种庄稼的父亲,是我不识字、不读诗的父亲。但是,实实在在,我的不读诗的父亲,在这人境里,在菜园里,仔细编织着篱笆,编织着他的内心,编织着一个传统农人的温厚淳朴的感情。我的不读诗的父亲,他安静地在人境里,培植着他能感念也能让他感到心里安稳的朴素意境。‎ ‎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然,此时正值初夏还不是采菊的时候,菊,连同别的花草和庄稼,都刚刚从春困中醒来不久,都刚刚被我父亲粗糙而温和的手,抚摸过和问候过,父亲还在它们的脚下轻轻松了土,培了土,以便它们随时起脚,在农历的雨水里呼喊和奔跑。而当到了删繁就简的秋天,夏季闷热的雾散去,头顶的大雁捎来凉意,我的父亲也会在篱笆边,坐在他自己亲手做的竹凳上,面对村子边漾河岸上的柳林,向南望去,他会看见一列列穿戴整齐的青山,正朝他走来,那是巴山,我们世世代代隔河而望的“南山”。‎ ‎⑩我突然明白了:我的不识字的父亲,正是他在维护陶渊明的“东篱”。‎ ‎⑪而我呢?‎ ‎⑫我读着山水之诗,其实是在缓解远离山水的郁闷,同时用山水之诗掩护我越来越远地远离山水。‎ ‎⑬我写着故园之词,其实是在填补失去故园的空虚,同时让故园之词陪着我越来越远地告别故园。‎ ‎⑭我吟着东篱之句,其实是在装饰没有东篱的残缺,同时让东篱之思伴着我越来越远地永失东篱。‎ ‎⑮于是,在那天下午,我无比真诚地感激和赞美了我的父亲。‎ ‎⑯是的,是的,我那不识字、不读诗的父亲,他不知道诗为何物,他不知道陶渊明是谁,但是,正是我的父亲,和像我的父亲一样的无数种庄稼的父亲们,正是他们,一代代的父亲们,延续和维护着陶渊明的“东篱”,延续着古国的乡愁和诗史…… ‎ ‎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父亲的东篱”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 ‎,联想到土地、劳动、诗意与美,显得朴实而又厚重,打通了现实与历史的联系。‎ B.第①段作者说“一次次钻进《诗经》里”,又说“一头扎进唐朝的山水里”,并用“露水”“青草”等意象描述阅读感受,旨在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C.第⑨段作者用“抚摸过和问候过”“轻轻松了土,培了土”等细节,描写父亲在田园劳作的情景,妥帖而有情味,表现了父亲对土地和庄稼的深厚感情。‎ D.文章在叙述作者回乡见闻的基础上,突出了他的内心感受与思考,是为了与他在都市生活中的心灵境况相对比,借此表达对自我的审视和批判。‎ ‎8.本文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析。(6分)‎ ‎9.文章第⑦段与下面的选文相比,在景物描写上有何异同?请简析。(6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 ‎ (节选自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 ‎ (《烛之武退秦师》)‎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B.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D.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春秋时期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一,今天欧洲仍有这样的称谓。‎ B.礼,指礼节、仪式等道德规范,先秦有《周礼》《仪礼》《礼记》等流传于后世。‎ C.寡人,指寡德之人,古代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后来成了他们的谦称。‎ D.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顾全大局。面对郑国危亡的危局,放下不被重用的个人恩怨,毅然担负起出使秦国的重任。‎ B.‎ 烛之武反客为主。他对秦穆公说,灭亡郑国是让秦赔上自己的邻国来增加晋国的势力并削弱自己。‎ C.烛之武富于谋略。他一面向秦穆公许诺,愿为秦国提供优厚好处,一面利用秦晋矛盾,施行离间之计。‎ D.烛之武不辱使命。国家危亡之时出使,不卑不亢,从容辞令,说服秦国退兵护郑,不失本国尊严。‎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题5分)‎ ‎(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④,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⑤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4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④的的(dídí):鲜明的样子,这里形容心情舒畅。⑤故乡,指长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颔联“云遮寺”是诗人想象友人路上情景,“柳拂桥”为眼前送别场景。‎ C.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D.全诗语言平白质朴,沉郁顿挫,颇能体现杜牧诗歌清健俊爽的风格。‎ ‎15.诗人的情感集中体现在尾联的“寂寥”上,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是怎样表现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荆轲决然赴秦、义无反顾的精神风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________如水中之影。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________的状态。他们仿佛从________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 A.闪烁 如梦似幻 苍茫 B.闪射 如痴如醉 迷茫 C.闪烁 如痴如醉 苍茫 D.闪射 如梦似幻 迷茫 ‎18.对下面段文字主要内容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 ‎ 才子佳人小说流派的叙事模式向来被人们指责为“千部共一套”,这已经达成一种共识。从其创作实际来看,也不为枉指。但是,一味批评却未免简单化。这种现象的出现,首先是出版上的原因。才子佳人小说出现之初,刺激了一批随影跟风之作的出现,进而使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成为范式为大家所模仿,这客观上促成了才子佳人小说流派的形成,但也实际造成了才子佳人小说流派创作上的自动化,而流派的创作一旦出现自动化,也就意味着该创作流派的衰落。‎ A.人们已经形成共识:才子佳人小说流派叙事模式化。‎ B.才子佳人小说叙事模式化及产生的原因。‎ C.才子佳人小说流派的形成。‎ D.才子佳人小说流派创作上的自动化。‎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舌尖上的中国3》毁了前两部的口碑,评分惨不忍睹,这恰恰说明哪怕是美食纪录片的创作也要坚持自己的精神品格,通过高水平高质量的作品来引领年轻观众的文化品位和审美需求。‎ B.新浪微博数据调查显示,元旦前的这段时间里,由众多新生代男神出演的《回到明朝当王爷之杨凌传》最为网友关注,相关话题总阅读量近5000余万次。‎ C.为了即将到来的“全国文明城市”复查,我市制定、颁发的《市绿化养护技术标准》《市城市公园管理标准》等多项规范性文件,市区绿地日常保洁、养护等均由专业单位承包。‎ D.纵观现在中国一线的互联网企业,我诧异地发现,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非遗就像一个有故事、有内涵的人,再内秀,要想传承下去,也得会“表达”。①________,第一个层次是以非遗传承人为主,向外界宣传自己的非遗项目。只有会“说话”,②________。“表达”的第二个层次,也是更难的层次,则是在作品中更好地体现非遗项目的核心精神。传承人必须兼具悟性和经验,方有才华寻找到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平衡,创作出受欢迎、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可以说,③________。‎ ‎21.下列是一些古装剧中的台词,每句中有一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5分)‎ ‎(1)来客祝贺朋友女儿出嫁时说:“小女不错,嫁个好人家呀。”‎ ‎(2)雷横一边接过晁盖送的银子一边说:“多谢大哥,我就笑纳了。”‎ ‎(3)“今日府上一叙,未见乃弟风采,甚是遗憾。”‎ ‎(4)出门送客,说了一句:“款待不周,还望海涵。”‎ ‎(5)“小姐能否告知家父何人?贵乡何处?”‎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紧箍咒是唐僧的法宝,既给孙悟空增添了无穷的烦恼,同时也是孙悟空的修行。在西天取经路上,唐僧用它阻止了孙悟空的任性,同时也因为误会给孙悟空带来极大的痛苦。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有形的或无形的“紧箍咒”?它是什么?它曾给你带来怎样的经历与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感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答案】C  ‎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C项,“但都比不上存在于对真理的沉思之中的快乐”错误,文中说“很少再有人认同哲学上‘所有快乐中最伟大的快乐存在于对真理的沉思之中”的说法”。故选C。‎ ‎2.【答案】B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B项,论证对象分析错误,“论证人们在对对象的迷恋时要保持一定的理性”分析不当,原文是说“无拘无束地满足自我大概是人类最一致的理想了”,应是论证了人们都会无拘无束地满足自我、听从自己的喜好。故选B。‎ ‎3.【答案】D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A项,“这种交易划算”判断不当,从文中“获取时间的短暂有时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及“快乐感觉的延续需要更大的时间成本”可知;B项,“与卢梭提到的那种‘消遣’是一样的”说法错误,文中“似乎”两字表明了作者并不赞成这一说法;C项,“并不值得拥有”说法绝对,从原文“对现代人来说这是一个难题”以及“我们理性地认识抖音,不代表全盘否定或者断然拒绝,而是要实现抖音或者其他无数个同类产品价值的转化”可知。故选D。‎ ‎4.【答案】D A原因是风向突变,突发林火爆燃导致人员失联;B启动应急响应的应急管理部;C是初步判断与认定。‎ ‎5.【答案】C A原因概括太武断;B话说得太绝对;D材料四没用列数字的方法。‎ ‎6.【答案】(1)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增强民众的防火意识;(2)运用多种手段,加强对森林的监控监测;(3)政府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快速反应,积极采取救援措施;(4)调节林分结构,营造防火林带;(5)加强林中道路网建设,增强对火灾的应变处置能力;(6)运用高科技,利用空中优势,有效灭火。(一点2分,三点6分)‎ ‎7.【答案】D 有自我审视与批判,但更多的是对父亲以及无数种庄稼的父亲们的赞美,是他们延续了古国的乡愁与诗史。‎ ‎8.【答案】(1)在结构上,总结全文,并呼应标题。文章标题为“父亲的东篱”,从第二段开始,就在写我爱的“东篱”和父亲的“东篱”。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指出父亲的菜园才是真正的“东篱”。(2)在内容上,结尾点题,突出并深化主题,正是一代代的庄稼人,延续和维护着陶渊明的“东篱”,延续着古国的乡愁和诗史。 ‎ ‎9.【答案】(1)相同点:①两文都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②两文都采用了拟人手法,描写了昆虫等小动物的可爱。‎ ‎(2)不同点: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以孩子的视角,突出大自然中各种动植物的有趣。②《父亲的“东篱”》以一个成人的视角,突出父亲的菜园里蔬菜花草以及小动物们呈现的生机。。‎ ‎10.【答案】D ‎ ‎11.【答案】C 不是失德后的自称。‎ ‎12.【答案】C 没有提供优厚好处。‎ ‎13.【答案】(1)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了,你的父母以及同族之人全都被杀或被没收为官奴了。‎ ‎(2)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独自骑马脱身,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快步走(跟随),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从小路逃走。‎ 参考译文:‎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包围郑国,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之南。‎ 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退走。”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壮年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亡国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夜里,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 秦、晋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属下。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不好办,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的实力呢?邻国实力增强,就等于您的力量削弱了。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经过,郑国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无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有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晋惠公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得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结盟,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动乱来代替整齐,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也撤离郑国。‎ 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儿话的工夫就在(郑国)将要灭亡的时候保全了郑国,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置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了晋国而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而亲附弱小的国家;抛弃(与晋国)旧日的恩情,召来(晋国)新的怨恨;舍弃成功,触犯危险。要不是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击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这样呢?秦穆公对于晋国来说,相互结交很长时间了,相互的信义也很深了,相互的交情也很厚了,(但)一旦被烛之武说的利益诱惑(一旦恐惧于烛之武所说的利益变化),抛弃晋国就像擦眼泪吐唾沫一样容易,(将来)对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知道秦穆公一定会很快转变去追逐那更大的利益了!‎ ‎14.【答案】D 沉郁顿挫没有 ‎15.【答案】(1)前面两联写景,以乐景衬哀情(反衬)。阳光和煦,积雪消融,芳草青葱,马声洪亮,想象中的云雾缭绕的九华山和眼前春风杨柳的青弋江,景色美丽,离人忧愁,为后面的寂寥做了铺垫。‎ ‎(2)颈联采用对比手法。写友人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但自己的心情却像飘摇的旗帜一样,空虚无着,怅然若失,凸显了自己的寂寞惆怅。‎ ‎(3)尾联直抒胸臆。说两人同到宣州,却不能一同回京,独身回去的诗人会在良辰佳日倍感寂寞,将寂寥之情推向高潮。‎ ‎16.【答案】(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2)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3)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7.【答案】C ‎ 如梦似幻,意为不是真实的,像梦又像幻觉,指人的感受。如痴如醉意思是形容入迷于某种事物而失去自制的神态,多用于形容阅读诗歌、小说、听戏曲、音乐等时的忘我的精神状态。另外也可以解释为:很陶醉,很享受。“迷茫”意思是: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也形容生活或者工作没有方向感。强调主观感受。苍茫:指辽阔遥远而望不到边。强调客观表现。‎ ‎18.【答案】B ‎19.【答案】D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全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A项,“引领……需求”,搭配不当,应改为“满足……需求”。 B项,“阅读量近5000余万次”不合逻辑,删掉“近”或“余”;搭配不当,“阅读量……次”。C项,结构混乱,“我市制定、颁发的《市绿化养护技术标准》《市城市公园管理标准》”中“的”字应改为“了”字。故选D。‎ ‎20.【答案】①这里的“表达”分两个层次(2分)‎ ‎②才能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可自己(2分)‎ ‎③非遗传承的生命力就在于“表达”(2分)‎ ‎①处根据后文“第一个层次”和“表达的第二个层次”,可以推断出“表达”分为两个层次;②处根据前文“只有会说话”的关联词“只有”,可判断后文应填“才能”,又根据上文所讲“向外界宣传自己的非遗项目”,“宣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人了解和认可;③处是全文的最后一句,同时通过“可以说”三字,可判断其为全文的总结句,本文在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表达,以及第一句所提供的内容,首先定位主语应是“非遗传承”,宾语应是“表达”。(每点2分)‎ ‎21.【答案】 (1)“小女”改为“令爱”;(2)“笑纳”改为“收下”;(3)“乃弟”改为“令弟”;(4)“款待”改为“招待”;(5)“家父”改为“令尊”。‎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要注意文体的得体和语体的得体,文体的得体要符合文体的特殊要求、注意书面语体和口语语体的区分;语体得体要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对象,以及尊卑的关系。总之语言表达要符合具体的语境,要求分清不同的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本题句是祝贺朋友女儿出嫁的贺词,“小女”,对人称自己的女儿,是谦辞,不能用于称别人的女儿,应改为“令爱”。句中“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不能用于说自己,可改为“收下”。句中“乃弟”,指你的弟弟,“令”有善美的意思,比“乃”有明显的褒扬赞美的含义,可以称呼对方的的亲属,结合“未见乃弟风采,甚是遗憾。”,可知应改为改为“令弟”。句是出门送客的礼貌用语,“款待”指亲切优厚地招待,用在待客方面礼节有点重,可改为“招待”。句中“家父”,是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这里是询问他人的话,应改为敬辞“令尊”。‎ ‎22.【答案】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